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生态系统分类体系
陆地生态系统分类体系

陆地生态系统分类体系起源:中国生态系统评估与生态安全数据库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网页地址:1目建立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分类体系,为生态系统数据库建设提供技术规范,增进生态系统研究科学数据交流与共享。
2术语和定义2.1种群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同种生物个体集合。
2.2群落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不同生物物种集合。
2.3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彼此经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互换,形成一种不可分割自然整体。
2.4生态系统构造是指构成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非生物环境要素。
2.5生态系统过程是指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相互这么方式和机制,主要涉及物质代谢循环、能量流动、生态演替和信息反馈等过程。
3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3.1数据库内容陆地生态系统数据库涉及:基础地理要素、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要素、生态系统构造要素、生态系统过程要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要素、栅格要素、其他要素等。
3.2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要素分类与编码生态系统分类系统采用6级分类单位:生态系统型: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纲: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目:如针叶林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科:如寒温带和温带山地针叶林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属:如落叶松林生态系统丛:如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编码方式(X-XX -XX -XX -XXX -XXX),见表1和表2其中:生态系统型代码设定为一位数字码,陆地生态系统型为1,海洋生态系统型为2。
生态系统纲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生态系统目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其他分类单元类同。
4陆地生态系统分类原则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根据《中国植被》提出植物群落分类系统为基础,并参照《中国生态系统》分类措施,作进一步改善。
人工生态系统主要采用各个学科知识体系进行分类。
全部生态系统分类采用6级单位,如3.2所述。
在《中国生态系统》分类系统上增长了生态系统科一级,并对生态系统目进行了重新定义。
初中生物下册知识点

初中生物下册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初中生物下册知识点》①基本定义:初中生物下册涵盖了好多关于生物多方面知识的内容,像人体生理构造、遗传、生态系统这些。
②重要程度:就像一座大厦的地基在建筑里的地位一样,这部分知识是理解更复杂生物知识的基础,是生物学科知识体系里非常重要的组成。
如果这部分搞不懂,那高中生物啥的会学得很吃力。
③前置知识:你得先对生物的一些基本概念有认识,比如细胞的基本结构啥的,就像你想了解汽车引擎内部构造得先知道汽车大概长啥样一样。
④应用价值:在医学领域了解人体结构能更好医病;在农业上,懂得生态系统能合理规划农田。
比如说知道蝗虫的生活习性(这与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有关),就可以合理防治蝗虫灾害。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下册生物知识就像一张大网里的一部分,和上册的细胞基础等知识连着,又为高中生物知识做铺垫。
②关联知识:和上册的细胞知识连接紧密,就像链条一样环环相扣,像这册讲到人体生理结构那细胞知识就得用上。
还和物理化学有点小联系,比如人体呼吸的气体交换就和化学中气体性质有点关系。
③重难点分析:重难点在于一些抽象概念理解起来费劲。
像遗传部分,基因组合那些真的有点绕,就像走迷宫似的。
掌握的关键点就在理解概念以及多练习画图分析基因组合等。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占很大比重。
像是人体生理结构那通常会出填空题问你心脏结构,遗传部分会出遗传图谱分析的大题考查。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 以生态系统为例】①概念辨析:生态系统就是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和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
简单说就是有生物、有它们生活的地儿以及环境里的温度、水这些东西,就像一个小社会,有居民、有房子还有周围的基础设施。
②特征分析:有一定的范围界限,像一个池塘就是一个生态系统界限就是池塘的边边;还具有稳定性,正常情况下动植物数量不会突然大起大落,除非发生大灾难。
③分类说明:分陆地生态系统(像森林生态系统有高大树木动物繁多)和水域生态系统(像河流生态系统)。
土地生态系统分类

关键生态过程与功能解析
揭示了不同土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关键生态过程与功能,阐明了生态系统结构与服务功能 之间的关系。
土地生态系统评价与优化
建立了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性等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针对不同土地生态系统类型 的优化调控策略。
生物多样性保护
通过保护和恢复各类土地生态系统,为生物多样性提供适宜的生 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态服务功能提升
通过优化土地生态系统结构,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如水源 涵养、气候调节等。
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分类应用
农业生态系统分类管理
根据土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对农业生 态系统进行分类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 续性。
PART 02
土地生态系统分类原则及 方法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分类原则
综合性原则
综合考虑土地生态系统的自然 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
进行全面、系统的分类。
主导因素原则
以影响土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 能的主导因素为依据进行分类 。
相对一致性原则
在分类过程中,保持各类型土 地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 相对一致性。
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原则
分类结果应便于理解和应用, 为土地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科
学依据。
分类方法
发生学分类法
根据土地生态系统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演替 阶段进行分类。
