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区域分析与优化 (2)

合集下载

论黄土高原区域土地资源利用模式

论黄土高原区域土地资源利用模式

论黄土高原区域土地资源利用模式摘要:定西市土地资源类型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区域类型。

从定西市土地资源利用结构的现状以及近年土地资源利用结构的变化分析,近年来,以农业用地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耕地、未利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逐年外流, 耕地每年外流的幅度最大; 林地、居民点、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迅速增加, 林地每年的增加幅度最大;园地和牧草地的变化不明显. 据此认为, 定西市在今后的土地利用过程中, 应加强土地的集约利用,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防止耕地数量减少, 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 保持或增加现有林地, 适当供应建设用地.关键词:定西市土地利用模式模式变化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生产得以发展的物质基础, 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等问题,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模式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

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自然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构状况,对具有类似自然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地区也有借鉴意义。

同时一定时间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在区域空间上的置换与更替, 是实现土地利用动态优化配制的重要前提与途经。

然而在近年来,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尤其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兴起, 人口的增长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 使得对土地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土地利用的逆转性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 严重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因此研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是研究一个地区自然条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区域结构及其优化配制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区域产业布局、土地合理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一、定西市概况1、地理概况定西地处黄河上游,位于甘肃中部,取“安定西边”之意,是一片古老、广袤、神奇的土地。

全市总面积2.033万平方公里,现辖安定区及通渭、陇西、渭源、临洮、漳县、岷县1区6县,119个乡(镇),常住人口293.51万人。

总耕地面积770.2万亩,农民人均2.9亩。

全市海拔1420—3941米,年降水量350—600毫米,年平均气温7℃,无霜期140天。

定西县域经济发展问题探析

定西县域经济发展问题探析

中药材 、 畜草 三大产 业 , 已成为 农 民增 收和 新兴 工
业 发展 的重要 支柱 。 3 )工 业 发 展 态 势 较好 。依 托 于地 方 特 色 的 工业发 展思 路 , 建立铝产 业基 地 、 精盐 化工 产 业基 地 , 发 电能产 业 、 备 制 造 业 , 造特 色 优 势 农 开 装 打
优 化经济 社会 资源 而形 成 的开 放 的 、 能 完备 的 、 功

产业完 成 增 加 值 4 . 0亿元 , 长 5 5 ; 二 O6 增 . 第
产业 完成 增加 值 3 . 0亿元 , 11 增长 1. ; 三产 42 第 A 0 业 完成增 加值 6 . 4亿 元 , 长 1. 。产 业 结 O2 增 17
1 定 西 县 域 经 济 的 发 展 现 状
定 西市 地 处 黄 河 上 游 , 于甘 肃 省 中部 。全 位
市 辖 安 定 、 渭 、 西 、 洮 、 源 、 县 、 县 1区 通 陇 临 渭 漳 岷 6 , 人 口 2' 人 , 积 2O 县 总 9 6万 面 . 3万 k 。 m 。自十 六
构 逐 步优化 。 -
具有 地域 特色 的区域 经济 。县域 经济 是 以农 业 和 农村 经济 为主 体 , 业 化 、 工 城镇 化 、 代 化 是 县域 现 经济 的 发 展 主 题 和 方 向。发 展 县 域 经 济 是 解 决 “ 三农” 问题 的新 的切 人 点 , 全 面 推 进 小康 建 设 是
右, 位列 全 国地级 市第一 , 占全省 的 4 , 9 总产 1 6 万 t , 多 占全 省 的 3 , 加工 能 力 达 1 5 年 6万 t实 ,
际 加 工 7万 t 。 肉 类 总 产 7 5万 t居 全 省 第 3 多 . ,

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业结构配置与优化——以兰白经济圈为例

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业结构配置与优化——以兰白经济圈为例
.பைடு நூலகம்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9 — 1 2 【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项 目“ 西北 内陆河流域生态 补偿 机制研究 ” ( 4 1 1 7 1 l 1 6 ) ;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青年项 目“ 水 足迹视角下西北 内陆 河流域居 民低水 消费模式研究 ” ( 4 1 2 0 1 5 9 5 ) ;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 目“ 农 户生计策略对生态补偿 的响应 机制研究” ( 1 2 Y J A Z H 1 1 0 ) ; 甘肃省社会科 学规


