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对大肠杆菌体外抑菌试验

合集下载

14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14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麦康凯琼脂培养基院 取麦康凯琼脂粉末 12.5g袁加入装有 250mL 蒸馏水的锥形瓶中袁加热 煮沸溶解并搅拌袁121℃高温灭菌 20min 后备用遥 未冷却凝固时分别倒入 12 个灭菌干燥的培养皿 中袁等待琼脂冷却凝固遥 冷却后 4℃冷藏备用遥
MH 肉汤培养液院MH 肉汤粉末 7.5g袁 加入装 有 250mL 蒸馏水的锥形瓶中加热煮沸溶解并搅 拌袁121℃高温灭菌 20min 后备用遥 冷却后 4℃冷 藏备用遥 1.2.2 菌液的制备 取冷冻保存的塑料冻存管袁立即放置在 38~40 ℃ 水浴中快速复苏并适当摇动遥 直到内部结冰完全 溶解为止袁一般约 50~100s袁开启塑料冻存管袁吸 取菌液移植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袁37 ℃恒温培 养 18~24h遥 挑取该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的单个菌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落接种至另一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进行菌种复
圆园17 年第 5 期(总第 198 期)
上袁室温干燥 5min 后袁用无菌打孔器打孔袁以无
苏遥 采用平板计数法进行细菌计数袁勾取平板上 菌落 1~2 个袁 置于 MH 肉汤中袁37 ℃恒温振荡培
在人和家畜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各种细菌袁 而长期使用化学药物会导致药物毒副作用尧细菌
试 耐药性尧 药物残留所致的畜产品安全等问题袁且 验 抗生素渐渐不能满足畜产品无公害化生产的要 研 求遥 而中草药是我国特有的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 究 产物袁价格低廉袁药源广泛袁具有广泛的发展潜
力袁它主要是通过调整机体功能状态来实现抗菌 作用[1]遥 大部分中草药具有毒副作用小尧无残留尧 无耐药性的特点[2]袁中药作为替代化学药物解决 药残和抗药性的重要途径袁越来越受到重视遥 为 了寻求抗菌作用强的药物袁我们对十四种中药进 行了体外抑菌试验遥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金银花等8种中草药的体外抑菌试验

金银花等8种中草药的体外抑菌试验

仅对 葡 萄球 菌 有 一 定 抑 菌 作 用 , 边 莲 仅 对 金 色 葡 萄 球 菌有 一定 抑 菌作 用 , 黄 鹌 菜 、 花蛇 舌 草 、 半 而 白 马齿 苋 对 上 述 5
种细 菌 未 见 抑 菌作 用 。
关键 词 中草 药
体 外 抑 菌试 验
最 小 抑 菌 浓 度
文 章 编 号 :0 7 9 5 ( 0 8 0 — 0 9 0 1o — 17 2o ) 10 0 — 2
1 . 试 验 菌 株 2
管 中 , 次倍 比稀 释 至 第 7管 , 匀 后 自第 7管 弃 依 混 去 1mL 。此 时 , 中药液 含 量 比依 次为 11 ,/0 管 /0 1 , 2
1 0 1 0 110 1 2 ,/4 , 8管不加 药物 为对 / ,/ ,/6 ,/ 0 1 0 第 4 8 3 6
室 提 供并 鉴 定 。将上 述 菌种 接种 于 营养 肉汤 中 , 置 于3 7℃恒 温培 养箱 中培养 2 , 4h 4℃保 存备 用 。
13 培 养 基 制 备 .
营养 肉汤 、 营养 琼脂 按常 规方 法制 备 .2 1 1℃高
压灭 菌备 用 。
1 . 供 试 中 药 药 物 敏 感 性 测 定 4
3 7℃恒温 箱 中培养 2 , 4h 观察 结果 。抑 菌 圈直径 小 于 1 m 为耐 药 ,0 1 0m 1~ 5mm为 中度 敏感 ,大于 1 5 m 为高度 敏感 。 m
1 最 小 抑 茵 浓 度 ( I ) 最 小 杀 菌 浓 度 ( C) . 5 MC 和 MB
维普资讯
兽 药 与饲料 添加剂 20 年第 1卷第 , 08 3 嬲
金 银 花 等 8种 中草 药 的体 外 抑 菌试 验

