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历史必修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先秦时期
出现了《诗经》、《楚辞》等 代表作品,奠定了中国古代文 学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
文学创作风格多样,出现了山 水诗、田园诗等新的题材。
元明清时期
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蓬勃发 展,出现了《红楼梦》、《西 游记》等不朽之作。
古代文学的重要地位
传承文化遗产
提高人文素养
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和传承古代文学作品,可以深 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 名著中的诗词歌赋和散文描写,相互映衬, 共同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 节。
04 古代戏剧的独特魅力
元杂剧的发展与特点
01
元杂剧的起源与形成
元杂剧是在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融合了诸宫调等民间艺术形式,
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戏剧形式。
02 03
元杂剧的特点
05 古代文学的艺术特色与审 美价值
古代文学的艺术表现手法
01
02
03
象征手法
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动物的 象征性描写,表达作者的 情感和主题。
比兴手法
通过对比和类比,将不同 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形成 独特的意象和联想。
பைடு நூலகம்
夸张手法
通过对事物的夸大和缩小, 强调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古代文学的审美追求与意境创造
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除了京剧外,中国各地还有众多的地方戏曲剧种,如昆曲、越剧、黄梅戏等。这些地方戏 曲各具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得以传承,并在 传承中不断发展创新。
京剧与地方戏曲的相互影响
京剧与地方戏曲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借鉴、吸收和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艺术 格局。这种相互影响促进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课件1: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件1: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一定时期的文化是 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 繁荣提供物质基础,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又为文 化发展提供相应的社会环境。
(2)表现
数量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
(3)代表作品
①《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最早一部长篇历 史小说; ②《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第一部以农民起义 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③《西游记》,吴承恩,明,浪漫主义小说; ④《红楼梦》,曹雪芹、高鹗,清,中国古代最优秀的 长篇小说; ⑤《儒林外史》,吴敬梓,清,讽刺小说; ⑥《聊斋志异》,蒲松龄,清,优秀短篇小说集。
杜牧无和李商题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为什么说盛唐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1.这一时期是唐代的繁盛时期,出现“开元盛世”, 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2.国家的统一,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 厚的文化基础; 3.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 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 作的迅猛发展 。
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列名旬相对应的文学体裁是
①“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山陵为之 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③“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 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A.楚辞 宋词 唐诗 汉赋 B.汉赋 唐诗 宋词 楚辞 C.楚辞 唐诗 汉赋 宋词 D.楚辞 唐诗 宋词 汉赋
(2)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窦娥冤》
郑光祖 《倩女离魂》
马致远 《汉宫秋》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文科)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文科)

二、唐诗—诗歌的黄金时期
探究问题: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 最辉煌的时期,其原因是什么?
政治: 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 经济: 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 文化: 国内南北、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以及中外 的文化交流
时期 初唐 盛唐
中唐
代表人物
王勃 陈子昂 高适 岑参 边塞诗 孟浩然 王维 山水诗 李白 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杜甫 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白居易
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琵琶行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无题
杜牧和李李商商隐 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风(影响“:奠国定中风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各基础诸侯国的民歌
雅——宫廷乐曲歌词
起源:战国时期,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而创作新的诗歌体裁
楚辞 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颂—代表—作:宗《离庙骚》祭(浪祀漫主的义抒舞情长曲诗)歌词
汉赋
起源:汉朝时,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特点: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大一统时的恢宏文化气度 代表: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二京赋》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 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诗经》楚辞 汉赋
地位: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时限: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诗经》 内容: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其中的精华

人教版必修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人教版必修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诗经》和楚辞、汉赋和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各种文学体裁特点与成就;(2)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发现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3)能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特点,探究文学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古代文学家、是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2)通过对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课时】2个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我们了解了古代中国在各个领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然而,作为世界闻名的文明古国,我国古代不仅科技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成就也很突出。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我国古代文学魅力。

教授新课讲授新课从《诗经》到唐诗(一)《诗经》(1)概况①地位:《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②时限: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2)内容①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国风”)——民间的民歌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②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