产业 结构 优化与配置
( 一) 区位 熵 分析
本文选取的指标是区位熵 , 数据采用 2 0 0 8 年甘肃年鉴的数据 。区位熵圈 的计算公式为 : L q = ( Y , / y ( T I T ) 其 中, , f 为. 区域 i 产 业 的区位 熵 , , f 为, 区域 i 产业 的总产值 , 为 区域所有产业 的总水平 , 为所选 区域 i 产业 的总水平 , 为区域的总水平 。 若 大于 1 , 则说 明. , 区域 i 产业专业化程度较高 , 有可能成为区域 主导 产业 , 越大 , 说明i 产业 的专业 化 程度 就 越高 。 由表 1 可以看 出, 兰州市经济水平最为发达 ,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 区域 内都 占据优势 , 特别是第三产业 中的批发零售业 、 交通运输业专业化程度较高 。白银市第二产业在区域 内占据优势 , 特别是第二产业中的工业 区位熵达到 1 . 3 5 , 专业化程度较高。定西市和临夏州与核心城市兰州发展差距较大 , 但农业相对于其他产业具
划项 目“ 西部地 区劳动力流转引起 的农 户生计问题研究 ” 【 作者简 介 】尚海洋( 1 9 8 1 一 ) , 男, 辽 宁沈阳人 , 博士后 , 兰州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 学院副教授 , 研究方 向: 生态经济 、 区域 经济。

欠发达地区农村空心化现象调查分析

欠发达地区农村空心化现象调查分析

欠发达地区农村空心化现象调查分析作者:***来源:《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4年第02期基金项目:2023年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科研项目“甘肃少数民族县域草畜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09)作者简介:李祯(1986—),男,甘肃兰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政府管理。

摘要:随着农村人口的收入增加、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城镇基础设施和发展条件的大幅度改进,农村人口开始大量向城镇流动和转移,部分农村地区出现空心化现象,对农村的长期稳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农村为样本,对当前农村空心化现象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分类有序推进乡村发展、加快农业结构优化步伐、完善农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农民职业体系建设、加强农村道德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农村治理体系等缓解农村空心化现象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乡村振兴;空心化;调查农村空心化是阻碍乡村振兴向纵深推进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农村地区的不断发展,空心化现象出现了劳动力普遍减少、现代化农业技能匮乏、农村资源利用率不高等结构性新特征。

同时,西北广大农村地区依然存在产业组织化程度低、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任务重、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等区域特点。

因此,對典型区域样本进行调查,从而把握这些新的特征,对于制定、完善、优化农村地区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调查背景和基本概念(一)调查背景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步之年,党和国家的要求是,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确保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收入增速,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

中央的这些要求是解决脱贫人口集中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政策依据。

(二)样本区选择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是全国较早开展农业建设扶贫工程的地区,由于长期以来干旱缺水的自然条件,该地区存在农业作业方式比较传统、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农民整体素质不够高等一系列关联度很大的问题,是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区域。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78 2018率第O1期(昆第534期)
农经管理 ; .II
NongjingGuanIi ’
淀粉 (薯条 )千吨以上 的龙头加工 企业 34家 ,有 82家 中小 型 淀粉 厂以生产粗淀粉 、粉条 、粉皮 为主 ,其 中安定 区鲜薯 加工 能 力达到 36万 t,小型淀 粉/JnT点遍布城 乡 ,产 品发展到 薯 片 、薯条 、变性淀粉 、粉 皮等 10多个品种 。同时成立了定西市 马铃薯 淀粉行业协会 ,组建 了甘肃首家 马铃 薯淀粉质量安 全 检测检验 中心 。据 2012年定西市统一抽样检验结果 ,定西市 多数企业生 产的精淀粉综合指标达到 国家一级 品标 准 ,部 分 企业达 到国际优级标准 。
农 经 管 理