8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_向双云

8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_向双云
表3 稀释倍数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
10
8 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的体外 MIC 测定结果 黄芩 + + ++ ++ +++ +++ ++++ ++++ ++++ ++++ ++++ 黄连 - - - + ++ ++ +++ ++++ ++++ ++++ ++++ 黄柏 + + ++ ++ +++ +++ ++++ ++++ ++++ ++++ ++++ 鱼腥草 穿心莲 五味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连翘 - + ++ +++ +++ ++++ ++++ ++++ ++++ ++++ ++++ 艾草 - - - - + + + ++ +++ ++++ ++++

几种中药方剂对猪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观察

几种中药方剂对猪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观察

几种中药方剂对猪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观察摘要:为考查中药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选取了白头翁、黄连、黄柏等二十余种常见清热解毒、抗菌类药物,进行抑菌试验;分别采用了体外纸片扩散法及体内小白鼠实验,通过观察扩散情况与小白鼠致死及发病情况,考查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

结果显示,23种中药水提取液中,黄芩、白头翁、黄连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最强,可以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其次是金银花、黄柏、菊花、陈皮、白芍、栀子、五倍子等;而石榴皮、土茯苓、木香、艾叶这几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几乎没有抑制作用。

由复方1:菊花、五倍子、石菖蒲、黄芩,与复方2:大黄、黄芩、石菖蒲和金银花,合二为一组成的复方组合对体内外抑菌效果较为显著。

可能是几种不同的中药成分在对大肠杆菌作用过程中产生协同促进作用;而由地榆、白头翁、土茯苓组成的复方7,以及黄连、白头翁、木香和甘草组成的复方8,抑菌效果并不明显,这与代谢过程中的相互抑制作用有关;综合以上,黄芩、白头翁、黄连,以及由石菖蒲、五倍子、黄芩、菊花组成的复方,或由石菖蒲、黄芩、大黄、金银花组成的复方可以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大肠杆菌;复方;抑菌效果;小白鼠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类传染性疾病的总称。

根据猪的生理特性、日龄的增长及免疫状态等特征的不同,导致疾病的发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常见的猪大肠杆菌病有以下三种: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猪水肿病。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1)试验动物健康的小白鼠和疑似患有大肠杆菌病的病猪(2)试验试剂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粉、蛋白胨、牛肉浸膏、琼脂、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超纯水,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及以上纯度。

(3)试验药物参考《全国中草药汇编》选取了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等疗效的中草药二十余种,具体为: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黄芩、栀子、香附、穿心莲、石菖蒲、五倍子、菊花、大黄、金银花、艾叶、马齿苋、甘草、郁金、诃子、白芍、地榆、石榴皮、土茯苓、木香,以上中药材均购自吉林大药房,所有药物经鉴定均符合生药质量标准。

黄芩等六种中草药的体外抑菌试验

黄芩等六种中草药的体外抑菌试验

s n i v e n c lsa n na a c ma a E. o i 6 a d E. oi4 r o e s i et t e v l n s e s i et s me eo ie a d a t n a r . c l 2 n c l 0 wee n t n i v o o h rf e C l e e t o s t i I i h r a dc n se c p k l a . eb l me i ie x e t u l p s c Ke ywo d :Chn s h r a me i ie i i oa t a tra t s a t a tra e fc rs i e e eb l d cn ; nv t n i c ei le t n i ce i l fe t r b ; b
a I we eb t e n l40a d 1 1 .I wa o r t l e stv o s a u m ei a u i e d t l ndt M C r ew e / he n /0 t sm dea ey s n iiet oln m a rc n m m l ra heM C l n

