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句子节奏停顿划分

合集下载

文言文节奏划分技巧

文言文节奏划分技巧

中考文言文节奏如何划分1、主谓之间要停顿:主语(人、事、物)后停顿如:(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2)武陵人/捕鱼为业(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4)天时/不如地利(5)上/知天祥终不屈(6)余/忆童稚时(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动宾、动补之间(谓语和宾语、谓语和补语)要停顿:(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忘/路之远近(3)衔/远山,吞/长江(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5)征/于色,发/于声(5)苟全性命/于乱世3、句首语气词、发语词、总结性词语后面要停顿:主要有:“盖”、“夫”、“若夫”、“故”、“是故”(1)盖/竹柏影也(2)若夫/淫雨霏霏(3)盖/大苏泛赤壁云(4)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 ) 夫/环而攻之(6)故/时有物外之趣4、关联词、连词要停顿(句首连词后停顿、句中连词前停顿)。

主要有:“若”、“而”、“然”、“然则”、“则”、“且”(1)遂/与外人间隔(2)环而攻之/而不胜(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人不知/而不愠(5)然则/北通巫峡(6)然/数年恒不一见(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5、“古二今一”词朗读时须分开:如:(1)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2)故/人不独亲其亲(3)可/以一战《曹刿论战》(4)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公输》6、古代的时间、地名、国名、年号、官职等应作停顿。

(1)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2)今/骤获多金今/天下三分(3)庆历二年/进士(4)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宫(5)宋/何罪之有?宋/有富人(6)俄而/百千人大呼既而/风定天清时间词:俄而、已而、少时、是时、未几、无何、忽、倏忽、、倏尔、已而7、其他特殊句式停顿:(1)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2)再/而衰,三/而竭省略句式(3)何陋/之有倒装句式。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一)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

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问/今是何世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

划分文言语句的朗读节奏

划分文言语句的朗读节奏

划分文言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文朗读节奏,是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其目的就是考查学生是否读懂了语句,理解了句意,理清了句子的结构。

常考题型:1.用“/”给句子断句。

2.选出朗读节奏划分有误或正确的一项。

技法点拨:划分朗读节奏主要把握以下五个原则:1.根据语法结构确定。

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或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

如:屠/大窘忘/路之远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句首发语词、连接词、关联词后要停顿。

(“至”“若”“夫”“盖”“然”“则”“然则”“岂”等发语词和“且”“虽”“因”“故”“由是”等关联词后面一般要停顿。

)如:夫/战,勇气也。

虽/乘奔御风。

3.句中“而”字前后停顿,句中“也”字后停顿。

要切记:“而”字用在句首,在“而”后停顿;用在句中,一般在“而”前停顿。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节合成词。

如:可/以一战。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5.根据文句内在的意义确定。

如“其一/犬坐于前”中,“其一”是指“其中一只(狼)”,“犬坐”是像狗一样坐着,这里的“犬”是名词做状语。

另外,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官职、地名等要了解清楚,不可读错。

一般古人的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以及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如:孤/不度德量力。

作亭者谁,卢陵/欧阳修也。

练习:(广东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

遇故友,若不相识。

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节选自《清朝艺苑》)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中考语文考点复习21划分文言语句朗读节奏(全国通用)

中考语文考点复习21划分文言语句朗读节奏(全国通用)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代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中考对断句的考查,从题型来讲有两种:一是客观题,一是主观题。

从材料的来源来看,有的出自所选文段,有的出自其他典籍,还有的出自教材后的补充文段。

从所选语句的特点来看,有的句式整齐,有的有明显的标志。

从考查重点来看,侧重于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的标点,只要求用斜线断开。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北冥有鱼《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其/几千里也B.其翼/若垂天之云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D.亦若是/则已矣【答案】A【分析】考查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A.句意为“不知道它有几千里”,正确划分应为:不知/其几千里也;故选A。

二、文言文阅读。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中考文言文节奏的划分技巧(南通市)

中考文言文节奏的划分技巧(南通市)

文言文节奏的划分技巧朗读节奏的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知识梳理:1.主谓之间要停顿。

