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湛江在北部湾经济圈战略地位的思考
关于提升湛江在北部湾经济圈战略地位的思考

合作 , 突破 行 政 区 划 界 限 , 成 若 干 带 动 发 展 , 升 其 在 北 部 湾 经 济 圈 的 战 略 地 形 提 力 强联 系 紧 密 的 经 济 圈和 经 济 带。 去 年 位 , 强区 域 合 作 , 动 自身 和 北 部 湾 经 加 推
Ab u r moe h nin h l o n i cn mi c cesr tg ttsp n e o tp o tsZ a ja gi teGuf fTo kneo o c y l taeysau o d r n
Zh g Yume an i
Ab t a : h  ̄in t sa mp ra tc mp n n ft e n rh r a to a S o l e i h o t a n h n Beb sr c Z a a g Ci i n i o t n o o e to h o t e n p r fB y, h u d b n t e n rh B y a d t ePa - i u y
n mi a dc l rl u cin rh ri r v h h nin a c n mi crl i h o ten p r o h tae i p st no , o c n ut a n t sut e u f o mp o eteZ a j gB y eo o c ice n ten rh r at ft esr tgc o io f As a i
【 图分 类 号 1 2 7 中 F 0
关于提升湛江在北部湾经济圈战略地位的思考

关于提升湛江在北部湾经济圈战略地位的思考北部湾是由我国的海南、广西、广东雷州半岛及越南的北部所围成的深邃水体,扼我国西南地区出口通道的咽喉。
随着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和快速发展,北部湾经济圈的形成已逐步成为现实。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强区域合作,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
去年初,北部湾广西片先声夺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家批准实施,该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
湛江市是北部湾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北部湾及泛北部湾经济圈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广东省政府也大力支持湛江参加北部湾合作发展。
加强湛江在北部湾经济圈中的战略地位是湛江面临的巨大挑战,同时也是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
因此,湛江有必要重新审定原有有关规划,迅速制定新的发展对策,乘势而上,创造新的繁荣。
1.提升湛江在北部湾经济圈战略地位的重大现实意义1.1提升湛江在北部湾经济圈的战略地位,符合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方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区域发展不协调、区域差距不断拉大,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中央提出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
北部湾经济圈内拥有巨大的资源和市场空间,且各具特色,相得益彰,这必将带来极大的发展和合作机会。
积极参与北部湾经济圈合作发展,提升湛江在北部湾经济圈的战略地位,把湛江建成北部湾经济圈的中心,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广东省也提出要从习惯于在本行政区域配置资源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
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国家沿海战略的新支点,开发条件已基本成熟。
加快湛江发展,提升其在北部湾经济圈的战略地位,加强区域合作,推动自身和北部湾经济圈整体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1.2提升湛江在北部湾经济圈的战略地位,是发挥湛江优势,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必然要求。
湛江成为北部湾经济区商务中心区的研究分析

2016 年
13260. 80 4675. 92 2991. 38 1487. 01 114. 83 2000000 492000
586.2 1243. 7 779.9
140 1644. 50
29. 60 81. 70 6. 16 3. 34 81000 32800
注:上表数据来源于2016年湛江统计年鉴。
海洋滩涂面积 海岛面积
大陆海岸线长度 岛屿岸线长度 岛屿个数 活立木蓄积量 森林覆盖率 水资源总量
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 可开发装机容量
海水养殖可养面积 淡水可养面积
计算单位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平公里 平方公里
公顷 公顷 平方公里 公里 公里
个 万立方米
% 亿立方米
万千瓦 万千瓦
公顷 公顷
