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检验学
[精品]痕迹检验学试题
![[精品]痕迹检验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26c084d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0.png)
[精品]痕迹检验学试题痕迹检验学试题1.请简述痕迹检验学的定义和作用。
2.列举并解释常见的痕迹检验技术。
3.请简述纤维检验的原理和方法。
4.请解释火灾现场痕迹检验的重要性,并列举火灾现场痕迹检验的常用方法。
5.列举并解释血液痕迹检验的常用方法。
6.请解释DNA鉴定在痕迹检验中的作用,并简述DNA鉴定的原理和方法。
7.请解释痕迹检验在刑事侦查中的重要性。
8.请简述痕迹检验学的发展趋势。
9.请解释痕迹检验学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10.请列举并解释痕迹检验中常见的错误和误判原因。
答案:1.痕迹检验学是一门研究痕迹的形成、特征、分析以及痕迹的鉴定和检验方法的学科。
它的作用是通过对痕迹的检验和分析,帮助解决犯罪案件和其他相关事件的侦破和鉴定问题。
2.常见的痕迹检验技术包括指纹检验、纤维检验、火灾现场痕迹检验、血液痕迹检验、DNA鉴定等。
指纹检验是通过对指纹的形态、纹理等特征进行比对和鉴定;纤维检验是通过对纤维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分析和比对;火灾现场痕迹检验是通过对火灾现场的残留物和痕迹进行分析和鉴定;血液痕迹检验是通过对血液的成分和特性进行分析和比对;DNA鉴定是通过对DNA序列的分析和比对进行个体鉴定。
3.纤维检验是通过对纤维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分析和比对。
其原理是根据纤维的形态、颜色、纹理、断裂特征等进行鉴定。
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红外光谱分析、热分析等。
4.火灾现场痕迹检验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帮助确定火灾的起因和原因。
常用的方法包括收集火灾现场的残留物和痕迹,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化学分析等手段进行鉴定。
5.血液痕迹检验的常用方法包括血迹的显色试剂检验、血型鉴定、DNA鉴定等。
血迹的显色试剂检验是通过对血迹的颜色和形态进行观察和分析;血型鉴定是通过对血液中的血型抗原和抗体进行比对和鉴定;DNA鉴定是通过对血液中的DNA序列进行分析和比对。
6.DNA鉴定在痕迹检验中的作用是可以通过对痕迹中的DNA序列进行分析和比对,确定痕迹来源的个体信息。
【一等奖课件】《痕迹检验学》参赛选中科目:502显现+ 荧光染色

1.
遗留在车顶钢板油漆表面的鞋印
全国高校参赛课件—《痕迹检验》
1-6-3.踩踏的物品
1.
全国高校参赛课件—《痕迹检验》
其一、任何行为,
根据—勘—查始实于践足,下足。迹遗留 其有二什、么寻基找本犯罪规足律迹和,特点
——必须依据犯罪行为。
全国高校参赛课件—《痕迹检验》
2.
全国高校参赛课件—《痕迹检验》
全国高校参赛课件—《痕迹检验》
1.
宝成线K32+处发电机被拆盗现场
水泥底座上的减层鞋印
全国高校参赛课件—《痕迹检验》
1.
化肥包装袋上的平面加层鞋印
全国高校参赛课件—《痕迹检验》
1.
货盗案件现场篷布上的鞋印
全国高校参赛课件—《痕迹检验》
1-3-1.来去路线
1.
通过泥中鞋印确定了犯罪的进出路线。
全国高校参赛课件—《痕迹检验》
寻 找 发 现 现 场 足 迹 ( 点 此 新 窗 口 播 放 )
全国高校参赛课件—《痕迹检验》
1.
全国高校参赛课件—《痕迹检验》
1.
被破坏剪开的护栏网
护栏网内外地面上
全国高校参赛课件—《痕迹检验》
1.
