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
中风(脑卒中)

中风(脑血管意外)2020-08中风又名卒中,系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不语或言语蹇涩为主症的病症。
“中”为打击之意,又为矢石之中。
“风”善行而数变,又如暴风疾至。
古人将此类症状与所观察自然现象联系起来,用比喻的方法为疾病命名,中风就此得名。
中风分为缺血性中风(短暂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梗塞、腔隙性高梗塞、脑梗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一、疾病名称1、中医:中风2、西医:脑血管意外二、临床症状及体征中风后遗症属中医"偏瘫"、"偏枯"、"偏废"等病证范畴。
根据其临床表现常可分为气虚血瘀、肝肾亏虚、脾虚痰湿等证型。
(1)、心肾阳虚型表现为意识朦胧或痴呆,健忘,舌强语謇,肢体不遂,畏寒肢冷,心悸气短,眩晕耳鸣,血压偏低,舌红干或胖嫩,苔白,脉沉细。
(2)、肝阳上亢型表现有高血压病史,常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咽干口苦,失眠多梦,中风偏瘫后血压持续升高,上述症状不减,且口眼歪斜,言语謇涩,脉弦滑或弦数,苔薄黄或黄腻。
(3)、气虚血瘀型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神疲乏力,面白少华,头晕心悸,血压偏高或不高,舌质淡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弦细。
三、临证施护1、中经络(1)、临床证候:中经络者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身麻木,言语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
常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风痰瘀血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
(2)、施护1).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①.保持居室安静,严格限制探视,避免噪音、暴怒、抑郁,保持情绪稳定。
②.入睡困难者,辗转反侧,烦躁不安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或睡前按摩涌泉穴100次。
③.饮食宜清淡甘寒为主,如绿豆、黄瓜、梨等,忌大蒜、葱等辛香走窜之品。
2).风痰瘀血,阻痹脉络证①.眩晕重者,应卧床休息,防止摔倒。
中风简介

中风中风(也称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是由于脑部的血液供应中断导致的脑组织损伤。
中风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身体功能障碍,如瘫痪、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对患者和其家庭造成重大影响。
中风是全球导致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它大部分是可以预防的。
本文将介绍中风的定义、类型、风险因素、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一、中风的定义和类型中风是指脑血液供应中断导致的脑组织损伤。
根据中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可以将中风分为两类:1.缺血性中风:占中风的约85%至90%。
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动脉或脑内微小血管的阻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导致脑组织缺氧和坏死。
缺血性中风可以进一步分为大动脉闭塞和小动脉阻塞两类。
•大动脉闭塞:大动脉闭塞是指大脑中动脉、内侧动脉、后循环动脉等大脑主要供血动脉发生阻塞,从而导致相应脑区的缺血性损伤。
常见的大动脉闭塞包括颈内动脉闭塞和大脑中动脉闭塞。
•小动脉阻塞:小动脉阻塞是指脑内微小血管发生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性损伤。
小动脉阻塞通常发生在脑干、丘脑和小脑等脑部深部区域,因此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和严重。
2.出血性中风:占中风的约10%至15%。
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脑内出血,从而导致脑组织受压和损伤。
出血性中风可以进一步分为脑内出血和蛛网脉络膜下腔出血两类。
•脑内出血:脑内出血是指脑组织内的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
脑内出血通常发生在高血压、脑动脉瘤破裂等情况下,导致相应脑区的血液积聚形成血肿,从而对脑组织产生机械性损伤。
•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蛛网膜下腔内的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发生在脑动脉瘤破裂或脑血管破裂等情况下,血液积聚在脑表面蛛网膜下腔内,对脑组织产生机械性压迫和刺激。
二、中风的风险因素中风的发生涉及多种风险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血压:高血压是中风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长期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硬化和血管壁的损伤,增加中风的风险。
(完整版)中风护理常规

(完整版)中风护理常规
摘要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巨大的生活负担。
