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及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合集下载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课时教案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课时教案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其次课时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洁方法(2)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生疏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试验、阅读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猎取信息(2)运用比较、分析、联想、分类等方法对所猎取的信息进展加工(3)能主动与他人进展沟通与争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疼惜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概念(2)树立为社会的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教学重点】(1)铁锈蚀的条件及防护(2)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教学难点】(1)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课前预备】多媒体、试验所需器材【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视频:钢铁的锈蚀有关报导,现在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

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呀!防止金属锈蚀已成为科学争论和技术领域中的重大问题。

钢铁生锈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你知道钢铁生锈的缘由是什么吗?如何都能防止金属的锈蚀呢?本节我们就来学习金属锈蚀的缘由及防治方法。

二、课学习一、金属的腐蚀和防护1. 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视频:铁生锈的条件铁钉稀饭条件的探究如图,试管Ⅰ铁钉局部浸没在水中,放置于空气中试管Ⅱ铁钉浸没水中,上层一层植物油,放置于空气中试管Ⅲ铁钉放于枯燥的空气中,顶端放入枯燥剂,用胶塞塞紧,放置于空气中七天后,我们可观看到生锈状况现象分析 试管Ⅰ 生锈铁既与水接触,又与氧气接触 试管Ⅱ 不生锈铁只与水接触 试管Ⅲ不生锈 铁只与氧气接触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响的过程。

所以,生锈的实质是锈蚀的过程,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响的过程拓展学习:在试验中使用结煮沸的蒸馏水是防止水中有氧气,影响试验效果试管Ⅱ加植物油,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再次溶解到水中。

九年级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九年级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九年级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2. 使学生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以及金属的提取和冶炼方法。

3. 培养学生对金属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金属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 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3. 金属的提取和冶炼方法。

4. 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资源的分类、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提取和冶炼方法、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

2. 教学难点:金属的提取和冶炼方法,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金属资源的图片、资料和案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和实验器材。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金属资源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思考金属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的活动性、氧化还原反应等,并通过实验演示金属的化学反应。

3. 实践:学生进行金属实验,观察金属的化学反应,并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想法。

5. 总结:教师总结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实验操作等。

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讨论发言,评估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和保护措施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应用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中运用金属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金属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的意义。

2. 探讨金属资源的替代品和新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3. 组织学生参观金属冶炼工厂或相关科研机构,加深对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的认识。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等方面。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说课稿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说课稿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中的课题 3。

金属资源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合理开发和利用金属资源的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常见金属矿石、铁的冶炼原理、金属资源的保护等方面。

这些知识不仅是对前面金属性质等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也为后续学习化学与社会发展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金属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相关知识,学生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九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取知识,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常见的金属矿石,知道炼铁的原理和方法。

(2)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3)认识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性,了解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炼铁原理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对金属锈蚀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对金属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铁的冶炼原理。

(2)金属锈蚀的条件及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

(3)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2、教学难点(1)对炼铁原理的理解和实验探究。

(2)探究金属锈蚀条件的实验设计和分析。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重点内容有清晰的认识。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一课时教案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一课时教案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掌握炼铁的原理和方法。

知道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炼铁原理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通过对金属资源保护措施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金属资源的珍惜意识和环保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炼铁的原理和方法。

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措施。

2、教学难点对炼铁原理的理解和实验装置的设计。

如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金属资源保护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常见的金属制品,如铁锅、铝锅、铜导线等,提问学生这些金属制品是如何制造出来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讲授新课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介绍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少数金属如金、银等以单质形式存在。

以铁矿石为例,讲解常见的铁矿石有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₂O₃)、磁铁矿(主要成分是 Fe₃O₄)等。

炼铁的原理实验探究:展示炼铁的实验装置,向学生介绍实验所需的药品(氧化铁、一氧化碳等)和实验步骤。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Fe₂O₃+ 3CO高温 2Fe + 3CO₂),分析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将氧化铁中的铁还原出来。

炼铁的方法介绍工业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原料有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等。

讲解高炉炼铁的工艺流程,包括铁矿石的还原、铁的熔化和分离等过程。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金属的腐蚀现象,分析金属腐蚀的原因和危害。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金属资源,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炼铁的原理和方法、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措施。

九年级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九年级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九年级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和利用方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培养学生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认识金属的腐蚀原因及其防护措施。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的性质: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 金属的利用:金属的冶炼、金属的加工和应用。