“8.8”2XX次旅客列车在虞关车站
临时停车时17车箱6号铺被盗
“0遗”尼留波在隧包道装货盗箱形上成的的事鞋故印现场2-1-1.车内
全国高校参赛课件—《痕迹检验》
“”黄河铁路大桥割盗2-1-2.室外
攀 爬 桥 墩 遗 留 的 鞋 印
全国高校参赛课件—《痕迹检验》
“6.15”武高铁家大桥切割盗现场鞋印
2-1-3.夜间
盖板上的鞋印 桥下现场鞋印
痕迹检验学_史力民_教学大纲

《痕迹检验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与要求: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对各种痕迹(手印、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特殊痕迹)的发现、提取、分析方法及常规检验技术。
二、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利用各种痕迹进行同一认定的方法、步骤。
教学对象:本科:文检专业方向、视听资料专业方向、交通安全专业。
教学时间:第三学期,总学时:48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痕迹检验学》课讲授大纲第一章绪论(4学时)重点:1.痕迹检验的基本理论2.痕迹检验的程序难点:1.同一认定原理及应用第一节痕迹与痕迹检验的概念(0.5)第二节痕迹的形成与分类(0.5)第三节寻找、发现、采取、记录痕迹(1)第四节痕迹检验的理论基础(0.5)第五节痕迹检验的程序(0.5)第六节痕迹检验的工作原理(1)第二章手印检验(14学时)重点:1.指纹的分类体系及其应用价值2.手纹特征的种类及其应用3.手印显现常规方法4.现场手印的分析步骤及方法5.手印鉴定的程序、步骤及方法难点:1.手纹特征的特定性及稳定性表现2.手印显现方法的要求和适用条件3.手印分析中诸特征的综合运用第一节手印的特点和作用(2)一、手印与指纹二、指纹的特点三、手印的作用第二节手印的形成与分类(1)一、手印的形成二、手印的分类第三节指纹的特征(3)一、乳突纹线的形态二、指头的基本类型三、手掌乳突花纹四、乳突花纹的细节特征第四节现场手印的勘查与提取(3)一、寻找、发现手印二、显现潜手印的基本方法第五节现场手印的分析、判断(1)一、分析、确定犯罪手印二、分析判断手印的遗留部位第六节记录提取现场手印与收取样本手印(2)一、记录现场手印二、固定、提取现场手印三、收取样本手印第七节手印的初步鉴定(2)一、鉴定的准备工作二、初步筛选三、初步比对四、综合评断思考题:1.指纹分类主要分哪几个步骤?各步的意义何在2.手纹的特征有哪些,其价值应怎样考核?3.寻找、发现、显现手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怎样综合分析手印的手别?5.捺印手印应注意哪些问题?6.从哪几个方面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性质?第三章足迹检验(12学时)重点:1.赤足的解剖结构、足型特征2.鞋的生产原料及加工工艺特征、穿用修补特征3.寻找现场足迹的重点部位,常规足迹的发现、提取4.足迹鉴定的步骤及常用特征难点;1.局部足型特征2.磨损特征3.疑难足迹的固定、提取4.变形足迹的鉴定第一节足迹检验概述(0.5)一、足迹检验的特点二、足迹检验的作用第二节足迹的形成与分类(0.5)一、足迹的形成二、足迹的分类第三节足迹特征(3)一、赤足足迹特征二、穿鞋、袜足迹特征三、步法特征第四节足迹的变化(1)一、案犯心理状态和伪装二、鞋底与地面条件三、负重与负重方式第五节足迹的勘验与收集(2)一、寻找现场足迹二、发现确定案犯的足迹三、提取现场足迹和搜集样本足迹四、现场足迹记录第六节足迹分析(3)一、分析鞋种二、分析案犯的个人特点第七节足迹鉴定(2)一、预备检验二、分别检验三、比较检验四、分析评断与鉴定结论思考题:1.何谓足型局部特征?主要有哪些2.鞋子成型工艺有哪些?分别具有哪些特征?3.鞋的穿用特征有哪些?4.寻找现场足迹的重点部位有哪些?5.石膏制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及注意事项。
车辆痕迹检验学

车辆痕迹检验学一、车辆痕迹概述车辆痕迹是指车辆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车辆与地面及其他物体的接触而产生的印迹。
车辆痕迹检验学是一门通过研究车辆痕迹的形成、特征和检验方法,来推断车辆运动轨迹、速度、方向等信息的学科。
二、车辆痕迹的形成与分类车辆痕迹的形成与车辆轮胎、车体和其他接触部位有关。
根据形成方式的不同,车辆痕迹可分为静态痕迹和动态痕迹。
静态痕迹是指车辆在静止状态下,由于轮胎或其他接触部位的摩擦而产生的印迹,如停车痕迹。
动态痕迹是指车辆在运动过程中,轮胎与地面或其他物体接触而产生的印迹,如行驶痕迹。
三、车辆痕迹的特征车辆痕迹的特征包括形状、大小、颜色、纹理等。
其中,轮胎花纹是车辆痕迹中最具特征的部分,不同的轮胎花纹具有不同的形状和纹理,可以用于推断轮胎类型、车辆品牌和型号等信息。
