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小说阅读 第一~二讲(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小说阅读 第一~二讲(含答案)

2020二轮高考语文找到一个角度看到更丰富的生活看到生活的真相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磨面的老王杨振声一个伏天的午后,午饭刚过,满地都是树荫,一丝风也不动,好像大地停止了呼吸,沉闷得很。
一团炎炎赤日,很庄严地在长空中缓缓渡过,这个世界像被它融化了,寂静得可怕。
在一个花园东北角上,立着两间茅草的破房,从腐烂的窗格中间,滚出一阵阵隆隆的磨音。
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在那里磨面,黄色的脸皮上有着一缕一缕的汗纹,一条蓝布裤子露出膝骨来,被汗洗透,都贴在腿上。
他十几岁就失去父母,雇于人家磨面。
除了对门李家的花狗儿时常跑来看看他,对他摇摇尾巴要点冷饭吃,只有那两片又冷又硬的磨石是他离不开的友伴。
墙下的日影渐渐长了,树荫下睡醒的老牛,哞哞地唤它的小牛。
巢上的小鸦儿伸长了脖子,张着宽大的嘴儿叫老鸦回家。
压山的太阳照出半天的红云。
老王出了黑魆魆的磨房,拍一拍头发,走到左边的河里把身上洗一洗。
坐在河边草地上,看李家的花狗儿和一个黑狗儿扑着石玩。
张家的小福儿伸着两只泥手,从一株柳树后面转了出来,一直跑到河边对老王说:“妈妈要你磨麦子,你明天有工夫么?”“有工夫,明天一早就磨起。
”老王回答说。
那小孩子又眉开眼笑地说道:“妈妈要面给我做巧果子,后天过七月七啦!”说着跑到那两个狗的跟前,抱着那个黑狗的脖子,和两个狗滚作一块儿。
爬起来又往北面一个菜园里跑了去,两个狗也跟在后面跑。
她口里嚷道:“我叫爸爸吃饭去啦。
”不一会儿张老三扛着锄从北面走了过来,福儿在前面跑。
她又站住等她爸爸一回,仰着小脸儿问她爸爸几句话,扯着她爸爸的手儿往村西头走去了。
老王看得出了神:那个小孩子含笑的小脸儿,仿佛有一种魔力,引出人心中很深密的爱。
这个景象深深印在老王眼里,使他的脑筋起了特异作用。
他呆呆地坐了一会儿,顺着脚走回自己屋里,饭也不吃,瞪着眼睛仰卧在炕上不动。
老王仿佛身在磨房里,但是这回自己不推磨了。
一个大驴子给他推磨,他只在一旁忙着加麦子收面。
2020江苏高考语文二轮讲义:第2板块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一小说阅读圈要素,思批注,精准快速读文一、高考命题的四大着眼点文体特征关键词文体特征内涵高考命题点考题例证情节(1)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有的还包括序幕、尾声。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情节概括题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2018·高考全国卷Ⅲ,T5)(2)小说情节起着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情节作用题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
(2019·高考全国卷Ⅲ,T9) (3)在情节具体安排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一些技巧来处理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这样前后情节才能有机结合情节手法题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18·高考全国卷Ⅰ,T6)人物(1)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他不同于人物形象或特点概括分析题请简要分析表姐这一人物形象。
(2019·高考江苏卷,T13)“圈要素”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几个关键要素格外注意,并思考“为什么”三个字:为什么写这些内容,并自问自答地“思批注”。
“思批注”就是“圈点批注”式阅读,这是大多数名人的读书习惯,也是我们高考时阅读文本的方法。