(2) 自然资源丰富。湛江三面环海,海洋资源异常丰富。由表1可知,湛江的海域面积达两百万公顷, 海岸线长达1243.7公里,是我国的海洋强市之一。湛江海岸具有多样性、热带性和旺盛性三大特点,海上 矿产和生物等资源丰富,临近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水产品产量连续居广东全省之首,是我国最大的对 虾加工出口和集散基地,珍珠产量占我国的三分之二,海盐产量占广东省一半,海洋产业总产值在广东省 居重要地位。
与西部的中间点,承接着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还是西南地区走向世界的海上门户。湛江可以利用优 越的区位条件和地缘优势联通北部湾经济区内部各区域经济,使北部湾经济区在东南亚的国际区位优势更 加明显。
表1 2016年湛江自然资源状况
土地资源 海洋资源
森林资源 水力水产
统计指标 土地总面积 耕地 林地 园地 牧草地 海域总面积
二、 湛江成为北部湾经济区商务中心区的SWOT分析
1.湛江成为北部湾经济区商务中心区优势(Strengths)分析 (1)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湛江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面向东南亚。湛江处于 欧洲、亚洲、非洲三洲海上交通航线的交织地带,地处亚太经济圈,是中国大陆与非洲、欧洲、中东、东 南亚进行海上运输的最短航线,是中国走向世界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通商口岸。同时,湛江位于我国东部
湛江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中定位的思考

裕 的劳 动力优 势 、独特 的区位优势 、相 对 完备的海陆空立体 交通体系和 良好的 生态环 境优 势是 湛江 具有的四大资源禀 赋优势 , 并且与中国广西 、中国海南 、 越
大机遇 。 珠江三角洲地 区改革发展规划 《
纲要 ( 0 8 2 2 年 ) 2 0 — 0 0 》要求湛江 加快建
岸。 目前 ,湛江港年货物吞吐量超过 广 西北 海 、钦州 、防城港三港之和 ,港 口
基础 设施 也较 上述 三港相对完善 ,这为
湛江港良好的港 口条件 ,为其发展 “ 资 源在 外 、市场在内”的重化工业提供重
湛江打造泛北部湾区域航运 、物流 中心
奠定 了坚 实的物质基础 。
自由贸易区四大 区域 合作 的交 汇点。这 种东联珠三 角 、西衔北部 湾 、南出太平 洋 、北 倚大腹地 的区位优 势 ,使得湛江 市作为区域 经济发 展极 的吸纳作用和辐 射作用将十分明显。 第二 , 从国家发展战略来看 , 相对丰
一
第一 ,泛北部 湾经济合作区 中重要 的发展极 。 湛江特殊的区位优势 , 决定了
一
南 、马来西亚相比 ,湛江市处在相对较 高的工业化水平 ,东联珠三 角 ,使得湛 江市拥有体制 、资金 、技术等方面 的相 对优势 ,近期国家关于环北部湾主体功
个产业发的战略安全和稳定 ,都 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 的现实价值 。
于 东北亚 和东南 亚的结 合部 ,是 沟通两者 的
桥 梁背靠 中国大 陆 ,面 向东南 亚 ,位 于华南
部湾 的地位 大大提升 。 从国家 战略发展 的布局来看 ,2 0 06
经 济 圈 、西 南 经济 圈与 东 盟 经 济 圈 的交 汇 处 ,具有成 为 中国 ~东南 亚乃至 整个东 亚海 陆空 交通枢纽 的潜 力 ,是 中国 南向发展 的前
湛江港发展研究

湛江港发展研究湛江港位于广东省西部雷州半岛东北部的湛江市,处于粤、桂、琼三省(区)的结合部, 在亚太经济圈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自然条件优越,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天然深水良港;公路、铁路、水路、管道、航空五种运输方式在此交汇,港口集疏运畅通。
由于湛江市与湛江港具有的优势和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未来其在北部湾的地位日益重要。
一、湛江港发展历史、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1.历史湛江港自古是通向海外的重要门户,秦汉时即设郡置县,汉时徐闻港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
唐明清代期间,雷州成为重要的港口,有时还设海关,明清期间,曾先后在湛江市郊旧县村和东海岛设置椹川巡检司。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腐败,政策惧外,于清光绪20 年(1899)在法国胁迫下,签订了《中法互定广州湾租界条约》,将518平方公里的陆地及麻斜海湾(统称“广州湾” )划为法国租界,广州湾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划,首府设于麻斜市:1911 年首府迁至西营市(今霞山),并设赤坎市,于西营设港口和海关。
1943 年广州湾被日本侵占,1945 年我国将日、法侵占的广州湾收回,设湛江市。
新中国成立后,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将湛江港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深水码头,1956年港口吞吐量19 万吨;1973年湛江港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扩建,1974年建成全国第一个50000 吨泊位,1975 年港口吞吐量717 万吨,居全国港口第七位。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湛江市被列为沿海14 个开放城市之一,湛江港被列为全国六大中心枢纽港之一。
