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标本采集 运送

病原微生物标本采集 运送
病原微生物标本采集 运送

病原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操作规程正确的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对于微生物检验工作质量至关重要,为了准确检出病原菌,避免漏检与误诊,临床医护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微生物标本的选择,采集,运送,保存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1.早期采集

采集时间最好在病程早期,急性期,且必须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确保病原菌的检出。

2.无菌操作

采集标本时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感染部位附近或皮肤黏膜正常菌群的污染,使病原菌与正常菌群混淆,造成临床误诊。采集的标本应存放在无菌容器内,容器不能使用消毒剂处理,标本中也不能添加防腐剂,以免降低病原菌的检出。

3.适量的标本

标本量过少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

4.适当的采集方法

对于厌氧菌,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采集方法是不同的,用于厌氧菌培养的标本应尽量用注射器采集抽取物,室温保存,不能冷藏和冷冻。

5.盛放标本的容器

采集标本应存放在无菌,防漏,应带有螺旋盖的容器内。

二、标本的运送

1.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若有延迟也应在2小时内送到实验室,否则会影响病原菌的检出,一般性的细菌培养标本若需延迟送检时,应置于4度冰箱保存,且不能超过24小时。

2.临床标本最佳运送时间取决于标本的量,少量液体(小于1ml)或组织(小于1cm3)应在15~30分钟内送到实验室,较多量的标本置于运送培养基中可放12~24小时,厌氧培养标本原则上是床边接种,如延迟送检,需保存在厌氧运送培养基中,室温保存,不得超过24小时。

三、不同标本的采集,运送

(一)血液标本采集,运送

1.血培养指针征

当患者出现:发热(大于38度)或低温(小于36度),寒战,白细胞增多,皮肤黏膜出血,休克,多器官衰竭,血压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及呼吸加快,血液病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具备上述一种或几种体征时,临床怀疑菌血症应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血培养,对入院危重感染患者应在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及时做血培养。

2.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的患者,在考虑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应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必须同时或间隔短时间内采集2套以上血培养标本。成年患者:推荐同时采集2-3套(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即双瓶双臂同时采集血培养标本),采血量每瓶不少于5ml;婴幼儿患者:推荐同时采集2次(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采血量每瓶不少于2ml。(少于病人总血容量的1%).在采取血培养后的2—5天内,无需重复采取血培养。两个例外:细菌性心内膜炎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

3.血标本采集的量是影响检出率的最重要的因素。

检出率与采血量成比例增长,每增加1ml的血液,病原菌的检出率就会相应增加。儿童患者血液中病原菌浓度较高,血培养量无需等同于成人。采用一对(需氧瓶+厌氧瓶)组合,比采用二个需氧瓶的组合可检出更多的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和厌氧菌。采血量不能满足推荐的量时,应首先满足需氧瓶的需要。

推荐从外周静脉采集血液标本,不推荐静脉留置导管,因其常伴有高污染率。如果必须从留置导管内采血,也应同时从外周静脉采集另外一个血培养标本以帮助阳性结果的判读。

4.血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在采血之前,血培养瓶的橡皮塞需使用75%酒精消毒并干燥。然后再进行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严格按照“酒精、含碘消毒剂、酒精”的消毒步骤操作,并等待足够的消毒时间。严格无菌操作,不允许在皮肤消毒后用手接触静脉,除非带有无菌手套.不推荐采血和接种血培养瓶更换注射器针头;采集后的血培养瓶应在1小时之内送往实验室,血培养瓶在接种前和接种后均不得冷藏或冷冻。

(二)痰培养标本采集,运送

1.痰培养指征

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咽炎,喉炎,会咽炎等都可采集鼻,鼻咽,口咽拭子标本培养。下呼吸道感染:凡是咳嗽,咳痰,痰呈脓性,粘稠或血性等都可采集痰标本。

2.标本的采集

采集前嘱咐病人先用清水漱口,摘去牙托,因唾液中口咽部定植菌的浓度可达108-109/ml,去除表面的菌群。教育病人深咳,收集从下呼吸道咳出的痰液。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痰标本;标本采集后1~2h内送往实验室进行处理,采集标本过程中要有专业的医务人员指导;无痰可用3%~5%NaCl 5ml雾吸约5min导痰;也可用物理疗法、体位引流、鼻导管抽吸等方法取痰。

3.正常的痰标本

低倍视野下鳞状上皮细胞小于25个,白细胞大于10个。如果低倍视野下鳞状上皮细胞大于25个,白细胞小于10个应不做或仅在特殊要求时做培养,如做培养,报告中注明“镜检结果表明标本口咽分泌物污染明显”。

4痰培养方法的局限性

多数引起肺炎的病原菌不能培养出,如病毒,军团菌,衣原体等。影响因素很多:如黏液包裹、定植菌污染。建议痰培养同时做血培养和痰涂片镜检。

5.注意事项

常规的痰培养需在2小时内送检,若怀疑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感染时必需随留随送;标本中不能混入唾液与鼻咽分泌物等。

(三)尿培养标本采集,运送

1.尿培养指征

尿路感染,肾结核,泌尿系结石,膀胱排空功能受损或前列腺增生等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肉眼脓尿或血尿,尿常规检查有白细胞或亚硝酸盐阳性,,不明原因的发热,尿道口有脓性分泌物等症状,需采集尿培养标本送检。2.标本的采集

清洁中段尿液,嘱咐患者用肥皂水清洗,弃去开始流出的尿液,以冲刷尿道口的细菌,取能代表膀胱部位病原菌的中段尿;导尿管尿液,留置导管尿液标本常通过专门的采样端口采集,不能把导尿管与尿袋拔开后收集尿液,采样端口用酒精消毒;必要时,可先夹住导尿管但不能超过30分钟;将注射器针头插入采样端口,抽吸出尿液;注入无菌杯或试管中。膀胱穿刺尿,无菌操作,用无菌注射器刺入膀胱抽取5—10ml

尿液送检,主要用于厌氧菌的培养或留取标本困难的婴幼儿标本的采集,此法可避免尿液标本的污染。

3.标本的采集量

一般成人采集10-15ml,婴幼儿不得少于1ml。诊断症状明显的病人(如尿急、尿频、尿痛),一份标本就已足够,治疗48-72小时后再采集第二份标本。对于症状不明显的病人,需采集2-3份标本。怀疑肾结核时,应连续3天采集晨尿。

4.室温都有利于病原菌和污染菌生长繁殖,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和接种,室温下存放不能超过2小时,(夏季保存时间应适当缩短或冷藏),4-8度冷藏保存时间也不能超过24小时,冷藏的尿液不能用于淋球菌的培养。