“圈要素,思批注”既能让考生迅速把握阅读信息,提升语言敏感性,更能提升阅读的针对性,提高答题得分。
“圈要素”让“思批注”有方向,“思批注”让高考题有落脚点。
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有删改)曼这样的英雄的崇敬之情。
对这篇小说做批注,只是给考生一个阅读思维习惯示范!大家可能会觉得考试时间有限,这样去圈点批注会太耗费时间。
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三) 小说阅读 Word版含解析

专题强化练(三)小说阅读(分值:60分时间:6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战士孙犁那年冬天,我住在一个叫石桥的小村子。
村子前面有一条河,搭上了一个草桥。
天气好的时候,从桥上走过,常看见有些村妇淘菜;有些军队上的小鬼,打破冰层捉小沙鱼,手冻得像胡萝卜,还是兴高采烈地喊着。
这个冬季,我有几次是通过这个小桥,到河对岸镇上,去买猪肉吃。
掌柜是一个残疾军人,打伤了右臂和左腿。
这铺子,是他几个残疾弟兄合股开的合作社。
第一次,我向他买了一个腰花和一块猪肝。
他摆荡着左腿,用左手给我切好了。
一般的山里的猪肉是弄得粗糙的,猪很小就杀了,皮上还带着毛,涂上刺眼的颜色,煮的时候不放盐。
当我称赞他的肉有味道和干净的时候,他透露聪明地笑着,两排洁白的牙齿,一个嘴角往上翘起来,肉也多给了我一些。
第二次,我去是一个雪天,我多烫了一壶小酒。
这天,多了一个伙计:伤了胯骨,两条腿都软了。
三个人围着火谈起来。
伙计不爱说话。
我们说起和他没有关系的话来,他就只是笑笑。
有时也插进一两句,就像新开刃的刀子一样。
谈到他们受伤,掌柜望着伙计说:“先还是他把我背到担架上去,我们是一班,我是他的班长。
那次追击敌人,我们拼命追,指导员喊,叫防御着身子,我们只是追,不肯放走一个敌人!”“那样有意思的生活不会有了。
”伙计说了一句,用力吹着火,火照进他的眼,眼珠好像浮在火里。
掌柜还是笑着,对伙计说: “又来了,”他转过头来对我,“他沉不住气哩,同志。
那时,我倒下了,他把我往后背了几十步,又赶上去,被最后的一个敌人打穿了胯。
他直到现在,还想再干干呢!”伙计干脆地说:“怨我们的医道不行么!”“怎样?”我问他。
“不能换上一副胯骨吗,如能那样,我今天还在队伍里。
难道我能剥一辈子猪吗?”“小心你的眼!”掌柜停止了笑,对伙计警戒着,使我吃了一惊。
“他整天焦躁不能上火线,眼睛已有毛病了。
”我安慰他说,人民和国家记着他的功劳,打走敌人,我们有好日子过。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三小说阅读(一)(含解析)

专题强化练三小说阅读(一)一、(2019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林掌柜贾大山林掌柜的“义和鞋庄”不大,只有两间作坊、两间门市。
门市柜台上,除了放着算盘、笔砚、账簿,还放着一把特制的小巧玲珑的铡刀。
据说,只要顾客问一声:“掌柜的,鞋底里面,垫的是纸是布呀?”林掌柜便微微一笑,一手接过鞋,一手抬起小铡刀,咔嚓一声,把鞋铡作两截,送到顾客眼皮底下看——林掌柜又叫“铡刀林”。
可是,在我的记忆里,那把小铡刀从来没有用过,只是那么放着,并且总是擦得明晃晃的。
一天,我正骑着石头狮子玩耍,杨跛子过来了,一跛一跛地走到林掌柜的柜台前面,说:“买鞋!”那天顾客不少,林掌柜见他来了,赶忙拿出几双鞋,让他挑选。
他拿起一双鞋,朝柜台上一扔:“铡一双看看!”林掌柜望着他,笑而不语。
“不敢铡?”“敢铡。
”“不敢铡就不是好货!”“这么着吧,爷们儿!”林掌柜拿起那双鞋,一面用纸包着,一面笑着说,“这双鞋,拿去穿,钱,不忙给。
鞋底磨通了,鞋帮穿烂了,好货赖货一看便知。
”话儿也柔和,手儿也利落,话说完了,鞋也包好了,朝他怀里轻轻一扔,“别客气爷们儿,拿着,穿坏了再来拿!”杨跛子真的不客气,白白拿走一双鞋!顾客们都很气愤,林掌柜却依然笑着,说:“只当铡了一双。
”父亲和林掌柜是至交。
遇到下雪下雨的天气,或是生意不忙的时候,林掌柜便来我家杂货铺子里闲坐。
两人到了一起,就要喝一点酒。
“老哥,喝点儿?”“喝点儿,老哥。
”他们到里间屋里,在炕上放个小桌,对面坐了,慢慢地喝。
我家卖酒,也卖松花、咸蒜、豆瓣酱。
每次分别的时候,两人总要互相奉承一句:“我最馋你的豆瓣酱。