功能分类法
根据土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进 行分类。
形态学分类法
根据土地生态系统的外貌、形态和结构特征 进行分类。
综合分类法
生态学试题

植物生态学试题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选择一项:a. 生物圈b. 草原生态系统c. 森林生态系统d. 农业生态系统题目2属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的是()。
选择一项:a. 风b. 土壤c. 二氧化碳d. 玉米题目3题干属于陆地生态系统的是()。
选择一项:a. 森林生态系统b. 海岸生态系统c. 淡水生态系统d. 航天器生态系统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森林生态系统题目4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是()。
选择一项:a. 种群b. 物种c. 生物有机体d. 种类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种群以下属于r对策者生物的是()。
选择一项:a. 细菌b. 鲸鱼c. 竹d. 鹭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细菌题目6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属于()。
选择一项:a. 互利共生b. 原始合作c. 寄生d. 偏利共生正确答案是:互利共生题目7生态系统=生物群体环境+生物群体及其全部关系选择一项:对错题目8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一般包括两大部分:生物组分和环境组分。
选择一项: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9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和分解者两大功能类群。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10正根据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预程度不同,生态系统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人工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1种群密度会随着季节、气候、食物和其他生态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2正确生态对策是指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各种特有的生活史,以适应环境、更好地保存和延续种群的策略。
主要有两种:r对策和j对策。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生态对策主要有两种:r对策和k对策。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13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同时养殖在一个水域,容易发生竞争而导致减产。
对错反馈由于它们食性和生态位具有差异,所以不会发生竞争而减产。
正确的答案是“错”。
内因演替是指推动群落演替的因素来源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
生态系统分类标准

固定资产减值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存在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以及其他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情况。当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时,确认固定资产发生了减值,这是就要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从而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使账面价值真实客观地反映实际价值。计提减值准备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制定的财务政策更加稳健。而从信息的使用者角度出发,适时考虑无形损耗,更精确计量了期末资产的价值,同时也剔除了虚增的利润,降低了财务风险,体现了谨慎性原则。计提减值准备是对固定资产折旧的有益补充,它的实施也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财务政策更加稳健。现在,企业固定资产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及时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减值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确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北京数字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 针叶混交林;亚热带山地常绿针叶、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温带、亚热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热带雨林;温带落叶灌丛;亚热带落叶灌丛;亚热带常绿灌丛;热带常绿灌丛;亚高山落叶灌丛;亚高山常绿灌丛。
一级类型 二级类型
名称 编号 名称 编号 备注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是不可逆性的规定。按照财务会计的谨慎性原则,预期不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就不应列入资产,预期不会带来原预计额的经济利益的资源要折扣后列入资产,即减除预计减值后的部分才是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
本文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中的资产减值准备会计问题的研究,理论上提高企业对现行资产减值准则的认识,促进企业完善企业相关会计核算,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对于完善我国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提出建议,促进我国资产减值准备准则完善。实践中,这一研究旨在加强企业对与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的认识,完善企业会计核算,提示相关部门就准则中不完善的地方加强对企业的监督。以下就是我的论文。
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形成性调研八年级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仅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题1.5分,共45分)1.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只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环境中,其主要原因是()A.植物矮小,没有真正的根、茎、叶B.体内无输导组织C.生殖过程离不开水D.不能开花、结果2.2020年,科研人员在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珍稀濒危苔藓植物——耳坠苔。
