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鼓膜温度测量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红外线鼓膜温度测量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红外线鼓膜温度测量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

使用红外线鼓膜温度计测量鼓膜温度的准确性

摘要

背景:在调查和诊断病人时,准确的测量温度是非常重要的。鼓膜温度测量的优点是速度快、安全性和易用性。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红外鼓膜温度计与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的准确性。

方法: 2012年10月在苏丹的恩图曼医院,使用汞玻璃温度计和红外线鼓膜的温度计对病人的腋和鼓膜温度连续同步的测量。

结果:总的来说,在174例患者的温度测量中,95人(54.6%)是男性。病人平均(SD)年龄和体重是33.18(25.07)年和52.13(69.85)公斤。在水银和红外线鼓膜温度计(SD)温度测量中,没有明显的不同,水银温度计测出是37.29°C(0.91),P = 0.373,鼓膜的腋窝体温测量出是与37.38°C(0.95),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两个读数的平均差异是- 0.093(?0.20)0.02°C。

结论:在这项研究中,相对于水银玻璃温度计,鼓膜温度测量是可靠和准确的。因此,鼓膜的温度测量可以用于临床实践,特别是在紧急情况,在易用性和速度获得温度读数是重要的。

关键词:鼓膜,腋温,苏丹,红外,温度测量

背景

测量体温是最古老的已知的诊断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医疗护理[1],它是一个健康与疾病的指标。苏丹流行着许多传染性疾病,如疟疾,这需要快速、安全、准确的温度测量来筛查发烧的病人。人体温度有所不同,实际上是不超过一个近似的温度值,估计集成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众多的热输入,包括脊髓、神经鞘。在中脑网状结构,和迷走神经,最后抵达哺乳动物的体温调节的控制器下丘脑。自主体温调节的控制有五个主要的

贡献者,皮肤表面,深腹部和胸部组织,脊髓、下丘脑和其他部分大脑。尽管温度测量肺动脉导管,代表核心体温,这个方法是有侵入性的,不适合大多数病人。腋窝的温度测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技术体现了身体温度和与直肠温度。使用水银温度计,尤其是玻璃水银温度计并非没有危险。

图1是比较腋和鼓膜的身体温度测量:

图1 腋和鼓膜的身体温度测量(°C)

红外线鼓膜温度计是理想的,因为鼓膜是分享同一个始发于颈动脉下丘脑供应的动脉血液。因此,鼓膜的膜被认为直接反映核心温度[10]。红外线鼓膜温度计容易使用是潜移默化的,在传统的技术中是保证精度的温度计(11、12)。一些数据可以反应鼓膜温度计的准确性。因此,目前的目的是研究比较鼓膜温度计的温度,以便用来与汞玻璃温度计之前获得的温度进行比较。

方法

病人选择:

本研究旨在调查恩图曼教学医院,在2012年10月的苏丹,用包括两个成人和1岁以上的儿童的病人,观察有或没有发烧,在此期间将其列入研究进行了评估。患者被便利抽样(基于双向假说测试使用Epiinfo与80%的动力和信心间隔的95%),直到同时腋窝和鼓膜温度测量得到。那些外耳炎、软组织感染,严重的疾病的情况下,那些戴着助听器和那些不愿参加这项研究被排除在外。这项研究是由伦理委员会批准恩图曼医院,得到书面同意从所有的病人或从儿童监护人中实验。

仪器:

一个布劳恩(红外热成像4520,布劳恩GmbH是一家现代化的、Kronberg、德国),设备被用来验证之前的研究[13],其被用于红外测量鼓膜温度。一个非自身调整水银式温度计是用来测量腋温度。所有的水银温度计是校准设定在38°C。只有那些温度计与偏差小于0.1°C才能用于这项研究。所有患者检查到的耳部感染,排除阻塞耳蜡清除。使用同样的程序来测量右耳鼓膜温度。

图2 红外线鼓膜的体温和水银玻璃温度计的散点图的相关性

过程

一个医疗官和三个护士接受培训,然后正确使用所有温度测量装置。患者完成了研究他们的腋下和鼓膜的标准膜的温度,同时测量在08.00 h。探测器的红外辐射温度计插入到外耳道通过将耳廓向后,并指挥探头向前。探测器是处于同一种姿势直到听到响声。水银式温度计动摇了在每个温度读数低于35°C的记录,然后放置在患者的腋下,最低的保持5分钟。然后相同的医疗工作者将读取和记录。从鼓膜和水银式温度计中数字阅读比较。然后,另一个研究团队的成员将阅读水银温度计的文档,失真的结果交予原来的医疗工作者。

数据分析

分析实验结果用Windows(SPSS公司,芝加哥,美国)SPSS 20.0版。线性correla——对其进行对比腋和鼓膜的特点。数据集之间的差异被绘制为的奥特曼图表[14]。基于以前

预定义的临床可接受的限度,二层鼓膜和腋窝的测量方法是意味着标准差是在±0.2°C。

结果

一般特性:温度测量了174例(67。38.5%是孩子< 18年),在医学情况相同情况下,有95(54.60%)男性,他们的平均年龄(SD)是30.1(24.1)年(范围2 - 80年)和平均重量(SD)是54.4(69.8)公斤。同样的女性,平均年龄(SD)为32.4年(范围2 - 80)和平均重量(SD)是56.1(62.7)公斤。这些174患者,61例(35.1%)患者发热(温度> 37.5°C)根据两腋和鼓膜的读数如图3:

