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四单元 运动和力 教科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运动和力》同步一课一练【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四单元《运动与力》一课一练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第一课:我们的小缆车一、填空题1.我们提水,感到水桶对手有________的拉力;我们背书包,感到书包对肩部有________的压力。
物体都受到一个________的力,这就是________。
2.要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必须要有________的作用。
3.苹果成熟后会掉下来是受到________作用的结果。
4.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会受到________力的作用。
5.在做小车实验中垫圈数量越多,小车运动越 ________ 。
6.在小车这个实验中,拉力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
二、判断7.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8.小缆车实验中只要挂上一个小垫圈,小缆车就会动起来。
()9.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0.因为重力的作用,也会使一些物体运动起来。
()11.小车从静止到运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
()12.工人利用吊锤来检查门窗、墙壁等是否竖直,就是应用了重力的原理。
()13.因为鸟会飞,所以它不受重力的作用。
()14.在小车实验中,绳子起到传递力的作用。
()15.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6.小车实验中,垫圈起了拉动小车的作用,我们是用垫圈的重力使小车运动的。
()三、选择17.在拉力较大时,小车的运动速度( )。
A.越来越快B.越来越慢C.保持不变18.当我们增加垫圈的个数时,小车的运动速度将( )。
A.变慢B.变快C.无法判断19.在小车实验中,提供小车动力的是( )。
A.车身B.缆绳C.缆绳一端重物的重力20.把小车放在斜坡上,小车会滑下来,这主要是因为( )。
A.小车受到了重力作用B.小车的体积较小C.斜坡的坡度较小21.( )发现了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都有一种吸引力。
A.爱因斯坦B.伽利略C.牛顿22.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 )。
A.用力B.用更大的力C.不用力23.重力的方向总是()。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教学归纳总结【详细】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教学归纳总结【详细】第一单元《光》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1•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例如:太阳、点燃的鳍烛、正在发光的灯泡、萤火虫、发光鱼等。
2.有些物体自身不能发光,但能(反射)其他物体的光,给人感觉很亮,这样的物体不是光源。
例如:月亮、汽车后视镜、人眼看到的鲜花等。
3■因为有了(%),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4.(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5.夜空中的星星很多,有些是恒星,恒星能自己发光,所以是光源;有些是行星,行星能反射太阳光但自己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6.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7.(没有处在发光状态的物体)不是光源。
如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它们没有处在发光的状态,所以不是光源。
8.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1)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2)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待多久,(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
9.(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
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1)生活中看到的手电筒、激光笔的光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3)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激光准直、纵队看齐、射击瞄准等3.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当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形成了光斑。
(2)当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后,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没有形成光斑。
(3)实验中要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全册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作业设计附答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温度)、(养分)。
4.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5.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如果一种生物的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自然界是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9、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第1页/共10页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0、我们常常做对比实验,它需要有两组实验数据,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
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只允许改变(一个条件),其余条件都不改变。
11.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3.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1、草→兔→鹰2、草→兔→蛇→鹰3、草→蝗虫→鹰4、草→蝗虫→蛇→鹰5、草→鸟→蛇6、草→鸟—→蛇→鹰14、会根据要求正确写出食物链问题:1、如果在草原上过度的放牧,将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2、在“水稻田鼠蛇老鹰”这条食物链中,蛇遭到了大量的捕杀,你推测一下这条食物中的其他三者会出现什么的变化?为什么?第二单元:光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024版年度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和力》教案设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和力》教案设计目录•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分析与内容整合•教学方法与手段选择•课堂互动环节设置及实施方案•评价反馈机制建立及优化调整方案•资源开发利用及家校合作途径探索01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了解运动与力之间的关系。
