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狐尾藻技术治理城镇生活污水、养殖废水示范项目情况介绍

合集下载

狐尾藻对养殖废水的减控去污效果

狐尾藻对养殖废水的减控去污效果

狐尾藻对养殖废水的减控去污效果作者:董文斌何铁光蒙炎成李忠义韦彩会张野俞月凤唐红琴张俊辉王瑾李婷婷来源:《南方农业学报》2017年第07期摘要:【目的】研究狐尾藻对不同浓度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为推广新型水生植物品种在处理养殖废弃物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将狐尾藻投放于分别经过养殖场1、2、3、4和5级处理的废水中培养,在试验期间测量各级废水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固体悬浮物(SS)及化学需氧量(COD)的浓度,绘制其变化曲线,计算污染物的去除率。

【结果】经1~5级处理后的养殖废水中NH4+-N、TN、TP、SS及COD浓度均呈试验前期快速下降、后期缓慢降低的变化趋势。

至试验结束时,各级废水中NH4+-N的总平均去除率最高,达94.5%;TP的平均去除率相对较低,为74.6%;TN、SS和COD的总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5%、81.3%和79.1%。

【结论】狐尾藻能有效去除养殖废水中NH4+-N、TN、TP、SS及COD等污染物,改善水质环境,在治理和修复污染水体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狐尾藻;养殖废水;污染物;去除率中图分类号: S181;X7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191(2017)07-1204-070 引言【研究意义】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属小二仙草科水生植物,植株生长量大,耐污能力强,能较快去除水体中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常被用作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先锋植被物种(张秀敏等,1998)。

近年来,集约化养殖规模迅速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养殖废水大量排放。

养殖废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及化学需氧量(COD)等物质,直接外排会污染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恶化生态环境(刘作云等,2016)。

因此,有必要研究养殖废水的减控去污技术,以解决集约化养殖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

绿狐尾藻人工湿地治理水污染模式及其在广西的应用

绿狐尾藻人工湿地治理水污染模式及其在广西的应用

绿狐尾藻人工湿地治理水污染模式及其在广西的应用陈鸿;黄世洋;黎庶凯;伍美炎【摘要】The flourish of the animal husbandry brings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Guangxi. The practice survey and laboratory data show that Myriophyllum elatinoides has great effects on the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wastewater treatments, and it will promote waste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the livestock breeding industry. This management will be significance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view of this, M. elatinoides is worth to popularize in Guangxi, especially in concentrated area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广西畜牧业蓬勃发展,但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

实地调研及水样检测结果表明,水生植物绿狐尾藻生态治理养殖废水效果显著,对推进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有重要意义,值得在广西畜禽养殖集中区域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亚热带植物科学》【年(卷),期】2016(045)004【总页数】5页(P386-390)【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业;绿狐尾藻;人工湿地【作者】陈鸿;黄世洋;黎庶凯;伍美炎【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牧草工作站,广西南宁 530021;广西壮族自治区牧草工作站,广西南宁 530021;广西壮族自治区牧草工作站,广西南宁 530021;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广西南宁 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11广西畜牧业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没有严格的环境管理,在畜禽存栏量成倍增长的同时,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1]。

狐尾藻生态处理畜禽养殖污水新技术

狐尾藻生态处理畜禽养殖污水新技术

狐尾藻生态处理畜禽养殖污水新技术狐尾藻生态处理畜禽养殖污水新技术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其产生的污水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由于耗能高、成本昂贵、处理效果不佳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畜禽养殖污水处理的需求。

因此,寻找一种新技术来处理畜禽养殖污水是十分迫切的。

狐尾藻生态处理畜禽养殖污水技术就应运而生。

狐尾藻,是一种生长在淡水环境中的一种藻类,其生态环境适应性强,能够适应高浓度的有机物负荷,在低温环境下也能正常生长。

狐尾藻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一种优良的生物处理剂,在有机物降解和氮、磷去除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狐尾藻生态处理畜禽养殖污水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畜禽养殖污水经过初次处理后,进入培养池。

培养池中的狐尾藻会吸收其中的有机物、氮和磷,并将其转化为生物质。

其次,生物质经过一定时间的生长积累后,进入沉淀池。

在沉淀池中,狐尾藻会被沉淀,将其中的生物质分离出来,形成污泥。

然后,将沉淀后的狐尾藻污泥进行处理。

一般情况下,狐尾藻污泥中仍然含有一定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或者饲料的原料,实现资源化利用。

