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冥问答录》原文及译文.doc
《目连救母幽冥宝传(节录)》原文与赏析

《目连救母幽冥宝传(节录)》原文与赏析《目连救母幽冥宝传(节录)》原文与赏析西江月调:世间善恶两类,果报看来无偏。
暗室衾影细究斫,神灵刻刻窥鉴! 造孽多遭凶报,积德可列仙班。
报应远近甚显然,丝毫不漏半点!……有王舍城中,傅家庄前,一人姓傅名天斗,妇人李氏,日每好善。
……傅天斗系二甲进士出身,后为湖南长沙府知府,因武帝困在台城,天斗押粮,被侯景拿获,以受其戳。
……天子降旨,子顶父职,仍坐长沙知府……李氏推而不受,唏其子傅崇训戒一番:……为娘的看破了世俗情景,弃凡俗抛尘缘想乐清平。
……不料想元帝爷挂定榜文,义有功荫其子也是好情。
……傅崇领了文凭、择就吉日……告辞母亲,赴任而去。
……傅崇正在街中料理事务,忽报家中下书人到,拆书观看,不觉毫啕大哭而讴曰:观书信不由我珠泪下滚,为子的未在家侍奉娘亲。
……我的娘竟辞了尘世路径,喊不应生身母心中疼痛。
…………傅崇随带家人上船,回至王舍城内,……打点丧事守孝。
……夫妇归家,不觉身怀有孕,十月满足,生下一子,取名傅象。
……公子年长十六,身入黉门。
傅自思:我儿今已入学,理应婚配。
……刘四娘在房中穿戴幽雅,一想起要离娘珠泪如麻。
见嫂嫂进房来咽喉哭哑,咱姑嫂不能够常在一家。
几声炮催亲者门外喧哗,眼睁睁离别了亲生爹妈。
一家人都催我上轿出嫁,顷刻间别父母去到人家。
自幼儿跟爹娘随身长大,一旦间到外姓怎不悲嗟!(刘万筠夫妇见女未曾出来,走进绣阁说道:“莫要哭了,出门去吧!”)刘四娘只哭的泪如雨下,睁开眼又不见儿的爹妈。
(万筠说道:“儿呀!不要哭了!外边催逼的紧,上轿去吧!”)………这才是才郎貌女成婚配,又如那织女牛郎会七夕,自此夫倡妇随………有傅崇与姣儿正把话谈,忽听得半空中鼓乐喧天,猛然看见二童子面前站立,打一躬接善人去归西天,一霎时喉中响就把气断,夫妇们只哭得死而复还!……这像夫妇,日每守孝在堂,看经念佛,……后人有诗赞曰:不贪名利田园,拜佛念经度晚年。
是是非非不入耳,佑曾惹得外人嫌!……却说瑶池金母,驾坐无极宫中,思念青提下世,历却造下孽冤深重,群魔搅扰终到岸。
居士问答录之鬼神篇

居士问答录之鬼神篇(很实用的文章吆)《居士问答录》此文以问答的形式写下,大都是笔者本人的亲身之体会。
希望能够对大家有一些帮助!问:请问笔仙现象是心理暗示还是真的存在笔仙??居士答:亲身玩过笔仙或者碟仙的,都能体会到很多现象不是心理暗示能够解释的通的!首先,那种笔和碟子移动的力量大的惊人。
其次,因为笔仙有很多人出现了精神不正常的症状,这些都是在送不走的情况下出现的!问:笔仙是不是人的前世??居士答:不是。
不过和玩笔仙的人前多少世中肯定有过一些缘分的,无缘不聚。
笔仙并不是仙,大多都是鬼道的灵体!同时,奉劝大家不要玩笔仙,有很多人都因为玩这个出现精神问题了。
问:农村出现的一些拜大神和女巫、出马仙等现象是真实存在的吗?居士答:是的。
东北叫出马仙。
山东河南等地叫香头。
云南等地叫跳大神的。
这些现象是真实存在的。
但是里面也有一些人利用这个蒙骗钱财的!并不是真正的大仙!问:这些大仙真的有道行吗?居士答:这些人靠的是附体去治病、算命、看财等。
附到他们身上的一般是五大家的,黄仙、狐仙和龙仙居多。
他们称这些仙为师傅。
师傅的修行程度决定了他们的法力高低。
问:居士能够详细谈谈这类现象吗?居士答:我亲戚中有一位是这种情况,我亲眼目睹过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见的多了也就司空见惯了。