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运动的状态变化,理解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量力的大小和方向,并能够记录和分析数据。
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等。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使其具备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培养其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测量力的大小和方向,并能够准确记录和分析数据。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教学难点之一。
02教材分析与内容整合03知识点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引入新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01强调科学探究和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02图文并茂,直观易懂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教科版教材特点介绍运动的概念和形式力的作用和效果牛顿运动定律摩擦力和重力《运动和力》章节内容梳理01020304介绍运动的基本概念,以及不同形式的运动,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阐述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等基础知识。
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以及这些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及单元测试附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及单元测试附答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种子发芽实验(一)(二)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2.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3.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要能够控制实验的条件,例如:要看水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温度、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保持干燥);要看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温度、水、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另一组种子不受到光照,放在黑暗的地方);要看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水、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下,另一组种子放在低温下)。
4.种子发芽阶段需要的养料由(子叶)提供,不需要施肥。
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香蕉树、松树、仙人掌三种植物生活在什么地方?它们的叶同它们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香蕉树生活在热带,长着宽叶,可以更多的蒸发水来适应炎热。
松树生活在高山上少水,叶子是针状叶,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适应缺水,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干旱的地方,叶子是刺状叶,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
三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要。
3.动植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生存环境)进行选择。
4.请你说出企鹅、青蛙这两种动物各是怎样适应环境的?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南极,它们混身长满了厚厚的毛,身上有厚厚的脂肪,这样可以适应寒冷的气候。
青蛙,生活在水里和陆地上,到了秋天,它就会钻到泥土里冬眠,这样它就可以安全的过冬了,来年春天它就会回到地面上来。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复习知识点1、物体都有一个竖直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压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3、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方向与小车行驶的方向是相反的。
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4、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5、常有的力有:重力、弹力、反冲力和摩擦力。
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橡皮筋、弹簧、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挂的勾码越多,橡皮筋产生的弹力越大。
6、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烟花、鞭炮、喷气式飞机、火箭、气垫船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7、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要使运动的物体停止运动,必须对物体停止用力或用阻力。
8、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3牛约等于300克的力。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9、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
10、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的重量、运动的方式:滚动还是滑动等因素有关。
11、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与摩擦力》PPT课件

摩擦的方式
( ( (
)N )N )N
物体的重量
我们的发现:
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
粗糙,摩擦力
小
;物体间接触面
大
。
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实验记录
不改变的条件 要改变的条件 (物体重量) 盒子+(1)个钩码 盒子+(4)个钩码 盒子+(8)个钩码 摩擦力的大小
摩擦的方式
( ( (
)N )N )N
接触面光滑程度
刹车:增加压力的方法
自行车运动哪些地方不需要摩擦力,是用什 么方法减少摩擦力的?
பைடு நூலகம்
前轴
中轴 加润滑油
后轴
脚蹬子轴
大小齿轮与链条
加滚珠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 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 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 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 做摩擦力。
自行车运动哪些地方不需要摩擦力,是用什 么方法减少摩擦力的?