”“我最服你的小铡刀。
”我也深深喜爱林掌柜的小铡刀。
有一次,他们喝着酒,我问:“林大叔,你那小铡刀快不快呀?”“快呀,飞快飞快。
”“一年铡多少鞋?”“早先铡一些,后来就不铡了。
”“既然不铡了,要它干什么?”“放着。
”父亲说,“世界上有些东西,一定得有,用到不用的时候,便是用好了。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 小说阅读精练 含解析

单文精练一红高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阅读文签:长篇小说节选+土匪式英雄红高粱莫言[注]①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
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
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
余司令说:“立住吧。
”奶奶就立住了。
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
”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人,他打了一个冷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
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
”②天地混沌,景物影影绰绰,队伍的杂沓脚步声已响出很远。
父亲眼前挂着蓝白色的雾幔,挡住他的视线,只闻队伍的脚步声,不见队伍的形和影。
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双腿快速挪动。
奶奶像岸愈离愈远,雾像海水愈近愈汹涌,父亲抓住余司令,就像抓住一条船舷。
③父亲就这样奔向了耸立在故乡通红的高粱地里属于他的那块无字的青石墓碑。
他的坟头上已经枯草瑟瑟,曾经有一个光屁股的男孩牵着一只雪白的山羊来到这里,山羊不紧不忙地啃着坟头上的草,男孩子站在墓碑上,怒气冲冲地撒上一泡尿,然后放声高唱:高粱红了——日本人来了——同胞们准备好——开枪开炮——④有人说这个放羊的男孩就是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
我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热爱,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仇恨,长大后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我终于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
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我的父老乡亲们,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种植。
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
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
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色影子,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
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
2020新课标高考语文二轮新讲练:专题练5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中国小说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练习5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中国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蜡梅花侯文秀母亲生我的时候,窗外蜡梅盛开。
