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中文工具书使用教案

合集下载

简评《社会科学文献检索》

简评《社会科学文献检索》

《社会科学文献检索》读书报告《社会科学文献检索》是本学期文科工具书使用法课的主要参考书目,该书由赵国璋、朱天俊、潘树广、王长恭和华人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5月出版第一版,2005年6月出版第二版,2011年7月第八次印刷。

在前言中,作者表明,此书第二版旨在适应我国信息事业的迅速发展、大量工具书的编辑出版,对教材中介绍的工具书进行剔旧补新。

全书共397千字,主要分为文献编、工具编、检索编和附录编四个部分,文献编主要介绍各类文献,工具编交代了工具书的类型与编排方式,检索编则涉及到具体如图书、字词、报刊、人物、地名、典章制度、法律法规等各类文献的查检,另有前言一篇,附编有索引示例、参考文献以及后记一篇。

值得关注的是,为适应信息化和计算机技术在文献方面的发展利用,本书还介绍了计算机文献检索,光盘检索和网络检索等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内容。

本书适合高校本科生,1992年曾获国家教委颁发的第二届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在推动文献检索类课程教学方面,产生了相当影响。

与第一版相比,第二版作了适当地调整,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方便人们阅读和查检研究。

首先,具有科学性,分类细致、眉目清晰。

在书目编排方面,基本保留了教材初版的框架,分为文献、工具、检索和附录四编,由浅入深,由知识到实践运用,其中附录编“综合索引示例”,通过几个检索实例,向读者展示了如何综合利用几种工具书来解决实际问题,以便读者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介绍的工具书种类多、范围广,覆盖了文史经济法律等各方面知识。

本书第二部分工具编中,所包含的工具书有书目、索引、字词典、百科全书、政书、年鉴、手册等15类,每类均有代表性作品的简单描述,举例分析等,另外,还有中文工具书的主要排检方法说明,包括形序、音序、号码等七种主要排检法和其他排检法,对使用工具书的人来说,是一种必要而且实用的引导,为我们学习查检提供了极大便利。

第三,作为本书主体部分的检索编,介绍了约14大类主要信息查检途径和方式,涉及了大量的工具书类别和使用说明,细致全面,内容丰富,对学习和使用工具书的读者来说,有利于我们少走弯路,快捷有效的查检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知识,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在学习过程中,此部分也是作为教学重点需要详细讲解的部分;第四,本书对初版若干章节进行了增编和改写。

工具书使用指南

工具书使用指南

工具书使用指南工具书使用指南各种工具书,对于浩瀚的书刊资料来说,好比探测器,运用自如,海底可以捞针;又好比知识宝库的钥匙,掌握好了,就可以破门而入。

对于迫切要求利用图书馆,渴望提高学习、工作和科学研究效率的读者来说,应把工具书的掌握和使用,作为一种必备的基本功来加以训练。

为了帮助读者了解工具书的基本知识,进而熟悉和掌握工具书的查找方法,现就工具书及其作用,各类型工具书选介和怎样查找利用工具书介绍如下,供读者利用图书馆时参考。

(一)工具书及其作用书籍浩如烟海,知识无穷无尽。

人们在读书的时候、免不了会碰上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只能借助于工具书。

工具书是比较完备地汇集某方面的资料,按照特定的方法编排起来,以供检索文献线索和解疑释难时查考的图书。

工具书具有知识性、资料性和检索性等特点。

知识性是因为工具书收集传递的知识内容广泛,对于某一学科门类的知识,包罗万象,应有尽有;资料性是因为工具书收集的资料。

古今中外,详尽无遗:检索性是因为工具书收集的资料,都是按照一定的科学方法组织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系统便于查考,能起到“指引读书门径,解决疑难问题,提供参考资料,节省时间精力”的作用。

工具书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看书学习遇到难字、难词,不明白的成语典故,要查字典、词典;在学习或工作中,要了解国际、国内时事资料与统计材料,需参考年鉴、手册;研究问题,写作论文必须广泛地收集材料,需要借助于各种书目、文摘。

索引、百科全书、类书、政书。

对于一个读者来说,要自学,要独立地从事科学研究,如何在书刊的海洋中迅速准确地查找所需资料,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借助于工具书。

