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版杨河清劳动经济学复试题型及答案汇总
杨河清劳动经济学课后答案

杨河清劳动经济学课后答案【篇一:劳动经济学第四版杨河清】:?劳动需求与供给弹性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收入上升。
劳动者感觉富有,不想工作,想休闲多点,那么增加对闲暇时间的需求,减少劳动。
替代效应:工资上升,想多赚点钱,赚钱更为划算,放弃工作去增加闲暇,感觉浪费,放弃了工作去闲暇,感觉成本升高了,也就是机会成本上升,所以减少闲暇去增加工作,增加劳动。
单位闲暇的成本其实就是单位工资。
究竟最后是劳动需求增加还是减少,看两种效益哪种作用大一些。
替代效用占优势? ?替代效应与规模效应边际产量?等成本线的斜率:w/r[给定资本(价格为r)和劳力(价格为w)],等成本曲线表示一个固定的总支出所能得到的各种投入品组合。
如果厂商面对的投入品价格是固定的,等成本曲线就是一条直线,其斜率代表相对价格。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劳动者的闲暇与收入无差异曲线一般满足以下几个特征: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越高的效用水平;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3、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并且凸向原点;4、不同的劳动者无差异曲线表现出不同的具体形状,但是大致特征保持一致 ? ? ?劳动力需求的规模与替代效应(此两题的内容最后没有能讲到,所以直接给大家题目)工资差异是指各类人员(c )的差异。
a.工资形式b.总收入c.工资水平d.劳动成本年纪大的人更不愿意投资于人力资本的经济原因是(bc )? a.投资的直接成本较大?b.投资后未来收益持续期相对较短?c.投资的机会成本较大?d.投资后的收益增量规模较小?e.老年人记忆力下降?概念:1.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上,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可以相互替代而产量不变,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ppt)2. 劳动的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
人大版杨河清劳动经济学复试题型及答案汇总.doc

人大杨河清版劳动经济学题型及答案汇总1.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的,但( B )是相对过剩的。
A.土地资源;B.劳动力资源;C.矿产资源。
2.“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润,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是描述( B )。
A.供给创造需求理论;B.看不见的手的理论;C.利润最大化理论。
3.劳动经济学是( A )现象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
A.劳动力市场;B.劳动力供求;C.劳动力交换。
4.比较明确的劳动力生产部门是( C )。
A.工业部门;B.农业部门;C.家庭。
5.收入指某个时间内个人和家庭的劳动所得和( B )。
A.工资所得;B.非劳动所得;C.劳动报酬。
6.劳动是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 C )活动。
A.有价值的;B.有希望的;C.有目的的。
7.雇佣调整函数是指企业( C )与最佳目标雇用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A.最大雇佣量;B.最小雇佣量;C.现有雇佣量。
8.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间内,在( A )下雇主愿意并且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A.某种工资率下;B.某种劳动生产率下;C.某种价格比率下。
9.企业在雇用劳动力时,企业愿意支付的工资率定义为( B )。
A.劳动力供给价格;B.劳动力需求价格;C.劳动力均衡价格。
10.长期成本曲线是资本和劳动投入都可变动时,若干短期平均成本的( A )的连辍轨迹。
A.最低点;C.相切点。
11.等成本线是在总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可以购买到的劳动和( A )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A.资本;B.土地;C.技术。
13.政府补贴政策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可以从( B )两方面来分析。
A.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B.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C.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
14.非营利企业潜在利润为正值的含义是( C )。
A.要求企业不营利;B.要求企业利润最大化;C.要求企业利润低水平。
15.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主要划分为( A )三大方面。
A.自然,经济,社会;B.微观,中观,宏观;C.家庭,企业,国家。
劳动经济学第四版杨河清

选择题涉及的主题:•劳动需求与供给弹性•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收入上升。
劳动者感觉富有,不想工作,想休闲多点,那么增加对闲暇时间的需求,减少劳动。
替代效应:工资上升,想多赚点钱,赚钱更为划算,放弃工作去增加闲暇,感觉浪费,放弃了工作去闲暇,感觉成本升高了,也就是机会成本上升,所以减少闲暇去增加工作,增加劳动。
单位闲暇的成本其实就是单位工资。
究竟最后是劳动需求增加还是减少,看两种效益哪种作用大一些。
替代效用占优势收入效应占优势•替代效应与规模效应•边际产量•等成本线的斜率:w/r[给定资本(价格为r)和劳力(价格为w)],等成本曲线表示一个固定的总支出所能得到的各种投入品组合。
如果厂商面对的投入品价格是固定的,等成本曲线就是一条直线,其斜率代表相对价格。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劳动者的闲暇与收入无差异曲线一般满足以下几个特征: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越高的效用水平;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3、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并且凸向原点;4、不同的劳动者无差异曲线表现出不同的具体形状,但是大致特征保持一致•劳动力需求的规模与替代效应•(此两题的内容最后没有能讲到,所以直接给大家题目)•工资差异是指各类人员( C )的差异。
A.工资形式B.总收入C.工资水平D.劳动成本•年纪大的人更不愿意投资于人力资本的经济原因是(BC )A.投资的直接成本较大B.投资后未来收益持续期相对较短C.投资的机会成本较大D.投资后的收益增量规模较小E.老年人记忆力下降概念:1.边际技术替代率:在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上,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可以相互替代而产量不变,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ppt)2.劳动的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
