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旧厂房改造为工作室的方法解析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已经轰轰烈烈地进行,遗存的工业厂房建筑迅速地退出城市生活的空间舞台,研究和探讨失去生产功能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和再利用的设计方法,保护、开发与利用有价值的废旧厂房区,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本文从环境艺术角度出发,从室内和室外针对失去功能的旧厂房的改造利用进行研究,剖析旧厂房改造的特点及其影响层面,分析失去功能的旧厂房在改造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设计元素,归纳总结出旧厂房改造为工作室的设计方法。

并对国内外优秀设计案例进行探讨以及分析,寻找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发展的规律。

关键词:环境艺术;旧厂房;改造利用1 相关概念的界定1.1 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有着宽广的内涵,除了包括为美化环境而设计的“艺术品”外,还应包括“偶发艺术”、“地景艺术”以及建筑界所称的“景观艺术”等。

也就是说人们所耳闻目睹的一切事物都是环境构成的要素。

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Richard P·Dober)解释道: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

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影响环境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上秩序的能力,以及提高、装饰人存在领域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美术高考网ms211认为很多人都将环境艺术设计过于笼统的看为一门专业,其实不然,追其本质它可以称为一个“系”,小到一间屋子,大到整个宇宙,都属”环境“之列,而身处环境中的人,便是直接受环境影响的,我们需要不断感知、领悟整个空间对我们带来的符号。

1.2 工业遗产罗劲在其《不死的建筑》中提到[1],工业遗产是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留存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

它不仅由生产场所构成,而且包括工人的住宅、使用的交通系统及其社会生活遗址等等。

它们见证了工业景观所形成的无法替代的城市特色。

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文献综述

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文献综述

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文献综述【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文献综述】1、引言城镇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两个方面。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对农村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本文旨在综述相关文献,探讨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城镇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对城镇化的作用、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政策对城镇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调控等。

2、城镇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2.1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迁移,对农村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减少了农业劳动力,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向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资源,推动了城市产业的发展。

2.2 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经济增长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土地流转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农村土地流转可以提高农村经济的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通过土地流转,农村土地得到集约利用,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增加了农民收入。

3、农村经济发展对城镇化的作用3.1 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的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很多资源和劳动力。

农村经济不仅提供了城市所需的食品和其他生活物质,还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3.2 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消费市场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能力增强。

这为城市的消费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潜力。

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消费市场的扩大和繁荣。

4、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城镇化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又为城镇化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城镇化和农村经济的互动关系在中国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政策对城镇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调控对城镇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城市化质量文献综述

城市化质量文献综述
则 。其 中综 合 性 是 指 指 标 应 综 合 反 映 经 济 、社 会 、 资源 、 环 境 等要 素 的 关联 性 ; 前 瞻 性 即 目标 要 指 向未 来 的 发 展 方 度 把 生 活 质 量 观 念 综 合 到 微 观 分 析 生 产 17) 理论 的 一 般框 架之 中 。 坎 贝尔 ( 9 6 1 7 )强 调 从 心 理 学 角 度 , 将 生 活 质 量 定 义 为 生 活 幸 福 的 总 体 感 觉 , 强 调 主 观 生 活 指 标对 于生活质量 的解释 。埃德 ・ 安纳 (9 2 认为经济指 迪 19 ) 标 、社 会 指 标 以及 主观 指 标 均 能 反 映 社 会 生 活 质 量 ,三 种 指 标各有 缺陷 、相 互补充 。西奥多 ・ 舒尔曼 ( 9 4 1 9 )侧重于人 类 发 展 投 入 方 面对 居 民 生 活 质 量 的 影 响 ,涉 及 经 济 、科 技 、 教 育 、 外 交 、 安全 、福 利 、 l生 等 领 域 。 T J
分 布 性 指考 虑 到 人 口、 地 理 空 问 等 分 布 特 点 ;, 泛 性 即 评 价 过 程 应 保 证 公平 合理 。 ( )生态城市的研 究 二 生态 城 市 的 思想 起 源 于 霍 华 德 ( 8 8 的 “ 园城 市 ” 19 ) 田 的 理 念 。P 盖 迪 斯 ( 9 4 ・ 10 )首 次将 生 态 学 的 原 理 和 方 法 应 用 于 城 市 研 究 。理 查 德 ・ 吉 斯 特 ( 9 4 使 生 态 城 市 建 设 的 雷 18 ) 理 念 进 一 步 具 体 化 ,提 出 了 以相 对 较 小 的 城 市 规 模 建 立 高 质 量 城 市 、就 近 出 行 、 小 规 模 地 集 中 化和 物种 多样 性 有 益 于健 康的四项建设生态城市的原则 ,并针对 美国城市低密度现状 提 出生 态 城 市 的 改 造 措 施 。雅 尼 科 斯 特 ( 9 7 认 为 生 态 城 18 ) 市 是 “ 生 态 学 原 理 建 立 起 来 的一 种 社 会 、 经 济 、 自然 协 调 按 发 展 ,物 质 、 能 量 、 信 息 高 效 利 用 ,生 态 良性 循 环 的 人类 聚 居 地 , 即 高 效 、 和谐 的 人 类 栖 境 ” ,这 是 首 次提 出 的 生 态 城 市的完 整 概 念 。

