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面的桩基计算总结

合集下载

桩基础工程量的计算

桩基础工程量的计算

桩基础工程量的计算一、桩基础数量计算1.桩基数量计算的基本公式为:N=L/(S+P),其中N为需要的桩数,L 为建筑物的长度或宽度,S为桩的间距,P为桩的排距。

该公式适用于桩基的平面布置情况。

2.桩基数量计算的细化公式为:N=(L+l)/S,其中N为需要的桩数,L 为建筑物的长度或宽度,l为建筑物两端的投影长度,S为桩的间距。

该公式适用于桩基的非对称布置情况。

3.桩基数量计算的考虑因素包括建筑物的荷载、土壤的承载力和桩的承载力。

具体计算方法需要根据工程设计规范和现场调查结果来确定,以确保桩基的稳定和安全。

二、桩基础材料计算1.桩基础材料计算包括桩的长度、直径和总体积的计算。

桩的长度一般要求超过地下水位,以确保钢筋不会被腐蚀。

桩的直径一般根据桩的类型和设计要求来确定。

桩的总体积通过桩长和桩的截面积计算得出。

2.桩基础材料计算还需要考虑桩的原材料消耗,包括钢筋和混凝土的用量。

钢筋的计算一般遵循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根据桩的直径、长度和设计要求来确定。

混凝土的计算一般按照桩的长度和截面积来确定,同时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用量。

三、桩基础人工计算1.桩基础人工计算包括桩的施工人工和机械设备的计算。

施工人工的计算一般按照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根据施工工艺和施工时间来确定。

机械设备的计算一般根据施工工艺和现场条件来确定,包括起重机械、打桩机和挖掘机等。

2.桩基础人工计算还需要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其他人工费用,如运输费用、安全费用和临时设施费用等。

这些费用一般通过现场调查和施工管理来确定。

综上所述,桩基础工程量的计算涉及桩基数量计算、桩基材料计算和桩基人工计算三个方面。

通过合理的计算方法,可以准确确定桩基础工程的数量和材料用量,确保工程的稳定和安全。

桩基桩长的计算

桩基桩长的计算

一、桩基的类别针对界溪段桥梁下部构造施工图中存在两类桩:端承桩和摩擦桩。

端承桩:桩基自身重及桩顶以上荷载由桩端持力层承受。

摩擦桩:桩基自身重及及桩顶以上荷载由桩基周身与岩土摩擦阻力承受。

二、单桩基桩长理论计算公式及相关参数表1、摩擦桩单桩承载力容许值计算公式:[Ra]=(1/2)*u*∑Qik*l i+Ap*QrQr=m0*K*[f ao]+k2*R*(h-3)式中:[Ra]——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KN),桩身自重与置换土重(当自重计入浮力时置换土重也计入浮力)的差值作为荷载考虑;u——桩身周长(m)Ap——桩端截面面积(㎡)n——土的层数(注:公式中未写出)Li——承台底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下各土层的厚度(m),扩孔部分不计;Qik——与Li对应的各土层与桩侧的摩阻力标准值(kPa),宜采用单桩摩阻力实验确定,当无实验条件时按表5.3.3-1选用;Qr——桩端处土的承载力基本容许值(kPa),当持力层为砂石、碎石土时,若计算值超过下列值,宜采用:粉砂1000kP;细砂1150kP;中砂、粗砂、砾砂1450kP;碎石土2750kP;[f ao]——桩端处土的承载力基本容许值(kPa),按《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第3.3.3条确定;h——桩端的埋置深度(m),对于有冲刷的桩基,埋深由一般冲刷线起算;对无冲刷的桩基,埋深由天然地面线或实际开挖后的地面线算起;h的计算值不大于40m,当大于40m时,按40m计算;k2——容许承载力随深度的修正系数,根据桩端处持力层土类按《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3.3.4选用;K——桩端以上各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kN/m3),若持力层在水位以下且不透水时,不论桩端以上土层的透水性如何,一律取饱和重度;当持力层透水时,则水中部分土层取浮重度;R——修正系数,按表5.3.3-2选用;m0——清底系数,按表5.3.3-3选用。