③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3)影响①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②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③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楚辞①含义: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9课的教案内容,主要学习我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成就。

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介绍了我国不同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和成就。

学习本课,可将本课内容概括为“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一览表”,列表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文学体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等。

b5E2RGbCAP二、教案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战国、汉朝、唐朝时期的文学形式、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2>说出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2.能力目标:(1>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特点。

(2>探究文学发展和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2>以一些杰出文学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三、教案重点难点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

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基础差。

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但是,这一课内容在语文课中都有接触。

所以,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不同时期文学代表作品。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

p1EanqFDPw五、教案方法1.问题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案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DXDiTa9E3d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依据所学知识和课本内容,归纳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

2.教师的教案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RTCrpUDGiT八、教案过程(一> 从《诗经》到唐诗学生回答预习学案问题:1:《诗经》的内容和地位?A简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

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③中唐著名诗人
白 居 易 ( 772--846 ) 唐代大诗人。字乐天, 晚年号香山居士。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 诗合为事而作
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
代表作: 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
重赋 长恨歌 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 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 琵琶行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 新乐府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浔阳江头夜送客, 宣城太守加样织,
燕歌行(高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特点
特点:半诗半文,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 丰富,气势恢弘
西汉和东汉的赋特点不同 西汉的赋:大多篇幅较长,以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 夸张的手法,华美的词藻,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 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代表 作: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 东汉的赋:篇幅大多较短,以抒情为主,字句平浅,意境 较为清新。代表作:张衡的《二京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不同的原因: 西汉由于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的大一统,呈现一种 蓬勃发展、昂扬向上的气派。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赋, 大多篇幅较长,气势恢宏,手法夸张,词藻华美,充满着豪迈 昂扬的精神。 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文人关注的热点也从宫廷苑囿 转向更广阔的社会现实,赋的创作逐渐趋向短篇,以抒情为主, 昔日以铺张扬厉、汪洋肆恣为主调的风格和豪迈昂扬的气势, 也逐渐被深邃冷峻、平正典雅的风格所取代。

21-22版: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步步高)

21-22版: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步步高)

123456
返回
本课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
情调了。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
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
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 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
解析 安史之乱前后唐诗的风格由豪放浪漫到沉郁悲壮,风格有显著的 变化,说明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故选A项; 材料表明唐朝社会变迁影响了唐诗的创作,不是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 排除B项; 唐诗是文艺创作,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现实,但无法全景再现社会真实, 排除C项; 材料表明安史之乱导致唐诗风格发生了变化,不是导致唐诗衰微,排除 D项。
2.元曲 (1)形成 ①宋代:民间兴起新的诗歌形式,即 散曲 ,题材广泛,可雅可俗,抒情 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②元代:散曲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 元杂剧 一起,合称为元曲。元曲大 多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2)代表:以 关汉卿 、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思维点拨】 诗、词、曲的区别
诗(主要指绝句和律诗),讲究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 词,句子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和歌唱。曲,可雅可俗,更为生动 活泼。
史料实证
1.印证教材观点 材料一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 其尤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应用1 材料一反映了楚辞的特点是采用 楚国 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 达感情,具有 浪漫主义 风格。
材料二 于是乎游戏懈怠,置酒乎颢天之台,张乐乎轇輵之宇,撞千石 之钟……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 动,川谷为之荡波。——司马相如《上林赋》 应用2 材料二反映了汉赋 词藻华丽 ,手法夸张,内容丰富的风格特点; 反映了汉朝政治统一, 经济恢复 发展的社会现实。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课件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课件