2 ・ 兽 医临床 6
广东畜牧兽 医科技 2l # ( 鲞 塑 oo  ̄ 笠


黄芩 等 六种 中草 药 的体 外 抑 菌 试 验
王德 成 ,张翠婷 ( 莞市黄江 兽 医站 ,广 东 东莞 东 53 7 2 7 0)
摘 要:应 用平板打孔法和试管两倍稀释法检测 了本地常见清热型 中草药黄芩 、青葙子、五 色梅 、一 点红 、鸡蛋花、少花龙葵等对 沙门氏菌和大肠杆 菌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 明:沙 门氏菌对黄芩 、一点红和
中 图分 类 号 :¥ 5 . 5 8 3 7 文 献 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 5 7(01 ) 6 0 2 — 2 0 5 8 6 2 0 0 — 06 0

5味中药对鸡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5味中药对鸡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5味中药对鸡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李国旺;赵恒章;苗志国【摘要】为中药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常规的琼脂平板培养法、药敏试验的滤纸片法等,选取黄连、连翘、紫花地丁、黄芩和白头翁5味中药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5味中药对鸡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黄连的抑菌直径为15.5 mm,抑菌活性最强;白头翁、连翘和紫花地丁次之,分别为14.0 mm、13.0 mm和12.2 mm;黄芩的抑菌活性较弱,为10.1 mm.黄连、白头翁抑菌效果较好,可在临床上应用.【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38)010【总页数】3页(P141-143)【关键词】中药;鸡大肠杆菌;抑菌作用【作者】李国旺;赵恒章;苗志国【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1+2鸡大肠杆菌病是指由埃希氏大肠杆菌的某些致病性菌株引起的鸡的多种疾病的总称,是威胁我国禽类养殖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鸡大肠杆菌病临床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以急性败血型、卵黄性腹膜炎和生殖器官损害较常见,危害性也最为严重。

由于大肠杆菌病病原血清型复杂且抗药菌株的不断出现,给该病的防治带来很大困难,造成禽类的大批发病和死亡,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中药因为成分多样,其在禽类疾病防治上的疗效优势越来越明显,且中药的有多种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兼有药物和营养的双重作用等特点。

采用黄连、连翘、紫花地丁、黄芩和白头翁5味中药体外抑菌的试验方法,检验其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基础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药物黄连、连翘、紫花地丁、黄芩和白头翁5味中药,购于新乡市药材公司。

1.1.2 动物 18~20g的试验用小白鼠20只,购于新乡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

中药复方对猪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中药复方对猪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长呈混 浊 状 , 而 阴性 对 照 管无 细 菌 生 长呈 透 明状
2 o 1 3年第 1 期( 总第 1 7 o期 )
6 2 . 5 m g / m l 。 而 复方 2 、 复方 6和复 方 7抑菌 效 果不
明显 , MI C值和 MB C值相 对 较高 。 2 . 2管 碟法 测定 各 复方 中药 的体 外抑 菌试 验 结 果
2 。 O m l , 于第一管中加入灭菌 的受试复方 中药水提 物2 . 0 m l , 混匀后取 出 2 . 0 m l 放人第 2管中 , 依次 梯度稀释直 到第 9 管取出 2 . 0 m l 弃去 , 第l 0 管不 加药物 , 作为 阳性对 照 , 第l l 管加受试复方 中药
水提物 2 . 0 m l , 混匀后取 出 2 . 0 m l 弃去 , 不加细菌 ,
冰箱保存备用 。 1 . 2 方 法 1 . 2 . 1 药液的煎制 : 每个组方按 比例 混合 , 称 取 适量装人三角烧瓶 中, 加l O 倍量水浸泡 2 h , 电炉 加 热微 沸 2 h , 8层 纱 布 过 滤 ,药 渣 再 加 8倍 量 水 煮沸 1 h , 过滤后 合并 2 次滤液 , 离心过滤 、 浓缩至 终浓度为 1 g / m l 。 凋p H 7 - 3 , 分装 , 高压灭菌 , 4 冰 箱保存备用 。 1 . 2 . 2 菌液制备 :菌种接种于普通琼脂培 养基 上, 3 7  ̄ C 培养 2 4 h , 挑取典型菌落接种于新鲜肉汤
由表 2可 以看 出 , 复方 1 和 复 方 3的平 均 抑 菌 圈 直 径 相 对 较 大 ,分 别 为 1 5 . 2 0 mm 和
1 7 . 9 9 m m, 抑菌强度均为 中敏 ; 其他几个复方 抑菌

