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分布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归纳及表格

(完整版)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归纳及表格

完整版)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归纳及表格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

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每个生态系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功能。

本文将归纳并总结世界上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并提供一个相应的表格。

一、森林生态系统(Forest Ecosystem)森林是覆盖着广阔土地的生态系统,由多个植物物种、动物以及微生物组成。

森林生态系统大气稳定性强,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

森林存储大量的水分和碳,并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如空气净化、土壤保护和气候调节。

二、草原生态系统(Grassland Ecosystem)草原生态系统是一种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主要由草本植物组成。

草原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较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其特点是植物种类多样、动物数量庞大,且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三、沙漠生态系统(Desert Ecosystem)沙漠是干旱地区的特殊生态系统,其主要特征是缺乏水源和极端温度。

沙漠生态系统有其独特的植物和动物适应机制,如寻找水源和抵抗高温。

沙漠对全球气候的调节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湿地生态系统(Wetland Ecosystem)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沼泽、河流、湖泊和海湾等水域,是一种水分丰富、植被茂盛的生态系统。

湿地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同时也是重要的水资源保护区。

五、海洋生态系统(Marine Ecosystem)海洋是地球上覆盖最广的生态系统,涵盖了丰富多样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海洋生态系统对地球气候和氧气生成具有重要贡献,同时也是人类的食物来源和经济活动的重要领域。

下表是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特征的概览:生态系统类型。

| 特征。

|森林生态系统。

| - 富含植物和动物物种- 存储大量水分和碳- 提供空气净化和气候调节 |草原生态系统。

| - 干旱或半干旱地区- 植物种类多样- 动物数量庞大。

|沙漠生态系统。

| - 缺乏水源和极端温度- 特殊植物和动物适应机制- 对全球气候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湿地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

淡水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
• 林中藤本植物不发达. • 水果品质很好
4,北方针叶林Boreal forest 针叶林是指以针叶树为建群种所组成的各种森林群落的总称. 北方针叶林就是指寒温带针叶林,它是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
寒温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欧洲大陆北部和北美洲 .
特点:
• 夏季温凉、冬季严寒. • 外貌十分独特 . • 群落结构十分简单 .
四、世界陆地主要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
1,热带雨林<tropical rain forest> 〔1〕 概念与分布
〔2〕热带雨林的特点
• 种类组成特别丰富 • 群落结构复杂,树冠不齐,分层不明显 • 藤本植物及附生植物极丰富 • 常具板状根和支柱根 • 茎花现象很常见 • 寄生植物很普遍 • 热带雨林的植物终年生长发育 • 动物种类极其丰富
〔3〕世界热带雨林的三大群系类型
• 印度马来雨林群系
此群系包括亚洲和大洋洲所有的热带雨林.其特点是以龙脑 香科为优势,缺乏具有美丽大型花的植物和特别高大的棕榈科植 物,但具有高大的木本真蕨八字沙椤属<Alsophila>以及著名的 白藤属<Calamus>和兰科附生植物.
• 非洲雨林群系
仙人掌科、天南星科和棕榈科植物也十分丰富.
〔4〕我国的热带雨林
我国的热带雨林 主要分布在##省南 部、##岛、##南 部河口和西双版纳地 区.此外,在##自 治区墨脱县境内也有 热带雨林的分布,这 是世界热带雨林分布 的最北边界.
特点:
• 雨林以桑科的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大青树<Ficus altissima • 马椰果<Ficusglomerata>、菠萝蜜<Artocarpus spp.>,无患子科的番 • 龙眼以及番茄枝科、肉豆蔻科、橄榄科和棕榈科的一些植物等. • 世界雨林分布的最北边缘.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规律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规律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规律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规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中国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
游和华南等地。

其中,华北落叶松林和四川、云南等地的山地森林生
态系统最为发达。

2. 草原生态系统类型:中国草原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和长江流域,包括内蒙古、河北、甘肃、宁夏等地。

