【VIP专享】康复科运动疗法的工作流程)
康复科康复流程

康复科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流程现将康复科运动疗法的工作流程总结归纳如下:1、病人入院后首先由康复医师接诊,然后进行全面细致的临床以及康复专科检查,根据病人的病情下达医嘱。
2、康复治疗师接到康复医师的医嘱治疗单后,及时到病房了解病人的基本病情及功能状态。
3、初次评定,对病人身体状态进行专业的功能评定,以了解病人肢体功能障碍的性质、严重程度,为下一步制定康复措施提供依据。
4、中期评定,病人治疗一段时间后,治疗师需对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判断治疗效果以及病人仍然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调整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5、末期评定,病人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目的是判定治疗效果,对仍然遗留的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或改善的方法和建议。
6、随访,治疗师有时需要对回归家庭的病人进行回访。
针对不同疾病和病人得病时间的长短,应该采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下面是不同疾病的患者在得病后的不同时期应该采取的治疗方法总结如下:一、脑血管病人的康复治疗1、脑血管病人的评定内容运动功能的评定关节活动度的评定肌张力的评定感知觉功能的评定平衡与协调功能的评定步行能力的评定言语和吞咽功能的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2、脑血管病人急性期的治疗早期良肢位的摆放体位转换肢体被动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体位的适应性训练,直立床训练3、恢复期的治疗病人开始床上运动训练双上交叉上举、翻身训练,肢体随意运动易化训练、上下肢各关节运动控制训练、分离运动训练、搭桥训练、坐起训练、坐位及站位平衡训练、步行前的准备训练、步行训练,步态训练、上下楼梯训练,肌力及耐力训练,速度与协调性训练4、后遗症期主要是改善患者异常的动作模式,提高代偿能力,增强身体的肌力和耐力训练,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二、脑外伤病人康复治疗1、首先是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功能评定主要内容包括:脑外伤严重程度的评定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感知功能障碍的评定行为障碍的评定言语障碍的评定运动障碍的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其它功能障碍的评定2、脑外伤急性期的治疗床上良肢位摆放;定时翻身与拍背;指导体位排痰引流;各关节被动活动;牵拉易于缩短的肌群与软组织,必要时应用矫形器固定关节于功能位;尽早开始床上活动和坐位、站位的练习;理疗、按摩、针灸、高压氧等。
康复康复运动疗法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康复康复运动疗法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摘要
本文档描述了康复康复运动疗法技术的操作规程,包括康复康复运动疗法的定义、操作准备、注意事项、技术操作步骤等。
本文档适用于康复康复训练师和有关康复方面的医务人员。
康复康复运动疗法的定义
康复康复运动疗法是一种以运动为手段进行康复治疗的方法。
通过对运动的刺激,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和加强,改善身体的结构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操作准备
- 了解患者病情和康复目标
- 准备康复康复运动疗法所需的器材和环境
- 穿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和手套
- 对康复康复运动疗法操作步骤进行熟悉
注意事项
- 康复康复运动疗法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 确保康复环境的安全卫生
- 选择适当的康复康复运动疗法项目
- 操作中要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反应
技术操作步骤
1. 进行患者的初步评估和康复目标制定
2. 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基础训练和暖身活动
3. 根据患者康复目标选择相应的康复康复运动疗法项目
4. 根据康复康复运动疗法项目要求进行相应的操作
5. 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生命体征,逐步调整康复康复运动疗法的强度和时间
6. 进行康复康复运动疗法的收尾工作和评估
结论
康复康复运动疗法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在进行康复康复运动疗法操作时,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和注意事项的提示,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操作步骤。
康复操作流程

康复科操作流程1、病人入院后首先由康复医师接诊,然后进行全面细致的临床及康复专科检查,根据病人的病情下达医嘱。
2、康复治疗师接到康复医师的医嘱治疗单后,及时到病房了解病人的基本病情及功能状态。
3、初次评定,对病人身体状态进行专业的功能评定,以了解病人肢体功能障碍的性质、严重程度,为下一步制定康复措施提供依据。
