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营养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分析
小孩营养不良的现代体现及造成营养失衡的几点因素

小孩营养不良的现代体现及造成营养失衡的几点因素引言营养不良是指人体所摄入的营养物质无法满足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和维持健康所需的状态。
在现代社会中,小孩营养不良的问题逐渐突显,给孩子的健康带来很大的风险。
本文将从现代体现和几点因素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现代体现1. 过度依赖加工食品现代社会中,加工食品的使用日益普遍,这些食品通常富含糖、盐和脂肪,而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孩子过度依赖这些加工食品,导致膳食结构失衡,从而引起营养不良。
2. 快餐文化的传播快餐文化的兴起使得越来越多的孩子偏爱快餐食品,这些食品往往具有高热量、高盐分和高脂肪的特点,但却缺乏优质蛋白质、纤维素和微量元素等重要营养物质,导致孩子长期以快餐为主的饮食习惯,进而造成营养失衡。
3. 零食泛滥小孩子对于零食的喜爱使得市场上的零食品种繁多。
这些零食通常富含糖分、油脂和食品添加剂,而缺乏营养价值。
孩子过多摄入这些零食,容易导致食欲减退,进而使得正餐摄入不足,引发营养不良。
4. 饮食习惯的改变现代社会饮食习惯的改变也是导致小孩营养不良的一个因素。
例如,孩子不爱吃蔬菜和水果,偏好高热量的食物,这样的饮食习惯容易导致孩子缺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造成营养缺乏。
造成营养失衡的几点因素1. 膳食结构不合理小孩膳食结构不合理是导致营养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日常饮食中,小孩子往往吃得过多,但吃得不均衡。
例如,多偏食高热量的主食和肉类,而忽略了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等重要的营养来源。
2. 缺乏运动现代社会,很多小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长时间静坐不动,缺乏运动。
缺乏运动会导致孩子体内热量消耗不足,进而使得摄入的营养物质无法得到有效利用,造成营养失衡。
3. 家庭环境不良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营养摄入也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家长亲自动手烹饪的机会较少,导致孩子经常吃外卖和快餐,缺乏均衡营养;同时,家庭环境中也存在一些不良饮食习惯,例如,经常吃夜宵和零食,导致孩子的饮食习惯受到影响。
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状况调查及干预措施分析

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状况调查及干预措施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婴幼儿期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营养摄入不足或者不合理会对其身体和智力发育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了解婴幼儿的营养与喂养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干预措施,对保障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婴幼儿营养需求的认识逐渐深入,营养科学的研究也日益完善。
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婴幼儿的营养与喂养问题仍然存在,例如:部分家长缺乏正确的喂养知识,导致婴幼儿缺乏某些重要营养素;部分婴幼儿由于生活环境等外部因素,饮食不规律或者不均衡。
通过深入调查婴幼儿的营养与喂养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和实施策略,有助于改善婴幼儿的营养状况,提高其生长发育质量,为他们的健康未来奠定基础。
1.2 问题意义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状况是一个关乎婴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
根据最新的研究数据显示,婴幼儿期是生长发育最快、对营养需求最大的阶段,而不良的营养与喂养状况可能会对婴幼儿的长期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对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有助于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保障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婴幼儿期的营养与喂养问题涉及到婴幼儿的身体健康、认知发育、免疫功能等多个方面,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并不容易被家长或监护人发现。
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帮助家长和社会关注儿童健康问题,提高对营养与喂养的重视程度,促进儿童健康事业的发展。
从长远来看,关注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状况不仅可以帮助提高儿童的整体健康水平,还可以为未来建立更加健康的人口基础奠定基础。
本次调查及干预措施分析的意义重大,有助于推动我国儿童健康事业的发展,提高整个社会对婴幼儿健康问题的关注度。
【200字】2. 正文2.1 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状况调查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状况调查是指对婴幼儿的饮食结构、营养摄入、喂养方式和频率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调查和分析。
儿童生长发育中的环境因素