正确的中风护理对于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介绍了中风护理的常规措施,包括身体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方面,旨在帮助护理人员、家属更好地照顾中风患者。
1. 身体护理
- 患者平卧时,定期更换体位,防止压疮的发生。
- 给予患者适当的身体运动,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
- 每日清洁患者皮肤,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
- 定期按摩患者身体,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紧张的肌肉。
2. 饮食护理
- 患者应采取低盐、低脂肪、高纤维的饮食,控制体重。
- 维持足够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 根据患者的口腔和吞咽能力,提供易于吞咽和消化的食物。
- 避免食用刺激性和过硬的食物,预防误吸。
3. 药物治疗
- 根据医嘱及时给予患者应用药物,如抗凝血药、抗高血压药等。
- 监测患者用药的副作用,及时向医生报告。
4. 康复训练
- 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等,帮助恢复受损的能力。
- 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并与康复团队紧密合作,调整康复计划。
5. 心理支持
- 与患者进行沟通,关心患者的感受和需求。
- 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康复的信心和动力。
- 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结论
中风护理常规是中风患者康复的基础,通过科学的中风护理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其早日康复。
护理人员和家属应认
真研究中风护理的相关知识,与医生保持沟通,共同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护理环境。
脑中风PPT课件

对于严重的脑中风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以清 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循环等。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是脑中风患者恢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 部分,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
脑中风的预后和康复
预后评估
脑中风患者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式、康复情况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预后评估。
社交隔离
03
脑中风可能导致患者难以与他人交流和参与社交活动,从而感
到孤独和隔离。
脑中风患者的社会支持体系
家庭支持
家庭成员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日常生活的帮助,如照顾患 者的饮食和日常生活需求。
社区支持
社区可以提供康复设施和服务,以及组织社交活动,帮助患者 融入社区。
朋友支持
朋友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陪伴,以及帮助患者处理日常事 务。
未来脑中风的治疗将更加注重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未来脑中风的治疗将更加注重 预防和早期干预,以降低发病 率和致残率。
未来脑中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还将注重新技术和新药物的应 用和研究,以提高治疗效果和 生活质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脑中风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脑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 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脑中风的研究现状表明,其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过程仍然不完全清楚,需要加强研究,进一步深 入了解。
目前,脑中风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热点话 题,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包括神经病 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医学影像学等。
《脑中风ppt课件》
2023-10-30
contents
目录
• 脑中风概述 • 脑中风的原因和风险因素 • 脑中风的诊断和治疗 • 脑中风的预防和保健 • 脑中风患者的心理和社会支持 • 脑中风的研究和发展
什么是中风

什么是中风?中风是脑卒中的通俗说法,中风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是脑部血管病变造成的局部脑组织损害引发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
脑卒中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
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脑卒中是我国居民死亡的头号杀手。