图3 不同的红外测温法和水银玻璃鼓膜的温度测量

腋的体温与鼓膜的身体温度平均(SD)体温测量分别是37.29(0.91;腋)和37.38(0.95;鼓膜的),P = 0.373°C。有一个正相的关系,身体温度使用腋和鼓膜的方法(r = 0.697,P < 0.001)两个人之间的读数差是?0.093(?0.20)0.02°C。

讨论

当前主要目的是研究腋和鼓膜的测量体温方法。本研究,问题是在标准腋下温度的测量方法下,如何做鼓膜的膜温度测量,或可以新设备代替旧的吗?红外线鼓膜温度计拿什么来衡量鼓膜的膜的红外热辐射。然而,已经表达了对鼓膜温度测量的准确性的怀疑(16、17)和差异。已经观察到当测量由两个耳朵,耳朵感染的鼓膜时,如中耳炎可以影响真实的温度鼓膜[18]。进一步研究比较直肠温度测量与红外线鼓膜的温度计测量没有发

现相同点。

最后的结果,目前的研究得到的与Chueetal相比。2011年泰缅边境,来自口头上的水银温度计的恐慌,发现意味着在这两种设备的缺席下,所有观察设备0.09°C(95%置信区间:0.07—-0.12)[10],不止一个被Chueetal阅读使用。同样,拉巴尼在2010得出同样的结论,尤其是在年轻的病人,两鼓膜和口腔温度记录,以及把口腔温度作为标准。然而与2011年相比,红外线鼓膜温度计在口头方式与卷曲玻璃温度计读数测量温度在不到5岁的发热和无热的孩子,发现平均温度相差0.41±0.37°C(P < 0.001)和0.47±0.39发热组°C(P < 0.001)。尽管鼓膜的膜的温度有相当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该研究得出结论说,当测量孩子们的体温时,他们可能不是可靠的估计。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中看,因为他们安全,易于使用和快速获取温度读数,所以支持使用红外鼓膜温度计。此外,汞的危害毒性使得红外温度计更加可取带老式汞玻璃温度计,基于他们的低成本,相比鼓膜温度计,有些则可能更喜欢后者。有一个限制是使用目前的研究腋窝温度作为测量的核心温度而不是肛。其是易于使用,通常用于我们的设置和可能接受的传统和习俗此设置。但衡量这要求的核心温度最好与肺动脉温度相关。

这种侵入性的程序,是不适合使用在紧急护理实践中的。此外,本研究不包括患者体温过低,所以它的发现不能外推到新生儿或与低体温的病人。进一步的研究必须包括这些,组织应支持实施更广泛的使用鼓膜温度计。

结论

在这项研究中,鼓膜温度的测量一样可靠的准确的。因此,鼓膜温度测量可以在临床实践中使用,因为它很容易使用和获得的快读的温度读数。

作者细节

1.大学医学院,卡西姆大学,卡西姆,沙特阿拉伯。

2. buraidah中心医院,Buraidah、沙特阿拉伯。

3.教师大学医学院喀土穆,邮政信箱102,喀土穆,苏丹。

收到:2013年3月14日:2013年5月9日接受

发表:2013年5月10日

英文文献来源:Gasim I Gasim, Imad R Musa, Mohamed T Abdien, Ishag Adam in BMC Research Notes (2013)

Accuracy of tympanic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using an infrared tympanic membrane thermometer

Abstract

Background: During investigation and diagnosis of patients, accurat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he advantages of tympanic membrane thermometry are speed (temperature reading available within seconds), safety, and ease of us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accuracy of infrared tympanic thermometers in comparison to mercury thermometers in measurement of body temperature. Methods: Axillary and tympanic temperature was measured simultaneously in consecutive patients using mercury glass and infrared tympanic thermometers at Omdurman Hospital, Sudan during October 2012.Results: In total, temperature was measured in 174 patients, 95 of whom (54.6%) were male. The mean (SD) patient age and weight was 33.18 (25.07) years and 52.13 (69.85) kg.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ean (S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between mercury and infrared tympanic membrane thermometers, 37.29°C (0.91) versus 37.38°C (0.95), P = 0.373, 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xillary and tympanic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r = 0.697, P < 0.001). The mea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readings (with limits of agreements) was - 0.093 (?0.20; 0.02) °C.

Conclusion: In this study, tympanic membrane thermometry is as reliable and accurate as axillary mercury glass thermometry. Thus, tympanic thermometry can be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especially in the emergency setting, where ease of use and speed of obtaining the temperature reading are important.

Keywords: Tympanic membrane, Axillary temperature, Sudan, Infrared, Thermometry Background:

Measurement of body temperature is one of the oldest known diagnostic methods and still remain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health and disease, both in everyday life and in medical care [1]. Sudan has endemic levels of many communicable diseases, such as malaria [2,3],which necessitate speedy, safe and accurat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for screening for fever.

Body temperature depends on the type of thermometer and the area of the body used for

taking the measurement [4]. Human body temperature varies depending on the site from which the reading was taken - these differences are actually no more than an approximation of the true value that is being estimated [4,5]. Integration.

