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半命题作文“____之于我”导写示例

合集下载

中考作文模拟写作:半命题作文“我的之旅”导写

中考作文模拟写作:半命题作文“我的之旅”导写

中考作文模拟写作:半命题作文“我的___________之旅”导写文题请以“我的___________之旅”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思路点拨本题是半命题作文,题目简洁开放,没有引导语,写作难度不大。

文题中,“旅”是名词,可理解为旅途、旅程、旅行等。

“旅”可实指,如到某地某处旅游;可虚指,如心灵、梦想之旅。

“之旅”明确提醒我们,要写叙事类作文。

写半命题作文,关键在于补题。

就本题而言,补题范围虽然宽泛,但也受了“之旅”的限制。

横线上可以补入地域名,如北京、河南、非洲、博物馆、美术馆、故乡或某处风景名胜等,锁定特定地点,展开叙事;可以补入与“旅”相关的动词,如阅读、学习、探险、寻梦等,记叙这一动作行为的过程或描摹其状态;可以补入与“旅”相关的形容词,如快乐、兴奋、愉悦、孤独、落寞等,突显“旅”中的心情或感受……可根据自己的经历、喜好等选择合适的内容补题。

此外,文题中的“我”一般代指作者本人,也可另辟蹊径,采用拟人化手法写作,让“我”代指物。

如“我”代指水,补题为“我的人生(循环)之旅”,写水的循环过程,这样的构思也符合题意。

写作过程中,还要注意表达感悟,不能满足于单纯叙事,应在叙事中融入议论或抒情。

通过感悟事理,抒发情感,明确主题,升华主旨。

如此,文章才不会平庸。

佳作展示1我的枣乡之旅何雅莉随县华宝山村楼房塆,素有“千年枣乡”之称。

暑假到了,住在华宝山的外婆来电邀我去玩几天,尝尝那里的枣儿。

我简单地收拾了一下,便开始了枣乡之旅。

几年没来,枣乡的环境大变样了,要不是路牌指引,我真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

这里环境清幽,依山傍水,宛如一幅水墨丹青画。

推开外婆家的竹院门,看见她正笑眯眯地坐在那里洗枣。

一见到我,她就惊喜地把我搂进怀里:“丫头,前年暑假就让你来,到今天才来,你看这枣肉厚核小,甜脆可口,比你小时吃的好吃多哩!今年山上的枣子特别好,你明天上山吃个够。

高三语文“绝望”与“希望”作文导写示例

高三语文“绝望”与“希望”作文导写示例

“绝望”与“希望”作文导写【题目设计】雨果有句名言:“痛苦能够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灾难是傲骨的乳娘,祸患则是人杰的乳汁。

”加拿大物理学家罗伯特在进行环球考察时,来到智利北部一个十分干旱而又荒凉的小村子。

他发现一种奇怪现象:这里除了蜘蛛没有任何生物。

蜘蛛四处繁衍,生活得很好。

蛛网处处密布。

为什么只有蜘蛛能在如此干旱的环境里生存下来呢?他借助电子显微镜,他发现这些蛛网有很强的亲水性,极易吸收雾气中的水分。

而这些水分,正是蜘蛛能在这里生生不息的源泉。

在这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有的只是绝望的思维。

只要心灵不曾干涸,再荒凉的土地,也会变成生机勃勃的绿洲。

读了这段文字,引发了你的哪些联想与感悟,请自主确定立意,自主命题,自由选择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阐释】这个材料要大家用辩证的观点来看问题,全面地看问题,联系地看问题,发展地看问题。

面对绝境,很多人习惯性地只看到“绝望”,而看不到绝境中潜藏的“机遇”“希望”“转机”。

“绝境”实际上包含着“绝无希望”和“天无绝人之路”。

写作时我们围绕“面对绝境怎么办”来展开思考:没有人愿意遭遇绝境,但是绝境常常不邀而至。

我们可曾想过,其实,“绝境”一直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绝望”与“希望”。

只是我们习惯性地只看到“绝望”而不看到“希望”。

绝境已经存在,不要叹息、不要沮丧。

绝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临绝境后,屈服于现实,失去了东山再起的力量和勇气,也失去了另辟蹊径、创新思维的胆识。

如果有“绝境就是希望”的精神,有背水一战、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勇气与胆识,不断追求探索,在绝境中就能寻求到柳暗花明。

