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类药物使用技巧大汇总

合集下载

青霉素注射剂的用法

青霉素注射剂的用法

青霉素注射剂的用法
青霉素注射剂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一般用于治疗细菌感染,以下是其用法:
1. 青霉素注射剂一般是静脉注射,可以直接将药物注射到静脉通路中。

2. 在使用青霉素注射剂前,需要先将皮肤消毒,避免病菌污染。

3. 使用时,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品说明书中的剂量和频次进行注射,不要自行改变药物剂量和用法。

4. 在使用青霉素注射剂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如出现呼吸困难、口干、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

5. 在使用青霉素注射剂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药物的贮存和使用条件,保证药品的品质和有效性。

剩余的药品应在规定时间内严格按照处置方法处理。

青霉素使用8大注意事项

青霉素使用8大注意事项

青霉素使用8大注意事项青霉素类抗菌药在当前畜禽兽用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可是如果使用不当,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而且还会延误病情,甚至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下面,就让我们对使用好青霉素类抗菌素,进行如下探讨。

青霉素类抗菌素,作为一类必不可少的兽药品类,要想把它用好,与使用有关的一些青霉素类药物的基本技术点,还是必须要了解的。

首先,青霉素类抗菌素的作用机理,它是干扰病原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其杀菌作用的。

而病原菌的细胞壁合成阶段,主要发生于细菌的繁殖期,因此青霉素类兽药对繁殖期的细菌才具有杀灭作用,药理上又称此类兽药为繁殖期杀菌药。

青霉素类抗菌药在当前畜禽兽用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可是如果使用不当,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而且还会延误病情,甚至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下面,就让我们对使用好青霉素类抗菌素,进行如下探讨。

、需要严格掌握用药范围青霉素类抗菌药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疾病,如对细菌的呼吸系统感染、猪丹毒、炭疽、败血症等有很好的疗效,并对畜禽的各种螺旋体和放线菌感染也都有强大的抗菌作用。

青霉素钾(钠)、双氯青霉素、海他西林、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等对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乳腺炎、创伤感染及败血症等有可靠的疗效。

第二、要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科学来说,绝大部分青霉素类药物对酸、碱不稳定,内服易被胃酸和消化酶所破坏,所以口服给药使用,有些效果会比较差或无效。

对大部分青霉素类兽药来讲,适宜的给药途径是进行肌肉注射;肌注后吸收快而完全,疗效确切。

第三、要注意过敏反应青霉素类兽药用于动物,通常对机体是没有不良反应的。

但是,对个别畜禽会偶见有过敏反应,严重者可产生过敏性休克。

易过敏畜禽中,尤其以马、骡、猪、犬等为多见。

它们注射后不久,即出现流汗、兴奋不安、肌肉震颤、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站立不稳、抽搐等症状。

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须注意观察,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同时,用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进行紧急抢救。

青霉素类药物最全解读-分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及临床应用

青霉素类药物最全解读-分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及临床应用

青霉素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 (1)分类、特点及用法 (2)一、作用于G+ 菌的青霉素 (2)1. 青霉素 (2)2. 苄星青霉素 (2)二、耐青霉素酶青霉素 (3)1. 苯唑西林 (3)三、广谱青霉素 (3)1.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 (4)2. 氨苄西林 (4)3.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4)用药注意事项 (5)误区解析 (5)物理因素 (5)化学因素 (6)临床应用 (6)1. 先杀后抑可增效 (7)2. 同类尽量不联用 (7)3. 糖苷喹诺酮有协同 (7)分类、特点及用法一、作用于G+ 菌的青霉素代表药物: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青霉素V。

其中,普鲁卡因青霉素为长效制剂,内含普鲁卡因制剂,因此有局部镇痛作用。

青霉素G 仅能肌注或静脉用,而青霉素V 尚可用口服。

1. 青霉素适用于A 组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肠球菌等常见G+ 球菌所致的感染。