(二)工具书的类型及其作用工具书的类型很多,就其文字来说,有中外文之分;就其编撰时代来分,有古代、近代与现代之分;就其内容来说,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分;就其功用与特点来说,一般把工具书区分为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类书、政书、年鉴、手册、年表、历表、名录、图册、目录、索引、文摘等。

《常用工具软件》教案

《常用工具软件》教案

《常用工具软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常用工具软件的名称、功能及基本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工具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增强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常用工具软件的概述2. 压缩软件的使用3. 杀毒软件的使用4. 截图工具的使用5. 文本编辑工具的使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常用工具软件的名称、功能及基本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压缩软件的详细操作步骤,文本编辑工具的高级功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常用工具软件的名称、功能及基本使用方法。

2. 演示法:展示压缩软件、杀毒软件、截图工具和文本编辑工具的操作过程。

3. 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工具软件的使用。

4. 讨论法:学生相互交流,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常用工具软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常用工具软件的名称、功能及基本使用方法。

3. 演示环节:展示压缩软件、杀毒软件、截图工具和文本编辑工具的操作过程。

4.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工具软件的使用。

5. 课堂讨论:学生相互交流,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常用工具软件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共同提高。

七、教学资源1. 课件:制作精美课件,展示常用工具软件的界面及操作步骤。

2. 教学视频:录制压缩软件、杀毒软件、截图工具和文本编辑工具的操作视频。

3. 练习题:编写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教学步骤:见上文教学过程。

九、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更多实用工具软件及其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运用所学工具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社科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社科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社科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社科类文本阅读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社会科学知识的了解,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本文将设计一节社科类文本阅读课,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课程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解读社科类文本的主旨和要点;2. 学生具备辨别文本中事实信息和观点观察信息的能力;3. 学生能够分析文本中的逻辑关系和论证过程;4. 学生通过社科类文本的阅读,培养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5. 学生通过社科类文本的阅读,增加对社会科学知识的了解。

三、课程准备1. 确定教材:选择一篇适合年级的社科类文本,如《中国古代科技发明》;2.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教材PPT、学生学习手册;3. 定义课程重点:确定文本中的主旨和要点,以及需要学生分析和讨论的问题;4. 教师备课:针对教材和教学目标,准备教案和教学步骤。

四、课程设计步骤1.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有关中国古代科技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兴趣,并与学生展开简短的讨论。

2.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教材标题《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并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本可能涉及的内容和观点。

3. 逐段解读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将文章分成若干段落,并逐段解读。

使用教材PPT辅助讲解,通过解读文本,教师引导学生捕捉每段的主旨和要点。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段文本,自行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这段文本的主旨是什么?- 文本中有哪些重要观点和事实信息?- 该观点或信息是否具备客观性和可靠性?5. 小组总结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分析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教师及时点评学生的答案,并给予肯定和指导。

6. 认识论证教师指导学生识别文本中的论证过程,并分析论证方法和效果。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论证与观点的关系。

7. 展示应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鼓励学生找到类似的实例和案例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学工具使用教案

教学工具使用教案

教学工具使用教案一、引言在现代教育中,教学工具的使用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工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文将以教学工具使用教案为主题,探讨如何科学设计和运用教学工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工具的分类和选择1.分类教学工具根据使用方式和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实物工具和虚拟工具两大类。

- 实物工具:包括教学模型、实物标本、实验器材等。

- 虚拟工具:包括电子白板、教育软件、多媒体课件等。

2.选择原则在选择教学工具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工具。

- 学科特点:不同学科对教学工具的需求也不同,需要根据学科特点进行选择。

-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年龄差异,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并满足他们认知特点的教学工具。

三、教学工具使用教案的编写教学工具使用教案的编写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教学目标的明确在编写教案时,首先应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工具的使用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2.教学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式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工具,并明确其使用方式和步骤。

3.教学活动的设计将教学工具的使用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和任务,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4.问题引导和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5.反思和总结教学结束后,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改进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工具使用教案的实施与效果1.实施方式教学工具使用教案的实施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教师示范:教师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 学生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使用教学工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共同使用教学工具,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效果评估教学工具使用教案的效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对教学工具的运用情况,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工具的使用教案范文