城市群文献综述

城市群文献综述

城市群文献综述一、国外城市群研究阶段的主要成果与观点(一)国外城市群研究启蒙发展阶段(1915~1945)的主要成果与观点:英国学者霍华德(E.Howard,1898)最先从城市群体(Town)的角度来研究城市,《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citiesoTo-morrow)中的“田园城市”正是通过“组合群体”来协调和发展的。

20世纪初,英国的格迪斯(P.Geddes,1915)在《进化中的城市》(Cities in Evolution)中运用区域综合规划的方法,提出城市演化的形态:城市地区(City Region)、集合城市(Conurbation)以及世界城市(Word city),其中集合城市被看作是拥有卫星城的大城市。

之后的恩文(R.Unwin,1922)发展为“卫星城”理论应用于大城市如伦敦的建设与调整。

芬兰沙里宁(E.Saarinen,1918)的《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强调城市是有机的生命体,城市群体发展应当从无序的集中变为有序的疏散。

在这种“有机疏散”理论指导下他制定了大赫尔辛基规划方案。

德国地理学者克里斯泰勒(W.Christaller,1933)首次将区域内的城市群体系统化,其著名的城市群体组织结构模式,被广泛采用。

他的中心地理论更是城市群研究的基础理论之一。

杰弗逊(M.Jefferson,1939)和哲夫(G.K.Zipf,1942)分别对城市群体的规模分布展开理论探讨,并且后者首次将万有引力定律引入城市群的空间分析。

(二)国外城市群研究丰富深化阶段(1945~)的主要成果与观点:二战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外城市群的研究在多学科交叉作用下,加上新科学方法与技术手段的运用,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获得突破与丰富。

维宁(R.Vining,1942)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城市群存在的合理性与客观性。

邓肯(O.Duncan,1950)在《大都市与区域》中首次引入“城市体系”(UrbanSystem)的观点[1]。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文献综述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文献综述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文献综述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资源、环境以及相关文献的综述非常丰富。

以下是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综述:
1. 人口问题:
中国的人口总量已经超过13亿,人口密度较大,城市化进程快速,人口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人口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等方面。

2. 资源问题:
中国资源问题主要集中在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等方面。

由于国土面积有限和人口众多,资源供求矛盾突出。

相关文献综述包括资源开发利用、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3. 环境问题:
中国环境问题涉及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生态破坏等方面。

相关文献综述包括环境监测与治理、生态保护与恢复、环境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研究。

4. 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中国正在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献综述包括可持续城市规划、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是复杂而敏感的话题,研究和讨论应当符合中国的法律政策,并且注重客观、科学和合理的态度。