2.动宾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如:①其∕实味∕不同②可∕以一战5.关联词语后面要停顿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如:“盖”,“夫”文言文划分节奏的常见方法:一.根据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确定朗读的节奏一般来说,闻言句子的语法结构和现代汉语大体相同。

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

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往往在主谓之间和动宾之间。

这样划分符合句子的完整表达。

如:口技人∕坐屏障中(主谓之间的停顿)遥闻∕深巷中犬吠(动宾之间的停顿)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二.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若句首表现出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示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

如“夫”、“盖”、“故”、“惟”、“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

如: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若夫∕淫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夫/环而攻之(《孟子二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故∕时有物外之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三.根据句子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文言文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法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两年过渡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

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菊,花之∕隐逸者也。

四.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例1:其一犬坐于前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犬”是名词作状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狗像狼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

中考语文 文言文断句技巧与针对练习

中考语文   文言文断句技巧与针对练习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 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 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虚词断句法
句首: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且夫、 嗟夫、嗟乎、呜呼 句首时间词:顷之、俄顷、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俄、有间 句尾:也、矣、焉、耳、耶(邪)、与(欤)、哉、夫 疑问词:何、胡、安、曷、奚、曷、孰、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 关联词:向使、苟、故、况、已而、岂非、岂、虽、虽然、纵、纵使、假使、 是故、则、然则、或、而况、已而、于是、岂、岂非 (句首语气词、时间词、句末语气词之后往往断开。关联词、疑问词之前断开)
3.若句首出现表总结性的词语 故 / 自号曰醉翁也。 是以 / 先帝简拔 / 以遗陛下。 遂 / 率 / 子孙荷担者三夫。 于是 /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故 / 君子有不战,战 / 必胜也。 以是 / 人 / 多以书假余。 乃 / 重修岳阳楼。
4.“古二今一”原则,即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
D.吾/谁与归
“古仁人”是一个短语,不应分开,所以C项错了。 A项是语意转折的停顿,B项是承接上文的连词后停顿,所以这两项对了。 D项是主谓间的停顿,也对。
五、哪些地方不可停顿
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中不能停顿,否则就把意思读错了 1.偏正短语。 如:而 / 乡邻之生 / 日蹙。得道者 / 多助。
2.介宾短语。 如:不足 / 为外人道也。 3.固定结构。 如:其 / 如土石何?(“如……何”是特殊的固定用法,相当于 “把……怎么样”的意思,不能拆开,必须连读。) 4.起舒缓语气、调节音节作用“之”的前后不能停顿。
针对练习
例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B )

中考复习: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

中考复习: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

五、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 “便要/(渔人)还家” • “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 等。 • 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
六、凭借语感,根据句意进 行划分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意思:处在朝庭的高位上,就为 它的人民担忧
切记:不可停顿的地方
• 一、偏正短语间不可停(如用结构 助词“之”相连的短语、定语与中 心词之间 ) • 如:前人/之述备矣(x) • 二、介宾短语间不可停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x)句首发语词:如“至”、 “若”、“至若”、“夫”、 “若夫”、“盖”、 “然”、 “则” “然则”、“岂”、 “岂若”、“宜”、“诚宜”、 何尝、其等。 • 关联词:且、虽、因、“惟”、 “故”等。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 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 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 趣味。 •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 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状语后置句之前要停顿。
• 受 任 于 败 军之际,奉命于 危难之间 • 刻 唐 贤今人诗 赋 于 其 上。 •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 故 临 崩 寄臣 以大事也。
•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 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 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 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 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 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切记:不可停顿的地方
三、作为一个语义单位的不可停 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四、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 例:其一犬/坐于前 例:山/行/六七里