NongjingGuan
定西市马铃 薯产业 发展现状 、存在 问题 及建议
李 丽
(甘 肃 省 陇西县 文峰 镇人 民政 府 ,甘 肃 陇 西 748100)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定西市马铃 薯产业发展现状的 阐述 ,分析 了马铃薯 产业发展 中存在的 问题 ,并提 出了加大各方挟持和 资金投 入力度 ;完善标 准化 生产 ,增加机械化种植 面积 ;组建新的企业龙头 ;完善马铃薯 营销体 系,开拓马铃薯新市场 ;提 高企业 环保意识 ,促进马铃薯加工业健康持续发展等建议。
关 键词 :定西市 ;马铃 薯;产业 ;标 准化 ;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o03—6997(2018)0卜0o78~O3
定西市位于甘肃 省中部 ,北 与兰州市 、白银 市相连 ,东与 平 凉市 、天水市毗邻 ,南 与陇南 市接壤 ,西 与甘南州 、临夏州 交界 。南北长 210 km,东西宽 179 km,总面积 19 609 km ,人 口300万人 。海拔高度 1 640~3900in。定西市是全 国最适宜于 马铃薯种植 的三大区域之一 ,年降水 400~600 mm,且 主要集 中在秋 季 ,年平 均气温 6.7℃ ,无霜期 109—162 d,生 长期 内 日最高气温 ≥30℃的 日数 很少【1l,且持续 时间短 ,这些光能 资 源及降 水规律 与马铃薯 块茎膨 大期相 吻合 ,雨热 同期 ,不仅 对 增加 马铃薯 的产量 、积 累马铃薯 于物质有 利 ,而且 能抑制 马铃薯病毒病 的蔓延 和加重 ,对 马铃 薯品质和 品种的退化速 度也有所减缓[21。同时 ,定西市的土壤主要 为黑垆 土 、黄绵土 、 灰钙土 和潮土 4个土类 ,土壤少氮 、富钾 、缺磷 ,这些优 越 的 土地资源 ,为优质 马铃薯 的生产提供 了更 大的发展空 间。由 于特 产的马铃薯个 大 、质优 ,色 白体 圆 ,薯皮 光滑 ,薯 型整齐 ,口感 醇香 ,干物质 含量高 ,耐运 、耐藏 ,是各 种马铃薯淀粉及其制 品生产 的上好 原 料 『31。 1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晨现状 1.1种 植 面 积 不 断 扩 大

定西气候区域相关特点

定西气候区域相关特点

地 降水, 导致了 局地差异很 大、区域一致 性降低, 反 映出 定西 地形的 复杂 和
多 样对天气 的影响。 定西冬季 主要受新 疆高压 控制 , 冬 季寒 冷。地 形的 热
力 作用很小 , 地 形对大气作 用主要表 现在动力 阻挡和抬 升, 这 种作用主 要对
每 次降水量 的次区域 再分配有影 响, 对降 水的 趋势 影响 较小, 因 此看 到 12
化 趋势相差 较大。
全区一 致性好的 12 月 份, 从 表 3 中看 出安定、渭源、漳县 、通渭 、陇西 之
间 相关系数 在 0. 9 以 上, 说 明它们之 间相关程 度很高; 相对岷 县与其余 各地
相 关系数小 , 但都 通过 0. 01 信度 检验。除 了 80 年代和 90 年代 末本世纪 初
表 5 1 月各地降 水相关系 数
1 月 安定 通渭 陇西 渭源 临洮 漳县
通渭 0. 9160
陇西 0. 9231 0. 9310
渭源 0. 9335 0. 9088 0. 9586
临洮 0. 8834 0. 7834 0. 7861 0. 7695
漳县 0. 9168 0. 9101 0. 9770 0. 9783 0. 7541
局 地显著差 别, 可 见夏季地 面的热力 作用对 大气 的影响 是明 显的。 随着 气
温 的下降, 地面 的热力作用 不断减弱 , 动 力作用 逐步 加强, 到 一年中 最冷 的
1 月 地面热力 达到年内的 最低, 而动力 作用达到 年内最明显 的程 度, 出现 此
时 段区域相 关性的相 对低值。 但整体上 冬季较 夏季 区域相 关性 好, 说明 地
) 68 )
甘肃农业 2004 年第 6 期( 总第 215 期)

西部欠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瓶颈与对策分析——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

西部欠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瓶颈与对策分析——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

