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石桩极限承载力计算的几种方法

合集下载

碎石桩桩间距及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计算

碎石桩桩间距及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计算
Esp=[1+m (n-1)]Es = m=
0.8 米 1.26 米 1.356 米
一根桩分 担的处理 地基面积 的等效圆 直径
1.516054 米
220 kpa 0.4
3.5
110 kpa
桩土应 力比取2 ~4,原 土强度低 取大值, 反之取小 值。
7.4 Mpa 0.4
桩土应
力比,粘
土取2~
4,粉土
正方形
m=d²/de² =
0.3480652
矩形
m=d²/de² =
0.2784522
S=
1.2 米
S1=
1.2 米
S2=
1.5 米
面积置换 率 面积置换 率 面积置换 率 桩间距 矩形纵间 距 矩形横间 距
地基挤密 后要求达 到的相对 密实度, 取0.7~ 0.85
一根碎石 桩承担的 处理面积 碎石桩的 截面积 面积置换 率 碎石桩的 直径
一、振冲碎石桩间距的确定
1、松散粉土和砂土地基
等边三角形布置
S=0.95*ξ*d*SQRT((1+e0)/(=
1
d=
0.8 米
e0=
0.7
e1=
0.5
碎石桩间 距
修正系数考虑振动下沉密实作用时 碎石桩直 径 地基处理 前孔隙 比,可按 原状土样 实验、动 探静探确 定 地基挤密 后要求达 到的孔隙 比
最大、最小孔隙比可按《土工试验方
Dr1=
0.8
2、粘性土地基 等边三角形布置
正方形布置
S=1.08*SQ RT(Ae)= S=SQRT(Ae )=
1.210678 米 1.120998 米
Ae=Ap/m= 1.256637 平方米

碎石换填承载力计算

碎石换填承载力计算

碎石换填承载力计算
碎石换填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用于增加地基的承载力。

在进行碎石换填承载力计算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需要考
虑碎石的颗粒大小和形状,因为这些因素会影响填土的密实性和排
水性能。

其次,需要考虑填土层的厚度和覆盖范围,因为这些因素
会影响地基的承载能力。

此外,还需要考虑地基原有的土壤类型和
承载能力,以及碎石换填后的整体地基结构稳定性。

在进行承载力
计算时,通常会使用相关的地基工程计算方法和软件,如有限元分
析等工具来进行模拟和计算。

另外,还需要考虑地基处理的成本和
施工可行性等因素,以便进行综合评估和决策。

总之,碎石换填承
载力计算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特性、结构稳
定性、施工成本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振冲碎石桩计算

振冲碎石桩计算

振冲碎石桩计算振冲碎石桩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的基础支撑技术。

它采用振动锤将钢筛管插入地下,同时向土壤中注入高压水和碎石,形成强固的桩体。

振冲碎石桩因其施工速度快、无需土方运输、适用于多种土层等优点而受到广泛青睐。

本文将深入探讨振冲碎石桩的计算与设计,包括桩身承载力计算、桩的稳定性分析以及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桩身承载力计算静载荷计算:静载荷是振冲碎石桩承受的来自上部结构的垂直荷载。

其计算通常基于土体的承载力和桩体的受力传递机制。

承载力可以通过静力触探或其他地质勘测手段得到。

振动锤的振冲能量:振冲碎石桩施工时,振动锤产生的振冲能量是影响桩体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振冲能量越大,桩体的承载力越高。

桩身的地下摩阻:地下土体对振冲碎石桩的摩擦阻力也是影响承载力的因素之一。

地下土体的类型和密实度会影响地下摩阻的大小。

桩端摩阻:振冲碎石桩在钻进过程中,桩底部形成的碎石块和土壤形成的摩阻力也需要考虑。

桩端摩阻力的大小与碎石的直径和形状有关。

桩身的侧摩阻:振冲碎石桩侧面的土体对桩身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需要考虑侧摩阻的大小。

二、桩的稳定性分析水平稳定性:考虑到桩体在地下的水平稳定性,需要分析桩身的水平位移情况,确保桩体在地下不会发生过度的水平位移。

垂直稳定性:对于振冲碎石桩的垂直稳定性,需要分析桩体在地下的垂直位移情况,防止桩体发生沉降或抬升。

侧向稳定性:考虑到桩体在承受横向力时的稳定性,需要分析桩身的侧向位移情况,确保桩体不会受到横向力的破坏。

三、设计注意事项地层特性:在进行振冲碎石桩的设计时,需要充分了解地层特性,包括土体的类型、密实度、承载力等,以便合理地确定振冲参数。

桩径和桩长:振冲碎石桩的直径和长度直接影响其承载力和稳定性,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振动锤的选择:不同的振动锤在振冲碎石桩施工中具有不同的性能,包括振动频率、振冲能量等,需要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振动锤。

