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量记录解决方案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经典美文、教案大全、合同范本、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idioms, riddles, Chinese Pinyin, classic American, lesson plans, model contracts, topic composition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措施是管理学的名词,通常是指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方式、方案、途径,可以分为非常措施、应变措施、预防措施、强制措施、安全措施。
《出入量的记录》课件

估算记录
在没有准确计量工具的情 况下,根据食物种类和数 量进行估算。
03
出入量记录的注意事项
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准确记录出入量
确保记录的液体量、食物 含水量、排尿量等数据准 确无误,避免误差。
完整记录
对所有摄入和排出的液体 进行记录,包括饮水量、 食物含水量、输液量等, 不得遗漏。
核对记录
定期核对记录的数据,确 保没有遗漏或错误。
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等。
出入量记录的准确性也是医生评 估病人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可 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治疗效果的 好坏,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2
出入量记录的方法和步骤
确定需要记录的出入量种类
饮水量
记录每天的饮水量,包 括水、饮料、汤等。
进食量
记录每天摄入的食物种 类和数量,包括主食、 蔬菜、水果、肉类等。
《出入量的记录》ppt课件
• 出入量记录的重要性 • 出入量记录的方法和步骤 • 出入量记录的注意事项 • 出入量记录的案例分析
01
出入量记录的重要性
准确记录病人出入量对于治疗的重要性
准确记录病人的出入量,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人的病情状况,从而制定出更加精准 的治疗方案。
出入量记录的准确性对于病人的治疗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出入量记录不准确 ,可能会导致医生对病情的误判,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
选择合适的记录工具
纸质笔记本
方便简单,但容易丢失,不易整理和统计。
电子设备
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方便记录和整理,但需要定期导出数据。
专业出入量记录软件
功能齐全,易于使用,但可能需要付费购买。
记录出入量的方法
01
02
03
定时记录
24小时出入量记录方法

24小时出入量记录方法在临床护理中,对于一些需要严格控制液体摄入和排出的患者,如心力衰竭、肾脏疾病和肝脏疾病患者,常常需要进行24小时出入量的记录。
正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不仅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还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因此,正确的出入量记录方法对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
首先,进行出入量记录时需要准备好记录表格或者记录本,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记录表格通常包括患者姓名、日期、时间、摄入液体种类和量、排出液体种类和量等项目。
在记录时,需要仔细填写每一项信息,确保不遗漏任何细节。
其次,对于摄入液体的记录,需要包括所有口服液体、静脉输液和饮食中摄入的液体。
在记录时,需要准确估算每种液体的摄入量,可以使用量杯或者注射器进行测量,确保记录的准确性。
同时,需要注意记录摄入液体的种类,如水、茶、果汁、奶昔等,以便医生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和摄入情况。
再者,对于排出液体的记录,需要包括尿量、呕吐量、引流管出液量等。
尿量是最主要的排出液体,需要准确记录每次排尿的量,可以使用尿量杯进行测量。
对于呕吐量和引流管出液量,需要及时记录每次的量,以便医生了解患者的排出情况。
此外,需要特别注意记录特殊情况下的液体摄入和排出,如输血、输液、呕吐、腹泻等。
对于输血和输液,需要记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输液量,以便医生了解患者的输液情况。
对于呕吐和腹泻,需要记录每次的量和时间,以便医生了解患者的排出情况。
最后,需要定时对记录进行审核和整理,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可以每班交接时对记录进行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同时,需要将记录整理成清晰、易读的格式,便于医生查阅和分析。