所以对于凡夫庸子来,绝境即死地;但对那些怀有坚定信念和远大抱负的人而言,只不过是眼前必须跨越的险障,因而生活中常常有绝处逢生的好戏。

【写作点拨】写作这篇作文,重在写清楚由“走出绝境”的过程,即是怎样由“绝境”转化为“胜境”的,要把转化的过程详细地叙写清楚或分析透彻,切忌简单地结论式的叙写,或是生拼硬凑材料,或是无病呻吟空发议论。

半命题作文“_____的我”习作指导与佳作示例

半命题作文“_____的我”习作指导与佳作示例

半命题作文“_____的我”习作指导与佳作示例【文题展示】著名作家毕淑敏在《我很重要》中说:对于父母来说,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

是啊,“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个性和天赋。

也正因为世界上有无数个独一无二的“我”,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亲爱的同学们,你是什么样的“我”呢?请以“_____的我”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

【习作指导】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也是一个偏正短语,其主要部分是“我”,要补充的是一个修饰语――什么样的我。

显然这是一篇自我介绍的文章,以写人为主。

人的个性千差万别,要想向别人展示自己、介绍自己,就必须抓住自己性格中的主要特点,通过几件具体的、典型的事例,突出自己某一或某几方面的性格特点,力求写出个立体的、充满个性的自我。

由于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重复的孤本,因此我们写这篇作文时切入点甚多。

可以写“我”的长相,如漂亮的我、丑八怪的我、胖胖的我、瘦瘦的我……可以写“我”的性格和特点,如淘气的我、娇气的我、嘴馋的我、热情的我、倔强的我、憨厚的我、实在的我、骄傲的我、爱哭的我、爱笑的我、爱出洋相的我、爱睡懒觉的我、马大哈的我、好动的我……还可以写我的爱好,如爱读书的我、爱画画的我、爱听音乐的我、爱唱歌的我、爱踢足球的我、爱作文的我、爱写诗的我、爱种花的我……“我”的性格必然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因此我们写作时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直接取材,从日常生活入手,如在校生活、家庭生活或是朋友交往的其他场合。

要选取那些最能展现你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例,来反映你的性格特征。

要仔细地审视“我”、无情地剖析“我”、逼真地描写“我”、客观地评价“我”。

要写出自我的风采、自我的与众不同,但又不可面面俱到。

我们写这篇作文构思时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突出自己的成长历程;可以采用片段组合的方式,截取不同年龄段的典型事件,突现自己在思想、知识、认识等各方面的进步;还可以采用反向构思的方式,写自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如“我不是我”,这样不仅构思新颖,也有创新的意识。

高考语文半命题作文“____之于我”导写示例作文精品素材

高考语文半命题作文“____之于我”导写示例作文精品素材

高考语文半命题作文“____之于我"导写示例作文精品素材高考语文半命题作文“____之于我”导写示例作文精品素材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书法之于林散之,正如音乐之于王洛宾;哲学之于周国平,正如文化之于余秋雨……可以说,他们各自所钟爱的事物也承载了他们生命的几乎全部内涵。

请以“________之于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补全所给题目,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800字以上.显然,这是一个要求补填出选材的半命题作文题.与常见的话题作文相似的是,这里也给出了一段材料。

但是,二者又有明显的不同,即所给材料在写作构思和立意时的作用是不同的.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只是起到引出话题的作用,写作者可以借助材料进行审题立意构思,也可以不受材料的束缚,只要扣住话题来写,就是符合要求的;而此处所给的材料对我们的审题立意和构思却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包含了题目的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

这段材料给我们提供的信息主要有以下三点:1.书法、音乐、哲学、文化等某一事物与某一具体人的紧密联系。

2.这一事物是这个人所钟爱的。

3.这一事物承载了这个人一生的几乎全部内涵。

实际上,这三条信息对我们的作文要求也作了较为严格的规定,即,我们要在我们学习、生活或工作中找到一个具体事物,这一事物必须是与“我〞有着密切联系的,是“我〞所钟爱的,它可能会承载“我〞生命的几乎全部内涵。

写作时,要写出这一事物对“我〞的学习、生活或工作所产生的影响或作用,尤其要突出第三条要求中的“承载一生的几乎全部内涵〞这一点,不能流于泛泛喜爱的层面.足球之于我尘土飞扬的过去,绿茵残缺的现在,我仍然深爱着足以影响我生命的足球。