4、中期评定,病人治疗一段时间后,治疗师需对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判断治疗效果以及病人仍然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调整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5、末期评定,病人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目的是判定治疗效果,对仍然遗留的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或改善的方法和建议。
6、随访,治疗师有时需要对回归家庭的病人进行回访。
针对不同疾病的患者在得病后的不同时期应采取的治疗方法如下:一、脑血管病人的康复治疗1、脑血管病人的评定内容运动功能评定关节活动度的评定肌张力的评定感知觉功能的评定平衡与协调功能的评定步行能力的评定言语和吞咽功能的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2、脑血管病人急性期的治疗早期良肢位的摆放体位转换肢体被动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体位的适应性训练,直立床训练3、恢复期的治疗病人开始床上运动训练双上肢交叉上举、翻身训练肢体随意运动易化训练,上下肢各关节运动控制训练分离运动训练、搭桥训练、坐起训练坐位及站位平衡训练、步行前的准备训练步行训练,步态训练、上下楼梯训练肌力及耐力训练,速度与协调性训练4、后遗症期主要是改善患者异常的动作模式,提高代偿能力,增强身体的肌力和耐力训练,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二、脑外伤病人康复治疗1、首先是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功能评定主要内容包括:脑外伤严重程度的评定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感知功能障碍的评定行为障碍的评定言语障碍的评定运动障碍的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其他功能障碍的评定2、脑外伤急性期的治疗床上良肢位摆放定时翻身与拍背指导体位排痰引流各关节被动活动牵拉易于缩短的肌群与软组织,必要时应用矫形器固定关节与功能位尽早开始床上活动和坐位、站位的练习理疗、按摩、针灸、高压氧等3、恢复期的治疗认知障碍的治疗,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运动障碍的治疗,包括肢体的肌力,运动控制能力等感觉障碍的治疗,包括失认症和失用症的训练行为障碍的治疗日常生活能力的治疗4、后遗症期的治疗继续加强ADL的训练,提高生活质量矫形器与轮椅的训练继续维持或强化认知、言语等训练物理治疗因子与传统疗法等三、脊髓损伤病人的康复治疗1、脊髓损伤评定的主要内容:运动和感觉平面的评定脊髓损伤程度的评定肌张力的评定肌力的评定关节活动度的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2、急性期的运动治疗方法保持正确的体位或功能位呼吸训练,包括吸气训练、呼气训练、肺活量训练、排痰训练等被动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主动运动与助力运动训练3、离床期的运动治疗方法体位适应性训练:直立床训练减压动作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增强训练,主要是增强残存的肌力功能性动作训练,包括体位变换、坐起和躺下、坐位支撑、坐位支撑移动、坐位平衡等动作转移动作训练,包括床椅转移、轮椅到坐便器的转移4、后期的运动治疗方法平行杠内站立训练平行杠内基本动作训练,包括骨盆向一侧倾斜训练,双脚离地时的骨盆控制训练等平行杠内步行训练持拐步行训练上、下阶梯训练肌力耐力增强训练,包括残存肌力和损伤部位的肌力。
康复科操作规程

康复科操作规程一、引言康复科操作规程是指在康复科临床工作中,为保证康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规范康复科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的准确性,并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确保患者获得适当的康复治疗和关怀。
本文档旨在为康复科操作人员提供清晰明确的操作指导,以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操作人员的基本要求1. 康复科操作人员应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资质证书。
2. 操作人员应了解康复科操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遵守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
3. 操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能够与患者和其他医疗团队成员有效地进行合作。
4. 操作人员应时刻保持工作用具的整洁和清洁,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和安全。
三、操作流程1. 患者评估:操作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需求,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病史、生活习惯、日常活动能力等方面。
2. 制定康复方案:根据患者评估结果,操作人员应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明确康复目标和治疗计划。
3. 康复操作:操作人员应根据康复方案进行具体的康复操作,包括但不限于物理治疗、运动治疗、功能训练、语言康复等各项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应准确无误地执行操作步骤,并根据患者的实际反应进行调整。
4. 监测和记录:操作人员应监测患者康复进展情况,并及时记录相关数据和观察结果。
同时,应定期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康复反馈和需求。