以及部分G+ 杆菌(白喉、炭疽、破伤风等),G- 球菌(流脑,淋病等)、螺旋体(梅毒、回归热等)等特殊感染。

青霉素尚可用于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某些操作或手术时,预防心内膜炎发生。

用法用量:成人:肌注,一日80 万~200 万U,分3~4 次;静滴,一日200 万~2000 万U,分2~4 次。

小儿:肌注,2.5 万U/kg,q12 h;静滴,每日5 万~20 万U/kg,分2~4 次。

注意事项:肌注时不宜应用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一是升高血钠浓度;二是肌注不利吸收,钠盐会堆积注射部位。

建议用0.2%~0.25%的利多卡因注射液做溶媒,青霉素的稳定性、溶解度较好,在止痛、降低肌肉硬结方面较为理想,是肌注青霉素的最佳溶媒。

静滴速度不能超过50 万U/min,以免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2. 苄星青霉素苄星青霉素的抗菌谱与青霉素G 相仿,为长效制剂,肌注120 万单位后血中低浓度可维持4 周。

适应证:治疗A 组溶血性链球菌咽炎、扁桃体炎及梅毒,预防A 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

简述应用青霉素注意事项

简述应用青霉素注意事项

简述应用青霉素注意事项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可以有效治疗多种感染疾病。

然而,使用青霉素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其安全有效的应用。

本文将简述应用青霉素的注意事项。

1. 使用前要确认过敏史:青霉素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原,部分人群对青霉素过敏。

在使用青霉素之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过青霉素过敏史。

如果有过敏反应,应及时停用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确定适应症:青霉素适用于多种细菌感染,但并非所有感染都适合使用青霉素。

在使用青霉素之前,应明确感染的细菌类型,并确保该细菌对青霉素敏感。

如果细菌产生了耐药性,青霉素将无法起到治疗作用。

3. 注意剂量和疗程:青霉素的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

一般来说,剂量不足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剂量过大则可能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同时,疗程过短可能导致感染没有完全清除,疗程过长则可能增加药物副作用和耐药性风险。

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青霉素与其他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疗效或增加药物毒性。

例如,某些药物会降低青霉素的血药浓度,从而影响疗效;某些药物可能与青霉素发生不良反应,增加毒性。

因此,在使用青霉素时,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能够进行合理的药物选择和调整。

5. 青霉素的不良反应:使用青霉素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消化道不适、肝肾功能损害等。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或更换其他抗生素。

6. 注意青霉素的保存:青霉素需要在恰当的环境下保存,以保持其药效。

一般来说,青霉素应保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在使用青霉素时,应仔细查看药物包装,确保药物没有过期。

7. 青霉素的合理使用:青霉素是一种宝贵的抗生素资源,在使用时应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

不宜滥用抗生素,以免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同时,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青霉素使用。

正确使用青霉素,这些要知道

正确使用青霉素,这些要知道

正确使用青霉素,这些要知道发布时间:2023-04-24T10:27:37.490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2月24期作者:周晓维[导读]正确使用青霉素,这些要知道周晓维(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达州635000)我们常说“是药三分毒”,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对于某些特殊体质的人来说,某些药物的使用甚至可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因此,我们在使用药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药安全,特别是青霉素这一药物。

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青霉素之所以有这么强大的抗菌作用,原因在于青霉素与细菌细胞壁之间可以产生作用。

黏肽是组成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同时它也是细菌细胞壁中最为坚硬的一层,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维持了细菌细胞的外应和细胞壁的通透性。

而青霉素的结构与黏肽末端结构丙氨酰丙氨酸十分相似,它能够取代丙氨酰丙氨酸与酶的活性结合,使组成黏肽的多肽成分无法形成网状的黏肽,受此影响细菌细胞壁则无法形成,细菌会被溶解、死亡。

人体内的细胞中并没有细胞壁,只有细胞膜,因此人类细胞受青霉素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1.青霉素类药物为什么会发生过敏反应?青霉素本身可以是过敏原,但青霉素的降解产物青霉噻唑基,才是导致过敏的最常见过敏原,另外由于生产过程中引入的杂质也可能会引起过敏。

