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二语写作中的反馈研究综述
中国外语写作教学研究综述

中国外语写作教学研究综述作者:宋蕾来源:《职业·中旬》2010年第09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过程化写作研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对写作过程的研究得到了普遍的重视。
研究发现一语和二语写作过程大体相似,然而学生用一语写作时更加流畅、准确和有效。
研究还发现学生一语和二语间的切换会影响到二语的写作质量,指出第一语言倾向于形成抽象思维。
一、影响二语写作的因素1.母语思维方式与二语写作(1)揭示了母语思维与二语水平之间的关系。
通常认为二语水平越高,母语思维量越少。
但实证表明,虽然母语思维会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而有所减少,但不同思维活动中的母语参与量下降幅度不等。
(2)对母语对二语写作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和母语思维在二语写作中的作用及对作文质量的影响。
如:文秋芳和郭纯洁(1998)分析了6名中国学生的英文写作过程及过程中的母语思维,将母语的功能归为五类:转换中介、内容生成中介、形成检索中介、内容检验中介、程序管理中介。
通过比较高分组和低分组的母语思维量,发现前者三类功能(内容形成、形式检索、程序管理)的母语参与量都少于后者。
2.写作策略、写作任务与二语写作(1)对母语在二语写作中所占比重进行了量化分析。
例如,郭纯洁和刘芳(1997)用有声思维法对10名高中生和2名大学生的看图作文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在图画理解阶段92%的学生通过母语进行分析、判断等认知加工;在形成表述内容阶段,60%的内容由母语生成。
(2)揭示了母语与二语间的复杂关系。
例如,任素贞(2002)根据语言内教学策略和跨语言教学策略的主要特征,相应的应用范围及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揭示一语与二语之间的关系,论证了外语教学中如何根据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以及策略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等。
杨淑娴(2002)鉴于对学生写作过程了解越多,对学生的帮助越大,其采用问卷、有声写作和访问的方法,先通过SAS软件对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过程中策略使用与写作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再通过个案研究着重比较英语写作成功者和不成功者在策略使用上的差异。
二语写作中教师书面反馈有效性的研究现状

教师书面反馈对学生 二语 写作水平 的影 响一直是 二 语 写作领域 的研 究热 点。迄今 为止 , 国外研 究者 针对教 师书面反馈 有效 性 的课 题 已经 进行 了广泛 而 深入 的研
为三个 方 面 : 、 一 有效 地启 发 学生 对作 文作 出积 极 的修
认为 , 不能仅仅 从错误纠正的纬度衡量 反馈 效果 , 主张教
师反馈对学生 注意力的提升更有助于促进学生 二语语 言
能力 的长远发展 。 陈晓湘 和李会娜 (0 9 以非 英语专 20 )
业大 二学生 为研究对 象 , 经过 l 6周 的实验 发现 , 语法错
误反馈 可以明显提高学 生 的语 言 准确性 , 内容修 正反馈
改 , 而减少 作文中的错误 ; 、 进 二 明显改进二语 作文质 量 ;
三、 提升学生注意力 , 促使 中介语 不断接近 目标语。
究 , 究反复探讨 的问题是 : 研 教师反馈是 否有效?教 师反 馈对学生修改作 文和进行二语写作有什 么积极影 响?教
师反馈类 型怎样 影响反馈效果? 国内研究 者主要通 过实 证研究 的方法论证 国外研究 结论 , 析 国内教 师书 面反 分
对 二语写作 的影 响 , 出研 究视角 正悄 然从 争论教 师 书 指 面反馈是否有效转 向研究 反馈 类型与反馈效果 之间 的关
国内研究者朱晔 , 王敏( 0 5 提出 , 20 ) 学生 处理 教师反
系 , 图探索 落实教师反馈意 图 、 试 切实提高学 生二语写作
技能 的有效途径 。
一
馈的过程实质上是外部教师反馈信息 与学 生 内部 中介语
系统相互交互作 用的过 程 。在 这个 过程 中 , 师反馈 对 教 学生 同时产生纠正错误 和提 升注意力 的双重 功能 。他们
二语习得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语习得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郭雯来源:《高教学刊》2016年第07期摘要:从我国二语习得理论研究的开展来看,正式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随着二语习得理论研究的深入,二语习得理论已经成为了语言领域重要的研究理论之一,对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专业性,在二语习得理论研究中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