其中,内蒙古草原是全球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草原生态系统之一。

3. 荒漠生态系统类型:中国荒漠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等地。

其中,沙漠和戈壁沙漠是中国最大的荒漠生态系统。

4. 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中国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江南、华南和河北等地。

其中,长江中下游湿地和洞庭湖湿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

5. 水生生态系统类型:中国水生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等流域。

其中,长江水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资源,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规律表明,不同地区的生态系统类
型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且从地形到气候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规律。

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第十四章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生态系统的类型从环境性质:陆地、淡水、海洋生态系统从人类的影响大小:自然、半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从物理角度:隔离、封闭和开放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气候带•土壤带•植被带•地球植被分布的模式,主要由气候(水热条件)决定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水平分布规律•垂直分布规律经向变化规律•东欧平原表现最为清楚:植被自西北至东南,依次为:冻原→森林冻原→泰加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北美洲植被的经向变化也表现的非常明显:从东向西,植被依次更替为森林→草原→荒漠→森林海拔高度变化中国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具有明显的纬度和经度地带性•由气候和地形造成•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受海洋季风和湿气流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依次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和极端干旱的气候•植被依次为东部湿润森林区、中部半干旱草原区、西部内陆干旱荒漠区植被的经度地带性规律局部地形对植被的影响•坡度和坡向对植被的分布具有很大的意义•山地北坡和南坡间植被存在显著差异淡水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流水:急流(含氧高)/缓流(水底多污泥,底层缺氧)•静水:湖泊、池塘、水库•静水群落的分带:沿岸带(littoral zone)、湖沼带(limnetic zone)、深底带(profundal zone)、底层带(benthic zone)海洋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海洋植物区系的地理分布也服从地带性规律,但寒冷海域区系丰富,热带海域较贫乏•群落分带:–潮间带(intertidal)或沿岸带(littoral zone)–浅海带或亚沿岸带(neritic或sublittoral zone)–半深海带(bathyl zone)–深海带(abyssal zone)–大洋带(pelagic zone)热带雨林(tropical rain forest)•耐阴湿、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纬5-10度的热带气候地区热带雨林中乔木的板状根以及著名的白藤属(Calamus)和兰科附生植物热带雨林中的老茎生花优势,豆科植物也占有一定的优势我国的热带雨林中国草原群落的特点•欧亚草原区的一部分•具有山地草原•我国草原可分为4个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高寒草原荒漠(Desert)•荒漠植被是指超旱生半乔木、半灌木、小半灌木和灌木占优势的稀疏植被•荒漠植被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的干旱地区冻原tundra•寒带植被的代表,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北部,形成一个大致连续的地带冻原的环境特点•冬季漫长而寒冷,有6个月见不到太阳;夏季短促而凉爽,最热月平均气温为0-10℃,植物生长仅2-3个月。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共30张PPT)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共30张PPT)

比较干旱地区 。 动植物种类较少,降雨量很不均匀。植物主要 为草本植物。
调节气候 防风固沙
类型
分布 区域
特点
作用
主要植物 主要动物
海洋生态系统
水域生 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海洋 内陆
动物种类数量 较多,植物种 类少,数量大。 海洋生态系统
是大气中 氧气的主
要来源
结构稳定。
多为藻类植 物及浮游植

珊瑚虫、 鱼、虾、 哺乳类等
植物一般分布 在浅水层和水 的上层;动物 适应静水中生

人和动物 所需水的 主要来源
主要是芦苇、 香蒲
有鱼类、 鸟类、昆
虫等
林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
统和人工牧场 生态系统)
陆地生 态系统
草地生态系统
(草原和人工 牧场生态系统)
湿润或 比较湿 润的地

生物种类繁多, 营养结构复杂, 生态系统能长 期处于较稳定
状态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植物主要为 高大的乔木、 灌木和草本
植物。
草食动物 肉食动物
比较干 旱的地

