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微生物的营养代谢PPT课件

例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细菌)
牛肉膏 蛋白胨 NaCl 琼脂 水 PH
3g 10g 5g 18--20g 1000ml 7.0----7.2
培养基
(2)加富培养基(enrichment medium)
又叫营养培养基
定义: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 质制成的营养丰富的培养基。
[CH2O] + O2 ↑
如以还:绿 原硫 态细 无菌 机、硫紫化硫物细作菌氢或还电原子C供O体2 时。,
光能
CO2 + 2H2S 细→菌 [CH2O] + H2O + 2S
叶绿素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2)光能有机营养型(photorganotroph)
又叫异养微生物。又称光能异养型微生物。 红螺菌属.
脂肪酶
脂肪
甘油 +O2 CO2+H2O
脂肪酸 -O2 简单酸+CO2+CH4
应用:屠宰场;生活污水。
3 果胶物质的分解
原果胶酶
原果胶+H2O
可溶性果胶+多缩戊糖
可溶性果胶+H2O 果胶甲基酯酶 果胶酸+甲醇
果胶酸+H2O 多缩半乳糖酶 半乳糖醛酸
应用:麻类物质的脱胶处理
水浸——厌氧性细菌 露浸——好氧性细菌、放线菌、真菌
定义:以小分子有机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 氧化过程。有机物为呼吸基质的中间产物。
最终电子受体——有机物 参与的微生物——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不经过电子传递体。 常见的发酵有
§乙醇发酵 §乳酸发酵
§丁酸发酵
乙醇发酵(生产酒精)
葡萄糖
3-磷酸甘油醛
2NAD
乙醇
1,3-二磷酸甘油酸
2NADH2
《畜牧微生物学》章节笔记

《畜牧微生物学》章节笔记第一章:绪论一、畜牧微生物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 畜牧微生物学的定义:畜牧微生物学是介于微生物学和畜牧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它专注于研究微生物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及其与动物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门学科旨在通过微生物技术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保障动物健康,以及促进生态平衡。
2. 畜牧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1)微生物:- 细菌:如乳酸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 病毒:如流感病毒、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等。
- 真菌:如曲霉菌、念珠菌等。
- 放线菌:如链霉菌等。
- 螺旋体:如梅毒螺旋体等。
(2)动物:- 家畜:如牛、羊、猪、马等。
- 家禽:如鸡、鸭、鹅等。
- 特种动物:如兔、狐、貂等。
- 野生动物:与畜牧业相关的野生动物种群。
(3)研究内容:- 微生物与动物的共生关系。
- 微生物在动物肠道中的定植与功能。
- 微生物在饲料发酵和营养转化中的作用。
- 微生物病原体的感染机制和防控策略。
二、畜牧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1. 古代阶段:- 人类无意识地利用微生物进行食品发酵和酿造。
- 早期医学文献中有关微生物引起的疾病的记载。
2. 近代阶段:- 17世纪:安东尼·范·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微生物。
- 19世纪:路易·巴斯德证明微生物是发酵和疾病的原因。
- 罗伯特·科赫等微生物学家建立了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如科赫法则。
3. 现代阶段:- 20世纪: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如PCR、基因测序等。
- 微生物遗传工程的应用,如重组疫苗的研制。
- 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深入研究与应用。
-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中的作用被重视。
三、畜牧微生物学在畜牧业中的重要性1. 提高饲料利用率:- 微生物可以将饲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难以消化的成分转化为动物可利用的营养物质。
- 饮用发酵饲料可以增强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2. 促进动物生长:- 益生菌可以改善动物肠道环境,增加有益菌群,减少有害菌的生长。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章名:03|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0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难度:1|易1.下列物质可用作生长因子的是()A.葡萄糖B.纤维素C.NaCl D.叶酸答:D2.蓝细菌和藻类属于()型的微生物。
A.光能无机自养B.光能有机异养C.化能无机自养D.化能有机异养答:A3.固体培养基中琼脂含量般为()A.0.5% B.1.5% C.2.5% D.5% 答:B4.用来分离固氮菌的培养基中缺乏氮源,这种培养基是一种()A.基础培养基 B.加富培养基 C.选择培养基 D.鉴别培养基答:C5.一般酵母菌活宜的生长pH为()A.5.0-6.0B.3.0-4.0C.8.0-9.0D.7.0-7.5 答:A6.一般细菌适宜生长的pH为()A.5.0-6.0B.3.0-4.0C.8.0-9.0D.7.0-7.5 答:D7.放线菌一般适合生长在pH值为()的环境中。