5.注意事项

必须无菌操作,采用带盖防渗漏的无菌杯收集,多次收集或24小时尿不能用作培养。集尿袋内的尿液不能用作培养。导尿管末端的尿液也不能用于培养,很难避免没有尿道菌群污染。在使用抗菌药物前留取标本,尿液中不能加任何防腐剂或消毒剂,抑制细菌的生长。

(四)粪便标本采集,运送

1.送检指征

当患者出现腹泻,大便每天大于或等于3次,粪便的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粘液便,脓血便或血便,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腹痛及全身不适等,大便镜检白细胞大于等于5个每高倍视野,抗菌药物治疗后的腹泻等。

2.标本的采集方法,时间与量

尽可能在发病早期(急性期)或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之前,采集新鲜的粪便,怀疑沙门菌感染时,应在发病2周以后采集。自然排便法,排便后,挑取有脓血或粘液部位的大便,液状粪便取絮状物盛于无菌的容器内;直肠拭子采集法,用于排便困难的患者或婴幼儿。一般用拭子采集大于2g的标本送检,若标本为水样,采集大于2ml的标本于无菌容器中送检。

3.标本的运送与保存

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室温条件下不能超过2小时,如不能及时送检可加入ph7.0磷酸盐甘油缓冲保存液中或专门的大便运送培养基中置4度冰箱保存,但不能超过24小时。高度怀疑霍乱弧菌感染的标本必须符合特殊标本的安全要求。

4.注意事项

最好在用药前,采集新鲜的标本盛装在无菌容器内,立即送检,提高阳性检测结果。厌氧菌的培养尽量避免与空气接触和正常的菌群污染。

(五)脓液及创伤感染分泌物标本的采集及运送

1.送检指征

凡是当患者有外伤感染,术后切口感染,导管感染,脐带残端感染,有脓液和分泌物时,应采集标本培养。

2.标本的采集时间和方法

在使用抗生素前或停用药1—2天以后,或使用下一次抗生素前采集,对脓肿性分泌物应先用生理盐水或75%的酒精冲洗溃疡表面渗出物,尽可能抽取脓液于无菌杯内送检。对于封闭性脓肿时,应无菌操作抽取脓液3—10ml于无菌试管内或血培养瓶内送检,怀疑厌氧菌感染时,应做床旁接种或注入厌氧瓶内(3—10ml)送检,最佳方法是采集组织送检。

3.标本的运送

标本采集后应于2小时内送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处理,若不能及时送检,需氧培养的标本除对环境敏感的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外,可保存在4度冰箱中,但保存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厌氧培养时,需用厌氧瓶或厌氧袋在室温下保存,但不能超过24小时。

4.注意事项

尽可能在用抗生素前采集,若患者也用药,应在检验单上注明抗菌药名,并在下次用药前采集;对于开放性的伤口,采集前应先除去表面污染菌,以防带入与感染无关的皮肤定值菌。干燥结痂的标本一般不做培养,除非有渗出物。采集标本时应无菌操作。

(六)穿刺液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穿刺液主要包括脑脊液,胸腹水,心包液,胆汁,关节液及鞘膜液,在正常标本中,上述液体是无菌的,在排除污染的情况下,一旦检出细菌均视为病原菌。

在相关的部位有相应的临床症状时,应无菌操作采集相应的标本于无菌容器内送检,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往实验室处理。脑脊液采集后应在15分钟内送到实验室,若不能,应室温保存,不得超过2小时,不能冷冻或冷藏注意事项:标本的采集严格执行无菌

操作,最好在用抗菌药物前采集。防止标本凝固,可事先在容器内加入抗凝剂,(脑脊液标本时不需加抗凝剂),也可直接加入血培养瓶内。

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及管理

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及管理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5f23601.html,时间:2007-10-08 字体:[大中小] 收藏我要投稿文章出处:朱敏转载请注明出处 血液 血液是实验室所接收的最重要的标本之一。送检血液标本有助于识别由细菌、真菌引起的菌血症、脓毒血症、心内膜炎及人工瓣膜感染、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以及其它感染或导管引起的感染(vascular grafts).因为大量的各种微生物与血源性感染有关,所以用于血培养的培养基应该能广泛支持各种细菌的生长。所幸的是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已经发展出许多用作血培养的改进的培养基及技术,产生出了高度可靠的手工血培养基和自动化血液培养系统。 血标本量,采血时机,及采血量 对于成人患者,每次发热时应该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以帮助我们区分是病原菌还是污染菌,特别是对于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棒状杆菌、viridans链球菌、以及布鲁氏菌要考虑其污染的可能性。一般来说,单一采集的血培养标本更可能被污染,而要检出具有代表性的病原体则往往要在两个以上部位采集两份以上的血作培养。在24h内采血部位不得多于4个以上。此限制考虑到一天中每次发热时只采集2个部位的血作2份血培养就可评价2次发热。作再多的血培养都没有必要。根据几份研究资料表明,95%以上的菌血症都是在头2、3份血培养中检测出来的。 采集血标本应该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尽管有些培养基含有消除抗生素影响的物质。理论上说,采血时机应恰好在发热高峰之前;而实际上应该是在发热高峰后立即采血。采血的总量也是影响检出病原体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一项研究中,增加血培养的血量从40ml到60ml可提高检出率10%。对于成人,每次穿刺应采血20~30ml,。对于儿童的采血量就要求少一些,因为其每毫升中的细菌要多些。血与肉汤的比例以1:5~1:10更有利于检出细菌,这或许是肉汤稀释了抑菌物质的缘故。大多数商业血培养系统为了最佳检出,都规定了必要的血标本量。对于标本量不足的血培养标本不必拒收,除非使用的是Isolator system。应定时举办讲座,向临床讲解最佳血培养技术。 初步处理 血培养标本的初步处理需要视所用的培养系统而定。送检的血培养瓶应放于室温待处理。对于一些连续监测系统,培养瓶需要用针通气或将附件插在瓶顶用于压力测定,等等。 直接法 我们不推荐血标本直接作Gram染色,因为通常血流中的细菌太少。一旦检测到有细菌生长就应该取培养瓶的肉汤或培养瓶固相琼脂的细菌作Gram染色。Gram染色报告应该详尽描述以便于选择适当的抗生素。例如,排列的Gram阳性球菌应该作出描述,i.e.,成对的,簇状的,或链状的;而Gram阴性杆菌时,有描述为细小或球杆状的。 当怀疑阳性肉汤中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时,要直接作一个…2-h凝固酶试管法实验?,以快速作出鉴定。有各种资料表明,有些商业鉴定板条能够直接用阳性肉汤接种鉴定出Gram阴性菌。 血培养系统

