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第一章作业讲义

合集下载

《经济地理学》电子讲义(学生用)详解

《经济地理学》电子讲义(学生用)详解

《经济地理学》讲义艾大宾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2011年7月第四次修订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地理学中最为发达的一门分支学科。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状况和研究特征,一方面与经济活动的发展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又受到地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重要影响。

一、研究对象(一)欧美学者观点1、多数欧美学者的观点可综合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方面的问题;2、经济活动包括生产活动(如工农业)、交换活动(商业)、消费活动(服务业、旅游)等各相关部分;3、空间方面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和分布、空间组织和发展、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环境条件和资源的各种利用等);4、这种研究包括各种尺度,从小区域到国家,到世界性的研究。

(二)前苏联学者观点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以巴朗斯基、科洛索夫斯基和萨乌什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认为经济地理学研究地域生产综合体(TPC)或经济区。

研究其形成过程、功能、内部结构、空间形成、内外经济联系、进一步发展的途径和地理配置规律,比较重视自然条件的评价和地区特征的分析。

另一种是以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部门统计学派,认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配置(各经济部门的发展和配置),着重研究其规律。

1976年,全苏地理学会第六次大会指出“经济地理学的任务是:研究各经济部门的发展和配置,地域生产综合体的形成,经济区划以及自然条件和资源评价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可以看出,出于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前苏联学者的观点注重强化生产关系和政府的作用,而弱化了市场经济本身的空间结构规律研究,与欧美学者的研究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我国学者的相关讨论关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我国学者主要有如下观点:1、吴传钧等。

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体系,其核心是生产活动的地域布局体系,其研究的中心内容是经济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征、发展趋向和优化调控。

《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

《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

《经济地理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导言1.1 课程介绍经济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经济地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2 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空间变化1.3 经济发展与区域规划区域规划的概念和目标经济发展与区域规划的关系第二章:农业生产与农业地理2.1 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土地利用和土地资源气候和气象条件2.2 农业地理分布和农业区划主要农作物的地理分布农业区域的划分和特征2.3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发展战略农业现代化的含义和技术进步农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实施第三章:工业发展与工业地理3.1 工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工业部门的分类和发展趋势工业布局的选择和优化3.2 工业地理分布和工业区划工业地理分布的模式和特点工业区域的形成和发展3.3 工业结构调整与工业升级工业结构调整的动力和阻力工业升级的策略和路径第四章:服务业与服务业地理4.1 服务业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服务业的定义和分类服务业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因素4.2 服务业地理分布和服务业区划服务业的地理分布特征服务业区域的形成和演化4.3 服务业现代化与服务业发展战略服务业现代化的含义和趋势服务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实施第五章: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5.1 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和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和特征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5.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和实践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和层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案例5.3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与政策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实施第六章:城市发展与城市地理6.1 城市发展的历史与理论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城市发展的主要理论6.2 城市地理分布与城市类型城市的空间分布模式不同类型的城市及其特征6.3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的原则与方法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第七章:交通地理与物流7.1 交通地理的重要性交通系统的基本构成交通地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7.2 交通网络的布局与规划交通网络的类型与布局交通网络的规划与优化7.3 物流产业与物流地理物流产业的定义与功能物流地理的重要性与实践第八章: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8.1 人口地理与人口经济学人口增长的规律与影响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8.2 资源地理与资源经济学自然资源的分类与分布资源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8.3 环境地理与环境经济学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影响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发展第九章:国际贸易与地理9.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地理分布国际贸易的含义与重要性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与特征9.2 贸易模式与贸易影响贸易模式的类型与变化贸易对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影响9.3 国际贸易政策与贸易地理国际贸易政策的目的与工具贸易政策对国际贸易地理的影响第十章:全球化与经济地理10.1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与进程经济全球化的定义与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对经济地理的影响10.2 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全球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区域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策略10.3 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地理研究经济地理研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趋势经济地理学在全球化研究中的贡献与展望第十一章:经济地理信息系统(GIS)11.1 GIS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GIS技术的基本原理GIS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领域11.2 GIS数据的采集与管理空间数据的来源与类型GIS数据的处理与管理方法11.3 GIS空间分析与决策支持空间分析技术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GIS在区域规划与决策支持中的作用第十二章:经济地理学与现代物流12.1 物流系统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物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物流系统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12.2 物流中心与经济地理学物流中心的概念与类型物流中心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12.3 现代物流技术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与特点现代物流技术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案例第十三章:经济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13.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核心要素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目标13.2 经济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经济地理学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贡献经济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应用13.3 可持续发展策略与经济地理学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类型与实施经济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策略制定与评估中的作用第十四章:经济地理学与区域创新体系14.1 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与特征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构成区域创新体系的特点与功能14.2 经济地理学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经济地理学对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的贡献经济地理学在区域创新体系研究中的应用14.3 区域创新策略与经济地理学区域创新策略的类型与实施经济地理学在区域创新策略制定与评估中的作用第十五章:经济地理学未来展望15.1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趋势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的理论方向经济地理学实践应用的新领域15.2 跨学科研究在经济地理学中的重要性跨学科研究的方法与意义跨学科研究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案例15.3 经济地理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经济地理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经济地理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经济地理学教案》PPT课件的十五个章节内容,涵盖了经济地理学的多个方面,包括农业生产与农业地理、工业发展与工业地理、服务业与服务业地理、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城市发展与城市地理、交通地理与物流、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际贸易与地理、全球化与经济地理、经济地理信息系统(GIS)、经济地理学与现代物流、经济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地理学与区域创新体系,以及经济地理学未来展望。