总之,正确的24小时出入量记录方法对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认真负责地进行出入量记录,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心衰患者出入量管理

记24h出入量 正常成人每日水的出入量平衡量
第十三页,共20页。
常用食物含水量表
第十四页,共20页。
(二)记录出入量存在的问题
认识不深,计算方法不标准,记录不及时,对粪便、 呕吐物、汗液、引流液及伤口渗出液中出量的计 算及记录是薄弱环节,普遍存在对呼吸、皮肤、 代谢等不易测量项目的漏记。患者及家属对出入 量记录不够重视。容器无刻度,仅凭主观估计记 录出入量,对患者各种饮食水量的计算缺乏科学 标准等。
记记24h24h出入量出入量正常成人每日水的出入量平衡量认识不深计算方法不标准记录不及时对粪便呕吐物汗液引流液及伤口渗出液中出量的计算及记录是薄弱环节普遍存在对呼吸皮肤代谢等不易测量项目的漏记
心力衰竭的定义
• 各种心脏疾患引起的心脏结构、功能异常, 损害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导致心排出 量降低、静脉压增高,并伴有衰竭心脏进行 性恶化和心肌细胞过早死亡的分子异常的综 合征。
• 钠盐摄入: 轻度心衰2~3 g/d 中-重度心衰患者应<2 g/d
• 慎用盐代用品 (尤其肾功不全者),因常富含钾盐,可
致高血钾症
第十七页,共20页。
心衰患者液体管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滴速:严格掌握“心衰病人输液不能快”这一 重要原则,心脏病人 20-30gtt/min,而严重 心衰病人:成人≤20gtt/min,婴幼儿 ≤10gtt/min;
第十五页,共20页。
(三)解决对策
对护理人员进行有关出入量计算等专业知识的培训。 护士长应该加强对出入量记录的管理及质量跟踪检查指导,
要求护理人员做好出入量记录的交接班。
积极争取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订制更科学、更准确的食物含水量表及专门的出入量记录表, 为正确记录出入量提供科学的依据。
出入量的统计及记录方法

出入量的统计及记录方法以出入量的统计及记录方法为标题,本文将介绍出入量统计的重要性以及常用的统计和记录方法。
一、出入量统计的重要性出入量统计是医疗护理中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统计患者的出入量情况,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体液平衡状况,及时发现并纠正体液紊乱,是评估患者病情和指导治疗的重要依据。
出入量统计主要包括尿量、排便量、呕吐量、呼吸道分泌物量、伤口渗液量、饮食摄入量等。
通过统计这些指标,可以了解患者的液体摄入和排出情况,判断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二、出入量统计的方法1. 尿量的统计:尿量的统计是指记录患者每次排尿的量和频次。
通常使用容量量杯或尿壶进行尿液的收集和测量,然后记录在统计表上。
尿液的颜色、气味等也应该记录下来,以便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和水电解质状况。
2. 排便量的统计:排便量的统计是指记录患者每次排便的时间、性状和量。
通常使用排便量量杯或称重器进行排便物的收集和测量,然后记录在统计表上。
排便的颜色、质地、气味等也应该记录下来,以便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肠道通畅情况。
3. 呕吐量的统计:呕吐量的统计是指记录患者每次呕吐的时间、性状和量。
通常使用呕吐量量杯或称重器进行呕吐物的收集和测量,然后记录在统计表上。
呕吐物的颜色、气味等也应该记录下来,以便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胃肠道疾病的进展。
4. 呼吸道分泌物量的统计:呼吸道分泌物量的统计是指记录患者每次咳痰或鼻涕的时间、性状和量。
通常使用咳痰量杯或纸巾进行分泌物的收集和测量,然后记录在统计表上。
分泌物的颜色、黏稠度等也应该记录下来,以便评估呼吸道疾病的进展和感染的情况。
5. 伤口渗液量的统计:伤口渗液量的统计是指记录患者每次伤口渗液的时间、性状和量。
通常使用称重器或吸水纸进行渗液的收集和测量,然后记录在统计表上。
渗液的颜色、气味等也应该记录下来,以便评估伤口的愈合情况和感染的风险。
6. 饮食摄入量的统计:饮食摄入量的统计是指记录患者每次进食的时间、种类和量。
24小时出入量记录方法

24小时出入量记录方法为了更好地监测和管理患者的液体摄入和排出情况,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准确的24小时出入量记录。
下面将介绍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记录方法,以便医护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份出入量记录表格。
表格的左侧为时间段,包括每小时或每两小时的时间点;右侧分为“液体摄入”和“液体排出”两栏。
在液体摄入栏中,我们需要记录患者口服液体的种类和数量,例如水、果汁、牛奶等;在液体排出栏中,我们需要记录患者的尿量和其他排泄物的情况。
在记录患者的液体摄入方面,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记录每种液体的具体种类和数量,以便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摄入情况。
其次,需要注意记录患者是否有饮食限制或禁食的情况,以便了解患者的实际液体摄入情况。
最后,需要记录患者是否接受静脉输液或其他液体补充治疗,以便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全面液体摄入情况。