此外,车体的接触部位也会在地面或其他物体上留下相应的痕迹,这些痕迹可以用于推断车体的结构、材质等信息。
四、车辆痕迹的检验方法车辆痕迹的检验方法包括目视检验、测量检验和实验室检验。
目视检验是最基本的方法,通过观察痕迹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初步判断车辆类型、行驶方向等信息。
测量检验则通过测量痕迹的长度、宽度、深度等参数,计算出车辆行驶速度等数值。
实验室检验则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对痕迹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鉴定。
五、车辆痕迹的识别与比对在车辆痕迹检验中,识别与比对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不同痕迹的识别与比对,可以确定车辆类型、行驶轨迹等信息,进而推断出事故发生的过程和原因。
同时,通过比对不同车辆的痕迹,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嫌疑车辆或确定嫌疑车辆的种类、型号等信息。
在进行识别与比对时,需要综合考虑痕迹的特征、形成条件等因素,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车辆痕迹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在刑事侦查中,车辆痕迹是重要的线索之一。
通过对现场留下的车辆痕迹进行分析和鉴定,可以推断出嫌疑车辆的类型、行驶轨迹等信息,进而为案件的侦破提供重要的线索和支持。
痕迹检验学-资料

课程名称:痕迹检验学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痕迹检验学》课程,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侦查专业必考的专业课。
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刑事侦查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痕迹检验学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作案人在作案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记录、固定、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进行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它立足本科教学层次,依据公安自修教学的特点和实战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相关边缘学科的有关原理,吸收近年来从事痕迹检验的专家学者研究的新成果,完整、准确地介绍痕迹检验的原理、基本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使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痕迹检验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的研究范畴,知道各类痕迹形成的原理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各类痕迹的特征系统反映形态,掌握不同现场不同痕迹的勘查、提取、分析方法和技能。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痕迹检验学,是刑事侦查专业必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直接影响到刑事侦查专业要开设哪些课,影响到现场勘查课、刑事摄影课、侦查课、预审课等专业课的研究范畴及相关的课程内容增设。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自标第一章痕迹检验学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痕迹检验学研究的范畴和知识体系,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明确痕迹检验的任务、作用和检验程序。
二、课程内容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固定、记录、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
痕迹检验,是依据同一认定的原理,综合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对作案人实施犯罪遗留的痕迹检材同嫌疑样本进行比对鉴定,做出现场痕迹物品是否为某人或某人的某物留的一项技术。