不过相信很多人都没有见过这种情况,我大概说说。
这类人大都是先得上一场重病。
这种病医院无能为力,只能被会看这种病的(鬼神病)的女巫看好,他会告诉得病的人,有五大家的需要她出马看病。
如果不接受,就会继续得病下去!所以很多人当女巫不是自愿的,是逼出来的。
而且五大家也不是白供的,要定时间烧纸,上供等。
惹闹了五大家会弄的你家破人亡,不是好玩的!我的那位亲戚也是迫不得已才出马的。
她师傅是位龙仙,她家人都看过她师傅的龙体。
确实能看好很多病人的。
也能给人算命,看风水什么的!很灵。
她家里供了很多牌位。
还有观音菩萨像。
那位龙仙是泰山奶奶座下的一名弟子,已经修炼了2000多年了。
[VIP专享]章太炎其人其事
![[VIP专享]章太炎其人其事](https://img.taocdn.com/s3/m/e89ab61be45c3b3566ec8b43.png)
章太炎其人其事----回忆做鬼王的往事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5-06-20 10:49:41)转载▼标签:佛学积德行善阴间判官章太炎分类:因果报应.如影随形章太炎其人其事----回忆做鬼王的往事民国初年章太炎先生是当代国学大师,其婿朱镜宙居士,早年在台湾曾对我谈及他老岳父之事。
他说章先生因言语不慎,得罪当时大总统袁世凯,受短期牢狱之灾。
事后不久,被东岳大帝召为阴曹判官,每晚有二小鬼抬轿子接他上班,早晨鸡一叫就把他送回来。
每天如此,颇觉辛劳。
一日他用黄纸写一请假条在门口烧掉,当晚小鬼果然未来。
他说阴间情况与阳间很相似,唯一不同的是阴间无日月,天气永远阴暗。
鬼寿很长,曾遇到唐宋时鬼,东岳大帝管辖华北五省,权限很大。
有一天他想到阴间有炮烙之刑,非常残酷,于是他建议大帝将酷刑废除,以舒鬼苦。
大帝听后,未表示意见,即命一小鬼带其至地狱现场参观。
到地狱后,他什么也看不到。
因此他觉悟到佛经所说业力变现之理,真实不虚。
不造地狱因,即不现地狱相。
有两种人可以看到地狱,一、造地狱之业者,二、菩萨到地狱度生能见到地狱相,一般人看不到。
因此可知四圣六凡十法界,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章太炎(1869-1936),是我国近代以来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古文小学家,青年时代参赞革命,曾经加入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
辛亥革命失败后,还有三次登门大垢袁世凯的“美谈”。
这里我们要讲的是他曾经被地府请去夜做冥王,审理犯人的传奇故事,其合乎佛理处,引人深思。
原文如下:民国三年太炎被袁世凯幽禁於北平龙泉寺,因愤懑过度,积思成幻,每晚入梦後,尝为地府邀往摄理阎罗王判断狱事。
据太炎称:「有一夜朦胧间,见有差官及舆马强迎之至一大衙署,群拥之升公座,即有状类判官者,持公文多件,请其署名牍尾。
与世上官署之普通文牍略同。
事毕仍由舆马送归,日後每夕皆然。
尝在梦中问判官以何事,判官以地府请其摄理阎罗王相告。
如是昔殆及半年,虽日久生厌,决意不去,然到夜身不由主,常为差官挟拥以去,直至恢复自由南下後,方不作此梦」云云。
《幽冥问答录》原文及译文.doc

《幽冥问答录》原文及译文《幽冥问答录》原文及译文序六道轮回之说,士夫拘于儒家门户之见,罔加论列,而不知《易·系辞》云:「原始要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故知鬼神之情状。
