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生产成本
曼昆的十大经济学原理

曼昆的十大经济学原理曼昆(Gregory Mankiw)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在其畅销书《原理经济学》中提出了十大经济学原理,这些原理不仅在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对我们日常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这十大经济学原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一大原理,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在生活中,资源是有限的,而需求却是无限的。
因此,人们不得不在各种选择之间进行权衡取舍,以满足最迫切的需求。
这一原理在经济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第二大原理,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指的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
当我们做出选择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所放弃的其他选择所带来的机会成本。
这一原理提醒我们,在做出决策时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而不仅仅是眼前的利益。
第三大原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边际量指的是对一种行为或决策进行微小调整所带来的效果。
理性人会考虑边际量来做出决策,以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这一原理在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第四大原理,人们对激励作出反应。
激励是人们行为的重要驱动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以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了解激励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经济政策和管理制度。
第五大原理,贸易可以使每个人受益。
贸易可以使各方都受益,因为它能够让各方更好地利用各自的优势,从而实现互利互惠。
了解贸易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和全球化的影响。
第六大原理,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最有效方式。
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的配置和价格的形成,从而使得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了解市场机制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第七大原理,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尽管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的配置,但有时政府的干预也是必要的,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了解政府干预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
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

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
1.人们面临抉择的权衡原理:人们不得不在有限的资源中进行抉择,迫使他们在不同的选项之间做出权衡,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
2.成本的机会成本原理:做出决策时,人们需要思考所放弃的最佳选择,即机会成本。
每个决策都有机会成本,因为做出某个选择就意味着失去了其他可能的选择。
3.边际思考原理:人们在做决策时通常会考虑边际效益,即目前的决策对于目标的增加情况。
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或成本。
4.扰动的均衡原理: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在价格波动中不断调整,从而形成市场的均衡。
当供求关系受到扰动时,市场将通过价格调整重新达到均衡。
5.交易的互利原理:人们进行交易是出于互利的动机。
交易可以使参与者都受益,因为他们可以通过交换获得他们更需要的东西,从而提高各自的福利。
6.价格的影响原理:价格是供求关系的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导致价格的变化。
价格的变动会影响到人们的决策行为,从而影响市场的运作。
7.市场的效率原理:在理想的市场条件下,自由竞争将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市场能够自主调整供求关系,实现资源的最优
分配。
8.市场失灵原理:尽管市场是有效的资源分配机制,但在某些
情况下,市场可能会出现失灵。
市场失灵可能是由于外部性、公共物品等因素导致的。
9.政府干预原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监管和干预的角色,以修正市场失灵和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稳定。
10.经济增长原理:经济增长是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增加,
通过改进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等因素实现。
经济增长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繁荣至关重要。
微观经济学(曼昆)知识点梳理

1.经济学十大原理1.1.在效率(efficiency)和公平(equality)之间权衡和取舍1.2.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1.3.理性人(rational people)考虑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1.4.激励(incentive)1.5.贸易1.6.市场能够很好地组织经济活动1.7.市场需要产权(property rights),政府有时可以促进效率和平等,但也可能因为市场权力或外部性造成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1.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他生产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即生产率(productivity),生产率的增长率决定了平均收入的增长率。
1.9.通货膨胀(inflation)1.10.在经济周期中,人们需要平衡通货膨胀和失业2.经济思维2.1.科学的方法2.2.假设思维2.3.经济模型2.4.循环流量图(circular-flow diagram)2.5.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2.6.微观(microeconomics)与宏观(macroeconomics)2.7.实证表述(positive statements)与规范表述(normative statements)3.贸易4.供给与需求4.1.市场:某服务或物品的买者和卖者组成的群体。
4.2.需求量(quantity demand):买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量。
其他条件不变,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此为需求定理(law of demand)5.弹性(elasticity)5.1.弹性是数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替代品(substitutes)、奢侈品往往富有弹性,互补品(complements)、必需品往往缺乏弹性;广义的市场缺乏弹性(inelastic),狭义的市场富有弹性;长期比短期市场更富有弹性。
曼昆的十大经济学原理