病原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

病原微生物标本采集运 送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病原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操作规程正确的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对于微生物检验工作质量至关重要,为了准确检出病原菌,避免漏检与误诊,临床医护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微生物标本的选择,采集,运送,保存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1.早期采集 采集时间最好在病程早期,急性期,且必须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确保病原菌的检出。 2.无菌操作 采集标本时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感染部位附近或皮肤黏膜正常菌群的污染,使病原菌与正常菌群混淆,造成临床误诊。采集的标本应存放在无菌容器内,容器不能使用消毒剂处理,标本中也不能添加防腐剂,以免降低病原菌的检出。 3.适量的标本 标本量过少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 4.适当的采集方法 对于厌氧菌,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采集方法是不同的,用于厌氧菌培养的标本应尽量用注射器采集抽取物,室温保存,不能冷藏和冷冻。 5.盛放标本的容器 采集标本应存放在无菌,防漏,应带有螺旋盖的容器内。 二、标本的运送 1.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若有延迟也应在2小时内送到实验室,否则会影响病原菌的检出,一般性的细菌培养标本若需延迟送检时,应置于4度冰箱保存,且不能超过24小时。 2.临床标本最佳运送时间取决于标本的量,少量液体(小于1ml)或组织(小于 1cm3)应在15~30分钟内送到实验室,较多量的标本置于运送培养基中可放12~24小时,厌氧培养标本原则上是床边接种,如延迟送检,需保存在厌氧运送培养基中,室温保存,不得超过24小时。 三、不同标本的采集,运送

临床常用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临床常用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1 血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1)采血时机:提前向病人讲解抽血化验检查的目的,方法和采集标本的时机,根据检验的不同要求,采血的时间也不同: 1)空腹抽血适宜作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生化检验。禁食时间约12小时,时间过长易引起低血糖虚脱。 2)餐后2小时,上午8-9时抽血,可做血液内激素测定及餐后血糖测定。 3)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16-24小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 )达峰值;30-60小时乳酸脱氢酶(LDH)达峰值, 维持3-6d 。 4)血清淀粉酶起病后6~12小时开始升高,12~24小时达到高峰,一般持续3~5天后下降,超过500U (Somogy 法)即有确诊价值。 5)留取血细菌培养标本时,应在病人体温达38.5度以上时抽取血标本,阳性率较高。 (2)采血部位 1)动脉采血:常用采血部位股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等。由于动脉压力高,危险性较大,故采血后按压穿刺点5-10分钟。 2)静脉采血:是最常用的采血方法,可选择的表浅静脉多,要求护士必须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可选择较大的静脉穿刺,争取一次操作成功。 3)毛细血管采血:只需很小量标本,多在手指,足趾或足跟等部位采血,如全血细胞计数,快速血糖,血脂等检验,或婴幼儿。 (3)采血器材:a, 注射器, B ,真空采血器: (4)标本的类型:血标本有三类:即全血,血浆,血清。 1)全血:用抗凝剂。 2)血清:不用抗凝剂。常用于多种生化分析,如蛋白质,脂类,无机盐,酶,肝功能,肾功能检查。 3)血浆:有多种抗凝剂。用于红细胞积数,红细胞比容,血沉,血型鉴定,血红蛋白电泳,交叉配血等。 (5)操作重点 1)止血带的应用,一般止血带捆扎不要超过1分钟,时间过长,将影响结果。 2)当病人进行输液治疗时。切忌在有静脉穿刺针的肢体上采集血标本,以免影响检验的真实结果。 3)注射器采血后。应先取下针头后再沿试管壁将血液缓慢地注入试管中。 4)操作完毕按要求处理注射器等污染物品。 5)有抗凝剂的血标本要充分摇匀,防止凝血。 2.尿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方法: (1)导尿法:用导尿管导尿,取10—15毫升尿业盛于无菌容器中送 检。 中段尿采集法:是临床上采用最多的方法。女性病人以肥皂水或1:1000新洁尔灭或其它消毒液等冲洗外阴部及尿道口;男性病人应翻转包皮冲洗,用1:1000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再用灭菌纱布擦干,让病人排尿,弃去前段尿,收集中段尿10-20毫升于无菌容器内,立即加盖送检。 尿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尿常规,妊娠实验等最好留取清晨第一次尿液为宜,因为较浓缩,条件恒定,便于对比,故应向病人详细说明。急诊病人应随时留取标本。

常见微生物标本的采集

常见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处理与检测 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尽早采集、根据可疑的病原体,选择不同采集时机和标本种类、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遵守无菌操作、正确保存和运送。容器应密封不易碎,标本不得污染容器的口和外壁。 1.血液标本正常人的血液是无菌的。当细菌侵入时可引起严重的菌血症或败血症。 一般情况下在患者发热初期或发热高峰时采集;持续性菌血症可随时采集;间歇性菌血症,应预测其体温上升期进行采血。一般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2~3次;多部位采集,如两侧肘静脉或动、静脉同时采取;对于已使用抗生素而无法停止的患者,也应在下次用药前采取。在感染局部的附近血管中采血,可提高阳性率。采血量成人一般5~10ml,婴幼儿1~2ml。 采集的血液标本注入培养瓶中先进行增菌培养,培养基和血液标本量的比例应>10:1,将血液中的各类杀(抑)菌物质充分稀释。需氧菌常用培养基有胰酪蛋白大豆胨肉汤和葡萄糖酚红肉汤等,常加入对氨基苯甲酸(PABA)50μg/ml中和磺胺类,青霉素酶2单位/ml破坏青霉素类,硫酸镁中和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新霉素及多粘菌素等抗生素。加入0.03~0.05%的聚茴香磺酸钠(sodium polyanethol sulfonate, SPS)可抑制血清中的抗菌物质,并对氨基糖苷类和多肽类抗生素有灭活效果。并加入Ⅹ、Ⅴ因子等生长因子。 培养瓶每天观察一次。如发现①培养瓶内液体浑浊;②血球层上面出现颗粒状的生长物,并且有自下而上的溶血;③有明显的凝块;④液体表面有菌膜,培养液清晰或浑浊等,表明有细菌生长。直接进行涂片染色初步报告。同时分别接种血平板、巧克力(色)平板,普通培养和5%CO2 35℃培养。也可直接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无细菌生长迹象的培养瓶孵育至第7d,接种血平板、巧克力(色)平板,分别进行普通培养和5%CO2环境35℃孵育24h。为了提高检出的速度,在培养的第2~3d时应移种一次。 有厌氧菌感染时,同时注入需氧瓶和厌氧瓶,厌氧培养基通常用硫乙醇酸盐培养基、牛心脑浸液肉汤等;培养液中有刃天青,无氧时无色,有氧时呈红色。需氧瓶和厌氧瓶同时浑浊,或需氧瓶无生长而厌氧瓶液体浑浊,提示厌氧菌生长。分别接种血平板和厌氧血平板,置需氧和厌氧环境中,如果都只生长1种细菌,则为兼性厌氧菌;如果仅在厌氧环境中生长,可以直接报告“有厌氧菌检出”。 若长期应用抗细胞壁类抗生素,应考虑细菌L型存在,将血液接种高渗培养基中,分别进行需氧、厌氧和5%CO2环境培养。每周移种2~3次于高渗固体培养基上,观察有无细菌L型菌落生长。 2.呼吸道标本 正常上呼吸道有正常菌群。下呼吸道正常情况下无细菌或仅有少量细菌侵入