」则孔子固尝言轮回矣。
又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则赫然有矣!余少游欧美,于宗教哲学,未及措意。
然宇宙间,有此即有彼,有方即有圆,推之生灭、阳阴、幽明、人鬼,皆对演而立,事理固相融焉。
基于斯理,则人世凡百官司,冥间亦当彷佛。
黎澍先生,年高德劭,法律界闻人也。
自言为冥官多年,每从睡眠中处理案狱,与清光绪初叶符孝廉士龙事迹相类,是走无常且代有其人矣。
林参谋长黝襄,与先生善,所叩冥间情形綦详,方主任委员觉慧,录成《幽冥问答》一卷,举以示,余读之瞿然而惊,栗然而省,吾人一念善恶,竟通于鬼神耶!继余自检生平所作,幸无不可告人之事,则又悚然而自慰。
语云:「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信哉信哉!余以此篇具有劝善惩恶之功,于世道人心不无裨益也,因序数言,并付文昌云照坤十三年(一九四四)四月八日谨序中华民国三幽冥问答录(原文)一问:先生昔年曾作冥判,然否?答:然。
世人闻之,皆以为怪。
然自余视之,事属平常,无足怪者。
二问:此系何时之事?答:系光绪庚子(一九○○)年间事,时余年十九。
三问:所任系何种职务,属何部下,职员若干?答:属东岳部下,然余始终未见东岳,仅于执行后将公事呈报而已。
余时任分庭庭长,另有陪审员四人,奉事鬼卒,不计其数。
四问:任冥判几年,每日皆往否,辖何疆界?答:前后四五年,每日皆往,所辖为华北五省。
五问:冥司何故以先生为判官?答:余亦曾托同事调查其故,据云:余数世前曾为冥判,夙因所牵,故复为耳。
六问:冥司有规定法律否?先生未习其律,何能判断无差?答:似未见有规定法律,但提案判决,自中肯綮,初不费思考也。
七问:先生所司属何类事件?答:余所司为人死后十个月以内之善恶事件,逾期则另有主八问:曾见阎罗否?答:始终未见。
叶生文言文翻译

叶生文言文翻译1. 文言文蝴蝶怪翻译恰是七月七日,京城叶生正骑驴往易州赶去给老朋友王四祝寿,刚过房山,日头便掉了下去,叶生看着两边影影绰绰的树,地拍打毛驴,风吹过,他身上便寒浸浸起来。
忽然,一伟丈夫跃马而来,自报家门道:“我乃王四表弟,前往祝寿,何不同行?”叶生大喜,即刻答应了。
伟丈夫拉了拉缰绳,骑马跟在叶生的小毛驴后面。
叶生屡屡示意让伟丈夫走前,伟丈夫每次都假许而依然跟在叶生后面。
叶生顿起疑心,以为是盗贼,不禁频频回头。
天色完全沉下来了,叶生看不太清伟丈夫的状貌,忽然,但见电光所烛,伟丈夫悬首马下,以两脚踏空骑行,一路雷电与之俱。
叶生大骇,又不敢妄逃,只能惶恐不安硬着头皮前行。
终于到了,王四喜迎而出,急置酒馔,与之欢饮。
叶某暗瞟伟丈夫,但见其饮酒乐甚,双目熏然。
叶生私下问王四伟丈夫为何人,王四答为表弟,住在京师绳匠胡同,以熔银为业。
叶生心里稍安,思忖自己在路上可能看走了眼。
旋即一女子手捧酒杯飘然而出,其杯有双翅,玉色雕镂,状若蝴蝶。
叶生观此女着鹅黄裙服,葱绿绣鞋,梳着蝴蝶髻,面若姣花,纤腰一握,淹然百媚。
叶生不禁痴了,都不觉此女将酒杯奉至面前。
王四笑道:“此乃*** 妹,名小蝶,想君必属意,不如将她配予君,小蝶你看可好?”小蝶羞而笑,既而点头。
放下酒杯,飘然回房。
叶生望着其背影,直觉香风细细,越发酥倒。
伟丈夫醉态毕显,直睨叶生而叶生不觉。
王四看着叶生的样子,大笑着推叶生往小蝶房去,笑道:“今乃佳期,不如行夫妻之礼,立即立即!”及至小蝶闺前,王四将叶生推入,自己依旧大笑而去。
叶生虽再次心生疑惑,但是看见小蝶含笑而坐床上,笑里有招手之姿,便无暇顾及其他,遂于美人同榻。
温软绵存,自不必多言。
时以过半夜,加之旅途劳顿,叶生已酣眠。