最后,经过处理后的水体可以进一步进行消毒等后续处理,以确保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狐尾藻生态处理畜禽养殖污水的技术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相比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狐尾藻生态处理技术具有成本低、能耗少、占地小等优势。

狐尾藻生态处理系统可以利用自然光进行光合作用,不需要外部能源的输入,减少了能源消耗和运维成本。

其次,狐尾藻的生态处理效果显著。

因为狐尾藻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能够有效去除养殖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等污染物。

同时,狐尾藻的生长过程中还能释放大量的氧气,从而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改善水质。

再次,狐尾藻生态处理技术还可以实现资源化利用。

狐尾藻污泥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可以通过进一步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或者饲料的原料,减少了对化肥和饲料的需求,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不过,狐尾藻生态处理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人工生态湿地技术参数

人工生态湿地技术参数

绿狐尾藻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参数一、成本1、绿狐尾藻价格:草种不单独出售,专利技术费、成本费用,按98元/m2湿地,一亩约6.5万元。

2、生物基质池填料按3000元/m3,根据污水浓度调节填料配比,价格上下浮动。

3、污染物消纳能力:N:1-2吨/公顷湿地每年P :100-300 kg /公顷湿地每年处理一头猪产生的废弃物需约1~2平方米湿地,0.1~0.3m3基质池,一亩湿地可处理350头存栏猪粪污。

4、治理成本为:150-200万元/万头猪(不含土建,因各地地形等差异,土建投入有所差异),长效投资,后期基本零投入。

鸡、牛、羊的养殖量(集约化养殖场,换算比例参考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换算成猪的养殖量,换算比例:30只蛋鸡换成1头猪,60只肉鸡折算成1头猪,1头奶牛折算成10头猪,1头牛折算成5头猪,3只羊换算成1头猪。

10个人排污量折算成1头猪。

二、污水净化效果1、各类污水处理后排水水质标准2、绿狐尾藻生态湿地的COD、氮磷去除潜力去除量g m-2 yr-1植物吸收(%)底泥吸附(%)硝化/反硝化(%)COD 3500~9300总氮1400 25.2 6.5 68.3总磷160 34.9 65.1 --3、基质池和绿狐尾藻湿地对抗生素的去除效果通过基质池和三级湿地处理,对养殖废水中4种四环素(氯霉素、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去除率在78.4-100%之间,对6种磺胺类抗生素(SD(磺胺嘧啶)、SMM(磺胺间甲氧嘧啶)、SMZ (磺胺甲恶唑)、ST(磺胺噻唑)、SDD(磺胺二甲嘧啶)、SCM (磺胺醋酰))去除率在81.5-99%之间三、生物入侵风险国内一百五十年前就有这个植物,台湾作为观赏植物引进,从台湾引进内地种植7、8年,没有出现区域泛滥生长的情况,和别的植物在一起,竞争能力较差,不存在生物入侵风险。