《经济地理学》课件PPT 第1章 绪论

《经济地理学》课件PPT 第1章 绪论


公元前2 世纪左右,在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航海 事业有所发展的背景下,罗马史学家兼地理学 家斯特拉波(公元前 64 年~公元 20 年)撰 成 17 卷《地理》一书,描述了当时世界的地 理情况,书中把世界分成欧罗巴、亚细亚和利 比亚(即今非洲)三大洲,记载了各地的自然 和人文概况。

随着旅行、探险以及商业航海的进一步发展, 阿拉伯各国在公元9 世纪也编纂各种地方志, 记述各地的物产和交通线路情况。

直到1882 年,德国地理学家W.戈策(W.Gotz) 在《柏林地理学会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 的任务》一文,论述了经济地理学的本质及其 构成,才正式地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 的经济地理学。W.戈策认为:经济地理学是 把地球空间看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舞台,是为 国民经济发展提供自然地理基础的专门学科, 同商业地理学相比,其研究范围更为广泛,内 容也比较系统化。

至 1949 年的1000 余年中,据估计全国各地 先后刊行的地方志总数达到1 万余种,计10 万多卷。这些历代方志所包含的经济地理资料 尤为丰富,且较翔实具体,实为中国古代地学 一大宝藏。可见,古代中国地方志的编纂具有 独特传统,成为古代、尤其是封建时期中国地 学发展的一大特色。

在西方,古代的地理学明显地形成两股潮流, 即偏重于记载、解释自然界的宇宙派;及着重 于区域的记述,特别是记述各地人文现象的地 志派。特别是地志派的潮流,同古代中国的地 方志编纂传统遥相呼应,不少国家早期的经济 地理著述也常以地方志的形式出现。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经济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问。作 为一门科学,它比较年轻,但就其萌芽和渊源 来说,却是一个极为古老的知识领域。

经济地理学和地理学有着科学史上的血缘关系, 因此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必然要制约甚至规定经 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与任务;另一方面, 经济地理学既然已经成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的研究对象、性质与任务,也必然具有自己 的特点。