中风的发病原因中风的致病危险因素有多种,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
另外,有中风家族史、冠心病、偏头痛、口服避孕药、脑动脉炎、遗传性脑血管病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大家普遍认为,中风是“老年病”,然而近年来中风越来越多地发生在中青年人群中,35岁以下人群发生中风占总数的9.77%,以缺血性中风为主。
出现这6个征兆要警惕!1哈欠不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无其他因素影响出现哈欠不断,是明显的病态反应。
一般中风发作前1周左右会出现不分时间地点,频繁出现打哈欠的现象。
2视力下降突发的视物模糊,重影以及明显的视力下降。
3肢体或面部麻木肢体麻木,口唇、面部舌头灵敏度下降,耳鸣以及听力下降。
4语言表达困难语言表达困难,口吃,或不能理解他人语言,间断出现瘫痪或口不能言。
5肢体活动出现问题身体无力,协调性下降,活动不灵,走路不稳,还会一侧肢体麻木,口角向一侧歪斜。
性格、语气和行为的突然反常。
6头晕头痛阵发性的头痛和头晕,并越来越剧烈,跟平时的头痛有明显的区别。
预防中风,远离血管病多做这3件事!①补充α-亚麻酸α-亚麻酸是人体必须脂肪酸,有预防脑梗、心梗的作用,是目前现代人严重缺乏的营养素之一。
富含α-亚麻酸的食物不多,有深海鱼、苏子油、核桃油等食物,其中苏子油含量居高,达到66。
7%以上,是α-亚麻酸的良好来源。
补充方法:每日可以将5ml苏子油拌入酸奶或者淋汤即可,这样最大限度的保留营养素,有助于身体吸收。
②补充叶酸叶酸能促进高半胱氨酸转化为对血管无损害的蛋氨酸,还能降低血液中半胱氨酸的浓度,进而降低脑中风和冠心病的发病率。
中风PPT课件

关于中风的误解(3)
• 五、得了中风不死必残。 过去是这样,但近年来由于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中风的治愈率显著提高,中风后5年生存率已达到62% 左右,平均寿命已达66岁,后遗症大为减少 • 六、中风只能进行内科保守疗法。 过去确实如此,但近年来国内外已开展了外科手 术疗法,而且效果较好。缺血性中风开展颅外动脉搭 桥术、大网膜颅内移植术、椎动脉减压术等;出血性 中风的手术适应症是中等量出血经内科保守治疗效果 不佳者,手术主要有两种:开颅清除血肿和立体定位 手术清除血肿。 • 七、中风治愈后很少复发。 中风很容易复发,复发率高达25%,而且还有多次复 发者。这是因为所谓中风治愈仅仅还是临床症状消失, 其病理基础——动脉硬化、高血压与血液流变学改变,
中风的分类
• 1、缺血性中风:缺血的原因,可以是脑血管 内血栓形成,阻滞了血供;也可以是血液内有 栓子,在流动过程中把相应管径的血管塞住, 造成局部缺血。前者我们称它为脑血栓形成, 后者称为脑栓塞,两者都造成缺血性脑梗塞。 • 2、出血性中风:脑内血管破裂,出血在脑内, 称为脑出血。脑浅表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 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关于中风的误解(2)
• 二、只有中老年人才得中风。 虽然90%以上的中风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身上,但年轻人也会得中风,特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青年人并不罕见。儿童偶尔也会得中风 。 • 三、血压正常或偏低者不得中风。 血压高者确实患中风者较多,但血压正常或偏低 的脑动脉硬化患者,由于脑动脉管腔变得高度狭窄, 以及其它因素存在,也会发生中风。尤其是血压偏低 可导致脑血流变缓,更易发生缺血性中风。 • 四、瘦人很少得中风。 瘦人也能得中风,只不过是比胖人略少些。
关于中风的误解(5)
• 十、药吃多少跟着感觉走 有的人每晚仅服1片(25毫克)肠溶阿司匹林。在脑血栓的预 防性用药中,不少人知道每晚睡前服用肠溶阿司匹林,但仅服1片。 其实,目前国际公认的肠溶阿司匹林用量为每晚50~75毫克,即 25毫克1片的肠溶阿司匹林应服2~3片。如果药量不足,则达不到 预防目的。 • 十一、 用药品种越多越好 一些有过中风表现的人往往惶恐不安,于是四处看病。甲医 生开了“圣通平”,乙医生开了“尼富达”,殊不知这些名称不 同的药,其实都是心痛定,结果因用药过量导致中风。也有的病 人牢记“是药三分毒”,血压高了也不用药,其结果可想而知。
中医内科学——中风

中医内科学——脑系病症:中风【定义】中风,又称卒中,是以半身不遂、肌肤不仁、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甚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因其发病骤然,变化迅速,有“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点,故名中风。
中风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健康。
西医学中的急性脑卒中属本病范畴。
【病因病机】【病位】在脑,涉及心、肝、脾、肾等多个脏腑。
【诊断】1.急性起病,发展迅速,具备“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点。
2.具备突发半身不遂、肌肤不仁、口舌歪斜、言语謇涩、神志昏蒙主症中2项,或主症1项加次症2项,如头晕、目眩、头痛、行走不稳、呛水呛食、目偏不瞬。
3.症状和体征持续24小时以上。
4.多发于年龄在40岁以上者。
头颅MRI或CT扫描发现责任病灶,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根据病灶性质可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根据病情程度,可分为中经络(符合中风诊断标准但无神志异常)和中脏腑(符合中风诊断标准但有神志异常);根据病程时间,可分为急性期(发病后2周以内,中脏腑可至1个月)、恢复期(2周到6个月内)和后遗症期(6个月以上)。
【临床表现】(一)中经络1.风阳上扰临床表现:半身不遂,肌肤不仁,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舌强不语;急躁易怒,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尿赤,便干;舌红少苔或苔黄,脉弦数。