擦力就 越大 ;物体越轻,摩擦力就 越小 。
运动与摩擦力
1、桌上拉动木块可以用( A )测量出摩擦力的大小。 A、测力计 B、水平尺 C、天平秤
2、在( A )上水平拉动同一辆小车,用的力最省。 A、玻璃 B、木板 C、毛巾
3、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 B )。 A、相同 B、相反 C、都有可能
运动与摩擦力
1、物体不动就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 ) 2、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 3、载满货物的大卡车很不容易停下来,所以可以说明物体越重,
摩擦力越小。( ×)
4、汽车急刹车时,车轮和地面之间的是滑动摩擦(√ )
5、因为摩擦力的存在,我们在拖动物体时很费力,所以摩擦力
的存在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 )
新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新教科版科学知识点整理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光1.1.有关光的思考1.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近代物理学之父。
2.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我们根据是否有人类参与分为: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灯笼鱼,发光水母等。
人造光源如:电灯,蜡烛,手电筒,火把等。
3.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光源的标志就看这个物体自身是否能发光。
4.常见的光源有太阳光、电灯光、萤火虫、烛光、发光鱼、荧光灯、激光、手电筒发出的光、火光等等。
不是光源的物体有:人眼看到的物体、汽车后视镜、月球等等。
5.人眼是通过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来感知周围世界的,并不是人的眼睛会发光。
1.2.光是怎样传播的1.像声音一样,光也有自己的传播方式,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瞄准;排队看齐等。
3.光沿直线传播的其他事例: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皮影戏等。
1.3.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在受到一个物体或者一种物质的影响前能一直保持原来的传播方向(沿直线传播)。
2.光(能)穿过一些透明的物体,比如玻璃;光(能部分)穿过半透明的物体,比如纸巾;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比如木板,书本等。
3.在实验过程中不能用激光笔发出的光直接照射眼睛。
4.当月球运行至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某个部位时,会部分或全部遮挡住太阳光,我们从地球上就能观测到日食(发生在农历的初一左右);而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中时,就会发生月食(发生在农历的十五左右)。
(谁被遮挡,就发生什么食。
)日食月食原理1.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1.什么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物质斜射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物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的现象。
2.光的折射条件(1)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2)光斜射。
(当光从一种物质垂直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不会)发生折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树上的苹果往下落,向上抛的球最终都要落到地上,我们从滑梯上往下滑,都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2、垫圈越来越多,重力越大,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相反小车会运动的越慢。
是垫圈的重力拉动了小车。
(看本71页)
3、弹簧、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
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当它们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就消失了。
4、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的速度越快,行驶的距离越远。
5、利用弹力可以:衣裤的松紧带、票价、弓箭、拉力器和弹簧
6、把气球口向下,放开手,则它将向上飞去。
气球喷气为什么能推动小车运动。
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气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做反冲力,我们的气球小车就是被反冲力推动的。
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喷气式飞机、火箭、鞭炮、步枪、冲天炮都是靠反冲力运动的。
要想小车向前运动,必须使气球喷气的方向向后。
7、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
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8、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药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施加更大的力,
要使运动的物体停止运动,必须对物体施加相反的力。
9、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0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状况有关系,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小。
1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
科学上用“牛顿”来做力的单位,简称
牛,用N表示,1牛≈100克力。
12、汽车行驶时轮子滚动,急刹车时轮子在地上滑动。
13、.滚动摩擦力小,滑动摩擦力大。
14.当人们需要摩擦力的时候,就想办法去增大它;当人们不需要摩擦力的时候,就想办法去减小它。
15在生活中摩擦力有时有利,有时有害。
16设计赛车时,使用的轮胎应该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
17.为了让赛车速度飞快,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
18.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
19.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
20.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也能动起来,对于同一小车,拉力越大,运动速度越快。
拉力越小,小车运动得越慢。
21.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橡皮筋产生的弹力越大,小车运动的时间越久,小车前进的距离越长。
(P73)
22.、测量力的工具叫做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结构: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
23.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原理制成的。
24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25、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我们用测力计沿着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25.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的重量、物体的运动方式、物体间的接触面光滑程度等因素有关。
设计小车运动速度快慢可以从这三个因素考虑。
26.滚珠轴承是一种将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的装置。
27、轮胎、.鞋底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滑冰鞋、自行车上的车链都是为了减小摩擦。
一、设计一个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实验?(课本81页)
不改变的条件要改变的条件是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二、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①与接触面状况有关,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
②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重,运动时摩擦力大;物体轻,运动时摩擦力小。
三、人们为什么用滚动方式移动重的物体?答:用滚动式移动物体比较省力。
四、物体滑动和滚动的摩擦力哪个大?答:滑动时摩擦力大;滚动时摩擦力小。
五、人们什么时候增大摩擦力?什么时候减小摩擦力?
答:当摩擦力对人们有利时,就增大摩擦力,比如,汽车的轮胎,运动鞋的鞋底,都是为了增大摩擦,当摩擦力对人们有害时,比如溜冰鞋,给轴承之间加上机油,就减小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