唐朝社会变迁 对 诗歌风格的影响
国力强盛 文化开放 反映
盛唐诗风 开朗奔放 刚健清新
社会弊端 日益显露 反映
中唐诗风 平实浅近 讽喻诗涌现
由盛转衰 反映
晚唐诗风 凝重浓郁
结论:社会现实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各自的诗歌风格
(二)唐诗 思考讨论: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其 原因是什么?
发展原因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 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2012年10月11日 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
人教版必修历史3 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标要求: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
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纵观文学
世纪 主流文学形式的发展脉络
公元后16
公元后13 公元后10 公元后7
杜甫(755年)
诗歌特点
揭露执政集团的荒淫 腐败, 体验人民的苦 难,反映尖锐的社会 矛盾,贫富悬殊的社 会现实。忧国忧民、 忠君、念家、怀才不 遇等思想情感
2走进杜甫
安史之乱
《春望》杜甫(757年)
爆发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圣)杜野甫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碳贱愿天寒
白居易
李商隐、杜牧(小李杜)
走进杜甫
(二)唐诗
杜甫的诗为什么被 称为“诗史”? 本人被称为“诗圣 ”? 分析杜甫不同时期 诗作与社会政治经 济之间的关系?
走进杜甫
盛唐
《望 岳》 杜甫(约736年)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难 浪漫主义风格,有“诗仙”之称,是继屈原 …….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 白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三吏:《石壕吏》 《新安吏》 《潼关吏》 代表作:
三别:《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暮投石壕村, 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 有吏夜捉人。 诗揭露了统治阶级政治昏庸、生活腐朽,反映了 老翁逾墙走, 下层人民在战乱前后的悲惨境遇,表现了对劳动 老妇出门看。 人民的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怀。他的诗风深沉浓郁, 吏呼一何怒! 跌宕有致;语言上的功力非常深厚,“为人性僻 妇啼一何苦! 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以现实主义的“诗 史”,被后人称他为“诗圣”。 ……
四个阶段的代表及特色:
时期 代表 初唐 王勃、陈子昂 边塞诗:高适、岑参 盛唐 山水诗:孟浩然、王维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中唐 讽喻诗:白居易 晚唐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 特色
雄奇壮观、英武豪放 景物如画、意境幽深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诗史”) 平实浅近、针砭时弊 咏史诗
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 ?
四大名著
三、明清小说 请列举其作品:
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反映人民的反抗斗争
以讽刺的手法揭露科举制:
以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和贵族家庭的盛衰,批判封建社会:
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反映人民的斗争精神: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
借写妖魔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会:
明清时期小说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原因:
◆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政治黑暗,官场 腐朽,为明清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 ◆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 层队伍的扩大,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对精神生 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文化作品的需求进一步通俗化, 这是小说在明清时期繁荣的物质和社会基础。
盛唐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 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 社会背景; 中唐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 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 日益暴露; 晚唐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 帝国的由盛转衰。
四、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起源:诗的另一种形式,起源于唐代。 词曲为什么会成为宋元流行的主要文学形式? 1)随着商业发展、城市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 定了物质基础。 2)市民阶层的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能够歌唱的词和表演的曲,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 需要。(通俗化) 3)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词和曲 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 小说体例,在经历了唐代传奇,宋元话本这一 过程后,到明清时期已非常成熟。
◆ 印刷术的的进步促进小说繁荣。
1、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 珠。下列名旬相对应的文学体裁是 ①“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山陵为之 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③“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 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A.楚辞 宋词 唐诗 汉赋 B.汉赋 唐诗 宋词 楚辞 C.楚辞 唐诗 汉赋 宋词 D.楚辞 唐诗 宋词 汉赋
探究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曼曼其 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 都;既莫足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这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离骚》中的诗句,他开创了诗 歌新体裁──“楚辞”(又称“ 骚体 ”)。结合所学知识和 教材内容思考:何谓“楚辞”?这一体裁相对于《诗经》而言 有何文学特点?诗歌《离骚》又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唐诗—诗歌的黄金时期
探究问题: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 时期,其原因是什么?
政治: 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 经济: 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 文化: 国内南北、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以及中外 的文化交流
①初唐诗人及代表作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 千古风流人物。 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故垒西边,人道是,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 三国周郎赤壁。 影,何似在人间?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转朱阁(gé),低绮(qǐ)户,照无眠。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 一时多少豪杰。 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 (宋· 苏轼)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石壕吏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杜甫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红线毯 琵琶行 白居易 …… …… 大弦嘈嘈如急雨, 宣城太守知不知,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 小弦切切如私语。 一丈毯,千两丝。 嘈嘈切切错杂弹, 合为事而作”,倡导诗歌沿着“补察 地不知寒人要暖, 大珠小珠落玉盘。 时政、泄导人情”的现实主义方向发 少夺人衣作地衣。 间关莺语花底滑, 长恨歌 展,在艺术上追求浅显平易的诗风, 幽咽泉流冰下难。 七月七日长生殿, 冰泉冷涩弦凝绝, 创作大量讽喻诗。 夜半无人私语时。 凝绝不通声暂歇。 在天愿作比翼鸟, 别有幽愁暗恨生, 在地愿为连理枝。 此时无声胜有声。 天长地久有时尽, …… 此恨绵绵无绝期。
2.关于《诗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汉中期的生活状况词 ②风是各诸侯国的民歌 ③雅是宫廷乐曲歌 ④颂是宗庙祭祀的歌词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就论证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而言,下列 哪方面的证据应当最有说服力 A.古籍的记载 B.屈原的作品 C.政府的声明 D.学者的解释 4.下列文学形式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赋——诗——词——话本——小说 B、诗——赋——词——话本——小说 C、赋——词——诗——话本——小说 D、词——诗——赋——话本——小说