但是从目前国内二语习得理论研究现状来看,二语习得理论研究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整体研究成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鉴于二语习得理论对语言教学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只有立足现存问题并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才能保证二语习得理论研究得到深入开展。
关键词:二语习得;理论研究;问题及对策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7-0237-02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about the theor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in China, formal study in this filed began in the late 1960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earch theories in the field of language, and it has produced important influence o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study of the theor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needs to be carried ou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But from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it also has many problems,and the overall research results have a larger space for improvement. In view of the important role and influence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on language teaching, it is only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fic coping strategies that theresearch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can be carried out in depth.Keyword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etical research;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一、概述二语习得作为一种语言研究理论,对外语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二语写作同伴反馈研究: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7期第38卷(总第499期)No.7,2021Vol.38Total No.499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二语写作同伴反馈研究:理论与实践曹瑜摘要:随着二语写作同伴反馈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趋势呈现出重视实证、多元视角的特点。
在此背景下,本文梳理出与同伴反馈研究最为相关的四种理论基础和两种主流写作教法,并在其基础之上结合国内外学界的实证研究,对同伴反馈的多元研究视角进行总结和评述,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文章旨在为研究者提供多角度的理论认知,激发新的研究思路,为一线写作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以构建自信、有效的课堂设计和教学体验。
关键词:同伴反馈;社会文化理论;支架理论;最近发展区doi:10.16083/ki.1671-1580.2022.07.040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22)07—0178—05同伴反馈,也叫同伴互评、同伴评价(peer re-view,peer feedback,peer response),是以两人或多人为小组,相互交换写作文本,发现他人文本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给予评价的过程(Mangelsdorf1992)。
同伴反馈研究始于母语写作领域,20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将同伴反馈研究从母语写作领域引入二语写作领域,对其进行理论建构,并开展广泛的实证研究,证明了同伴反馈活动对学生二语写作水平的提升有积极影响。
国内同伴反馈研究始于2000年左右,研究势态呈上升趋势,研究内容和视角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重实证和多元化的特点。