3.劳动的需求弹性:工资率变化1%,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百分之几4.内部劳动力市场:是相对于外部市场而言的,是指一个用人机构(主要是企业)范围内,以特定的规则和习惯来调节劳动力供求的资源配置机制。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文档

1.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2.3.4.一、单项选择题5.个人劳动力供应曲线是(B)A. 向前曲折B.C. 从左下向右上倾斜D.3.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加(B)4. A.有正向B.有负向5.6.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C)A. 劳动和资本的边沿产品之比B.C. 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钱比D.A.长久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B)B. A.大,峻峭B.大,缓和C.D.以下对于边沿技术代替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B)E. A.F. B.G.H.I.边沿劳动产量最后都要降落,这是因为(C)J.新增添的劳动力自己技术较差K.新增添的工人薪资较高L.资本变得相对稀缺D.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应曲线左移,对平衡薪资率和平衡就业量的影响为(C )A. 减少,减少B. 减少,增添C. 增添,减少D.一般培训的成本往常由(B)A.公司B.员工实质薪资与物价指数(B)A.正有关B.负有关技术进步对(C)A.娴熟工B.非娴熟工C. 技工D.11.规范剖析方法第一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论问题?)(BA.“互益”基准B.“互惠”基准C.“互帮”基准D.“互利”基准12.以下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花费?( D )A.生产花费B.教育花费C.工时损失花费D.社会公共支出13.对于等功效曲线特色的描绘,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D )曲线走开原点越远,功效水平越低等功效曲线的斜率为正同一个人的两条等功效曲线能够订交等功效曲线凸向原点14.ES>1是表示劳动力供应弹性怎样?(D)A.供应无弹性B.供应有无穷弹性C.供应缺少弹性D.供应富裕弹性1 5.长久劳动力需求调整与短期对比幅度更大,是因为以下哪个效应也开始起作用?(A )A.规模效应B.收入效应C.代替效应D.外在化效应1 6.以下哪个选项属于个人接受教育时的时机成本?(B)A.学费B.因为上学而放弃的收入C.高出不上学时的部分生活花费D.书本费1 7.以下哪个选项的劳动力拥有较高的流动性?(A)A.劳动力自己所拥有的技巧能被很多公司利用B.铁路机车司机C.石油工人D.整个社会对劳动力需求降落的一些行业1 8.以下哪个选项属于缓期支付?(B)A.小时薪资老金C.住宅D.免费午饭1 9.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造成劳动力市场鄙视的因素?(D)A.种族B .性别C.民族传统D.劳动技术2 0.以下哪个选项属于垄断力量造成的市场鄙视?D)男雇员不肯意在妇女领导下工作B.公司以5分钟打字测试为依照,拒绝得分低于55分的所有申请者雇主因为既定偏好,不肯意雇用女性二元劳动力市场最初公布《最低薪资法》的国家是:(C)A.英国B.法国C.新西兰美国2 3.以下选项中,______不是互惠阻碍。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
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
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
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
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
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
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
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
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
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
从个人角度看。
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
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
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
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
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
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
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
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
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
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
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
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
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
从个人角度看。
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
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
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
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
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
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
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
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
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
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
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