1984 年湛江港深水泊位13 个,占全国的7.3 %,货物吞吐量1196万吨,占全国的3.5%,其中外贸货量占全港吞吐量的2/5 。
由上述可见,湛江港在历史上在全国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2.现状湛江港现在是全国19 个主枢纽港之一,2003 年有89 个泊位,其中深水泊位29 个,占全国的4.5 %,其中有15 万吨和30 万吨油码头各一个,在建15 万吨矿石泊位一个。
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发展研究

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发展研究作者:邹潇来源:《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年第07期摘要:建设智慧城市是整个发展北部湾城市群重要的规划部分。
广东省湛江市,这个粤西城镇群乃至北部湾经济圈中担当重要角色的城市,自身城市经济却略显疲态。
湛江市如何突破现有困局,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经济是现阶段首要考虑的。
本文主要分析湛江市自身优劣势,建议湛江发展智慧城市并对其发展意义进行浅析。
关键词:北部湾城市群;智慧城市;湛江;城市经济建设湛江,这个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雷州半岛上,地处粤桂琼三省区交汇处,南濒南海,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背靠大西南,东与茂名市相连的美丽海湾城市。
拥有粤西和环北部湾地区最大的天然深水良港――湛江港,发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和区位优势,让它成为粤西和西南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
这个地理位置、资源优势明显的城市本应是粤西城镇群乃至北部湾经济圈中担当重要角色,但从近几年的发展和临近城市发展对比来看,湛江自身城市经济却略显疲态。
一、湛江经济现状分析湛江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居广东省首位,随着湛江钢铁、现代石化的建设初具雏形,湛江逐步像现代化大工业格局发展。
但通过表1湛江市和相邻茂名市2015年生产总值的比对,通过对比发现:虽然湛江生产值同比上年增长速度快速,第二产业比重也逐渐上升,但整体经济总量和茂名市相差无几,没有任何优势。
与同是北部湾经济圈中的北海市相对比,湛江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9.0∶38.2∶42.8,北海市三次产业结构却为18∶50∶32,不难发现湛江市二、三产业比重仍然较低。
虽然湛江近几年不断地完善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二产业,打造“钢铁、石油、纸业”三大支柱产业,但新兴制造业、创新型技术应用发展滞后,虽然着力打造临港重化工业核心区,已有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多家大型石油公司在湛江投资,但与周边地区相比,缺少横向成群的产业集群,产业与产业间难以实现资源共享、技术共创的高效、绿色发展,在整个区域经济圈中缺乏核心竞争力。
国际化视野下对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开发建设的反思

2 世纪 9 年代起 , O 0 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在全球 不具有影响力 ,城市作为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主要
风起浪涌 , 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浪潮。这一轮 区域经 载体表现不突出 ,区域间的经济分工协作还没有
济合作不仅反 映 了经济 全球化 深人 发展 的新 特 建立 。因此 , 具有 国际竞争力的以大都市为核心的 点, 而且也反映了世界多极化发展的新趋势。实践 经济圈没有形成 ,区域的骨干城市之间在加强多
和南 宁等地域。广义上从 内陆上可延伸辐射到西
( ) 二 北部湾 区域经济合作 区是经济社会国际 南、 华南 和中南 , 海域上可延伸 到南 中国海 , 从 包 化发 展 的产 物 区域性经济合作是指某一个区域 内两个或两 括了中国、 越南 、 新加坡 、 马来西亚、 菲律宾 、 文莱 、
一
、
深化对 北部湾 区域 经济 合作 开发建 合作组织 。该组织是 由湛江市人 民政府与海 口市
人 民政府 、 北海市人 民政府共 同发起 , 共有 1 个 4
设 的认识
( ) 一 北部湾实质上是一个 国际性的海湾经济 城 市或企业集 团参与 的一 个 区域 性经济合作组 织 。其宗 旨是推动北部湾区合作开发 建设的反思
植 文 选
[ 摘
要] 文章从 国际化视野下论述北部 湾经济区域合作开发建设的优 势 ; 分析存在 的问题 ; 出广西的发展 需要破 提
除封 闲的土司思维方 式, 立国际化理念 , 树 深化对北部 湾经济区域国际地位的认识 , 打破 行政 区域 , 强周边省市之问的合 加 作; 建立辐射力强的北部 湾大都 市圈; 快建立和培育广西的支柱产业 , 加 促进广西战略发展 。