经济地理学讲义ppt文件

经济地理学讲义ppt文件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经济活动区位的相关概念 自然条件与经济活动区位 人口条件与经济活动区位 环境条件与经济活动区位 场所的可进入性与经济活动区位
第一)决定人类活动场所位臵的各种因 素和关系的总和。它是一个抽象概念,与地理位 臵有所不同(但有时被人们混用)。地理位臵是 指空间点的具体位臵,它包括方位与距离的含义。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二.区位因子(Location factors):影响区 位主体分布的原因或要素,也是衡量区位 条件优劣的指标。如

工业区位因子可包括:
• 经济因子:成本因子与收入因子(主要包括能源、 资源、资本、劳动力、市场、运输、基础设施条件、 环境成本、税制等)收入与成本的差最大的的区 位——最大利益区位。 还包括一些非经济因子

第一节
三. 区位条件:
经济活动区位的相关概念
与特定位臵相联系的人类活动所需的支持条件,或某一空间位臵上,各 种区位因子的集合,包含地理位臵的含意(有时与区位的概念混用)。 人类生存与经济活动场所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位条件好坏。
1、不同的区位主体所要求的区位(条件)各不相同,例如:
商业中心的区位选择; 工厂厂址的区位选择; 港口的区位选择; 大学校址区位选择; 可以是由本地区自身的变化引起 可以是由其它地区的变化引起 政府的政策也能起到改变区位条件的作用

第一节
公式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R=(P-C-Kt)Q
对于同种作物当t不变时,可令PK=P-Kt,PK是 离城市距离为K的地方的农产品价格,离城市 越远,价格越低。而此时的土地收益为 R=(PK-Cj)Q,Cj为采用耕作制度j时的生 产成本。产量较高的耕作制度成本也较高。 当K变大时,PK就会下降,较高成本的Cj就会 由较低成本的耕作制度Ci所取代。

《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

《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

《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第一章:导论1.1 课程简介介绍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范围和意义。

解释经济地理学在经济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1.2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回顾经济地理学的历史发展,介绍各个时期的代表性学者和理论。

分析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外部影响。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介绍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讲解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常用技术,如GIS(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

第二章: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2.1 区位论解释区位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介绍区位论的代表性理论,如韦伯的工业区位论、胡佛的农业区位论等。

2.2 空间分析与空间组织讲解空间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探讨空间组织的规律和模式,如中心地理论、产业链空间组织等。

2.3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内涵、特征和影响。

探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

第三章:农业地理3.1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分析农业发展的气候、土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

讲解农业生产的区域分异规律。

3.2 农业生产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介绍农业生产的经济因素,如农业资本、农业劳动力等。

讲解农业生产的技术条件,如农业机械化、生物技术等。

3.3 农业地理信息系统与农业遥感介绍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应用。

讲解农业遥感的原理和技术,以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四章:工业地理4.1 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分析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如原料、市场、交通等。

讲解工业生产的区域分异规律。

4.2 工业结构与工业布局介绍工业结构的概念和分类。

讲解工业布局的原则和模式。

4.3 工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分析工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探讨区域工业发展战略和政策。

第五章:服务业地理5.1 服务业的概念与发展特点解释服务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讲解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5.2 服务业的区位因素与空间分布分析影响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如人口密度、消费水平等。

探讨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模式。

经济地理学讲义

经济地理学讲义

《经济地理学》讲义(2013级地理科学)前言一、课程介绍1、课程性质经济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必修主干专业课程。

本课程属于通论经济地理学范畴,是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高度综合和概括,其分析研究地球上不同地域尺度、不同类型的人类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分布、组织、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具有较强的科学理论价值和生产实践应用价值。

2、课程目的和任务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践,能领会和掌握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主要研究方法,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研究和解决经济地理学实际问题,为将来从事经济地理领域的研究以及运用所学知识为经济建设实践服务和从事中学地理课程教学奠定基础。

3、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经济地理学是面向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一门最主要的人文地理课程之一,本课程属于通论经济地理学范畴,是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高度综合和概括,本课程的学习能为学生学习了解经济地理学各分支学科如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学等奠定基础。

