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与诺卡菌所致感染性皮肤肉芽肿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合集下载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2 肺外感染 结核杆菌可经血液循环引起肺外感染, 如脑、肾、结核,痰被咽入可引起肠结核、 结核性腹膜炎等。一般认为血中播散的大 多是L细菌
(三) 免疫性 人类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率甚高,但发病率 不高。这表明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相当强的 免疫力。 ( 1 )结核的免疫为有菌免疫或称传染性免疫 。这种免疫系指结核分枝杆菌 ( 或 BCG) 进入机 体后使机体对细菌再次入侵有免疫力;而当细 菌或其成分从体内彻底消失后机体的免疫力也 随之消失。遗传因素决定对结核病的易感染性 , HLA-Bw15为易感个体。
机体在对结核分枝杆菌产生细胞免疫的同时, 也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这种情况可用科霍现象 来说明
科霍现象方法 将微量结核分枝杆菌注入易感豚鼠皮下 ,10-14d 后注射部位溃烂、坏死;同时附近淋巴结肿大, 干酪样病变,形成慢性溃疡很难愈合。 若将同样剂量的菌皮下注射于曾经感染过结核 的豚鼠,经24-8h后在接种的局部迅速发生浅溃烂。 但能较快愈合,不扩散到附近淋巴结和全身
(三)抵抗力 结核分枝杆菌因细胞壁含有大量脂类,故对 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耐干燥,在干燥的痰内 可存活6-8个月。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痰液的尘埃 经8-10d仍有传染性。此菌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 力也较一般细菌强,在3%HCl或6%H2SO4中不被杀 死。因此常用于处理有杂菌污染的检材,以便 进行分离培养。对湿热敏感,60℃30min可杀死 细菌;在 70%-75% 乙醇中数分钟即被杀死 ,对 紫外线敏感
力 可能与下述物质有关: . 1 荚膜 主要成分为多糖,部分为脂质和蛋 白质。其作用 * 与吞噬细胞表面补体受体 3 结合 , 有助于 细 菌的粘附与侵入 * 荚膜中多种酶可降解宿主组织中的大分 子 物质,供入侵细菌繁殖的需要 * 防止有害物质进入结核杆菌,还可抑制

牛放线菌最好的治疗方法

牛放线菌最好的治疗方法

牛放线菌最好的治疗方法牛放线菌感染是一种由放线菌属细菌引起的疾病,通常会影响皮肤和软组织。

这种感染通常是由于皮肤受伤后与土壤或植物接触而引起的。

牛放线菌感染可能表现为红肿、疼痛、溃烂和脓液流出的症状,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

因此,寻找最好的治疗方法对于牛放线菌感染的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目前,针对牛放线菌感染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在药物治疗方面,抗生素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对于牛放线菌感染,通常会选择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

常用的口服抗生素包括红霉素、阿米卡星、替考拉宁等。

这些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抑制和杀灭感染的放线菌细菌,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并促进愈合。

此外,局部使用抗生素软膏也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加速愈合过程。

除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也是牛放线菌感染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

对于严重感染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手术可以帮助清除感染部位的坏死组织和脓液,从而减轻症状、防止感染的扩散,并促进伤口的愈合。

在手术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感染部位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例如切开引流、切除坏死组织等。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一些预防措施,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首先,避免与土壤、植物等可能感染牛放线菌的环境接触,尤其是在皮肤有伤口的情况下。

其次,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清洁皮肤,保持皮肤干燥,避免受伤口潮湿。

最后,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感染病灶。

综上所述,牛放线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针对牛放线菌感染,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预防措施,减少感染的风险。

希望通过医生的治疗和患者的配合,能够尽快控制感染,恢复健康。

放线菌治疗方案

放线菌治疗方案

放线菌治疗方案第1篇放线菌治疗方案一、方案背景放线菌病是一种由放线菌属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常见于皮肤、软组织、骨骼等部位。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放线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较大挑战。

为提高放线菌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放线菌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二、治疗原则1. 早期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尽早明确诊断。