耗尽最后一丝力气的母亲,以微弱的声音给父亲留下唯一的遗言:他爹,孩子就叫蜡梅吧!母亲死于难产.母亲走时,我响亮的哭声和着父亲的悲恸令窗外蜡梅花簌簌落地.人们说,是我克死了母亲。
但父亲却把我当成母亲的再生,给予了百般疼爱。
为了更好地照顾我,父亲拒绝了好心人的多次提亲,还固执地拒绝了到市里美院当老师的邀请。
他说他一生都要陪着母亲,哪里也不去。
父亲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每天傍晚,父亲从田间裹着一身泥回来,在炊烟袅袅中,不断呼唤我的小名:蜡梅,蜡梅,回家吃饭了。
我就躲在蜡梅树下和父亲捉迷藏,最终还是被夜色的黑吓得挪动步子回家。
很快,热气腾腾的晚饭就上桌了.桌上,父亲用围裙擦拭我的大花脸,爱怜地摸了摸我的头,假愠道:快吃吧,疯丫头。
时光如梭,蜡梅花开了一次又一次,不知不觉中我已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
在一个清晨,我和父亲来到半山腰,已不再年轻的父亲,脸上写满了沧桑.父亲说,蜡梅,快,给你娘磕头。
在父亲忧伤的目光中,我跪在地上,把头深深埋在长满茅草根的坟头上。
父亲在旁跟母亲唠嗑,她娘,蜡梅考上重点大学了。
你就放心吧,一切有我呢。
我的泪水无声地滴落在茅草根上.父亲拍拍我的肩,说道:记住,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屋后蜡梅还没开花之际,我收拾好行李,背起简单的行囊,踏着崎岖不平的山路,把孤独的父亲拉得越来越远……岁月是一把犁,把父亲犁得不像样子了,可父亲脸上却始终挂着自豪.父亲不止一次对艳羡的邻里说,其实,我没啥功劳,都是孩子争气,她娘保佑着她呢。
孩子,蜡梅花开了,可漂亮呢!父亲再次见到我时,就絮絮叨叨说这些无聊的话。
我想取笑他,可最终没有笑。
从父亲的声音里,我似乎听到父亲对母亲的思念。
我说,爸,您放心。
我不会忘了您,也不会忘了娘,更不会忘了这片土地。
父亲做梦也没想到,我一个女孩子,竟然当上了交通局局长。
小说阅读综合测试(解析版)-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小说阅读综合测试(解析版)(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8分)琴和箫孙犁①我同她们的父亲虽然是同乡,但是在抗战刚开始,家乡正在混乱的时候才搅熟了。
在那些时候,女人总是把一个孩子交到我的怀里,从床头上拉出一支黑色的竹箫来吹。
我的朋友望着他那双膝间的胡琴筒,女人却凝视着丈夫的脸,但我详细观察了,总觉得在她的心里和那个男人的心里,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在交流。
②不久,他就参加了那风起云涌一样的游击队。
她就同丈夫一同到军队里去了。
把孩子送到河间的年老的父亲那里去。
③敌人进攻我们的县城,我的朋友同他的部队在离县城十五里地的沙滩迎击,受伤殒命。
那时正是春天。
孩子们的母亲赶回来,把他埋葬了。
她和我商议,把大菱交给我看管,她带着二菱去。
临走,她把那个布满灰尘的南胡给我们留下,她和二菱带走了箫。
④一天夜晚,或者是什么中秋节日,我给大菱讲了一个故事。
⑤“珂叔叔,你把爹的南胡放到哪里了?”孩子找到了南胡。
我帮她定好弦,安放在她那小膝盖上,孩子就也望着那胡琴筒开始演奏了,但那声音简直是泣不成声,我支持不住自己,转过身去,探身窗外,月色多么皎洁,天空多么清冷啊!⑥冬天,孩子们的母亲带了二菱来看我们。
她已经能够镇静,只是当从包裹里拿出一双白色的小鞋给大菱换上的时候,她才哭了。
⑦这一次,她又把二菱强留给我,说是要到延安去了。
不久,我只得把她们又送到河间去,因为我要到别处去工作。
⑧今年五月,敌人调集了四五万兵力,说要用“拉网战术”消灭我们。
我就想:敌人像一个愚呆恶毒的蜘蛛,妄想用脆弱的残网,绞杀有幸福生活的人民和有战斗历史的子弟兵吗?我看见敌人那些炮楼在夜色里摇摇欲坠,因为它们没有根底。
⑨已经是秋初,稻子比往年分外好,漫天漫野的沉重低垂的稻穗。
在田埂上走过,稻穗扫着我的腿,我就像每逢跳到那些交通沟里一样,觉到振奋了。
⑩一个夜晚,我和一个专摆渡游击战士的船夫约好,到淀北边一个偏僻的小庄子上去,我顺着羊肠小道摸到了泊船的处所,我倒坐在艇的前面,船夫站在后尾上撑起篙来。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冲刺二轮专题训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含解析

