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题库】2021年安徽大学艺术学院626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核心题库[名词解释+简答题]

版权声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按照考研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重点试题及高频试题并给出了详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是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特别说明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一、名词解释

1.曹衣出水

【答案】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他以画天竺风格的佛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人称其“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谓之“曹衣出水”,即运用稠密的细线表现薄质贴身衣褶,有如刚从水中出来一样。这一风格特征吸取了印度笈(jí)多朝造像的特点,同时融入中原画风,是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的体现。曹仲达的作品早已不存,但从克孜(zī)尔早期壁画中可以感受“曹衣出水”的风采,反映出中外艺术在当时的交流与融合。

2.武梁祠画像

【答案】山东嘉祥武梁祠,是我国东汉晚期武氏家族祠堂,也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一处画像遗存。其内部装饰了大量完整精美的古代画像石,内容包括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墓主人生前生活等,是研究东汉后期历史与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画面主要采用减底阳线刻的手法表现人物动态,又以阴刻线条来表现人物的衣褶和五官。风格稳健古朴。

3.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答案】新石器时期彩陶缸,纵深47厘米,圆口,彩绘装饰在陶缸腹部。画面为白色鹳鸟口中衔着一条鱼,旁边以粗壮的线条表现一把石斧,生动形象。其中鹳鸟和鱼分别为两族的图腾,画面表现出简单的社会关系。这件器物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最典型的代表之一,鱼鸟纹饰具有纪念碑式的纪实功能。

4.赵孟頫的古意

【答案】赵孟頫在艺术主张上标榜“古意”,以为“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出发,提倡继承唐与北宋绘画,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反对宋代院画过分追求形似和纤巧。

5.工笔

【答案】工笔亦称“细笔”,中国画传统的画法之一,与“写意”相对。用细微精刻的手法描摹物象,线条细致,一丝不苟,属于工整细致一类密体的画法。在我国的传统绘画中,工笔画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从战国时期绘制的帛画,到唐宋艺术家的经典巨作,可以说,中国传统的工笔画,在上千年的时间里,从稚嫩逐渐走向成熟。元代以后,随着文人画的兴起,中国工笔画开始走向低谷,甚至被贬低为工匠的描摹之作,难登大雅之堂。直到20世纪80年代,工笔画在经历了几百年的沉寂后,开始逐渐复苏,并以前所未有的全新姿态迅猛发展。当代工笔画的复兴,

体现了古代艺术传统的不断延续,同时也显示出了中国画艺术的新生和希望。

6.伤痕美术

【答案】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随着社会的变化,中国的美术创作进入了一个对“文化大革命”及中国文化和历史进行全面反思的时期。反思的结果就是在美术界出现了“伤痕美术”。它的出现受到了文学的启发和影响,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位置。“伤痕美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关于知识分子和老干部受迫害的题材,一类是与知识青年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人生经历有关的题材。“伤痕美术”在新中国美术史上的价值在于,美术家们敢于通过艺术创造的方式,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揭露,提出质疑、反思,开始具有批判现实的意识和追求。张红年的《那时我们正年轻》、王川的《再见吧,小路》、何多苓()等的《我们唱过这支歌》,都是“伤痕美术”的代表作。

7.秦始皇兵马俑

【答案】西安临潼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发现大型兵马俑葬坑,共四个,总面积达12600平方米左右。陶俑与真人大小相等,模塑兼施,烧制后加彩绘。人物形象多样,外貌真实,精神气质俱佳。秦兵马俑阵容庞大,是秦朝国力和武力强盛的象征。同时出土的还有彩绘铜马车、百戏诵等。

8.武梁祠

【答案】山东嘉祥武梁祠,是我国东汉晚期武氏家族祠堂,也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一处画像遗存。其内部装饰了大量完整精美的古代画像石,内容包括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墓主人生前生活等,是研究东汉后期历史与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画面主要采用减底阳线刻的手法表现人物动态,又以阴刻线条来表现人物的衣褶和五官。风格稳健古朴。

9.南吉北磁

【答案】宋代形成北有磁州、南有吉州两大民窑体系。吉州窑以烧制黑瓷著称,独创了以剪纸及木叶贴花为装饰的手法(见下图)。磁州窑以烧制白地黑花瓷为主,装饰技法以画花、雕袖最为流行,器物黑白对比鲜明,富有强烈、明快的装饰效果。

图:树叶贴花黑釉盏

10.梁楷

【答案】梁楷,画院待诏,嗜酒成性,放荡不羁,尤擅酒醉之后作画,人称“梁疯子”。善画人物、道释、山水、花鸟,早年师法贾师古,后青出于蓝,自成一派。他画风多样,既能按传统风格绘画,又自创一种简笔泼墨大写意的绘画风格。作品《李白行吟图》用笔洗练简约,线条灵动飘逸,展现出李白清高的境界。作品《泼墨仙人图》大笔泼墨,寥寥数笔将仙人面带醉意、步履蹒跚的状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其还有《六祖砍竹图》《释迦出山图》《八高僧故事图卷》等作品流传下来。

11.海派

【答案】指清末19世纪在上海居于主流地位的画家形成的群体。“海派”善于把诗书画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结合起来,义从古代刚健雄强的金石艺术中吸取营养,描写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将明清以来大写意水墨画技艺和强烈的色彩相结合,形成雅俗共赏的新风貌。“海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有张熊、朱熊和“三任”即任熊、任薰、任颐,任颐为高峰;晚期以吴昌硕为巨擘。任颐(任伯年)的绘画非常全面,是清末人物画作者中的佼佼者。吴吕硕在诗、书、画、印各方面造诣都很深,尤擅长大写意花卉。

12.《芙蓉锦鸡图》

【答案】《芙蓉锦鸡图》,疑为出自北宋画院高手,而宋徽宗赵佶亲加題识,故后世多视为徽宗画。此图描绘金秋景色中的芙蓉、锦鸡。就绘画技巧而言,图中状物工丽,神情逼肖。锦鸡全身毛羽设色鲜丽,曲尽其妙,俱为活笔。芙蓉枝叶俯仰偃斜,精妙,入微,每一片叶均不相重,各具姿态,而轻重高下之质感,耐人寻味。图下几枝菊花斜插而出,增添了构图之错综复杂感,渲染了金秋之气氛,衬托出全图位置高下,造成全图气势上贯。芙蓉斜刺向上,使观者凝神于飞舞之双蝶。用笔之精娴熟练,双钩设色之细致入微,空间分割之自然天成,均足以代表北宋宣和时期院体画的水平。赵佶对于绘画中注重体现诗意、创作技巧上尚“法度”的思想要求,在此图中得到了体现,是中国绘画史上院体画的上乘之作。

13.没骨法

【答案】没骨法是中国画中不用墨笔线条勾勒为骨,而是直接用色彩描绘物象的技法。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五代黄筌画花勾勒较细,着色后几乎隐去笔迹,遂有“没骨花枝”之称。北宋徐祟嗣效学黄筌,所绘花卉摒去墨线勾勒,只用色彩画成,后人称这种画法为“没骨法”。清代恽寿平亦用此法。

14.洞窟壁画

【答案】欧洲史前时期画于洞窟壁上的绘画作品,其中也包括泥塑和浮雕。表现内容皆以动物为主,手法生动而写实。代表者是法国的拉斯科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