3种中草药体外抑菌疗效比较的实验研究

3种中草药体外抑菌疗效比较的实验研究

3种中草药体外抑菌疗效比较的实验研究【摘要】目的研究秦皮、黄莲、黄柏3种中草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沙门菌、绿脓杆菌和链球菌等菌的抗菌能力。

方法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5种菌进行受试,并且使用常见的中药药敏,进行打孔的办法来对这三种中草药水煎药剂的抑菌圈进行大小测定。

结果测定后发现这3种中草药对5种受试菌能够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能力,其中黄莲对这5种受试菌抑菌效果是最佳的,秦皮稍微差一些,黄柏是当中最差的。

结论进行体外实验能够对受试菌产生程度不同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中草药;体外抑菌疗效;比较实验研究我院对黄莲、秦皮和黄柏3种中草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5种细菌实行体外的抑菌性实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①菌种: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均是由学校的微生物实验室来进行提供的;②中草药:均从武汉市购买的;③试剂:营养琼脂是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的。

1.2 实验方法1.2.1 中草药药液制备使用传统煎煮法分别对黄柏、秦皮、黄莲等这三种中草药5 g稍微进行粉碎以后,使用纱布来包好,制作成单睐煎剂。

制法:将用纱布包裹好的中草药分为三味分别盛在烧杯之中,分别加入水100 ml在实行浸泡1 h以后慢慢加热直到煮沸,使用小火10~30 min,然后过滤,将过滤后的药渣再加上大约20 ml水,按先前的办法来实行煎煮过滤,将2次煎液合并以后再进行过滤,将过滤液实行浓缩直至为5 ml,其浓度控制为1 g/ml,用瓶子装好备用。

离心3000 r/min,离心20 min以后取上清液,用50的枸椽酸钠调pH值为7.2~7.6之间,倒入无菌试管之中,8磅15 min实行灭菌,最后取出放置在4℃冰箱之中进行保存,以备使用[1]。

1.2.2 菌液制备实验菌需要从生长在营养琼脂斜面上来取,接种在液体的培养基。

在37℃中培养12 h。

经过比浊判定菌量以后,然后进行稀释到其含菌量为105~106cfu/ml的菌悬溶液可以作为实验用的目标菌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草药对大肠杆菌体外抑菌试验*路振香时维静杨用光(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安徽凤阳,233100)选用27种不同的中草药制剂(煎剂、挥发油、蒸馏液,以平板稀释法和纸片法对一株肉鸡源的大肠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

结果表明,有14种中药对此株大肠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试验还表明中药制剂的配方工艺不同,其抑菌的效果亦有不同。

关键词:中药;大肠杆菌; 抑菌作用中兽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应用经验,在抗生素使用以前,对保障家畜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西药以其方便快捷的优势逐渐在临床应用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西药抗生素类的广泛使用,使得病原菌的抗药性日趋增强[1],中草药作为替代抗生素解决抗药性和药残的重要方案,越来越受到重视[2-3],尤其是近年来肉食品中的抗生素残留问题已经被提到了一定的高度,而大肠杆菌又属于多血清型和变异型强的细菌,极易产生抗药性,笔者用不同种类和浓度的中药制剂分别用平板稀释法和纸片法对大肠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以期筛选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中药制剂,为畜牧业生产服务。

1材料方法1.1材料1.1.1试验菌株肉鸡源大肠杆菌(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动科系预防兽医教研室提供)。