在记录患者的液体排出方面,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记录每次排尿的具体时间和尿量,以便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排尿情况。
其次,需要记录患者是否有腹泻、呕吐或其他排泄物的情况,以便了解患者的其他液体排出情况。
最后,需要记录患者是否接受引流管或其他排液治疗,以便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全面液体排出情况。
在记录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准确地填写出入量记录表格,确保每一项数据都得到记录。
同时,需要注意记录患者的特殊情况,如尿失禁、呕吐后无法准确测量等,以便医护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
通过以上方法记录患者的24小时出入量,医护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医护人员能够认真执行这一记录方法,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更好的帮助。
出入量护理措施

出入量护理措施一、概述出入量是指人体内外液体的进出量,是评估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和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在临床护理中,出入量记录是常规的护理工作之一,对于病情的观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正确地进行出入量护理措施是每位护士必须掌握的技能。
二、出入量记录方法1. 出量记录(1)尿量:每次排尿时记录尿量,包括颜色、气味和性质等。
(2)呕吐物:记录呕吐物的颜色、气味、性质等。
(3)引流液:如胃管引流液、胸腔引流液等。
(4)其他分泌物:如伤口渗出液等。
2. 入量记录(1)口服液体:包括饮水、饮料等。
(2)静脉输液:包括输盐水、营养液等。
(3)食物摄入量:包括固体食物和半流质食物。
三、出入量计算方法1. 出量计算将每次测量的出量累加,得到一定时间内的总出量。
常用的计算方法是:每小时尿量×24小时或每次引流液量×次数。
2. 入量计算将每次测量的入量累加,得到一定时间内的总入量。
常用的计算方法是:每小时输液速度×24小时或每餐食物摄入量×餐次数。
3. 出入量平衡计算将总出量减去总入量,得到患者一定时间内的出入量平衡情况。
正常情况下,人体出入液体应该保持平衡。
如果患者出现失水或水过多等情况,则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注意事项1. 出入口记录要准确无误。
2. 记录要及时、规范、完整。
3. 出入口记录要与医嘱相符合。
4. 对于异常情况要及时上报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5. 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
五、护理措施1. 保持患者舒适:在进行尿管留置和其他相关操作时,要注意给予患者充分解释和安慰,以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恐惧感。
2. 保持环境清洁:对于尿管留置、胃管引流等操作,要注意消毒和清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 定时记录:出入量记录要定时进行,并及时上报异常情况给医生。
4. 监测患者病情:出入量护理是病情观察的重要手段之一,护士要根据出入量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4小时出入量记录方法

24小时出入量记录方法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24小时出入量进行准确记录是非常重要的。
出入量记录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体液平衡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保障患者的健康。
下面将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24小时出入量记录方法,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份出入量记录表格。
表格的左侧为时间段,从0点开始至24点结束,每隔1小时记录一次。
右侧分为出量和入量两栏,分别记录患者的排尿量、呕吐量、引流量等出量情况,以及饮水量、输液量、饮食量等入量情况。
在记录出量时,需要注意每种出量项目的单位,比如排尿量通常以毫升为单位,呕吐量以次数和具体量为单位,引流量以毫升为单位。
在记录入量时,同样需要注意每种入量项目的单位,比如饮水量以毫升为单位,输液量以滴数或毫升为单位,饮食量以具体食物的重量或容量为单位。
在记录过程中,要及时准确地记录每个时间点的出入量情况,不能遗漏或错误记录。
特别是在患者情况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调整记录方式,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记录完成后,需要对出入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可以计算每种出入量项目在24小时内的总量,比较出入量之间的差异,评估患者的体液平衡情况。