(完整版)临床常见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临床常见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唐玉英 正确的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对于微生物检验工作质量至关重要,为了准确检出病原菌,避免漏检与误诊,临床医护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微生物标本的选择,采集,运送,保存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1.早期采集采集时间最好在病程早期,急性期,且必须在使用抗菌药 物之前采集,确保病原菌的检出。 2.无菌操作采集标本时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感染部位附近或皮肤黏膜正 常菌群的污染,使病原菌与正常菌群混淆,造成临床误诊。采集的标本 应存放在无菌容器内,容器不能使用消毒剂处理,标本中也不能添加防 腐剂,以免降低病原菌的检出。 3.适量的标本标本量过少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 4.适当的采集方法对于厌氧菌,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采集方法是不 同的,用于厌氧菌培养的标本应尽量用注射器采集抽取物,室温保存, 不能冷藏和冷冻。 5.盛放标本的容器采集标本应存放在无菌,防漏,应带有螺旋盖的容 器内。 二标本的运送 1.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若有延迟也应在2小时内送到实验室,否则会 影响病原菌的检出,一般性的细菌培养标本若需延迟送检时,应置于4 度冰箱保存,且不能超过24小时。 2.临床标本最佳运送时间取决于标本的量,少量液体(小于1ml)或组织

(小于1cm3)应在15~30分钟内送到实验室,较多量的标本置于运送培养基中可放12~24小时,厌氧培养标本原则上是床边接种,如延迟送检,需保存在厌氧运送培养基中,室温保存,不得超过24小时。 三不同标本的采集,运送 (一)血液标本采集,运送 1.血培养指针当患者出现:发热(大于38度)或低温(小于36度),寒战,白细胞增多,皮肤黏膜出血,休克,多器官衰竭,血压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及呼吸加快,血液病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具备上述一种或几种体征时,临床怀疑菌血症应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血培养,对入院危重感染患者应在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及时做血培养。 2.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的患者,在考虑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应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必须同时或间隔短时间内采集2套以上血培养标本。成年患者:推荐同时采集2-3套(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即双瓶双臂同时采集血培养标本),采血量每瓶不少于5ml;婴幼儿患者:推荐同时采集2次(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采血量每瓶不少于2ml。(少于病人总血容量的1%).在采取血培养后的2—5天内,无需重复采取血培养。两个例外:细菌性心内膜炎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 3. 血标本采集的量是影响检出率的最重要的因素。检出率与采血量成比例增长,每增加1ml的血液,病原菌的检出率就会相应增加。儿童患者血液中病原菌浓度较高,血培养量无需等同于成人。采用一对(需氧瓶+厌氧瓶)组合,比采用二个需氧瓶的组合可检出更多的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和厌氧菌。采血量不能满足推荐的量时,应首先满足需氧瓶的

微生物标本采集 送检及处理原则

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及处理原则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1、病程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使用抗生素前。 2、无菌采集应无污染,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3、根据目的菌的特性用不同的方法采集适量标本,采集量不应过少。 4、注意在不同病程采集不同部位标本。 5、采集标本时要防止传播和自身感染。 二、标本的处理: 1、标本保存在4℃环境中,在2h之内送检。脑脊液则要在25 ℃保存,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4h。对环境敏感的细菌应保温并立即送检。 2、标本中可能含有致病菌,必须注意安全防护。切勿污染环境。对于烈性传染病标本运送时更要由专人运送,严格按规定包装。 3、厌氧性标本应放在专门的运送瓶或试管内运送,有时可直接用抽取标本的注射器运送。 Ⅰ血液及骨髓标本: 血液标本的细菌培养是诊断菌血症或败血症的基本方法。如从患者血液中检出细菌,一般应视为病原菌。 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金黄色或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A、B群、肺炎链球菌等)、肠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脑膜炎奈瑟菌、伤

寒及副伤寒沙门菌和厌氧菌等。 1、采血时间及次数 2、抽血部位及抽血量 3、报告方式:培养5d无菌生长者报告“培养5d无菌生长”。 查见细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 4、菌血症、败血症的诊断标准:1)两次培养均出现同一种细菌(可排除污染); 2)发病星期后血中抗体滴度上升。 Ⅱ脑脊液标本: 脑脊液的细菌学检查对于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正常人的脑脊液是无菌的,检出细菌提示有细菌性(急性化脓性、结核性等)脑膜炎。 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A、B群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结核分枝杆菌等。 1、涂片检查: (1) 一般细菌涂片检查:例如:革兰阴性、凹面相对的球菌,可能是脑膜炎奈瑟菌;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长丝状等多形态性的革兰阴性杆菌,可能是流感嗜血杆菌。 (2)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 (3)新生隐球菌涂片检查

病原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

病原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操作规程正确的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对于微生物检验工作质量至关重要,为了准确检出病原菌,避免漏检与误诊,临床医护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微生物标本的选择,采集,运送,保存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1.早期采集 采集时间最好在病程早期,急性期,且必须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确保病原菌的检出。 2.无菌操作 采集标本时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感染部位附近或皮肤黏膜正常菌群的污染,使病原菌与正常菌群混淆,造成临床误诊。采集的标本应存放在无菌容器内,容器不能使用消毒剂处理,标本中也不能添加防腐剂,以免降低病原菌的检出。3.适量的标本 标本量过少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 4.适当的采集方法 对于厌氧菌,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采集方法是不同的,用于厌氧菌培养的标本应尽量用注射器采集抽取物,室温保存,不能冷藏和冷冻。 5.盛放标本的容器 采集标本应存放在无菌,防漏,应带有螺旋盖的容器内。 二、标本的运送 1.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若有延迟也应在2小时内送到实验室,否则会影响病原菌的检出,一般性的细菌培养标本若需延迟送检时,应置于4度冰箱保存,且不能超过24小时。 2.临床标本最佳运送时间取决于标本的量,少量液体(小于1ml)或组织(小于1cm3)应在15~30分钟内送到实验室,较多量的标本置于运送培养基中可放12~24小时,厌氧培养标本原则上是床边接种,如延迟送检,需保存在厌氧运送培养基中,室温保存,不得超过24小时。 三、不同标本的采集,运送 (一)血液标本采集,运送

