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古代朴素自然观

合集下载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完整版课后答案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完整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1.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

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羁绊,传承了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传统。

2.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

它培植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它促进对自然界的认识从注重神学教义到注重经验事实、从注重思辨和想象到注重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从注重把宗教作为判定认识标准到注重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标准的转变;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然界。

3.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自然辩证法-第一编: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第一编:自然观
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 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又说:“火产生一切,一切都复归于火”。“一切事物都换成火, 火也换成一切事物”。赫拉克利特这一思想,否定世界上存在 超自然的神,而以自然界本身的物质去寻求世界万物的本原, 用一种形态的物质来说明千变万化、五彩缤纷的世界。他试图 从多样性中寻求统一性的思想,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大飞跃, 以朴素的方式道出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这一深刻 的哲学道理。
观感性的、猜测思辨的;它从总体上把握自然界,把 物质归结为一种具体形态,缺乏实验科学基础,这是 主要的缺陷。
第二节 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公元五世
纪至十五世纪)
• 一、宗教简介: • 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
公元一世纪中叶,基督教产生于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 135年从犹太教中分裂出来成为独立的宗教。392年, 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并逐渐成为中世纪欧洲封 建社会的主要精神支柱。
元七世纪初诞生于阿拉伯半岛。它是由伊斯兰教的先 知穆罕默德所创,目前世界上有10亿多信徒,他们大 多分布在阿拉伯国家,以及中非、北非、中亚、西亚、 东南亚和印度、巴基斯坦、中国;有些国家还以伊斯 兰教为国教。
佛教
• 佛教(Buddhism):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前6-前5
世纪古印度的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他的 名字是悉达多 (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他的姓 是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因为他属于释迦 (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 圣人。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自西向东 传入我国。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 色的中国佛教(Chinese Buddhism)。由于传入的时间、 途径、地区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 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地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 语系)和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

自然辩证法——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 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的,注重的是辨证统一,强调自然、社 会和人生统一或联系(天人合一)
• 具有浓郁的思辨性质,不注重实验方法和逻辑推理
谢谢大家的聆听!
古代中国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 管理学院 • 农林经济管理 • 丁岚
一、中国古代自然观概述
• 中国古代主要是指旧石器晚期到中国近代史开始之前 的漫长历史。
•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是人们对整个世 界认识的基础。
• 中国古代,人们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不断 运动的整体,由此形成朴素的自然观。
• 如“阴阳说”、“五行说”、“元气说”等。
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 指古代自然哲学家们以古代 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 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所 形成的总的观点。
自然界和人类到底 是什么关系呢??
古代科学技术
三、几种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五行说 八卦说 元气说来自八卦源于中国古代对基本的宇宙生成、相应日月的地球自转(阴 阳)关系、农业社会和人生哲学互相结合的观念。
八卦代表八种基本物象乾为天, 坤为 地, 震为雷, 巽(xùn)为风, 艮(gèn)为山, 兑为泽, 坎为水, 离为火, 总称为经卦, 由八个经卦中的两个为 一组的排列, 则构成六十四卦。
我是王充,是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
• 自然界的物体一,个大无到神日论月者星。辰“,元小气到论灰”尘就微是生我物……,究竟是由什么组
成的? 这一问创题造一的直,引我发认着为人…们…我的的好“奇元心气。说早”在西周初年,中国人便提
出"五行说"。是但具是有用唯一物种主具义体性的质东的西自作然为观一。切我事物的本原,总是不能让
人信服。