第一节痕迹的概念(一)痕迹的含义痕迹,是指曾经存在于某一时空中的事物或现象,是一切事物运动所遗留的映像或迹象。
刑技痕迹学实验大纲

《痕迹检验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痕迹检验学实验英文名称: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属性:专业基础教材名称:《痕迹学实验》总学时及实验学时:每学期96/48学时应开实验学期:第四学期适用专业: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交通事故处理、文检、图象专业方向先修课程:一、课程简介痕迹学实验是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交通事故处理、文检、图象专业方向学生必修的实验课。
该实验课通过对痕迹特征的观察、分析、应用和痕迹的发现提取,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强学生对痕迹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认识,使学生在痕迹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方面受到系统训练,并形成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术、模拟办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能起到重要作用,为将来参加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该实验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痕迹样本的获取、痕迹特征的认—1 —识、痕迹的发现提取、痕迹的分析和鉴定等。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一)学习痕迹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1.能够自行阅读实验教材和查阅资料,正确理解实验原理。
2.能够借助教材正确地认识和使用痕迹提取设备。
3.能够正确认识痕迹特征及利用痕迹特征进行痕迹分析和痕迹鉴定。
4.掌握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勇于探索的求实精神,并具有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产的优良品德(三)通过模拟办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2 —四、实验教学方法—3 —1.学生独立进行观察和操作,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2.在上述各项实验中除验证性、熟练性实验外,还要逐步增加设计性实验内容。
五、考核方式1.对学生预习情况的现场考核 20分2.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操作能力考核 30分3.实验报告 50分实验成绩以100分计算。
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一等奖课件】《痕迹检验学》参赛选中科目:第一节 足迹概念、形成与分类

全国高校参赛课件—《痕迹检验》
中断弓 窄弓 中等弓 扁平弓 膨胀弓 足弓类型
中断弓 窄弓 中等弓 扁平弓 足弓形态
《痕迹检验》足迹物证检验
全国高校参赛课件—《痕迹检验》
圆形
足跟形态
方形
椭圆形
不规则形 《痕迹检验》足迹物证检验
全国高校参赛课件—《痕迹检验》
2.赤足的大小
主要包括赤足的全长,足跖区、足弓区、足跟区的长宽等。
全国高校参赛课件—《痕迹检验》
一、足的解剖结构
(一)足的骨骼 1.足骨。人单足的足骨是26块,包括14块趾骨、5块跖骨、7块跗
骨。
1.趾骨 2.跖骨 3.楔骨 4.舟骨 5.距骨 6.跟骨 《痕迹检验》足迹物证检验
全国高校参赛课件—《痕迹检验》
2.足关节。 踝关节、距下关节、跖
趾关节、趾关节。 3.足弓。
一、鞋的结构与分类
(一)鞋的结构 鞋是由鞋底和鞋帮两大部分组
成。 (二)鞋的种类 鞋的种类繁多,分类方法可按照
穿着对象、成型工艺、生产工艺、 鞋底原料等进行分类。
(三)鞋底各部位的名称 鞋底一般划分为尖、掌、弓
(腰)、跟四个区域。
《痕迹检验》足迹物证检验
全国高校参赛课件—《痕迹检验》
《痕迹检验》足迹物证检验
全国高校参赛课件—《痕迹检验》
第三节 鞋袜特征
鞋袜特征是指鞋、袜与 承痕客体接触部位外表结构 形态特征在足迹中的反映。 出现在犯罪现场的穿鞋、穿 袜足迹,多是鞋、袜底部及 边缘遗留的痕迹,但有时也 能留下鞋底侧面和鞋帮的痕 迹。