5. 操作安全:操作人员应遵守操作安全守则,确保操作环境的安全卫生,并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
6. 操作质量控制: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操作质量控制,检查康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流程的有效性,并及时纠正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规范行为。
四、操作方法1. 物理治疗操作:物理治疗是康复科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包括热疗、冷疗、按摩、理疗等。
操作人员应熟悉并掌握各项物理治疗方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操作流程,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2. 运动治疗操作:运动治疗是康复科的核心治疗方法之一,包括康复训练、运动疗法等。
康复科运动疗法的工作流程)

康复科运动疗法的工作流程1、病人入院后首先由康复医师接诊,然后进行全面细致的临床以及康复专科检查,根据病人的病情下达医嘱。
2、康复治疗师接到康复医师的医嘱治疗单后,及时到病房了解病人的基本病情及功能状态。
3、初次评定,对病人身体状态进行专业的功能评定,以了解病人肢体功能障碍的性质、严重程度,为下一步制定康复措施提供依据。
4、中期评定,病人治疗一段时间后,治疗师需对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判断治疗效果以及病人仍然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调整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5、末期评定,病人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目的是判定治疗效果,对仍然遗留的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或改善的方法和建议。
6、随访,治疗师有时需要对回归家庭的病人进行回访。
康复科常见病的康复治疗流程针对不同疾病和病人得病时间的长短,应该采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下为不同疾病的患者在得病后的不同时期应该采取的康复治疗方法:一、脑血管病人的康复治疗1、脑血管病人的评定内容⏹运动功能的评定⏹关节活动度的评定⏹肌张力的评定⏹感知觉功能的评定⏹平衡与协调功能的评定⏹步行能力的评定⏹言语和吞咽功能的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2、脑血管病人急性期的治疗⏹早期良肢位的摆放⏹体位转换⏹肢体被动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体位的适应性训练,直立床训练3、恢复期的治疗病人开始床上运动训练⏹双上交叉上举、翻身训练,⏹肢体随意运动易化训练、上下肢各关节运动控制训练、⏹分离运动训练、搭桥训练、坐起训练、⏹坐位及站位平衡训练、步行前的准备训练、⏹步行训练,步态训练、上下楼梯训练,⏹肌力及耐力训练,速度与协调性训练4、后遗症期主要是改善患者异常的动作模式,提高代偿能力,增强身体的肌力和耐力训练,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二、脑外伤病人康复治疗1、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功能评定主要内容包括:⏹脑外伤严重程度的评定⏹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感知功能障碍的评定⏹行为障碍的评定⏹言语障碍的评定⏹运动障碍的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其它功能障碍的评定2、脑外伤急性期的治疗⏹床上良肢位摆放;⏹定时翻身与拍背;⏹指导体位排痰引流;⏹各关节被动活动;⏹牵拉易于缩短的肌群与软组织,必要时应用矫形器固定关节于功能位;⏹尽早开始床上活动和坐位、站位的练习;⏹理疗、按摩、针灸、高压氧等。
骨外科康复锻炼的具体实施步骤

骨外科康复锻炼的具体实施步骤1. 制定康复计划康复的第一步是制定一个详细的康复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制订目标:确定康复的目标和期望结果,例如提高关节灵活性、增强肌肉力量等。
•评估状况:通过医生、物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员的评估,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手术或治疗后的恢复情况。
•设定时间表:建立一个合理的时间表,安排康复锻炼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考虑特殊需求:根据患者的特殊需求,例如痛苦程度、年龄、身体状况等,调整康复计划。
2. 热身准备在进行任何锻炼活动之前,确保进行足够的热身准备以防止受伤。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热身准备活动:•轻微的有氧运动:如步行、跑步或骑自行车,以激活肌肉和提高血液循环。
•关节活动:通过旋转关节或进行简单的伸展动作,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轻度按摩:使用手指、手掌或按摩器按摩肌肉,以减轻疲劳和放松紧张的肌肉。
3. 轻度锻炼在进行骨外科康复锻炼时,要始终从轻度开始,并根据个体情况逐渐增加强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轻度锻炼活动:•关节活动:通过旋转关节或进行简单的伸展动作,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慢跑或快走:这种有氧活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增加耐力。
•轻度耐力练习:使用轻负荷进行肌肉训练,例如使用弹力带或小型哑铃。
