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同步课件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课件

(3)请用上述杂交实验中的子代为材料,验证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遵循分
离定律。 选择F1与无棱籽进行杂交, 如果子代性状表现类型及比 例为有棱籽∶无棱籽=1∶1, 则说明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 因子遵循分离定律。
测交—杂合子测交
F1有棱籽 无棱籽
Aa × aa
↓
F
Aa aa
1 :1
P 有棱籽 无棱籽
AA × aa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 豌豆杂交实验 (一)
融合遗传: 人们曾经认为,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 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 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这种观点也 称作融合遗传。
按照上述观点,当红花豌豆与白花豌 豆杂交后,子代的豌豆花会是什么颜色?
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
测交 P
杂种子一代 高茎
Dd
配子 D
d
F1 Dd
高茎
87株
实验的实际结果是,
隐性纯合子
矮茎
在得到的166株后代中,87株是高
Dd
茎,79株是矮茎,
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1:1。
d
dd 矮茎
79株
测交实验的意义: ① 用来测定F1的基因组合; ② 证明了F1是杂合子 ③ 证明了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 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假说演绎法
观察分析, 提出问题
推理想象, 提出假设
F1都表现出显性性状
F2中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 遗传因子决定生物的性状 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在形成配子时分离 雌雄配子在受精时随机结合
演绎推理
设计测交实验,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验证 进行测交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具体步骤珏珏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具体步骤珏珏1.选取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研究对象,因为豌豆的繁殖周期短,且繁殖过程容易观察。
2.选取具有明显表型的性状。
孟德尔选取了豌豆的7个性状进行研究,包括种子外观(平滑或皱纹),种子颜色(黄色或绿色),种皮颜色(黄色或绿色),花朵位置(叶腋或茎顶),花朵颜色(紫色或白色),花朵形状(光滑或压扁),茎长度(长或短)。
3.纯合系的建立。
孟德尔首先建立纯合系,即选出具有纯合性状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交配。
例如,选择一个纯合的黄种子个体和一个纯合的绿种子个体进行交配。
4.一代杂交。
将两个不同性状的纯合豌豆亲本进行杂交,观察杂交后的第一代(F1)的表型。
5.F1代表型的观察。
孟德尔发现,F1代的豌豆表现出与亲本有所不同的表型,具有与亲本不同的性状。
例如,在黄种子和绿种子交配后,F1代全部为黄种子,没有绿种子。
6.F1代的自交。
将F1代的个体进行自交,即互相交配。
孟德尔观察到F1代进行自交后,出现了与原始亲本相同的性状,同时出现了与原始亲本不同的性状。
7.F2代的观察。
观察F2代的性状表现。
孟德尔发现,F2代的种子外观(黄种子和绿种子)的比例为3:1,花朵颜色(紫色和白色)的比例为3:1、此外,他还发现了这些性状的表现并不是完全随机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律。
通过以上实验步骤,孟德尔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这些结论后来成为遗传学的基本规律:1.性状在个体中的表现与其在个体中所占据的位置无关,即显性和隐性特征的存在。
2.存在着不同的因子决定遗传性状。
孟德尔将这些因子称为“基因”。
3.不同的性状之间遵循独立性原则。
不同的性状之间独立地分离和遗传,一个个体可能携带多个不同的性状。
豌豆杂交实验是谁的实验

豌豆杂交实验是谁的实验豌豆杂交实验是由奥地利的遗传学家格雷戈尔·孟德尔所进行的。
豌豆杂交实验是格雷戈尔·孟德尔所进行的经典实验,主要研究豌豆在繁殖过程中的遗传现象。
这些实验围绕豌豆不同特征展开包括花型、种子颜色、种皮形态和宽度等。
孟德尔选用了多个豌豆品种,如粉花形豌豆和白花形豌豆、黄色种子及绿色种子的豌豆等。
豌豆杂交实验是谁的实验孟德尔简介:孟德尔(1822.7.20-1884.1.6),奥地利帝国生物学家。
出生于奥地利帝国西里西亚海因策道夫村,在布隆(Brunn)(今捷克的布尔诺)的修道院担任神父,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别为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
这位生前默默无闻的先驱又重新获得了高度评价,他的论文也被公认为开辟了现代遗传学。
豌豆杂交实验用豌豆的优点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因此在自然状态下获得的后代均为纯种。
2、豌豆的不同性状之间差异明显、易于区别,如高茎、矮茎,而不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高度。
3、孟德尔还发现,豌豆的这些性状能够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用这些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状进行豌豆品种间的杂交,实验结果很容易观察和分析。
4、豌豆一次能繁殖产生许多后代,因而人们很容易收集到大量的数据用于分析。
5、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授粉。
豌豆杂交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遗传因子的分离规律及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规律。
1、基因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孟德尔豌豆实验过程简述及原理

孟德尔豌豆实验过程简述及原理孟德尔是一位奥地利植物学家和修道院僧侣,他通过研究豌豆的遗传性状,发现了遗传的规律。
他的实验过程和原理被称为孟德尔遗传学或孟德尔定律。
