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连续横断层解剖及CT、MRI(11研究生)(谷风研究)

合集下载

人体断层解剖学总复习(研究生)

人体断层解剖学总复习(研究生)

10
(脉络膜丛) 5
11
8. 透明隔
6
12
9. 内囊前肢
10.内囊膝部 11. 外囊
7
13
12.内囊后肢
13. 松果体
昆明医科大学人体解剖第学十二页与,编组辑于星织期三胚:十九胎点 四学十六分系。
断层解剖学-脑的连续横断层
第五脑室
昆明医科大学人体解剖第学十三页与,编组辑于星织期三胚:十九胎点 四学十六分系。
昆明医科大学人体解剖第学三十九与页,组编辑于织星期胚三:十胎九点学四十六系分。
断层解剖学-脑的连续横断层
1、声门下腔 2. 9、甲状腺 3、颈总A 4 .8 、颈内V 5、C6椎体 6、椎A和第6颈N 7、颈外V
昆明医科大学人体解剖第学四十页与,编组辑于星织期三胚:十九胎点 四学十六分系。
断层解剖学-脑的连续横断层
昆明医科大学人体解剖第学二十四与页,组编辑于织星期胚三:十胎九点学四十六系分。
断层解剖学-脑的连续横断层
1、上颌骨牙槽突
2、腭腺 3、鼻咽部
4、咽隐窝 5、下颌支
6、腮腺 7、颈内A、V
8、乳突 9、小脑溪 10、小脑半球 11、小脑扁桃体 12、延髓 13、 寰枕关节 14、颈内V 15、翼内肌
昆明医科大学人体解剖第学四十六与页,组编辑于织星期胚三:十胎九点学四十六系分。
断层解剖学-脑的连续横断层
昆明医科大学人体解剖第学四十七与页,组编辑于织星期胚三:十胎九点学四十六系分。
断层解剖学-脑的连续横断层
昆明医科大学人体解剖第学四十八与页,组编辑于织星期胚三:十胎九点学四十六系分。
断层解剖学-脑的连续横断层
断层解剖学-脑的连续横断层
临床解剖学总复习

颌面部解剖及病变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颌面部解剖及病变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通过打印颌面部模型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超声、核磁等新型成像技术
提供更清晰、更准确的影像信息,有助于发现微小病变。
影像学诊断与临床治疗的结合
精准定位
导航系统
通过影像学诊断精确定位病变位置, 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利用导航系统辅助手术操作,提高手 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治疗效果评估
术后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治疗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良性肿瘤:影像学表现为颌面 部软组织肿块,形态规则,边 界清晰,密度均匀。增强扫描 可见病变均匀强化。
恶性肿瘤:影像学表现为颌面 部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 边界不清,可伴有钙化或坏死 。增强扫描可见病变不均匀强 化。
颌面部外伤病变
颌面部外伤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与外伤程度和部位有关,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为骨折和软组织损伤。
病变累及颌面部骨组织时,可 出现骨质破坏,表现为骨小梁
模糊、缺失等。
软组织肿胀
炎症、肿瘤等疾病可引起软组 织肿胀,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增
高或腮腺增大。
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转移癌或淋巴结炎等疾 病可引起淋巴结肿大,表现为
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影。
钙化
部分病变可出现钙化,如腮腺 混合瘤内的“蛋壳样”钙化。
病变的鉴别诊断
一淋巴结肿大或软组织肿块。
03
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的鉴别
良性病变通常边界清晰、形态规则,而恶性病变则通常边界不清、形态
不规则。影像学上,良性病变通常无骨质破坏,而恶性病变则可能出现
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胀等表现。
03
常见颌面部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颌面部炎症病变
颌面部炎症病变是常见的病变类型, 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颌面部MRI解剖