际区域经济合作 区作为 目标 ,凸显了北部湾经济 县。改革开放 以后 , 国家给了这些城市诸多优惠政
湛江港“十二五”针对广西北部湾港的错位发展战略研究

口都 急 需 解决 的 问题 。
三 、 港 口发 展 战 略
比例较大 的情 况 ,把某 些货值高、怕雨怕晒 的干散 货使 用集
经 济 腹 地 更 加 广 阔 ,所 以 其 铁 矿 石 和 煤 炭 转 运 量 比 防城 港 要
湛 江 港 位 于 中 国 大 陆 最 南 端 的 广东 省 雷 州 半 岛 ,素 以天
然 深水 良港著称 ,东 接珠 三角、西临北部湾、背靠三南 ( 大
西 南 、华 南 、 中南 ) ,面 向东 南 亚 。经 过 多 年 发 展 ,已成 为 全 国沿 海 1 个 战 略枢 纽 港 之 一 和原 油 、铁 矿 石 物 流 集 散 中 心 2 之 一 。 目前 ,湛 江 港 拥 有 生 产 性 泊位 3 9个 ,其 中 ,3 0万吨 级 陆岸 原 油 泊位 2个 ,2 5万 吨级 矿 石 泊 位 1个 , 1 5万吨 级 散 货 泊位 1 。除 此 以外 ,港 口还 打 造 了亚 洲 地 区最 深 的 3 个 0 万 吨级 航 道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筹 划 4 万 吨 级 的航 道 和 码 头 建 0
第 1 2卷 第 1 0期
201 2芷
中 国
水
运
Vo1 2 .1 Oc : l ober
No. O 1 2 2 O1
1 0月
O n W er hi a at Tr ns a por t
湛江港 十■五’针对广西北部湾港的错位发展战略研究 “ ’
陈 臻
作பைடு நூலகம்简介: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提升湛江在北部湾经济圈战略地位的思考发表时间:2009-10-30T10:49:53.937Z 来源:《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第5期供稿作者:张玉梅[导读] 湛江市是北部湾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北部湾及泛北部湾经济圈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张玉梅中共湛江市委党校湛江524032摘要:湛江市是北部湾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北部湾及泛北部湾经济圈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提升湛江在北部湾经济圈的战略地位,其实质在于形成区域性中心城市所应有的城市经济、文化功能,尽快使之发育成为北部湾经济圈的沿海中心城市。
由此,就有必要对湛江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进行设计。
关键词:提升湛江北部湾经济圈地位思考About promotes Zhanjiang in the Gulf of Tonkin economic cycle strategy status ponderZhang YumeiAbstrac:Zhanjiang City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northern part of Bay,Should be in the north Bay and the Pan Beibu Bay economic circl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F The essence lies in the formation of regional central cities,the city should have economic and cultural functions urther improve the Zhanjiang Bay economic circle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As soon as possible to become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ast al Bay economic circle in central cities.Thereout,There is a need for the building of regional central cities of Zhanjiang strategic design.Keywords:Upgrade Zhanjiang Beibu Gulf EconomicCircleStatusReflections【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165-04北部湾是由我国的海南、广西、广东雷州半岛及越南的北部所围成的深邃水体,扼我国西南地区出口通道的咽喉。
随着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和快速发展,北部湾经济圈的形成已逐步成为现实。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强区域合作,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
去年初,北部湾广西片先声夺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家批准实施,该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