表5.3.3-1 钻孔桩桩侧土的摩阻力标准值Qik注:挖孔桩的摩阻力标准值可参照本表采用。

建筑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之桩基施工

建筑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之桩基施工

建筑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之桩基施工桩基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地基处理方式之一,也是建筑物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进行桩基施工时,需要进行工程量计算,以确定所需材料和人工等资源,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下面将介绍桩基施工的一般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1.桩基的数量计算桩基的数量计算通常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桩基示意图进行。

首先需要确定每个桩基的直径和长度,然后根据图纸上的桩基之间的间距计算需要的桩基数量。

桩基的数量计算公式如下:桩基数量=地基长度/(桩基间距+桩基直径)2.桩基的体积计算桩基的体积计算是为确定所需的混凝土或其他填充物的材料用量。

桩基的体积计算公式如下:桩基体积=π*(桩基直径/2)^2*桩基长度3.桩基周长的计算桩基周长的计算是为了确定钢筋的用量和施工的周边长度。

桩基周长的计算公式如下:桩基周长=π*桩基直径4.桩基混凝土用量计算桩基混凝土用量计算是为了确定需要的混凝土材料的用量。

混凝土用量计算公式如下:桩基混凝土用量=桩基体积*混凝土密度5.桩基钢筋用量计算桩基钢筋用量计算是为了确定需要的钢筋材料的用量。

钢筋用量计算公式如下:每米桩基钢筋用量=(桩基周长/钢筋间距)*钢筋截面积桩基钢筋用量=每米桩基钢筋用量*桩基长度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仅适用于普通直径桩基的计算,对于特殊形状或尺寸的桩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

此外,还需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的计算,如桩帽、桩身加固和桩基连接处的混凝土用量等。

对于每种具体的桩基形式和施工要求,可能需要进行更详细的计算和规划。

在实际的桩基工程中,还需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考虑和调整,并结合实际测量数据进行修正。

此外,建议委托专业的建筑工程师或技术人员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和规划,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相应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桩基础的设计计算

桩基础的设计计算
Ed d I4x4 Z z qzxb1mzZb1 x
上式中:E、I——桩的弹性模量及截面惯矩
zx——桩侧土抗力zx=Cxz=mZxz,C为地基系数; b1——桩的计算宽度; xz——桩在深度z处的横向位移(即桩的挠度)。
将上式整理可得:
d4xz dZ4
mEb1I Zxz
0
(1)

d4xz dZ4
a5Zxz
0
式中:——桩—土变形系数,
5
mb 1
EI
从上式中不难看出:桩的横向位移与截面所在深度、桩的刚度(包括桩身材料和截面尺寸)
以及桩周土的性质等有关,是与桩土变形相关的系数。
式(1)为四阶线性变系数齐次常微分方程,在求解过程中注意运用材料力学中有关梁的 挠度xz与转角z、弯矩Mz和剪力Qz之间的关系即
将式(7)代入式(2)得
x z Q 3 E 0A x 0 IM 2 E 0B x 0 I A 1 B 1 (Q 2 E 0A 0 I M E 0 B 0 ) I M 2 E 0 C 1 I Q 3 E 0D 1
Q 3 E 0(A 1 I A x 0 B 1 A 0 D 1 ) M 2 E 0(A 1 I B x 0 B 1 B 0 C 1 )
2)当基础侧面为数种不同土层时,将地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下hm深度内各土层的mi,根据换算前 后地基系数图形面积在深度hm内相等的原则,换算为一个当量m值,作为整个深度的m值。
3)桩底面地基土竖向地基系数Co为: C0=m0h
(二)单桩、单排桩与多排桩
单桩、单排桩:指在与水平外力H作用面相垂直的平面上,由单根或多根桩组成的单根(排) 桩的桩基础,如下图a)、b)所示,对于单桩来说,上部荷载全由它承担。
B 0 也都是Z的函数,根据Z值制