曼昆的十大经济学原理曼昆(N. Gregory Mankiw)是一位知名的经济学家,他在其著作《宏观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十大经济学原理,这些原理不仅对经济学领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我们理解经济运行规律有着重要的启示。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这十大经济学原理。
第一条原理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们需要在各种选择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任何决策都意味着放弃其他选择,这就是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概念。
第二条原理是“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这一原理与第一条原理相呼应,它强调了机会成本的概念。
在做出决策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放弃某种东西所带来的成本。
第三条原理是“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边际量指的是一种额外的量,理性人会比较边际量与边际成本来做出决策。
这一原理对于理解人们的决策行为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第四条原理是“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激励是人们行为的重要驱动力,人们会对各种激励作出反应,这一原理对于理解市场经济中的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五条原理是“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贸易能够让每个人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优势,从而实现互利互惠,这一原理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第六条原理是“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这一原理是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七条原理是“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尽管市场能够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但有些时候政府的干预也是必要的,比如修正市场失灵和提供公共产品等。
第八条原理是“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服务的能力”。
经济增长是提高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这一原理强调了生产力的重要性。
第九条原理是“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是货币供应过多的结果,这一原理强调了货币政策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
第十条原理是“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一种短期的权衡取舍关系,这一原理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 生产成本【

第13章 生产成本13.1 复习笔记1.总收益、总成本和利润总收益指企业从销售其产品中得到的货币量。
总成本指企业为购买生产投入所支付的货币量。
利润是企业总收益减去总成本。
利润=总收益-总成本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指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该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资源是稀缺的;第二,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第三,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经济学所指的企业生产成本,包括生产物品与劳务量的所有机会成本。
3.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1)显性成本指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例如,货币流出企业去支付原材料、工人工资、租金等。
隐性成本指不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隐性成本包括企业所有者放弃的为其他工作能赚到的收入的价值加上企业所有者投入企业的金融资本所放弃的利息等。
(2)显性与隐性成本之间的区别强调了经济学家与会计师分析经营活动之间的重要不同。
经济学家研究企业如何做出生产和定价决策。
由于这些决策既根据了显性成本又根据了隐性成本,因而经济学家在衡量企业的成本时就包括了这两种成本。
与此相反,会计师的工作是记录流入和流出的货币,他们衡量的是显性成本,但往往忽略了隐性成本。
(3)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由于经济学家和会计师用不同方法衡量成本,因而也用不同方法衡量利润。
经济学家衡量企业的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即企业的总收益减去生产所售物品与劳务的所有机会成本(显性的与隐性的)。
会计师衡量企业的会计利润(accounting profit),即企业的总收益仅仅减去企业的显性成本。
由于会计师忽略了隐性成本,所以,会计利润通常大于经济利润。
从经济学家的角度看,要使企业有利可图,总收益必须弥补全部机会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4.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原理曼昆上册