1.1.2 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麦康凯琼脂。

按常规方法配制。

1.1.3 单味中药银花、防风、板兰根、白芷、连翘、杏仁、射干、辛夷、贯众、羌活、荆芥、藿香,每ml相当于1g生药量。

中草药的煎制与蒸馏由安徽技术师范学院中药实验室完成。

1.1.4 复方中药银射煎液、麻杏射防煎液、羌藿连防煎液、辛芷荆煎液、辛芷荆蒸馏液、银射蒸馏液、羌藿连防蒸馏液、麻杏射防蒸馏液,每ml相当于1g生药量。

1.2 方法1.2.1大肠杆菌对中药(单味、复方)敏感性的体外试验——平板稀释法[4]。

1.2.1.1取1ml原药液为第一支试管;在第二只试管中分别加入0.5ml原药液和0.5ml生理盐水以倍比稀释法稀释至第四支试管;第五支试管为无药对照,每支试管中均含有1ml不同浓度的药液。

先把药液倒入无菌的平皿中,然后倒入60℃左右的无菌的普通营养琼脂或麦康凯琼脂,并迅速混合均匀,制成平板。

然后以无菌的涂布棒蘸取细菌均匀涂布于平板表面,置37℃培养箱内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1.2.1.2 在第一支试管加入8ml原药液,第二支试管加入4ml原药液,第三支试管加入2ml 原药液,第四支试管加入1ml原药液,第五支试管为无药对照,在第二支试管至第五支试管中分别加入4ml、6ml、7ml及8ml生理盐水;按照1.2.1.1的方法制成平板,涂布细菌后*项目基金:安徽技术师范学院稳定人才基金资助(批准号:YRC200316)置37℃的培养箱中培养24h后,观察并记录结果。

1.2.2 大肠杆菌对中药(单味、复方)的敏感性试验—纸片法[5]把通过前两步筛选出的对大肠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复方、单味中药制剂分别制成药敏纸片,测定抑菌圈的大小。

方法为:取直径为0.6cm的灭菌滤纸片在原药液中浸泡40min,取出备用。

在已制备好的平板中,无菌操作放置药敏纸片,每种药物贴6片,然后将平板置37℃温箱中培养24h后测定抑菌圈的大小,取其平均值。

2结果2.1 平板法抑菌试验结果当用平板稀释法检测大肠杆菌对中草药(单味、复方)的敏感性时,在低浓度下,银射煎液、麻杏射防煎液、新防风挥发油羌藿连防煎煮液辛芷荆煎煮液、银花蒸馏液、板兰根煎煮液及贯众煎煮液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而连翘水煎液、辛夷煎煮液、射干煎煮液、羌藿煎煮液、藿香煎煮液、连翘挥发油在高浓度下对大肠杆菌的生长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低浓度下无抑菌作用的中药有:银花挥发油、辛芷荆蒸馏液、银射蒸馏液、羌藿连防蒸馏液、白芷挥发油、连翘水煎液、杏仁煎煮液。

在高浓度下无抑菌作用的有:麻杏射防蒸馏液、荆芥煎煮液、白芷煎煮液。

2 纸片法测定中草药对大肠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单味中草药银花、贯众煎煮液、连翘水煎液、射干煎煮液、藿香煎煮液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而防风挥发油煎煮液、辛夷煎煮液、板兰根煎煮液、羌活煎煮液的抑菌作用次之。

4种复方辛芷荆煎煮液、羌藿连防煎煮液、麻杏射防煎煮液及银射煎煮液都具有抑菌作用。

3小结与讨论3.1通过平板稀释法所筛选出的14种中草药(单味、复方)对大肠杆菌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因此,当用此14种中药进行纸片法药敏试验时都有抑菌圈出现,之所以未对平板稀释法的结果进行详尽阐述是因为其结果不易量化,评定时往往带有主观性,易产生误差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在此,笔者只把平板稀释法当作定性试验来筛选有抑菌作用的中草药,而把纸片法当作定量试验来具体判定中草药抑菌作用的大小。