下列关于耳坠苔的叙述正确的是()A.仔细观察其根部,可以发现根冠、成熟区等不同结构B.为提高耳坠苔的数量,可以收获其种子,进行人工繁育C.耳坠苔植株矮小主要是因为其内部没有营养组织,细胞无法获得充足营养D.耳坠苔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九寨沟地区空气污染程度相对较低3.下列诗句中描写的植物属于裸子植物的是()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C.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D.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4.“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诗中描述的两种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A.有脊柱B.有两对翅C.有口无肛门D.呈辐射对称5.《三十六计》之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本意是蝉蜕皮而走,蝉蜕还挂在枝头,比喻用计脱逃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金蝉脱壳”中的“壳”指的是()A.内骨骼B.外骨骼C.皮肤D.黏液6.如图是蜥蜴、鲫鱼、青蛙的共同特征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可以代表卵生B.乙可以代表用肺呼吸C.丙可以代表生殖发育离不开水D.丁可以代表卵外有坚韧的卵壳7.引起胃炎和胃溃疡的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细菌,下列有关幽门螺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单细胞生物B.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进行分裂繁殖D.可用芽孢繁殖后代8.如图所示是探究“食物上滋生微生物条件”的实验,一星期后用放大镜观察,有菌落的是()A.甲B.乙C.甲和乙D.丙和甲9.构成病毒的结构是()A.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B.由细胞壁组成的外壳和由核酸构成的核心C.由核酸构成的外壳和蛋白质组成的核心D.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10.下列生物的分类等级中,所包含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和最少的分别是()A.界、种B.属、界C.科、目D.种、界11.某同学建立了下图所示的生物分类图,图中①②③可代表的生物分别是()A.水稻酵母菌甲流病毒B.草履虫醋酸杆菌衣藻C.水稻枯草杆菌乙肝病毒D.马尾松青霉菌醋酸杆菌12.某同学在调查校园内的植物时,把记录的植物归为两类:①杨树、樟树、睡莲等,②肾蕨、满江红等,其分类的依据是()A.是否有叶B.能否进行光合作用C.是否有根D.是否产生种子13.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记录陆生脊椎动物2900多种,高等植物有3万多种,居全球第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A.遗传多样性B.生物数量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D.生物种类多样性14.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下列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A.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B.建立自然保护区C.建立动物园和植物园D.立法保护15.生物多样性包括()A.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C.动物多样性、植物多样性、微生物多样性D.森林多样性、草原多样性、湿地多样性16.如图显示了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下列对其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A.哺乳动物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丧失B.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丧失C.环境污染也是导致生物多样减少的原因D.外来物种入侵对哺乳动物和鸟类无影响,不用考虑这一影响因素17.2023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分类识别及其近20年的时空变化

3976
生 态 学 报
41 卷
expanded 1.1 times, with 64. 51% of the increased area converted from the cultivated land ecosystem. Cultivated land ecosystem was shrunk by 0.88×104 km2, its second⁃level ecosystems of paddyland and dry farmland decreased by 0.60×104 km2 and 2.09×104 km2, respectively, and oasis farmland expanded by 1.81×104 km2. Due to implementation of the “ Grain for Green” project, mixed farmland / pastureland and farmland / forestland ecosystems decreased by 2.88×104 km2 and 0.92× 104 km2, respectively, while the forestland ecosystem increased by 1.61×104 km2. The water / wetland ecosystem increased by 0.31×104 km2, of which 70% was from the expansion of marshland ecosystem. With the climate becoming warmer and wetter, the arid desert and frozen land ecosystems were shrunk by 14.98×104 km2 and 0.92×104 km2, respectively, while the pastureland ecosystem was expanded by 9. 97 × 104 km2. Associated with these changes, the landscape connectivity declined while the fragmentation and diversity, as well as the resistance of ecological processes increased. The ecological status in China improved significantly from 2000 to 2020, with 92. 06% of the ecosystems showing an increase in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 NDVI) at the mean increase rate of 0.74% / a. Of the identified ecosystems, the mixed farmland / pastureland and farmland / forestland ecosystems showed the most evident increase in the NDVI, increased by 1. 26% / a and 0. 85% / a, respectively. The classification and mapping results highlight the differences in ecosystem structu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isks and productivity, providing scientific support for macro⁃scale ecosystem management.