3.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金属腐蚀的原因、金属的防腐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性质、金属的利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2. 教学难点:金属的腐蚀原因及其防护措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金属的性质及其应用。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3. 利用实验演示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属制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2. 讲解金属的性质:介绍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3. 探究金属的利用:讲解金属的冶炼、加工和应用过程。

4. 分析金属的腐蚀原因:讲解金属腐蚀的内外因素。

5. 介绍金属的防腐措施:展示金属防腐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防腐方法。

6.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金属腐蚀实验,观察腐蚀现象,分析腐蚀原因。

7.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金属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金属冶炼、加工和应用过程的认识。

3. 评价学生对金属腐蚀原因和防腐措施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探讨金属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策略。

2. 介绍新型金属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3. 探讨金属回收的意义和途径。

八、教学资源1. 金属性质和利用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金属腐蚀实验器材和试剂。

3. 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相关文献资料。

九、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鼓励学生开展课外调查和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1课时+示范教案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1课时+示范教案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题涉及面很广,包括地球上及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铁的冶炼、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金属的腐蚀和防护以及金属资源的保护等,既有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又有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等情感领域的内容。

第一部分“铁的治炼”是本课题教学的重点。

教案设计时,把铁的冶炼原理和实验室模拟工业治铁原理的实验,设计成了探究内容,以使学生主动参与、深刻理解。

对金属资源概况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也特意精心设计,一是对学生的视野进行了拓展,二是为他们将来高中的学习作铺垫。

第二部分“金属资源的保护”,重点是有关铁的锈蚀以及防护的“活动与探究”内容。

此部分内容由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应用等环节来完成。

关于金属资源的保护,也由学生通过联系实际、发挥想象、进行讨论等方式来认识和学习。

◆教学目标1.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铁等)矿物;2.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3.了解冶炼铁的原理和含杂质等不纯量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4.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具体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5.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其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常见铁矿石中提炼铁的原理。

【教学难点】冶炼铁的原理和含杂质等不纯量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课前准备相关资料卡片、活动卡片、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与铁有关的物品,如铁门、铁窗框、铁锅等等。

而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重工业,更离不开钢铁的使用。

那么钢铁是如何由矿石炼成的呢? 金属材料的使用,标志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商代就能制造出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炼钢。

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把金属矿石中的金属冶炼出来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铁的冶炼方法。

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金属元素在自然界里的存在【展示】【提问】金、银为什么在自然界中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分析】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浩瀚的海洋中,像金、银这些少数不活泼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因此我们可以“沙里淘金”。

九年级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九年级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九年级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使学生掌握金属的提取、冶炼和加工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对金属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属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金属的提取和冶炼方法。

4. 金属的加工和应用。

5. 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提取、冶炼和加工方法,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

2. 教学难点:金属的提取和冶炼原理,金属资源的保护策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金属的提取和冶炼方法。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金属资源保护的实际案例。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金属资源图片、视频和实物标本。

2. 准备金属的提取和冶炼实验器材和试剂。

3. 准备金属资源保护的相关文献和报道。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金属资源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新课导入】一、金属资源的概念和分类1. 金属资源的定义: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金属资源的含义和特点。

2. 金属资源的分类:教师介绍金属资源的分类及各类金属资源的特点。

二、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 金属的物理性质:教师讲解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物理性质。

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师介绍金属的活泼性、腐蚀性等化学性质。

【课堂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金属的提取和冶炼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金属资源保护的措施。

【金属的提取和冶炼】1. 金属的提取方法:教师讲解湿法炼铜、火法炼铜等提取方法。

2. 金属的冶炼方法:教师介绍热还原法、电解法等冶炼方法。

【金属的加工和应用】1. 金属的加工方法:教师讲解铸造、锻造、焊接等加工方法。

2. 金属的应用领域:教师介绍金属在建筑、电子、航空等领域的应用。

【金属资源的保护】1. 金属资源的保护意义:教师强调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以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为主题,我们来设计一堂关于金属资源的教学课程。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学会合理利用和保护金属资源,以及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一、课程导入1.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金属材料,如铁、铝、铜等,以及金属制品的广泛应用。

2.引发思考:提出问题,为什么金属资源重要?如果我们不合理利用和保护金属资源,会有什么后果?二、金属资源的重要性1.讲解金属资源的定义和种类:铁矿石、铜矿石、铝矿石等。

2.讲解金属资源在工业生产、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的重要性。

3.组织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金属资源的价值和重要性,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三、金属资源的利用方式1.讲解金属资源的利用方式:回收再利用、节约使用、替代材料等。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金属资源的利用方式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3.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设计一种金属资源的利用方式,并展示给全班。