2.风痰阻络临床表现:肌肤不仁,甚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或謇涩或不语;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临床表现:半身不遂,肌肤不仁,口舌歪斜;言语不利,或言语謇涩;头晕目眩,吐痰或痰多,腹胀、便干或便秘;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兼数。
4.气虚血瘀临床表现:半身不遂,肌肤不仁,口舌歪斜;言语不利,或謇涩或不语;面色无华,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心悸,便溏;手足或偏身肿胀;舌质暗淡或瘀斑,舌苔薄白或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5.阴虚风动临床表现:半身不遂,一侧手足沉重麻木,口舌歪斜,舌强语謇;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双目干涩,腰酸腿软;急躁易怒,少眠多梦;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
中医内科学中风

05
04
实验室检查
对患者的血液、尿液等进行检查,以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CHAPTER 04
中风治疗与康复
中风急性期治疗
01
02
03
稳定生命体征
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降低颅内压
使用脱水剂等药物降低颅 内压,减轻脑水肿。
控制血糖和血压
保持血糖和血压在正常范 围内,以减少中风并发症 的风险。
针对患者言语障碍,进行 言语功能训练,提高语言 表达能力。
认知功能训练
通过认知功能训练,提高 患者认知能力,改善生活 质量。
CHAPTER 05
中风预防与保健
中风预防施
饮食调理
运动锻炼
控制危险因素
避免诱发因素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 饮食,多摄入富含纤维 的食物,避免过度饮酒。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 散步、太极拳等,以增 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中风病理过程中,风、火、痰、瘀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风火上扰清窍,气血逆乱;痰瘀痹阻经络,气血运行 不畅。
中风发病机制
积损正衰
年老体衰,正气不足,脏腑功能 衰退,气血运行无力或瘀滞不行, 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经络,
气血痹阻而发为中风。
情志失调
长期精神紧张、忧思恼怒或郁怒 伤肝,导致肝气郁结,气郁化火, 肝风内动,上扰清窍而发为中风。
中风诊断流程
详细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家族 史等信息,以及发病时的症状、诱因 等。
01
02
体格检查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等进行 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中风症状。
03
影像学检查
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进一步 确定是否存在中风病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 时 俱 进
风中脑络舌质红绛者属阴虚型,建议用地黄饮子 加减治疗,地黄10 玄参10 麦冬10 天冬10 萸肉6 羚羊角1 钩藤10 等。每日一剂连用两周。或者用 灯盏生脉胶囊每次两粒,每日三次连用两周。
0级 完全无症状 Modified Rankin Score 1级 有症状但无明显功能障碍 能完成所有日常工作和生活 2级 轻度残疾不能完成病前所有 活动但不需帮助能照料自己 日常生活 3级 中度残疾需部分帮助能独立 行走 4级 中重度残疾不能独立行走日 常生活需别人帮助 5级 重度残疾,卧床,二便失禁, 日常生活完全依赖他人
• 李杲强调正气自虚 • 朱丹溪主张湿痰化热生风
明清时期关于中风的论述
• 明朝张景岳提出中风非风的观点,认为和 内伤积损有关 • 清朝叶天世主张水不涵木,肝阳上亢 • 清朝王清任以气虚血於立论,立补阳还五 汤治疗中风偏瘫
近代医家关于中风的论述
• 近代医家张山雷 张伯龙 张寿莆认为本病 的发生和肝阳化风直冲脑府有关
中风后遗症(风痰阻络)
• 主要证候:口舌歪斜,半身麻木或半身不 遂,舌暗,苔滑腻,脉弦滑 • 治则:祛风化痰,活血通络 • 方药:解语丹加减 天麻 10 南星10 白 附子 6 羌活 6 全蝎 2 石菖蒲10 远志10 木香10 甘草3
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
• 主要证候:半身不遂或肢体麻木,口舌歪 斜,言语不利,面色无华,舌淡紫或有瘀 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涩 • 治则:益气扶正,活血通络 •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 60 地龙 10 川芎 10 赤芍10 当归10 牛膝10 桃仁 10 红花 10
中风预防
• 饮食有节,避免过饱,控制食量;饮食清 淡,忌肥甘厚腻;远离烟酒;保持大便通 畅 • 调节情志,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 劳逸有节,作息时间有规律,戒除熬夜等 不良生活习惯,对气候不良变化注意防护
中风预防
• 注意中风先兆 经常头晕目眩肢体麻木
• 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 风阳上扰 • 脾气虚弱 痰湿内生 痰瘀阻络
诊断步骤
• 是否脑卒中?