桩基工程量计算规则

桩基工程量计算规则

桩基工程量计算规则一、确定桩的种类和尺寸在计算桩基工程量之前,需要确定桩的种类和尺寸。

常见的桩种有混凝土桩、钢筋混凝土桩、钢管桩等。

桩的尺寸包括桩的直径、长度等参数。

这些参数的确定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二、计算桩的体积计算桩的体积是桩基工程量计算的基础。

桩的体积计算可以根据桩的形状进行估算,常用的方法有体积公式计算、图纸计算、实测计算等。

其中,体积公式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可以根据桩的形状和尺寸,通过数学公式计算出桩的体积。

三、考虑桩的储备量在计算桩基工程量时,需要考虑桩的储备量。

由于桩的制作和施工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在计算桩的数量时通常会增加一定的储备量,以防止工程进展过程中出现桩的不足情况。

四、计算工程总体的桩基工程量在计算桩基工程量时,需要将各个部分的桩基工程量加总得出工程的总体桩基工程量。

这个过程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桩的种类和数量、桩的尺寸和长度等。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考虑相关因素的影响在桩基工程量计算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一些相关因素的影响。

例如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季节因素等都会对桩基工程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些因素需要在计算过程中进行充分考虑,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编制桩基工程量清单在完成桩基工程量计算后,需要编制桩基工程量清单。

清单中需要包括桩的种类、尺寸、数量等信息,以便工程施工人员进行工作安排和材料采购等。

清单的编制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总之,桩基工程量计算规则是指在土方施工中计算桩基工程量的一套规则。

它是土方工程量计算的重要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遵守桩基工程量计算规则,可以确保桩基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支持。

桩基础的设计计算

桩基础的设计计算
长桩的问题
无量纲法 (桩身在地面以下任一深度处的内力和位移的简捷计算方法) 当桩的支承条件、入土深度符合一定要求时,可利用比较简捷的计算方法计算。即无量纲法。 主要特点: 利用边界条件求x0、 0时,系数采用简化公式; 利用x0、 0是Q0、M0的函数的特征,代入基本公式后,无须再计算x0、 0,可由已知的Q0、M0直接计算。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多排桩在外力作用平面内有多根桩,各桩受力相互影响,其影响与桩间净距L1有关。 单排桩或L1≥0.6h1的多排桩 k=1.0; L1<0.6h1的多排桩 h1——地面或最大冲刷线以下桩柱 计算埋入深度:h1=3(d+1) ;但h1值不 得大于桩的入土深度(h);
L1
H
q1、q2——梯形土压力强度。
桩顶为弹性嵌固——适合于墩 台受上部结构约束较强的情况。 轻型桥台用锚柱固接; 摩擦力较大的毛毡支座; 固定支座的单孔桥。
——单位水平力作用在地面或最大冲刷线处,桩在该处产生的转角;
——单位弯矩作用在地面或最大冲刷线处,桩在该处产生的转角;
x0、 0的计算 摩擦桩、柱承桩 x0、 0 的计算 桩底受力情况分析 桩底为非岩石类土或支承在岩基面上,在外荷作用下,桩底产生位移 xh、 h,桩底 x 处产生竖向位移 x h,桩底的抗力情况如下图所示。如竖向地基系数为C0,桩底竖向力增量:
z——地面或最大冲刷线以下地基系数计算点的深度; n——随不同计算假定而设置的指数。 “m”法假定—— “K”法假定——地基系数C沿深度分两段变化,在桩身第一挠曲零点以上按凹形抛物线变化(n=2),以下为常数K。 “C”法假定——地基系数C沿深度分两段变化, , ; 的桩长段地基系数C取常数。 “张有龄”法假定(常数法)——地基系数C沿深度不变为常数C=K0(n=0)。

桩基工程施工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桩基工程施工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桩基工程施工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一、打、压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1、打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的体积,按设计桩长以体积计算,长度按包括桩尖的全长计算,桩尖虚体积不扣除。

计量单位:m3,体积计算公式如下:V=桩截面积×设计桩长(包括桩尖长度)2、送钢筋混凝土方桩(送桩):当设计要求把钢筋砼桩顶打入地面以下时,打桩机必须借助工具桩才能完成,这个借助工具桩(一般2~3m长,由硬木或金属制成)完成打桩的过程叫“送桩”。