工具的使用教案范文

工具的使用教案范文教案:工具的使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锤子、扳手、电钻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学习工具的使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使用工具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1.观看视频,了解常见工具的名称和基本用途。

2.写一篇文章,总结所学的各类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各类工具的使用方法,理解并正确使用安全操作方法。

四、教学过程Step1: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工具,向学生介绍工具的重要性,并问学生是否了解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

Step2:导入播放一个关于工具使用方法的视频,让学生对工具的使用有初步了解。

Step3:学习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工具,要求他们阅读相关书籍或通过互联网查找该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2.学生组内进行讨论,了解并总结各类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写下来。

Step4:合作学习1.学生两两合作,交流彼此总结的各类工具的使用方法,并一起完善并修改自己的总结。

2.汇总每个小组的总结,形成最终的工具使用方法手册。

Step5:展示与分享学生一人一篇地上台展示自己小组的总结内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与分享。

Step6:巩固老师发放一些小工具,让学生实际操作,并根据手册的指导,尝试使用这些工具。

老师进行实时纠正和指导。

Step7:反思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1.通过本次学习,你对工具的使用是否有了更深的了解?2.你认为工具的使用对你的将来有什么帮助?3.你觉得自己在使用工具时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五、教学延伸1.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让他们亲自去操作各类工具,从中积累经验。

小学生劳动课教案设计---常用工具使用

小学生劳动课教案设计---常用工具使用

小学生劳动课教案设计——常用工具使用一、背景意义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此可见,工具对一项工作的完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是自己在家组装家具时,工具就显得更为重要,灵活地使用工具可以提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有时在选购家具时空间有限,要选购的东西必须按照尺寸来,所以通过钢卷尺可以测量物体长度,宽度,避免因尺寸造成的退换货的麻烦。

美工刀的主要作用就是裁切,通常使用刀尖部分对物品进行切割,也可以用来对松软物品进行雕饰和打点。

红酒开瓶器是用于切开红酒酒瓶封帽,拔出软木塞的小型器械,别称酒刀、红酒启瓶器等。

钢锯是钳工的常用工具,可切断较小尺寸的圆钢、角钢、扁钢和工件等。

学会使用这些工具,能够更好地对家用器具进行维修和处理。

二、“常用工具使用”劳动项目1. 列出常用工具清单。

内容:确定常见的工具,列出清单。

学生劳动项目:网络查询常用工具的结构组成,了解使用方法等信息;参与家人讨论,学习安全事项。

2. 工具一钢卷尺的使用。

学生劳动项目:打开卷尺上面的开关按钮,拉动尺子,卷尺的O刻度对紧紧贴着物体一端,然后保持与物体平行,拉动尺子到物体的另一端,并且紧贴这一端,合上开关。

(1)视线与卷尺上的刻度保持垂直,读取数据。

记录下来。

(2)打开开关,收回卷尺,合上开关,放回原处。

3. 工具二美工刀的使用。

学生劳动项目:(1)像握铅笔那样用拇指,食指,中指轻松握住握柄:切割细小的物体时用这种握法,比较自由灵活。

(2)食指放在刀背上,手掌抵住握柄是用力比较容易的握法,切割硬质物体时使用这种握法,注意不要用力太多。

4. 工具三红酒开瓶器的使用。

工具组成:它主要由把手、长脚插起、短脚插起等组成。

特征在于把手的上端设有把手孔,把手的下端头固接有长脚插起和短脚插起,长脚插起和短脚插起活动插入护套内。

它结构简单,省材省料,成本低廉,经济实惠,使用方便,是一种开启快捷、携带安全方便的葡萄酒开瓶器。

5. 工具四钢锯的使用。

中文工具书要点整理

中文工具书要点整理

中文工具书要点整理第一章工具书的类型、结构和排检工具书的概念:根据一定的查阅需要,用特定编排方式汇集信息,以供查阅的图书。

工具书的特点:目的上的查考性;内容上的概括性;形式上的检索性工具书的作用:查找词语释义;了解图书内容;提供文献线索;检索参考资料;掌握学术信息;获取各科知识。

工具书的分类:字典和词典;类书;百科全书;政书;年鉴;手册;书目;索引;表谱;图录;地图;名录。

字典:以字为收录单位,解释文字形、音、义的辞书类工具书。

词典:以词语为收录单位,说明一般词语和特殊词语的概念、用法、读音的辞书类工具书。

古代字典、词典统称字书。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以分析字形、探讨字体结构源流为主要内容的字书。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以训释字义和词义为主要内容的训诂书。