Table 1 Comparison of axillary and tympanic body

Infrared tympanic membrane thermometers are considered ideal because the tympanic membrane and the hypothalamus share an arterial blood supply originating from the carotid artery; therefore, the tympanic membrane is considered to directly reflect core temperature[10]. An infrared tympanic membrane thermometer is easy to use and is favored over a conventional mercury thermometer provided its accuracy is guaranteed [11,12]. Few published data are available on the accuracy of tympanic membrane thermometers. Thus, the aim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temperature obtained by tympanic membrane thermometers with that obtained with mercury glass thermometers before recommending tympanic thermometers for use in general practice in Sudan.

Methods:

Patient selection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at Omdurman Teaching Hospital, Sudan during October 2012. Patients including both adults and children above one year of age, presenting with or without fever to the emergency room during this period were evaluated for inclusion in the study. Patients were recruited by convenience sampling (based on a 2-sided hypothesis tests using Epiinfo with 80% power and confidence interval of 95%) until 174 sets of simultaneous axilla and tympanic membran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were obtained. Those with otitis externa/media, soft tissue infection, severe illness, trauma patients, those who had had a cold or hot drink or who had smoked in the 20 minutes prior to examination, those wearing a hearing aid and those who were unwilling to be enrolled in the study were excluded. The study was approved by the ethical committee at Omdurman Hospital, and written consent was obtained from all patients or from a guardian for children.

Instruments

A Braun ThermoScan (IRT 4520, Braun GmbH, Kronberg, Germany), a device validated in a previous study [13], was used for the infrared measurement of tympanic membrane temperature. A non-self-adjusted mercury bulb thermometer was used to measure axillary temperature. All the mercury bulb thermometers were calibrated in a single water bath set at 38°C. Only those thermometers with a deviation of less than 0.1°C were used for the study. All patients were examined otoscopically to exclude ear infection and occluding ear wax was cleared. The same procedure using the right ear right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tympanic membrane temperature for each patient.

Procedure

A medical officer and three nurses received training on the proper use of all temperature measuring devices.Their visual acuity in both eyes tested 6/6. Patients who fulfilled the study criteria had their axilla and tympanic membrane temperatures simultaneously measured at 08.00 h. The probe of the infrared thermometer was inserted into the external auditory meatus by pulling the pinna backward, and directing the probe towards the eye. The probe was held in the same position until the beep was heard. The mercury bulb thermometer was shaken before

each recording to decrease its temperature reading to below 35°C and then placed, for a minimum of 5 minutes, in the patient’s axilla. The same healthcare worker would read and document the digital reading from the tympanic membrane thermometer and the mercury bulb thermometer. Immediately, another member of the team would then read and document the mercury thermometer, blinded from the results of the original healthcare worker.

Statistical analyses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using SPSS, version 20.0 for Windows (SPSS Inc, Chicago, IL, USA). Linear correlations were made between tympanic and axillary temperatures. Differences between sets of data were plotted as described by Bland-Altman [14]. Based on previously pre-defined clinically acceptable limits, agreement between tympanic and axillary measurement methods was accepted when the mean ±2 standard deviations was within ±0.2°C [15].

Result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Temperature was measured for 174 patients (67; 38.5% were children < 18 years), all of whom were medical cases. There were 95 (54.60%) males, their mean age (SD) was 30.1 (24.1) years (range 2–80 years) and mean weight (SD) was 54.4 (69.8) kg. likewise for the females, the mean age (SD) was 32.4 years (range 2–80) and the mean weight (SD) was 56.1(62.7) kg. Out of these 174 patients, 61 (35.1%) patients were febrile (temperature>37.5°C) according to both axillary and tympanic readings. Axillary body temperature versus tympanic body temperature The mean (SD)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were 37.29 (0.91; axillary) and 37.38 (0.95; tympanic),P = 0.373°C (Table 1).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body temperature using axillary and tympanic methods (r = 0.697, P < 0.001; Figure 1). The mean difference, with limits of agreements, between the two readings was ?0.093 (?0.20; 0.02) °C (Table 2 and Figure 2).

Discussion

The main finding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xillary and tympanic methods of measuring body temperature. This study positively answered the question ‘How well does tympanic membran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gree with standard axillary measuring technique?’, or can the new device substitute for the old? Infrared tympanic membrane thermometers take seconds to measure the natural emission of infrared thermal radiation from the tympanic membrane. However, doubts have been expressed about the

中英文参考文献格式

中文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参考文献一律置于文末。其格式为: (一)专著 示例 [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 [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 潘光旦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二)论文集 示例 [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2] 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A].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凡引专著的页码,加圆括号置于文中序号之后。 (三)报纸文章 示例 [1]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四)期刊文章 示例 [1] 郭英德.元明文学史观散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五)学位论文 示例 [1] 刘伟.汉字不同视觉识别方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1998. (六)报告 示例 [1] 白秀水,刘敢,任保平. 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998. (七)、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性的注释,置于本页地脚,前面用圈码标识。 参考文献的类型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中英文论文对照格式

英文论文APA格式 英文论文一些格式要求与国内期刊有所不同。从学术的角度讲,它更加严谨和科学,并且方便电子系统检索和存档。 版面格式

表格 表格的题目格式与正文相同,靠左边,位于表格的上部。题目前加Table后跟数字,表示此文的第几个表格。 表格主体居中,边框粗细采用0.5磅;表格内文字采用Times New Roman,10磅。 举例: Table 1. The capitals, assets and revenue in listed banks