碎石的选择:碎石的选择应考虑其直径、形状和质量等因素,以确保形成的石墩具有足够的承载力。

CFG桩(规范)

CFG桩(规范)

一、一般规定1、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法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粉土、沙土和桩端具有相对硬土层、承载力标准值不低于70KPa的淤泥质土、非欠固结人工填土等地基。

2、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桩端应位于相对硬的土层上。

3、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按承载力设计师必须进行地基变形验算。

二、设计1、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桩径d宜取350-600mm.2、桩的平面布置,可只布置在基础范围内。

3、桩距s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理、土性、施工工艺等确定,宜取3-6倍桩井。

当在饱和粘性土中挤土成桩时,桩距s不宜小于4倍桩径。

4、桩体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应满足下式要求:fcu≥3Rk/Ap式中fcu-桩体混合料试块(边长150mm立方体)标准养护28d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值(KPa)RK-单桩承载力标准值(KN),应按本规范9.2.8条取值。

5、桩顶应设置垫层,褥垫层厚度宜取100-300mm,当桩径、桩距大时褥垫层厚度宜取高值。

6、褥垫层材料宜用粗砂、中砂、级配砂石,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mm.7、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宜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实验确定,初步设计时也可按下式估算:fsp,k=mRk/Ap+β(1-m)fs,k式中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KPa);m——桩土面积置换率;β——桩间土强度发挥系数,宜取0.9-1.0对变形要求高的建筑物可取低值;fs,k——桩间土承载力标准值(KPa)。

8、单桩承载力标准值Rk的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用单桩静载荷实验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Ruk后,Rk可按下式计算:Rk=Ruk/γsp式中γsp——调整系数,宜取1.50-1.60,一般工程或桩间土承载力高、基础埋深大以及基础下桩数较多时应取低值,重要工程、基础下桩数较少或桩间土为承载力较低的粘性土时应取高值。

(2)当无单桩载荷试验资料时,可按下式计算;Rk=Up∑qsili+qpAp式中Up——桩的周长(m);qsi——桩侧第i层土德济限侧阻力标准值(KPa)可参照岩土工程勘察报告;qp——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Pa),可参照岩土工程勘察报告;li——第i层土的厚度(m)。

碎(砂)石桩资料

碎(砂)石桩资料
设计桩长:2m,桩径:0.2m,每根桩承担荷载10kN,加固后,实 际沉降量为加固前的1/4,此后该工程被遗忘。
1937年
德国用振冲器,采用振动水冲法加固 砂土地基(不设桩体)。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德国凯勒公司在Nurembreg的一项 地基工程中用振冲器在粘性土中制造了2m深的孔,填入块石, 再用振冲器使块石密实,处理后,地基承载力有很大提高。
N0 ——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可查表得到) ds ——饱和土标准贯入点深度(m) ρ0 ——粘粒含量百分率,当小于3或为砂土时,均采用3 dw ——地下水位深度(m)
设计计算
标准贯入击数基准值N0
烈度
设计地震分组
7
8
9
第一组 6(8) 10(13)
16
第二、三组 8(10) 12(15)
沉管法成桩,填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 桩孔填料量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估算时: q h AP
充盈系数。1.2—1.4 材料挤密程度、施工中的损失
设计计算
7、垫层
砂、石桩施工完毕后,应铺设0.3—0.5m厚碎(砂)石 垫层。分层铺设,用平板振动器振实。
作用: 水平向排水通道。 调整桩、土应力比。 软弱土层上铺设,保证施工机械正常行驶、操作。
设计计算
5、间距
振冲桩的间距应根据上部结构荷载大小和场地土 层情况,并结合所采用的振冲器功率大小综合考 虑。
30kW振冲器布桩间距可采用1.3—2.0m;
55kW振冲器布桩间距可采用1.4—2.5m;
75kW振冲器布桩问距可采用1.5—3.0m。
荷载大或对粘性土宜采用较小的间距,荷载小或 对砂土宜采用较大的间距
桩周土体在受到挤密、振密两种作用时,有效的密实 范围可达6d

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探讨

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探讨

1 . 5 Wa n g H.Y计 算法
1 . 7 刘 杰等 计算 法 ]
Wa n g H.Y认 为桩 周 土侧 向极 限 约束 力 就 是
鼓胀 区桩 周被 动 土压力 : p z = + 2 c ( 9 )
构设计工作 。联系电话 :( 0 4 3 2 )6 3 9 5 9 4 0 2,E—ma i l : J l y — z w x 0 2 4 7 @p e t r o c h i n a . c o n. r c n 。