《广韵》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以归纳字音、探求声韵源流为主要内容的韵书。

类书:类书是辑录古籍片段资料、整篇或整部著作,按类目或韵部编排,以供寻检、征引、校勘或辑佚古典文献的工具书。

类书起源:两汉辞赋讲究广征博引,故需有抄集典故,临文参考之工具,助皇帝读书览古。

体例源头:汇集各类事物而言,上推至《诗经》;分类排比之书,最久远为《尔雅》;将古书的材料汇集始于《皇览》。

类书的编排体例:以类系事以字系事以韵隶事:《韵海镜源》、《永乐大典》、《佩文韵府》、《佩府群玉》按内容类书可分为综合性类书、专科性类书(《太平广记》);按编录体裁可分为徵事性类书、徵事兼采诗文类书、专收诗文词藻的类书。

类书的功用:核事典之出处、考故事之演化备诗文之寻检、撰文作诗之助辑故书之遗文、校传本之谬误三国时期魏文帝命王象等编纂了《皇览》,全书已佚,现只有辑佚残本。

完整保存至今的较早的类书是唐高祖李渊命欧阳询等编纂的《艺文类聚》,全书100卷,引用古籍1431种,其中90%为今不传之书,有10%是唐前古本。

宋太平兴国年间李昉等编纂《太平御览》1000卷,引书1694种,十之七八已经失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科中文工具书使用引言为什么学习本课?1、学生应该具备技能2、专业必修课第一章工具书概述主要讲述工具书的含义、特点、类型、功用、局限及其排检法等。

第一节工具书的含义、特点、类型、功用、局限1、工具书的含义指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广泛汇集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资料,专供人们迅速查阅的特定类型的图书。

例如,新华字典、康熙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等。

2、工具书的特点1)易检性2)总括性3)查考性3、工具书的类型1)中文工具书和外文工具书(文种)2)社会科学工具书和科技工具书(学科内容)3)古代工具书和现代工具书(编纂时代)4)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类书、政书、丛书、年鉴、手册、目录、索引、文摘、表谱、图录等(从功用特点)4、工具书的功用主要体现在学习和工作中.具体功用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解释疑难问题(最基本)2)指引读书的门径(目录)3)提供资料线索和学术信息(研究问题,索引)4)提供各种学科的基本知识(百科全书)5、工具书的局限也有查检不到的地方,内容也并不是都正确等(由于时代和个人水平)。

所以,使用过程中就要有分析和鉴别。

本课程的计划安排与成绩考核计划:一学期的课,讲解与实践相结合,讲解为主,辅助以实践。

成绩考核:成绩是平时(百分之二十)、期中(百分之二十)和期末(百分之六十)累加。

期末为笔试。

参考书目:《社科中文工具书使用》邓宗荣《辞书概要》陈炳迢《中国字典史略》刘叶秋《史籍举要》柴德赓第二节工具书排检法和四角号码法1、工具书排检法排检法是工具书编排与检索方法的简称。

编排与检索的关系排检法的分类(看图示):排检法大致有这么几种:字序法、分类法、主题法、时序法、地序法等。

字序法最常见,所以重点介绍它。

它分形序法、音序法、号码法。

形序法:部首法、笔画法、起笔笔画法音序法:汉语拼音字母法、注音字母法、韵目法(又分韵母法、声母顺序法)号码法:四角号码法、中国字庋撷法方法虽然多但是最常用的有部首法、音序法、号码法、笔画法。

下面介绍一下四角号码法。

2、四角号码法主要介绍以下内容:1)概述2)使用方法3)歌诀此查字法把汉字笔形分为十种,分别用0到9十个号码代表:四角号码法使用歌诀: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

局限中国字庋撷法:概述使用方法歌诀歌诀:横一垂二正交三,斜叉为四五是插,绞丝各部都算六,字内无方单点零,每字两节六数码。

局限第二章字、词典辞书的介绍字、词典辞书的史略;字、词典的含义;字、词典辞书的分类;几种常见字、词典辞书介绍一、字、词典辞书的史略1、字书字词典最初称“字书”。

周:史籀篇秦:仓颉篇(李斯)爰历篇(赵高)博学篇(胡毋敬)汉:训纂篇(扬雄)急就篇(史游)滂喜篇等汉时将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合为仓颉篇,或称“三仓”,后连同训纂篇滂喜篇也合称“三仓”。