湛江市是北部湾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北部湾及泛北部湾经济圈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广东省政府也大力支持湛江参加北部湾合作发展。
加强湛江在北部湾经济圈中的战略地位是湛江面临的巨大挑战,同时也是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
因此,湛江有必要重新审定原有有关规划,迅速制定新的发展对策,乘势而上,创造新的繁荣。
1.提升湛江在北部湾经济圈战略地位的重大现实意义1.1提升湛江在北部湾经济圈的战略地位,符合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方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区域发展不协调、区域差距不断拉大,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中央提出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
北部湾经济圈内拥有巨大的资源和市场空间,且各具特色,相得益彰,这必将带来极大的发展和合作机会。
积极参与北部湾经济圈合作发展,提升湛江在北部湾经济圈的战略地位,把湛江建成北部湾经济圈的中心,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广东省也提出要从习惯于在本行政区域配置资源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
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国家沿海战略的新支点,开发条件已基本成熟。
加快湛江发展,提升其在北部湾经济圈的战略地位,加强区域合作,推动自身和北部湾经济圈整体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1.2提升湛江在北部湾经济圈的战略地位,是发挥湛江优势,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必然要求。
早在1998年底,省委省政府在湛江召开现场办公会,就提出把湛江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2007年5月,广东省第十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发展以湛江为中心的粤西城镇群。
从当前的区域格局看,北部湾地区明显缺乏一个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中心城市,湛江以其独特的优势以及较为深厚的经济社会人文发展基础,自应在粤西城镇群乃至北部湾经济圈中担当重要角色。
也就是说,湛江不但要建成粤西城镇群的中心,而且应建成北部湾经济圈的中心。
提升湛江在北部湾经济圈的战略地位、发挥湛江的龙头带动作用意义重大且尤为迫切。
1.3提升湛江在北部湾经济圈的战略地位,是湛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避免边缘化的必由之路。
北部湾经济圈的加快建设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提速、我国重化工业逐步向沿海布局、国家将有重点地培育一批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等,都为湛江进一步发挥地缘区位和港口等优势,加快自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省委省政府对湛江越来越寄予厚望,并在区域政策、主体功能区划分、产业布局、项目和资金安排、“双转移”等给予大力倾斜支持,包括提出支持湛江参与北部湾经济区合作发展,充分发挥湛江口岸作为国家大西南以及中部地区重要出海通道和港口的作用。
特别是湛江钢铁基地项目获准开展前期工作,随着国家出台实施钢铁产业振兴计划,该项目的建设势必对湛江的全面振兴起到关键性影响。
对湛江来说,由于建设项目储备较多,若能抓住国家和省陆续推出重大举措,千方百计刺激经济增长的大好时机,无疑是争取更多投资政策支持和更多重大项目落户动工的一次极为难得的机遇。
还有,随着广东省《关于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率先实现科学发展的决定》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实施,更为湛江加快改革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从挑战方面看,一是周边城市寻求崛起的态势逼人,经济发展迅猛。
目前从经济总量和人均GDP看,湛江都比茂名低。
近年来,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北部湾城市经济更是加速发展,对湛江打造大西南出海主通道、打造中国通往东盟桥头堡构成了严峻的现实挑战。
二是在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湛江未被纳入其中。
这一本应完全是区域经济的规划,却未能彻底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把湛江等其他北部湾城市排除在外,其局限性不言而喻,对湛江十分不利。