1.血培养指针征 当患者出现:发热(大于38度)或低温(小于36度),寒战,白细胞增多,皮肤黏膜出血,休克,多器官衰竭,血压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及呼吸加快,血液病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具备上述一种或几种体征时,临床怀疑菌血症应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血培养,对入院危重感染患者应在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及时做血培养。 2.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的患者,在考虑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应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必须同时或间隔短时间内采集2套以上血培养标本。成年患者:推荐同时采集2-3套(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即双瓶双臂同时采集血培养标本),采血量每瓶不少于5ml;婴幼儿患者:推荐同时采集2次(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采血量每瓶不少于2ml。(少于病人总血容量的1%).在采取血培养后的2—5天内,无需重复采取血培养。两个例外:细菌性心内膜炎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 3.血标本采集的量是影响检出率的最重要的因素。 检出率与采血量成比例增长,每增加1ml的血液,病原菌的检出率就会相应增加。儿童患者血液中病原菌浓度较高,血培养量无需等同于成人。采用一对(需氧瓶+厌氧瓶)组合,比采用二个需氧瓶的组合可检出更多的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和厌氧菌。采血量不能满足推荐的量时,应首先满足需氧瓶的需要。 推荐从外周静脉采集血液标本,不推荐静脉留置导管,因其常伴有高污染率。如果必须从留置导管内采血,也应同时从外周静脉采集另外一个血培养标本以帮助阳性结果的判读。 4.血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在采血之前,血培养瓶的橡皮塞需使用75%酒精消毒并干燥。然后再进行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严格按照“酒精、含碘消毒剂、酒精”的消毒步骤操作,并等待足够的消毒时间。严格无菌操作,不允许在皮肤消毒后用手接触静脉,除非带有无菌手套.不推荐采血和接种血培养瓶更换注射器针头;采集后的血培养瓶应在1小时之内送往实验室,血培养瓶在接种前和接种后均不得冷藏或冷冻。 (二)痰培养标本采集,运送 1.痰培养指征 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咽炎,喉炎,会咽炎等都可采集鼻,鼻咽,口咽拭子标本

传染性疾病标本采集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传染性疾病标本采集方法 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操作规程一、血培养指征患者出现寒战,体温超过38℃或低体温,怀疑血流感染时,尤其存在以下情况时,应抽血做细菌和真菌培养: 医院内肺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超过 72 h;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临床医生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的其他情况。 二、采血时机一旦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应立即采血做血培养,最好在抗菌治疗前或停用抗菌药物 24 h 后,以寒战、发热时采集为宜。 三、采血流程(一)消毒 1.培养瓶消毒程序: 用消毒液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燥后使用。 2.皮肤消毒程序: 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 5 cm 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常需 30 s 以上)穿刺采血。 (二)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成人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空气,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换针头(如果行第二次穿刺或用头皮针取血时,应换针头),先注于厌氧培养瓶,避免注入空气,然后注入需氧培养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近年来,临床普遍采用负压血培养瓶,将血从患者静脉直接吸入血培养瓶,减少污染环节。 1 / 10

(三)注意事项 1.检验单需注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血液采集时间和部位、临床诊断等患者信息。 2.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 除非怀疑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否则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因为导管易被皮肤正常菌群污染。 3.采血次数: 对于成年患者,应该同时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在两个不同部位分离到同样菌种才能确定是病原菌。 4.细菌性心内膜炎: 在 24 h 内取血 3 次,每次间隔不少于 30 min;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 2 次。 5.采血量: 以培养基与血液之比 10: 1 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菌药物、抗体等杀菌物质。 采血量过少会明显降低阳性率。 成人每次每培养瓶采血 8~ 10 ml,婴幼儿每次每培养瓶采血 2 ml。 四、运送要求 1.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最好在 2h 内。 如果不能及时送检,宜置于室温环境。 血培养瓶送到检验科放入培养箱前,不应暂存于冰箱内。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 正确采集临床微生物标本,直接影响到微生物培养鉴定结果。据相关统计:微生物标本的检测误差来源:80%来源于分析前20%来源于分析中和分析后其它检验样本的检测误差来源:45%分析前10%分析中(仪器))45%分析后.检验标本采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分析前的误差来源所占比例的这个数据是惊人的,在我们的大型医院都存在这个问题,而在我们医院应该不会低于这个数据。 可靠的检验结果可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为临床科学用药和成功的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是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监测医院感染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为此应正确采集各种细菌学标本。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 1、采集方法 (1)75%酒精清洁局部皮肤。 (2)待皮肤干后,再用2%—2.5%碘酒从穿刺点中心部位开始消毒,范围不应小于5cm (直径),且不能用手指触摸消毒后的皮肤。 (3)皮肤碘酒干后(约1min),穿刺采集血液,采血量成人5-10ml,婴幼儿1-5ml。 (4)采血后立即在床旁接种培养瓶,并迅速轻摇,充分混匀防止凝固,但又不可剧震以防溶血。 2、注意事项 (1)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38.5℃)采血可提高阳性率,但也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 (2)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应在抗菌药物浓度最低时采集也即在下次用药前采血。切忌不要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也不能从静脉导管及动脉插管中取血。 (3)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生素,抗体等杀菌物质;有人主张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人,培养基与采血量之比可为20:1或大于这个比例。 (4)近年研究表明,将血液注入血培养基前,更换针头反而易导致污染。 (5)每例至少采血两次,间隔0.5-1h,以利于提高阳性率和区分感染菌与污染菌。 (6)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布鲁氏病的病人,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除在发热期采血外,并要多次采血(24h 3-4次)和增加采血量(可增加10ml)。 (7)采血后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可置室温,而不能放置冰箱。 (8)如临床表现很似败血症,而血培养多次阴性者,提示考虑厌氧菌和真菌感染的可能。 二、呼吸道 1、痰标本 (1)采集方法 ①清晨起床后用凉开水漱口多次,以除去口腔内大量杂菌,用力咳出肺深部的脓痰,置于清洁干燥容器中或无菌管中送检。 ②痰量极少者可用45℃ 3%-10%的氯化钠溶液约25ml雾化。对于咯痰量少的幼儿,可轻轻压迫胸骨上部的气管,当其咯痰后用无菌棉棒采集标本。