每个月都需管理(有运行管理维护手册),清理杂草。

四、绿狐尾藻特性1、水净化功能:类似鱼鳃或生物膜的水中叶片;根系(白色针状)泌氧维持微生物的活动强烈。

绿狐尾藻生态治理规模化养殖废水技术规范

绿狐尾藻生态治理规模化养殖废水技术规范

目次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与定义 (1)3.1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1)3.2 无害化处理 (2)3.3 畜禽粪污 (2)3.4 畜禽养殖废水 (2)3.5 稻草 (2)3.6 前端调节和生物基质池 (2)3.7 多级前端调节和生物基质池消纳系统 (2)3.8 绿狐尾藻 (2)3.9 绿狐尾藻生态湿地 (2)3.10 多级绿狐尾藻生态湿地 (2)3.11 绿狐尾藻资源化利用 (3)4、水量与水质 (3)4.1 水量设计 (3)4.2 进水水质要求 (3)4.3 出水水质 (3)5、总体设计 (3)5.1 一般规定 (3)5.2 项目构成 (3)5.3 选址要求 (4)5.4 总平面设置 (4)5.5 绿化 (4)6、废水处理系统 (4)6.1 预处理 (4)6.2工艺流程 (5)6.3 前端调节和生物基质池 (5)6.4 绿狐尾藻生态湿地 (6)6.5 工程投资估算 (6)7、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7)7.1 一般规定 (7)7.2 安全与卫生 (7)8、施工与验收 (8)8.1 工程施工 (8)8.2 工程验收 (8)9、运行与维护 (8)9.1 一般规定 (8)9.2 前端调节和生物基质池消纳系统的管理 (8)9.3 绿狐尾藻生态湿地消纳系统的管理 (9)9.4 绿狐尾藻湿地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 (10)1、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绿狐尾藻生态治理技术的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的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绿狐尾藻生态治污工程从设计、施工到验收、运行的全过程管理和已建污染治理工程的运行管理,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设计、施工、环境保护及建成后工程运行和管理的技术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规范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本规范。

GB 18596-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设计规范GB 50003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34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规范GB 50052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194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8958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CJJ/T 54 污水稳定塘设计规范HJ 2005-2010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过程技术规范HJ 497-2009 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NY/T 1221-2006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办法》(及建设[1990]1215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号)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绿狐尾藻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绿狐尾藻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绿狐尾藻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绿狐尾藻是一种常见于淡水环境中的水生植物,其美丽的绿色叶片广泛用于布置水族箱和景观设计中。

本文介绍了绿狐尾藻的养殖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养殖场所、土壤及水质要求、种植技术和日常管理等方面。

通过正确的方法和关注重要的养殖细节,我们能够成功地栽培出健康、茂盛的绿狐尾藻。

正文:绿狐尾藻(Limnophila sessiliflora),又称节瓣鱼腥草或悬草,属凤藻科,是一种淡水水生植物。

由于其枝状的生长形态和浓绿色的叶子,广受水族爱好者青睐。

下面将介绍如何正确地养殖绿狐尾藻,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1.选择合适的养殖场所:绿狐尾藻喜欢充足的阳光照射,因此最好选择有良好光照的养殖场所。

养殖箱应摆放在室内阳光直射的位置,或者在户外遮阳设施下进行养殖。

2.土壤和水质要求:绿狐尾藻适宜生长于富含养分的土壤中。

可以选择以河沙和泥土为基础的养殖土壤,层厚约5-10厘米。

在土壤上方再覆盖一层细沙,使得底部的泥土保持稳定。

对水质的要求较为严格,悬浸式种植需要原水PH值在6-7之间,而盆栽式种植要求PH值在6-8之间。

水质中的溶解氧也应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上。

3.种植技术:将绿狐尾藻剪下新梢,取长10-15厘米的枝条,将其插入步骤2中准备的土壤中,注意保持稳定。

一般每15-20厘米插一根,确保不同株之间有足够空隙。

4.日常管理:在养殖过程中,及时清除不健康或腐烂的叶片和枝条,保持水质的干净和透明。

同时定期添加适量的养分底肥,如液体肥料,以供绿狐尾藻的正常生长和养分摄取。

光照对绿狐尾藻生长非常重要。

它需要8-10小时充足的阳光照射,过于阴暗的环境会导致绿狐尾藻生长缓慢。

不同季节下的温度也会影响绿狐尾藻的生长状况。

最适宜的水温在22-28℃之间,如果水温较低,绿狐尾藻的生长速度会变慢。

5.解决常见问题:绿狐尾藻容易遭受阿米巴滋养虫的侵害,所以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虫害防治。

你可以选择较安全、无毒的驱虫剂,并严格按照说明使用。

科技成果——狐尾藻污水处理技术

科技成果——狐尾藻污水处理技术

科技成果——狐尾藻污水处理技术适用行业
适用于处理氨氮、总磷高的农村生活污水。

技术开发单位
广西科学院
成果简介
引种绿狐尾藻,并本土驯化获得品种“岑净宝D1号”和终选品种“净宝CY1号”,以其为核心与其它净水植物或生物搭配组合的方式,结合当地真实环境,因地制宜地设计合理的污水治理方案。

技术效果
本项目驯化出的岑净宝D1品种,可应用于以下方面:
(一)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COD去除率65.04%、氨氮去除率60.47%、总磷50.78%。