A.7.0-8.0 B.7.5-8.5 C.4.0-6.0 D.6.0-8.0 答:B8.葡萄糖和果糖等营养物进入原核生物细胞膜的机制是通过()A.单纯扩散 B.促进扩散 C.主动运送 D.基团移位答:D9.被运输物质进入细胞前后物质结构发生变化的是()A.主动运输B.扩散C.促进扩散D.基团移位答:D10.对多数微生物来说,最适宜的碳源是()A.C?H?O?N类B.C?H?O类C.C?H类D.C?D类答:B11.在C?H?O类化合物中,微生物最适宜的碳源是()A.糖类B.有机酸类 C.醇类 D.脂类答:A12.对厌氧微生物正常生长关系最大的物理化学条件是()A.pH值B.渗透压C.氧化-还原势D.水活度答:C13.要对细菌进行动力观察,最好采用()A.液体培养基B.固体培养基C.半固体培养基D.脱水培养基答:C14.在含有下列物质的培养基中,大肠杆菌首先利用的碳源物质是()A.蔗糖B.葡萄糖C.半乳糖D.淀粉答:B15.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马铃薯培养基C.高氏一号培养基D.麦芽汁培养基答:A16.在实验中我们所用到的EMB 培养基是一种()培养基A.基础培养基 B.加富培养基 C.选择培养基 D.鉴别培养基答:C17.培养料进入细胞的方式中运送前后物质结构发生变化的是(A.主动运输 B.被动运输 C.促进扩散 D.基团移位答:A18.下列不属于主动运输特点的是()A.逆浓度B.需载体C.不需能量D.选择性强答:C19.对促进扩散与主动运输的区别描述正确的是()A.主动运输需要渗透酶参与,促进扩散不需要 B.主动运输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促进扩散相反 C.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较多,促进扩散需要能量较少D.主动运输被转运物质性质发生改变,促进扩散的物质性质不变答:B)20.实验室常用的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是()A.马铃薯培养基B.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高氏一号培养基 D.麦芽汁培养基答:C21.用化学成分不清楚或不恒定的天然有机物配成的培养基称为()A.天然培养基B.半合成培养基C.合成培养基D.加富培养基答:A22.琼脂在培养基中的作用是()A.碳源B.氮源C.凝固剂D.生长调节剂答:C23.培养真菌时,培养基常加0.3%乳酸,其目的是()A.提供能源B.提供碳源C.调节pHD.三者都答:D24.碳源和能源来自同一有机物的是()A.光能自养型B.化能自养型C.光能异养型D.化能异养型答:D25.以高糖培养酵母菌,其培养基类型为()A.加富培养基B.选择培养基C.鉴别培养基D.普通培养基答:AA 主动运输B 促进扩散C 基团移位D 单纯扩散26.在鉴别性EMB 培养基上,在反射光下大肠杆菌菌落呈现的颜色是()A.棕色B.无色C.粉红色D.绿色并带有金属光泽答:D27.培养放线菌的高氏一号培养基和培养真菌的察氏培养基属于下列培养基中的()A.天然培养基B.组合培养基C.半组合培养基D.鉴别培养基答:B28.为避免由于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的产物而造成培养基pH 值的变化,通常采用的调节方法是()A.在配制培养基时加入磷酸盐缓冲液或不溶性CaCO3B.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高于或低于最适pH 值C.在配制培养基时降低或提高碳、氮源用量;改变碳氮比D.在培养过程中控制温度和通气量答:A29.发酵是以()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A.O2 B. CO2 C.无机物 D.有机物答:D30.酵母菌在()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A.有氧B.无氧C.有二氧化碳D.有水答:B31.同型乳酸发酵中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途径是()A.EMP 途径B.HMP 途径C.ED 途径D.PK 途径答:A32.细菌的二次生长现象可以用()调节机制解释。
食品微生物学 第三章微生物的生理 第二节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的生理
(1)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将少量单细胞微生物纯菌种接 种到新鲜的液体培养基中,在最适条件下培养,在培养过程 中定时测定细胞数量,以细胞数的对数为纵坐标,时间为横 坐标,可以画出一条有规律的曲线,这就是微生物的生长曲 线(growth curve)。生长曲线严格说应称为繁殖曲线,因 为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等都以细菌数增加作为生长指标。 这条曲线代表了细菌在新的适宜环境中生长繁殖至衰老死亡 的动态变化。根据细菌生长繁殖速度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四个 时期(见图3-1)。
微生物的生理
第三章
微生物的生理
3.1 微生物的营养 3.2 微生物的生长 3.3 微生物生长的控制 3.4 微生物的代谢
微生物的生理
3.2 微生物的生长
3.2.1 微生物生长与繁殖
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 质,并转化为细胞物质的组分和结构。同化作用的速度超过 了异化作用,使个体细胞质量和体积增加,称为生长。单细 胞微生物,如细菌个体细胞增大是有限的,体积增大到一定 程度就会分裂,分裂成两个大小相似的子细胞,子细胞又重 复上述过程,使细胞数目增加,称为繁殖。单细胞微生物的 生长实际是以群体细胞数目的增加为标志的。霉菌和放线菌 等丝状微生物的生长主要表现为菌丝的伸长和分枝,其细胞 数目的增加并不伴随着个体数目的增多而增加。
微生物的生理
(4)比浊法 在细菌培养生长过程中,由于细胞数量的 增加,会引起培养物混浊度的增高,使光线透过量降低。在 一定浓度范围内,悬液中细胞的数量与透光量成反比,与光 密度成正比。比浊管是用不同浓度的BaCl2与稀H2SO4配制成 的10支试管,其中形成的BaSO4有10个梯度,分别代表10个 相对的细菌浓度(预先用相应的细菌测定)。某一未知浓度 的菌液只要在透射光下用肉眼与某一比浊管进行比较,如果 两者透光度相当,即可目测出该菌液的大致浓度。 如果要 作精确测定,则可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在可见光的450~ 650nm波段内均可测定。