城市化进程中的适度人口:一个文献综述及思考

城市化进程中的适度人口:一个文献综述及思考

学 社 会 科 学 规 划 项 目青 年 基 金 ( Q N 2 0 1 1 1 2 ) ; 云 南 省 教 育 厅 研 究 生 项
目( 2 01 1 J 0 2 8)
可 以将 “ 社 会净 收 益 ” 函数改 写为 :
NR = F( X, l , 2 )
在此 假 设 城 市 化 带 来 “ 社 会 净 收益 ” 主 要 取 决
经济体 , 城 市化率也从 1 9 7 8年 的 l 7 . 9 2 % 迅 速 上 升到 2 0 1 1年 的 5 1 . 2 7 %, 据 联合 国预测 , 到 2 0 5 0 年 中 国城 市化 率 将 达 到 7 0 % 。合 理 的 城 市 化 能够
l 城 市 化 进 程 中 为什 么 需 要 考 虑 适 度 人 口
【 摘要 】 城 市 化 有 助 于 转 变增 长 方 式 和 缩 小发 展 差距 , 但 伴 随 着 城 市 人 口的 激 增 , 城市资源环境也在不 断受到威胁 , 因此, 城 市
适 度 人 口将 是 未 来 实现 城 市 可持 续发 展 的 关键 。基 于 文 献 综 述视 角 , 对 城 市化 进 程 中适 度 人 口 问题 展 开 新 的 思 考 , 并总 结出
三 个 方 面 的主 要 结 论 : 第一 , 城 市化 进 程 中 必 须 考 虑 城 市 人 口与 资 源 环 境 的 协 调 问 题 , 而 实现 这 种 协 调 的 最 优 选 择 是 考 虑 城 市适 度 人 口 ; 第二 , 城 市化 进 程 中 的适 度 人 口不是 静 态 上 的 适 度 , 而 是 需要 探 索 城 市 资 源 环 境 承 载 力 的提 升 目标 , 形 成 动 态 上 的 城 市 适 度 人 口空 间 ; 第三 , 城 市适 度 人 口 也 不 仅 仅 是 数 量 上 的 测 度 , 而 是 要 探 索 从 城 市 实 际人 口到 适 度 人 口 的 实 现 路 径 。

中国城市化面临的问题与思考_文献综述

中国城市化面临的问题与思考_文献综述

中国城市化面临的问题与思考_文献综述中国城市化面临的问题与思考:文献综述随着中国的快速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也迅速推进。

然而,中国城市化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对中国城市化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首先,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城市规模扩大过快。

过快的 urbanization rate 带来的是城市规模的快速增长,这会导致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公共设施和服务跟不上,社会问题增多等一系列问题。

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愈发严重,空气质量下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愈发突出。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合理的城市发展理念,控制城市规模的过快扩张。

其次,人口流动与城市问题紧密相关。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这一方面加剧了城市人口负荷的压力,另一方面也给城市管理带来很多挑战。

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同时,农村的人口减少会导致农田的撂荒,农民收入减少,农村经济面临较大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减少农村人口外流。

再次,城市的社会问题也是中国城市化面临的重要挑战。

城市化进程中,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居民收入分配不均等日益突出。

城市贫困人口数量增加,为城市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压力。

同时,城市化还导致了社会犯罪、堕落和社会安全问题的增加。

因此,我们要以人为本,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教育和就业机会等手段,解决城市社会问题,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可持续发展也是中国城市化面临的重要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资源能源消耗增加,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需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可持续城市的发展,如推动低碳城市、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

只有实现可持续城市的发展,才能保证城市的长期繁荣。

综上所述,中国城市化面临着城市规模过快扩张、人口流动、社会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社会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城市化进程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社会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城市化进程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社会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城市化进程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

城市化对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文献综述的角度,探讨城市化进程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对经济结构的影响是显著的。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成为了经济活动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向城市集聚。

这种集聚效应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许多研究表明,城市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城市向现代化经济体系转变。

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这也是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其次,城市化对社会结构的影响还体现在人口结构和社会关系方面。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流动加剧,城市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城市中的人口结构更加多样化,涌现出各种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的群体。

这种多样性给城市带来了活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带来了社会融合和文化认同的挑战。

城市化还改变了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此外,城市化对政治结构和社会治理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化,城市成为了政治权力的中心,政治资源和决策集中在城市中心。

城市化加剧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政治差距,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挑战,城市治理面临着诸多问题和难题。

如何有效应对城市化带来的挑战,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成为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城市化进程对社会结构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

城市化改变了经济结构、人口结构、社会关系以及政治结构,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学者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