张维秀等
碎石桩复合地基承栽 力计 算探讨
4 1
式中,p 为土体初始有效应力 ,k P a ;U 。 为超孔 隙 水 压 力 ,k P a 。
根据 观测 资料 认 为 P +U。 = 2 c ,从 而 :
p : 6 c ( 8 )
1 . 6 被 动土 压力 法
该法 认 为 桩 周 土 自重 应 力 的 被 动 土 压 力 就 是
桩周 土侧 向极 限应 力 :
P f =( + o r )k + 2 c 1 / 2 ( 1 0 )
半径 ) ,导 致桩 周 土体 达 到 被 动极 限平 衡 ,根 据 极 限平 衡条 件 , 推 出土体 对 碎石 桩 的极 限约束 力 :
p f ( o r +2 c / s i n 2 6 )[ t g( 4 5 。 p / 2 )/ t g 6+ 1 ]
原 位横 压 试 验 或 土 的 三 轴 试 验 受 力 状 态 类 似 。 当 桩 周 土体 对 桩 的约 束 力 达 到 极 限 P ,桩 顶 荷 载 达
C HE MI C A L E NG I N E E R I NG D E S I GN
化工设计 2 0 1 6, 2 6 ( 6 )

第三章第2节碎石桩资料

第三章第2节碎石桩资料
3.2 碎(砂)石桩
一、概述
碎石桩和砂桩总称为碎(砂)石桩, 国外又称为粗颗粒土桩,是指用振动、冲 击或水冲等方式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后,再 将碎石或砂挤压入已成的孔中,形成大直 径的碎(砂)石所构成的密实桩体。
碎石桩
伸缩履带式桩 机振动锤
履带排钻整机 工作状态
履带式桩架拖行状态
二台GPE120振动锤联动桩锤
排水减压作用:桩孔内的碎石等粗颗粒料,
在地基中形成渗透性良好的人工竖向排水减压 通道,可有效消散和防止超孔隙水压力的增高 和砂土产生液化,并可加快地基的排水固结。
砂基预振效应:施工过程中使填土料和地基
土在挤密的同时获得强烈的预振,能够增强砂 土的抗液化能力。
1975年美国H·B·seed等人的试验表明,相对 密实度Dr=54%但受过预振影响的砂样,其 抗液能力相当于相对密实度Dr=80%的未受 过预振的砂样。
碎(砂)石桩作为复合地基的加固作用,
除了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的沉降量外, 还可用来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增大土坡的 抗滑稳定性。
三、设计计算
(一)一般设计原则
1、加固范围:对于一般地基,在基础外缘应扩大1- 3排;对可液化地基,在基础外缘扩大宽度不应小 于可液化土层厚度的1/2,并不应小于5m。
度不小于20Kpa的饱和黏性土和饱和黄土地基,应在 施工前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不加填料振冲加 密适用于处理黏粒含量不大于10%的中砂、粗砂地 基。”
上海市标准 《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08-40-94):

“对不排水扰剪强度小于2OkPa的淤泥、淤泥质
土等地基应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二)砂桩
各种与旋挖钻机配套的钻头、旋挖斗、 长式及短式螺旋钻头、筒状环状钻头、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研究现状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研究现状

K — 桩 体 的 侧 压 力 系 数 ; —
— —
原 土 的重 度 ;
, —桩长 。 — 计算注意事项 : ( )对 于 C 均 质 粘 土 层 ,不 排 水 抗 剪 强 度 随 深 度 而 增 1 , 大 。此 时 ,对 第 一 种 小 沉 降 情 况 ,可 用 桩 顶 以下 1 5 处 的 .m深 C. : 。 值 对第三种大沉降情况 , 可用整个 桩长 范围 内的平均值; 对 中 等 沉 降 情 况 , 取 前 两 种 情 况 的平 均 值 。对 成 层 土 , 承 载
(. 1化工部郑 州地质工程勘察 院苏州分 院 ,江 苏 苏州 2 52 ; 1 18
2河海 大学岩土工程研 究所 ,江苏 南京 2 0 9 ; . 10 8 3江 苏建苑岩土工程勘 测有 限公 司苏州分公 司 ,江苏 苏州 2 5 2 ) . 1 19
【 摘 要 】概括 了现阶段碎石桩 复合地基 承载力计算的常用方法 ,并指 出了现有承载 力计算 方法的不足之 处。 【 文章编号 】10 — 1 12 1)3 0 7 — 3 0 8 15 (000 — 0 1 0 2Wn . o g计算式 w n (9 5 提 出单桩容许承载力 g 计算式如下 : o g 1 7) 印 ( )小沉 降时的计 算式 1