图表和图片 图表和图片的题目格式与正文相同,位于图表和图片的下部。题目前加Figure 后跟数字,表示此文的第几个图表。图表及题目都居中。只允许使用黑白图片和表格。 举例: Figure 1. The Tre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注:Figure与Table都不要缩写。 引用格式与参考文献 1. 在论文中的引用采取插入作者、年份和页数方式,如"Doe (2001, p.10) reported that …" or "This在论文中的引用采取作者和年份插入方式,如"Doe (2001, p.10) reported that …" or "This problem has been studied previously (Smith, 1958, pp.20-25)。文中插入的引用应该与文末参考文献相对应。 举例:Frankly speaking, it is just a simulating one made by the government, or a fake competition, directly speaking. (Gao, 2003, p.220). 2. 在文末参考文献中,姓前名后,姓与名之间以逗号分隔;如有两个作者,以and连接;如有三个或三个以上作者,前面的作者以逗号分隔,最后一个作者以and连接。 3. 参考文献中各项目以“点”分隔,最后以“点”结束。 4. 文末参考文献请按照以下格式:

人工智能专业外文翻译-机器人

译文资料: 机器人 首先我介绍一下机器人产生的背景,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它应该说是一个科学技术发展共同的一个综合性的结果,同时,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一个重大影响的一门科学技术,它的发展归功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加强了经济的投入,就加强了本国的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也是生产力发展的需求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那么随着人类的发展,人们在不断探讨自然过程中,在认识和改造自然过程中,需要能够解放人的一种奴隶。那么这种奴隶就是代替人们去能够从事复杂和繁重的体力劳动,实现人们对不可达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这也是人们在科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客观需要。 机器人有三个发展阶段,那么也就是说,我们习惯于把机器人分成三类,一种是第一代机器人,那么也叫示教再现型机器人,它是通过一个计算机,来控制一个多自由度的一个机械,通过示教存储程序和信息,工作时把信息读取出来,然后发出指令,这样的话机器人可以重复的根据人当时示教的结果,再现出这种动作,比方说汽车的点焊机器人,它只要把这个点焊的过程示教完以后,它总是重复这样一种工作,它对于外界的环境没有感知,这个力操作力的大小,这个工件存在不存在,焊的好与坏,它并不知道,那么实际上这种从第一代机器人,也就存在它这种缺陷,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研究第二代机器人,叫带感觉的机器人,这种带感觉的机器人是类似人在某种功能的感觉,比如说力觉、触觉、滑觉、视觉、听觉和人进行相类比,有了各种各样的感觉,比方说在机器人抓一个物体的时候,它实际上力的大小能感觉出来,它能够通过视觉,能够去感受和识别它的形状、大小、颜色。抓一个鸡蛋,它能通过一个触觉,知道它的力的大小和滑动的情况。第三代机器人,也是我们机器人学中一个理想的所追求的最高级的阶段,叫智能机器人,那么只要告诉它做什么,不用告诉它怎么去做,它就能完成运动,感知思维和人机通讯的这种功能和机能,那么这个目前的发展还是相对的只是在局部有这种智能的概念和含义,但真正完整意义的这种智能机器人实际上并没有存在,而只是随着我们不断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的概念越来越丰富,它内涵越来越宽。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我国机器人发展的基本概况。由于我们国家存在很多其

指纹识别系统(文献综述)

指纹识别方法的综述 摘 要: 对在指纹的预处理和特征提取、指纹分类、指纹的匹配过程中的方向图、滤波器、神经网络等关 键性原理和技术做了详细的说明,并对在各个过程中用到的方法做了进一步的比较,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越性。 0 引 言 自动指纹识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利用计算机取代人工来进行指纹识别的一种方法。近年 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低价位指纹采集仪的出现以及高可靠算法的实现,更使得自动指纹识 别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自动指纹识别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正在成为国内外学术 界和商业界的热点。相对于其他生物特征鉴别技术例如语音识别及虹膜识别,指纹识别具有许多独到 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已经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身份认证技术,有着十分 广泛的应用前景,是将来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主流。 1 指纹取像 图 1 是一个自动指纹识别系统AFIS(Automated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System) 的简单流程。 → → → ↓ ↑ ———— 将一个人的指纹采集下来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是指纹自动识别的首要步骤。指纹图像的获取主要利用设备取像,方便实用,比较适合AFIS 。利用设备取像的主要方法又利用光学设备、晶体传感器和超声波来进行。光学取像设备是根据光的全反射原理来设计的。晶体传感器取像是根据谷线和脊线皮肤与传感器之间距离不同而产生的电容不同来设计的。超声波设备取像也是采用光波来取像,但由于超声波波长较短,抗干扰能力较强,所以成像的质量非常好。 2 图像的预处理与特征提取 无论采取哪种方法提取指纹,总会给指纹图像带来各种噪声。预处理的目的就是去除图像中的噪 音,把它变成一幅清晰的点线图,以便于提取正确的指纹特征。预处理是指纹自动识别过程的第一步, 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指纹识别的效果。常用的预处理与特征提取( Image Preprocessing and Feature Ex 2 t raction) 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方向图计算、图像滤波、二值化、细化、提取特征和后处理。当然这些步骤 可以根据系统和应用的具体情况再进行适当变化。文献[ 1 ]提出了基于脊线跟踪的方法能够指纹取像 图像预处理 特征提取 指纹识别 数据库管理

