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文言文阅读练习之《世说新语·容止》二则①(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上《世说新语》两则》达标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七上《世说新语》两则》达标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七上《世说新语》两则》达标训练及答案第一篇:人教版七上《世说新语》两则》达标训练及答案第一单元第5课《世说新语》两则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寒雪日内集..()()()()()(2)撒盐空中差可拟.(3)陈太丘与友期行.(4)太丘舍去.(5)去后乃至.(6)君与家君期日中..(7)相委而去.()()()(8)元方入门不顾.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与儿女讲论文义(女孩儿)..B.尊君在不(通“否”).C.俄而雪骤,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D.友人惭,下车引之(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2)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文:4.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未若/柳絮/因风起C.陈太丘/与友期行D.君与家君/期日中5.填空。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这两篇讲述的都是少年儿童聪敏机智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

6.默写。

(1)《陈太丘与友期》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

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是:。

(2)“”“”,是《咏雪》中对“白雪纷纷何所似”所做的两种回答。

二、课内阅读阅读《咏雪》,回答7~9题。

7.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与儿女讲论文义..(2)俄而雪骤.()()()(3)撒盐空中差可拟.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译文:(2)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9.“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三、美文品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 (含答案 )
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
《<世说新语 >两则》
班级:
姓名:
一、填空
《世说新语》 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是
_ (朝代) 人
_(姓名) 组织编写的。“谢
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 ___ _____”、地点“
12、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13、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14、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四、课文内容理解 1、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2、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3、文中的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4、对本文的寓意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吕氏春秋》又称《
》,是战国时期秦相
(儒家、法家、墨家、杂家)代表作品。
2、“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
的危害。
3、《杞人忧天》 选自《
》,内容多为民间故事、 神话传说和
。作者是

战国时期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二、重点词语解释
穿:
溉汲:
溉:
汲:
及:
国人:
道.之:
宋君令.人:
对.曰:

《世说新语二则》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8课】班级:姓名:《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一)、《咏雪》1、【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文义】文章的义理。

4、【俄而】不久,一会儿。

5、【骤】急。

6、【何所似】像什么。

7、【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8、【未若】不如,不及。

9、【因风】乘风。

【因】,趁、乘。

10、【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

【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二)、《陈太丘与友期》1、【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2、【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4、【乃】才。

5、【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6、【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7、【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8、【引】拉,牵拉。

9、【顾】回头看。

二、重点句子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文。

2、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3、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4、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

6、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7、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8、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9、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语文版初一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及解析

语文版初一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及解析

语文版初一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及解析内容预览:《世说新语》二则第一部分:1.《世说新语》是集,要紧记述了。

刘义庆是宋文学家。

2.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华歆()辄()携()拯()3.说明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过中不至(过:)⑵去后乃至(乃:去:)⑶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⑷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⑸元方入门不顾(顾:)⑹歆辄难之(辄:)⑺幸尚宽,何为不可(幸:)⑻王欲舍所携人(舍:)⑼本因此疑,正为此耳(因此:)⑽既已纳其自托(托:)4.译句。

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⑶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⑷既已纳其自托,宁能够急相弃邪?5.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

假如你是陈太丘,你会如何做?6.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判他们的“优劣”?7.《期行》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如何样明白得元方的行为?第二部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8.那个小故事的要紧人物是谁?文章是如何样刻画要紧人物的?9.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10.释词:日中:()舍去:()无礼:()引之:()11.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对的?12.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13.“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14.元方入门后,友人会如何样?《世说新语》二则答案1.古代笔记小说、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南朝2.略3.⑴超过⑵才;离开⑶丢下,抛弃⑷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⑸回头看⑹当即⑺幸而,恰巧⑻扔掉,抛弃⑼……的缘故⑽请托,要求4-7.略8.元方,语言和行为9.守信用、讲礼貌。

《世说新语》二则阅读题附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阅读题附答案

《世说新语》阅读题附答案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未若柳絮因风起俄而雪骤撒盐空中差可拟陈太丘与友期行相委而去入门不顾下车引之公欣然曰太丘舍去2、指出下列加点词古今词义的变化。

陈太丘与友期行太丘舍去下车引之3、翻译下列句子。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人惭,下车引之。