【 关键词 】单桩 ;复合地基 ;承载 力 【 图分 类 号 】T 7 . 中 U4 31 【 献 标 识 码 】A 文
我 国地 域 辽 阔 ,土 类 繁 多 , 其 中 松 、 软土 类 就 占有 相 当
大 的比例 。其 成因类型有海岸 沉积、浅海沉积 、湖泊沉积 、 河 滩 沉 积 或残 积 , 以及 近 期 人 工 吹 填 、堆 填 的 土 。这 些 土 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s d frc lu ai n o l ma e b a n a a iyo r h d so e p l e ac l t fu t t e r g c p ct fcus e tn ie,a d c mp r st ac ltd r s h fe i e rn o o i i n o a e hec l u ae e u so ngn ei g
( hn aw yEy a nier ggopC . t , hn d , ih a 1 0 1 C ia C iaR i a ru nE g e n ru o Ld C eg u Scu n6 0 3 , hn ) l n i
Ab t a t Re e c r s s sr c : s ar h pu po e :Th ac lto fu t t e rn a a i sc t a o a c l t n o e rng c pa i e c l u ain o l mae b ai g c p ct i r i lfrc lu a i fb a i y i c o i a ct y
21 0 0年 6月






Jn 2 1 u 0 0
第 6期 ( 1 1 总 4)
J URNAL O O F RAI W AY E L NGI EE NG S I Y N RI OC ET
N 6 S r 1 1 O. ( e. 4 )
文 章编号 :0 6— 16 2 1 ) 6— 0 8~ 3 10 2 0 (0 0 0 0 4 0
碎 石桩 极 限承 载 力计 算 的二 院 工程 集 团有 限责任公 司 , 成都 603 ) 10 1
摘要 : 研究 目的 : 碎石 桩极 限承 载力 计 算是 复 合 地基 承 载 力计 算 的关 键 , 文 阐述 了碎 石 桩极 限 承 载力 本 H ge — tes u hs Wi r 计算式 、 r n 计算 式 、 h Ba s u 盛崇 文计算式 、 刘杰等计算式 , 并通过 工程实例进行计 算 、 析与 比 分 较, 推荐可采用 的计算式 , 以期对 今后规范 和标准 的修编 , 以及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 研究结论 : 推荐单桩极限承载力按盛崇文推导的公式计算 , 既考虑了群 桩效应 , 又避免了地基土各种物理
o o p sef n a o .T i p p r rsns h r ls f uh s f m oi u dt n hs ae eet tef mua g e ~Wi es Ba n , hn hn w n , n i j c to i p o oH t r, ru s S egC og e adLu i h e
ea pe s gteeme o s r rv i er ee cst terv i f t d rs n i lr r et i ftr. xm ls i s t d o i n t e rn e o h i o o a a ds a o cs n uue un h h f p d gh f o e sn sn d a mi p j
M e h d o l u a i n o tm a e Be r n p ct f Cr s e t n ie t o s f r Ca c l to f Uli t a i g Ca a iy o u h d S o e P l
LAI Zi—hu i
c mp s e ̄u d t n s o l e c lu a e c od n o t e u t t e r g c p ct o oi t n ai h u d b ac ltd a c r i g t h l mae b a n a a i o i i y,a d t e i i e y s ft a t r n h n d vd d b aey fco
力学指标的采集 , 计算简单 , 且偏 于安全 ; 建议 复合地基承载力按极限承载力设计 , 再除 以 1 3~15的安全 系 . . 数, 不仅概念 明确 , 也经 济合理 。 关键词 : 软土地基 ; 碎石 桩 ; 复合地 基 ; 极限承载力
中图 分 类 号 :U 7 . 2 T 43 1 文献标识码 : A
Re e r h c ncu i ns I s p o o e h li t e rn a a iy o ig e cus e t n i h u d b ac l td wi s a c o l so :ti r p s d t e u t mae b a ig c p ct fsn l r h d so e p l s o l e c lu a e t e h t e fr l fS e g Ch n we h o mu a o h n o g n. W i h s fr l t t i o mu a,n to l r h fe t f p l r u o sd r d,b lo i h h o n y a e t e efc s o i g o p c n i e e e utas s t e c l cin o a i u p y ia a d o l t f v ro s h sc l n me h nc l a a t r fr h f u d to s i v i e e o c a ia p r mee s o t e o n ai n o l o d d. Th b a n c p ct o a e e r g a a iy f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