(高考生物)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科技行业)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个体生态学以生物个体及其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2种群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种群的特征及其增长的规律;3群落生态学以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群落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揭示群落中各个种群的关系,群落的组成、结构、分布、动态演替及群落的自我调节等;4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各个环节;5景观生态学是研究一定区域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规律的生态学分支;6全球生态学是研究人类栖居的地球这个生命维持系统的基本性质、过程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层次研究。
生态学方法论:层次观、系统观、整体观、综合观、进化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野外与现场调查、实验室分析、模拟试验、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拟、生态网络与综合分析什么是“系统”:系统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功能整体。
系统的三要素:两个以上的组分;各组分相互联系,具有一定的结构;具有独立的、特定的功能系统的基本性质:系统组分的整体性;系统结构的有序性;系统功能的整合特性;系统结构、功能的可控性系统分析:是在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边界的基础上,分析系统组成要素、层次结构及各组分相互影响的定量关系,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对系统的结构优化,使系统具有功能整合作用的研究过程。
过程:第1阶段:定性分析阶段包括明确问题及研究目标;划分系统边界、确定系统组分、分析系统层次;第2阶段:定量分析阶段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主要是系统结构有序性分析,包括定量研究各组分之间的定量影响关系,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第3阶段:模型分析阶段是在系统组分及基本量化关系认识的基础上,确定系统模型的参数,进行模型的试验,分析系统要素的动态关系;第4阶段:系统结构优化阶段是通过模型分析,优化系统结构,实行系统调控,使系统具有系统功能整合特性,实现优化的系统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地生态系统分类体系1 目的建立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分类体系,为生态系统数据库的建设提供技术规范,促进生态系统研究的科学数据的交流与共享。
2 术语和定义2.1 种群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2.2 群落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的不同生物物种的集合。
2.3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彼此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
2.4 生态系统结构是指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和非生物环境要素。
2.5 生态系统过程是指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的相互这样方式和机制,主要包括物质代谢循环、能量流动、生态演替和信息反馈等过程。
3 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3.1 数据库内容陆地生态系统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要素、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要素、生态系统结构要素、生态系统过程要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要素、栅格要素、其他要素等。
3.2 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要素分类与编码生态系统分类系统采用6级分类单位:生态系统型: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纲: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目:如针叶林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科:如寒温带和温带山地针叶林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属:如落叶松林生态系统丛:如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编码方式(X-XX-XX-XX-XXX-XXX),见表1和表2表1、生态系统分类单位编码型为2。
生态系统纲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生态系统目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其余分类单元类同。
表2、生态系统纲的分类代码4 陆地生态系统分类标准自然生态系统主要依据《中国植被》提出的植物群落分类系统为基础,并参考《中国生态系统》的分类方法,作进一步改进。
人工生态系统主要采用各个学科的知识体系进行分类。
全部生态系统分类采用6级单位,如3.2所述。
在《中国生态系统》的分类系统上增加了生态系统科一级,并对生态系统目进行了重新定义。
这是考虑到《中国生态系统》中从生态系统纲到生态系统目的跳跃性较大,因此将其定义的生态系统目改为生态系统科而在生态系统科和生态系统纲之间增加新的生态系统目。
对自然生态系统而言,从生态系统目到生态系统丛,主要与《中国植被》植物群落分类系统中的植被型组、植被型、群系和群丛等相对应。
1)生态系统型:为生态系统最高级单位。
根据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的差异,我们将中国的生态系统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型和海洋生态系统型,其目的主要是为研究和管理的方便。
2)生态系统纲:为生态系统的高级单位。
在陆地生态系统型内,对自然生态系统,按照建群种生活型相近而群落外貌形态相似和水分条件相当,将陆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分为森林生态系统、灌丛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对人工生态系统,按照人类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异,将陆地上人为影响的生态系统分为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目:为生态系统最主要的高级分类单位。
在自然生态系统纲内,综合考虑植被的生态与外貌特征、地表水文特征以及植被分类的习惯进行生态系统目的划分。
如森林生态系统可以划分为针叶林生态系统目、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目、阔叶林生态系统目等;考虑到人工森林的特殊性,单列一目,即人工森林生态系统目。
草地生态系统纲则划分为草原生态系统目、草丛生态系统目、草甸生态系统目、高寒生态系统目等。
荒漠生态系统纲则根据植被有无划分为有植被荒漠生态系统目和无植被荒漠生态系统目。
湿地生态系统纲则主要根据水文特点,划分为沼泽生态系统目、河流生态系统目、湖泊生态系统目和永久性冰川雪地生态系统目。
农田生态系统纲则根据耕作方式和作物的不同划分为耕地生态系统目和园地生态系统目。
在人居住的城市生态系统纲内,根据人类聚落的差异和生产功能的差异将城市生态系统划分为城市生态系统、区镇生态系统以及农村居民点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科:为生态系统的中级单位。