从结果可以看出,单味中药银花蒸馏液、贯众、连翘、射干、藿香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其它单味中药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弱。

4种复方中药对大肠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药物配伍适当可提高其抑菌效果。

复方比单味中药的抑菌效果好,一方面与抑菌药物在复方中的比例有关,另一方面,与药物平板上涂布大肠杆菌的数量和方式也有影响,这与刘玉庆等[4]的观点是一致的。

表1:中草药对大肠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中药制剂抑菌圈直径(cm)平均直径(cm)抑菌强度新防风挥发油0.75 0.75 0.700.70 0.80 0.80 0.75 +银花蒸馏液0.90 0.95 0.900.90 0.90 0.90 0.91 ++板兰根煎煮液0.80 0.80 0.800.80 0.75 0.65 0.77 +贯众煎煮液0.85 0.85 0.800.80 0.90 0.90 0.85 ++连翘水煎液0.80 0.80 0.800.80 0.85 0.90 0.83 ++射干煎煮液0.80 0.80 0.800.80 0.80 0.80 0.80 +辛夷煎煮液0.70 0.70 0.800.85 0.85 0.85 0.79 +羌活煎煮液0.70 0.70 0.700.80 0.85 0.90 0.78 ++藿香煎煮液0.80 0.80 0.800.85 0.85 0.90 0.83 ++连翘挥发油0.90 0.90 1.001.00 1.10 0.95 0.96 ++辛芷荆煎煮液0.90 0.90 0.900.80 0.95 0.95 0.90 +羌藿连防煎液0.80 0.80 0.800.80 0.80 0.80 0.80 ++麻杏射防煎液0.70 0.80 0.850.85 0.85 0.85 0.82 ++银射煎煮液0.80 0.80 0.800.80 0.85 0.90 0.82 ++注[5]:凡抑菌圈直径大于1.0cm者为强抑菌,用+++表示;凡抑菌圈直径为0.8-1.0cm者为抑菌,用++表示;凡抑菌圈直径小于0.8cm者为弱抑菌,用+表示。

3.2中草药的抑菌浓度是抗生素的1000倍级,这在中草药目前的炮制和使用情况下难以达到如此高的体内浓度,单味中草药难以替代抗生素,应在中草药和抗生素联合使用上进行研究,以减少耐药性和抗生素残留[4]。

3.3本次试验所用的中药成分有的为挥发油类,故在制成纸片或倒成平板时药物成分会挥发掉一部分,导致其浓度有所降低,加之药敏试纸为本实验室自己制作,由于工艺问题,薄厚可能会不太均匀,对试验结果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加大误差。

在试验过程中,笔者虽努力避免上述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试验的准确性,但不确定因素总是存在的。

同时,本次试验所用的药品较少,细菌种类单一,本次试验所得结果仅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1. 朱力军.动物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J].中国兽医杂志,2001,35(2):16-18.2. 杨富业.复方黄连口服液防制鸡大肠杆菌病的研究[J].河南畜牧兽医,1999(11):10-11.3. 潘树桥.复方中药制剂的制备及对肉用仔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J].中国兽医科技,2002(2):37-38.4. 刘玉庆,李晔,车程川,等.大肠杆菌病对中药敏感性试验及其方法研究[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3(1):3-5.5. 郁建生,杨冰.20种中草药抑菌试验初报[J].中兽医学杂志,1995(1):2-4.The Inhibi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s to E.Coli in vitroLu Zhenxiang,Shiweijing,Yang Yongguang(Anhui Technical Teachers College, Anhui FengYang,233100)Susceptivity of E.coli to 27traditional Chinese drugs was investigated with plate metho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14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s have different inhibition effect on E.coli.Theresult also showed different process and combination make a difference and different Chinese medicines could be used in singles or combined to treat colibacillosis.traditional Chinese drugs and medicines showed different sensitivity to E.coli.Key words: Traditional;Chinese drugs;E.col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