•平衡训练:进行平衡练习,以改善姿势控制和稳定性。
4. 逐渐增加强度一旦患者的身体适应了轻度锻炼,可以逐渐增加锻炼的强度和难度。
以下是一些逐渐增加强度的方法:•增加重量或负荷:逐渐增加使用的重量或负荷,例如增加哑铃的重量或使用更紧张的弹力带。
•增加锻炼时间:逐渐增加每次锻炼的时间,例如从10分钟增加到15分钟,然后再增加到20分钟。
•添加复杂性:增加锻炼的难度,例如在平衡练习中闭上眼睛、进行单腿深蹲等。
5. 注意安全在进行骨外科康复锻炼时,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确保安全性:•穿着适当的运动鞋:选择对脚部提供良好支撑的运动鞋,减少受伤的风险。
•使用正确的姿势:确保在进行锻炼时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以避免过度伤害。
运动康复七步法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运动康复七步法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运动康复是一种通过运动和运动训练来促进身体康复和恢复功能的综合性治疗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各种运动损伤和疾病的康复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有组织的训练和治疗来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运动能力和功能。
在运动康复七步法中,每一步都有特定的目的和方法,旨在全面而有效地促进身体的康复。
这七个步骤包括:评估、目标设定、制定康复计划、康复训练、功能训练、运动再评估和巩固。
运动康复的成功依赖于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合适的康复设备。
在评估阶段,医疗团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功能评估,以了解损伤的严重程度和康复的需求。
根据评估结果,医疗团队会与患者一起设定明确的康复目标,并制定出相应的康复计划。
在康复训练阶段,医疗团队会通过一系列的运动训练和物理治疗手段来帮助患者渐进地恢复受损的组织和功能。
这包括关节活动性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等。
同时,功能训练阶段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
在完成康复训练后,医疗团队会进行运动再评估,以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并调整治疗计划。
最后,为了巩固康复效果,患者需要继续遵循医疗团队的建议和指导,并进行定期的康复练习。
总体而言,运动康复七步法是一个科学且系统的康复过程,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并重返正常的生活和运动方式。
它不仅需要医疗团队的专业指导和个性化治疗,也需要患者的积极参与和坚持。
通过运动康复七步法,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运动损伤和疾病,以达到康复的效果。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框架进行介绍。
在本篇文章中,运动康复七步法流程的文章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对文章的背景和目的进行概述,引导读者进入主题。
首先,我们会对运动康复的重要性和普遍性进行简要介绍,以强调这个话题的重要性。
然后,我们会介绍运动康复七步法流程的背景和意义,解释为什么这个流程对于康复过程至关重要。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内容,包括七个步骤。
康复科康复流程审批稿

康复科康复流程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康复科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流程现将康复科运动疗法的工作流程总结归纳如下:1、病人入院后首先由康复医师接诊,然后进行全面细致的临床以及康复专科检查,根据病人的病情下达医嘱。
2、康复治疗师接到康复医师的医嘱治疗单后,及时到病房了解病人的基本病情及功能状态。
3、初次评定,对病人身体状态进行专业的功能评定,以了解病人肢体功能障碍的性质、严重程度,为下一步制定康复措施提供依据。
4、中期评定,病人治疗一段时间后,治疗师需对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判断治疗效果以及病人仍然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调整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5、末期评定,病人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目的是判定治疗效果,对仍然遗留的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或改善的方法和建议。
6、随访,治疗师有时需要对回归家庭的病人进行回访。