自然辩证法-古代朴素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古代朴素自然观

04
CHAPTER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影响与启 示
对哲学思想的影响
古代朴素自然观强调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性,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后来的哲 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朴素自然观强调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而不是过度干预和破 坏自然环境。这种思想对后来的环境保护主义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自然规律的片面认识
古代朴素自然观往往只关注直观可见的自然现象,忽视了隐藏在背后的复 杂机制和规律。
受限于当时的认知水平和科学局限性,古代人对自然规律的解释往往带有 主观臆断和迷信色彩。
古代朴素自然观对自然规律的描述过于简单化,未能全面、深入地揭示自 然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无法解释复杂自然现象
机械论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的变化是机械运动的结果,没有生命的存在,人类应当通过科学和技术来控制和改造自 然。
详细描述
机械论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的变化是机械运动的结果,没有生命的存在,人类应当通过科学和技术来控制和改造自 然。这种观点在近代科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如牛顿的经典力学等。机械论自然观对现代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推动了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和开发。
指导思想
古代朴素自然观为现代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如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等理念。
实践应用
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应用广泛,如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领域。
价值意义
朴素自然观的价值意义在于它为人类认识自然界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有助于人类 更好地把握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特点
以直观观察和经验积累为基础,缺乏 科学实验和理论分析,对自然界的解 释带有主观性和猜测性。

自然辩证法古代朴素自然观讲课文档

自然辩证法古代朴素自然观讲课文档
可知世界与可感世界:即将世界二重化,化为理念世界和事 物世界,理念世界是可感事物的依据,理念世界与可感的个 别事物之间是本原与派生、原型与摹本的关系。提出了著名
的“洞穴之喻”这是柏氏整个哲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
第25页,共59页。
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
亚里士多德的自然观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毕氏的“宇宙和谐”是对立中的和谐
他提出了十组对立:有限与无限;奇数与偶数;正方与长方;一与多; 左与右;阴与阳;静与动;直与曲;明与暗;善与恶。
宇宙结构论
一切天体都是围绕着“中心火”而旋转的,向外依次为地球、
月亮、太阳、金星、水星、木星、土星和恒星。由于他们认为10 才是最完美和谐的数,所以又虚构了第十个天体——“对地”。
第15页,共59页。
西方古代朴素自然观
赫拉克利特的自然观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
B.C.540-B.C.470) 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西部爱非斯,是该城王室的
后裔,爱非斯学派的创始人 ,他放弃了贵族特权,专心研读 哲学。
哲学思想:世界本原:“火”是万物的本原,世界不是神
祖先崇拜
巫术和祭祀
原始人企图通过图腾祭祀,祈祷祖宗的庇护, 使氏族免受灾难。这是原始人的宗教迷信活 动。
模仿性巫术 同类感应,原始人以此表 演季节循环,以求五谷丰 登—祭祀,以及解释祭祀 的教条和神话。
第7页,共59页。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B.C.700-A.D.500)
科学背景
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
他认为无数的原子永远在无限的虚空中的各 个方向运动着,相互冲击,形成旋涡。并用 旋涡理论解释天体演化及世界的产生。他认 为旋涡是形成一切事物的原因。他把这种涡 漩运动称之为必然性,认为“没有什么东西 是偶然生成的,万物都出于理由按必然生 成”。

自然辩证法古代朴素、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古代朴素、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古代朴素、近代形而上 学自然观
目录
• 古代朴素自然观 •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 古代朴素与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的比较 • 现代科学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 • 对未来自然观的展望
01 古代朴素自然观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定义
古代朴素自然观是一种基于直观经验和观察的原始自然观念,它没有经过系统的 理论化和科学化,而是以朴素、直观的方式描述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04 现代科学自然观的形成与 发展
现代科学自然观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现代科学自然观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 为手段,以实证的方法揭示自然界的 本质和规律的观念体系。
特点
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强调自然界的 客观性和物质性,追求对自然规律的 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认识。
现代科学自然观的形成过程
文艺复兴时期
随着科学方法的兴起,人们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重 视实证和经验,逐渐形成了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 究方法。
这种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由一种或几种基本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通过相互作用 和变化形成各种自然现象。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
直观性
古代朴素自然观主要是基于人们 的日常经验和观察,没有经过严 格的科学实验和证明。
简单性
古代朴素自然观倾向于用简单的 概念和原理来解释自然现象,而 不是用复杂的机制和原理。
整体性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由各种机械运动所构成的,各种自然现象都可以通过力学原理来解 释。人们应该通过科学实验来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和原理,并通过技术手段来改造和利用自然。这种自 然观强调对自然界内部结构和机制的深入理解,但往往忽略了整体性和和谐性。
对比两者的优缺点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优点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问答题