标本采集与运送知识考试题全

标本采集与运送知识考试题 一、填空(20分,每空格1分) 1、采集血培养要从不同的部位获得_2~3套_套血培养,最好在_5_分钟内采集 2、从静脉取血不宜从静脉导管或静脉留置口取血,除非怀疑_导管相关血流感染_;若从 导管取血,必需同时从_静脉_取血 3、尿液标本尽量采集晨起第一次尿,且应在膀胱内停留_6~8_小时以上,所以夜间最 好_少_饮水。尿液培养标本宜立即送检,_2_小时内接种。 4、膀胱穿刺适应症_有尿感表现但中断尿菌落数很低,而又难以确定感染源者_、_婴 幼儿、新生儿不能用导管者_、_怀疑有厌氧菌感染时_,穿刺部位_耻骨联合距脐1/3处_穿刺针型号宜选_19或20号_号针头 5、冷藏保存过的尿标本不能用于_淋病奈瑟菌_菌培养 6、脑脊液标本送检时应注意_保温_,防止_防止干燥_ 7、胃液和胆汁采集后应立即送检,绝对不能注入_血培养瓶_内送检 8、疑有宫腔内感染剖宫产时在留取宫腔分泌物的同时需采集_婴儿耳拭子_一同送检 9、未破裂的脓肿留取标本时需同时留取_渗出液_和_脓肿壁标本_ 二、单选题(16分,每题2分) 1、一个静脉穿刺点可以采集几套血培养?(A) A、1套 B、2套 C、3套 D、N套 2、婴幼儿采血量不能超过全血量的(A) A、1% B、2% C、3% D、5% 3、75%酒精消毒血培养瓶橡皮塞需要(D) A、20秒 B、30秒 C、40秒 D、60秒 4、血培养标本延迟上机的时间不能超过几小时?(D) A、2小时 B、4小时 C、10小时 D、20小时 5、留置导尿管吸取尿液可先夹住导尿但不能超过(C) A、10分钟 B、20分钟 C、30分钟 D、60分钟 6、怀疑肾结核时应连续几天采集晨尿?(B) A、2天 B、3天 C、5天 D、7天 7、以下那份尿标本可以做培养?(D)

试题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

《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规范》培训试卷科室姓名职业得分 一、单选题50分(每题5分) 1. 微生物实验室误差最大的影响因素为: ( ) A. 实验前误差 B. 实验误差 C 验后误差 D. 随机误差 2. 血培养必须在( )内送检 A. 30min B. 1h C. 2h D. 4h 3 血培养的阳性检出率与( )成正比例的关系 A. 温度和时间 B. 采血量和采血时间 C. 采血量和采血套数 D. 采集方法和采血量 4. 某患者采血培养1套,培养结果为“表皮葡萄球菌”,判断这是污染菌还是致病菌,需要( ) A. 增加消毒次数 B. 增加采血量 C. 增加采血套数 D. 延长培养时间 5. 血培养瓶接种前和接种后,放置的最佳温度为( ) A. 0℃ B. 4℃ C. 室温(15~25℃) D. 35℃ 6.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最佳的送检标本为( ) A. 痰液 B.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 C. 咽拭子 D.唾液(口水) 7.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除了做痰培养以外,还应该做( ) A. 血培养 B. 咽拭子 C. 厌氧菌 D. 分泌物 8. 下列申请单中标本采集部位不确定,检验目的不明确,属于不合格申请单的是( ) A. 中段尿培养 B. 痰培养 C. 分泌物培养 D. 脑脊液培养 9. 中段尿标本最常见的影响因素是( ) A. 容易受污染 B. 喝水过量 C.喝水过少 D. 无影响 10. 下列尿液标本中适合做厌氧菌培养是( ) A. 清洁中段尿 B. 留置尿管导尿 C. 耻骨上膀胱穿刺 D. 24h尿 二、多选题25分(每题5分) 1. 下列标本类型中, ( )属于有价值的标本,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鼓励送检 A. 血液 B. 骨髓 C. 胸腹水 D.脑脊液 E. 关节液 2 常用的拭子标本不适合作为送检标本的原因有( ) A. 使用方便 B. 标本量太少 C. 容易干燥 D. 不易接种到培养基中 E. 木(竹)签中含有抑菌物质 3. 下列关于痰液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做法正确的有( ) A. 采样前应刷牙(不用牙膏)或用冷开水漱口,以避免口腔正常菌群污染 B. 采取晨痰第一口痰最佳,咳痰时应咳取深部痰液 C. 做结核分支杆菌检查时,痰液量应增加 D. 肺部感染患者中有25%~50%可能会有菌血症,因此应同时做血培养 4. 下列关于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做法正确的有( ) A. 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 B. 如患者已经使用抗菌药物的,应在下次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 C. 应在患者寒战开始时,或发热初起时采集 D. 血培养标本应按“套”采集,采集套数为2~3套,不能采集单一瓶数 E. 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污染,采集后应快送检,如未能及时送检,应放置4℃冰箱保存 5.下列痰培养标本属于不合格标本,应予拒收的有( ) A. 24h内重复采集的痰样本 B. 唾液(口水) C. 咽拭子 D.. 痰液做厌氧菌培养 三、简答题25分 简述微生物样本采样基本原则