针对不同疾病和病人得病时间的长短,应该采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下面是不同疾病的患者在得病后的不同时期应该采取的治疗方法总结如下:一、脑血管病人的康复治疗1、脑血管病人的评定内容⏹运动功能的评定⏹关节活动度的评定⏹肌张力的评定⏹感知觉功能的评定⏹平衡与协调功能的评定⏹步行能力的评定⏹言语和吞咽功能的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2、脑血管病人急性期的治疗⏹早期良肢位的摆放⏹体位转换⏹肢体被动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体位的适应性训练,直立床训练3、恢复期的治疗病人开始床上运动训练⏹双上交叉上举、翻身训练,⏹肢体随意运动易化训练、上下肢各关节运动控制训练、⏹分离运动训练、搭桥训练、坐起训练、⏹坐位及站位平衡训练、步行前的准备训练、⏹步行训练,步态训练、上下楼梯训练,⏹肌力及耐力训练,速度与协调性训练4、后遗症期主要是改善患者异常的动作模式,提高代偿能力,增强身体的肌力和耐力训练,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二、脑外伤病人康复治疗1、首先是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功能评定主要内容包括:⏹脑外伤严重程度的评定⏹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感知功能障碍的评定⏹行为障碍的评定⏹言语障碍的评定⏹运动障碍的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其它功能障碍的评定2、脑外伤急性期的治疗⏹床上良肢位摆放;⏹定时翻身与拍背;⏹指导体位排痰引流;⏹各关节被动活动;⏹牵拉易于缩短的肌群与软组织,必要时应用矫形器固定关节于功能位;⏹尽早开始床上活动和坐位、站位的练习;⏹理疗、按摩、针灸、高压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复科运动疗法的工作流程
1、病人入院后首先由康复医师接诊,然后进行全面细致
的临床以及康复专科检查,根据病人的病情下达医嘱。
2、康复治疗师接到康复医师的医嘱治疗单后,及时到病
房了解病人的基本病情及功能状态。
3、初次评定,对病人身体状态进行专业的功能评定,以
了解病人肢体功能障碍的性质、严重程度,为下一步
制定康复措施提供依据。
4、中期评定,病人治疗一段时间后,治疗师需对病人的
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判断治疗效果以及病人仍然存在
的问题,为下一步的调整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5、末期评定,病人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目的是判定
治疗效果,对仍然遗留的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或改善
的方法和建议。
6、随访,治疗师有时需要对回归家庭的病人进行回访。
康复科常见病的康复治疗流程针对不同疾病和病人得病时间的长短,应该采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下为不同疾病的患者在得病后的不同时期应该采取的康复治疗方法:
一、脑血管病人的康复治疗
1、脑血管病人的评定内容
⏹运动功能的评定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肌张力的评定
⏹感知觉功能的评定
⏹平衡与协调功能的评定
⏹步行能力的评定
⏹言语和吞咽功能的评定
⏹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
2、脑血管病人急性期的治疗
⏹早期良肢位的摆放
⏹体位转换
⏹肢体被动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
⏹体位的适应性训练,直立床训练
3、恢复期的治疗病人开始床上运动训练
⏹双上交叉上举、翻身训练,
⏹肢体随意运动易化训练、上下肢各关节运动控制训练、
⏹分离运动训练、搭桥训练、坐起训练、
⏹坐位及站位平衡训练、步行前的准备训练、
⏹步行训练,步态训练、上下楼梯训练,
⏹肌力及耐力训练,速度与协调性训练
4、后遗症期主要是改善患者异常的动作模式,提高代偿能力,
增强身体的肌力和耐力训练,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
二、脑外伤病人康复治疗
1、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功能评定主要内容包括:
⏹脑外伤严重程度的评定
⏹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
⏹感知功能障碍的评定
⏹行为障碍的评定
⏹言语障碍的评定
⏹运动障碍的评定
⏹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
⏹其它功能障碍的评定
2、脑外伤急性期的治疗
⏹床上良肢位摆放;
⏹定时翻身与拍背;
⏹指导体位排痰引流;
⏹各关节被动活动;
⏹牵拉易于缩短的肌群与软组织,必要时应用矫形器固定关节于
功能位;
⏹尽早开始床上活动和坐位、站位的练习;
⏹理疗、按摩、针灸、高压氧等。
2、恢复期的治疗
⏹认知障碍的治疗,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运动障碍的治疗,包括肢体的肌力、运动控制能力等
⏹感觉障碍的治疗,包括失认症和失用症的训练
⏹行为障碍的治疗
⏹日常生活能力的治疗
3、后遗症期的治疗
⏹继续加强ADL的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矫形器与轮椅的训练
⏹继续维持或强化认知、言语等训练
⏹物理治疗因子与传统疗法等
三、脊髓损伤病人的康复治疗
1、脊髓损伤评定的主要内容:
⏹运动和感觉平面的评定
⏹脊髓损伤程度的评定
⏹肌张力的评定
⏹肌力的评定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
2、急性期的运动治疗方法
⏹保持正确的体位或功能位
⏹呼吸训练,包括吸气训练、呼气训练、肺活量的训练、排痰
训练等
⏹被动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
⏹主动运动与助力运动训练
3、离床期的运动治疗方法
⏹体位适应性训练:直立床训练
⏹减压动作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
⏹肌力增强训练,主要是增强残存的肌力
⏹功能性动作训练,包括体位变换、坐起和躺下、坐位支撑、
坐位支撑移动、坐位平衡等动作
⏹转移动作训练,包括床椅转移、轮椅到坐便器的转移
4、后期的运动治疗方法
⏹平行杠内站立训练
⏹平行杠内基本动作训练,包括骨盆向一侧倾斜训练,双脚离
地时的骨盆控制训练等
⏹平行杠内步行训练
⏹持拐步行训练
⏹上、下阶梯训练
肌力耐力增强训练,包括残存肌力和损伤部位的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