(二)应用于养猪户直排污水在经过预处理(格栅分离、一级化粪区)后再进入狐尾藻净化区进行净化,最终COD去除率50.36%、氨氮去除率61.69%、总磷60.63%。

(三)农村生活污水经治理后,COD、氨氮、总磷三项指标基本达到污水排放标准二级水平(参照GB18918-2002),养殖场污水处理后COD、氨氮、总磷三项指标达到农田灌溃三类水质(参照GB5084-2005)。

应用情况
本项目在崇左市宁明县明江镇2个自然村共4个点实施污水生态
修复工程,涉及修复水面面积约30亩(合计约350户),同时也推广应用到岑溪市岑城镇上奇村(约200户)(2015年7月起),对一个约5亩的上奇村岑溪市六中生活污水池塘生态修复,项目运行13个月后,由于环境改善水质提高,该村为了发展集体经济,将其开发经营养鱼项目,我们协助该村调整方案,形成养殖-生态修复一体化模式,目前运行良好。

绍兴治水请来狐尾藻净水效果真不一般

绍兴治水请来狐尾藻净水效果真不一般

绍兴治水请来狐尾藻净水效果真不一般2014年07月07日08:26 来源:浙江日报一种原产南美洲的水生植物,将成为绍兴市整治污水的“杀手锏”。

近日,绍兴市专门作出部署,联合中科院,让这种名叫狐尾藻的“水中精灵”,在全市范围内广辟战场,为净化水质效力。

狐尾藻受此重用,是因为它在绍兴市的一些养殖场“小试牛刀”,就锋芒毕露。

记者日前在率先引进狐尾藻的上虞区富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养猪场看到,每天臭气熏天的400多吨养殖污水,经过稻草的分解和狐尾藻的吸收,变成了可以养鱼的清水。

处理废水的湿池上,是一片翠绿,没有一丝异味。

边上的指示牌显示:废水COD浓度,从过去6000毫克/升以上,降到现在的50毫克/升以下;氨氮浓度从最高时的900毫克/升以上,降到现在1.4毫克/升左右。

让绍兴市“相中”狐尾藻的,不光是水质所起的显著变化,还有治水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富强公司董事长阮柏龙向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原来企业每年要支付污水处理费600多万元,最高一个月竟达113万元,养猪的许多利润随着污水流走了。

而现在,一年的治污费用,不超过18万元。

而且狐尾藻收割后,还可以作为青饲料给猪当“补品”,一年可以节约饲料成本50余万元;养鱼的收入,保守估计每年也有15万元。

“治污也有这么好的收益,真是做梦也没想到!”阮柏龙感慨道。

阮柏龙告诉记者,他们为实施这个项目,只支付了400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而水中那些狐尾藻,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赠送的。

去年4月,在绍兴市科技局的牵头联系下,将中科院狐尾藻治污技术引入绍兴,并选择了上虞富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3家畜牧企业先行应用,效果十分明显。

为扩大治污战果,绍兴市决定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狐尾藻污水治理技术,打响五水共治“生物战”。

重点推广区域包括该市55个功能区水质断面中尚未达标的断面区域、鉴湖水域、越城区内外环城河与古城内河、全市畜禽养殖企业以及各地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治理地区等。

“狐尾藻虽是外来物种,但比较娇贵,在水里连浮萍也斗不过,所以没有生物入侵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治污环保经济前景广阔绿狐尾藻技术治理城镇生活污水、养殖废水示范项目情况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问题始终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其中水污染防治则是环境保护焦点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湖泊、河流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蓝藻爆发频繁,面源污染和养殖业污染日趋严重。

就地治理养殖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加强富营养化水体治理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现有的治理技术存在工程投入大、运行费用高等一系列问题。

寻找、开发出一种适合国情,便于推广应用,运行费用低的水污染治理技术是现实迫切的需要。

目前,xx农业生态研究所(简称“xx”)经多年的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验证,开发出了利用水生植物绿狐尾藻治理富营养化湖泊(河道)和小城镇生活污水、养殖废水的生态治理技术(简称“绿狐尾藻治理技术”)。

该技术2014年在浙江省嘉兴市、绍兴市的“五水共治”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得到了浙江省、市主要领导的肯定,黑、臭的城市河道恢复了往昔的清澈,养殖废水处理后也实现了稳定达标排放。