忽房外雷声大作,叶生惊而醒,怀里不见了小蝶,于是叶生下床吹烛而照,但见小蝶赤身背对他坐镜前,发掩其面,做梳妆状。
叶生轻唤,小蝶不答,在疑惑间,小蝶忽然开口,叹气道:“叶郎快走吧。
读《新齐谐·酆都知县》(子不语)及翻译校注

读《新齐谐·酆都知县》(子不语)及翻译校注译前絮语 /读《酆都知县》此篇收录于原文卷一,是书中少有的描写贤德之官的文章,读此篇时,常觉问题不断,但后文有逐一作解释,可谓高低起伏,读完后又对结局颇感惊讶和费解,套用古人宫廷制度的思维方式才稍得解惑。
文中提到的人间疾苦,如刘纲为民请命时所述“酆都水旱频年,民力竭矣。
朝廷国课,尚苦不输。
”上天不给情面水旱频年,朝廷不顾百姓生死征收国税,不仅如此,每年还需纳阴司钱粮,如若吝惜,必生瘟疫。
实可谓天不逢时、地有不利、人风不和也。
县令刘纲下井时,百姓提到“井底即鬼神所居,无人敢往。
”天时人间自然掌控不得,朝廷百姓不敢得罪,阴司亦不敢前往,因缴纳阴司粮钱“倾家者不下千万。
”百姓被内外剥削,上下两难,而可见悲惨万般。
提到免去“阴司粮钱”时,而文中的包公竟“笑曰”非阴司所为。
又曰:“妖憎恶道,借鬼神为口实,诱人修斋打醮。
”包公明知“倾家者不下千万”。
却因“鬼神幽明道隔,不能家喻户晓破其诬罔”之故而做解释。
妖憎恶道借鬼神为口实,诱人修斋打醮以致千万百姓倾家荡产后才有贤德之官为民请命,可见妖僧恶道恶贯满盈,且作恶长久。
百姓如此被迫害,而阴司以“明公为民除弊,虽不来此,谁敢相违?今更宠临,具征仁勇。
”而搪塞,县令刘纲的幕客李诜,却只因平日鲁莽,见关公时未掌握礼节及分寸问了句“玄德公何在?”短短五字,却被置以雷击之死刑,连包公也不能救。
世有妖僧恶道冒充地府压榨百姓多年而无恙,李诜却因礼节不周而被处以死刑,二事相比,岂不哀哉?此篇通过为百姓免纳阴司钱粮请命之事引出一系列民间疾苦,如妖僧恶道、水旱连年、倾家荡产等,也因请命事之意外体现李诜之死,与前文对比鲜明也给读者一个惊喜,袁枚擅长反讽,这或许也是他通过阴司“制度”及处事方式对当时朝廷专制暴政的一种映射。
通过叙述事中事展现,可谓妙趣横生,不禁令人深思同时而拍手叫绝。
【原文】四川酆都縣,俗傳人鬼交界處。
縣中有井,每歲焚紙錢帛鏹投之,約費三千金,名“納陰司錢糧”。
《聊斋志异之僧孽》原文及译文

《聊斋志异之僧孽》原文及译文《聊斋志异之僧孽》原文及译文《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下面和店铺一起来看《聊斋志异之僧孽》原文及译文,希望有所帮助!原文张姓暴卒,随鬼使去[1],见冥王[2]。
王稽簿[3],怒鬼使误捉,责令送归。
张下,私浼鬼使,求观冥狱[4]。
鬼导历九幽[5],刀山、剑树,一一指点。
末至一处,有一僧孔股穿绳而倒悬之,号痛欲绝。
近视,则其兄也。
张见之惊哀,问:“何罪至此?”鬼曰:“是为僧[6],广募金钱,悉供淫赌,故罚之。
欲脱此厄,须其自忏[7]。
”张既苏,疑兄已死。
时其兄居兴福寺[8],因往探之。
入门,便闻其号痛声。
入室,见疮生股间,脓血崩溃,挂足壁上,宛冥司倒悬状。
骇问其故。
曰:“挂之稍可,不则痛彻心腑。
”张因告以所见。
僧大骇,乃戒荤酒,虔诵经咒。
半月寻愈。
遂为戒僧[9]。
异史氏曰:“鬼狱渺茫,恶人每以自解;而不个知昭昭之祸[10],即冥冥之罚也。
可勿惧哉!”注释[1]鬼使:佛教所说的受阎罗役使、到阳世追摄罪人的鬼卒。
[2]冥王:即阎罗,详《犬奸》注。
[3]稽簿:检核簿籍。
簿:指迷信传说中阴曹掌管的生死簿。
[4]冥狱:阴间的牢狱,即地狱。
佛经记载,阎罗主管八寒八热地狱,又有十八地狱之说。
狱中有刀山、剑树、炎火、寒冰等种种刑罚。