频谱感知技术外文翻译文献

频谱感知技术外文翻译文献 (文档含中英文对照即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译文: 一种新的协作频谱感知算法 摘要 该文提出了一种在认知无线网络控制信道带宽受限条件下基于信任度的双门限协同频谱感知算法。首先每个认知用户基于双检测门限独立进行频谱感知,但只有部分可靠的认知用户通过控制信道向认知无线网络基站发送本地感知结果。当所有的用户都不可靠时,选取信任度最高的认知用户发送本地感知结果进行判决。理论分析和仿真表明,同常规能量检测算法相比较,该算法能够在控制信道带宽受限条件下,以较少的网络开销获得更好的频谱感知性能。 关键词: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信任度;双门限 1引言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有限的频谱资源与不断增长的无线通信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然而根据现有的固定分配频谱资源策略,绝大多数频谱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据FCC 的调查统计,70%的已分配频谱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1[。为了提高频谱资源的利用率,认知无线电技术由Joseph Mitola Ⅲ提出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5[]2[ 。频谱感知技术是认知无线电网络的支撑技术之一。通常它又可以分为

能量检测法、匹配滤波器法和循环平稳特征法[4]。能量检测算法因为应用简单且无需知道任何授权用户信号的先验知识成为研究热点。认知用户在接入授权频带之前,必须首先感知该频带空闲即授权用户没有工作,否则会对授权用户造成干扰。一旦授权用户重新工作,认知用户必须退避,实现在不对授权用户产生干扰的情况下对频谱资源的共享。由于实际信道中的多径和阴影效应,单个认知用户频谱感知的性能并不乐观,针对这个问题D. Cabric 等人提出了协同频谱感知算法[5]-[6]。协同频谱感知算法性能较好,但是当认知用户数量很大的时候,控制信道的带宽将不够用。文献[7]中提出了一种在控制信道带宽受限条件下的基于双检测门限的频谱感知算法,该算法能够以较小的网络开销,获得接近普通单门限频谱检测算法的性能。针对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的需要,本文提出了认知无线电环境下一种基于信任度的双门限协同频谱感知算法。该算法中每个认知用户基于双检测门限独立进行频谱感知,但只有部分可靠的认知用户通过控制信道向认知无线网络基站发射感知报告。当所有的用户都不可靠时,选取信任度最高的认知用户发射感知报告进行判决。本文对该算法进行了性能分析并通过仿真表明,本文方法比较常规能量检测算法,在减小网络开销的同时提高了检测性能。 2系统模型 假设一个认知无线电网络有N 个认知用户和一个认知无线网络基站,如图1 所示。认知无线网络基站负责管理和联系N 个认知用户,在收到认知用户的检测报告后做出最终判决。 图1. 认知无线电网络示意图 频谱感知的实质是一个二元假设问题,即 01 (),,()()()(),n t H x t h t s t n t H ?=??+? (1)

中英文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超详细

超详细中英文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1、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2、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著作 [C]--论文集(一般指会议发表的论文续集,及一些专题论文集,如《***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集》[N]-- 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尽管有时我们看到的是从网上下载的(如知网),但它也是发表在期刊上的,你看到的电子期刊仅是其电子版 [D]--学位论文:不区分硕士还是博士论文 [R]--报告:一般在标题中会有"关于****的报告"字样 [S]-- 标准 [P]--专利 [A]--文章:很少用,主要是不属于以上类型的文章 [Z]--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可用字母"Z"标识,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常用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DB/OL] --联机网上数据(database online) [DB/MT] --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 --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 --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 --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很显然,标识的就是该资源的英文缩写,/前面表示类型,/后面表示资源的载体,如OL表示在线资源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周融,任志国,杨尚雷,厉星星.对新形势下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6):107-109.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67. 2.专著类

建设部文献中英文对照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 (2005年2月2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节能建筑是按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使其在使用过程中降低能耗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也有人称之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 一、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 建筑作为人工环境,是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类对感官享受的过度追求,以及不加节制的开发与建设,使现代建筑不仅疏离了人与自然的天然联系和交流,也给环境和资源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这些建筑在建造与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源的50%左右;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就占了34%;建筑垃圾则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在发展中国家,剧增的建筑量还造成侵占土地、破坏生态环境等现象日益严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要在未来15年保持GDP年均增长7%以上,将面临巨大的资源约束瓶颈和环境恶化压力。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 绿色建筑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环境的影响最小。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广节能技术,制定并强制执行节能、节材、节水标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温家宝和曾培炎同志也多次指出,建筑节能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重要的战略问题。 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是建设领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人与