2020全国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索画柳喜和犟黄老退休了,在风情小镇上买了房,便常住在此。
犟黄老姓黄,但因脾气犟,人们背后常称他犟牛黄,当他面则称他犟黄老。
犟黄老是当代著名书画家,画作盈尺便价格数万。
犟黄老落户风情小镇的消息,像风一样,没几天就传开了,不少人都想结识犟黄老,以便索得他的画作。
最早登门索画的,是小镇上唯一一家经营书画商店的老板老屠的儿子小屠。
那日,小屠来到犟黄老家,说明来意。
犟黄老问:“索画何用?”小屠思索了片刻,就避重就轻地说:“我们单位的领导崇拜您,特别喜欢您的画,就派我来求一幅。
”犟黄老问:“你们领导是管什么的?”小屠说:“我们领导权力可大了,譬如咱们住宅楼的水电气暖,我们领导都管。
”犟黄老冷冷道:“你让你们领导把我的水电气暖都停了,把我困死在屋里以后,你们再来取画!”小屠回家把索画的过程告诉了老屠,并强调说:“局里最近要提拔一批科长,咱家又无长物,商店里卖的书画都是一些粗俗之作,我们领导根本就看不上眼。
”老屠拿儿子的事十分当回事儿,就装上鼓鼓一提包的钱来找犟黄老。
犟黄老见老屠,依然是那句话:“索画何用?”老屠不假思索言道:“我是搞书画经营的,想买您的画,或销售,或作为镇店之宝。
”犟黄老不屑一顾,说:“我不卖画,买我的画请到拍卖行去拍。
”老屠回到家,不仅带回了那鼓鼓一提包的钱,还带回鼓鼓一肚子的气。
老屠和小屠大骂犟牛黄不识好歹,不进油盐!某日,犟黄老家来了一个村妇,她衣衫破旧,也来索画。
犟黄老和村妇见面,还是那句开场白:“索画何用?”村妇说:“我是个农民,又是一个寡妇,儿子大学毕业,在城里找了一个媳妇。
媳妇家有房有车,我什么也做不了,眼看儿媳妇要娶回家了,可我这当婆婆的连个见面礼也拿不出来。
听说儿媳妇家一家子都是文化人,我想一准儿喜欢书呀画呀的,今天我就舍下这张脸,求您给我画一幅画。
我要啥没啥,等秋天到了,地里的庄稼收成了,我再来感谢您!”犟黄老听后有几分感动,便吩咐保姆把村妇领入会客室,上茶,唠家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二轮高考语文找到一个角度看到更丰富的生活看到生活的真相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磨面的老王杨振声一个伏天的午后,午饭刚过,满地都是树荫,一丝风也不动,好像大地停止了呼吸,沉闷得很。
一团炎炎赤日,很庄严地在长空中缓缓渡过,这个世界像被它融化了,寂静得可怕。
在一个花园东北角上,立着两间茅草的破房,从腐烂的窗格中间,滚出一阵阵隆隆的磨音。
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在那里磨面,黄色的脸皮上有着一缕一缕的汗纹,一条蓝布裤子露出膝骨来,被汗洗透,都贴在腿上。
他十几岁就失去父母,雇于人家磨面。
除了对门李家的花狗儿时常跑来看看他,对他摇摇尾巴要点冷饭吃,只有那两片又冷又硬的磨石是他离不开的友伴。
墙下的日影渐渐长了,树荫下睡醒的老牛,哞哞地唤它的小牛。
巢上的小鸦儿伸长了脖子,张着宽大的嘴儿叫老鸦回家。
压山的太阳照出半天的红云。
老王出了黑魆魆的磨房,拍一拍头发,走到左边的河里把身上洗一洗。
坐在河边草地上,看李家的花狗儿和一个黑狗儿扑着石玩。
张家的小福儿伸着两只泥手,从一株柳树后面转了出来,一直跑到河边对老王说:“妈妈要你磨麦子,你明天有工夫么?”“有工夫,明天一早就磨起。
”老王回答说。
那小孩子又眉开眼笑地说道:“妈妈要面给我做巧果子,后天过七月七啦!”说着跑到那两个狗的跟前,抱着那个黑狗的脖子,和两个狗滚作一块儿。
爬起来又往北面一个菜园里跑了去,两个狗也跟在后面跑。
她口里嚷道:“我叫爸爸吃饭去啦。
”不一会儿张老三扛着锄从北面走了过来,福儿在前面跑。
她又站住等她爸爸一回,仰着小脸儿问她爸爸几句话,扯着她爸爸的手儿往村西头走去了。
老王看得出了神:那个小孩子含笑的小脸儿,仿佛有一种魔力,引出人心中很深密的爱。
这个景象深深印在老王眼里,使他的脑筋起了特异作用。
他呆呆地坐了一会儿,顺着脚走回自己屋里,饭也不吃,瞪着眼睛仰卧在炕上不动。
老王仿佛身在磨房里,但是这回自己不推磨了。
一个大驴子给他推磨,他只在一旁忙着加麦子收面。