在自然生态系统目内,根据水热条件、大气候带和地形进行划分。
如针叶林生态系统目可以划分为寒温带和温带山地针叶林生态系统科、亚热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科、热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科以及亚热带和热带山地针叶林生态系统科。
在人为影响的生态系统目内,同样根据水热大气候带和地形进行划分。
但河流生态系统目主要根据其汇流的海洋进行划分,如渤海水系生态系统科等。
5)生态系统属:对于自然生态系统,主要依据已有的、被广泛承认的划分方法进行分类。
对森林生态系统、灌丛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主要根据建群种(共建种)的属进行划分。
如在寒温带和温带山地针叶林生态系统中划分出落叶松林生态系统属、云杉林生态系统属等;在温带落叶阔叶灌丛生态系统中划分出柳灌丛等;在温带草甸生态系统中划分出羊草草甸草原。
河流生态系统属主要根据干流和支流进行划分。
湖泊生态系统属根据淡水和咸水进行划分。
在农田生态系统属主要依据灌溉方式进行划分,果园生态系统属主要依据种植的对象进行划分。
城市生态系统属主要依据城市规模规模和管理方式进行划分。
6)生态系统丛:是生态系统划分的基本单元。
在各个生态系统属内,根据优势种(共优种)、结构、动态(包括季节变化和演替动态)和生境进行划分。
即,属于同一生态系统丛的生态系统应具有相同的优势种、相同的结构、相同的生态特征、相同的动态特点和相似的生境。
对于城市生态系统,主要根据具体城市规模和城镇地位进行划分;对于农田生态系统,则主要根据同一熟制下的耕作制度及其在同一轮作周期内的作物群落进行划分。
5 陆地生态系统分类单元(纲)定义森林生态系统,是指以乔木、竹类和灌木等为主要生产者的陆地生态系统。
中国的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东部、西南部和西北高山等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类型十分丰富。
其主要特点是:(1)动植物种类繁多,木本植物和树栖动物种类丰富;(2)层次结构、层片结构和营养结构复杂,形成成复杂的食物网,环境空间以及营养物质利用充分;(3)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尤其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4)生产力高,生物量大;(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高,如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吸烟滞尘、改变区域水热状况等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
灌丛生态系统,是指以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要生产者的陆地生态系统。
中国的灌丛生态系统分布广泛,类型多样,种类复杂,生态适应性广等特点。
既有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发育的原生类型,也有在人为干扰形成的持久性的次生类型。
其主要特点是:(1) 主要由丛生无主干的灌木组成,高度5m以下,盖度大于30%;(2) 物种组成、层次结构和营养结构相对简单;(3) 种群密度、群落结构和生产力的时空变化较小,不同地区的灌丛生态系统限制因子不同;(4) 生态系统系统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方面。
草地生态系统,是指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要生产者的陆地生态系统。
中国的草地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北部、西北部和西南部的干旱和半干旱区,以及南方湿润区的荒地,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
其主要特点是:(1)主要由多年生禾草植物组成,多年生杂类草及半灌木也起到一定的作用;(2)群落结构和营养结构相对简单;(3)种群密度、群落结构和生产力的时空变化较大,主要是受到水分的限制;(4)生态系统系统服务功能主要在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和改变区域水热状况等方面。
荒漠生态系统,是指分布在干旱区的以耐旱植物为主要生产者的陆地生态系统。
我国荒漠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干旱区。
其主要特点是:(1)由于自然条件极为严酷,动植物种类非常稀少;(2)植物以及其耐旱的灌木、小半灌木和肉质植物为主,动物大都具有特殊的适应能力,如昼伏夜出等;(3)植被稀疏,结构单调,生产力低下,食物网过于简单;(4) 种群密度、群落结构和生产力的时空变化较大,主要是受到水分的限制;(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低下。
湿地生态系统,是指所有的陆地淡水生态系统,如河流、湖泊、沼泽,以及作为河流归宿地的内陆河尾闾湖泊、陆地和海洋过渡地带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是陆地,水域共同与大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是兼有水陆双重特征的特殊生态系统。
我国湿地类型多样,分布广泛。
其主要特点是:(1)兼具陆生与水生动植物类群,生物多样性丰富;(2)结构复杂,生产力高,在水文情势影响下,生态系统随之出现同步波动,强弱互替;(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高,主要在于径流调节、蓄水抗旱、防洪排涝、废弃物降解、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
农田生态系统,是指以作物为主要生产者的陆地生态系统。
由于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中国的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地区的平原和丘陵。
其主要特点是:(1)生物群落结构较简单,常为单优群落,伴生有杂草、昆虫、土壤微生物、鼠、鸟等其他小动物;(2)由于大部分生产力随收获而被移出系统,养分循环主要靠系统外投入而保持平衡;(3)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有赖于一系列耕作栽培措施的人工养地,在相似的自然条件下,土地生产力远高于自然生态系统;(4)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在于提供食品,其他服务功能较低。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加工、改造而建设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
它不仅有生物组成要素(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病毒)和非生物组成要素(光、热、水、大气等),还包括人类和社会经济要素,这些要素通过能量流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物资供应与废物处理系统,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我国的城市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区的平原和丘陵。
其主要特点是:(1)以人为主体,人在其中不仅是主要的消费者,而且是整个系统的营造者;(2)几乎全是人工生态系统,其能量和物质运转均在人的控制下进行,居民所处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都已经过人工改造,是人类自我驯化的系统;(3)城市中人口、能量和物质容量大,密度高,流量大,运转快,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活跃因素有关;(4)是不完全的开放性的生态系统,系统内无法完成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
许多输入物质经加工、利用后又从本系统中输出(包括产品、废弃物、资金、技术、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