下面是一个简述孟德尔豌豆实验过程和原理的文章,为了保证达到1200字以上要求,我会详细解释每个实验步骤和原理背后的推理。
孟德尔的实验是在19世纪50年代进行的,他选择了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因为豌豆具有短生命周期、易于繁殖和观察的特点。
他选择了七个具有明显差异的性状进行研究,包括花形状、花色、种子形状、种子颜色等。
首先,孟德尔在豌豆植株上观察到了两种互相排斥的表现型,他将其称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例如,红花颜色是显性性状,白花颜色是隐性性状。
他将两个具有不同性状的豌豆杂交,称为第一代杂交(F1代)。
F1代的豌豆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
接下来,孟德尔将F1代豌豆自交,即将它们相互交配。
这样产生的后代称为第二代杂交(F2代)。
令人惊讶的是,F2代豌豆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比例不是50%的显性和50%的隐性,而是3:1的显性和隐性。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孟德尔提出了他的第一个定律,被称为“纯合定律”。
他认为,每个个体都有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显性性状是由一个显性基因决定的,而隐性性状是由两个隐性基因决定的。
如果一个个体有一对显性基因,它就会表现出显性性状,如果一个个体有两个隐性基因,它就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然而,孟德尔在进一步的实验中发现了一个例外情况。
当他把两个具有不同显性性状的F1代豌豆杂交时,他并没有观察到第二代杂交中隐性性状的出现,即隐性性状在后代中完全消失了。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孟德尔提出了他的第二个定律,被称为“分离定律”。
他认为,在杂交产生的子代中,不同的性状是独立分离的。
即使第一代杂交的豌豆表现出了显性性状,但它们仍然携带着隐性性状的基因。
当这些豌豆自交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基因再次组合,导致第二代杂交中隐性性状重新出现。
豌豆杂交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
2. 掌握豌豆杂交实验的基本步骤。
3. 验证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二、实验原理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生物遗传的规律。
他发现,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在生殖细胞中以成对的形式存在,并在后代中以分离和自由组合的方式传递。
本实验通过豌豆杂交,观察和分析后代的性状表现,验证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三、实验材料1. 实验材料:豌豆种子、镊子、解剖刀、放大镜、显微镜、酒精灯、蒸馏水、次氯酸钠、剪刀、标签纸、记录本等。
2. 实验试剂:次氯酸钠、蒸馏水、酒精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1)选取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作为亲本。
(2)将豌豆种子浸泡在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3)将消毒后的豌豆种子播种在土壤中,培养至幼苗。
2. 杂交实验(1)将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进行人工杂交,将花药取出,涂抹在矮茎豌豆的花蕾上。
(2)在杂交后的豌豆花蕾上套上纸袋,防止自交和外来花粉干扰。
(3)观察杂交后的豌豆种子生长情况,记录种子数量。
3. 后代观察(1)将杂交后的豌豆种子播种,培养至幼苗。
(2)观察幼苗的性状表现,记录高茎和矮茎的数量。
(3)对高茎和矮茎的幼苗进行标记,便于后续观察。
4. 数据分析(1)统计高茎和矮茎的幼苗数量,计算分离比。
(2)根据分离比,验证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实验中,杂交后的豌豆种子共播种100粒,其中高茎豌豆80粒,矮茎豌豆20粒。
分离比为4:1。
2.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得到验证。
高茎和矮茎的分离比为4:1,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2)自由组合定律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得到验证。
在F1代中,高茎和矮茎的基因型均为Dd,说明两个基因是独立分离的。
六、实验结论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我们验证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实验方法和步骤
孟德尔使用不同性状的豌豆品种进行人工杂交,控制授粉过程,然后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
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
通过记录和分析大量后代的性状表现和比例,孟德尔发现了一些显著的遗传 规律,如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两个基本定律。
重要发现
孟德尔发现了显性和隐性性状、基因的分离和再组合等重要遗传学概念,奠 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实验遗传学的贡献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为遗传学奠定了科学基础,使遗传学从经验性科学转变为现代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结论和展望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结论为后世的遗传研究提供了基础,对农业、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 人类社会带来了诸多益处。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是基因遗传学的里程碑,通过研究豌豆的性状遗传规律, 揭示了遗传因子的存在和遗传规律的统一性。
背景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是在19世纪中叶由奥地利的修道士、植物学家孟德尔(Gregor Mendel)进行的一系列实 验。
目的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豌豆性状的遗传规律,以了解遗传因子的传递方式和比例。