这个长脸的驴子,竖起两个大长耳朵来在磨前飞跑,面落得十分快。
他看着自是高兴,忽听身后一声叫道:“爸爸,你不去吃饭么?妈妈都预备好啦。
”老王回头一看,一个五岁的小孩子站在他的面前。
这是他的小孩子,比白天看见的福儿还长得好看些。
抱起来亲个嘴,他喜得唇都颤动了。
“你磨面给我做巧果子么?”小孩子抱着他的脖子问他说。
“是呀!是呀!做一大串巧果子,好不好?”老王忙着回答说。
小孩子喜得张了小嘴笑,露出一口洁白的小牙来。
他抱了孩子走回家,他的女人指着桌子说:“快吃吧,等会儿就冷了。
”看见桌子上放着一盘子热气腾腾的黄瓜炖牛肉,刚蒸好的馒头,他觉着腹中饥饿得很。
饭吃得香甜极了,却是越吃越觉着饿。
小孩子坐在桌子头上,伸出小手来要馒头,又张着小嘴儿要菜吃。
他心中说不出来的快乐,泪包着爱的眼光常射在他的小孩子脸上。
一阵脚步响,张老三闯了进来,嚷道:“福儿!福儿!我好半天没找到你,你跑到这里来了。
”说着抱了小孩子往外就跑。
老王吓呆了,急向前来抢,却吓醒了,心里还只是蹦蹦地乱跳。
睁开眼,屋内漆黑,死沉沉地寂静,只听远远的鸡声和肚子里面咕噜咕噜的声音相答。
老王瞪了眼,躺着不动。
直到窗纸发白了,树上的雀儿噪起来了,他才懒懒地起来,仍旧一转一转地磨他的面。
他渐渐地瘦下去了。
秋天的黄昏,屋角上黄色的夕阳照在草园里一堆堆的落叶上。
下面的蟋蟀,唧唧!唧唧!时断时续地叫它的友伴。
草屋里的老王已经绝粒几日了。
他起初受了风寒,头烧得厉害。
后来腰腿都痛起来,他不得不和他那两块又冷又硬的磨石分手了。
他躺在床上,也没人送饭给他吃,捧水给他喝。
倒是对门王家的花狗儿有时想起他,跑来打两个转身,见他躺在炕上,把两只前爪子搭在炕沿上,摇摇尾巴,对他汪汪地叫两声就跑了。
他一阵一阵地发昏。
忽觉屋内放了光明,他看见他的驴子在那里推磨,他的老婆在那里做饭,他的小孩子在草园里玩,很可爱的小脸对他笑着,伸出小手来招呼他,他也笑着跑向他的小孩去了。
(有删改)1.请简要概括小说中老王的生活状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贫穷、孤单,受雇于人,却热爱生活,有幻想。
2.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分别表现了老王什么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处:沉浸于小福儿父女的天伦之乐中,表达了老王对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第二处:表达了老王对美梦惊醒后的无奈与痛苦,以及对自身处境的伤感与辛酸。
3.文中写小福儿对表现老王的梦境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勾起老王的幻想,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②与现实中老王无妻无女形成对比,增添梦境的悲凉氛围;③激发读者思考梦境的丰富意蕴。
4.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通过描写老王的幻觉,表达了老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天伦之乐的追求,揭示小说的主旨;②与上文写老王的梦境相呼应,使小说的结构完整;③老王的美好向往与所处境遇的悲惨形成强烈反差,增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小贩世家陆文夫小贩而称世家,有点不伦不类;此地只能望文生义,说是有个叫朱源达的人,他家世世代代是做小贩的。
朱源达家从哪朝哪代便开始做小贩?没有考证过。
都是贩卖的哪种货品?也难一一说清楚。
只记得三十二年前,我到这条巷子里来定居时,头一天黄昏以后,便听见远处传来一阵阵敲竹梆子的声音,那声音很有节奏:笃笃笃、笃笃、嘀嘀嘀笃;嘀嘀嘀、笃笃、嘀嘀笃。
虽然只有两个音符,可那轻重疾徐、抑扬顿挫的变化很多,在暗夜的笼罩之中,总觉得是在呼唤着、叙说着什么。
我推开临街的长窗往下看,见巷子的尽头有一团亮光,光晕映在两壁的白粉墙上,嗖嗖地向前,好像夜神在巡游。
渐渐地清楚了,原来是一副油漆亮堂的馄饨担子,担子上冒着水汽,红泥锅腔里燃烧着柴火。
那挑担子的便是朱源达,当年十七八岁,高而精瘦。
担子的旁边走着一个头发斑白,步履蹒跚的老头,那是朱源达的父亲。