湛江作为经济发展追赶任务重的一个城市,将难以享受到国家所赋予这一区域的特殊政策,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湛江的投资吸引力,甚至容易引出湛江是否能够或者有无必要在北部湾经济圈中担当重要角色的疑问。
湛江若再不抢抓机遇发展壮大自己、提升自身地位,不但无法担当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任,甚至会在周边诸多城市发展的挤压中日益被边缘化。
2.提升湛江在北部湾经济圈战略地位的基础条件与制约因素2.1提升湛江在北部湾经济圈战略地位的基础条件。
2.1.1湛江有条件建成国家开发南海海洋资源战略基地。
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如水产品、海洋生物、石油与天然气等,未来南海海洋资源的开发共享,中国南海海洋资源所有权的维护,湛江有条件建成未来国家开发南海海洋资源战略基地,包括水产品加工、南海战略研究、海洋生物资源研究、石油航海教育产业、石油天然气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驻地等。
随着国际能源的持续紧张,南海海洋资源逐渐成为关注焦点。
南海将是中国未来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储备区,作为南海海洋之都的湛江市有条件也有责任成为国家开发南海资源战略基地。
2.1.2湛江拥有良好的区位和地缘优势。
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区合作符合中国和东盟各国共同利益,符合我国的对外经济战略和外交战略。
湛江市有着多种多样的优势,其中最为突出、最具战略意义的应是海洋区位优势,它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中国沿海通向非洲、中东、欧洲、东南亚及大洋州的海洋运输距离最短的港口,也是与新马泰经济圈和珠港澳经济圈航程最短的港口之一;二是通过黎湛铁路及建设中的洛湛铁路的对内联系,有着广阔的经济腹地和市场。
这两个条件在雷州半岛这个海洋条件最佳的位置上的结合,就必然构成中国西南大陆桥与环太平洋海洋桥的又一转换枢纽,将成为一个最理想的经济生长点。
2.1.3湛江历史人文优势明显。
湛江曾是建国初广东七个地级行政区之一,从这一母体里先后分出了广西的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和广东的茂名市、阳江市等地级市,湛江历史上就是粤西以至北部湾一带的中心。
湛江教育科研资源丰富,教育科研优势在粤西和北部湾地区遥遥领先。
依据2008年发布的《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报告》,在全国2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湛江的综合竞争力排第91位,而粤西和北部湾地区其他绝大多数城市均排在100位以后。
2.1.4湛江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已有一定的基础。
湛江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是全国的海洋大市之一,湛江市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市有基础。
湛江市的主要工业有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加工、浆纸、生物工程及医药、电器机械、纺织服装等。
湛江港是粤西和环北部湾地区最大的天然深水良港,水深条件世界少有,被国家确定为我国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的主体港,已初具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规模。
利用便利的海运条件发展临港加工业,对运输量大的工业企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随着“湛江千万吨钢铁基地”前期工作开展,重工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将明显加强。
此外,利用港口、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综合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也应是一项很好的选择。
2.2提升湛江在北部湾经济圈战略地位的制约因素。
湛江在粤西各市中经济总量较大,产业基础较好。
但湛江以目前的城市功能显然无法担负起中心城市的职能,其中心城市的功能还不强。
在要素的集中、产业的集聚等方面明显存在不足,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比较薄弱。
综合来看,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突出问题:2.2.1经济总量不大,人均生产总值低,经济增长不够快。
2008年,湛江GDP为1049亿元,而茂名市为1200亿元;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已超过3.7万元,而湛江市仅为1.53万元。
同时,与周边城市比,经济增长速度也不够快。
2008年,湛江市的增长速度为10%,而北海高达16.9%,高居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首。
湛江经济增长的这种局面若不尽快扭转,湛江的地位将迅速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