孟德尔豌豆实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验证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即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 理解基因的显隐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概念。
3. 掌握测交法验证遗传规律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规律。
他认为,每个个体都有两个基因控制同一性状,这两个基因可能相同(纯合子)或不同(杂合子)。
在形成配子时,这两个基因会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遗传给后代。
孟德尔提出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即:1. 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三、实验材料1. 豌豆种子:红花与白花、高茎与矮茎、圆粒与皱粒等。
2. 玻璃器皿:培养皿、试管等。
3. 实验工具:镊子、剪刀、放大镜等。
四、实验方法1. 选择具有不同性状的豌豆种子,进行杂交实验。
2. 观察并记录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
3. 通过测交法验证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五、实验步骤1. 选择红花与白花豌豆进行杂交,得到F1代。
2. 观察F1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1代均为红花。
3. 将F1代与白花豌豆进行测交,得到F2代。
4. 观察并记录F2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2代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3:1。
5. 选择高茎与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得到F1代。
6. 观察并记录F1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1代均为高茎。
7. 将F1代与矮茎豌豆进行测交,得到F2代。
8. 观察并记录F2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2代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3:1。
9. 选择圆粒与皱粒豌豆进行杂交,得到F1代。
10. 观察并记录F1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1代均为圆粒。
11. 将F1代与皱粒豌豆进行测交,得到F2代。
12. 观察并记录F2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2代圆粒与皱粒的比例为3:1。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则被鉴定的亲本为杂合子;如果花粉只有一种,则被鉴定的亲本为纯合子。
各种交配类型的作用
杂交 自交
测交 正交与
反交
作用 判断显隐性性状
①可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②可不断提高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
可用于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检验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 推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常染色体基因 还是性染色体基因。
学以致用三
1.采用以下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合子一代的遗传因子组成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C.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D.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学以致用二
2.在解释分离现象的原因时,下列哪项不属于孟
德尔假说的内容( B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基因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成对存在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疑惑点三:对分离现象的验证---测交
小组合作:假设F1代(Dd)与dd交配,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
将F1代植株与矮茎豌豆杂交,预期后代中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的比例为1:1
实验验证
实际结果:后代中高茎植抹与矮茎植抹的比例为1:1
得出结 论
预期结果与真实结果一致。假说正确,得出基因的分离定律。
2
点拨提升三
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检测
①自交法
有性状分离,杂合子; 无性状分离,纯合子。
甲
×
甲
乙
提醒: 当待测个体为动物时,常采用
分析问题 形成假说 演绎推理
⑴矮茎可能并没有消失。只是在F1代中未表现出来。因为F2代中出现了矮茎。(2)高茎相对于矮茎 来说是显性性状。(3)显性性状可能受遗传因子的控制,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可能有显稳之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
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⑶能力方面
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试验分析图解
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试验及其图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2.教学难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方法
归纳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及讲授法等
四、教学课时
2
五、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