曾经,我选择了天空,却成不了发光发热的星星,因为我伤倒在我深爱的足球场上,也从此挥手告别了陪伴了我三年的足球场.假如四年前我没有伤倒在足球场上,现在,一定不是伤痛缠身,懦弱退缩地留在了本不该属于我的角度里了.可是,足球不允许我们有那么多的假如,就像菲戈所说的,“我已经老了,但我却仍踩着足球站在国旗下〞。

半命题作文“聆听——”导写与示例

半命题作文“聆听——”导写与示例

ZUOWENYUKAOSHI【模拟金题】生活中充满各种各样的声音,比如鸟鸣的声音、流水的声音;比如妈妈的唠叨、老师的教诲;比如雪落的声音、花开的声音……细心聆听,生活中美妙的声音就会像优美的旋律一样在心灵的田野上回荡,让我们用心灵的录音机录下这些美妙的声音吧。

请以“聆听”为题,写一篇文章。

【思路导引】一、审清题意,恰当补题。

这是一道“提示语+命题”形式的半命题作文题。

“聆听”一词的意思是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还包含了听觉方面的感受之意。

“提示语”已经明确了一些生活中的声音来源,只要从中选择自己熟悉的、有感触的一种声音补题即可。

二、扬长避短,精心选材。

其一,可以描写自然界里丰富多彩的奇妙声音,感受类似“鸟鸣山更幽”的天籁之音。

其二,可以写生活中的具体声音,比如奶奶的呼唤、爸爸的鼾声、老师的讲解等。

其三,可以写抽象的声音,比如花开的声音、种子发芽的声音等。

其四,可以写想象出来的声音,比如庭院月光“涨潮”的声音等。

三、巧用修辞,善于联想。

声音往往难以描摹,这就需要我们巧用比喻、通感、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把声音转化为画面,使之具体可感、形象生动;还可以由听到的某种声响想到悠悠往事,勾画美好的回忆;另外,声音不仅要用耳朵聆听,还要善于展开联想,比如听到狂风的呼啸,联想到人生也应该轰轰烈烈,有所作为;听到雪落的声音,联想到雪花对大地的滋润,联想到“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崇高精神境界等。

【佳作示例一】聆听微小的声音◎李真虫声呢喃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清晨或夜53作文与考试·初中版晚的阵阵凉风总会让人禁不住打寒颤。

然而,你可曾发现这春寒料峭中的淡淡暖意,那是夜深人静时的“虫声呢喃”,只不过是一点微乎其微的声音,在刚刚泛出绿意的纱窗上,写出优美的曲调。

从这点声音里,我读懂了春天即将到来的生机,读懂了生命力即将破土而出的蓬勃之力。

虫声呢喃中蕴含着无比鲜活的力量,这些细微的声音,让我读懂了生命的真切存在。

“啪”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透着淡蓝色的澄澈天空中,洒下暖暖的并不刺眼的阳光。

半命题作文导写与示例____对我很重要

半命题作文导写与示例____对我很重要

半命题作文导写与示例____对我很重要作者:来源:《作文周刊(初二版)》2009年第10期【训练文题】题目:_________对我很重要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

佳作展示台下榻:下,是放下的意思;榻,原是无顶无框的小床,泛指床;下榻,就是放下床榻。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现在借“下榻”一词,来作为对贵宾住处的尊称。

【素材链接】1.友情对我很重要:①我又一次考砸了,心情十分落寞。

绵绵细雨中,我独自行走,竟然忘记了撑伞。

忽然感到头上的雨水没有了,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从后面跑了上来。

朋友一脸微笑,她帮我理了理凌乱的头发,然后又细心地劝导,我心中的天又晴了。

②我与好朋友吵架了,心情很不好,看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觉得没有生气。

我默默地坐在窗前,泪水不住地往外流。

夜景在窗外不断地变幻,朦胧间,窗户上居然全是好友的脸。

于是一件件往事清晰起来,我深深地感到朋友对我很重要。

2.亲情对我很重要:如:用排比段的形式,分写三方面的情景。

第一个是对我慈爱有加的妈妈,在我郁郁寡欢的时候,她总是想办法让我开心,有时是一顿美味佳肴,有时是一件意想不到的礼物,有时是一句笑话,有时甚至只是一个滑稽的动作。

第二个是对我既严又亲的爸爸,有时犯了倔脾气,妈妈无法把我降服,是爸爸拿出了他的威严,我终于“改邪归正”。

第三个是奶奶,在她面前我永远长不大……3.自由对我很重要:星期天做完作业,上网了解一些新闻,不到5分钟,屏幕便黑了,随即传来了妈妈的唠叨,原来妈妈又把电脑的插头给拔了。