现均已亡佚。

对这些字书的认识:这时期的字书,还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字词典,准确说是一些识字课本,简单的汉字汇集一类的东西,主要是给儿童使用,往往为了便于诵读,大多押韵。

但是正是这类字书的出现,为后来真正意义上的字词典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第一部词典《尔雅》第一部韵书《声类》(佚)(三国魏李登)2、字典名称的来历康熙与康熙字典二、字、词典的含义1、字典的含义字典—是解释字的形、音、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

如《康熙字典》、《新华字典》2、词典的含义词典—是解释词语的概念、意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

如《辞海》、《辞源》3、字词典的关系从根本上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收录内容上主次侧重点不同。

三、字、词典辞书的分类1、按照时代,大体分古代与近现代两类:1)古代字典辞书的分类大体分三类:以义为系的字词典;以形体结构为系的字书;以音韵为系的韵书。

2)近现代辞书分类大体分两类:综合性的字词典;专门性的字词典。

2、不按照时代分,可以分为:三大干流和十六条支流三大干流:1、字典 2、词典 3、韵书十六条支流1、辨正字汇2、形体字典3、古注汇编4、虚字字典5、骈字集释6、成语词典7、方言词典8、名言俗语词典9、文学作品语词汇释10、新语外来语词典11、词藻典故汇辑12、对译对照词典13、鉴赏词典14、专科词典15、专书词典16、专人词典四、几种常见字、词典辞书介绍《说文解字》、《尔雅》、《康熙字典》、《广韵》说文解字1、《说文解字》产生时代、作者、编撰目的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书成于东汉永元十二年(100年)。

许慎,字叔重,经学家,古文字学家,学识渊博,时称“古今无双许叔重”。

目的是为了驳斥今文经学家对儒家经典曲解而作的。

今古文之争2、字数、部首、卷数、版本收字9353个,重文1163字,解说共133441字,正文十四卷,序文一卷,共十五卷。

字体以小篆为主,全书根据小篆形体及偏旁结构,分成540部,首创部首编排法。

解释字义以本义为主,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书。

现在版本,较早的有唐写本残本,今存日本。

其次是宋刻全本:一为宋代徐铉的校订本,世称“大徐本”;一为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世称“小徐本”。

现在通行的是“大徐本”。

3、内容解说及六书原则内容解说:首先小篆作为字头,下面用隶书解说字义,然后说明字体的构造。

现在还有注音。

关于解说版式排列后来由隶书改为楷书,而且早期是不分行的,全部连在一起,这从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还可看到一点原貌。

现在常见的版本都是一字一行本,即一个小篆字一行。

这是清代同治时陈昌治改编的。

六书:在解说汉字构造时许慎用了六书原则(主要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凡是象形,指事字,便直接指出。

“象形”“指事”指事字,也有这样说的“从某,象某某之形”,如,凡是会意字则曰“从某从某”或“从某某”如,凡是形声字则曰“从某,某声”或“从某,某省声”,如,凡是会意兼形声,则曰“从某从某,某亦声”。

如,4、价值影响及缺点价值影响:当时可以说是一部解说汉字总结性的著作,保存了大部分先秦字体以及汉代以前的不少文字训诂,对古文字、古文献及古代历史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如首创的部首法体例至今还在沿用,另外对古代政治情况及民俗也有一定价值。

缺点:内容上一味相信阴阳五行,解说有谬误;对文字的解说也有不免穿凿附会之处;还有部首分得太琐碎,编的不科学,本来应以部首,据形系联文字,但许多杂乱安排在一起,无规律。

查字时有时难断属于哪一部。

5、对它的研究清代成绩巨大,《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义证》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近代人丁福保《说文解字诂林》6、使用方法1)熟读后可以很快查到字2)有的版本附笔画检字法(繁体)3)近年出版的还附编汉语拼音检字法或四角号码法尔雅1、成书时代及编者成书时代,对此说法不一:A、认为周公旦最初著有《尔雅》一篇,而在汉魏之间通行的三篇《尔雅》则或说孔子所增或其他人(孔子弟子子夏或叔孙通)所增补,莫衷一是,只好存疑。