语文中考复习文言文句子断句方法指导

语文中考复习文言文句子断句方法指导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稿贬定朗PP州T 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 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稿章定吟PP咏T,陶海量冶素性材情持续。更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 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新看,花上君千款子模诗板》选择,总语有涉一 讥刺,执政不悦,被贬为播州刺 史,后易连州。去京师又十余年,款连适次合数你 郡,又徙夔州刺史。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文言文阅读
专题11 句子节奏划分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目录
CONTENTS
01
考情分析
02
知识建构
03
题型特训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第一部分
考情分析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2022版课标中对于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有如下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
句意:(他们)都坐在简陋的屋子里,被丛生的杂草掩没了门户,但他
们的志向意趣却经常是很充实饱满的。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考法二 文言文阅读句子节奏划分划线题
(2023·江苏盐城)班级开展“走近诗人刘禹锡”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课外文 言文阅读】[材料一:诗人传记]刘禹锡,字梦得。贞元九年擢①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入为监察御史。工文章,善五言诗。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 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 所言必从。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考法一 文言文阅读句子节奏划分选择题
(2023·湖南岳阳)阅读宋濂两篇赠序的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文言文对比阅读】 【乙】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①,由水道至 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 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②,会余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句子节奏停顿划分
首先理解意思.然后根据意思来分就很简单了.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文言文句子节奏停顿划分
掌握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①可/以/一战②再/而衰,三/而竭③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⑤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⑦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⑧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⑨且/焉置/土石⑩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11、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12、今/天下/三分1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14、是以/众议/举宠为督15、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7、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1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附:关于文言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指导例析
一、“意义单位划分法”:
文言句朗读的停顿划分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

例1、望晚/日照/城郭(《登泰山记》)“望晚”是“向晚”、“傍晚”之意,全句有“望晚”、“日照”、“城郭”三个意义单位。

不可读成“望/晚日/照城郭”。

例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其乐”前一“乐”字用做动词,“以……为乐”;后一“乐”字,作名词,“所乐的事”。

“乐其乐”即“以其乐为乐”。

不可误读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二、“语法结构划分法”:
根据语言顺序处理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动补”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1、主谓之间、状谓之间、动补之间可作停顿。

例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例4、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例5、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例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例7、永之人/争/奔走焉(《捕蛇者说》)
2、动宾之间,结合紧密时不停顿,但宾语有定语限制或修饰,就须停顿。

例8、故/克之(克之是动宾关系,但宾语为单音节,动宾结合紧密,不需停顿,否则读来反而生硬。


例9、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路之远近”是忘的宾语,有其修饰限制语,结构完整,自成层次,动宾之间,往往有其停顿。


3、几个状语之间虽有停顿,但只相当于现代的顿号级别,可不作停顿。

例10、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每与臣”有“每”、“与臣”两个状语,可以连读,不必停顿。


4、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一般不停顿。

例1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三、“文言句式特点划分法”:
要留心文言句式特点,如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划分停顿时须维护其古代语言特点和意义的完整。

例1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谓语“鼓”)
例1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之高”是定语后置)
例1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是介词,后省略宾语“之”,代桃源村人)
例15、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应调整为“有何陋?”)
例1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其上”是状语后置)
例17、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在句中是“……的原因”之意,是固定结构;“也”表判断语气,“此……也”是判断句)
例18、帝/感/其诚(“感”具有被动意义,“被……所感动”)
四、停顿要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

例19、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竭”是关键词)
例20、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入”、“出”是关键词)
例2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关键词)
五、留心名作状的朗读停顿。

例22、其一/犬坐/于前(“犬”是名作状,“像狗一样”修饰“坐”的样子,不能读成:其一犬/坐/于前)
例23、山行/六七里(“山”是名作状,“在山路上”限制“行”的处所,不能读成:山/行/六七里
六、留心形同于现代双音合成词现象的朗读停顿。

古代汉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形同于现代的双音节合成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不能把古代两个单音词读成现代的双音合成词。

例24、于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例25、可以可/以/已/大风可/以/一战
例26、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例27、中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七、留心句首关联词及语气助词“夫、盖、且、若夫、至若”,将其自成音节,专作停顿,以发挥统领全句或全段以及引起话题的作用。

例28、夫/大国,难测也
例29、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例30、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
例3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八、留心古代的“国名、年号、地名、官名、郡爵、史实”。

例32、陈/康叔公/尧咨/善射(“陈”系姓氏,“尧咨”是名,“康叔公”是谥号,“公”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例33、《范/文正公/集》
例34、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吴中”是地名)
例3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地名---姓名---字---“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例36、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九、“也”用在句中表示提示,朗读时应停顿,不能误为副词,如作句尾语气助词则不作停顿。

例37、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例38、可/计日而待也
十、句式整齐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朗读时可用相同的停顿来读,使语气语调一气贯通。

例39、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例40、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