1 非公 有 制经济 发展 面 临的 困难 和 问题
近年来 , 定西市非公有制 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 在带动农 民脱 贫致富 、 增加城乡就业渠道等方面发挥 了重要 作用 。 截止 20 年 06 底, 定西市登记注册 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 4 万 个淇 中私 营企业 . 1 18 户 ,个体工 商户 407户) 00 00 ,从业 人员 2 .万 人 ,总产值 1 1 16 8 1. 亿元 , 5 上交税金 2 亿元 , . 1 完成工业增 加值 2. 亿元 , 55 2 占 到全市 G P的 3 %。但是 , D 8 由于该市地处西部内陆地区 , 存在着 思想观念和制度等 因素 的制约 , 非公有 制经济发展还面临许多 困 难, 如民营企业还处在 成长发展 的初级 阶段 , 市级工业集 中 区尚 未建立 , 特色经济产业 尚未形成 , 区域 投资环境仍需进一步 改善 。 具体表 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 11 . 思想观念落后 是担心 , 担心非公有制经济 的发展会影 响公有制 的主体地 位 。把非公有制经济 同低层次 、 小规模 、 低效率联系起来 , 把非公 有 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对立起来 , 思想上分主辅 , 工作 中分层次 。 二是歧 视 , 非公有 制企业 与 国有集体 企业不 能一视 同仁, 对 对非 公有制业 主缺乏正确 的理解 和评价 , 把通过合法 经营 、 诚实劳 动 先 富起 来认为是 分配不公 。三是避嫌 , 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采取 少接触 、 不接触 的避嫌 态度 , 在具体 问题上 不敢帮 、 敢扶 、 不 不能 主动开展工作 。 由于这些思想观念的束缚 , 加上部 门利益驱动 , 形 成 了对非公有 制经济认识不 全面 , 策落实不到位 , 政 服务 跟不上
20 0 9年( 3 第 8卷公 有 制经 济发展 的瓶颈 与对 策分析

甘肃省高考地理二轮专题12 农业可持续发展

甘肃省高考地理二轮专题12 农业可持续发展

甘肃省高考地理二轮专题12 农业可持续发展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综合题 (共27题;共192分)1. (10分) (2017高二下·成都月考) 下图为我国汉江中游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汉水自P点至Q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据图比较汉水中游的支流南河与唐河、白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3)指出图中南河流域综合治理应采取的措施。

2. (3分) (2019高一下·上高期末)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腰果原产于巴西东北部,16世纪被引入非洲;为喜温、强阳性树种,耐干早贫瘠,不宜在地下水位过高的地区栽种,以海拔500米以下生长为宜;月均温低于17℃,易受寒害.带充腰果多出口到亚洲加工,近几年,当地政府开始对腰果出门征收出口税,对本国腰果产业带来深远影响。

材料二非洲西部部分区域地图。

(1)分析图中甲地区利于发展腰果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2)简析当地政府征收腰果出口税对本地区腰果产业发展的影响。

3. (16分) (2018高一下·杭州期末) 左图和右图为中亚地理要素简图。

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锡尔河的流向为________,其影响因素是________。

中亚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水汽不易到达。

(2)里海沿岸分布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按自然属性,油气资源属于________。

此外,中亚可供大规模开发的可再生能源有风能和________等。

(3)右图中小麦生产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水源(降水)和________,中亚棉花品质优良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昼夜温差大。

(4)研究表明,咸海流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请说出其主要表现并从农业生产活动角度阐述其成因。

4. (5分) (2019高三上·浙江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右图为埃及及周边区域略图。

材料二历史上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1970年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大坝下泄的水清澈无悬沙,农田由季节性灌溉改为常年灌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09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号:200975030124姓名:刘鹏定西市区域优势分析和区域优化摘要:基于定西是甘肃中部的一个人口大市、贫困大市和传统农业大市,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层次低,社会事业投入不足,生态脆弱,城乡居民收入不高。

利用定西特色产业优势,“马铃薯之乡”和“西部药都”和依托自身的交通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政治优势和水电、矿产、劳动力资源等“五大优势”,对定西市进行区域优化和评定。

关键字:区域优势、区域优化、农业、工业化正文:一、区域优势分析1、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定西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又是新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也是兰州市的东大门,素有“甘肃咽喉、兰州门户”之称,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兰白都市经济圈毗邻。

随着城市建设、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加快推进,定西会完全融入兰白都市经济圈。

陇海铁路、宝兰复线,312、310、212、316国道及馋柳高速、兰临高速穿境而过;还有平定、天定高速公路,定西已成为中国西部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

【1】2、资源优势全市已探明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有50多种,其中黄金、地热水、红柱石、大理石、岩盐、花岗岩、石灰石、硅石、汉白玉等储量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漳县红柱石储量1亿多吨,是世界第四、国内第一大型矿床;岷县寨上金矿资源量108.6吨,是甘肃境内探获的第二座超大型黄金矿床和通渭温泉等等。

加快发展旅游业具有良好的条件。

定西历史悠久,自然旅游资源绚丽多彩、人文旅游资源积淀深厚、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乡村生态旅游日渐成型、旅游商品开发潜力巨大。