计算方法按定额规定以送桩长度即桩顶面至自然地坪另加0、5米乘以横截面积以立方米计算,计量单位:m3,公式如下:V=桩截面积×(送桩长度+0、5m) 送桩长度设计桩顶标高至自然地坪。

3、接桩:接桩是指按设计要求按桩的总厂分节预制运至现场先将第一根桩打入将第二根桩垂直吊起和第一根桩相连后再继续打桩硫磺胶泥按桩计量单位:m2;按桩截面积电焊接桩计量单位:t ;按包角钢或包钢板的重量。

二、打、压预应力钢筋砼管桩按设计桩长以体积计算,长度按包括桩尖的全长计算,桩尖虚体积不扣除,管桩的空心体积应扣除,管桩的空心部分设计要求灌注混凝土或其他填充材料时,应另行计算。

计量单位:m3,体积计算公式如下:V=桩截面积×设计桩长(包括桩尖长度)桩内灌芯工程量计算,计量单位:m3 V=管桩桩孔内径截面积×设计灌芯深度三、灌注桩(1)打孔沉管灌注桩单打、复打:计量单位:m3 V=管外径截面积×(设计桩长+加灌长度)设计桩长根据设计图纸长度如使用活瓣桩尖包括预制桩尖,使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尖则不包括加灌长度用来满足砼灌注充盈量,按设计规定;无规定时,按0、25m计取。

(2)、夯扩桩:计量单位:m3 V1(一、二次夯扩)=标准管内径截面积×设计夯扩投料长度(不包括预制桩尖) V2(最后管内灌注砼)=标准管外径截面积×(设计桩长+0、25)设计夯扩投料长度按设计规定计算。

旋挖桩工程量计算公式

旋挖桩工程量计算公式

旋挖桩工程量计算公式
1.桩长计算公式:
桩长=桩的实际长度-长度减扣量
其中,实际长度是指桩的实际施工深度,长度减扣量是指为了保证桩底范围的连贯和抗浮托能力,减去的桩长。

2.桩基面积计算公式:
桩基面积=桩的直径×桩的直径×π/4
根据旋挖桩的形状为圆形,桩基面积可以根据桩的直径来计算,即桩的直径的平方乘以π除以4
3.桩体积计算公式:
桩体积=桩基面积×桩长
桩体积等于桩基面积乘以桩长,表示桩的体积大小。

4.桩的数量计算公式:
桩的数量=总工程量/单桩体积
总工程量是指需要挖掘的土方量,单桩体积是指每根桩的体积大小。

5.总工程量计算公式:
总工程量=土方量+弃土量
土方量是指需要挖掘的土方数量,弃土量是指挖掘后被清理的土方数量。

6.土方量计算公式:
土方量=桩基面积×桩长×(1+土方超高)×土方密度
土方超高是指挖掘桩基底下超过设计标高的土层的厚度,土方密度是指挖掘的土方的湿密度。

7.弃土量计算公式:
弃土量=桩基面积×清理高度×清理深度×土方密度
清理高度是指清理深度以下的土方高度,清理深度是指清理的深度限制,土方密度是指挖掘的土方的湿密度。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公式仅是旋挖桩工程量计算的基本公式,实际计算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土质情况、设备效率等。

同时,为了确保计算的准确性,还应该根据具体工程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详细计算和校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全面的桩基计算总结
桩基础计算
一.桩基竖向承载力《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5.2.2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应按下式确定:
Ra=Quk/K
式中
Q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K——安全系数,取K=2。

5.2.3对于端承型桩基、桩数少于4根的摩擦型柱下独立桩基、或由于地层土性、使用条件等因素不宜考虑承台效应时,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取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5.2.4对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摩擦型桩基,宜考虑承台效应确定其复合基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1 上部结构整体刚度较好、体型简单的建(构)筑物;
2 对差异沉降适应性较强的排架结构和柔性构筑物;
3 按变刚度调平原则设计的桩基刚度相对弱化区;
4 软土地基的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当承台底为可液化土、湿陷性土、高灵敏度软土、欠固结土、新填土时,沉桩引起超孔隙水压力和土体隆起时,不考虑承台效应,取η=0。