他再也挑不动了,正在把担子向儿子交付,敲着竹梆子走在前面,向儿子指明他一生所走过的、能够卖掉馄饨而又坎坷不平的小路。
那时候我没有职业,全靠帮几个兼课太多的国文教员批改学生的作文簿,分一点粉笔灰下的余尘,对付着生活。
这活儿不好干啊,夜夜熬着灯火!那嘀嘀笃笃的竹梆子声,夜夜从我的窗下经过,出去总在黄昏,回来得却有早有迟,通常都在京戏散场之后。
如果有谁熬过冬天的长夜,那就一定会有这种感觉。
身上衣衫单薄,室内没有火炉。
那窗外朔风像尖刀似的刺透窗棂,那飘洒的夜雨变成了在瓦垄上跳动的雪珠;十二点钟以后,世界成了一座冰窟,人冻僵了,只有那紧缩着的心在一阵阵地颤抖。
这时候,五分钱一碗的小馄饨,热气腾腾,可以添汤,可以加辣,那是多么巨大的引诱,多么美好的享受!几乎是从头一天开始,我便成了朱源达的主顾。
后来成了习惯,每当京戏馆的锣鼓停歇以后,我便不时地把视线离开作文簿,侧起头来,等待着那使人感到温暖的梆子声。
朱源达敲过来了,敲得比他父亲好,有一种跳跃的感觉,显得顽皮而欢乐。
快到我的窗下时,那竹梆子简直是在喊话:“吃、吃,快点儿吃;快点儿快点儿,吃吃吃!”如果我的动作迟了一点,朱源达便歇下担子叫唤:“高先生,下来暖和暖和。
”我慌忙下楼,站在朱源达的担子旁边,看着他投下馄饨,扇旺泥炉,听着他叙述这一晚做生意的经过。
他的话很多,东搭西搭,一大连串,使你在等吃馄饨的时候不感到焦急,不感到寂寞。
“今晚生意很好。
”他总是这样开头,好像他的生意从来就没有坏过,“散戏馆的辰光,起码有二十个人围着我的担子转。
急死人啦,肉馅儿不够!不瞒你说,那最后的几碗馄饨,肉馅儿只有一半……呃,你这一碗是特意留着的,肉包得很多。
”他用铜勺搅动着锅里的馄饨,向我证明:“你看,一个个都是胖鼓鼓的。
”我笑着说:“不管你肉多肉少,我只要多加辣椒!”朱源达顺水推舟:“天冷啊!要不要再来一碗?”“好的,可你的肉馅儿已经卖完。
”朱源达爽朗地笑起来,狡黠地眨眨眼睛:“高先生,要是让你来卖小馄饨,准定是蚀光老本!做买卖的只能说货色不够卖,人家就买得快;你说肉馅儿没有了,他连馄饨皮子都要的!”说着便从小碗橱里拿出肉钵,向我的面前一伸:“看,还不够你吃的!”他咯咯地笑着,十分得意。
我也笑起来了,好像看见变戏法的人很幽默地把自己的骗术故意说破。
那时候我也不觉得朱源达有什么奸诈欺骗,唯利是图。
我觉得他想多卖几碗小馄饨,就等于我想多改几本作文簿,都是为了那艰难的生活。
他夜夜为我送来温暖,我能够多买他一碗,简直是涸泽之鱼相濡以沫。
解放以后我有了职业,在教育部门当了干部。
虽说工作也忙,却用不着夜夜去熬灯火;虽说工资也不高,却对那五分钱一碗的小馄饨看不上眼了。
如果看京戏回来晚了,街上有面馆,一毛五分钱一碗的肉丝汤面比小馄饨好,何况大模大样地坐馆子,要比站在摊子旁边,缩起肩膀捧着个碗体面得多!那竹梆子的声音还是夜夜从我的窗下经过,那声音却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了顽皮与欢乐,又像在呼唤着、叙说着什么。
我也很少碰到朱源达了,当他深夜敲着竹梆子回来时,我已经入了梦乡,偶尔听到几声笃笃,朦胧中还有一种温暖的感觉,但也非常模糊,非常遥远。
大概是五八年以后,到店里去吃面要排队了,于是我突然想起已经好久没有听到深夜的竹梆子,觉得可惜,也觉得少了点什么。
5.小说开头介绍“小贩世家”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交代了朱源达家做小贩由来已久,说明他家生意的传承性;②照应小说的标题,为后文的故事发展做铺垫;③增强了小说故事的真实性。
6.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冬天长夜的寒冷、难熬;②通过环境描写,突出气候的严寒和生活条件的简陋,反衬出馄饨给人带来的温暖;③为后文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④为下文“我”出来买馄饨吃的情节做铺垫。
7.小说在刻画朱源达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①吃苦耐劳。
他每天深夜卖馄饨,为维持生活奔波劳累。
②精明圆滑。
故意说肉馅儿没有了,引发别人抢购;说这一碗是特意留着的,肉包得很多,劝“我”多买一碗。
③热情坦诚。
主动说晚上做生意的情况,故意将自己做生意的小手段说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