于是,我继续看书,可这时大脑一片空白,什么都装不进去。

脑子里想着刚才网上那件事的结局,结果是装模作样,痛苦不堪。

连续的阴雨天后终于放晴,星期天,同学来电话相约逛街,结果被在同线电话另一端的爸爸听到,于是,又一个“禁出令”……没有自由的我,自由对我实在很重要。

4.别人的帮助对我很重要:在路上,能感受到的是周围一张张冷漠的脸和一个个无情的背影,我的心里同样是冷冷的。

高三语文半命题作文“___‘一半’”导写与佳作示例

高三语文半命题作文“___‘一半’”导写与佳作示例

高三语文半命题作文“___‘一半’"导写与佳作示例高三语文半命题作文“___‘一半’”导写与佳作示例“一半〞读熟语“行百里者半九十〞会使我们打开思维的闸门,听到歌声“军功章里也有你的一半〞能令我们心中荡起情感的波澜.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有的圆满,有的残缺,但“半个月亮爬上来〞同样令人神往,花开半时也许更显娇媚,“半〞字的人生有时更让人们赞叹。

你在生活中肯定有与“一半〞有关的经历、见闻和感悟,请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首先要明确题目中“一半〞的内涵.“一半〞不能理解为纯数学概念的百分之五十,而是指“一部分〞“残缺〞“中途〞等等,是与“完整〞“完全〞相对而言的概念。

其次,要在选材和立意上出新,注意三点:1、作文题强调“生活中〞,选材时应尽量扣住自己的真实经历,或是引入当代热点、亮点,体现“人无我有〞的个性化色彩;古诗词中有用到“半〞字的佳句,以此为题材固然也可以写,但你如果没有一定积累,还是不要作此选择;2、推敲新的视角。

反对“半途而废〞,追求完美、完胜,感叹“败在‘一半’〞,这当然是一种视角,但题目中暗示的另一种审美感悟——“半个月亮爬上来〞同样令人神往,花开半时也许更显娇媚,更容易写出新意;3、要用巧妙的构思演绎主题,例如你可以记叙与“一半〞有关的人与事,以真诚的情意感动人;你可以边叙边议,让读者分享“一半〞后面蕴藏的人生哲理,以你的睿智取胜;你可以引入时代活水,让读者一起把握时代脉搏的跳动,赞叹那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半〞。

例文一、情满这“一半〞□江苏如东中学初三任奕霖如果世间的美好都只一份,我愿与你一人一半。

——题记我真的很不喜欢你,成天脏兮兮的脸蛋,耷拉着的稀疏的黄毛,不出一天就弄得皱巴巴的衣服。

我甚至看不起你。

于是我冷落你,躲避你,嘲笑你.而你似乎注定要做我的“跟班〞,我到哪里你就跟到哪里,每分每秒“姐姐,姐姐〞唤个不停.我唤你作“拖油瓶〞,视你为我的负担。

半命题作文“与_____在一起的日子”导写示例

半命题作文“与_____在一起的日子”导写示例

半命题作文“与_____在一起的日子”导写示例作者:张亚凌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22年第13期【模拟金题】生活里,成长中,总有些岁月沉淀在心底,让心的原野芬芳四溢。