自然辩证法问答题

自然辩证法问答题1、人类自然观演变的四个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当代自然观(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一,古希腊自然观主要内容(世界本原论):1、米利都学派(米利都三杰)—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唯物主义学派。

2、毕达哥拉斯学派,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唯心主义者。

3、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列宁称他为辩证法的奠基人。

4、德谟克利特:原子论。

5、柏拉图:理念论。

6、亚里士多德:四元素(水、土、火、气)说。

二,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信仰的时代):1、上帝创世说:自然界是上帝从虚无中创造出来的——客观唯心主义。

2、地心说:地球是宇宙不动的中心。

人被上帝安排在宇宙中心,故是上帝之外的自然中最高贵者——人类中心主义的萌芽。

3、上帝的第一次推动:自然界的万物不会自己运动,是受动的,运动的最终原因是非受动的始动者上帝——机械自然观或力学自然观的萌芽;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

4、目的论:事物的存在和运动服从于造物主的目的。

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基本内容:1、机械自然观或机械论;2、还原论:一切运动均可还原为机械运动,一切学科可还原为力学;3、(机械)决定论:拉普拉斯式的决定论,只承认必然性而否定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1、物质观,自然界式物质的;2、运动观,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3、时空观,时空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物质运动与时空不可分。

当代自然观的基本思想:1,当代自然观的基本形态:系统自然观。

①、从存在到演化;②、从确定性(必然性)到随机性(偶然性);③、从简单性到复杂性;④、从线性到非线性。

2,当代自然观的另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生态自然观。

①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

②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

③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

④生态系统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系统。

2、形而上学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科学背景。

自然辩证法-2018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2018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2018版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 如何理解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的辩证关系?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观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自然观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
2、脑力劳动者的出现是古代朴素自 然观产生的前提与条件
零散的感想和偶尔的经验,必须由 与生产劳动相对分离、从体力劳动中 分离出来的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进 行总结、概括、整理,使之系统化、 理论化,才能上升为理论形态。
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赫拉克利特的观点是唯物主义和辩证
法的结合,被列宁称为“辩证法的奠基 人之一”。德谟克利特被马克思和恩格 斯称为“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希腊人中 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 德被恩格斯称为“天生的自发的辩证论 者,是古代世界的黑格尔”。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意义和作用

道家学说
老子认为万物源于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
道家学说
“ 道可道,非常 道;名可名,非 常名。”
“道”为无形无象的“无”。 “道”是普遍法则。 “道”为混成之物。
元气说
元气说认为,世界万物都 是由弥漫的“元气”或 “精气”构成的。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王充
元气说
反对虚空的存在, 是原子论的坚决反对 者。
月亮以上的世界 由单一元素“以太” 组成,以太聚成了日 月星辰。
火干 热 气湿