文献综述_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形成及其发展现状分析 冯海东 (长江大学管理学院荆州434023) 摘要:人工智能的历史并不久远,故将从人工智能的出现、形成、发展现 状及前景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其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发展现状中的不足之处,分析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人工智能,发展过程,现状分析,前景。 一.引言 人工智能最早是在1936年被英国的科学家图灵提出,并不为多数人所认知。 当时,他编写了一个下象棋的程序,这就是最早期的人工智能的应用。也有著名的“图灵测试”,这也是最初判断是否是人工智能的方案,因此,图灵被尊称为“人工智能之父”。人工智能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一个起伏跌宕的过程,直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的应用技术也不是很成熟,而且存在相当的缺陷。 通过搜集的资料,将详细的介绍人工智能这个领域的具体情况,剖析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前景。 二.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1. 1956年前的孕育期 (1) 从公元前伟大的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到16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F. Bacon),他们提出的形式逻辑的三段论、归纳法以及“知识就是力量”的警句,都对人类思维过程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2)17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G..Leibniz)提出了万能符号和推理计算思想,为数理逻辑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播下了现代机器思维设计思想的种子。而19世纪的英国逻辑学家布尔(G. Boole)创立的布尔代数,实现了用符号语言描述人类思维活动的基本推理法则。 (3) 20世纪30年代迅速发展的数学逻辑和关于计算的新思想,使人们在计算机出现之前,就建立了计算与智能关系的概念。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的英国天才的数学家图灵(A. Tur-ing)在1936年提出了一种理想计算机的数学模型,即图灵机之后,1946年就由美国数学家莫克利(J. Mauchly)和埃柯特(J. Echert)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计算机,它为人工智能的研究奠定了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1950年图灵又发表了“计算机与智能”的论文,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形象地指出什么是人工智能以及机器具有智能的标准,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4) 1934年美国神经生理学家麦克洛奇(W. McCulloch) 和匹兹(W. Pitts )建立了第一个神经网络模型,为以后的人工神经网络研究奠定了基础。 2. 1956年至1969年的诞生发育期 (1)1956年夏季,麻省理工学院(MIT)的麦卡锡(J.McCarthy)、明斯基(M. Minshy)、塞尔夫里奇(O. Selfridge)与索罗门夫(R. Solomonff)、 IBM的洛

虹膜识别外文翻译文献

虹膜识别外文翻译文献 虹膜识别外文翻译文献 (文档含中英文对照即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外文: The first chapter 1.1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iris recognition Biometrics is a technology for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using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inherent in the human body. Can be used for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iological recognition, fingerprint, hand type face, iris, retina, pulse, ear etc.. Behavior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signature, voice, gait, etc.. Based on these characteristics, it has been the development of hand shape recognition,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facial recognition, iris recognition, signature recognition and other biometric technology, many techniques have been formed and mature to application of. Biological recognition technology in a , has a long history, the ancient Egyptians through identification of each part of the body size measure to carry out identity may be the earliest human based on the earliest history of biometrics. But the modern biological recognition technology began in twentieth Century 70 time metaphase, as biometric devices early is relatively expensive, so only a higher security level atomic test, production base.due to declining cost of microprocessor and various electronic components, precision gradually improve, control device of a biological recogni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gradually applied to commerce authorized, such as access control, attendance management, management system, safety certification field etc.. All biometric technology, iris recognition is currently used as a convenient and accurate.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外文翻译参考文献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外文翻译参考文献(文档含中英文对照即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翻译: 当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略述 摘要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可以自动识别多目标并以非接触式方式移动目标。越来越多的零售商、银行、交通管理系统、展览及物流供应商将这项新技术应

用于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因此,这给RFID技术的研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简单介绍了RFID系统的组成、原理及RFID技术的特点。本文比较了RFID 与传统条码,然后提供了一个简短的关于目前RFID应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物流

一、简 介 无线射频识别(RFID )是一种识别技术。与RFID 技术的前身——条码技术相比,RFID 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但由于其成本高,RFID 技术至今未能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RFID 技术因其无需视线扫描而具有无可比拟的先进性,它能够降低劳动力水平,提高知名度并改善库存管理。 RFID 技术的普及提供了一项人或物体定位及追踪的解决方案。RFID 定位与跟踪系统根据独特的识别标签、阅读器与物体标签间射频通信的信号强度确定物体的空间位置,主要适用于室内,而GPS 系统是不适合应用于室内的。 RFID 技术是一项基于“无线电频率”的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自动识别静态或动态的人和对象。 RFID 标签是一个特殊的微芯片,植入商品中,可以跟踪和管理物理对象,是物流管理信息化和跟踪信息化的重要手段。 RFID 的系统组成部分包括: (1)标签(应答器):对象植入待确定。 (2)阅读器:可以读或读/写,按结构和技术。正如图1-1,RFID 的工作原理 图1-1 RFID 的工作原理 与计算机通讯 阅读器 电磁波(操作指 令和新的数据) 标签 发出的ID 代码和数据

中英文参考文献格式

中英文参考文献格式! (細節也很重要啊。。)来源:李菲玥的日志 规范的参考文献格式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 A——文章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常用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DB/OL]——联机网上数据(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 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Malcolm R 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 s, F. & 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周融,任志国,杨尚雷,厉星星.对新形势下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6):107-109.

医学文献中英文对照

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 内皮细胞病变是其中极其重要的因素,最显著的变化是动脉内皮功能紊乱, 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功能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起始阶段。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aused by atherosclerosis is one of diseases with higher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at present . In the formation of atherosclerosis, the endothelial cell les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which,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nge is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addition, the injuries and the change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are the initial factors of atherosclerosis. 许多因素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主要包括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 LPS)、炎症介质、氧自由基等。其中脂多糖因其广泛的生物学作用, 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LPS 是一种炎症刺激物, 是革兰阴性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其通过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其相关细胞因子和炎性因子的表达紊乱,尤其是Ca2+ 和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 , ROS的合成和释放发生改变诱导细胞氧化应激内环境紊乱。大量研究表明, LPS 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 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症的初始阶段, LPS可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影响的方式激活并损伤内皮细胞,从而引 起血管内皮细胞形态与功能的改变。 Many factors induce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damage, including lipopolysaccharides (LPS), inflammatory mediators and oxygen free