穿鞋足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痕迹检验》足迹物证检验
全国高校参赛课件—《痕迹检验》
穿鞋足迹
穿袜足迹
痕迹检验学漫谈

痕迹检验学漫谈作者:Lawler来源:《科学Fans》2017年第01期在刑警中有这么一群特殊的人,每当他们出现在一个犯罪现场时,总是戴着手套和口罩,他们的装备也不是先进的武器,而是一个装着各种稀奇古怪玩意儿的铁箱子,他们——就是从事痕迹检验工作的刑警。
你要想知道痕迹检验是什么?刑警们又是怎么利用痕迹检验技术破案的?那你就必须得了解侦查学中这门特殊,但又无比重要的学科——痕迹检验学。
痕迹检验学是什么简单来讲,痕迹检验就是通过检查、勘验刑事犯罪现场中的各种客观痕迹,来推断案件性质、作案人数、嫌疑人体貌特征等等,也就是从客观的现场痕迹这个“物”的因素出发来破案,而不是像传统侦查手段那样,依靠目击者、走访调查等“人”的因素来破案。
痕检技术员要负责提取现场的各类痕迹物证,如指纹、足迹等,来作为日后起诉嫌疑人的铁证。
这些物证就是无声的证词,它们永远不会说谎。
举个简单的“栗子”,看过卷福版《神探夏洛克》的小伙伴们应该还记得,在第一集《粉红的研究》中,大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来到犯罪现场,三下五除二,就直接给出了关于凶手的各种相貌特征,似乎亲眼所见般详细,惊得好基友华生当场懵圈。
剧情虽然是虚构的,但这个例子却能很好地说明痕迹检验的本质:通过对罪案现场留下的各种痕迹,来推断案件的相关情况,从而直接侦破或帮助侦破罪案。
痕迹检验学的起源和发展要追寻起痕迹检验学的源头,那就不得不提北宋的提刑官宋慈。
早先有部国产剧叫《大宋提刑官》,讲的就是宋慈的故事(真是暴露年龄啊)。
而宋慈所著的《洗冤集录》,在今天看来,就是法医学和痕迹检验学相结合的一本很好的教材。
但一般而言,我们认为现代的痕迹检验学起源于20世纪的法国,它的原理就是著名的洛卡定律(咱们前面的《从洛卡原理到犯罪心理画像》一文已经讲过啦)。
提出该定律的洛卡创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痕迹检验技術室,专门协助当时的法国警方侦破各类疑难案件,使很多当时让警方束手无策的案件得以真相大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痕迹检验学课程代码:00380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痕迹检验学》课程,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侦查专业必考的专业课。
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刑事侦查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痕迹检验学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作案人在作案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记录、固定、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进行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它立足本科教学层次,依据公安自修教学的特点和实战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相关边缘学科的有关原理,吸收近年来从事痕迹检验的专家学者研究的新成果,完整、准确地介绍痕迹检验的原理、基本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使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痕迹检验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的研究范畴,知道各类痕迹形成的原理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各类痕迹的特征系统反映形态,掌握不同现场不同痕迹的勘查、提取、分析方法和技能。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痕迹检验学,是刑事侦查专业必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直接影响到刑事侦查专业要开设哪些课,影响到现场勘查课、刑事摄影课、侦查课、预审课等专业课的研究范畴及相关的课程内容增设。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自标第一章痕迹检验学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痕迹检验学研究的范畴和知识体系,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明确痕迹检验的任务、作用和检验程序。