通过对出入量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如水肿、脱水等,为医疗护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总之,24小时出入量记录是医疗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情况,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体液平衡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保障患者的健康。
希望大家能够严格按照规范的出入量记录方法进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汇总丨出入量记录解决方案及赠书说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出入量记录的准确性存在很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往往容易被护理人员忽视。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刊日前在“中国护理管理”微信平台有奖征集解决方案。
经整理,今日将这些方案或建议汇总如下,感谢护理同道的积极参与!解决方案一方案提供者:陈盼盼,主管护师,本科工作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1出入量由谁记?大多数人认为,患者在医院住院,所有的护理包括记出入量理所应当由护士来完成,现实中我们也是这样做的。
可在慢性疾病管理中,其宗旨是通过医护人员教育、培训,让患者掌握自我管理疾病的知识,其核心理念是强调患者在慢性疾病中的中心作用,从而提高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回归社会的能力。
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在医院治疗很重要,可后期的居家自我管理更为重要。
为住院患者记录出入量是护士的本职工作,可如果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能让患者掌握此项工作,而护士只起督促、指导作用,能使此项工作准确地完成,对患者日后的疾病管理无疑是有益的。
因此,我觉得,在患者能够掌握记出入量的基础上,可以由患者来完成,护士在其中主要起指导、督促的角色。
2出入量怎么记?24h入量包括输液/输血/饮水和食物含水量,24h 出量包括显性失水量和不显性失水量,其中显性失水量包括显性失水:大小便、出血、呕吐物、痰液、穿刺液、引流液、伤口渗出液,非显性失水:指皮肤不显汗或出汗及呼吸道呼出水分,每日约 300-500ml(大面积烧伤、大量出汗除外)。
入量:(1)放置固定的电子秤于固定位置,家属对每次摄入的固态食物进行称量,记录食物重量,根据食物含水量表进行换算。
(2)制定统一的食物含水量对照表,贴在电子秤旁边便于查找对照,并分发给每一位需记出入量的患者,增强其认知度。
(3)制作食物模型,加深对食物含水量的参照。
(4)饮水时使用带刻度的杯子。
出量:(1)准备一个小桶,排每日7 时至次日7 时的小便于桶内,次日7 时,测量总量。
(2)加强宣教准确量取大便量的重要性, 将大便排在便盆内,称量后根据大便的软硬程度换算含水量。
(3)自制测量工具(对尿便混合的测量),此测量器皿能有效科学的解决测量大便困难的窘境,将大便与尿可以有效的分离,分别量取排出量。
此小发明已申请专利,专利号为:201520738886.X。
(4)穿刺液、引流液必须用量杯量取,不能依靠引流袋。
(5)渗出液和汗液的计量可分别采用称量伤口敷料和衣物重量增加的方法来计算。
出入量表格,我觉得首先应该把出量和入量分成 2个表格、分开统计,鉴于患者容易漏记,入量表格可以简单的设为附表 1,出量表格可以简单的设为附表 2。
(表格见后)3出入量怎么看?(1)尿量减少,多见于肾脏疾病,需及时观察肾功能;尿量增多,可见于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
(2)引流液减少,要注意观察导管是否打折、脱落;引流液增多,要防止低血容量性休克。
附表1:24小时入量表附表2:24小时出量表解决方案二方案提供者:张斯斯工作单位:山东省立医院内科 ICU液体出入量的计算和记录是基础护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通过对病人出入量的观察,可及时了解病情动态变化,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有效控制因出入液体量过多或过少对病人造成的不良后果。
护理人员是第一参与者,出入液体量记录准确与否,对患者的诊疗意义举足轻重。
1 出入量该由谁记录?根据护理分级明确要求,特级护理的护理要点中指出,根据医嘱,应准确测量出入量。
而一、二、三级护理中未明确定义。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于急症、危重、手术后的患者每日出入量应准确记录在体温单上。
而病房内趋于平稳的患者出入量若无医嘱,则不记录。
一旦患者定为病危特级护理,护理人员应设专人提供基础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
危重患者应避免家属或陪护人员参与出入液体量的记录,参与人员越多越容易发生少计、多记、漏记的差错。
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对于入住 ICU、抢救、重大手术、严重创伤等患者的出入量必须由护理人员亲自称量并准确记录。
这样才可为治疗提供准确的数据,精确治疗。