2. 联合用药:针对放线菌的耐药性,采用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3. 足疗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制定合适的疗程,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4.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5. 监测与评估: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治疗方案1. 轻度感染:(1)首选药物:红霉素、克林霉素、阿莫西林等。

(2)联合用药:可选用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如红霉素+克林霉素。

(3)疗程:10-14天。

2. 中度感染:(1)首选药物:阿莫西林、头孢曲松、亚胺培南等。

(2)联合用药:可选用三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如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克林霉素。

(3)疗程:14-21天。

3. 重度感染:(1)首选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等。

(2)联合用药:可选用四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克林霉素。

(3)疗程:21-28天。

四、注意事项1. 治疗期间,患者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

2. 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监测抗生素血药浓度,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3. 疗程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病情复发及转归。

4. 针对放线菌耐药性问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疗效。

五、总结本方案旨在为放线菌病患者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佳治疗效果。

同时,加强对放线菌耐药性问题的关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肉芽肿的诊断与治疗

肉芽肿的诊断与治疗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未来需要更加重视 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工作,帮助患者更好 地管理自己的健康和生活。
THANKS.
局部治疗
如热敷、理疗等,可缓解 疼痛、促进炎症消退。
适应症
适用于早期、小型肉芽肿 ,以及无法耐受手术或拒 绝手术的患者。
手术治疗方法及适应症
切除术
将肉芽肿完整切除,适用于较大或有 症状的肉芽肿。
适应症
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肉芽肿较大或 影响美观、功能的患者。
刮除术
用刮匙将肉芽肿刮除,适用于浅表、 小型的肉芽肿。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精准医疗的应用
新型治疗方法的探索
随着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的发展 ,未来有望实现肉芽肿的精准诊断和治疗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目前,针对肉芽肿的治疗方法有限,未来 需要继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如细胞治疗 、基因治疗等。
跨学科合作研究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肉芽肿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未 来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研究,以全面深入 地了解肉芽肿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肉芽肿的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XX 2024-01-26
目录
• 肉芽肿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策略 • 药物选择与使用注意事项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总结与展望
肉芽肿概述
01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肉芽肿是一种由巨噬细胞及其演 化的细胞局限性浸润和增生所形 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大环内酯类等。
使用方法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原体类型 ,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口服、 静脉注射等)和剂量。治疗过程 中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生素时,需遵循医嘱, 按时按量服药。同时,注意观察 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 肝肾功能损害等。如有异常,应

诺卡菌鉴定技术

诺卡菌鉴定技术

诺卡菌鉴定技术诺卡菌鉴定技术主要是针对诺卡菌属(Nocardia)细菌进行检测和鉴定的一种方法。

诺卡菌属是一群需氧性放线菌,广泛分布于土壤、腐烂的植物、粉尘及水中。

对人体致病的主要有3种:星形诺卡菌(N. asteroides)、巴西诺卡菌(N. brasiliensis)和豚鼠诺卡菌(N. cavae)。

其中星形诺卡菌在我国最常见,致病力最强。

所致疾病称为诺卡菌病,常表现为肺部化脓性炎症与坏死,严重者可通过血流播散至全身。

诺卡菌鉴定技术的主要方法如下:1. 形态学观察: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菌落形态、菌丝结构和革兰氏染色特征。

诺卡菌形态与放线菌属相似,但菌丝末端不膨大。

革兰染色阳性。

部分诺卡菌抗酸染色呈弱阳性,但如延长脱色时间则变为阴性,据此与典型的结核杆菌相区别。

2. 培养鉴定:在普通培养基或沙保培养基上进行细菌培养,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诺卡菌属为专性需氧菌,能形成气生菌丝。

繁殖速度慢,一般需5~7天可见菌落。

3. 生化试验:对菌落进行生化试验,如氧化酶、触酶、脂肪酶等试验,以区分不同种类的诺卡菌。

4. 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对细菌的基因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如16S rRNA基因测序、DNA指纹图谱等,进行种属鉴定。

5. 血清学试验:利用血清学方法,如凝集试验、免疫扩散试验等,检测细菌抗原,从而进行鉴定。

6. 基因芯片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诺卡菌进行鉴定和分型,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提高鉴定准确性。