颌面部MRI解剖

颞肌 起自:颞窝和颞深筋膜的深面 止于:冠突和下颌支前缘至下颌第三磨牙
远中 收缩上提下颌骨,使下颌产生闭口动作。
也参与下颌侧方运动。
颞肌
咬肌 浅层:起于颧弓的下面和内面(上颌骨颧突、颧弓前2/3),止于咬肌粗隆 深层:起于颧弓深面,止于下颌支上部和髁突 收缩上提下颌骨,也参与下颌侧向运动及后退运动
颌面部MRI解剖
301磁共振室 王庆军 、刘丹青
MRI在颌面部成像优势
• 多参数、多平面成像; • 独一无二的软组织分辨率,可清楚显示口
腔颌面部正常软组织解剖结构及病理改变; • 无辐射。
MRI在颌面部成像缺点
• 对正常骨质结构及骨质病理改变显示欠佳, 不如CT;
• 对金属(假牙等)敏感,易产生伪影; • 成像时间长; • 对运动敏感,可以产生运动伪影。
T2WI
T2脂肪抑制像
舌下腺
Case 1 ,A678940
• 男,55y; • 左额、左眶部疼痛伴鼻塞2个月。
T2WI
T1WI
T1WI抑脂+C
+C
额窦癌
• 鼻腔和副鼻窦恶性肿瘤, 以上颌窦癌多见(75%),其中以鳞 癌为多。额窦癌约占10%。
• 副鼻窦区软组织肿块及窦壁骨质破坏是诊断副鼻窦癌的重要 依据。
涎腺解剖
• The Major Salivary Glands
– Parotid – Submandibular – Sublingual
• The Minor Salivary Glands
腮腺解剖
• 腮腺位于耳垂下前方,前界在下颌支、咬肌交界 处,后界为乳突,上为外耳道,下为下颌角下方。
• 腮腺分为深浅两叶,中间有峡部连接。面神经穿 行两叶之间。浅部位于下颌支和咬肌表面,呈倒 置三角形。深部又称咽突,位于下颌支和翼内肌 深面,并向前内深达咽侧壁。峡部位于下颌支后 缘和胸锁乳突肌之间。三角形下端为尾部。

颌面部断层解剖学

颌面部断层解剖学

核磁共振成像
01
将断层解剖与MRI技术相结合,更深入地了解软组织的结构与
功能。
计算机断层扫描
02
利用CT技术进行多角度、多平面的断层扫描,提供更全面的颌
面部结构信息。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03
用于研究颌面部的生理功能和疾病进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
供依据。
临床与科研的进一步结合
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相结合
将断层解剖学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颌面部疾病的诊疗 水平。
手术模拟
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医生 可以在手术前模拟手术过 程,预测手术效果,为实 际手术提供参考。
术中导航
通过将断层解剖影像与手 术设备进行实时配准,医 生可以在术中实时导航, 提高手术的效率和精度。
颌面部影像学研究
解剖结构研究
通过对颌面部断层解剖影像的研 究,可以深入了解颌面部的解剖 结构,为颌面部疾病的诊断和治
通过观察断层图像,可以了解 颌面部的正常结构、病变特征 以及手术操作的影响。
断层图像的解读有助于提高颌 面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2023
PART 03
颌面部重要结构与功能
REPORTING
牙齿与牙周组织
牙齿
是颌面部最重要的咀嚼器官,具 有咬碎、磨细食物的功能。根据 牙齿的形态和功能,可分为切牙 、尖牙、磨牙三种类型。
唾液腺肿瘤治疗
唾液腺肿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根 据肿瘤的性质和分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023
PART 05
颌面部断层解剖的临床应 用
REPORTING
诊断颌面部疾病
诊断肿瘤病变
通过断层解剖影像,医生可以观 察到颌面部的肿瘤病变,如颌骨 囊肿、血管瘤等,为制定治疗方

颌面部解剖及其病变的影像诊断

颌面部解剖及其病变的影像诊断

肌肉与筋膜
咀嚼肌群
筋膜
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等, 这些肌肉群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控制下 颌骨的运动,实现咀嚼功能。
筋膜是一种结缔组织,起到连接肌肉、 固定骨骼和保护血管神经的作用。
表情肌群
包括额肌、眼轮匝肌、颧大肌、颧小 肌、上唇方肌、下唇方肌等,这些肌 肉群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改变面部表情。
血管与淋巴系统
其他病变
总结词
其他病变在影像学上可能表现为颌面部 软组织和骨骼的异常密度或形态变化。
VS
详细描述
除了炎症、肿瘤、创伤和骨折等常见病变 外,颌面部还可能发生其他各种病变。这 些病变可能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软组织和骨 骼的异常密度或形态变化,例如颌面部发 育畸形、血管病变、代谢性疾病等。对于 这些病变,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制 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创伤与骨折
总结词
创伤与骨折在影像学上通常表现为颌面部骨骼的断裂或错位。
详细描述
创伤与骨折在影像学上表现为颌面部骨骼的断裂或错位,这些异常可以在X线或CT图像上清晰地观察 到。骨折可能导致骨裂、移位或成角畸形,而创伤则可能引起骨膜反应、骨髓水肿或软组织损伤。治 疗方式的选择和预后评估需要依据具体伤情和影像学表现。
03
颌面部病变的影像诊断方 法
X线诊断
X线平片
用于观察颌面部骨骼结构,如骨折、肿瘤等。
曲面断层X线
可全面观察上下颌骨及相邻组织的结构,常用于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诊断。
CT诊断
CT扫描
可获取颌面部软组织和骨骼的三维图像,有助于发现病变和 确定病变范围。
CT三维重建
通过重建技术,可直观地展示颌面部骨骼形态,对颌面部畸 形、骨折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颌面部断层解剖学-2