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
方法一:原位测试
1.单桥探头静力触探(仅能测量探头的端阻力,再换算成探头的侧阻力)计算公式见《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3.3
2.双桥探头静力触探(能测量探头的端阻力和侧阻力)计算公式见《建筑桩基技术规
范》5.3.4
方法二:经验参数法
1.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关系确定单桩承载力标准值《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3.5
2.当确定大直径桩(d>800mm)时,应考虑侧阻、端阻效应系数,参见5.
3.6
钢桩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
1.侧阻、端阻同混凝土桩阻力,需考虑桩端土塞效应系数;参见5.3.7
混凝土空心桩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
1.侧阻、端阻同混凝土桩阻力,需考虑桩端土塞效应系数;参见5.3.8
嵌岩桩桩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
1.桩端置于完整、较完整基岩的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由桩周土总极限侧阻力和嵌岩段总极限阻力组成。

后注浆灌注桩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
1.承载力由后注浆非竖向增强段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后注浆竖向增强段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后注浆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特殊条件下的考虑
液化效应:
对于桩身周围有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当承台底面上下分别有厚度不小于1.5m、1.0m 的非液化土或非软弱土层时,可将液化土层极限侧阻力乘以土层液化折减系数计算单桩
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土层液化折减系数ψ可按表确定。

软弱下卧层验算:
1.对于桩距不超过6d 的群桩基础,桩端持力层下存在承载力低于桩端持力层承载力1/3 的软弱下卧层时,可按下列公式验算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

参见5.4.1
负摩阻力验算:
5.4.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桩基,当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超过基桩的沉降时,在计算基桩承
载力
时应计入桩侧负摩阻力:
1 桩穿越较厚松散填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欠固结土、液化土层进入相对较硬土层时;
2 桩周存在软弱土层,邻近桩侧地面承受局部较大的长期荷载,或地面大面积堆载(包括填土)时;
3 由于降低地下水位,使桩周土有效应力增大,并产生显著压缩沉降时。

5.4.3桩周土沉降可能引起桩侧负摩阻力时,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考虑负摩阻力对桩基承载力和沉降的影响;当缺乏可参照的工程经验时,可按下列规定验算。

1对于摩擦型基桩可取桩身计算中性点以上侧阻力为零,并可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Nk<Ra
2对于端承型基桩除应满足上式要求外,尚应考虑负摩阻力引起基桩的下拉荷载Q,并可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
Nk+Q<Ra
3 当土层不均匀或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较敏感时,尚应将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计入附加荷载验算桩基沉降。

抗拔桩基承载力验算:
5.4.6 群桩基础及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设计等级为甲级和乙级建筑桩基,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应通过现场单桩上拔静载荷试验确定。

单桩上拔静载荷试验及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取值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进行。

2如无当地经验时,群桩基础及设计等级为丙级建筑桩基,基桩的抗拔极限载力取值可按下列规定计算:参见
桩基沉降计算:
5.5.1 建筑桩基沉降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桩基沉降变形允许值。

5.5.2桩基沉降变形可用下列指标表示:
1 沉降量;
2 沉降差;
3 整体倾斜:建筑物桩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之比值;
4 局部倾斜:墙下条形承台沿纵向某一长度范围内桩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之比值。

5.5.3计算桩基沉降变形时,桩基变形指标应按下列规定选用:
1由于土层厚度与性质不均匀、荷载差异、体型复杂、相互影响等因素引起的地基沉降
变形,对于砌体承重结构应由局部倾斜控制;
2对于多层或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应由整体倾斜值控制;
3当其结构为框架、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结构时,尚应控制柱(墙)之间的差异沉降。

5.5.6 对于桩中心距不大于6倍桩径的桩基,其最终沉降量计算可采用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