开展多元视角的同伴反馈研究,离不开理论基础的支撑,以及对相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认知。
笔者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同伴反馈研究的文献发现,虽然大部分实证研究都依赖于某一种理论框架的指导,但是将多种理论基础依次概括,并结合不同类型的实证研究进行评述的文章并不多见。
二语习得中语言错误及纠错研究综述

间接 的纠错策略 , 如重述 。如 L e e m a n ( 2 0 0 3 ) 探讨 了重述 与二语发
根源 , 研究者们对二语 习得有 了更 为清晰的认 识。本文梳理 了对 用 的频率上。纠错反馈 的策略按照明确 与否来 区分 。考虑到直接 Fra bibliotek对待错误的态度
、
回顾二语习得的发展 , 研究者们对语 言错 误的态度经历 了三 展 的关 系 。 个阶段 : 第一阶段 , 对待错 误不 能容忍 。行 为主义语言习得理论认
2 0 1 4年 1 月 2 8日
沿
=语习得中语言错误及纠错研究综述
文/ 王 妤 贾金 媛
摘
要: 语言错误在二语习得 的过程是不可避 免的现象 , 在 二语 习得研究史上不乏很 多有关语 言错误及 纠错策略 的研 究。教 师应
根据实 际情况采取恰 当的纠错策略, 以促进学生 中 介语 的发展。
二、 纠错策略的研究 查研究 。C h a u d r o n ( 1 9 8 6 , 1 9 8 8 ) 基 于学 习者不同类型的错误展开 了
[ 2 ] L e e m a n , J . R e c a s t a n d S e c o n d L a n g u a g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 B e -
[ 3 ] L i g h t b o w n ,P . M. &S p a d a , N. H o w l a n g u a g e s a r e l e a r n e d 大范围 的调查 ,发现教师在 学习者学 习初 期 的纠错 明显 多于后 [ M] . O x f o r d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 , 2 0 0 1 . 期 。C h e n o w e t h e t a 1 . ( 1 9 8 3 ) 在二语学习者的态度调查 中发现 , 学习 [ 4 ] 施 光. 英语课 堂 中的教 师纠错与 学生接 纳[ J ] . 外国语言文 者对 纠错持 肯定态度 ,并希望他们说本 族语 的朋友进行纠错 , 于 学, 2 0 0 5 ( 4 ) . 是 就有 了关 于纠错 主体 的研 究 ,即 由谁 来进 行 纠错 。S c h w a r t z
同伴互评对于二语写作的效果研究综述

同伴互评对于二语写作的效果研究综述发表时间:2021-01-05T06:43:18.931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0年14期作者:张婧瑜[导读] 同伴互评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形成性评价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国内外近年来对于同伴互评的研究,包括教师评价的对比、线上同伴互评以及优化新模式等进行综述。
分析发现近年对于同伴互评的研究多结合信息时代发展特征,如何运用并开发网络媒体,以此辅助教师评价与同伴互评结合发展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张婧瑜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同伴互评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形成性评价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国内外近年来对于同伴互评的研究,包括教师评价的对比、线上同伴互评以及优化新模式等进行综述。
分析发现近年对于同伴互评的研究多结合信息时代发展特征,如何运用并开发网络媒体,以此辅助教师评价与同伴互评结合发展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关键词: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在线同伴互评1.基本概念反馈(feedback)是通过书面、口头、网络等各种形式,为学生以及教师提供对于写作知识与能力掌握情况的展示。
目前,主要以同伴互评以及教师评价两种方式进行,在教学角色的调整互换和适应阶段,同伴互评得到越来越多关注,并随着互联网以及新媒体的发展不断更新。
格雷夫斯(Graves)在介绍过程写作模型时首次提出“同伴互评”的概念。
是表示二语写作中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反馈和编辑的概括性术语(Liu,2002)。
Topping(1998)认为同伴互评是一种思维安排,即学生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得学习的思维结果,提高学习者对自身长短的认知。
目前我国二语写作教学中,教师评价仍占主导地位,同时部分同伴互评的实施出现亟待改进的现象。
2.同伴互评与教师评价对比研究传统的评价方式更依赖教师对于学生文章的评判,在学生人数较多以及教学时长限制的环境下,同伴互评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2.1同伴互评的效果同伴互评可以使学生接受到对其作品的各种看法,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自己文章的能力。