颌面部断层解剖学-2

9.经口裂的横断层面
LOGO
下颌骨的后内侧出现下颌下腺和二腹肌后腹断面; 在下颌体、二腹肌后腹与二腹肌前腹围成的下颌下
三角内,有下颌下间隙及其内的下颌下腺和面动、 静脉等。 口咽外侧的咽旁前间隙和茎突周围肌消失,咽旁后 间隙仍较明显,腮腺断面明显缩小。
10. 经下颌角的横断层面
LOGO
LOGO
眶腔位于鼻腔两侧,内有眼球、泪腺、眼球外肌和
眶脂体等结构。重点观察眼球周围结构。 眼球上份横断层面:眼球呈扁椭圆形,其后方有上 直肌和上睑提肌,后内侧有上斜肌。 眼球中份横断层面:眼球壁呈环状包绕于晶状体和 玻璃体的周围(眼环),内、外直肌伸向眶尖,视 神经略呈“S”形自眼球后端连至眶尖。 眼球下份横断层面:下直肌自眼球后端向后延伸, 与视神经的走行方向相一致。
6. 经硬腭的横断层面
LOGO
此层面上寰枢正中关节、翼外肌、茎突和颞下间隙消
失,硬腭和翼下颌间隙的断面出现 。 鼻咽的前方依次为软腭、硬腭和上颌骨。 咬肌向内侧有下颌支、翼内肌和咽旁间隙;下颌支的 后方为腮腺及附着于茎突的肌肉。
6. 经硬腭的横断层面
牙槽神经、血管等通过。
LOGO
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为翼下颌间隙,内有舌神经和下 咬肌与下颌支之间为咬肌间隙,内有咬肌血管、神经
LOGO
第三节
颌面部
三、颌面部的横断层解剖
P49
颌面部的横断层解剖特
按颌面部分区即面前区和面侧区,
LOGO
依次观察眶、鼻腔、口腔、咀嚼肌、三对大唾液腺和筋膜间
隙等器官结构, 在横断层面上的位置、形态、大小、毗邻及其变化规律。
1. 经眼球中份的横断层面
LOGO
此层面上眼球、泪腺、上斜肌、外直肌和视神经

颌面部连续横断层解剖及CT、MRI(11研究生)