论文《人工智能》---文献检索结课作业

人工智能 【摘要】: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但也是一门边沿学科。它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涉及的学科主要有哲学、认知科学、数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信息论、控制论、不定性论、仿生学等。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1。 【关键词】: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发展方向;人工检索。 1.人工智能描述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2。人工智能是计 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 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 类智能相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智能 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 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 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一词最初 是在1956 年Dartmouth学会上提出 的。从那以后,研究者们发展了众多 理论和原理,人工智能的概念也随之扩展。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这种“复杂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例如繁重的科学和工程计算本来是要人脑来承担的,现在计算机不但能完成这种计算, 而且能够比人脑做得更快、更准确,因之当代人已不再把这种计算看作是“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 1.蔡自兴,徐光祐.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元慧·议当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与发展状态〖J〗.2008

单片机技术发展与应用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文档含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 单片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从无线电世界到单片机世界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产业革命,将世界经济从资本经济带入到知识经济时代。在电子世界领域,从 20 世纪中的无线电时代也进入到 21 世纪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智能化现代电子系统时代。现代电子系统的基本核心是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简称嵌入式系统),而单片机是最典型、最广泛、最普及的嵌入式系统。 一、无线电世界造就了几代英才。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具代表的先进的电子技术就是无线电技术,包括无线电广播,收音,无线通信(电报),业余无线电台,无

线电定位,导航等遥测、遥控、遥信技术。早期就是这些电子技术带领着许多青少年步入了奇妙的电子世界,无线电技术展示了当时科技生活美妙的前景。电子科学开始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无线电电子学,无线通信开始了电子世界的历程。无线电技术不仅成为了当时先进科学技术的代表,而且从普及到专业的科学领域,吸引了广大青少年,并使他们从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从床头的矿石收音机到超外差收音机;从无线电发报到业余无线电台;从电话,电铃到无线电操纵模型。无线电技术成为当时青少年科普、科技教育最普及,最广泛的内容。至今,许多老一辈的工程师、专家、教授当年都是无线电爱好者。无线电技术的无穷乐趣,无线电技术的全面训练,从电子学基本原理,电子元器件基础到无线电遥控、遥测、遥信电子系统制作,培养出了几代科技英才。 二、从无线电时代到电子技术普及时代。早期的无线电技术推动了电子技术的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是真空管电子技术向半导体电子技术的发展。半导体电子技术使有源器件实现了微小型化和低成本,使无线电技术有了更大普及和创新,并大大地开阔了许多非无线电的控制领域。半导体技术发展导致集成电路器件的产生,形成了近代电子技术的飞跃,电子技术从分立器件时代走进了电路集成时代。电子设计工程师不再用分立的电子元器件设计电路单元,而直接选择集成化的电路单元器件构成系统。他们从电路单元设计中解放出来,致力于系统设计,大大地解放了科技生产力,促进了电子系统更大范围的普及。半导体集成电路首先在基本数字逻辑电路上取得突破。大量数字逻辑电路,如门电路,计数器,定时器,移位寄存器以及模拟开关,比较器等,为电子数字控制提供了极佳的条件,使传统的机械控制转向电子控制。功率电子器件以及传感技术的发展使原先以无线电为中心的电子技术开始转向工程领域中的机械系统的数字控制,检测领域中的信息采集,运动机械对象的电气伺服驱动控制。半导体及其集成电路技术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电子技术普及时代,无线电技术成为电子技术应用领域的一个部分。进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促进了常规的电子电路单元的专用电子系统发展。许多专用电子系统单元变成了集成化器件,如收音机,电子钟,计算器等,在这些领域的电子工程师从电路系统的精心设计,调试转变为器件选择,外围器件适配工作。电子技术发展了,电子产品丰富了,电子工程师的难度减少了,但与此同时,无线电技术,电子技术的魅力却削弱了。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发展使经典电子系统日趋完善,留在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外的电子技术日益减少,电子技术没有了往昔无线电时代的无穷乐趣和全面的工程训练。 三、从经典电子技术时代到现代电子技术时代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世界经济

英文引用及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英文引用及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如:MalcolmRichardCowley应为:Cowley,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Norris与IrvingGordon应为:Norris,F.&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EnglishLiterature,English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Heider,E.R.&D.C.Oliver.Thestructureofcolorspaceinnamingandmemo ryoftwolanguages[J].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1999,(3):62–6 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Gill,R.MasteringEnglishLiterature[M].London:Macmillan,1985: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8-12-27(3). [7]French,W.BetweenSilences:AVoicefromChina[N].AtlanticWeekly,198 7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Spivak,G.“CantheSubalternSpeak?”[A].InC.Nelson&L.Grossberg(e ds.).VictoryinLimbo:Imigism[C].Urbana:UniversityofIllinoisPress,1988, pp.271-313.