二、教学要求1、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和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

农业生产的涵义及重要性。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规模化经营。

工业布局的地域类型。

运输的产生条件及运网系统的构成。

企业增长的动因及战略。

企业空间扩张的特点及规律。

企业的组织结构类型及不同组织结构类型企业的空间特征。

区域经济及其发展的含义。

经济区划的含义、类型及划分方法。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历史。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地理意义。

2、理解:产业结构的含义及产业分类的方法。

区位条件、区位因子、生产要素的含义。

劳动力结构、市场战略、市场特性、环境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农业布局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

工业布局的含义及特点。

商业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商业布局区位选择的因素。

跨国直接投资的动因。

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

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及模式。

《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

《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

《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第一章:导论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2. 掌握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3. 理解经济地理学在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二、教学内容1. 经济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3.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4. 经济地理学在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经济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兴趣2. 讲解经济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3. 讲解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4. 讲解经济地理学在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在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程度第二章: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一、教学目标1. 掌握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2. 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3. 理解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概念2. 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3. 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的兴趣2. 讲解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概念3. 讲解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4. 讲解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概念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的认识程度第三章: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一、教学目标1. 掌握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2. 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内容3. 理解经济地理学实证研究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2. 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内容3. 经济地理学实证研究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经济地理学实证研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经济地理学实证研究的兴趣2. 讲解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3. 讲解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内容4. 讲解经济地理学实证研究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内容的了解程度3.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实证研究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的认识程度第四章:经济地理学的前沿领域一、教学目标1. 掌握经济地理学的前沿领域2. 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3. 理解经济地理学前沿领域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经济地理学的前沿领域概念2. 经济地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3. 经济地理学前沿领域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经济地理学前沿领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经济地理学前沿领域的兴趣2. 讲解经济地理学的前沿领域概念3. 讲解经济地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4. 讲解经济地理学前沿领域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前沿领域概念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的了解程度3.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前沿领域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的认识程度第五章:经济地理学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 掌握经济地理学的应用领域2. 了解经济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3. 理解经济地理学在解决现实经济地理问题中的作用《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第六章:农业地理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 掌握农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理解农业地理学在农业生产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农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农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农业地理学在农业生产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农业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农业地理学的兴趣2. 讲解农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3. 讲解农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 讲解农业地理学在农业生产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农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农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农业地理学在农业生产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的认识程度第七章:工业地理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工业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 掌握工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理解工业地理学在工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工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工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工业地理学在工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工业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工业地理学的兴趣2. 讲解工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3. 讲解工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 讲解工业地理学在工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工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工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工业地理学在工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的认识程度第八章:商业地理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商业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 掌握商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理解商业地理学在商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商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商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商业地理学在商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商业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商业地理学的兴趣2. 讲解商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3. 讲解商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 讲解商业地理学在商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商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商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商业地理学在商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的认识程度第九章:交通地理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交通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 掌握交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理解交通地理学在交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交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交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交通地理学在交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交通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交通地理学的兴趣2. 讲解交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3. 讲解交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 讲解交通地理学在交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交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交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交通地理学在交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的认识程度第十章:人口与城市地理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口与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 掌握人口与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理解人口与城市地理学在人口和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人口与城市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人口与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人口与城市地理学在人口和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人口与城市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第十一章: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的方法和策略3. 了解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在实践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和原理2. 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的方法和策略3. 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在实践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的兴趣2. 讲解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和原理3. 讲解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的方法和策略4. 讲解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在实践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的方法和策略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在实践中的应用的认识程度第十二章:全球化与经济地理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对经济地理的影响2. 掌握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地理学特点和变化3. 了解全球化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地理的影响和挑战二、教学内容1. 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2. 全球化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3. 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地理学特点和变化4. 全球化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地理的影响和挑战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全球化对经济地理学影响的现实例子,引发学生对全球化与经济地理关系的兴趣2. 讲解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3. 讲解全球化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4. 讲解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地理学特点和变化5. 讲解全球化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地理的影响和挑战6.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全球化对经济地理学影响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地理学特点和变化的掌握程度4. 学生对全球化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地理影响和挑战的认识程度第十三章:环境与经济地理学一、教学目标1. 理解环境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2. 掌握环境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了解环境与经济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环境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2. 环境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环境与经济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环境与经济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环境与经济地理学关系的兴趣2. 讲解环境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3. 讲解环境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 讲解环境与经济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境与经济地理学关系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环境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环境与经济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中应用的认识程度第十四章:经济地理学与现代物流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流在经济地理中的重要性2. 掌握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运作模式3. 了解经济地理学在现代物流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物流在经济地理中的重要性2. 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运作模式3. 经济地理学在现代物流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现代物流在经济地理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经济地理学与现代物流关系的兴趣2. 讲解物流在经济地理中的重要性3. 讲解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运作模式4. 讲解经济地理学在现代物流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物流在经济地理中重要性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运作模式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在现代物流规划与管理中应用的认识程度第十五章:经济地理学的未来趋势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趋势2. 掌握经济地理学在新兴领域的应用3. 理解经济地理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潜力二、教学内容1.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趋势2. 经济地理学在新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经济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2. 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3. 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人口与城市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4. 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的方法和策略5. 全球化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和挑战6. 环境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及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7. 经济地理学与现代物流的关系及在物流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8. 经济地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在新兴领域的应用难点:1. 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体系的深入理解2. 不同学科领域(如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 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的实际操作和应用4. 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地理学的新特点和挑战5. 环境与经济地理学在实际环境问题中的应用6. 经济地理学与现代物流的综合规划和管理工作7. 经济地理学在未来发展趋势中的角色和影响力。