遇到某个人或一群人,经历一件事或一些事,或者更为独特的经历,都可能发酵成美好,带给我们启迪与思考。

请以“与______在一起的日子”为题作文,题目补充完整,感情充沛,不得抄袭,600字以上。

【思路引导】面对这一命题,写作时注意以下几点:审题:这个半命题作文其实隐去了写作主体“我”,完整的命题应该是“(我)与______在一起的日子”。

半命题作文的第一个得分点是题目的补全:在普通里寻找可能被忽略的,在常规里寻找非常规的,在自己的世界里寻找独有的。

因而亲人里填进“乡下奶奶”,学校生活里选了“学渣同学”,自己的世界里填进“苏轼”,类似这样的填充,就显得有所不同。

填写的,一定是独属自己的,题目里就避开了撞车。

同时写作时要注意题目里的“日子”二字,意味着是较长的一段时间,而非一两件叙事,写作中时间跨度要体现出来。

构思:提笔作文,要么有趣味,要么有思想,这就要求选材时想想通过什么来给读者传递出什么。

“与乡下奶奶在一起的日子”表达童年的美好、乡村的舒适、长辈不尽的疼惜;“与学渣同桌在一起的日子”表达真的在努力却永远无法成为学霸的无奈与心酸,即使是学渣也有值得尊重、欣赏的地方;“与苏轼在一起的日子”自然可以表现出自己语文素养的深厚和思想的丰富与深刻。

“日子”想要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得借助于语言的细腻与形象,得形成画面感或场景感。

立意:作文立意最好积极乐观向上,“与______在一起的日子”其实也是自我成长与思索的日子,不能仅仅叙事而已。

【佳作示例一】与外婆在一起的日子◎杨盼凤与外婆在一起的日子,似乎都与雪有关。

小院·飘雪窗外,大雪纷飞,我调皮地卧在暖炕上。

脑袋儿顶着外婆那苍老的额头,小脚丫子被外婆像个宝似的搂在怀里,紧紧地抱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命题作文“____之于我”导写示例
邱海林
【引言】
从全方位训练学生的思维考虑,从培养学生全面的作文素养和作文能力考虑,各级各类考试中,作文的考查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教师对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等主流形式之外的作文应该作一些补偿性的训练。

半命题作文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半命题作文的基本形式是将一个完全命题省去一部分,省去的部分由考生去补填出。

要填出省去的部分,大致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一是补填写文章的选材,如,“我为________塑像”;二是补填出文章的立意,如“________,我所追求的品质”。

从本质上讲,半命题作文只是划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考生,因而属于半封闭半开放性的题型。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书法之于林散之,正如音乐之于王洛宾;哲学之于周国平,正如文化之于余秋雨……可以说,他们各自所钟爱的事物也承载了他们生命的几乎全部内涵。

请以“________之于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补全所给题目,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800字以上。

【审题提示】
显然,这是一个要求补填出选材的半命题作文题。

与常见的话题作文相似的是,这里也给出了一段材料。

但是,二者又有明显的不同,即所给材料在写作构思和立意时的作用是不同的。

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只是起到引出话题的作用,写作者可以借助材料进行审题立意构思,也可以不受材料的束缚,只要扣住话题来写,就是符合要求的;而此处所给的材料对我们的审题立意和构思却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包含了题目的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

这段材料给我们提供的信息主要有以下三点:
1.书法、音乐、哲学、文化等某一事物与某一具体人的紧密联系。

2.这一事物是这个人所钟爱的。

3.这一事物承载了这个人一生的几乎全部内涵。

实际上,这三条信息对我们的作文要求也作了较为严格的规定,即,我们要在我们学习、生活或工作中找到一个具体事物,这一事物必须是与“我”有着密切联系的,是“我”所钟爱的,它可能会承载“我”生命的几乎全部内涵。

写作时,要写出这一事物对“我”的学习、生活或工作所产生的影响或作用,尤其要突出第三条要求中的“承载一生的几乎全部内涵”这一点,不能流于泛泛喜爱的层面。

【优秀例文1】
足球之于我
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三林敏琪
尘土飞扬的过去,绿茵残缺的现在,我仍然深爱着足以影响我生命的足球。