冷 亚里士多德物质观
示意图

德谟克利特
认为宇宙由原子和 虚空组成。
原子在冲撞中结合 起来,形成世界上的万 事万物。
伊壁鸠鲁
伊壁鸠鲁以自己 的方式得出了原子量 和原子体积。
3、用“数量”分析把握自然万物的精致 构造和逻辑法则
4、用神化人性理解自然万物的内在灵性 和美学底蕴,透露出人与自然间的和 谐统一
1、用“本原”概念来说明自然万 物的初始状态和整体联系
古希腊本原说
泰勒斯: “水”是万物的本原
阿那克西曼德:万物的本原是 “无限者”
阿那克西米尼:万物的本原是“气”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
受到原始宗教和神话的影响,希腊人 把灵魂看成是空气,主张“万物有灵”、 “灵魂不死”,他们“虽然总观点是素 朴唯物主义的,但已经有了后来分裂的 种子”,出现了如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的对立:希腊的赫拉克利特的“火本 原”说和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说的 对立,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柏拉图 的“理念论”的对立。
它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人阿利斯塔克的“日心说”、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恩培多克勒 进化论等分别被哥白尼、道尔顿和达尔 文等人的科学发现所证实,表现出天才 的预见力。他们的理论成为“以后各种 观点的胚胎、萌芽”,成为“理论自然 科学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 展的历史”的渊源。
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
恩培多克勒
“火”“土” “水”“气”
是万物的本原
古希腊哲人的本原说
泰勒斯 阿那克西曼德 阿那克西美尼
赫拉克里特 恩培多克勒
毕达哥拉斯 亚里士多德
水 无限者
空气 火
四根说
数 四因说
真古理希的腊绝本原对说性
毕➢及从达其内规哥容律拉上的斯看正,:确任认“何识数真,理”包都含是是不万对依物客人的观的本事意原物志
原子不仅有直线 运动,也有偶然的偏 斜运动。
中国古代哲人的本原说
老子 五行说 元气说 八卦说 阴阳说
道 金 木 水 火土
原始的气 乾坤
阴阳两气
五行说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 曰金,五曰土”。
水火 木金土 润下 炎上 曲直 从革 稼穑 咸苦 酸辛甘 肾心 肝肺脾
五行说





阴阳说
阴阳说用阴、阳 二气解释自然界发展 变化的原因。
自然界有规律的 变化是“阴阳有序”, 自然界出现反常现象 是“阴阳失调”。
阴阳说
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 于是有地震。 —— 伯阳父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
一阴一阳谓之道 。 ——《易传》
八卦说
《易传·系辞上》写道: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 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庄子·知北游》中 说:“人之生,气之聚 也。聚则为生,散则为 死……故万物一也…… 通天一气耳。”
元气说
❖气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气永远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虚空即气。 ❖气的感应是物与物相互影响、相
互作用的重
王 安石
张载
王夫之
中西方自然观比较
1.在认识自然本原方面,都持有一元论或多 元论的观点。
一、古代朴素自然观的产生
1、思想渊源 2、前提与条件
1、古代原始自然观是古代朴素自 然观的思想渊源




自然

知 神话、迷信

巫术文化是从人类的直接经验出发, 运用原始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表达 出来的关于自然本质、人与自然关系 的看法,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生命的 机体,它是由各种超自然的“神力” 主宰的神秘世界。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古代朴素自然观
自然观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古代朴素自然观,是古
代社会的人们在实践和认识 活动中形成的自然观,是当 时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 平的反映。
一、古代朴素自然观的产生 二、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内容
三、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征 四、古代自然科学与朴素自然
观的互动
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B
c a
CbA
a2+b2=c2
毕达哥拉斯




1.球是最完美的立体图形,所以日、月、
大地及所有天体都应该是球形。
2.最完美的平面图形是正圆,天体运
行的轨道都应该是正圆。
亚里士多德的物质观是他的“ 四因说”哲学观的反映
亚里士多德的认为任何事物的产生和 存在都不过出自四个原因: “质料因”, “ 形式因”, “动力因”, “目的因”。
2.在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都持有“人 来源于自然界”的观点。
3.在认识宇宙方面,中国侧重于研究宇宙的时 间和空间问题,希腊侧重于研究宇宙的演化问 题,中国比希腊更注重研究宇宙的时间、空间、 物质、运动的统一关系。
4.中国的“元气说”和希腊的“原子论”是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杰出代表。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意义和作用
脑力劳动者的出现不仅使古代朴素 自然观有了产生的可能,而且创造了 古代科学。
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奴隶制的繁荣
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的建立
科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以自然哲 学的形式,达到了奴隶制时代的 发展高峰。
二、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内容
1、用“本原”概念来说明自然万物的初 始状态和整体联系
2、用“矛盾”形态解释自然万物的运动 特性和演化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