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
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
从个人角度看。
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
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
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
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定稿版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
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
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
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
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
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
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
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
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
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
从个人角度看。
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
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大杨河清版劳动经济学题型及答案汇总1.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的,但(B)是相对过剩的。
A.土地资源;B.劳动力资源;C.矿产资源。
2•“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润,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是描述(B )。
A.供给创造需求理论;B.看不见的手的理论;C.利润最大化理论。
3.劳动经济学是(A )现象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
A.劳动力市场;B.劳动力供求;C.劳动力交换。
4.比较明确的劳动力生产部门是(C )。
A.工业部门;B.农业部门;C.家庭。
5.收入指某个时间内个人和家庭的劳动所得和(B )OA.工资所得;B.非劳动所得;C.劳动报酬。
6.劳动是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 C ) 活动。
A. 有价值的;B. 有希望的;C. 有目的的。
7.雇佣调整函数是指企业( C ) 与最佳目标雇用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A.最大雇佣量;B.最小雇佣量;C.现有雇佣量。
8.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间内,在( A ) 下雇主愿意并且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A. 某种工资率下;B.某种劳动生产率下;C.某种价格比率下。
9.企业在雇用劳动力时,企业愿意支付的工资率定义为( B ) 。
A.劳动力供给价格;B.劳动力需求价格;C.劳动力均衡价格。
10.长期成本曲线是资本和劳动投入都可变动时,若干短期平均成本的( A ) 的连辍轨迹。
A. 最低点;B. 最高点;C.相切点。
11.等成本线是在总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可以购买到的劳动和( A ) 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A. 资本;B. 土地;C.技术。
13. 政府补贴政策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可以从( B ) 两方面来分析。
A.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B.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C.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
14.非营利企业潜在利润为正值的含义是( C ) 。
A.要求企业不营利;B.要求企业利润最大化;C.要求企业利润低水平。
15.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主要划分为( A ) 三大方面。
A.自然,经济,社会;B.微观,中观,宏观;C.家庭,企业,国家。
16.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 B ) 关系。
A. 反向;B. 正向;C.平行。
17.劳动力参与率M形周期变化规律表现的是(B) OA.男性劳动力参与率;B.女性劳动力参与率;C.青年劳动力参与率。
18.劳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状态叫做( A ) 。
A.供给富有弹性;B.供给无弹性;C.供给缺乏弹性。
19.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劳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状态叫做( C ) 。
A.供给富有弹性;B.供给无弹性;C.供给缺乏弹性。
20.劳动时间与余暇时两者之间是( A ) 关系。
A. 此消彼长;B.同消同长;C.正相关。
21.劳动经济学中的非劳动收入是指( C ) 。
A. 不劳而获的收入;B.不正当、不合法的收入;C.劳动工资以外的收入。
22.当市场劳动供大于求时,政府一般应( B )A.上调最低工资;B.下调最低工资;C.不动最低工资。
23.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A.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增加;B.均衡工资率上升,均衡就业量减少;C.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减少。
24.在劳动力市场上,均衡的形成由均衡工资率与A.均衡供给量;B.均衡需求量;C.均衡就业量。
25.在U—V分析中,U表示(B) OA.就业;B.失业;C.效用。
26.在U-V分析中,V表示(A ) OA.职业空缺;B.就业;C.失业。
则会出现(A ) ( C ) 决定27. 劳动力过剩表现在企业外部就是( B ) 。
A.隐性失业;B.显性失业;C.劳动力滞存。
28. 劳动力迁移成本是劳动力在流动中发生的( C ) 。
A.中间成本;B.间接成本;C. 直接成本。
29. 劳动力流动的社会成本在经济学意义上称作( C )A.内部成本;B.私人成本;C. 社会成本。
30. 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必须着眼于提高我国农村( C ) 指标A.土地垦殖面积;B.土地复种面积;C.人均土地经营面积。
31. 实际工资是货币工资与( B ) 之商。
A.股价指数;B.物价指数;C. 比价指数。
32. 福利分配是工资的( A ) A. 转化形式;B.实物支付形式;C.延期支付形式。
