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人教教学教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精讲教案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人教教学教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精讲教案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人教教学教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精讲教案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目标:1. 理解核酸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核酸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3. 了解核酸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 核酸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核酸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3. 核酸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核酸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 核酸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辅资料。

2. 教学PPT或黑板。

3. 教学用具,如模型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引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知识,为核酸的学习做铺垫。

二、核酸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0分钟)1. 讲解核酸的定义和作用。

2. 通过PPT或黑板展示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示意图。

3. 强调核酸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重要性。

三、核酸的组成和结构特点(10分钟)1. 讲解核酸的组成成分,包括核苷酸和磷酸。

2. 通过模型或图片展示核酸的结构特点,如DNA的双螺旋结构和RNA的单链结构。

3. 对比DNA和RNA的结构异同,强调它们在功能上的差异。

四、核酸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10分钟)1. 讲解核酸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过程,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

2. 通过PPT或黑板展示遗传信息传递的示意图。

3. 强调核酸在遗传变异和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核酸的理解。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

教学延伸:1. 核酸的实验操作,如DNA的提取和观察。

2. 核酸相关疾病的研究,如癌症的基因突变。

3. 核酸技术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如基因工程和PCR技术。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生动的示例和模型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对核酸在遗传信息传递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核酸的种类。

(2)简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2.过程与方法(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二、讲授新课(核酸的分子结构-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我们上节课的时候就提到,核酸是生物大分子,第一节学的蛋白质也是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都有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比如说蛋白质我们知道是——氨基酸,那么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请同学们大致看一下,找到那个名词,是——核苷酸。

(一)我们当时学氨基酸的时候知道氨基酸有几部分组成(和同学一起回忆)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然后还有一个氢原子和一个R基。

那么核苷酸又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同学们看书回答。

(一个核苷酸都是由一分子含氮的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我们可以看出,组成核苷酸的3个成分:磷酸,五碳糖,含氮碱基。

从3个组成成分我们就可以找出组成核酸的元素——磷酸中的P,五碳糖中的C,H,O. 含氮碱基中的N所以核酸主要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

那么这三个部分又是怎么连接成一个核苷酸的呢,板书:这就是核苷酸的模式图,核酸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但是核酸有两种。

那么它们各自对应的核苷酸又有什么区别呢?同学们核苷酸中磷酸都是H3PO4 ,那五碳糖呢?同学们发挥一下想象力,DNA叫脱氧核糖核酸,RNA叫核糖核酸,所以说他们对应的核苷酸的不同是不是很有可能就是在五碳糖上?事实也正是如此。

五碳糖呢有两种,一种就叫核糖,而另一种就叫脱氧核糖。

2.5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2.5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2. 核酸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核酸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作用。
过程:
讲解核酸的定义,包括DNA和RNA的主要组成元素和结构。
详细介绍核酸的组成部分、功能以及其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关键作用,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实例,如基因突变导致遗传病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核酸的实际应用。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核酸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特点以及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关键作用。重点理解了DNA和RNA的结构差异、功能及其在生物体内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我们了解了核酸在生物技术、医学等领域的重要应用,如基因编辑、核酸检测等。
课堂小结旨在帮助学生巩固以下知识点:
- 核酸的组成和分类(DNA、RNA)
② 核酸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 重点知识点:DNA复制、转录、翻译过程
- 关键词:mRNA、tRNA、蛋白质合成
- 重点句:核酸通过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③ 核酸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 重点知识点: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PCR技术、核酸检测
- 关键词:基因编辑、聚合酶链式反应、病原体检测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核酸在未来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核酸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重点题型整理
- 描述DNA和RNA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 解释核酸在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
- 举例说明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1一、教材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教学设计思想:新课标倡导科学探究的科学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学生为本,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自主地学习。

本教学设计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科学结论出现在探究之后,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表达和交流等探究式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过程,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还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问题探讨”,激发学习兴趣→实验观察,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让学生观察“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子结构、“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以及四种脱氧核苷酸形成DNA双螺旋结构动画和四种核糖核苷酸形成RNA动画,采用观察――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问题式探究模式使学生认识核酸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能力目标:1、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学会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并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形成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一丝不苟的科学探究精神。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到合作学习和小组团结协作的力量。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是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质量分数为0。

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A液20ml,B液80ml。

学生准备:查阅资料及互联网搜集DNA和RNA的有关材料。

2.5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2.5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第5节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核苷酸长链照片的观察分析及核苷酸、核苷酸链模型的构建,能阐述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能解释核酸是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

(生命观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2.通过对DNA和RNA化学组成上异同的比较,能说出DNA和RNA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思维:比较、归纳)3.通过回顾“糖类、蛋白质和核酸”的物质组成,能概括出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的结构特点。

(科学思维:归纳、抽象和概括)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2.教学难点(1)核酸的种类及结构(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教学过程一、激——创设情境,课堂导入播放《被拐孩子和父母比对DNA》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被拐孩子为了和父母相认,为什么要比对DNA?作为遗传物质一定含有相关的信息,与它的化学组成有关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像DNA这样的一类物质——核酸,引入课题。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

二、探——小组合作探究(一)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活动1 学生阅读教材第34-35页“核酸的种类及其分布”和“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部分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知识填空:1.核酸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DNA;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RNA。

2.核酸分布: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中,另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也含有少量的DNA。

RNA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中。

3.核酸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

一个核苷酸的化学组成是一分子、一分子和一分子。

由图2-15可知,核苷酸的基本元素有。

4.组成核酸的五碳糖有两种,它们是糖和糖。

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可以将核苷酸分为和,所以核苷酸的命名原则是。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节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示范教案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节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示范教案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学目标1.说出核酸的种类;2.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4.尝试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学习;5. 尝试调查报告的书写;6.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和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核酸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核酸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大家平时看的刑侦影视剧中,刑侦工作者常常通过哪些方式判定嫌疑人呢?【学生】人证、物证、指纹、DNA等。