等效作用面位于桩端平面,等效作用面积为桩承台投影面积,等效作用附加压力近似取承台底平均附加压力。

等效作用面以下的应力分布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直线变形体理论。

(布辛奈斯克解)
对于单桩、单排桩、桩中心距大于 6 倍桩径的疏桩基础的沉降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承台底地基土不分担荷载的桩基。

桩端平面以下地基中由基桩引起的附加应力,按考虑桩径影响的明德林解附录F计算确定。

将沉降计算点水平面影响范围内各基桩对应力计算点产生的附加应力叠加,采用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计算土层的沉降,并计入桩身压缩Se。

2承台底地基土分担荷载的复合桩基。

将承台底土压力对地基中某点产生的附加应力按布辛奈斯克解(附录D)计算,与基桩产生的附加应力叠加,采用与本条第1款相同方法计算沉降。

桩基水平承载力与位移计算
5.7.2 单桩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受水平荷载较大的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桩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确定,试验方法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 执行。

2对于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桩、桩身正截面配筋率不小于0.65%的灌注桩,可根据静载试验结果取地面处水平位移为10mm(对于水平位移敏感的建筑物取水平位移6mm)所对应的荷载的75%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3对于桩身配筋率小于0.65%的灌注桩,可取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的临界荷载的75%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4当缺少单桩水平静载试验资料时,可按下列公式估算桩身配筋率小于0.65%的灌注桩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式(
5验算永久荷载控制的桩基的水平承载力时,应将上述2~5款方法确定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乘以调整系数0.80;验算地震作用桩基的水平承载力时,宜将按上述2~5款方法确定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乘以调整系数1.25。

桩身承载力与裂缝控制计算
5.8.1 桩身应进行承载力和裂缝控制计算。

计算时应考虑桩身材料强度、成桩工艺、吊运与沉桩、约束条件、环境类别诸因素,除按本节有关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有关规定。

5.8.3 基桩成桩工艺系数ψ c应按下列规定取值: 1
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ψ =0.85;
2 干作业非挤土灌注桩:ψ =0.90;
3 泥浆护壁和套管护壁非挤土灌注桩、部分挤土灌注桩、挤土灌注桩:ψ= 0.7 ~ 0.8 ;
4 软土地区挤土灌注桩:ψ = 0.6 。

5.8.4 计算轴心受压混凝土桩正截面受压承载力时,一般取稳定系数ψ=1.0。

对于高承台
基桩、桩身穿越可液化土或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0kPa的软弱土层的基桩,应考虑压
屈影响,可按本规范式(
减。

其稳定系数ψ可根据桩身压屈计算长度lc和桩的设计直径d(或矩形桩短边尺寸b)确
定。

桩身压屈计算长度可根据桩顶的约束情况、桩身露出地面的自由长度l、桩的入土
长度h 、桩侧和桩底的土质条件应按表确定。

5.8.5 计算偏心受压混凝土桩正截面受压承载力时,可不考虑偏心距的增大影响,但对于高承台基桩、桩身穿越可液化土或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0kPa的软弱土层的基桩,应考虑
桩身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的挠曲对轴向力偏心距的影响,应将轴向力对截面重心的初
始偏心矩ei乘以偏心矩增大系数η,偏心距增大系数η的具体计算方法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执行。

受水平作用桩
对于受水平荷载和地震作用的桩,其桩身受弯承载力和受剪承载力的验算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对于桩顶固端的桩,应验算桩顶正截面弯矩;对于桩顶自由或铰接的桩,应验算桩身
最大弯矩截面处的正截面弯矩;
2应验算桩顶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
3桩身所承受最大弯矩和水平剪力的计算,可按本规范附录C计算;
4桩身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
规范》GB50010 执行;
5当考虑地震作用验算桩身正截面受弯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时,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
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规定,对作用于桩顶的地震作用效应进行调整。

预制桩吊运和锤击验算
预制桩吊运时单吊点和双吊点的设置,应按吊点(或支点)跨间正弯矩与吊点处的负

矩相等的原则进行布置。

考虑预制桩吊运时可能受到冲击和振动的影响,计算吊运弯矩和吊运拉力时,可将桩身重力乘以1.5的动力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