2.使用青霉素时要注意什么?2.1皮试在给病人使用青霉素之前要做青霉素皮肤敏感试验,这几乎是人人皆知的。

但有些人认为新生儿无需做皮肤敏感试验。

其实新生儿也会有青霉素皮肤过敏反应,有的新生儿在胎内母亲用过青霉素,出生后若母亲再用青霉素,孩子就有可能出现皮疹,严重的可引起过敏性休克,不过该情况比较少见。

另外,青霉素用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时,由于他们体内的血浆蛋白含量低,与青霉素结合少,该药在血中处于游离状态,青霉素浓度较高,加之他们脑内的“屏障”尚未发育成熟,药物通过血液进入脑内的量远较成人为高,特别是在发生颅内出血、脑膜炎以及严重营养不良时,到达脑内的药物浓度可成倍增加,故容易发生中毒反应,故切忌大剂量应用。

药品生产技术《青霉素类抗生素用药注意事项》

药品生产技术《青霉素类抗生素用药注意事项》

1青霉素类在枯燥状态下相对稳定,遇湿即加速分解。

青霉素类在水溶液中身不稳定,放置时间越长那么分解越多,不仅药效消失,而且产生的致敏物质也增多。

所以,青霉素类药物,宜在临用前方进行溶解配置,以保证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响发生。

2青霉素类在近中性〔l输液中,于~1h内滴完。

一那么可在较短时间内到达较高的血药浓度,二那么可减少药物分解并产生致敏物质。

4青霉素可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当成人每日剂量超过500万单位时以静脉给药。

静脉给药时应采用青霉素钠,一分次静脉滴注为宜,一般每6小时1次。

静脉给药的速度不能超过每分钟50万单位,以免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响。

青霉素G钾盐不宜静脉推注。

/的浓度。

每个注射部位一次肌注量不可超过2g。

静脉滴注时,将1g静脉注射液再稀释至50~100ml,于20210分钟内滴入;本品不可参加碳酸氢钠溶液中静滴;不可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至同一容器内给药。

6阿洛西林剂量≤2g时,可静脉缓慢推注给药,药液浓度不宜超过10%。

应用高剂量时以静脉滴注,滴注时间应在30分钟以上。

中度至重度肾功能减退者的给药间隔时间延长至12小时,肝肾功能同时减退者须适当减少剂量。

三条口诀,快速记忆青霉素类实用技巧

三条口诀,快速记忆青霉素类实用技巧

三条口诀,快速记忆青霉素类实用技巧青霉素类药物是临床最常用的抗菌药物之一,故不可避免地常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然而这些联合用药是否合适?如何联用能够起到增效减毒的效果?口诀一偏酸偏碱均减效中庸之道最可靠潮湿环境易分解现配现用疗效好1.碱性药物需远离:如在含青霉素的溶液中加入氨茶碱、碳酸氢钠或磺胺嘧啶钠等药物,可使混合液pH>8,青霉素可因此失去活性。

2.酸性溶媒不稳定:青霉素在偏酸性的葡萄糖溶液中不稳定,长时间静滴过程中会发生分解。

3.潮湿环境易分解:青霉素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一旦溶解即不断分解,因此要“现配现用”。

总结:青霉素应尽量用生理盐水配制滴注,“现配现用”,且滴注时间不可过长。

口诀二维C乙醇促分解抢救药物宜分开1.维生素C乙醇促分解不可与维生素C混合静滴:因为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使青霉素分解破坏,且维生素C注射液中的每一种成分,都能影响氨苄青霉素的稳定性,使其降效或失效。

不可与含醇的药物合用:如氢化可的松、氯霉素等均以乙醇为溶媒,乙醇能加速β-内醚胺环水解使青霉素降效。

2.抢救药物宜分开在抢救感染性休克时,不宜与间羟胺或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混合静滴。

因为间羟胺与青霉素G可起化学反应,生成酒石酸钾(钠),影响两者的效价;盐酸去氧肾上腺素与青霉素G钾(钠),可生成氯化钾(钠),使两者效价均降低。

青霉素与酚妥拉明、去甲肾上腺素、阿托品、马来酸氯苯那敏、辅酶A、细胞色素C、维生素B6、催产素、利血平、苯妥英钠、氯丙嗪、异丙嗪等药混合后,可发生沉淀、混浊或变色,应禁忌混合静滴。