普通生物学 第三章 生物营养与代谢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魏道智
第三章 生物营养与代谢
生物的生存需要不断从外界摄取各种物质以合成细 胞物质、提供能量及在新陈代谢中起调节作用,这些 物质称为营养物质,而有机体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 过程就称为营养(nutrition)。 生物的新陈代谢(metabolism),简称为代谢,是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有机体内所有化学 反应的总称。它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部分内容。
图3-4 根与土壤溶液的离子交换
图3-5 根与土壤胶粒的接触交换
(2)离子的细胞吸收 ① 被动吸收 这种吸收过程可以说是一种物理过程,不需要植物代谢 给能量,离子顺着电化学势梯度(包括化学势梯度和电势梯 度)通过扩散方式进入细胞。离子的扩散速度和方向决定于 化学势梯度和电势梯度的相对大小,而分子的扩散则决定于 化学势梯度。 ② 主动吸收 主动吸收需要植物代谢供应能量,是逆电化学势梯度吸收 的。至于代谢如何供能的问题先后有不同的学说: • 阴离子呼吸学说 • 载体学说
CO2+ 2H2A
光 光合色素
(CH2O)+ 2A + H2O )
1. 光能自养生物 • 以光为能源,以CO2或碳酸盐为主要碳源的 生物称为光能自养生物。 • 这类生物通常具有光合色素,能以光作为 能源进行光合作用,以水或其他无机物作 为供氢体,使CO2还原成细胞物质。例如高 等植物、藻类、蓝细菌、紫硫细菌 (Chromatium)、绿硫细菌Chlorobium)。
2. 光能异养生物 • 这类生物以光作为能源,以有机物作为供 氢体,同化有机物质形成自身物质,是一 种不产氧的光合作用。例如红螺细菌能利 用异丙醇作为供氢体进行光合作用,并积 累丙酮;紫色硫细菌利用乙酸为碳源,使 乙酸还原形成β-羟基丁酸。
微生物营养与代谢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一 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碳素化合物
微
氮素化合物
生
物
营
矿质元素
养
物 质
生长因子
水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一 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1 碳素化合物碳源:
碳源:是微生物细胞内碳素物质或代谢产物中的C的来源 占细胞干重的50%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一 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一 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5 水分
水的活度Aw 有效性 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溶液中水的蒸汽压力与同样条件T P下纯水蒸
汽压力之比
定义公式是: Aw=Pw/P0w
Pw:溶液中水的蒸汽压;P 0 w:纯水的蒸汽压
溶液充分稀释时
Aw=Pw/P0w=n1/n2+n1
n1为溶剂的摩尔数;n2为溶质摩尔数
一 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4 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功能:构成酶的辅基或辅酶
生长因子分类化学结构 生理作用 : 氨基酸 核 苷或碱基 维生素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一 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4 生长因子特点:
1不同的微生物;它们生长所需要的生长因子各不相同
克氏杆菌 肠膜明串珠菌
生物素 对氨基苯甲酸 十七种氨基酸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一 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4 生长因子 2微生物生长需要的生长因子会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鲁毛霉:
厌氧条件下:需维生素B与生物素 好氧条件下:无需生长因子
第一节 微生物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一 微生物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4 生长因子 3对生长因子未知微生物的培养
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各章节

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各章节第一章:微生物学概述1. 请简要介绍微生物学的历史和研究内容。
微生物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学科,早在古代人类就开始对微生物进行了研究。
其研究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群落结构、生态功能等方面。
2.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微生物分类。
常见的微生物分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藻类等。
3. 简述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包括:帮助身体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抵御病原微生物、创造食品和药物等。
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1. 请介绍细菌的结构特点。
细菌一般为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核酸等结构,其中细胞壁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