[5]九幽:犹言九泉之下,指迷信所说地层极深处囚禁鬼魂的地方。
[6]是为僧:这个身为僧的人。
是,此。
[7]忏:忏悔,佛教名词。
仰教徒念经拜佛,发露自己的过错,表示悔悟,以求宽容,叫忏。
佛教规定,教徒隔半月举行一次诵戎,给犯戒者以悔过机会。
后逐渐成为专以脱罪祈福为目的的宗教行为。
[8]兴福寺:据乾隆《淄川县志》卷二:县西三十里冶头店有兴福寺。
冶头店,今为淄博市淄川区冶头村。
[9]戒僧:即戒行僧。
见《长清僧》注。
[10]昭昭:指阳世。
冥冥:指阴曹。
译文有个姓张的人,突然得了暴病身亡,他的魂魄随着鬼卒去见阴曹的阎王,阎王一查对生死簿,发现是鬼卒误把他捉来的,便十分生气地下令叫鬼卒送他返回人间。
月下老人文言文翻译

月下老人文言文翻译月下老人文言文翻译月下老人以红绳相系男女,确定男女姻缘,体现了唐朝人对爱情与婚姻“前世注定今生缘”的认知态度。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月下老人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原文杜陵韦固,少孤。
思早娶妇,多歧,求婚不成。
贞观二年,将游清河,旅次朱城南店。
客有以前清河司马潘昉女为议者,来日,期于店西龙兴寺门。
固以求之意切,且往焉。
斜月尚明,有老人倚巾囊坐于阶上,向月简书。
觇之,不识其字。
固问曰:“老父所寻者何书?固少小苦学,字书无不识者,西国梵字亦能读之。
唯此书目所未觌,如何?”老人笑曰:“此非世间书,君何得见?”固曰:“然则何出也?”曰:“幽冥之书。
”固曰:“幽冥之人,何以到此?”曰:“君行自早,非某不当来也。
几幽吏皆主生人之事,可不行其中乎?今道途之行,人鬼各半,自不辨耳。
”固曰:“然则君何主?”曰:“天下之婚牍耳。
”固喜曰:“固少孤,常愿早娶,以广后嗣。
迩来十年,多方求之,竟不遂意。
今者,人有期此,与议潘司马女,可以成乎?”曰:“未也,君妇适三岁耳。
年十七,当入君门。
”固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妇之足,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
君之脚已系于彼矣,他求何益!”曰:“固妻安在,其家何为?”曰:“此店北,卖菜家妪女耳。
”固曰:“可见乎?”曰:“妪陈姓,常抱之来卖菜于是。
能随我行,当示君。
”及明,所期不至。
老人卷书揭囊而行,固逐之,入米市。
有眇妪抱三岁女来,敝陋亦甚。
老人指曰:“此君之妻也。
”固怒曰:“杀之可乎?”老人曰:“此人命当食大禄,因子而食邑,庸可杀乎?”老人遂隐。
固磨一小刀,付其奴曰:“汝素干事能,为我杀彼女,赐汝万钱。
”奴曰:“诺。
”明日,袖刀入菜市中,于众中刺之而走。
一市纷扰,奔走获免。
问奴曰:“所刺中否?”曰:“初刺其心,不幸才中眉间耳。
”后来婚终不遂。
又十四年,以父荫,参相州君,刺史王泰俾摄司户掾,专鞫狱,以为能,因妻以女,可年十六七,容色华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冥问答录》原文及译文
《幽冥问答录》原文及译文
序
六道轮回之说,士夫拘于儒家门户之见,罔加论列,而不知《易·系辞》云:「原始要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故知鬼神之情状。
」则孔子固尝言轮回矣。
又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则赫然有矣!