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临床常用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医学检验又称临床检验,是指通过感官观察,试剂反应,仪器分析等,对离体标本如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脱落物进行的检验。它为临床诊断,病情判定,疗效观察,预后评估等提出实验数据。 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与病人采样前的状态,准备,取样方法和标本携带等因素有关。临床护士必须掌握各种检验标本采集的方法,时间,饮食的要求,药物的影响,标本的存放温度及采集标本时的体位等状况。为此,护士要有对病人负责的精神,科学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地做好临床标本的采集工作,并根据本地区或本医院所提供的正常参考值及临床表现进行结果判断,为治疗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各种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的重要意义 护士承担着大多数标本的采集任务,由于标本的来源,性质,采集方式不同,将直接影响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护士必须熟悉自己所在单位有关实验室的情况,明确采集标本的要求,以保证标本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1 血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采血时机:提前向病人讲解抽血化验检查的目的,方法和采集标本的时机,解除病人的恐惧或焦虑,安慰病人,使之处于安定状态,避免因精神-体液变化影响检验的结果。根据检验的不同要求,采血的时间也不同: 空腹抽血适宜作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生化检验。禁食时间约12小时,时间过长易引起低血糖虚脱。 餐后2小时,上午8-9时抽血,可做血液内激素测定及餐后血糖测定。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16-24小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达峰值;30-60小时乳酸脱氢酶(LDH)达峰值,维持3-6d。 急性胰腺炎发作后2-12小时血清淀粉酶开始上升,12-72小时达高峰,4小时左右恢复正常。留取血细菌培养标本时,应在病人体温达38.5度以上时抽取血标本,阳性率较高。 采血部位 动脉采血:常用采血部位股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等。由于动脉压力高,危险性较大,故采血后按压穿刺点5-10分钟。 静脉采血:是最常用的采血方法,可选择的表浅静脉多,要求护士必须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可选择较大的静脉穿刺,争取一次操作成功。 毛细血管采血:只需很小量标本,多在手指,足趾或足跟等部位采血,如全血细胞计数,快速血糖,血脂等检验,或婴幼儿。 采血器材:a,注射器,瓶塞,玻璃或塑料试管,防腐剂,抗凝剂,标签等。B,真空采血器:以不同彩色标记各种试管盖,用于不同实验。(我院常用的真空采血管规格及标志) 添加剂:一般分防腐剂和抗凝剂二类。常用抗凝剂有乙二胺四乙酸(EDTA)二甲抗凝,枸橼酸盐,草酸钠(钾)均系与钙作用而抗凝;肝素则抑制凝血酶活性而有抗凝作用,用于血PH,血气,内分泌激素,氨基酸,药物浓度,6-磷酸葡萄糖,染色体等检查。用抗凝试管时,每管的抗凝剂与采血最大量有关,要求与血液充分混匀,不够可致血液凝固。 标本的类型:血标本有三类:即全血,血浆,血清。 全血:用抗凝剂。 血清:不用抗凝剂。常用于多种生化分析,如蛋白质,脂类,无机盐,酶,肝功能,肾功能检查。 血浆:有多种抗凝剂。用于红细胞积数,红细胞比容,血沉,血型鉴定,血红蛋白电泳,交

试题: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

《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规范》培训试卷 科室姓名职业得分 一、单选题50分(每题5分) 1. 微生物实验室误差最大的影响因素为: ( ) A. 实验前误差 B. 实验误差 C 验后误差 D. 随机误差 2. 血培养必须在( )内送检 A. 30min B. 1h C. 2h D. 4h 3 血培养的阳性检出率与( )成正比例的关系 A. 温度和时间 B. 采血量和采血时间 C. 采血量和采血套数 D. 采集方法和采血量 4. 某患者采血培养1套,培养结果为“表皮葡萄球菌”,判断这是污染菌还是致病菌,需要( ) A. 增加消毒次数 B. 增加采血量 C. 增加采血套数 D. 延长培养时间 5. 血培养瓶接种前和接种后,放置的最佳温度为( ) A. 0℃ B. 4℃ C. 室温(15~25℃) D. 35℃ 6.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最佳的送检标本为( ) A. 痰液 B.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 C. 咽拭子 D.唾液(口水) 7.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除了做痰培养以外,还应该做( ) A. 血培养 B. 咽拭子 C. 厌氧菌 D. 分泌物 8. 下列申请单中标本采集部位不确定,检验目的不明确,属于不合格申请单的是( ) A. 中段尿培养 B. 痰培养 C. 分泌物培养 D. 脑脊液培养 9. 中段尿标本最常见的影响因素是( ) A. 容易受污染 B. 喝水过量 C.喝水过少 D. 无影响 10. 下列尿液标本中适合做厌氧菌培养是( ) A. 清洁中段尿 B. 留置尿管导尿 C. 耻骨上膀胱穿刺 D. 24h尿 二、多选题25分(每题5分) 1. 下列标本类型中, ( )属于有价值的标本,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鼓励送检 A. 血液 B. 骨髓 C. 胸腹水 D.脑脊液 E. 关节液 2 常用的拭子标本不适合作为送检标本的原因有( ) A. 使用方便 B. 标本量太少 C. 容易干燥 D. 不易接种到培养基中 E. 木(竹)签中含有抑菌物质 3. 下列关于痰液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做法正确的有( ) A. 采样前应刷牙(不用牙膏)或用冷开水漱口,以避免口腔正常菌群污染 B. 采取晨痰第一口痰最佳,咳痰时应咳取深部痰液 C. 做结核分支杆菌检查时,痰液量应增加 D. 肺部感染患者中有25%~50%可能会有菌血症,因此应同时做血培养 4. 下列关于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做法正确的有( ) A. 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 B. 如患者已经使用抗菌药物的,应在下次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 C. 应在患者寒战开始时,或发热初起时采集 D. 血培养标本应按“套”采集,采集套数为2~3套,不能采集单一瓶数 E. 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污染,采集后应快送检,如未能及时送检,应放置4℃冰箱保存 5.下列痰培养标本属于不合格标本,应予拒收的有( ) A. 24h内重复采集的痰样本 B. 唾液(口水) C. 咽拭子 D.. 痰液做厌氧菌培养 三、简答题25分 简述微生物样本采样基本原则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程序培训讲学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程序 1.目的 规范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保证实验检测前标本质量。 2.范围 微生物检验标本。 3.职责 3.1 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负责指导病人如何正确留取标本。 3.2 门诊抽血人员和病房护理人员负责临床标本的采集,特殊标本由临床医师采集。 3.3 标本运送人员负责及时送到检验科细菌室,急诊检验标本和值班采集的标本由临床科室相关人员直接送到细菌室(备注:周一至周五8:00AM~5:30PM、节假日8:00AM-12:00AM 送细菌室,余下时间送门诊检验室)。 4.程序 4.1 采集标本前,采样人员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确认采样计划并进行适当的准备工作。包括核对医嘱,打印条形码,选择合适的标本容器,粘贴条形码及指导病人做好采样前的准备工作等。 4.2 认真核对病人、标本容器和检验申请是否一致,严防差错。 4.3 选择正确的解剖部位,采用适当的技术和设备来采集标本,注意避免自身正常菌群的污染,各标本采集技术、设备和方法参见微生物标本采集指南。 4.4 采集厌氧菌培养标本时一般情况下不要使用拭子,最好选择活检或抽吸物;厌氧菌培养标本的运输应避免接触空气,立即送检,切不可冷藏;厌氧标本采集与需氧标本采集均参见微生物标本采集指南。 4.5 收集足够量的标本,量少可能导致假期阴性结果。 4.6 在每份标本容器上贴上条形码标识,标识中包含有病人基本信息与检验项目,有时还需标明标本来源、采集部位、采集时间。 4.7 将标本放置于合适的密封容器中。 4.8 采集样品所用材料需按照废弃物处理程序处置,参见《废弃物处理程序》)。 4.9 采集标本后,运送人员及时送到检验科细菌室。 4.10 标本运送人员收集标本时,需核对标本数,用硬质、密闭防泄漏的二级容器将标本安全送抵细菌室,参见微生物标本采集指南。