2. 简述细菌的运动方式。
细菌的运动方式有旋转鞭毛、抖动纤毛、滑动等。
3. 请说明好氧菌与厌氧菌的区别。
好氧菌需要空气氧气进行代谢,而厌氧菌则需要在无氧或极低氧化环境中生长。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1. 请简述微生物的营养分类。
微生物的营养分类可分为自养营养和异养营养两种类型。
2. 请说明厌氧呼吸和发酵的区别。
厌氧呼吸需要使用无氧电子受体进行代谢,而发酵则是在没有外部电子受体的情况下进行代谢。
3. 请列举几种细菌产生的有用代谢产物。
细菌产生的有用代谢产物包括酸、碱、乳酸、酵母、乳酸菌、醋酸菌等。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1. 请说明微生物生长的四个阶段。
微生物生长的四个阶段为潜伏期、对数期、平稳期和死亡期。
2. 请介绍微生物的繁殖方式。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包括二分裂、孢子形成、生殖、代谢产物的分泌等。
3. 请解释生长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生长速率是指微生物在一定时间内增殖的数量,其影响因素包括环境温度、营养成分、水分含量、pH值等。
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与基因重组1. 请介绍细菌的基因组特点。
细菌基因组具有单倍体性,一般为单环状DNA分子,其中包含有关其生存的全部信息。
2. 请列举几种基因重组技术。
基因重组技术包括PCR扩增、DNA测序、基因克隆、基因编辑等。
微生物代谢

微生物代谢第三章:微生物代谢广义的代谢--生命体进行的一切化学反应。
代谢分为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复杂营养物分解为简单化合物(异化作用)。
合成代谢:简单小分子合成为复杂大分子(同化作用)二者关系初级和次级代谢依据代谢产物在微生物中作用不同,又有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
初级代谢:能使营养物转化为结构物质、具生理活性物质或提供生长能量的一类代谢。
产物有小分子前体物、单体、多聚体等生命必需物质。
次级代谢:某些微生物中并在一定生长时期出现的一类代谢。
产物有抗生素、酶抑制剂、毒素、甾体化合物等,与生命活动无关,不参与细胞结构,也不是酶活性必需,但对人类有用。
二者关系:先初后次,初级形成期也是生长期,只有大量生长,才能积累产物。
第1节:微生物能量代谢微生物对能量利用:有机物——化能异养菌日光——光能营养菌通用能源还原态无机物——化能自养菌A TP只有ATP和酰基辅酶A起偶联作用,其他高能化合物只作为〜P 供体。
生物氧化过程分为:脱氢、递氢、受氢三个阶段。
生物氧化功能:产能(A TP)、产还原力[H]、产小分子中间代谢物。
以下主要讲述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
一、底物(基质)脱氢的四条主要途径以葡萄糖作为典型底物1、EMP途径(糖酵解途径)有氧时,与TCA连接,将丙酮酸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无氧时,丙酮酸进一步代谢成有关产物。
2、HMP途径(己糖-磷酸途径)产生大量NADPH2和多种重要中间代谢物。
3、ED途径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裂解途径KDPG是少数缺乏完整EMP的微生物具有的一种替代途径,细菌酒精发酵经ED进行。
4、TCA循环(三羧酸循环)真核在线粒体中,原核在细胞质中。
TCA在代谢中占有重要枢纽地位四种途径产能比较:二、递氢和受氢根据递氢特别是最终氢受体不同划分1、发酵(分子内呼吸)无氧条件下,底物脱氢后产生的还原力不经呼吸链而直接传递给某一中间代谢物的低效产能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源
氮是组成微生物蛋白质、酶和核酸的成分 能利用的氮源种类十分广泛。空气中分子
态的氮、无机和有机氮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氮源这类物质主要用来合成细胞中的含 氮物质,一般不作为能源,只有少数自 养微生物能利用铵盐、硝酸盐同时作为 氮源与能源。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主要元素包括磷、硫、钾、镁、钙、铁等
微量元素包括铜、锌、钠、硼、锰、氯、 钼、钴、硅等。
在配制培养基时,首选加入磷酸氢二钾和 硫酸镁,基本时可以同时提供4种需要量 最大的元素。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五、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通常指那些微生物生长所必需且需要 量很小,而且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 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化合物
❖ 凡需要从外界吸收现成的氨基酸作氮源的微生 物就是氨基酸异养型生物
❖ 固氮微生物:利用分子氮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三、能源
指能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 源的营养物或辐射能。
微生物的能源谱
化学物质 有机物 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的能源(与C源相同)
能源物质
无机物 化能自养型微生物的能源(与C源不同)
在微生物各种各样的生理活动中必须有 水参加才能进行。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水是一种最优良的溶剂,可保证几乎一切生 物化学反应的进行
水可维持各种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并 参与某些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
水还有许多优良的物理性质,诸如高比热、 高汽化热、高沸点以及固态时密度小于液态 等,都是保证生命活动十分重要的特性