2015年绿狐尾藻治理技术在湖北、湖南、浙江、重庆、贵州、江西等省市得到了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该技术应用于我省xx和天门的两处示范项目为大家进行简要介绍。

希望更多的人士了解“绿狐尾藻治理技术”,使该技术能够得到快速推广应用,为我国富营养化水体治理和氮、磷面源污染防治开拓出一条新路。

一、“绿狐尾藻治理技术”原理和优点
“绿狐尾藻治理技术”是依托xx承担的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支撑计划等科技项目取得的。

该技术与现有氮、磷处理技术比较取得了3个技术突破:(1)“生物基质净化系统”对水体有害物质降解技术;(2)“绿狐尾藻生态湿地”对污染水体COD、氨氮、总氮、总磷的消纳技术;(3)绿狐尾藻资源化利用技术。

目前,该技术成果已累计申请国家发明技术专利8项。

1、绿狐尾藻的生理特性
绿狐尾藻是小二仙草科(Haloragidaceae),原产地为南美洲,作为景观植物引入我国已有200多年,系多年生沉水或浮水草本植物,下部沉于水中,上部挺出水面,无性繁殖,其主要特性如下:
(1)在水体中适宜生长的时间长、生长的地域广。

在我国亚热带地区全年
都能正常生长发育,沉于水中的植株四季常青。

(2)适应于高氮、磷的水体环境。

绿狐尾藻在富含氮、磷的水体中生长迅速、生物量大,每年3月至12月都是其生长期。

(3)对环境中氮的吸收能力强,植株含氮量高(27-30 g N/kg干重)。

(4)营养价值高,可做优质青饲料。

绿狐尾藻植株粗蛋白含量17.0%左右、粗纤维含量36.9%,赖氨酸、苏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等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三叶草(一种优质牧草),富含Ca、Mg、Zn、Fe、Mn等微量元素,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等)积累量较低。

(5)与水体中底栖动、植物共生,能在水体中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

绿狐尾藻具有强大的向水体泌氧功能,泌氧速率约为9.6-28.8 mol/kg鲜重·天,不仅不致水体和底栖动、植物因缺氧而窒息死亡,反而可为其提供充足的养料和氧气。

(6)经鉴定,绿狐尾藻不是外来竞争优势物种,不具“生物入侵”性。

绿狐尾藻在氮含量低于3 mg N/L 的水中生长几乎不能正常生长,甚至萎缩;离开水体后即自行死亡。

2、“绿狐尾藻治理技术”原理
针对高氮、磷浓度的养殖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
(1)首先构建一个生物基质池,除去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如粘稠物、粗脂肪、固体悬浮物、重金属、抗生素等),为下一级绿狐尾藻生态湿地提供适宜生境条件;
(2)通过生物基质池处理的废水再流过多级绿狐尾藻生态湿地,COD、氮、磷等元素被绿狐尾藻植物、水体微生物和湿地基质吸附、降解、吸收,实现达标排放;
(3)定期收割绿狐尾藻,及时将植株中氮、磷移出水体,同时收获的绿狐尾藻制成青饲料实现资源化利用。

3、“绿狐尾藻治理技术”优点
与现有其他的水体治理技术相比,“绿狐尾藻治理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治理效果明显,已实施的富营养化河道治理项目显示,项目实施30天后,黑、臭河道水体开始变清,臭味消失,实施60天后,水体透明度可达到1.2米;
(2)水质指标改善明显,使用“绿狐尾藻治理技术”治理,污水中氮下降
40%-60%、磷下降30%-50%、COD 下降40%-70%,劣五类水短期可改善为四类水;
(3)增加水体景观效果,绿狐尾藻等植物本身就是景观植物,通过合理布置和各种植物搭配,在治理污水同时达到了增加景观效果;
(4)工程建设费和运行成本低,工程建设费是现有工业法生化处理技术的1/3左右,运行基本无动力消耗。