动植物种类较 少,降雨量很
不均匀
调节气候 防风固沙
草本植物
主要是草 食动物, 少量肉食
动物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对外界的干扰和压力具有一定的弹性,是有限度的。
林地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往往不稳定,其平衡需要人类来维持,人类活动的干扰又加剧了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如:桑基鱼塘
海洋生态系统结构稳定。
根据地理条件的不同可对生态系统进行分类: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所以被称为“绞杀植物”如无花果属的一些种。
寄生现象突出
(2)热带雨林群落特征
d.无明显的季相交替 组成雨林的每一个植物种都终年进行生长活
动,但仍有其生命活动节律。乔木叶子平均寿命 13~14个月,零星凋落,零星添新叶。多四季开 花,但每个种都有一个多少明显的盛花期。
(3)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功能特征
①热带雨林的物质生产高
光能利用效率约为1.5%,为农田平均光能利用率的2倍。热带雨林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生产力是最高的。
②热带雨林能量流动:速度快,强度大,效率高
光能利用效率高,地上生物量大,净第一生产力高; 呼吸消耗很大; 食物网及其复杂,能量流动渠道多,强度大。
③热带雨林物质循环: 速度快,强度高
有时达240米。其中大藤本可达第一乔木层或第二乔木层,主干不分枝,达天顶 时则繁茂发育。小藤本多单子叶植物或蕨类,一般不超出树冠荫蔽的范围。
空中花园——附生植物生长在乔木、灌术或藤本植物的枝叶上,其组成
从藻、菌、苔藓、蕨类到高等有花植物均有。
绞杀植物——有的植物开始附生在乔木上,并常杀死藉以支持的乔木,
成因:① 环境优越;②热带陆地的古老性;③自第三纪 以来,这里的环境很少发生剧烈的变化。
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及其丰富
24

(2)热带雨林群落特征
②外貌结构特殊复杂
a.群落层次复杂而不明显
乔木一般可分三层,第一层高30~40米以上,树冠宽广,有时呈伞 形,往往不连续;第二层一般20米以上,树冠长、宽相等;第三层10 米以上,树冠锥形而尖,生长极密。再往下为幼树及灌木层,最后为

热带雨林的分布
热带雨1林9 的分布
热带雨林的分布
(1)热带雨林环境特征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PPT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PPT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1
讲授内容
• 一、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 二、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2
讲授内容
• 一、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 二、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3
讲授内容
• 一、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 1. 生态系统的水平分布规律 • 2. 生态系统的垂直分布规律 • 3. 生态系统的非地带性分布规律
7
ÖúÖÖÖ±ÖÖ
8
2. 生态系统的垂直 分布规律
地球上陆地生态系 统还表现出因高度不同 而呈现垂直分布现象 (垂直分布规律)。
垂直分布的变化是 由于水分和热量的组合 变化而引起。在山地植 被中植物群落的随海拔 变化引起的带状变化成 垂直带谱。
9
3. 生态系统的非地带性分布规律
• 除了由于纬度、经度、高度引起的生态系 统变化之外,还有些类型不受此影响,分 布没有一定的规律,只要条件相似,在不 同区域都可以出现,如草甸、沼泽等。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特点
物种非常丰富 层次特别复杂 有许多其他生态系统没有的特点
板状根(plank buttresses root) 茎花现象(cauliflory) 藤本和绞杀植物 附生植物等 特别的动物类群等等
15
雨 林 的 板 根
16
2.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常 绿 阔 叶 林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又称 樟叶林(Laurilignosa)生态系 统,主要处于欧亚大陆东岸 北纬22 ~40 之间。此外 非洲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大 西洋中的加那利群岛等地也 有少量分布。中国的常绿阔 叶林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 发育最好的林子。
10
讲授内容
• 一、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 二、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归纳及表格

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归纳及表格

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归纳及表格1. 简介本文档旨在对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类型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提供相应的表格可供参考。

2. 生态系统类型归纳2.1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生态系统之一,包括热带雨林、温带森林和针叶林等不同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并起到重要的气候调节和水源保护作用。

2.2 草原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主要由草原地带的植物和动物组成,包括大草原、草原草地和高山草甸等不同类型。

草原生态系统常见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对维持地表稳定和提供丰富的牧草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2.3 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沼泽、河流洪泛区和湖泊等不同类型。