二、课程内容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固定、记录、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
痕迹检验,是依据同一认定的原理,综合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对作案人实施犯罪遗留的痕迹检材同嫌疑样本进行比对鉴定,做出现场痕迹物品是否为某人或某人的某物留的一项技术。
第一节痕迹的概念(一)痕迹的含义痕迹,是指曾经存在于某一时空中的事物或现象,是一切事物运动所遗留的映像或迹象。
犯罪痕迹:犯罪行为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迹象和信息。
它包括广义犯罪痕迹和狭义犯罪痕迹。
广义犯罪痕迹:犯罪行为所引发的一切变化而遗留的各种迹象或信息。
狭义犯罪痕迹:作案人在实施犯罪活动中,一客体在力的作用下接触另一客体时形成并保留的迹象。
(二)痕迹的特点痕迹具有客观反应性、相对稳定性、特定性和关联性的特点。
第二节痕迹形成与分类(一)痕迹形成1.痕迹形成的机理造痕体与承痕体在力的作用下相互接触,使承痕体的组织结构或表面形态发生相应变化,反映并保留造痕体接触部位的形象,即形成痕迹。
2.痕迹形成的因素痕迹形成有三个主要因素,即造痕体、承痕体和作用力,三者缺一不可。
平面痕迹的形成还需要介质参与。
(1)造痕体:指留下痕迹的人、物和动物,是痕迹的创造者。
造痕体具有一定的形状、体积、硬度,能把自身的结构形态特征和功能形态特征遗留在承痕体上。
(2)承痕体:指保留痕迹的客体,是痕迹的保存者。
能把造痕体与之接触部位的形象特征,包括外表结构形态和动作习惯痕迹保留并反映出来。
承痕体具有吸附性、渗透性、硬度、可塑性。
(3)作用力,使造痕体与承痕体接触时相互作用的动力。
由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不同,痕迹的反映形象也不同。
(4)介质:造痕体表面附着的介质转移到承痕体上形成加层平面痕迹;承痕体表面粘附的介质转移到造痕体上形成减层平面痕迹。
(二)痕迹的分类1.按造痕体的类型分类:人体痕迹,物体痕迹,动物痕迹。
2.按痕迹形态分类:立体痕迹,平面痕迹。
平面痕迹中又分减层平面痕迹和加层平面痕迹。
加层平面痕迹,依据加层物的色调分为有色加层平面痕迹和无色加层平面痕迹。
3.按造痕体与承痕体分类:形象痕迹,即造痕体外表结构形态在承痕体上所留的迹象;动作习惯痕迹,即痕迹中反映出的动作习惯痕迹;整体分离痕迹,即某一完整客体被分离成若干部分,被分离的各部分在分离缘和分离面处能互为衔接吻合的痕迹。
第三节痕迹检验的理论和方法(一)痕迹检验的理论1.物质转移和交换原理物质由一客体上转移到另一客体上的运动过程,是物质转移。
物质在两客体间的相互交换的运动过程是物质交换。
物质转移和交换原理,为痕迹检验鉴定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和物质条件。
2.同一认定原理在痕迹检验鉴定中,“同一”主要包含:客体某一方面的重要特征自身与自身的反映形象特征同一;客体本身的一部分形体与另一部分形体的分离关系特征同一;动力定型习惯反映在现场的与反映在其他场所的习惯痕迹特征同一。
同一认定,是指在检验鉴定过程中,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或了解客体特征的人,通过比较先后出现的客体的特征,对这些客体是否同一所做出的判断。
同一认定的主体,必须是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或了解客体特征的人。
同一认定的客体,只能是与案件有关的人或物。
(二)痕迹检验的任务1.寻找显现痕迹2.固定提取痕迹3.痕迹分析4.收集嫌疑人的痕迹样本5.痕迹的检验鉴定6.痕迹档案的管理(三)痕迹检验的作用1.为确定案件的真伪与分析案件性质提供可靠的材料。
2.缩小侦查范围,为侦查提供方向和线索。
3.为查缉作案人提供有效的手段。
4.为发现、记录、提取、固定痕迹物证提供技术方法。
5.为案件的终结、起诉、审判提供重要的证据。
(四)痕迹检验的程序与方法痕迹检验的基本程序有:预备检验、分别检验、比较检验、综合评断与结论、制作鉴定书。
1.预备检验做好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1)了解情况(2)明确鉴定要求(3)初步观察处理检材(4)清点与登记(5)准备好器材与实验材料2.分别检验分别检验,是对现场痕迹与嫌疑客体或其样本痕迹分别观察,分析痕迹的形成条件,寻找客体的特征,确定重点检验的痕迹与重点检验的部位。
(1)检验现场痕迹检验现场痕迹形成时造痕体、承痕体所处的位置、状态、作用力的方向角度。
痕迹的种类、结构、各部位的特征反映,有无变形、重叠。
寻找种类特征、细节特征。
选择重点痕迹与主要特征,供比对检验用。
(2)检验嫌疑客体或嫌疑样本痕迹弄清采取的条件是否符合现场痕迹形成的条件;全面寻找确定种类特征和细节特征,选择出比对检验用的重点痕迹及其重点特征。