自然旅游资源有贵清山、遮阳山(4A级风景区)、雷公峡、首阳山、夷齐古冢、天井峡、太白山、双石门、鸟鼠山、仁寿山、岳麓山、南屏山、二郎山、双燕、马烨仓、渭水源头等;人文旅游资源有马家窑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李氏文化、老子文化、伯夷叔齐文化、大禹文化、漳盐文化和灞陵桥、李家龙宫、威远楼、汪氏元墓群、战国秦长城西端起点、哥舒碑、大崇教寺、铁城遗址、鲁公馆、貂婵故里、秦嘉徐淑故里等;也是红军长征红色旅游、数代名将胜迹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民歌考察采录基地;狼渡湿地草原、通渭温泉、千年药乡、万亩花卉等景区(点)开发利用前景广阔;随着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乡村旅游日渐成型;打造“中国薯都”、“中国药都”逐步形成的环境和氛围,为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3、产业优势开阔的视野谋划产业发展,下大力气把马铃薯、中药材、畜草产业做大、做精、做强,权利打造“中国第一薯都”和“中国第一药都”,并通过做强这三大特色产业,提升农民的人均收入。

【3】此外、还有政治优势和政策优势。

4、特色产业优势定西市历代有马铃薯产业、中药材产业、畜草产业、花卉产业、食用菌产业等等,有“马铃薯之乡”和“西部药都”之称。

【4】安定区:中国马铃薯之乡;陇西县:中国黄芪之乡;渭源县:中国党参之乡、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临洮县:中国花卉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通渭县: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田径之乡、中国红豆草之乡;岷县:中国当归之乡、中国花儿之乡;漳县:中国蚕豆之乡。

目前全市已建成临洮康家崖、陇西文峰、安定鲁家沟、岷县梅川4个较大规模的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其中临洮康家崖市场被农业部定点为全国重点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

全市有中小型马铃薯交易市场2 6个,参与马铃薯交易的农贸市场185个,有1500多个收购网点遍布全市各乡村,马铃薯贩运大户达到2321个。

二、区域优化1、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定西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战略部署,以加快培育区域创新体系和营造创新环境为主线,以“真诚合作、讲求实效、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积极拓展双方合作的新领域、新途径,以保证与其他区域的双方利益。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学研联为手段,以项目为载体,将政府引导与调动、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结合,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和项目合作的主体。

【5】2、充分体现自然资源优势打造全市旅游线路,根据定西市的自然资源,抓住国家节假日调整带来的中短途游急剧上升的机遇,联手构建定西、兰州、天水一体化的旅游运作机制,着力打造三条旅游线路:一是“兰州-临洮-渭源-漳县-岷县绿色生态旅游线”,二是“兰州-安定-陇西-通渭黄土文化风情旅游线”,三是“四川-岷县-漳县-陇西-通渭-陕北红色旅游线”,力争今后吸引更多的游客。

【6】再者、还要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有的旅游资源还没有开发或处在待开发阶段,例如:雷公峡、渭水源头等等,只是定为旅游区,并没有开发。

定西市金属矿和非金属矿有50多种,并且储量丰富,在保护旅游景点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建立开采区,用以解决定西市人口就业压力和市民经济收入,同时还可以带动周边环境的发展。

3、农业工业化⑪农业概况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54.49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20.15万吨。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马铃薯、中药材两大特色优势产业稳步发展,面积达到416.42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0%。

蔬菜、小杂粮等产业较快发展。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全市农产品总量大幅增长、农产品加工水平进一步提升、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和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带动了全市农民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和转移性收入的快速增长。

预计全年全市农民人均纯入达到2700元,较上年净增320元,增长13.4%。

⑫主要做法①着力深化结构调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农业结构的深入调整和优化,促进了农产品总量的快速增长。

②精心打造“中国薯都”,马铃薯产业稳步发展。

一是规模优势已经形成。

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315.35万亩,建立马铃薯标准化示范片带78个、150万亩,示范点348个、80万亩,高产创建基地33个、50万亩。

实施马铃薯订单化种植180万亩,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54.9%,订单模式已由政府推动为主向企业、协会、大户主动对接农户的市场化运作转变。

二是宣传推介、鲜薯外销、精深加工和贮藏工作成效明显。

全市收购加工原料47.71万吨,生产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6.78万吨。

全市改造、新建各类贮藏窖(库)9. 6万眼(座),建设、提升贮藏能力105.8万吨。

三是良种推广步伐明显加快。

今年全市建成马铃薯原种扩繁基地1.6万亩,建立一级种基地18.7万亩、二级种基地75万亩。

③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成效显著。

④扎实推进设施农业建设,蔬菜产业快速发展。

今年,全市蔬菜面积达到32.28万亩,较上年增加7.23万亩,增长29%;预计总产量达到47.54万吨,较上年增加4.76万吨,增长11%。

⑤狠抓农村沼气项目,农村能源建设稳步推进。

⑥规范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不断提升。

⑦狠抓农资市场的监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⑧着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农业的科技转化应用步伐加快。