颌面部连续横断层解剖及CT、MRI(11研究生)
38
舌骨体层面
39
40
颌面部连续横断层解剖
1
2
特点
由于面颅与脑颅的分界线并不是水平线,颌面 部以reid 为基线,它上五个断层与颅脑相重叠; 本教材共14个断层。
断层以第6颈椎结束; 观察鼻腔、颅底、鼻咽部(窦腔) 观察颌面部、颈部的间隙 颈椎的结构(寰枕、寰枢关节)
3
重要的间隙
4
1.翼腭间隙:位于上颌骨后壁与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及翼
• 1、位置:翼 腭窝位于颞 下窝内侧、 眶尖后下方 的狭小骨性 间隙,位置 深邃,解剖结 构复杂。
14
横断面翼腭窝第二层 前壁、后壁呈凸面向后的双弧形
15
5、翼管
翼管前 口位于蝶 腭孔的后 方,圆孔 的内下方,
翼管前口 ①蝶骨大翼②眶上裂③圆孔④翼突
⑤蝶窦⑥蝶腭孔⑦翼管前口
16
17
18
下颌头层面
突之间。(断层5:7)
5
位于眶尖的下方、颞下窝的内侧。前界上颌骨体部,后界蝶骨翼突。上 为蝶骨大翼,内以腭骨垂直板为界。间隙内主要有上颌神经、蝶腭神经节、 上颌动脉及其分支。翼腭间隙向前经眶下裂通眼眶,向内经蝶腭孔通鼻腔, 向外经翼上颌裂通颞下间隙,向下经翼腭管通口腔,向后上经圆孔通颅腔。
6
颞下窝是上颌骨体 和颧骨后方的不规则 间隙,容纳咀嚼肌和 血管神经等,向上通 颞窝。窝前壁为上颌 骨体和颧骨,内壁为 翼突外侧板,外壁为 下颌支,下壁与后壁 空缺。此窝向上借卵 圆孔和棘孔与颅中窝 相通。向前借眶下裂 通眶,向内借上颌骨 与蝶骨翼突之间的翼 上颌裂通翼腭窝。
sinuses 岩下窦
26
27
垂体层面:14
28
下颌头层面
1.翼腭间隙:位 于上颌骨后壁与蝶 骨大翼的下面及翼 突之间。 (断层5: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inuses 岩上窦 inferior petrosal
sinuses 岩下窦
技术研究
26
技术研究
27
垂体层面:14
技术研究
28
下颌头层面
1.翼腭间隙:位 于上颌骨后壁与蝶 骨大翼的下面及翼 突之间。 (断层5:7)
技术研究
29
下颌颈层面
技术研究
30
断层七
寰枕关节层面
技术研究
31
技术研究
技术研究
6
颞下窝是上颌骨体 和颧骨后方的不规则 间隙,容纳咀嚼肌和 血管神经等,向上通 颞窝。窝前壁为上颌 骨体和颧骨,内壁为 翼突外侧板,外壁为 下颌支,下壁与后壁 空缺。此窝向上借卵 圆孔和棘孔与颅中窝 相通。向前借眶下裂 通眶,向内借上颌骨 与蝶骨翼突之间的翼
上颌裂通翼腭窝。
技术研究
7
技术研究
4
1.翼腭间隙:位于上颌骨后壁与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及翼
突之间。(断层5:7)
技术研究界上颌骨体部,后界蝶骨翼突。上
为蝶骨大翼,内以腭骨垂直板为界。间隙内主要有上颌神经、蝶腭神经节、 上颌动脉及其分支。翼腭间隙向前经眶下裂通眼眶,向内经蝶腭孔通鼻腔, 向外经翼上颌裂通颞下间隙,向下经翼腭管通口腔,向后上经圆孔通颅腔。
技术研究
13
• 翼腭窝解剖概况
• 1、位置:翼 腭窝位于颞 下窝内侧、 眶尖后下方 的狭小骨性 间隙,位置 深邃,解剖结 构复杂。
技术研究
14
横断面翼腭窝第二层 前壁、后壁呈凸面向后的双弧形
技术研究
15
5、翼管
翼管前 口位于蝶 腭孔的后 方,圆孔 的内下方,
翼管前口 ①蝶骨大翼②眶上裂③圆孔④翼突
32
寰枢关节层面
技术研究
33
枢椎体上份层面
技术研究
34
枢椎体下份层面
技术研究
35
下颌角层面
技术研究
36
下颌体上份层面
技术研究
37
经喉咽和会厌层面
技术研究
38
舌骨体层面
技术研究
39
技术研究
40
颌面部连续横断层解剖
技术研究
1
技术研究
2
特点
由于面颅与脑颅的分界线并不是水平线,颌面 部以reid 为基线,它上五个断层与颅脑相重叠; 本教材共14个断层。
断层以第6颈椎结束; 观察鼻腔、颅底、鼻咽部(窦腔) 观察颌面部、颈部的间隙 颈椎的结构(寰枕、寰枢关节)
技术研究
3
重要的间隙
技术研究
8
技术研究
翼内肌起自翼窝,肌 纤维斜向外下,止于下 颌支内侧面的翼肌粗隆。
翼外肌起于蝶骨大翼的 颞下面及翼突外侧板的 外侧面,有两个头,纤 维行向后外,止于下颌 颈、关节盘和关节囊。 咬肌、颞肌和翼内肌收 缩能上提下颌骨(闭 口);两侧翼外肌同时 收缩,使下颌骨向前, 并参与张口;一侧翼外 肌收缩,则使下颌骨转 向对侧;颞肌后部纤维 收缩,可拉下颌骨向后。
⑤蝶窦⑥蝶腭孔⑦翼管前口
技术研究
16
技术研究
17
技术研究
18
下颌头层面
1.翼腭间隙:位 于上颌骨后壁与蝶 骨大翼的下面及翼 突之间。 (断层5:7)
技术研究
19
技术研究
20
技术研究
21
技术研究
22
上直肌和上斜肌层面
技术研究
23
视神经管层面
技术研究
24
海绵窦层面
技术研究
25
Transverse sinus 横窦 Sigmoid sinus 乙状窦 Superior petrosal
9
技术研究
10
2.咽旁间隙、椎前间隙和咽后间隙:
(断层8:10)
3.翼下颌间隙:翼内肌与下颌支内侧面之间。 (断层8:6、7)
技术研究
11
4.咬肌间隙:咬肌与下颌骨之间。 (断层8:5)
5.下颌下间隙:位于下颌下三角内。 (断层11:29)
6.舌下间隙和颏下间隙
技术研究
12
寰枢关节层面 断层8(P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