日常管护简单,主要是除虫、除杂草和收割、打捞绿狐尾藻;
(5)可收获绿狐尾藻生产青饲料,实现水体氮、磷资源化利用,年产干草料可达6-8吨/亩。

二、xx市新下陆xx有色职工休闲广场绿狐尾藻生态治理示范工程
1、工程概况
xx有色职工休闲广场由xx有色集团公司出资与xx市下陆区政府共同新建。

广场用地为已被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污染废弃的水塘,占地120亩。

其中绿狐尾藻生态治理示范工程占地面积11亩,用于处理当地约1.5万居民日常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地面雨水,平局日处理量2500吨。

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并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四类水质标准。

绿狐尾藻生态治理示范工程有效解决了当地居民区周边环境被生活污水污染的问题,同时将污染的水体治理后打造出了生态景观供职工娱乐休闲。

该工程管护简单,主要是日常清理人为丢弃的垃圾、绿狐尾藻病虫害防治及收割和打捞。

工程建成投用后突出体现了绿狐尾藻治理技术“效果好、景观美、成本低、管护简单”的优点。

2、处理能力
平均日处理生活污水:2500吨/天。

3、投资规模
xx有色职工休闲广场总投资500万元,其中绿狐尾藻生态治理示范工程投资240万元。

4、运行成本
全年运行费用为12万元,主要是人工费用。

管护的主要工作:日常清理污水进口格栅拦截的漂浮物、人为丢弃的垃圾、绿狐尾藻病虫害防治及收割打捞。

5、运行效果
处理的水质达到并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四类水质标准,相关数据见表1。

xx 有色职工休闲广场绿狐尾藻生态治理示范工程治理前后图片:
治理前后水质情况图片:
6、应用前景
绿狐尾藻治理技术与传统工业法污水处理工艺比较,具有生态环保、投资费用少、运营成本低等优点。

十三五期间,在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面源污染和养殖废水治理等领域有广阔前景。

绿狐尾藻治理技术与传统工业法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经济指标比较见表2。

治 理 后
治理前水体发黑、发臭、有毒气体逸出 湿地末端出水,水质清澈透明
治 理 前
表2 绿狐尾藻治理技术与传统工业法处理工艺技术经济指标比较
三、天门市xx村养殖废水绿狐尾藻生态治理示范工程
1、工程概况
天门市有“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的称号。

生猪养殖是天门市重要农村经济产业。

天门市下辖的xx镇xx村位于天门市西部,是天门市生猪养殖的重点村,全村农户家家养猪,养殖规模分散,多在村民自己居住的房前屋后的土地建设猪舍养殖,是典型农村养殖模式。

xx村全村养殖户36家,生猪存栏量7800头。

养殖户的粪污未经任何处理直排到周边水体,有的河道已被猪粪填成洼地,有的猪粪直排造成水渠淤积。

全村人猪同处,人居环境严重破坏,养殖环境污染已成为当地政府重点解决的问题。

2015年5月当地政府开始用绿狐尾藻治理技术对xx村生猪养殖废水进行治理。

结合xx村的养殖户分布现状和实际地形情况,根据当地河道、水面众多的特点,依托现已污染的水塘和河道,构建粪污固液分离设施、生物基质池和绿狐尾藻经济湿地,将已污染的河道水体分为绿狐尾藻生态治污区和水产养殖区,实现了养殖废水生态治污与水产养殖同步,并取得良好效果。

2、处理能力
设计处理存栏1万头生猪的养殖废水。

3、投资规模
工程投资160万元。

4、运行成本
全年运行费用为22万元,主要是:绿狐尾藻病虫害防治及收割打捞;生物基质池每半年添加一次稻草。

5、运行效果
项目建成后,检测水质优于《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

以前被污染水质明显好转,绿狐尾藻湿地成为水体景观。

xx 村绿狐尾藻生态治理示范工程处理水质检测情况见表3。

表3 绿狐尾藻生态治理示范工程处理水质检测数据
xx 村绿狐尾藻生态治理示范工程治理前后图片:
6、应用前景 绿狐尾藻治理技术用于养殖废水治理与传统工业处理工艺比较,具有:效果稳定可靠、投资费用省、运行费用低、管理简便等优点。

xx 村绿狐尾藻生态治理示范工程与同等规模传统工业处理工艺技术经济指标比较见表4。

表4 技术经济指标对比表
治理前水面漂浮大量猪粪,水体发黑、发臭
改善水质同时,形成景观
绿狐尾藻生长良好,污水处理效果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