综合以上方法,诺卡菌鉴定技术可以对不同种类的诺卡菌进行准确检测和鉴定,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但由于诺卡菌培养困难、生长缓慢,实验诊断较为困难,因此需要综合运用多种鉴定技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其他相关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

牛放线菌最好的治疗方法

牛放线菌最好的治疗方法

牛放线菌最好的治疗方法牛放线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原菌,引起的疾病主要有牛放线菌病和牛放线菌疹。

这些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病变,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困扰。

因此,寻找牛放线菌的最佳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对于牛放线菌引起的皮肤病变,局部治疗是非常关键的。

患处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伊曲康唑等,能够有效杀灭病菌,减轻症状。

同时,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患处受到外界刺激,有助于病情的好转。

其次,对于牛放线菌引起的牛放线菌疹,全身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氟康唑等,能够从全身上下杀灭病菌,阻断病情的发展。

此外,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最后,对于牛放线菌引起的疑难病例,可以考虑联合治疗。

选择多种抗真菌药物联合使用,或者结合光疗、中医中药等方法,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加快病情的好转。

总的来说,牛放线菌的治疗方法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来选择。

对于轻度病情,局部治疗即可;对于重度病情,全身治疗是必要的;对于疑难病例,可以考虑联合治疗。

但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患者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使用药物,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在治疗的同时,患者还应注意日常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患处受到外界刺激,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良好的心态,这些都对疾病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牛放线菌的治疗方法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来选择,同时患者还应注意日常护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早日康复!。

肉芽肿病理分类

肉芽肿病理分类

肉芽肿病理分类
肉芽肿是一种由炎症细胞聚集形成的结节状病变。

根据病因、病变特点和免疫反应机制的不同,肉芽肿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感染性肉芽肿:由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如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例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结核病、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麻风病等。

2. 异物性肉芽肿:由异物残留引起,如缝线、石棉、硅尘等。

这类肉芽肿通常是对异物的免疫反应。

3. 免疫性肉芽肿: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形成肉芽肿。

4. 结节病肉芽肿:也称为肉样瘤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肉芽肿病,主要影响肺部和淋巴结。

5. 血管炎性肉芽肿:与血管炎相关,如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等。

6. 其他类型的肉芽肿: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肉芽肿,如外伤性肉芽肿、脂肪肉芽肿等。

肉芽肿的分类不是绝对的,有些疾病可能同时具有多种类型的肉芽肿特点。

病理学家通常通过对肉芽肿的组织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临床病史等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具体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肉芽肿在治疗和预后上可能有所不同。

诊断肉芽肿的具体类型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评估疾病的预后非常重要。

放线菌感染的治疗,这些方法均很有效

放线菌感染的治疗,这些方法均很有效

放线菌感染的治疗,这些方法均很有效如果身体感染放线菌的话,患者需要进科学检查并且积极治疗,根据病情的情况可以采取全身治疗或者局部治疗,比如通过注射或者口服药物治疗都属于全身治疗的方法。

★一、放线菌感染的治疗1.全身治疗大剂量、长程青霉素治疗对本病有效,肌注或静滴,其他如林可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利福平等亦有一定疗效。

多烯类和唑类等抗真菌制剂对本病无效。

2.局部治疗所有浅部病灶及窦道脓肿等均应切除或切开引流。

★二、放线菌感染的检查1.病原菌检查(1)直接镜检颗粒压片革兰染色,可见蓝色菌丝团块及棒状体。

脓液涂片也可能找到细小且短的分枝样菌丝,抗酸染色阴性。

注意奴卡菌抗酸染色为阳性,链丝菌有孢子。

(2)培养较困难,颗粒必须多次用无菌盐水洗涤,以除去细菌,然后用消毒玻璃棒压碎,划线接种于脑心浸液血琼脂上,至CO2厌氧菌缸中,37℃方可。

2.组织病理早期局部有白细胞浸润,形成小脓肿,穿破形成窦道,各窦道可互通。

体内筋膜、胸膜、横膈、骨骼等均不能阻止其发展。

化脓区附近可有慢性肉芽组织增生,可有淋巴样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浸润,局部组织还可呈玻璃样变性,致硬板样,脓肿内可见“硫磺颗粒”,HE染色中央呈均质性,周围有栅栏状短棒样细胞。