总结:以上药物均不宜与青霉素配伍,确实需要联合时,建议中间使用适量生理盐水冲管、使用不同的静脉通道或间隔一定时间后再用。

口诀三先杀后抑可增效同类尽量不联用糖苷喹诺酮协同合理联用疗效好1.先杀后抑可增效既往认为服用大环内脂类等药物后,细菌生长受到抑制,使杀菌剂青霉素类无法发挥杀菌作用,从而降低药效。

最新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南推荐可以联用青霉素类药物与大环内脂类抗菌药物从而覆盖非典型病原体。

青霉素的用药原则和注意事项

青霉素的用药原则和注意事项

青霉素的用药原则和注意事项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感染病症。

本文将介绍青霉素的用药原则和注意事项,帮助专业医学人员更好地应用青霉素。

一、青霉素的用药原则青霉素是一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青霉素的用药原则如下:1. 选择合适的青霉素种类:青霉素有多种不同的种类,如青霉素G、青霉素V、氨苄青霉素等。

不同种类的青霉素对不同细菌有不同的敏感性,因此在用药时需要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青霉素种类。

2. 注意青霉素的给药途径:青霉素可以通过口服、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途径给药。

不同途径的给药方式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分布,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3. 注意青霉素的剂量和给药频率:青霉素的剂量和给药频率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肾功能等因素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成人的青霉素剂量为1-2克,每4-6小时一次;儿童的剂量则根据体重进行调整。

严重感染病例可能需要更高的剂量。

4. 注意青霉素的疗程:青霉素的疗程一般为7-10天,但对于某些感染病症,如链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梅毒等,可能需要更长的疗程。

在使用青霉素治疗时,应严格按照医嘱完成疗程,不可过早停药。

二、青霉素的注意事项除了用药原则外,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来确保青霉素的安全有效应用:1. 注意过敏反应:青霉素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原,部分患者可能对青霉素过敏。

在使用青霉素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并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对于已知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青霉素或选择其他抗生素。

2. 注意交叉过敏反应:青霉素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存在交叉过敏反应的风险。

如果患者对头孢菌素过敏,也可能对青霉素过敏。

在使用青霉素前,应询问患者是否对头孢菌素过敏。

3. 注意肾功能:青霉素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因此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应慎用青霉素。

对于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应根据肾功能调整青霉素的剂量和给药频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禽病诊疗实战秘诀集锦
配伍篇
1、什么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包括青霉素、头孢、以及非典型β-内酰胺类,此类药物为繁殖期杀菌剂。

2、在临床实战中,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在饮水的给药时间上,必须在2.5-3个小时内喝完,这是此类药物发挥最大效能的关键因素。

(2)在治疗量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药量!一般的情况下增加五分之一左右!目的是在短时间内有较高的血药浓度对治疗有利。

(3)必须和β-内酰胺霉抑制剂联用,如:棒酸钾、舒巴坦钠、丙磺舒等类药物合用!因为β-内酰胺环极易水解和被β-内酰胺霉分解破坏,β-内酰胺环一旦水解
和破坏将失去抗菌作用!
总结:此类药物应用是必须在短时间内有较高的血药浓度这是成功的关键!
3、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如何杀菌的?
此类药物主要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失而失去屏障保护作用,从而使菌体膨胀变形最后破裂、溶解死亡!它主要影响正在繁殖的细菌细胞!
4、青霉素类药物配伍汇总:
+:链霉素:有相加作用,但是溶液配伍可发生化学反应,应分别注射!
+:环丙沙星:治疗绿脓杆菌有协同作用。

+:头孢菌素类: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有协同作用,但应分别应用。

+:安乃近:可是青霉素类药物的抗菌作用增强,但不宜混合注射,原因尚无定论.
+:非甾体抗炎剂如消炎痛:、保泰松:提高血药浓度,延长半衰期,但大剂量易增加出血。

+:丙磺舒:半衰期延长,增加药效!毒性增强,易减少青霉素类用量!
+: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等:提高提高血药浓度,延长半衰期,后者使青霉素类药物抗菌增强,联用使减少剂量。