• 是缺血性卒中,还是出血性卒中? • 是否适合溶栓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
• • • • • • • 一般治疗 静脉溶栓 抗血小板聚集 抗凝 降纤 脑保护剂 并发症处理 (脑水肿 癫痫 肺部感染等)
《内经》关于中风的描述
•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 人薄厥。
中西医结合思考
• 急性期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 恢复期 促进功能恢复,预防再次梗塞
风中脏腑(脱证)
•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手撒肢冷,目合口 张,大汗淋漓,二便失禁,血压下降,脉 细微欲绝
• 治则:益气固脱 • 方药:独参汤 参附注射液
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中脑络瘀血型诊断标准 1.突然起病 2.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或体征 3.CT或MRI检查提示颅内有新发缺血责任病灶 4.意识清晰 5.舌质不红绛 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中脑络阴虚型诊断标准 1.突然起病 2.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或体征 3.CT或MRI检查提示颅内有新发缺血责任病灶 4.意识清晰 5.舌质红绛
中风后遗症(肝肾阴虚)
• 主要证候:半身不遂或肢体麻木,语言不 利,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心烦少寐,舌 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弱 • 治则:滋补肝肾,开窍通络 • 方药:地黄饮子加减 玄参10 天冬10 麦冬 10 山茱萸6 羚羊角粉1 地黄10 钩藤10
中风常用中成药
• 醒脑静注射液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开窍醒 神,用于风中脏腑之闭症 每次10至20ml, • 加入5%GS或0.9%NS 250至500ml中静滴 • 血栓通注射液 活血通络 用于风中经络血瘀 型或中风恢复期,每次5ml,加入5%GS或 0.9%NS 250至500ml中静滴 • 活血通脉胶囊 活血通络 用于风中经络血瘀 型或中风恢复期,每次3粒,每日三次
辩证要点
• 1 分期辩证 急性期 发病至两周 恢复期 发病后2周至半年 后遗症期 半年以上
辨证要点
•2 查神
神清 中经络 神志不清 中脏腑
辨证要点
•3 辨闭脱 闭症 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 握固,大小便闭,肢强,血压不下降 脱证 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 质软,二便自遗,汗出肢冷,脉细微欲绝 ,血压下降
急性缺血性卒中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 不省人事伴口眼喎 供应脑的某一特定血管 斜言语不利、半身 的血流量减少神经功能 不遂或不经昏仆而 仅以喎僻不遂为主 缺损持续24小时以上 症的疾病
以下任一症状应考虑脑卒中
• • • • • • • 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 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双眼一侧凝视 眩晕伴呕吐 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意识障碍或抽搐
• 其有三虚而偏中于邪风,则为击仆偏枯矣 。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1.风中经络 脉络空虚 肝肾阴虚 2.风中脏腑 阳闭证 阴闭证 脱证 3.后遗症 半身不遂 邪入于腑即不识人 言语不利 邪入于脏舌即难言 口眼喎斜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 邪在于经即重不胜
金元时期医家关于中风的论述
• 刘完素认为心火暴甚
病因病机
• • • • 年老体虚,气血亏虚,气虚血瘀 肝肾阴虚,阴虚阳亢,化风 烦劳过度,五志过极,阳化风动 饮食不节,脾失健运,痰湿内生
• 以上因素最后导致脑脉痹阻而发病
病因病机
• • • • • • • 风 :外风 内风 火:肝火 心火 痰:风痰 湿痰 淤:气虚 气滞 血热导致血瘀 虚:气虚 阴虚 以虚为根本,以风火痰淤为标 病位在脑,与肝脾心肾有关
风中脑络舌质不红绛者属血瘀型。接受西医溶栓治 疗者建议用小续命汤加减治疗。麻黄10 桂枝10防 风10 防己10 秦艽10 寄生10等。每日一剂,连用2 周(ⅡC)。未接受西医溶栓治疗者建议用补阳还五 汤加减治疗。黄芪30 地龙10 当归10 川芎10赤芍 10 桃仁10 红花10 水蛭6 地鳖虫6等。每日一剂, 连用2周
急性缺血性卒中Hale Waihona Puke 风中脏腑 (伴有意识障碍)
中风病(TCD编码:BNG080)
风中脑络 (不伴意识障碍)
阴虚型 血瘀型
脱证
(血压下降)
闭证
(无血压下降) (舌质红绛) (舌质无红绛)
独参汤
参附注射液
安宫牛黄丸 地黄饮子
醒脑静注射液 大定风珠
小续命汤
补阳还五
风中脏腑(闭证)
• 主要证候:起病急骤,突然昏仆,不省人 事,牙关紧闭,肢体拘急,烦躁,喉中痰 鸣,舌苔黄腻或干腻,脉弦滑数。无血压 下降 • 治则:清热化痰,醒脑开窍 • 方药:安宫牛黄丸 • 醒脑静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