湿地生态系统对水质净化、洪水调节和生物栖息地提供了重要的保护和支持。

2.4 沙漠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干燥的生态系统之一,常见于干旱地区。

沙漠生态系统的植物和动物具有适应干旱的特殊生理和行为特征,对地表风蚀和风沙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2.5 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海洋的各个区域,如近岸海域、大洋、珊瑚礁等。

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最广阔的生态系统,对调节气候、提供食物资源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2.6 山地生态系统山地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高山地区,包括高山森林、高山草甸和高山岩石地等。

山地生态系统对地表水源的蓄积和供应、防止水土流失以及提供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3. 生态系统类型表格4. 总结通过对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类型的归纳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生态系统的特征和重要性。

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
具有综合的环境效益; 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作为生物遗传资源库。
5-4-13
我国的森林资源现状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问题
森林生态系统比例小,地理分布不均匀;
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系统
自身调节能力下降;
恢复和重建速度慢。
5-4-14
5-4-29
荒漠生态系统类型与特征

荒漠生态系统的特征:
生态环境严酷; 荒漠生物群落极为稀少,植被丰富度极低; 植物群落以超旱生小乔木和半木本植物为优势物
种; 生态系统生物物种极度贫乏,种群密度稀少,生 态系统脆弱;
5-4-30
荒漠化及荒漠化防治

荒漠化(desertification): 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一些半湿润地区,生 态环境遭到破坏,植被稀少或缺少,土地生产力 有明显的衰退或丧失,呈现荒漠或类似荒漠景观 的变化过程。



苔原生态系统的特征
5-4-28
荒漠生态系统类型与特征

荒漠生态系统类型:
荒漠生态系统(desert ecosystem):是地球上最
为干旱的地区,其气候干燥,蒸发强烈。 由超旱生的小乔木、灌木和半灌木占优势的 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所组成的综合体。 有石质、砾质和沙质之分。习惯上称石质、 砾 质 的 荒 漠 为 戈 壁 (gobi), 或 戈 壁 沙 漠 (gobi desert);沙质荒漠为沙漠(sandy desert)。
5-4-25
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超载过牧; 不适宜的农垦; 人类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


5-4-26
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对策

实行科学管理; 发展人工草场; 建立牧业生产新体系。


5-4-27
§4 荒漠和苔原生态系统

荒漠和苔原生态系统的分布 荒漠生态系统类型与特征 荒漠化及荒漠化防治
5-4-34
§5 水域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
水域生态系统的环境特点 水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特点 水域生态系统的功能特点

水域生态系统的类型:
淡水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对策:
减少污水排放量 实行综合保护措施,提高系统自身的抵抗力; 正确认识水生生物群落特征,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沙漠中的仙人掌
5-4-32
5-4-33
苔原生态系统的特征

苔原生态系统(tundra ecosystem)是由极地平原和高山苔 原的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的环境所组合成的综合体

主要特征是低温、生物种类贫乏、生长期短、降水量少。
我国的苔原为山地苔原,存在于温带东部的长白山和西部 的阿尔泰山高山带。

印尼婆罗洲热带雨林
5-4-16
5-4-17
阿拉斯加温带森林
5-4-18
§3 草原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草原生态环境现状 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恢复和保护对策
5-4-19
草原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草原生态系统的类型
降水减少 荒漠草原 辐射量增加 典型草原
降水增加 草甸草原 辐射量减少
5-4-21
草原生态环境现状

20世纪60年代以来,草原生态系统普遍出现草原退化现象。 20世纪70年代中期,全国退化草原面积占草原总面积的 15%; 20世纪80年代中期,增加到30%以上; 20世纪90年代中期,增加到50%以上; 21世纪初,达到90%以上。 全国草原退化面积以1000-2000万亩的速度扩展。
5-4-20
草原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
草原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主体是禾本科、豆科和菊科等
草本植物,优势植物以丛生禾本科为主。 垂直结构通常分为三层:草本层、地面层和根层。 气候(温度)对草原植物有明显的影响。 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有适于奔跑的大型草食动 物、穴居的啮齿动物以及小型的昆虫等;食肉动物有狼、 狐、鼬、猛禽等。 初级生产量在所有的陆地生态系统中居中等或中等偏下 水平。
我国的森林资源现状