余少游欧美,于宗教哲学,未及措意。
然宇宙间,有
此即有彼,有方即有圆,推之生灭、阳阴、幽明、人鬼,皆
对演而立,事理固相融焉。
基于斯理,则人世凡百官司,冥
间亦当彷佛。
黎澍先生,年高德劭,法律界闻人也。
自言为冥官多
年,每从睡眠中处理案狱,与清光绪初叶符孝廉士龙事迹相
类,是走无常且代有其人矣。
林参谋长黝襄,与先生善,所
叩冥间情形綦详,方主任委员觉慧,录成《幽冥问答》一卷,举以示,余读之瞿然而惊,栗然而省,吾人一念善恶,竟通
于鬼神耶!继余自检生平所作,幸无不可告人之事,则又悚
然而自慰。
语云:「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信哉信哉!余以此篇
具有劝善惩恶之功,于世道人心不无裨益也,因序数言,并付
文昌云照坤十三年(一九四四)四月八日谨序中华民国三
幽冥问答录(原文)
一问:先生昔年曾作冥判,然否?
答:然。
世人闻之,皆以为怪。
然自余视之,事属平常,无足怪者。
二问:此系何时之事?
答:系光绪庚子(一九○○)年间事,时余年十九。
三问:所任系何种职务,属何部下,职员若干?
答:属东岳部下,然余始终未见东岳,仅于执行后将公
事呈报而已。
余时任分庭庭长,另有陪审员四人,奉事鬼卒,不计其数。
四问:任冥判几年,每日皆往否,辖何疆界?
答:前后四五年,每日皆往,所辖为华北五省。
五问:冥司何故以先生为判官?
答:余亦曾托同事调查其故,据云:余数世前曾为冥判,夙因所牵,故复为耳。
六问:冥司有规定法律否?先生未习其律,何能判断无差?
答:似未见有规定法律,但提案判决,自中肯綮,初不费思考也。
七问:先生所司属何类事件?
答:余所司为人死后十个月以内之善恶事件,逾期则另有主
八问:曾见阎罗否?
答:始终未见。
九问:人之善恶,鬼神何以能悉知悉见,记录无遗?
答:鬼神能视于无形,听于无声,人世间种种思想行为,鬼
神自能悉知悉见,记录无遗。
又鬼神能视人头上红黄白黑等
光,而知其行为思想之善恶。
十问:罪鬼亦有狡辩者否?
答:极多,罪鬼对其罪恶亦必极力狡辩,及示以确实证据,
始俯首无词。
曾审一鬼,作恶多端,盖其人生前外修伪善,
造阴恶,对其所犯,极力否认。
余观其罪如山积,证据确凿,亟欲加刑,不意其鬼忽诵《金刚经》,左右陪审者见其顶现红光,急请停审。
余疑其受贿徇情,仍欲加刑,乃鬼诵经不已,左右亟请余肃立。
余曰:「余为庭长,何以向罪犯肃立?」左右曰:「非也。
此鬼顶上佛光已现,审之则有亵渎,不如
停审。
」余时见彼等垂手立,状极庄敬,因问曰:「此案如何办理?」曰:「莫如判其投人胎数次,使其不能忆念《金刚经》时,再治以罪可也。
」余曰:「使投人胎,岂非便宜于彼;且投胎数次,则受报当在数百年后,岂不迟误?」左右
曰:「使其投暂生即死胎,数岁即已数世矣。
盖彼造业有造
业之果报,诵经亦有诵经之功德,二者皆不可没,他日分别
受报,两无差忒也。
」余遂允之。
十一问:人死以后,其神志是否惝恍如梦中,抑清醒如平时?答:清醒如生时。
十二问:入冥在每日何时,审案时间多少?
答:最初在每日晚间,其后日间亦能往,但须在下午,来去
皆乘肩舆,行走甚疾。
审案时间,每次数小时,然遇复杂案件,亦有延长至数日者,但此类案件极少耳。
十三问:入冥
时身体是否现睡眠状态?
答:入冥时,身卧床上,状似熟眠,不饮不食,亦不饥渴。
或时当入冥,而亲朋忽至,又不便以此事告之,则瞑目对答,状似失眠。
客如有问,亦可随答,但不能出语发问,亦不记忆与客作何语耳。
十四问:由冥回阳,精神亦觉疲倦否?
答:精神微倦,状似失眠。
十五问:冥间亦有饮食否?
答:有。
但不许饮食。
十六问:冥官服装如何?其公文程序又如何?
答:余为冥判时,尚在逊清年间,故其服装及公文程序,均
与满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