《经济地理学》教案--第一章

《经济地理学》教案--第一章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教案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掌握经济地理学在20世纪的发展特点及其在本世纪的理论研究重点,明确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相邻学科的关系,认识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难点:经济地理学在20世纪的发展特点,不同学者和学派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表述。

重点:经济地理学在20世纪的发展特点及其在本世纪的理论研究重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学习指导:提前预习,上课用心听讲,勤于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多读一些经济地理学导论方面的书籍和文章。

教学方法:以以教师讲授为主为主。

时间安排:3课时。

推荐的参考文献和阅读材料:1.吴传钧等.现代经济地理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2.杨吾扬等.高等经济地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3.杨万钟等.经济地理学导论(第四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陆大道.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地理学报,2003年1月第58卷第1期.5. 郑度. 21世纪人地关系研究前瞻.地理研究,2001,21(1):9-14.6.Nigel Thrift.The future of geography. Geoforum, 2002,33: 291–298.7.“新经济地理学”在哪里?--克鲁格曼 (Paul Krugman)《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商务印书馆.2005年5-6月出版.8. An Introduction to Economic Geography./showarticle.php?id=500&class=69.顾朝林王恩儒.“新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分异与对立./showarticle.php?id=51&class=610.吕拉昌,魏也华.新经济地理学中的制度转向与区域发展.2005,25(4):437-442.11.Caterina Marchionni.Geographical economics versus economic geography:towards a clarification of the dispute.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2004, 36: 1737 -1753.12.《经济地理》杂志,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所.13.Economic Geography.14.The Progress of Human Geography.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一)史志描述1.时期 17世纪以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作业题】
●题型
◆不定项选择题(选做)
◆填空题(选做)
◆简答题(选做)
◆判图题(必做)
◆实练题(必做)
●布置作业时间:09月19日,统一上交作业时间:09月30日晚24时。

●交作业模式:所有同学均采用电子版,直接做到每题要求的合适位置上。


后交作业的WORD文档标题为:某某班+第一章作业+学号+姓名+时间。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是( A )。