平面设计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文档含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中英文翻译 平面设计 任何时期平面设计可以参照一些艺术和专业学科侧重于视觉传达和介绍。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创造和符号,图像和语句创建一个代表性的想法和信息。平面设计师可以使用印刷,视觉艺术和排版技术产生的最终结果。平面设计常常提到的进程,其中沟通是创造和产品设计。 共同使用的平面设计包括杂志,广告,产品包装和网页设计。例如,可能包括产品包装的标志或其他艺术作品,举办文字和纯粹的设计元素,如形状和颜色统一件。组成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尤其是平面设计在使用前现有材料或不同的元素。 平面设计涵盖了人类历史上诸多领域,在此漫长的历史和在相对最近爆炸视觉传达中的第20和21世纪,人们有时是模糊的区别和重叠的广告艺术,平面设计和美术。毕竟,他们有着许多相同的内容,理论,原则,做法和语言,有时同样的客人或客户。广告艺术的最终目标是出售的商品和服务。在平面

设计,“其实质是使以信息,形成以思想,言论和感觉的经验”。 在唐朝( 618-906 )之间的第4和第7世纪的木块被切断打印纺织品和后重现佛典。阿藏印在868是已知最早的印刷书籍。 在19世纪后期欧洲,尤其是在英国,平面设计开始以独立的运动从美术中分离出来。蒙德里安称为父亲的图形设计。他是一个很好的艺术家,但是他在现代广告中利用现代电网系统在广告、印刷和网络布局网格。 于1849年,在大不列颠亨利科尔成为的主要力量之一在设计教育界,该国政府通告设计在杂志设计和制造的重要性。他组织了大型的展览作为庆祝现代工业技术和维多利亚式的设计。 从1892年至1896年威廉?莫里斯凯尔姆斯科特出版社出版的书籍的一些最重要的平面设计产品和工艺美术运动,并提出了一个非常赚钱的商机就是出版伟大文本论的图书并以高价出售给富人。莫里斯证明了市场的存在使平面设计在他们自己拥有的权利,并帮助开拓者从生产和美术分离设计。这历史相对论是,然而,重要的,因为它为第一次重大的反应对于十九世纪的陈旧的平面设计。莫里斯的工作,以及与其他私营新闻运动,直接影响新艺术风格和间接负责20世纪初非专业性平面设计的事态发展。 谁创造了最初的“平面设计”似乎存在争议。这被归因于英国的设计师和大学教授Richard Guyatt,但另一消息来源于20世纪初美国图书设计师William Addison Dwiggins。 伦敦地铁的标志设计是爱德华约翰斯顿于1916年设计的一个经典的现代而且使用了系统字体设计。 在20世纪20年代,苏联的建构主义应用于“智能生产”在不同领域的生产。个性化的运动艺术在俄罗斯大革命是没有价值的,从而走向以创造物体的功利为目的。他们设计的建筑、剧院集、海报、面料、服装、家具、徽标、菜单等。 Jan Tschichold 在他的1928年书中编纂了新的现代印刷原则,他后来否认他在这本书的法西斯主义哲学主张,但它仍然是非常有影响力。 Tschichold ,包豪斯印刷专家如赫伯特拜耳和拉斯洛莫霍伊一纳吉,和El Lissitzky 是平面设计之父都被我们今天所知。 他们首创的生产技术和文体设备,主要用于整个二十世纪。随后的几年看到平面设计在现代风格获得广泛的接受和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经济的建立更需要平面设计,主要是广告和包装等。移居国外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于1937年到芝加哥带来了“大规模生产”极简到美国;引发野火的“现代”建筑和设计。值得注意的名称世纪中叶现代设计包括阿德里安Frutiger ,设计师和Frutiger字体大学;保兰德,从20世纪30年代后期,直到他去世于1996年,采取的原则和适用包豪斯他们受欢迎的广告和标志设计,帮助创造一个独特的办法,美国的欧洲简约而成为一个主要的先驱。平面设计称为企业形象;约瑟夫米勒,罗克曼,设计的海报严重尚未获取1950年代和1960年代时代典型。 从道路标志到技术图表,从备忘录到参考手册,增强了平面设计的知识转让。可读性增强了文字的视觉效果。 设计还可以通过理念或有效的视觉传播帮助销售产品。将它应用到产品和公司识别系统的要素像标志、颜色和文字。连同这些被定义为品牌。品牌已日益成为重要的提供的服务范围,许多平面设计师,企业形象和条件往往是同时交替使用。

指纹识别系统(文献综述)

曲阜师范大学 杏坛学院 指纹识别技术综述 课题名称指纹识别技术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310班 学号 201112302022 姓名张喆 指导老师周崇波

目录 1.1 课题背景 (5) 1.2 目的和意义 (6) 1.3 理论基础 (7) 1.4 指纹识别技术的具体表现 (7) 1.4.1 在涉及国家刑事领域的应用 (7) 1.4.2 在经济生活方面 (7) 1.4.3 在公共事务管理方面 (8) 2.1 本课题目标 (8) 2.2 功能需求 (8) 2.3性能需求 (9) 2.4 开发工具的选择 (9) 2.5 系统设计原则 (9) 指纹识别系统总体设计 (10) 2.6系统总体设计 (10) 2.6.1指纹图像的获取 (10) 2.6.2 指纹图像预处理 (11) 2.6.3 特征的提取 (12) 2.6.4模板匹配 (12) 2.6.5 本章小结 (12) 指纹图像预处理之一 (13) 2.7.1 引言 (13) 2.7.2 系统算法描述 (13) 2.7.3 归一化 (14) 2.7.4 产生方向图 (14) 2.7.5 图像增强算法 (17) 2.7.6 图像分割 (19) 2.7.7 二值化 (24) 2.7.8细化算法 (25) 2.7.9指纹的匹配 (26) 2.8 本章小结 (26) 第三章实验结果与分析 (28) 3.1 评估标准 (28)

3.2 实验结果 (28) 3.2.1 图像分割算法结果比较 (29) 3.2.2图像增强算法结果比较 (30) 3.3 本章小结 (30) 第四章结论 (31) 致谢 (31) 参考文献 (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