曾经,我选择了天空,却成不了发光发热的星星,因为我伤倒在我深爱的足球场上,也从此挥手告别了陪伴了我三年的足球场。

假如四年前我没有伤倒在足球场上,现在,一定不是伤痛缠身,懦弱退缩地留在了本不该属于我的角度里了。

可是,足球不允许我们有那么多的假如,就像菲戈所说的,“我已经老了,但我却仍踩着足球站在国旗下”。

我仍然陶醉于因足球而衍生出来的每一个名词。

你也许可以用华丽的词藻堆砌一篇关于足球的故事,但你绝对不可以用纸上谈兵的姿态与我谈论足球,因为曾经我是那样轻巧地带球过人,而你没有我的曾经。

也许,我们是悲哀的,因为我们生在一个13亿人口、却没有22个好球员的国家;也许,我们是可怜的,因为在我们的国家里居然有如许以种种方式抹黑足球的“明星”。

几个月之前的柏林,世界人民无限疯狂地沉醉于足球的魅力。

可是,几个月前的中国,却有上届超女以俗不可耐的文字玷污了足球;以足球的名义,却以金钱为目的的博客文章吸引了比关注中国之队更多的眼球。

她们永远也读不懂球场上的一切:哭倒在门前的阿根廷人,一脸落魄的橙色军团,倒在最后一刻的高卢雄鸡……我要说,你们是可悲的,因为你们闯进了一个根本不属于你们并且会鄙弃你们唯利是图思想的世界。

还记得一头及腰长发、一条烂短裤、脏球衣的我,伤痕累累,却会爬起来冲向门前。

原来,我有过这样的童年;原来,我有过这样的勇气;原来,球场上不再留下我的位置;原来,我曾经面对着足球转身离开,分手却说不出来。

抽屉里还塞着几份《足球报》,脑海里还不时回播过去的画面……四年前,抑或是四年后,我的世界里足球仍被视为一切:无论是惨痛的过去,还是悲哀的现在;无论是命运注定了我必须承受痛楚,还是必须面无表情地目送被送到英国训练的旧日同学。

生命没有坎坷固然平顺,球场上没有跌倒固然幸运,可一览无余,哪有余韵?
时光断出的层面,被地壳褶皱成永恒,而我对足球的爱却亘古不变地留在地表。

【简评】
作者是一个热爱足球的女孩子,尽管现在的她已不再像过去那样驰骋于绿茵场上,但她对于足球的热爱却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有一丝淡漠。

透过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她曾经的理想,为理想而拼搏的执着,以及理想不能实现后的痛楚,还有对中国足球、世界足球的深切关注。

我们相信,足球会在她的生命中占
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作者对题意的理解是深刻的,唯其立意深刻,才使语言汩汩滔滔,极富感染力。

【评分】23+23+9=55分
【优秀例文2】
文学之于我
江苏省盱眙中学高三岳朝艳
李白的轻舟悠然地在水波上荡漾,李清照的黄花在水中独自飘零,斯嘉丽的身影从我身旁轻盈地飘过,百草园的春天盛开着缤纷的花朵―――我的灵魂漫步于文学的殿堂。

记不清,第一次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是否流下了同情的眼泪;记不清,第一次吟诵“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我是否陷入了深深的忧伤。

但我知道,文学早已溶进了我的血液,溶入了我的生命。

无数个夜晚,我独自静坐在文学殿堂的门口,看繁星闪烁,聆听那些穿越时光而永远鲜活的生命在轻轻的吟唱。

我的心灵和那些飞扬的生命擦肩而过,我为主人公的命运而欢喜,而悲忧。

我被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而吸引,被他那淡泊的生活态度所感染;我为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慨叹,为他的不幸命运而嘘唏;我为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而悲伤,也为她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而振奋;我为杜甫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而落泪,为他的才华、他的抱负不能施展而不平;我为哈姆莱物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而沉思;我为简·爱的美丽气质而倾倒,耳畔时时回想着她的那句“在上帝的面前,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在文学的殿堂里,我认识了世界,也领悟了人生。

文学是一片纯净透明的天空,这里没有尔虞我诈,没有钩心斗角;文学,是俗世中的一泓清泉,它能淡定情绪,纯净心灵;文学,是生命中的一轮艳阳,它能带来光明,带来温暖。

文学,让我浅薄的知识得到不断的丰富,让我的灵魂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洗礼,让我暗淡无华的生命变得流光溢彩。

也许有人说,这个时代,文学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喜欢文学已经不时尚了。

对此,我无言。

也许,上网、听流行音乐,才是我这个年龄的人所应选择的休闲方式。

相对这些来说,我是古板陈旧了。

然而,一想起“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样纯美的句子,我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文学。

我感谢文学,我热爱文学。

【简评】
从文中,我们读到了作者对文学的执着的热爱,尽管有一点单纯,但它是真实的,并没有一点矫饰。

我们还能清晰地感受到文学对作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试想,如果没有对文学的挚爱,又怎能写出这般充满诗性的灵动的文字?
【评分】22+23+9=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