国内外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

国内外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摘要】对书面纠正性反馈进行研究对二语习得与写作的意义重大。
本文围绕“书面纠正反馈的有效性研究”“不同类型书面纠正反馈的效果研究”和“不同类型反馈对特定语法项目的有效性研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旨在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有所启发。
关键词:书面纠正性反馈,二语写作,语法纠错1.引言书面纠正反馈(written corrective feedback)也称错误/语法纠正。
Chaudron(1977)认为纠正反馈是教师对学生错误的反应,包括教师对学生错误的纠正和意见,以及学生对错误的进一步纠正。
Ellis(2008)将其视为教师在学生犯错误时对学生做出反应的方式,如指出语言错误、提供正确的语言形式以及为错误提供元语言解释。
无论其定义如何,它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实践价值和高度可研究性。
因此,本文将围绕“书面纠正反馈的有效性”“不同类型书面纠正反馈的效果”以及“不同类型反馈对特定语法项目的有效性”这三个问题,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旨在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有所启发。
1.国内外书面纠正性反馈实证研究2.1国内外书面纠正反馈的有效性研究关于“书面纠正性反馈能否有效提高学习者的语法准确性”这一问题,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Truscott(1996)首先提出错误纠正是无效的甚至有害的,应该放弃。
Semke(1984)、Robb(1986)、Kepner(1991)等人也认为书面纠正反馈不应继续。
而Ferris(1999)认为,Truscott的论点根本不正确,因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了书面纠正反馈的有效性。
他主张教师应继续向学习者提供反馈,因为学习者坚信教师提供纠正反馈的价值。
国内关于书面纠正反馈对作文语法准确性影响的研究起步较晚。
一方面,贝晓月(2009)和陈兵(2011)指出,书面纠正反馈对学生写作的语法准确性没有明显影响。
贝晓月(2009)以87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并让其进行重复写作,从而探讨教师反馈的效果,结果显示教师反馈对学生的写作质量没有显著影响。
中国二语习得研究——回顾、反思和展望

二语 习得理论体系 ; 研究方法不 够完整细致 , 很多二语习得研究都缺乏 详 细的论证 ;有些研究者不了解 二语发展状况导致重复性研究过多而 再研究文章少且历时研究较 薄弱 ; 二语 习得研究学科定位模糊等方面。 这些 问题都应该引起专家学者们 的注意并且逐步改进 ,相信 国内二语 习得 研 究 的前 景 是 很 光 明 的 。 4 国 内二 语 习得 研 究 的 前景 、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二语 习得研究专家展望该学科的发展前 景时都提 出多学科前景。 乐眉云 认为二语习得研究的多学科前景有两 个方面的含 义, 一方面指二语习得研究本身应转变观念 , 扩大视野 , 从多 学科的角度扩大研究的广度 , 增加研究的深度 ; 另一方面是加强与其它 学科的合作 , 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 。 二语 习得研究 的多学科性使得二语 习得研究与其它学科领域 的联系更加紧密 ,二语 习得的理论也 日趋完 善。 二语 习 得研 究 不 仅 对 二语 和 外 语 教 学 有 重 大 的 启 发 和 指 导 作 用 , 还对语言普遍性规则 、 认知发展 、 语言发展 、 文化普遍性等 问题产生积 极 深远 的 影 响 。此 外 , 语 习 得 研 究 的 研究 方 法 将 不 断 完 善 , 语 习得 二 二 研 究 的研 究 问 题将 不 断深 入 发 展 ,中 国 的 二语 习得 研 究 将 渐渐 与 国际 研究接轨 。在不久 的将来国内的二语 习得研究将更加成熟 、 更加深入 、
专著和相关的论 文集 。如蒋祖康的《 第二语言 习得研究》 王魁京 的《 , 第 二语言学 习理论研究》 俞理明的《 , 语言迁移 与二语习得》 丁言仁的《 , 第 二语 言习得入门》 文秋芳主编的《 , 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 等。
34国内 二语 习 得 研 究存 在 的问 题 . 国内二语习得研究仍存在很多争论 和分歧 , 这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 : 二语 习得理论研究不够系统 ,没能形成 自成一体的与国内国情结合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对反 馈 机 制 在 二 语 写作 中的有 效性 的研 究 、