+:利多卡因:促进青霉素的吸收,可做溶媒。

+:棒酸、舒巴坦钠:联用有增效的作用,后者可是青霉素类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明显下降,药效可增加几倍,并可使产霉菌株对药物恢复敏感。

+:别嘌呤醇:可并用,但皮疹的发生率增加,若出现此类症状时应停用一种或者两种。

+:金银花:有协同作用,具有广泛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与青霉素联用可加强青霉素类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

+:清解合剂注射液:具有镇咳、平喘、祛痰、抗炎和增强免疫的功能,与青霉素联用具有协同抗菌作用,并能提高治疗呼吸道病的效果。

+:天葵:具有清热、解毒、利尿功效,与青霉素类药物联用可提高治疗肺炎的疗效。

+:麻杏石甘汤:有协同作用,提高治疗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并可减少使用抗生素种类及剂量,减轻不良反应。

+:松萝:与青霉素类药物联用对抗破伤风杆菌效果好。

+:双黄连:联用有协同作用。

+:五苓散:可减轻青霉素类药物不良反应。

-:磺胺类药物:药理性配伍禁忌,合用药效明显降低。

-:酰胺醇类:药效降低,如需联用,宜先用青霉素类2-3小时内再用酰胺醇类。

-:四环素类:如土霉素、强力霉素:药效减弱。

四环素类药物可抑制成球状菌的形成,从而降低青霉素类药物的杀菌作用。

-: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泰乐菌素等:呈拮抗作用。

-:林可霉素:混合配伍,可产生沉淀和降效。

-:重金属、葡萄糖液、两性霉素B、碳酸氢钠:可是青霉素类降效,甚至失效。

-:去甲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的等:不能同时静注,以免分解或沉淀失效。

-:维生素BI 维生素B2 维生素C:对青霉素类药物有灭活作用。

-:氨茶碱:青霉素极易分解。

-:氧化剂乙醇青霉素酶以及酸、碱性药物:对青霉素类药物有破坏作用。

-:氯丙嗪:联用可发生复分解反应,形成沉淀,两药不可混合应用!
±:庆大霉素、卡钠霉素等氨基糖苷类药物:有协同抗菌作用,但不宜混合注射。

青霉素类药物使后者失效,若必须联用,可分别应用,如庆大肌注,青霉素静注!±:多肽类:有协同作用,但不宜混合在同一容器中,青霉素类与干扰后者抗菌活性。

5、头孢菌素类配伍禁忌汇总:
+:青霉素类:有协同抗菌作用,如需联用剂量需小,不能在同一容器中使用。

+:棒酸、舒巴坦:增效,后者可使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明显下降,药物可增效几倍和几十倍,并可使产霉菌株对药物恢复敏感。

+:喹诺酮类:配伍有协同作用。

+:TMP等抗菌增效剂:增强疗效,并延缓细菌抗药性的产生。

+:丙磺舒:丙磺舒能降低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肾清除率,使血浆浓度升高,半衰期延长,联用时应减少头孢类药物的用量。

+:双黄连:联用有协同作用。

-:头孢西丁钠:拮抗,与多数头孢药物均有拮抗作用,配伍应用可致抗菌减弱。

-: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其快速抑菌作用,可使头孢菌素类的快速杀菌受到明显的抑制。

-:强利尿药如速尿:肾毒性增加,使头孢菌素类药物半衰期延长和清除速率下降。

因为两者相加刺激肾毒素释放,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多肽类:肾毒性增加,头孢菌素干扰了后者的肾排泄。

-:盐酸四环素:使头孢菌素药效降低。

-:林可霉素:有拮抗作用,不宜联用。

但头孢噻吩钠、头孢西丁与林克霉素联用治疗厌氧需氧和兼氧有协同作用。

-:酰胺醇类:两者配伍有拮抗作用。

-:肝素:(抗凝血药):头孢菌素可增加肝素致出血的危险,应避免头孢菌素与每天2万单位以上的肝素联用。

-:香豆素类抗凝血药:头孢菌素类药物可降低维生素K的肠道吸收,使抗凝血药增强,引起出血。

-: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氨茶碱等发生水解而降低效价!
±:氨基糖苷类:治疗某些菌株有协同作用,但肾毒性增加!应分别注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