此说见魏张揖《上广雅表》;B、认为是“秦汉之间学诗者纂集说诗博士解诂之言”而成。

此说见于宋欧阳修《诗本义》卷十“文王”。

C、近代人罗常培同意后一说,认为《尔雅》是汉代经师解释六经训诂的汇集。

总之,一般认为此书渊源甚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经过许多人增补,而最后成书于汉代。

2、篇数、内容及分类方法篇数:《汉书·艺文志》记载有三卷,二十篇,但是现在见到的只有十九篇。

一般认为还有一篇《叙篇》,大约在宋代亡佚。

故此只有十九篇。

内容:今本分上中下三卷,三卷共分十九篇。

这十九篇分别为:卷上:释诂、释言、释训、释亲卷中: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卷下: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其中前三篇解释普通词语,可以说是普通词典,如,“如、适、之、嫁、徂、逝,往也。

”“明明、斤斤,察也。

”另外,如释亲、释宫、释器、释乐四篇是解释人事的名称的。

如释亲中“父为考,母为妣。

”释天是解释天文名称的。

如“苍穹,苍天也。

”释地、释丘、释山、释水是解释地理名称的。

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是解释动物名称的。

释草、释木是解释植物名称的。

3、释词的体例《尔雅》开古代词典之先河,首创了按内容性质分类释词的体例。

它主要采取的是义训的方法。

义训是训诂学上的一种方法,即同意相训。

如“增,益也。

”“元,始也。

”“龄、齿、稔、祺,年也。

”《尔雅》的这种训诂方式具体分两类:一类是把许多意义相同的词放在一起,在下面作一个总结的解释,主要表现在前三篇释诂、释言、释训,如前面举的例子。

一类是把内容相关的一类词放在一起,而分别解释,主要表现在释亲、释宫、释器、释乐等后十六篇中,如释亲中有“妻党”有“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4、《尔雅》的价值与影响体现在历史价值上有二:一个是奠定了我国训诂学的基础。

把先秦以来的一些词语、名物,分门别类地整理,解释,撰写成我国第一部总释群书语义的专著,开辟了训诂学的新领域,创立了而后发展起来的“雅学”。

一个是成为历代训诂的原始依据。

它汇集了汉代以前的古书训诂资料,保存了很多词语的故训因之为历代注家所依据。

5、研究著作汉晋南朝时候有许多家为之作注解,但多失传,唯有东晋郭璞的《尔雅注》传下来,它成为研究,《尔雅》必读书目。

另外,还有南宋郑樵《尔雅注》三卷。

清代人邵晋涵有《尔雅正义》,郝懿行有《尔雅义疏》。

6、使用方法全部通读。

康熙字典1、成书时间及编者成书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五十五年(1716年)。

康熙帝清圣祖(玄烨)命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编写此书。

此前明代有两部字典比较有名:梅应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

《康熙字典》就是在这两部书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增补编纂而成。

沿用了前两部书的体例、部首等,可以说是前两部字典的增订本。

2、体例(字数部首、内容解说等)及版本字数:此书共收47035字,其中重复81字,实际收字46954字,比《字汇》《正字通》多出一万多字。

部首:共分214部首,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辰标分十二集,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

首列总目、等韵、检字、辨似等附录,末附补遗、备考。

它的部首和部中各字,亦依据笔画多少顺序排列。

解说:释字也是先音后义。

在每个字下先列《唐韵》《广韵》《集韵》《韵会》等韵书的反切,然后解说字的本义,随着再列字的别音、别义和古音。

一般都引古书来证释。

有的有考辨,即附于注末,并加“按”字来标明,每个字有古体的,都列再本字之下。

重文、别体、俗书、讹字则附于注后,如土部十三画的“墺”字:版本:除清刻本外,常见的有上海鸿宝斋的石印本,书眉上附列篆体;商务印书馆的铜板印本,后附王引之《字典考证》;中华书局的影印本,兼有篆书和《字典考证》等很多,3、价值影响及不足价值影响:A、收字量大,凡不见于以前字书的字,大都可以由此查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