四、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1.讲解金属资源的保护意义: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等。

2.讲解金属资源保护的措施:科技创新、政策法规、减少浪费等。

3.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金属资源保护的措施及其可行性,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五、可持续发展与金属资源利用1.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2.分析金属资源利用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金属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六、课堂总结1.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利用方式、保护措施以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思考问题: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利用和保护金属资源,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3.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文章,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金属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到金属资源的有限性和保护的必要性,培养起合理利用和保护金属资源的意识,以及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一、考点梳理
考点1金属及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包括什么?
2.金属的共性有哪些?特性是什么?
3.合金的概念以及与金属相比有什么优点?举例说明
4.铁的两种合金是什么?两者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什么?
考点2 铁的冶炼
1.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
地壳中金属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______、______等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均以______的形式存在;其次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_。

2.工业炼铁的原理是什么?原料是什么?
考点3金属的利用及保护
1.铁生锈的条件?
2.如何保护金属不被锈蚀?
命题点1 金属材料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A.不锈钢 B.氧化汞 C.黄铜 D.生铁
2.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B .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常常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
C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硬度非常大
D .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铜制品不会生锈
3.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
A .硬度很大、熔点很高
B .是银白色的固体
C .易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D .能够导电、能够导热 命题点2 铁的冶炼
1.炼铁高炉中发生了许多化学反应,其中就涉及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通过进风口与原料中的焦炭充分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由(1)中产生的气体与炽热的焦炭会继续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生成铁的主要反应为Fe 2O 3+3CO=====高温
2Fe +3CO 2,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填序号)。

A.Fe 2O 3 B.CO C.Fe D.CO 2
(4)高炉气体的主要成分为N 2、CO 、CO 2,如果将高炉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 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利用CO 气体模拟炼铁的原理,如图所示。

(1)为了避免装置A 中玻璃管在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加热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 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 除了吸收CO 2气体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作用。

命题点3 金属资源的保护
1.下列措施不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金属生锈的是( )
A .在金属表面涂油或刷漆
B .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耐腐蚀的铬
C .制成耐腐蚀的合金
D .用砂纸擦去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
2.“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如图为公共自行车,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标示的各部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

(2)公共自行车的闸线为钢丝,说明金属具有________性。

(3)车架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与________接触而生锈。

防止公共自行车链条生锈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

(4)公共自行车有些零件选用了铝合金材料,其优点是质量轻、硬度大和________。

废旧自行车回收利用的意义是减少环境污染及
________________。

当堂达标检测
基础题
1.[2018·仙桃]在如图台灯所标识的各部件中,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铜能被加工成超薄铜箔,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 )
A.延展性B.导热性C.导电性D.抗腐蚀性3.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于制作导线B.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
C.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D.不能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
4.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开始先通一会儿CO,再用酒精喷灯加热B.a处固体由黑色逐渐变为红棕色
C.反应过程中可观察到b处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CO有毒,通常在c处将其点燃或用气囊收集以防止污染空气5.下列有关金属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
A.铝片表面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B.钢是纯铁C.铁片在海水中不易生锈D.纯铜硬度高于黄铜(铜锌合金) 6.[2018·长沙]2018年5月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下海,为保证航母的使用寿命,下列防锈措施不可行的是( )
A.用抗锈蚀性能优异的合金制造航母零部件B.刷防锈漆C.船体表面镀一层黄金D.给某些部位涂油7.某同学为研究金属锈蚀的条件,用细尼龙线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如图所示的三个液面高度相同的装置中,放置一星期后观察现象,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装置Ⅰ铁钉这一侧的液面下降B.装置Ⅰ、Ⅱ中的铁钉都被锈蚀
C.比较铁钉这一侧的液面,装置Ⅰ比装置Ⅱ的高D.装置Ⅲ中的铁钉几乎没被锈蚀
提升题
1.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硬铝片比纯铝片硬度小B.钢的性能优良,是很纯的铁C.沙漠地区的铁制品锈蚀较快D.为防止钢铁生锈,可在其表面涂油
2.我国铁矿石资源比较丰富,某钢铁厂用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炼铁,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291.65吨,需要赤铁矿多少吨?
3.为测定某Cu-Zn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将10 g该合金放入到盛有40 g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为49.9 g。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
(2)计算原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作业布置:完成《第八单元测试题》的1-15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