⑨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农业投入进一步增加。

⑩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重点突出。

【7】发展科技农业,将农产品产业化,以农产品为原料,在定西市建立产业中心地,例如:安定区:中国马铃薯之乡,集中剩余马铃薯,就没有必要出口原品,而是出口加工品,以增加当地经济收入,建立淀粉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厂。

再者、临洮县:中国花卉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可以发展花卉产业和艺术品制造产业等,定西市各个县都有自己的特点,都可以发展自己的产业。

【8】4、旅游业的开发将定西市旅游线路融入全省旅游线:建立多元旅游,完善旅游线路。

科学制定规划,在强化统筹协调上求突破。

把旅游业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学制定符合市情和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县域旅游业发展规划以及景区(景点)建设规划,高起点、高质量编制全市旅游业“十二五”规划、红色旅游专项规划以及重点景区(景点)建设规划,并做好与省旅游总体规划和各部门专项规划的衔接,实现与国土、建设、交通、林业、水利、扶贫、人社、教育、文化、体育、环保、金融、税务、宗教、文物保护等方面工作的有机结合。

建立规范的旅游规划制定和评审程序,特别要对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等限制开发区域的规划和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质量和水平。

强化旅游规划的权威性,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加强行业指导,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杜绝有规不依的现象,防止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9】加强景点建设,在资源开发建设上求突破。

一是加快文化旅游建设。

二是加强生态旅游建设。

强化产业地位,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求突破。

一是实施旅游畅通工程,加强旅游交通建设。

二是实施旅游质量提升工程,加强游览环境建设。

聚合产业要素,在培育旅游新业态上求突破。

一是积极发展乡村旅游。

二是创新开发旅游商品。

三是大力发展文化节会旅游。

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在培育旅游线路上求突破。

一是加强旅游文化娱乐演出。

二是精心打造定西名小吃。

三是挖掘民俗文化、保护民俗古建筑。

扩大开放协作,在开拓客源市场上求突破。

一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二是加强区域交流协作。

三是培育洮河沿线旅游产业带。

联合甘南、临夏两州,把沿洮河旅游业培育成拉动消费和投资的重要产业。

加强行业管理,在提高行业素质上求突破。

一是建立健全旅游监管体系和安全保障机制。

二是理顺旅游管理体制。

三是加快推进旅游景点、旅游饭店、农家乐的质量等级评定工作。

四是深入推进旅游节能减排工作。

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在人才强旅上求突破。

加强政府主导,在扶持政策上求突破。

一是加大政策性资金投入。

二是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旅游产业。

三是实行旅游企业奖励与补助政策。

四是加大旅游项目的政策扶持力度。

五是积极培育旅游注册商标,着力提升品牌效应。

【10】5、完善交通线路加强与其他区域的交通网的建设,完善市内交通,是个各县联系紧密。

例如:以临洮和渭源为主,加强与兰州的联系;以定西、通渭和陇西为主,建设白银—定西—通渭—陇西交通网;以陇西、漳县和岷县为主,建立与陇南、甘南、天水交通网,使行政上的联系和市场上的结合,已达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11】总之,定西的产业以农业为主为原料,发展区域产业,完善交通,发展旅游产业,带动经济增长。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

突出做强工业。

加快城镇化进程。

大力改善生态环境。

宣传特色产业和发挥特色产业优势。

参考文献《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1】定西日报更新时间:2010-6-3【2】定西市旅游局发布时间:2010-12-23【3】中国经济新闻网兰州讯(记者仵树大见习记者王琳)2009年12月1日【4】《定西市特色产业发展主要情况》【5】定西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十一五”市院科技合作规划【6】中广网兰州12月1日消息【7】2010年甘肃省定西市农业工作情况日期:2011-01-11 11:24 作者:来源:定西市农业局【8】记者王雨. 定西实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N]. 甘肃日报, 2009, (2009-11-27)【9】全市旅游业“十二五”规划【10】中共定西市委定西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来源:定西市旅游局发布时间:2010-12-23【11】09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2010 年05 月28 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