3.比对检验比对检验,是将分别检验中从现场痕迹与嫌疑客体或样本痕迹中寻找的各个特征,进行全面对照与一一对应的观察比较,弄清两者特征的符合点和差异点。
(1)比对的内容检材与样本的总体类型,各特征形态、尺寸、位置、相互距离与构成的角度。
(2)比对的方式现场痕迹与嫌疑客体或嫌疑客体样本的比对;现场痕迹与嫌疑客体或嫌疑客体样本的比对;两者照片或底片的相互比对。
(3)比对的顺序先比对种类特征,再比对细节特征;先比对特征出现的部位、方位,再比对特征的具体形态、结构。
(4)比对方法特征对照法,特征接合比对法;重叠比对法。
4.综合评断得出结论综合评断是结合现场情况及痕迹形成因素,对已发现的符合点与差异点的性质、质量与数量、现象与本质等作综合分析,提供鉴定结论的依据。
(1)评断符合点主要分析认识特征是真正符合,还是偶合。
评断相符特征,是对它们的数量、质量、可靠程度及其形成规律进行研究,确定是本质相符,还是非本质相符。
(2)评断差异特征两个客体特征的固有差异是本质差异;同一客体在不同因素影响下,部分特征发生变化形成的差异是非本质差异。
对差异特征的评断,是对差异的质量、数量、形成规律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确定是本质差异还是非本质差异。
(3)评断与结论当种类特征与细节特征符合,具有质量好、可靠的符合特征,特征相互间的关系吻合,特征的总和具有不可重复性,差异点得到科学解释已构成特定性,即可作为认定的依据。
5.制作鉴定书痕迹鉴定书是记录痕迹鉴定工作的文件,是诉讼证据之一。
鉴定书的内容,应反映出检验的过程、方法。
对结论的表述,应有科学的论据,事实准确、文字简练。
鉴定书由文字与照片两部分组成正文的叙述应由绪论、检验、论证和结论组成。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考核知识点1痕迹的概念2.痕迹形成与分类3.痕迹检验的原理和方法(二)考核目标第一、重点考核目标1.识记(1)犯罪痕迹定义。
(2)广义犯罪痕迹定义。
(3)狭义犯罪痕迹定义。
(4)造痕体定义。
(5)承痕体定义。
(7)形象痕迹定义。
(8)动作习惯痕迹定义。
(9)整体分离痕迹定义。
(10)同一认定的定义。
2.理解:(1)广义犯罪痕迹的意义。
(2)狭义犯罪痕迹的意义。
(3)造痕体特性与痕迹的关系。
(4)承痕体特性与痕迹的关系。
(5)力对痕迹的影响。
(6)形象痕迹的意义。
(7)动作习惯痕迹的意义。
(8)整体分离痕迹的意义。
(9)同一认定的内涵。
(10)综合评断的意义。
3.应用:(1)检验现场痕迹。
(2)检验嫌疑客体或嫌疑样本痕迹。
(3)评断与结论。
第二、次重点考核目标1.识记(2)痕迹检验定义。
(3)痕迹特点。
(4)痕迹分类标准。
(5)物质转移和交换原理。
(6)痕迹检验任务。
(7)痕迹检验作用。
2理解(1)痕迹检验程序。
(2)痕迹特点意义。
(3)立体痕迹。
(4)平面痕迹。
(5)动态痕迹。
(6)寻找显现痕迹及主要方法。
(7)确定案件真伪与分析案件性质。
(8)检验现场痕迹。
(9)评断符合点。
3.应用(1)提取原物法。
(2)金属上的工具痕迹防锈法。
第三、一般考核目标1.识记(2)人体痕迹定义。
(3)动物痕迹定义。
(4)物体痕迹定义。
(5)物理方法概念。
(6)化学方法概念。
2.理解(1)人体痕迹。
(2)动物痕迹。
(3)物体痕迹。
(4)寻找痕迹的物理方法。
(5)寻找痕迹的化学方法。
第二章手印检验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乳突纹线的生理结构及手纹的基本特点,掌握手印的基本特征,学会对现场手印的发现、显现、固定、分析和检验鉴定的方法和技能。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手印概念(一)手纹与手印的概念1.手纹是指生长分布在人手指、掌表面的乳突花纹、屈肌褶纹、皱纹等皮肤花纹的总称。
2.手印是手掌表面皮肤花纹印痕的总称。
是人的手指、掌面在肌力的作用下,接触承痕体后在其表面留下的痕迹。
包括指头印、指节印、手掌印。
(二)手纹的特点手纹具有人各不相同、终生基本不变、触物留痕、认定人身,其中乳突纹线排列有序。
(三)手印检验的作用1.为侦查提供线索,缩小侦查范围2.提供诉讼、审判的证据,证实犯罪3.手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第二节手印的形成、分类与形态(一)手印的形成与分类1.手印的形成手在肌力作用下,印压接触承痕体,引起其表面形态或附着物或色泽的变化,形成反映人手接触部位的大小、长短及手掌面皮肤花纹凸凹形态的印痕。
2.手印分类(1)以不同形态分类有:立体手印、平面手印。
(2)以附着物不同分类有:加层手印、减层手印。
(3)以色调不同分类有:有色手印、无色手印。
(4)以手印物质成分不同分类有:汗垢、血、粉尘、油垢手印。
(5)以鉴定条件分类有:清晰、完整、模糊、变形、残缺手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