★三、放线菌感染的病因病原菌以伊氏放线菌最为常见。

这些病原菌为厌氧菌或微需氧,常是人体中的一个正常菌丛,特别是口腔中常可见到。

如有外伤,外科手术后即可发生感染。

感染后常合并细菌感染,损害由中心逐渐通过窦道向周围蔓延,侵犯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筋膜、骨骼及内脏等。

可通过消化道和气管传播,极少数是通过血行播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放线菌 ;诺卡菌 ;感染性皮肤肉芽肿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cutaneous granuloma caused by Actinomyces and Nocardia
MA Ying1 ,WU Shi2 ,HUANG Hai‐Hui2 ,YANG Yang2 ,CHEN Lian‐Jun1
DNA ,作为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PCR )的模板 。 1 .3 .2 PCR 扩增 16S rDNA 通用引物序列为
27F :5′‐AGAGTTTGATCCTGGCTCAG ‐3′ ;1492R : 5′‐GGTTACCTTGTTACGACTT‐3′ ,引 物 由 上 海 迈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 。 PCR 反应体系(宝生 物工程有限公司)(20 μl) :Premix Taq 10 μl ,上 、下 游引物各 1 μl ,模板 1 μl ,双蒸水补至 20 μl 。 16S rDNA 的 PCR 扩增条件 :94 ℃ 预变性 3 min ;94 ℃ 变性 30 s ,55 ℃ 退火 30 s ,72 ℃ 延伸 100 s ,30 个循 环 ;72 ℃ 延伸 10 min 。 4 ℃ 保存 。 PCR 产物割胶纯 化 ,经 2% 琼脂糖凝胶电泳 ,取目的条带 ,按天根回 收试剂盒(DP214‐03)纯化回收 。 1 .3 .3 PCR 产物测序 采用 Sanger 法 。 测序用 试剂 盒 为 BigDye v3 .1 Chemistry Kit (Applied
马英 ,等 :放线菌与诺卡菌所致感染性皮肤肉芽肿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 93 ·
肉芽肿是巨噬细胞和其他炎症细胞参与的慢性 炎症过程 。 在抗原暴露后 ,T 细胞 、巨噬细胞 、上皮 细胞和多核巨细胞被激活 ,从而形成肉芽肿 。 肉芽 肿被认为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机制 ,可抵抗外界病原 体 ,保护组织和器官 。 皮肤肉芽肿分为感染性肉芽 肿和非感染性肉芽肿 。 感染性肉芽肿主要由金黄色 葡萄球菌 、假单胞菌 、放线菌 、真菌 (如曲霉 )等感染 所致[1] 。 放线菌和诺卡菌是放线菌属的 2 种少见的 能导致肉芽肿的病原体 ,在感染性皮肤肉芽肿中很 少作为常规鉴别诊断 。 两者的临床症状 、体征与其 他感染性肉芽肿性皮肤病相似 ,易误诊 。 本文分析 1 例皮肤放线菌与 1 例诺卡菌感染病例 ,总结这 2 类疾病的病原学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诊断和鉴别 诊断 、治疗及最新进展 ,以帮助临床医师提高认识 , 及时给予患者最佳治疗 。
2 结果
2 .1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临床表现 :患者均有皮下结节 ,质硬 ,后结节逐
渐软化 ,破溃伴流脓 ,并有局部压痛 。 病例一为女性 患者 ,56 岁 ,发病前 2 个月无明显诱因下左鼻唇沟 处出现皮下结节伴流脓 ,局部有压痛 。 病程中无发 热 、咳嗽及胸痛 、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 。 发疹后 2 周 至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局部穿刺术 ,镜下未见 恶性依据 。 既往患者有因上颌窦癌而行局部放疗病 史 ,无高血压 、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病史 。 病例二为男 性患者 ,45 岁 ,发病前 2 年右足背部出现皮下硬结 , 有流脓及局部压痛 ,病情迁延不愈 。 患者 2 年半前 农作时右足部受外伤 ,当时局部清创后愈合 。 病程 中无发热 、关节酸痛等全身不适 。 既往无高血压 、糖 尿病及其他慢性病史 。
· 92 ·
微生物与感染 Journal of Microbes and Infections ,April 25 ,2015 ,10 (2 ) :92‐97 http :∥ jmi .fudan .edu .cn
· 论著 ·
放线菌与诺卡菌所致感染性 ,杨洋2 ,陈连军1
用碘酒对患者皮肤肉芽组织处进行局部消毒 ,1 ml 针头刺破皮肤表面 ,挤出脓液 ,以无菌棉拭子沾 取脓血 ,接种血琼脂平板 ,置于厌氧(5% CO2 、10% H2 、85% N2 )和需氧环境 ,37 ℃ 孵育 48 ~ 72 h 后观 察菌落 。 分离细菌并经涂片 、革兰染色(革兰染色液 为上海 科 兴 生 物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产 品 )后 镜 检 ,用 API‐20A 鉴定条(法国梅里埃生物有限公司)鉴定 , 然后置于 40% 甘油肉汤 ,- 70 ℃ 冰箱保存菌种 。 1 .3 细菌分子生物学鉴定 1 .3 .1 细菌 DNA 提取 采用细菌基因组 DNA 提 取试剂盒 (天 根 生 化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提 取 基 因 组