经济学原理曼昆上册经济学原理曼昆上册重要内容:1.供求关系: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决定价格和数量的关键因素。
供给是指在不同价格下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数量,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
当供给和需求相等时,市场达到平衡。
2.弹性:弹性是指消费者或生产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弹性取决于商品的可替代性和预算比例。
生产者供给的弹性取决于生产成本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程度。
3.生产与成本:生产决策是基于成本和效益的权衡。
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与产量无关,并且在短期内无法更改)和可变成本(与产量成正比,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4.效用与边际分析:效用是指个人对商品或服务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增加的总效用。
边际成本是指生产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增加的总成本。
理性决策者会在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相等时停止。
5.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指的是市场上企业的数量和能力。
竞争市场具有许多小型企业,消费者和生产者具有完全信息和自由进入退出的权利。
垄断市场只有一个供应商,可以通过控制价格和产量来影响市场。
6.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供求关系的体现。
劳动力需求取决于经济增长和企业的生产需求,劳动力供给取决于人口增长和教育水平。
工资水平受供求关系和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影响。
7.货币与金融市场:货币是用于交换商品和服务的一种媒介。
金融市场提供融资和投资渠道,并决定利率和资本流动。
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影响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
8.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发展是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福利和公平正义的进程。
经济增长受投资、技术创新和资源配置的影响。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竞争市场上 的企业
第13章生产成本
第15章垄断
第16章垄断 竞争
第17章寡头
第19章收入与歧视
第18章生产要素市 场
第20章收入不平等 与贫困
第21章消费 者选择理论
第22章微观 经济学前沿
作者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 的心得。
目录分析
第2章像经济学家 一样思考
第1章经济学十大 原理
第3章相互依存性 与贸易的好处
第5章弹性及其应 用
第4章供给与需求 的市场力量
第6章供给、需求 与政府政策
第8章应用:赋税 的代价
第7章消费者、生 产者与市场效率
第9章应用:国际 贸易
第11章公共物品和 公共资源
第10章外部性
第12章税制的设计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 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习题
教材
消费者
微观经济 学
企业
习题
供给
微观经 济学
经济学
原理
第章
需求
曼昆经济 学பைடு நூலகம்
市场
经济学家
第篇
收入
应用
税制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的考生, 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的师生参考。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世界上最流 行的初级经济学教材,也被众多院校列为经济类专业考研重要参考书目。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本教材,我 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它的配套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1.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 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视频讲解]2.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5小时高清视频】3.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4.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5.曼昆《经济学原 理(微观经济学分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练习+模拟试题】6.曼昆《经济 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视频讲解]7.曼昆《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分册)》【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27小时高清视频】8.曼昆《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9.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课后习题 详解10.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练习+ 模拟试题】本书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教材的配套e书,参考国外教材的英文答案 和相关资料对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后习题答案久经修改,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另外,部分高 校,如武汉大学、深圳大学等,研究生入学考试部分真题就来自于该书课后习题,因此建议考生多加重视。
曼昆经济学原理课后答案第十三章生产成本