冷文彦通 过对 大学英语本 科二年 纪学 生展 开实验 。 探 索 了如 何 有 效 改 进 大 学 英 语 写 作 评 估 的 反 馈 机 制 。 如 何 有 效 地 使 用 反 馈 技 巧来 提 高学 生 的 英 语 写 作 能力 。杨 敬 清研 究 了 教 师 的 评 改 效 果 及 如 何 完 善 评 改 机 制 。 王 静 萍 从 学 生 的 角 度 出发 研 究 , 以实 验 的方 法 得 出加 注 性 的
南 昌高专 学报
21 0 1年第 4期 ( 第 9 总 5期 ) 2 1 0 1年 8月 出 版
Ju a o ac a g oe e or l n fN nh n C l g l
l . S m 9 ) A g2 1 V 4 u u. l o( 5 0
国内 二语 写作 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反馈 研 究 综述
改 的研 究 结 果 可 以 看 出. 反 馈 引 入 写 作 教 学 主要 出于 将
两 方 面 的 考 虑 : 是 建 立 反 馈 交 互 机 制 以 创 造 轻 松 自然 一 的 语 言 环 境 和 激 发 自然 的语 言 学 习; 是 建 立 有 效 的 反 二 馈 改 错 机 制 以便 学 员 高 效 率 地 发 现 并 纠 正 写 作 中 的 错 误。 在这 两方 面 的 考 虑 中 。 者 是 交 际 原 理 用 于 指 导 写 作 前
、
引 言
在 教 学 环 境 中, 馈 通 常指 为 了改 进 、 高 学 生 的 学 反 提 习而 对 其 某 一 学 习 任 务 完 成 情 况 发 回 的 信 息 。反 馈 可 以
是 书 面 的 或 口 头 的 , 可 以 是 有 声 的 或 无 声 的 ; 以是 对 也 可
正 确 的 肯 定 , 可 以是 对 错 误 的指 正 ; 以 发生 在 教 师一 学 也 可 生 之 间, 可 以 发 生在 学 生 一 学生 之 间 。 n e 认 为 就一 般 也 A nt t 学 习 任 务 而 言 反 馈 具 有 三 种 功 能 : 一 。 激: 一 步 激 发 第 刺 进
过 程 写 作 能 够 使 教 师 的 反 馈 更 有 效 地 促 进 学 生 写 作 能 力
聂 雪 芬 陈
( 江西 师 范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江西
兢
南昌 302 ) 3 0 2
摘
要 : 年来。 近 有关二语 写作教 学的反馈对 学习者的影响一直是研 究的热点。反馈 一直被认 为是二语写
作 教 学 的一 个 重要 组 成部 分. 鼓 励 和 巩 固语 言 学 习 中起 着 关键 的 作 用 . 重要 性 已得 到 二 语 研 究 者 的 广 泛 认 在 其 同 。 文 以 文 献 研 究 为 线 索 , 述 了 国 内主要 核 心 期 刊 上 有 关 二 语 写 作 中反 馈研 究现 状 , 结 了研 究成 果 , 出 本 综 总 指 了其 中的 一 些 问题 , 并对 今 后 研 究 的 发展 方 向提 出 了 自己 的一 点 建 议 。
从 本 文 对 国 内 主 要 相 关 的 核 心 期 刊 的 检 索 中可 以 看 出 , 二 语 写 作 中反 馈 的研 究 主 要 是 集 中在 最 近 的 五 、 对 六
年 中 。研 究 的 主 要 方 法 是 以实 证 性 研究 为 主 . 论 研 究 为 理
辅 。 本 文 主 要 是 对 国 内 二语 写 作 中 的 反 馈 研 究 的 内容 作 介 绍 。 以把 它分 为 以 下几 类 : 可
教 育工 作 者 和研 究 者 的 重视 。2 纪 7 年 代 。 交 际 理 0世 O 以
论 为 基 础 的 过 程 教 学 法 的 出现 冲 击 了 传 统 的 以教 师 为 中 心 的结 果 教 学 法 . 反馈 的 概 念 也 随 之 被 引 入 到 写 作 教 学 。 写作 教学 中 的 反 馈 指 “读 者 给 作 者 提 供 的输 入 。 目的 其 在 于 为 作 者 修 改 自 己 的文 章 提 供 信 息 ” 为 什 么要 在 写 作 。 教 学 中引 入 反 馈 ?从 过 程 教 学 法 对 反 馈 的 定 义 和 作 文 批
关 键 词 : 语 写作 ; 馈 : 究 现状 二 反 研
中国分类号 :35 H 1
一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o 8 7 5 (0 1o 一 o 9 o 1o — 3 4 2 1 )4 o 5 一 3 效 、 型 、 制 、 略等 。 国对 写 作 反 馈 的 研 究 起 步 较 国 类 机 策 我 外 更 晚些 ,但 国 内学 者 在 该 领域 也 已 经 做 了不 少 的 研 究 探 索 工 作 , 取 得 了 阶 段 性 成 果 。 很 多 与 反 馈 相关 的 问 并 但 题 仍 需 进 一 步 探 讨 。本 文试 对 近 十几 年 来 二 语 写 作 中 有 关 反 馈 的 研 究 成 果 进 行 梳 理 与 简要 的 分 析 。希 望 能 促 进
我 国对 二 语 写 作 中 的反 馈 研 究 。进 一 步 发 展 和 提 高 学 生 英 语 写 作 的水 平 。
二、 二语 写作 中 反 馈研 究 的状 况
学 习 者 的努 力 ; 二 , 强 : 化学 习者 的表 现 ; 三 , 息, 第 加 强 第 信
知 识: 有助 于 更 正答 案 。 估 和改 正 行 为心 理 学 研究 结果 认 评 为 反馈 的作 用 取 决 于 反 馈 者 的 意 图 、 反馈 的方 式 和 接 受 反 馈者 的认 识 。 英 语 写作 作 为 衡 量 大 学 生英 语 应 用 能 力 的 重 要 方 面 和 大 学 英 语 教 学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直 以来 都 受 到 英 语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