图 1 左鼻唇沟处见红色条索状结节 ,轻轻挤压可见黄色脓 液流出 Fig .1 Red funicular nodule in the left nasolabial groove , discharged pus when gently squeezed
图 2 右足背部暗红色斑块 ,局部形成条索状结节 ,挤压后 可见黄色脓液流出 Fig .2 Dark red plaques on the back of right foot with the local formation of funicular nodules , discharged pus when squeezed
1 .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 Huashan Hospital , Fudan University , Shanghai 200040 , China ; 2 . Institute of A ntibiotics , Key Laboratory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of A ntibiotics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 Huashan Hospital , Fudan University , Shanghai 200040 , China
Abstract :Infections granuloma is a kind of chronic hyperplastic inflammation which is rarely caused by Actinomyces and Nocardia .As clinical symptoms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of infectious granuloma caused by Actinomyces and Nocardia are similar ,it is easily to lead to misdiagnosis or missed diagnosis .Here we presented a case of infectious granuloma caused by Actinomyces and a case of infectious granuloma caused by Nocardia . The final diagnosis was confirmed by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 bacterial culture and identification ,and gene sequencing . We also summarized the etiology , epidemiology , clinical features , differential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recent advances in these two infections ,which could help to make the correct diagnosis without delay and choose the optimal treatment . There two infections have many similarities ,and we need to distinguish them for proper therapy .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with other granulomatous infections , such as tuberculosis , cutaneous sporotrichosis or chromoblastomycosis was also discussed .
Biosystems ,CA) 。 1 .3 .4 细菌 16S rDNA 测序 由上海迈浦生物科 技有限公司进行测序 。 测序结果与美国国立生物技 术信 息 中 心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NCBI)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 。
· 94 ·
微生物与感染 Journal of Microbes and Infections ,April 25 ,2015 ,10(2) :92‐97
图 3 菊花样菌团结构 ,内见放射状排列的菌丝 Fig .3 Chrysanthemum‐like cenobium with radial arrangement of hyphae
体格检查 :2 例患者神清 ,精神可 ,巩膜无黄染 , 全身淋巴结未及肿大 ,心 、肺 、腹部检查均无异常 。 病例一皮肤科检查发现左鼻唇沟处见红色条索状结 节 ,轻轻挤压可见黄色脓液 流出 ,伴 有轻压痛 (图 1) 。 病例二皮肤科检查发现右足背部暗红色斑块 , 局部形成条索状结节 ,挤压后可见黄色脓液流出 ,局 部伴有压痛(图 2) 。
Key words : Actinomyces ;Nocardia ;Infectious cutaneous granuloma
基金项目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2012 Z X09303004‐001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启动基金 (2013QD07 ) 通信作者 :陈连军 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 Lian‐Jun ,E‐mail :lianjunchan@ 163 .c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