1.企业总收益、利润和总成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企业利润=总收益-总成本2.举出一个会计师不算作成本的机会成本的例子。
为什么会计师不考虑这种成本?答:企业家花时间和精力经营管理企业,他的机会成本是从事其他工作所能赚到的工资。
这种机会成本会计师不记作成本。
因为会计师分析经营活动的依据是货币的流人和流出,隐性机会成本不引起企业的货币流动。
因此,会计师不衡量它。
3.什么是边际产量,边际产量递减意味着什么?答:边际产量是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的增加。
如果出现边际产量递减,则意味着该企业的生产设备已经得到充分利用,只有增加工人才能生产更多的产品。
但新工人不得不在拥挤的条件下工作,而且可能不得不等待使用设备。
4.画出表示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的生产函数。
画出相关的总成本曲线。
(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要标明坐标轴代表什么。
)解释你所画出的两个曲线的形状。
答:生产函数表示雇佣的工人数量和生产量之间的关系。
随着工人数量增加,生产函数变得增加,生产函数73变得平坦,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
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边际成本递增,随着产量增加,总成本曲线变得较为陡峭。
图13-1 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的生产函数图13-2 总成本曲线5.叙述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定义。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总成本是指企业购买生产投入支付的量。
平均总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
边际成本指额外-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
平均总成本=总成本/产量边际成本=总成本变动量/产量变动量6.画出一个典型企业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曲线。
解释为什么这些曲线的形状是这样,以及为什么在那一点相交。
答:74图13-3 典型企业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典型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呈U 型。
因为企业在刚开始时,生产能力有剩余,增加一单位的投入量,边际产量会高于前一单位的投入,这样就出现一段边际成本下降。
生产能力全部被利用之后,再增加边际投入,就会出现边际产量递减,边际成本递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
会计利润
= 总收益-总显性成本
经济利润
= 总收益-总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会计利润没有考虑隐性成本,因此会计利润要大
于经济利润
THE COSTS OF PRODUCTION
7
主动学习 2
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
办公室的均衡租金上涨了$500/每月
在以下情形下,比较对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影响: a. 你租用办公室 b. 你自己拥有办公室
8
主动学习
2
参考答案
办公室的均衡租金上涨了$500/每月 a.你租用办公室 显性成本增加了$500/每月。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 都减少了$500/每月 b.你自己拥有办公室 显性成本没有变化,因此会计利润也不会变。隐性 成本增加了$500/每月(使用你办公室的机会成本是 租用它的价格),因此经济利润减少了$500/每月
9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
产量之间的关系
它能用表格,方程式或者图形来表示
例 1: 农民Jack 种植小麦 他有5英亩的土地 他可以雇佣任意数量的工人
THE COSTS OF PRODUCTION
10
例 1: 农民 Jack 的生产函数
L
(工人的 数量)
Q
(蒲式耳 小麦)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0 1 2 3 4 5
1 2 3 4
1000 1800 2400 2800
5
3000
产出的数量
0
0
工人的数量
11
THE COSTS OF PRODUCTION
边际产量
如果Jack 多雇佣一个工人,他产出增加量为劳动
工人的数量
5
THE COSTS OF PRODUCTION
14
为什么劳动的边际产量重要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如果农民Jack 多雇佣了一个工人, 由于付的工资多了,他的成本增加 他的产出上升了MPL 比较上述情形,帮助Jack决定他能否从这个新雇佣
的工人身上获益
THE COSTS OF PRODUCTION
L
(工人的 数量)
Q (蒲式
耳小麦)
MPL
∆L = 1
0
1
0
1000 1800 2400 2800
∆Q = 1000 ∆Q = 800 ∆Q = 600 ∆Q = 400 ∆Q = 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13
∆L = 1 ∆L = 1
∆L = 1 ∆L = 1
2 3 4
5
3000
15
为什么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
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农民Jack 的产出增加的越
来越少。为什么?
伴随着Jack增加工人,平均工人变得只有更少的土
地去种植,也会变得更缺乏效率
总而言之,MPL 随着 L 的增加而减少,不管固定
投入是土地还是资本(仪器,机器等等)
边际产量递减:
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 (其他条件不变)
的边际产量
投入的边际产量:在其他投入量不变情况下,增
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符号:
∆ (delta) = “变动…” 例: ∆Q = 产出的变动量, ∆L = 劳动的变动量 ∆Q 劳动的边际产量(MPL) = ∆L
12
THE COSTS OF PRODUCTION
例 1: 总产量与边际产量
0
1000
800
1800
Notice that MPL diminishes 1,500 as L increases.
1,000
600
2400 2800 400 200
5
3000
This explains why 500 production the function gets flatter 0 as L0 increases. 1 2 3 4
情形 1: 借 $100,000 显性成本= $5000借款利息 情形 2: 使用$40,000储蓄,并借$60,000 显性成本= $3000 (5%) 借款利息 隐性成本= $2000 (5%) 损失了你原本可以获得的
$40,000 的利息
在两种情形中,总成本(显性 +隐性)都是 $5000
3
总收益,总成本,利润
我们假定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利润 = 总收益– 总成本
企业出售其 产品所得到 的货币量 企业用于生 产的投入品 的市场价值
THE COSTS OF PRODUCTION
4
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例如:支付给工人的工资
隐性成本:不需要企业支付货币的投入成经济学原理
N.格里高利.曼昆 著
生产成本
Premium PowerPoint Slides by Ron Cronovich
© 2009 South-Western, a part of Cengage Learning,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教学PPT双语版由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陈宇峰 编译
1
主动学习
1
关于成本的头脑风暴
你在开通用汽车
列出你的三种不同的成本 列出影响你成本的三种不同的商业决策
2
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什么是生产函数?什么是边际产量?它们之间有什
么关系?
可变成本有哪些?可变成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以
及它们与产出又有什么关系?
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之间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规模经济?
THE COSTS OF PRODUCTION
16
例 1: 农民Jack的成本
THE COSTS OF PRODUCTION
例 1: 劳动的边际产量 = 生产函数的斜率
L
(工人的 数量)
Q (蒲式耳 MPL 小麦) 1000
产出的数量
MPL 3,000
equals the slope of the 2,500 production function.
2,000
0
1 2 3 4
例如:企业所有者时间的机会成本
记住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之一: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你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无论对于显性成本还是隐性成本,这都是正确的。
两者对于企业决策都是重要的
THE COSTS OF PRODUCTION
5
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一个例子
你需要 $100,000 开始你的业务。利率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