33.工资的职能是由工资的( C ) 所决定的.A. 计时性;B.计件性;C.本质属性。
34.( C ) 提出了均衡价格工资理论。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歇尔。
35.按要素分配制度主要包括劳动分红制、年薪制和( A )A.股权薪酬制;B.劳动股权制;C.借贷购股制。
36.劳动股权制的基本原则是包括了( C ) 。
A.按资产分配原则;B.按资金分配原则;C.按劳分配原则。
37.劳动分红制是对企业( B ) 的一种内部再分配形式。
A.税前利润;B.税后利润;C.利润总额。
38.劳动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包括了( C )A.马克思主义经济学;B.西方经济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
39. 从理论层面讲,劳动力是( B ) 。
A.人和动物都有的一种能力;B.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C.人所特有的活劳动体力。
40.劳动力供求规律表现为( A ) 。
A.供过于求,工资下浮;B.供不应求,工资下浮;C.工资上升,需求增加。
41.利息、工资与就业的互动关系为( B )A.实际利息率高,将来就业增加;B.实际利息率高,现在就业增加;C.实际工资率低,现在就业增加。
42.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的假设是( A ) 。
A.完全自由竞争市场;B.产品不同质;C .工人具有不同的劳动效率。
43.凯恩斯增加就业的对策是( C ) 。
A. 启动价格调节作用;B.节制消费的政策;C.政府主动干预经济。
44.人力资本的特点包括( B ) 。
A.能够转让和继承;B.不能静态货币计量;C.人的消费能力。
45.教育的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的差异表现在( C )A.两种投资的边际收益均等程度不同;B.两种成本的内部经济性不同;C .两种成本的考核时间不同。
46.公共部分就业的主要特点是( C ) 。
A.目标为市场价值最大化;B.目标为外部效益最大化;C.目标为公共服务最大化。
47.劳动力市场是指( A ) 。
A.买卖劳动力的市场;B.买方市场的劳动力市场;C.卖方市场的劳动力市场。
48.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 1 的涵义是指( A ) 。
A. 完全无弹性;B.完全有弹性;C.单位弹性49.从基尼系数看,劳动者收入分配不公的警戒点是指( B )A.J=0;B.J=0.4 ;C.J=1。
50.劳动力市场垄断歧视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A ) 。
A.男性工资水平高于一般工资水平;B.女性工资水平高于一般工资水平;C.男性工资水平高于女性工资水平。
51. 供给学派就业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B ) 。
A.赞同凯恩斯增加需求的主张;B.否定凯恩斯增加需求的主张;C.实施最低工资制会降低失业率。
二、多项选择题1、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包括( ACE)。
A、人的劳动B、生产工具C劳动对象D原料、燃料E劳动资料2、马克思把劳动分为三种形态,它们是( CDE)。
A、生产性劳动B、非生产性劳动C潜在形态的劳动D流动形态的劳动E凝固形态的劳动3、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认为,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形式有(ABCD)A流动的过剩人口B、潜在的过剩人口C停滞的过剩人口D相对过剩人口的最底层E固定的过剩人口4、造成工资国民差异的原因(ABCD)E。
A国民劳动强度不同B、价值规律在国际上的应用所形成的商品价格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C商品的国际价值的货币的相对价值的差异D不同国家名义工资的差别E各国的自然、历史、文化条件不同5、对劳动经济理论论述最集中的是(ABC)。
A、劳动经济学B、劳动经济学说史C人力资源经济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E西方经济学6、劳动力市场交易的行为,以下哪些情况符合“互惠”的标准(ABC)。
A所有人都受益没有人受损B、部分人受益,但没有人受损C部分人受益,部分人受损,但受益者受益可补偿受损者之损D所有人都受损,但受损者的损失相同E、部分人受益,部分人受损,但受益者受益不能补偿受损者之损7、人的劳动与动物求生活动相比的特点有(ABCD)EA、人的劳动具有主动性B、人的劳动具有自觉的目的性C人的劳动具有创造性D人的劳动具有多层次性E人的劳动具有相依性8、劳动作为生产要素与土地、资本等要素相比的特点是(ABD)A劳动的所有者是自然人B、劳动的所有权不能转移C劳动的所有者既可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D劳动力在流动中具有一定主动性和决定性E在流动中劳动的所有权常发生转移9、在农业、工业经济时代,劳动者就业最主要的三个条件是(ABD)。
A、健康的身体、充沛的体力B、忠于雇主,勤于劳动C具有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D身怀一技之长E具有业绩和知识10、劳动报酬业绩化表明(CDE)。
A谁年龄大、职务高、职称高、报酬也就高B、谁工作时间越长,报酬就越高C知识含量高的劳动,其报酬就高D劳动报酬与劳动业绩成正比E岗位工资制被业绩工资制所取代11、马克思主义者把人的需要分为三个层次,它们依次是(ACEA生存的需要B、成就的需要C享受的需要D情谊的需要E发展的需要12、人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非动机行为,另一种是动机行为,下列行为哪些是动机行为?(ACE)A工作行为C社交行为B、本能行为C社交行为D情绪冲动时行为E学习行为ABCD)E。
13、与物力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具有以下特征(A时限性B、能动性C再生性D智力性E核心性14、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主要因素有(ABCD)E。
A人口B、劳动力参与率C社会制度D风俗习惯E教育15、广义的人力资源开发包括(ABCD)E。
A人力资源的生理、心理开发B、人力资源的智力开发C人力资源的伦理开发D人力资源的技能开发E人力资源的环境开发16、当今人力资源的教育开发呈现出以下特点(ABCD)E。
A教育开发一体化B、教育形式多样化C培养目标国际化D课程设置综合化E教育手段现代化17、市场型人力资源配置,具有配置的(ABCD)E。
A及时性B、有效性C客观性D自发性E盲目性及调节的不全面性18、在人力资源的产业配置方面,第一产业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的原因是(ABC)。
A、工业劳动者收入高于农业劳动者收入B、工业效率高于农业C农产品需求下降,工业品需求上升D技术进步对工业劳动力需求减少E人均收入增加对服务需求的扩大19、劳动力需求(ABDE)。
A是一种派生需求B、是有效需求C是雇主对劳动力所有权的购买D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替代能力E受产品需求弹性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的影响20、影响劳动力需求的正式制度因素有(ADE)A就业制度B、社会意识形态C伦理道德D工资制度E福利制度21、我国劳动力供求状况表现为(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