碳源既是微生物的组成成分,又是微生 物的能量来源。微生物可以利用的碳源 范围极广,分为有机碳源和无机碳源两 大类,糖类是最广泛利用的碳源。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碳源物质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 变化后成为微生物自身的细胞物质(如碳水 化合物、脂、蛋白质等)和代谢产物,碳可 占一般细菌细胞干重的一半。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QUESTION
请找出附录Ⅸ中各种培养基中的碳源、 氮源、无机盐等。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三、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根据微生物对碳源的要求不同,可将其分 为自养菌和异养菌两大营养类型
凡能利用无机碳合成菌体内有机碳化物的, 叫自养菌;不能利用无机碳而需要有机碳才能 合成菌体内有机碳化物的,为异养菌
辐射能 光能自养和光能异养微生物的能源
营养功能:单功能、双功能和三功能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四、无机盐
主要有P、S、 Mg、 K、 Ca、 Na、F微量 元素等;无机盐是微生物生长必不可少的一 类营养物质,它们在机体中的生理功能主要是 作为酶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维持生物大分 子和细胞结构的稳定性、调节并维持细胞的 渗透压平衡、控制细胞的氧化还原电位和作 为某些微生物生长的能源物质等。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微生物细胞中水分含量最多,干物质中 碳、氮、氢、氧四种元素约占90%-97 %,还有矿质元素磷、铁、铜、锰等
组成微生物细胞的各类化学元素的比例 常因微生物种类的不同而不同
不仅如此,微生物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 也常随菌龄及培养条件的不同而在一定 范围内发生变化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营养类型 主要(或唯一) 碳源
光能自养型 二氧化碳
能源 光能
代表菌 蓝细菌
光能异养型: 以光为能源,但生长需要一定的有机营 养
化能自养型:以无机物的氧化获得能量,生长不依赖 有机营养物
化能异养型:以有机物的氧化获得能量,生长依赖于 有机营养物质
光能自养型和光能异养型微生物可利用光能生 长,在地球早期生态环境的演化过程中起重要 作用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细胞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化学物质,使 其在生长过程中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 能量及其结构物质的生理过程称为营 养或营养作用。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从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来看,都是含有碳、
氢、氧、氮和各种矿质元素(P、S等), 由这些元素组成细胞中有机和无机成分, 其中主要是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脂肪、核酸和无机盐。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根据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不同,可 分为光能营养菌和化能营养菌。前者是从 光线中获得能量,后者则从化学物质氧化 中取得能量
因此,根据微生物所需的碳源和能源 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光能自养菌、光能 异养菌、化能自养菌、化能异养菌等四类。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光能自养型: 以光为能源,以CO2 为唯一或主要碳源, 不依赖任 何有机物即可正常生长
微生物细胞中几种主要元素的 相对含量(%干重)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二、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营养物质主要功用: ①供给微生物合成细胞物质的原料; ②用以产生能量; ③有的营养物如维生素主要用于调节新陈代谢
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一 、碳源
凡是构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中碳架 (碳素)来源的营养物称为碳源
根据生长因子的化学结构和它们在机体中的生 理功能的不同,可将生长因子分为维生素 (vitamin)、氨基酸与嘌呤及嘧啶三大类
生长因子可以从酵母膏、玉米浆、麦芽汁、血 液或血清中获得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维生素 氨基酸类 嘌呤、嘧啶及其衍生物(碱基)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六、水
水是细胞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不可少 的,一般可占细胞重量的70-90%。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氮源的需要也不尽 相同。
微生物培养时最常用的有机氮源是牛肉 膏、酵母膏等,蛋白胨(部分水解蛋白 质)是许多微生物良好的氮源。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从微生物所能利用的氮源种类来看,存在着一 个明显的界限:
❖ 一部分微生物是不需要利用氨基酸作氮源的, 它们能把尿素、铵盐甚至氮气等简单氮源自行 合成所需要的一切氨基酸,称为氨基酸自养型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