标本采集试题

(一) A 型题 ()1. 防止血标本溶血的方法,下列哪项错误 A. 选用干燥无菌注射器 B. 采血后去针头顺管壁将血浆和泡沫注入试管 C. 避免过度震荡 D. 血培养标本将血液注入培养瓶 E. 立即送验 ()2. 尿常规检查需何时留取尿标本 A. 饭前半小时 B. 晨起第一次尿 C. 12 小时尿 D. 24 小时尿 E. 随时收集尿液 ()3. 留取中段尿的正确方法是 A. 尿量不宜太多,3ml 即可 B. 尿内勿混有消毒液 C. 女性患者须取坐位 D. 必须留取晨起第一次尿 E. 用干燥试管留取尿液 ()4. 检查粪便中的寄生虫卵应 A. 取中间部位的粪便 B. 取边缘部位的粪便 C. 取不同部位的粪便 D. 随机取少许粪便 E. 留取全部粪便 ()5. 采集痰培养标本时应用的漱口液是 A. 生理盐水 B. 1%~4% 碳酸氢钠溶液 C. 0.1% 醋酸溶液 D. 1%~3% 过氧化氢溶液 E. 朵贝尔溶液 ()6. 关于咽拭子培养,下列哪项错误 A. 采集咽部、两侧腭弓及扁桃体分泌物 B. 用无菌咽拭子培养管留取标本 C. 患者先漱口 D. 长棉签蘸无菌生理盐水擦溃疡面采集 E. 真菌培养须在口腔溃疡面采集 ()7. 患者伍某,持续高热,怀疑败血症,下列采集血培养标本哪项做法错误 A. 须放入消毒容器内 B. 检查容器有无裂缝 C. 检查瓶塞是否干燥 D. 检查培养基是否足够 E. 采集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8. 患者张某,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需作血培养检查,护士应给患者采血多少为宜A. 2ml B. 4ml C. 6ml D. 8ml E. 10ml ()9. 患者史某,查找痰中癌细胞,固定痰标本的溶液是 A. 3% 来苏儿 B. 5% 石炭酸 C. 95% 酒精 D. 0.2% 漂白粉 E. 0.2% 苯扎溴铵 ()10. 采集血标本测血糖含量,正确的是 A. 饭后2 小时采血 B. 标本容器用抗凝试管 C. 从输液针头处抽血 D. 采血后将针头靠近管壁缓慢注入 E. 血液注入试管后不能摇动 ()11. 下列关于血标本采集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血清标本应避免震荡,防止溶血 B. 全血标本采集后注入抗凝管,轻轻摇匀 C. 血气分析需用加盖抗凝管 D. 严禁在输血针头处采集血标本 E. 做二氧化碳结合力的测定时,用普通抗凝管,测定结果偏高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 运送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 一、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 一、血培养指征 患者出现寒战,体温超过38℃或低体温,怀疑血流感染时,尤其存在以下情况时,应抽血做细菌和真菌培养:医院内肺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超过72 h;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临床医生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的其他情况。 二、采血时机 一旦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应立即采血做血培养,最好在抗菌治疗前或停用抗菌药物24 h后,以寒战、发热时采集为宜。 三、采血流程 (一)消毒 1.培养瓶消毒程序:用消毒液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燥后使用。 2.皮肤消毒程序: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 cm 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常需30 s以上)穿刺采血。 (二)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 成人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空气,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换针头(如果行第二次穿刺或用头皮针取血时,应换针头),先注于厌氧培养瓶,避免注入空气,然后注入需氧培养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近年来,临床普遍采用负压血培养瓶,将血从患者静脉直接吸入血培养瓶,减少污染环节。 (三)注意事项 1.检验单需注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血液采集时间和部位、临床诊断等患者信息。 2.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除非怀疑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否则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因为导管易被皮肤正常菌群污染。 3.采血次数:对于成年患者,应该同时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在两个不同部位分离到同样菌种才能确定是病原菌。

护理7种常用标本采集

护理7种常用标本采集 正确的检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正确的检验结果与正确采集标本关系密切。作为标本采集者,护士应了解各种检验的目的,掌握正确采集标本的方法,采集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标准预防措施,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血标本采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及配合程度,需空腹取血者了解是否空腹。 2.评估穿刺部位皮肤、血管状况和肢体活动度。 (二)操作要点。 1.真空采血法:根据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真空采血管,将采血针与持针套连接,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穿刺,见回血后,按顺序依次插入真空采血管。 2.注射器直接穿刺采血法:根据采集血标本的种类准确计算采血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穿刺。采集完成后,取下注射器针头,根据不同标本所需血量,分别将血标本沿管壁缓慢注入相应的容器内,轻轻混匀,勿用力震荡。 3.经血管通路采血法:外周血管通路仅在置入时可用于采血,短期使用或预期使用时间不超过48h的外周导管可专门用于采血,但不能给药。采血后,血管通路要用足够量的生理盐水冲净导管中的残余血液。(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血标本采集的目的及配合方法,如需空腹采血应提前告知。 2.告知患者按压穿刺部位及按压时间。 (四)注意事项。 1.在安静状态下采集血标本。 2.若患者正在进行输液治疗,应从非输液侧肢体采集。 3.同时采集多种血标本时,根据采血管说明书要求依次采集血标本。 4.采血时尽可能缩短止血带的结扎时间。 5.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送检过程中避免过度震荡。 二、血培养标本采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病情、治疗、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 2.了解寒颤或发热的高峰时间。 3.了解抗生素使用情况。 4.评估穿刺部位皮肤、血管状况和肢体活动度。 (二)操作要点。 1.注射器直接穿刺采血法(同血标本采集)。 2.经血管通路采血法(同血标本采集)。 3.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取血法:取1支注射器抽生理盐水20ml 备用,另备2支注射器。取下肝素帽,连接1支空注射器,抽出5ml 血液弃去;如正在静脉输液中,先停止输液20s,再抽出5ml血液弃去。另接1支注射器抽取足量血标本。然后以生理盐水20ml用注射器以脉冲式冲洗导管。消毒导管接口,清除残留血迹。连接肝素帽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