A.《尚书·禹贡》
B.《史记·货殖列传》
C.《汉书·地理》
D.《山海经》
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 )。

A.《尚书》
B.《史记》
C.《汉书》
D.《山海经》
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E )。

A.(德)戈策
B.(中)司马迁
C.(中)班固
D.(俄)罗蒙诺索夫
E.(古罗马)斯特拉波
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 A )之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
B.工业地理
C.商业地理
D.旅游地理
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D)
A.宇宙派
B.地志派
C.环境论派
D.区位论派
6.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B )。

A.阶级性
B.地域性
C.综合性
D.实用性
7.下列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ABCDE )。

A.旅游地理学
B.工业地理学
C.城市地理学
D.商业地理学
E.农业
地理学
8.下列关于地理比较法,说法错误的是( C )。

A.经地学比较方法按其比较内容可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B.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是分析问题两个不同侧面
C.运用比较法时,要注意对象属性的不同,在相似属性的对象比较科学意义不大
D.运用比较时,要注意数据资料的统计范围、时间
9.下列属于系统的特征的有 ( ABCD )。

A.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
B.子系统目标服从高层次系统的目标
C.系统的结构性表现为内部各要素相互关联的方式或秩序
D.为了维持系统内部的平衡,需要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10.关于抽样考察与典型考察,说法错误的是 ( B )。

A.二者都是非全面的考察方式
B.抽样考察对考察对象是有意识的,典型考察对象却是任意的
C.典型考察是通过典型数据推论分析总体,抽样考察是从数量上推算总体
D.二者都可克服全面考察工作量大的缺点,轻便灵活,节约人财物
二.填空题
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的一门科学。

2.经济地理学的科学性质是介于、和的一门边缘科学。

3.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泒和泒。

4.1760年,俄国学者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学科名词,1882年,德国地理学家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一文,论述了经济地理学本质及其构成,标志着经济地理学科的形成。

5.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核心问题是
6.经地学科体系包括的经济地理学和的经济地理学。

前者又叫
或普通经济地理学,后者又叫经济地理学。

7.交通运输两重性表现为:既是工农业生产的,又是一个的部门。

8.交通运输地理实际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地理和地理,前者又叫地理,后者又叫地理。

9.在经济地理学体系中,是当代地理学研究的最活跃领域。

10.区域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是。

11.科学的思维方式大体上可归为两大类,即和。

12.国家和区域经济地理形态描述体系最受众人推崇的是前苏联著名经济地理学家。

13.经济地理要素的关系多是不确定的关系,数量统计中的是定量确定要素关系有效方法。

14.经济地理系统分析基本程序的关键是。

15.统计表根据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级程度,可以分为表、表和表。

16.经济地理学中的技术经济论证,是对各种产业规划与布局方案进
行,从中优选最佳方案。

17.遥感系统由、、和四部分组成。

18.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相关数据包括数据和数据。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经济地理学与地理学研究对象是“同中之异”?
2.为什么说只有地域性与综合性才是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
3.什么是归纳法,什么是演绎法?
4.简述巴郎斯基关于国家和区域经济描述体系的“地理八股”?
5.什么是纵向比较法?什么是横向比较法?
6.简述经济地理系统分析的主要步骤。

7.实地考查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8.简述技术经济论证的工作程序。

四.判图题
1.三次产业结构图
提示:三次产业产值之和为GDP,所占比例之和=100%
(1)A国三次产业比重;B国呢?
(2)A国B国三次产业构成有何不同?
(1)A国第一产业比重60%,第二产业比重20%,第三产业比重20%;B国第一产业比重20%,第二产业比重30%,第三产业比重50%。

(2)A国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二三产业所占比例少;B国则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大幅度降低。