【教师】对,有同学说到了DNA鉴定。

我们今天来看一个通过检验荔枝DNA找到杀人凶手的故事。

人们在村边的臭水沟中发现了一个12岁小女孩的尸体。

侦查人员在死者胃里发现了一种呈咖啡色的肉丝状物质,随后又在嫌疑人家中发现了一些发霉的荔枝壳和荔枝核,两者之间究竟有没有关联呢?检验人员运用植物DNA检验技术,证明在死者胃内发现的咖啡色肉丝状物质就是荔枝肉。

检验进一步证明,死者胃内所发现的荔枝肉和嫌疑人家中发现的荔枝壳呈现出相同的DNA谱带。

同时,警方从市场上随机购买的荔枝却与前两者的DNA谱带不同。

这个结果说明一个事实,在死者胃内发现的荔枝肉与在嫌疑人家中发现的荔枝壳是同一棵树上结的果实。

在证据面前,嫌疑人供认了犯罪过程。

DNA指纹法技术在侦破工作中有着重要的用途。

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指纹,刑侦人员将从案发现场得到的血液、头发等样品中提取的DNA,与犯罪嫌疑人的DNA进行比较,就有可能为案件的侦破提供证据。

那么什么是DNA指纹呢?DNA是什么?为什么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这节课我们就来揭晓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讲授新课(一)核酸是一切生命的遗传物质【教师】展示:人的神经细胞、植物保卫细胞、蘑菇、痢疾杆菌、T2噬菌体细胞、肺炎支原体细胞图片。

提问:大家观察这些图片,这分别属于哪类生物?【学生】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支原体。

【教师】对。

这些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材分析】《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模式,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感性的认识,所以教学的直观性非常的重要。

但是学生对遗传物质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再结合图片来进行教学设计。

按照生物课程标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核酸相关动画和教材内容,结合实验观察,能够说出核酸的种类、结构和功能,并能够完成观察DNA和RNA分布的实验操作。

2.通过小组合作,大胆质疑,能够对比分析DNA、RNA的异同。

【重点和难点】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以及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他们对生命本质的探究,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等多种传播媒体的介绍以及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对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认识还是很浮浅的,没有深入到核酸物质结构的水平上,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实验及适当的教学策略尤其是加强直观,从感性认识入手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教法分析】《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于这种理念,引导学生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学习“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从进行实验操作入手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利用课件直观表达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除了按《标准》所设定的能力目标(分析、表达、表述、判断、反思、修改)培养学生能力外,还设计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

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材分析《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核酸的种类及在细胞中的分布、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学会观察DNA 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本节内容的重点放在细胞层面,让学生了解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以及核酸能成为遗传信息携带者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核酸的种类以及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2)掌握核酸的结构和功能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学会观察细胞中的DNA和RNA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分析DNA的结构和功能联系形成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临时装片的制作都不熟练,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1.实验法: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2.学案导学:见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血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

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课前准备好显微镜、生理盐水、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消毒牙签、酒精灯等材料用具。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利用“问题探讨”唤起学生对遗传物质的记忆,激发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能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情感态度方面:用实验的方法,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核酸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实验材料(略)。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课时:1课时
七、板书设计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组成元素:C、H、O、N、P。

二、类别: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

三、分布: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原理:甲基绿把DNA染成绿色,吡罗红把RNA染成红色;盐酸能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并促进DNA与染色体的分离,便于染色。

结论: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四、基本单位:核苷酸——磷酸、五碳糖、含氮碱基。

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A、G、C、T)。

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磷酸、核糖、含氮碱基(A、G、C、U)。

五、作用:遗传信息的载体。

八、布置作业
基础:
1.核酸是细胞内的物质,在生物体的、和
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DNA主要分布在内,RNA大部分存在于中,利用和
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不同,使DNA呈现色,使RNA呈现色。

3.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中,使用盐酸的目的是盐酸能够改变,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分离,有利于。

4.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中,、中也有少量DNA。

5.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它是由、和
组成的。

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6.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①五碳糖:DNA为,RNA为;
②碱基:DNA为,RNA为。

7.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信息贮存在中,少数生物的遗传信息贮存在中,如。

变式训练:
1、小麦叶肉细胞中的DNA存在于()
A.细胞核、叶绿体和高尔基体B.内质网、线粒体和细胞核
C.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D.细胞核、核糖体和线粒体
2、右图是某生物组织示意图,其细胞质基质内含有的糖类和核酸主要是()
A.淀粉和RNA B.淀粉和DNA
C.糖原和RNAD.糖原和DNA
3、下列核苷酸中,在DNA结构中不可能具有的是()
4、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复杂化合物b,对a和b的准确
叙述是()
A.a是核糖,b则是核苷酸B.a是脱氧核糖,b则为核糖核苷酸
C.a是核糖,b则为核糖核苷酸D.a是五碳糖,b则为核酸
5、人体中,由A、T、G等3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共有几种()
A.2 B.4 C.5 D.8
6、草履虫体内既含DNA,又含RNA。

将草履虫体内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可以得到()
A.一种五碳糖B.5种含氮碱基C.4种核苷酸D.8种核苷酸
7、细胞中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
A.核糖核酸B.脱氧核糖核酸C.核苷酸D.核酸
8、几乎所有病毒的遗传信息都贮存在()
A.DNA B.RNA C.DNA和RNA D.DNA或R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