4、《咏雪》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5、《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6、指出下列称呼所指代的对象:(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尊君:(2)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家君:7、《咏雪》中的两个以雪为喻的句子,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8、《陈太丘与友期》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世说新语》二则阅读题答案:1、不如不久,一会儿差不多可以相比相约通行丢下回头看拉离开2、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古义:拉;今义:领。

3、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去拉元方。

4、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5、营造了其乐融融、温馨、民主的那种世家特有的文化氛围。

6、“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即“令尊”,指代陈太丘;“君”是对别人的`尊称,即“您”,指代友人;“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即“家父”,指代陈太丘。

七年语文《世说新语》二则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七年语文《世说新语》二则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第一部分:课内阅读(一)阅读下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②未若柳絮因风起③相委而去④元方入门不顾2.翻译句子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分别找出敬词(对别人的尊称)和谦词(对己称呼)各一个。

敬辞:谦辞:4.你觉得谢太傅更赞赏谁的才气?请说明理由。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太丘舍去。

元方入门不顾。

1.请解释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含义。

(1)俄而雪骤俄而:(2)未若柳絮因风起因:(3)相委而去委:(4)下车引之引: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下面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A.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部编七上语文《《世说新语》二则》课件(附同步练习及答案)

部编七上语文《《世说新语》二则》课件(附同步练习及答案)

相比。
不如,不及。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
乘风。因,趁、乘。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即指谢道韫,东晋有名 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 称。无奕,指谢安长兄 谢奕,字无奕。
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 的次子,曾任左将军。
译文: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 人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 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 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 絮被风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大笑了起来。(谢道韫)是 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朋 友没有到,陈太丘丢下友人离开了,他离开以后,他的朋友才 到。陈元方这年七岁,在家门外嬉戏。客人问他:“你的父亲 在吗?”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没有到, 已经离开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相约同 行,丢下我走了。”
文体知识
志人小说
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
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志人小
说是在品藻(即品评)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它有
以下特点: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二是以“丛残小语”、
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三是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
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四是语言简练朴实、
6、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 否失礼?
①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 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 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含解析)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练习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基础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陈寔(shí) 太傅(fù) 何所似(sì)B.柳絮(xù) 无奕(yì) 谢道韫(yùn)C.雪骤(zhòu) 俄而(é) 差可拟(nǐ)D.期行(xíng) 王凝之(níng) 尊君在不(bù)2.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俄而雪骤暴风骤雨B.太丘舍去舍生取义C.下车引之抛砖引玉D.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儿女讲论文义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骤:急B.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差错C.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趁、乘D.即公大兄无奕女即:是4.翻译“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正确的一项是( )A.(友人)在过来的途中,陈太丘就离开了屋子,离开后朋友才到。

B.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还是舍不得离开,(担心)离开后朋友来到。

C.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就丢下朋友离开了,他离开后朋友才到。

D.(朋友)犯了错无法按时到来,陈太丘就丢下朋友离开了,他离开后朋友才到。

5.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气,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B.《咏雪》中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青的一代人。

C.《咏雪》中的“柳絮”,在写法上,将动态化为静态,把寒冷的雪天,化为秋天的萧瑟,是常景中D.《咏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比作“柳絮”,比作“撒盐空中”。

6.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释】
①豫章:郡名,豫章郡。下都:东晋都城建康。②堵墙:墙壁。③羸疾:瘦弱多病。
【解词】
①左太冲绝丑()②体不堪劳()
【答案】
①左太冲绝丑(极,非常)②体不堪劳(能忍受)
【课内词语】
①绝妙好辞(极பைடு நூலகம்非常)②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能忍受)
【译文】

潘岳身姿容貌出众,神情风度美好。少年时带着弹弓走在洛阳的街道上,妇女们遇到他,都会牵着手围观他。左思相貌极丑,也仿效潘岳出游,结果妇女们一齐朝他乱吐口水,他只能颓丧地返回。

卫玠从豫章郡来到京城,人们久闻他的名声,围观的人多得像一堵墙。卫玠原先就瘦弱多病,身体不能忍受劳累,于是便病重而死。当时的人们都说“卫玠是被看死的”。
《世说新语·容止》二则①
【原文】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②。少时挟弹出洛阳道③,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④。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⑤
【注释】
①容止:人的仪容举止。②姿容:外貌,仪容。神情:神态风度。③弹:弹弓。④萦(yíng):围绕。⑤委顿:颓丧。
【原文】

卫玠从豫章至下都①,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②。玠先有羸疾③,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