秋 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窦娥冤》
中国的小说发展经过哪些主要阶段?
魏晋南北朝
兴起
(志怪小说)
唐代
传奇
(短篇小说)
宋代
话本
明清时期
小说
(蓬勃发展、空前 繁荣)
《搜神记》 《世说新语》
《柳毅传》 《莺莺传》
《错斩崔宁》 《碾玉观音》
《声声慢》 《一剪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红藕香残玉簟秋。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善于运用白描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的手法,深入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浅出的字句,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此情无计可消除, 表达内心的真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挚感情。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5.促使唐诗空前繁荣的社会原因是 ①繁荣开放文化多元的背景 ②科举制确立使中国下层文人自信乐观进取 ③太平盛世为人们提供闲适的生活环境 ④唐朝诗人富有想象力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6.话本和明清小说兴起和繁荣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经济的繁荣,为话本和小说的兴起奠定了物质 基础 C.通俗文学的发展 B.市民阶层兴起,为话本和小说的兴起与繁荣提供了 阶级基础 D.话本和小说通俗易懂
(一)《诗经》
※内容: 汇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 颂三部分,共305篇。 ※特点: 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现实感强
风(“国风”)——民间的民歌 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地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古代文学 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婉约派:李清照(两宋之交)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文学成就 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 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 时期的文学特色。
一、从《诗经》到唐诗
探究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 ” 结合所学知识和教材内容思考: 这些诗出自于何处?该著作的内容?有何特点?怎样的地 位?
无 题 李商隐 这一时期成就较高的诗人是杜牧和李商隐,后人把他 俩称为“小李杜”。这两位诗人的咏史诗都反映了走向衰 相见时难别亦难, 落的唐朝现实,但也都流露出个人失意的颓丧情绪。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代表作:杜牧《江南春》 李商隐《无题》 蜡炬成灰泪始干。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晚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
(二)楚辞
3、情感:《离 骚》表达了对 人民的无比热 爱、对祖国的 无限忠诚和对 理想的执着追 求。
1、含义:
(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形式,开 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 2、文学特点: 《诗经》特点
四言为主
重章叠句 现实主义
《楚辞》特点 句子参差不齐 比较自由活泼 浪漫主义风格
探究3:“王车架千乘,选徒万乘,畋于海滨。列卒满泽, 罘网弥山。掩兔辚鹿,射麋脚麟。鹜于盐浦,割鲜染轮。射中 获多,矜而自功。顾谓仆曰:‘楚亦有平原广泽游猎之地,饶 乐若此者乎?楚王之猎,孰与寡人乎?’仆下车对曰:‘臣楚 国之鄙人也。’……”——《子虚赋》 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思考:《子虚赋》是谁的作品? 请例举他的一些作品,并分析这些作品的文学体裁及文学特点? (与《诗经》、《离骚》的文学特点相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