森林生态系统破坏的生态危害:
促进沙漠化的过程; 对大气化学产生影响;
引起气候变化、增加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
5-4-15
我国的森林资源现状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对策:
加快森林生态战略工程的建设,增大比例、改变格局; 积极推广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 尽快建立南方用材林基地; 加强科学管理,发挥现有森林综合效益潜力。
美国北部温带草原
5-4-22
5-4-23
温带草原地区的农业景观
5-4-24
草原生态环境现状

草原退化的主要特征:
群落优势种和结构发生改变; 生产力低下,产草量下降; 草原土壤生态条件发生巨变,出现沙化
(sandification)和风暴; 固定沙丘复活、流沙在掩埋草场; 鼠害现象严重; 动植物资源遭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

我国的荒漠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8%。
5-4-31
荒漠化及荒漠化防治

荒漠化的主要危害: 对土地资源的损害; 造成作物死亡; 毁坏各种建设工程; 损害水利、河道的正常效益; 对通讯和输电线路的危害; 引起沙尘暴。 荒漠化防治对策:加强领导;重视保护濒临荒漠化的生产性 款地;加强综合整治工作;因地制宜进行治理。


5-4-37
湿地及其保护


湿地定义:湿地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的沼 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常带有静止或流动、 咸水或淡水,半碱水或碱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过 6 m的滨岸海域。 湿地保护 1971年全球政府间的湿地保护公约《关于特别作为 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 约》)诞生; 到1999年已有96个国家加入《湿地公约》。 我国于1992年正式加入。 我国目前已建立各类保护区152处,有7个自然保护 区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
5-4-9
§2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 我国的森林资源现状
5-4-10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规律
5-4-11
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 系统稳定性高; 物质循环的封闭程度高;
生产效力高。
5-4-12
5-4-1
第四部分 生态系统生态学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四节 自然生态系统

内容提要 单元测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4-2
第四节 自然生态系统



§1 §2 §3 §4 §5 §6
生态系统格局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和苔原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5-4-35
§6 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的概念 湿地及其保护 中国湿地

5-4-36
湿地生态系统的概念

湿地生态系统(wetland ecosystem): 是指地表过湿 或常年积水,生长着湿地植物的地区。 湿地是开放水域与陆地之间过渡性的生态系统,它 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独特的结构 和功能。 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天然的基因库;潜在资源; 净化功能;气候和水文调节等功能。
思考题
5-4-3
§1 自然生态系统格局
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分布 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5-4-4
生态系统类型及分布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 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 针叶林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草地生态系统 草甸草原生态系统 典型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荒漠草原生态系统 苔原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陆地和水域的过渡类型 水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5-4-40
第四节 思考题



解释名词: 荒漠化 湿地 问答题: 简述森林、湿地的生态功能。 草原生态系统有何特点,如何恢复退化草原?

5-4-7
经度地带性

在北美和欧亚大陆,由于海陆分布格局与大气环 流特点,水分梯度常沿经向变化,因而导致群落 和生态系统经向分异,即由沿海湿润区的森林, 经半干旱的草原至干旱的荒漠。 与纬度地带性表现的自然规律不同,经度地带性 是局部大陆的自然地理现象。

5-4-8
垂直高度地带性



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4-0.6℃,降 水最初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高度增加而 降低。 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常引起群落和生态系统有 规律的更替。 表现垂直带谱:山地季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矮曲林、 高山草原与高山草甸、高山永久冻土带 。
5-4-38
湿地及其保护

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 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 的生态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中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 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5-4-39
中国湿地



近海及海岸 湿地 河流湿地 湖泊湿地 沼泽和沼泽 化草甸湿地 库塘
5-4-5
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5-4-6
纬度地带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