2.世界能源结构变化图
提示:核能为新能源,其余为传统能源
从图可以读到哪些能源信息,最后得到什么结论
(1)1950年以前,传统能源比重在60%以上,而核能等新能源比重较低;(2)从1950年至1970年间,传统能源比重开始大幅度降低,而新能源比重大幅度升高,且所占比例超过50%;(3)1975年后到1989年,各种能源比重趋于稳定,新能源比重高达
70%,而传统能源比重在30%左右;
结论:1970年前,我国发展水平低下,主要能源利用以传统能源为主;之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于新能源的利用逐步提高,直到1980年左右,能源利用达到稳定,主要以新能源为主,高达70%以上。

五、实练题
1.统计图表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或自己所在省区统计局公布的人口与GDP数据及统计图表相关知识,尝试用EXCEL软件制表和绘图。

(1)2015年全国大陆31省区(直辖市)统计指标(地区面积、年末总人口、GDP、人均GDP、城市化率、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居民平均收入8个指标)数据统计表。

(2)家乡省区(直辖市)建国以来(每隔五年,即1950,1955,1960,……,2010和2015年共计14个年份)GDP及人均GDP数据的统计表与统计图。

该题说明及要求:
第一,本题数据来源地为:中国国家统计局与各省统计局网站或国家、地方统计年鉴。

第二,本题中的“省区”指自己所在家乡省区。

由于陕西籍学生多,陕西籍学生第(2)小题改为家乡地级(如延安市、榆林市)或县区(如神木县、周至县)改革开放以来(1980,1985,……,2010和2015年共计8个年份)。

2.经济地图题
我国石油消费情况:2004年,我国进口已占石油消费33.3%, 2008年原油进口依赖度已达48.5%。

2009年进口超过50%(见图1),充足来源和安全线路关系国计民生。

图1 19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净进口与对外依存度变化过程据统计,目前我国石油进口地点主要是中东、非洲、俄罗斯与中亚、东南亚等,其中,
⏹中东约占50%,从波斯湾(以沙特、伊朗、阿曼为主)出发,经霍尔木兹海
峡、马六甲海峡,穿越南海到国内。

⏹西非几内亚湾地区(以安哥拉和刚果(金)为主)和北非地区(以苏丹为主)
占25%。

前者绕过好望角,后者经红海和亚丁湾,二者都穿过印度洋经马六
甲海峡到国内。

⏹中亚和俄罗斯约占10%,前者通过中哈石油管道,从哈萨克斯坦里海沿岸到
我国新疆的阿拉山口,后者中俄石油管道,由俄罗斯的斯科沃罗季诺到我国
大庆。

⏹拉丁美洲(以巴西、委内瑞拉为主)约占10%,石油经巴拿马运河,太平洋
海上航线运抵国内。

⏹东南亚(以印尼、马来西亚和文莱为主):约占5%经海上航线运抵国内
根据以上材料,也可以参考网络上世界或中国石油运输的相关资料,利用制图原理,独自或小组合作制作一张中国石油进口运输图。

说明:本题材料中石油产地提供了主要国家,可以以这些国家为运输起点,对于运输到国内有多个石油进口港口(如国内大连、天津、青岛、宁波、湛江),不再区分,只需要将终点落到沿海石油进口港口即可。

注:中东约占50%,从波斯湾(以沙特、伊朗、阿曼为主)出发,经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穿越南海到国内——黑色线路
西非几内亚湾地区(以安哥拉和刚果(金)为主)和北非地区(以苏丹为主)占25%。

前者绕过好望角,后者经红海和亚丁湾,二者都穿过印度洋经马六甲海峡到国内——黄色线路
中亚和俄罗斯约占10%,前者通过中哈石油管道,从哈萨克斯坦里海沿岸到我国新疆的阿拉山口,后者中俄石油管道,由俄罗斯的斯科沃罗季诺到我国大庆。

——红色线路
拉丁美洲(以巴西、委内瑞拉为主)约占10%,石油经巴拿马运河,太平洋海上航线运抵国内——绿色线路
东南亚(以印尼、马来西亚和文莱为主):约占5%经海上航线运抵国内——紫色线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