但鉴于特殊科室如泌尿、循环、普外、内分泌等,入住患者较平稳,遵医嘱需每日记录患者尿量、引流量、饮食量等,但护理工作量多,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科室可统一提供标识清晰的量杯、电子称,供患者及家属使用,并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增强测量及记录的准确性。
2 出入量该怎么记录?出入量记录不准确、误差较多,往往与出入量管理重视不够及未及时提供精准的测量工具等有关。
常见记录较为薄弱的有饮食、粪便、汗液、渗出液的。
如下提供了此类出入量的的计算方法。
入量:饮食可根据食物含水表进行称重。
出量记录方法:注:粪便如成形可使用尿垫直接称量,如为糊状便、稀便可使用造口袋配合引流管引流直接测量。
其余可将含有出量的容器直接称重,减去基本重量,得到的为实际出量。
此外,固定人员、提供精确的测量容器、设计合理的表格,均可大大降低因出入液体量带来的诊疗误差,更准确的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同时减少了合并症的发生。
附:出入量记录相关图片解决方案三方案提供者:杜霞荣工作单位: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监护病区1 出入量该由谁记?对策:医生开立医嘱后由责任护士通知患者及家属记录出入量的要求、方法及重要性,指导患者及家属记录,并定时督查记录效果,对于不能配合记录的患者和家属,由护士或经过培训的护工记录。
2 出入量怎么记?(1)制作常见食物、水果含水量表,每间病室放置一份。
(2)设计符合病区需要的出入量统计表格。
(另附)(3)统一测量工具:设计出入量统计包:包含带有精确刻度水杯,碗,量杯,电子秤。
(4)输液计量要准确,精确到 0.5ml,要同时记录溶质和溶剂的量。
(5)粪便、呕吐物、汗湿的被服、引流液、伤口渗液均可用电子秤称重;对于引流液较少时可用注射器抽吸计量;留置导尿患者使用一次性精密尿袋。
(6)知道正常成人需水量(ml)=体重(kg)X 40(ml);人体不显性失水量:正常每天肺及皮肤蒸发水分 850ml 左右。
(7)实时记录,每8 小时统计一次,对于出入不平衡患者,及时汇报医生,并根据患者生命体征作出综合判断和评估。
该方法简单方便,省却家属购买物品的麻烦;能提高护士工作效率;避免漏记、错记,提高了记录的准确性。
附1:出入量记录表格附2:常见食物及水果含水量转换表(50g=1 两)解决方案四方案提供者:李文秀工作单位:河北省阜城县人民医院出入量记录单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1、出入量有陪护家属记录日间7 时至次晨7 时的具体内容,由护士进行统计和记录输液及输血量,并做 12小时小结和 24小时总结。
2、记录内容:①记录服药、口渴时等饮水情况。
②记录正餐时吃的什么,液体食物要记录 ml,固体要记录 g,如馒头称重后记录g,护士再根据重量估计含水量。
③水果记录名称和称重量。
④尿用量杯量,并记录;儿童和老人用纸尿垫的,要对纸尿垫前后称重对比,并记录。
⑤大便记录大约的量、颜色、性状。
⑥大汗要根据个体表面积估算,无明显出汗可忽略不计。
3、根据进食情况及营养状况反应全身热量的供给情况,根据尿量反映肾及全身各脏器的情况,根据引流量及伤口渗出液量的多少反映全身蛋白含量可及时给予补充蛋白,根据出血量反映血容量情况可及时给予胶体液补充血容量。
注:护士站备称,不明确重量的食物要去护士站称重并记录。
其他建议观点一:肖红伟,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入量主要包括两大部分:静脉输液输血及口入。
静脉给药没有异议,我主要说一下口入部分。
首先是喝水,可以找一个特定的容器,例如:一瓶 500ml 的矿泉水,我们可以记录每喝完一瓶矿泉水时的时间,24h 喝了几瓶,这样就很清楚了。
对于每日三餐,我们可以由医院食堂制定,以盒饭形式定量提供,我们就很容易算出食物中的含水量。
出量指患者的大、小便量,呕吐量、咯血量、痰量,胃肠减压、腹腔抽出液及各种引流量等。
小便我们收集 24h尿量集中测量减少多次测量的误差;大便视干湿程度决定含水量;呕吐及咯血量大时用量杯称量,量小时应用中单收集使用称重法;腹腔抽出液及胃肠减压量大时量杯称量,量小时使用注射器量取;引流量定时使用量杯称量,病人病情处于活跃期时应及时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和量,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观点二:叶继彬,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姑息医学科建立科室床旁24h 出入量登记表,每次出量和入量均用有刻度的立体杯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宣教时教会家属和陪护计量方法和意义,必要时护士亲自执行。
观点三:谢长华,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肿瘤外科关于出入量有谁来记问题,临床中我们是这样记的:责任护士交待家属及患者所要记录的内容,如何去记,怎样测量均说明清楚。
不能随意倒掉。
留置管道的量由护士倾倒后记录,进水,自解小便的由家属或患者记录当时的时间和量,责任护士统计。
观点四:冰是睡着的水对于出入量的计算,我们属于 ICU,把液体或者引流量首先收入特定容器,然后用量杯或者注射器进行量取,登记,对于病人的尿不湿或者棉垫应用称进行称量,最后计入总量,入量则用量杯计量或者给病人的容器标上刻度!大家统计方便!但是对于病房的家属,我感觉因为家属年龄大小,或者其他原因,理解程度参差不齐,所以他们计量误差很大,建议我们给他们一个容器,需要严密计算的时候还是护理人员自己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