儿童生长发育中的环境因素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遗传、营养、生活方式等多个因素。
然而,环境因素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几个主要的环境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提供一些相应的建议。
一、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父母的教育背景、经济状况以及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都会对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研究显示,成熟的父母更容易提供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儿童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
此外,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也有助于儿童的情感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对于家长来说,重视家庭教育,提供温暖的亲子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合理的亲子互动、积极的家庭氛围和高质量的家庭关爱有助于儿童健康成长。
因此,鼓励家长定期与孩子沟通交流,并提供适当的关注和支持,是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
二、营养摄入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摄入。
缺乏营养会导致儿童生长迟缓、体重过低、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因此,保证儿童获得均衡的饮食是至关重要的。
这意味着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谷物、蛋白质和适量的脂肪。
此外,饮食中的不良习惯也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过多的糖分和脂肪摄入会增加肥胖的风险,而缺乏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则可能导致营养不良。
因此,家长应该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给予过多的高糖、高脂食物,多选择新鲜、天然的食材。
三、居住环境儿童的居住环境也对其生长发育产生重要影响。
室内空气质量、噪音和气温等因素都会对儿童的健康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长期处于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可能对儿童的肺部和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为了保障儿童的健康,家长应该重视室内空气的通畅以及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此外,尽量避免儿童长时间处于噪音较大的环境中,定期进行空气质量检测,及时进行改善和调整。
四、体育锻炼适量的体育锻炼对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儿童通过运动锻炼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发育,提高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摘要】幼儿不良饮食习惯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和成长。
本文通过分析不良饮食习惯的表现、影响和原因,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并总结了相关调查结果。
研究表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主要表现为偏好高糖、高脂肪食品,长期消耗这类食品会导致健康问题如肥胖和糖尿病。
而这些不良饮食习惯往往源于家庭环境和社会影响。
为了改善幼儿的饮食习惯,可以加强教育、提倡均衡饮食等措施。
未来研究可以重点关注幼儿饮食行为的形成机制,寻找更有效的干预方法。
建议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共同努力,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关键词: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影响、原因、改善措施、调查结果、建议、研究方向、健康、营养1. 引言1.1 研究背景幼儿阶段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饮食习惯对幼儿的健康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不良饮食习惯逐渐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不良饮食习惯指的是幼儿过度依赖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缺乏蔬菜水果等健康食物,食欲不振或偏食等现象。
幼儿期是形成健康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不良饮食习惯不仅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还会增加日后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对幼儿不良饮食习惯进行研究,探究其表现、影响、原因以及改善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相关问题,可以为幼儿的健康发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也有助于引起社会的关注,促使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幼儿的饮食状况。
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问题,为提升幼儿饮食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现状及影响,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
通过研究幼儿的饮食习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对于幼儿健康成长的影响,同时也能为幼儿饮食教育和幼儿园饮食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相关调查结果,可以为相关机构和家长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幼儿健康饮食意识的提高,并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和重视幼儿饮食问题。
儿童营养状况分析

儿童营养状况分析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
而营养作为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其状况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育。
因此,关注儿童的营养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1、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经济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的饮食质量。
经济困难的家庭可能无法为孩子提供丰富多样、营养均衡的食物,导致儿童营养摄入不足。
2、饮食习惯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影响儿童营养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挑食、偏食、暴饮暴食、过度吃零食等,都可能导致儿童营养失衡。
3、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家长对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孩子的饮食安排。
如果家长缺乏正确的营养知识,可能无法为孩子提供合理的膳食。
4、地域差异不同地区的食物资源和饮食文化存在差异,这也会影响儿童的营养状况。
一些偏远地区可能缺乏新鲜的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质的供应。
5、疾病因素某些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慢性疾病等,会影响儿童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二、儿童常见的营养问题1、营养不良包括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微量营养素缺乏(如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锌缺乏等)。
营养不良会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智力发育受损等。
2、肥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肥胖问题日益严重。
肥胖不仅会增加儿童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还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3、营养不均衡部分儿童存在碳水化合物、脂肪摄入过多,而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的情况。
三、儿童营养状况的评估方法1、体格测量包括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指标的测量,通过与标准生长曲线进行对比,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2、实验室检查检测血液中各种营养素的含量,如血红蛋白、血清铁、维生素 D 等,以确定是否存在营养素缺乏。
3、饮食调查通过询问家长或儿童本人,了解其日常饮食的种类、数量和频率,评估饮食的营养均衡性。
婴幼儿营养不良调查与营养干预效果评价

婴幼儿营养不良调查与营养干预效果评价引言:婴幼儿期是人体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所需营养尤为重要。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婴幼儿营养不良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这一现象,本文将探讨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原因、调查方式以及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
营养不良的原因:一方面,营养不良的原因可归结为不良饮食习惯。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导致家长无法为婴幼儿提供均衡的膳食,过度依赖加工食品和快餐。
另一方面,对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来说,提供均衡膳食是一项经济负担。
此外,家长对于婴幼儿的饮食知识及教育水平也会对婴幼儿的营养摄入造成影响。
调查方式:为了更好地了解婴幼儿营养不良状况,营养调查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常见的调查方式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生物化学指标检测等。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婴幼儿的饮食习惯、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家长的饮食教育水平。
体格测量则可以用来评估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身高、体重和头围等。
另外,通过生物化学指标检测,可以了解婴幼儿的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如血红蛋白水平、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调查结果:婴幼儿营养不良问题在许多国家都很普遍。
根据营养调查的数据显示,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症和低体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婴幼儿的健康发展。
其中,地区差异和家庭经济状况是导致营养不良问题的重要原因。
城市地区相对较好,而农村地区和贫困家庭往往更容易受到营养不良的影响。
营养干预效果评价:针对婴幼儿营养不良问题,营养干预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和养育方式,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和培训,可以促进婴幼儿的营养水平提高。
一项干预研究显示,提供均衡膳食以及饮食教育对婴幼儿营养状况有明显改善作用。
除此之外,政府也可以通过制定婴幼儿营养政策来鼓励家庭提供均衡膳食,并投入资金改善贫困地区的婴幼儿营养环境。
结论:婴幼儿营养不良问题是一个全球性挑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干预。
家庭、社会和政府都应该加强对婴幼儿的关注,提高家长的营养教育水平,改善婴幼儿的饮食环境。
儿童营养状况分析

儿童营养状况分析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而营养状况作为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儿童的营养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改善措施。
一、儿童营养状况的现状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儿童营养状况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营养不良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儿童可能面临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微量营养素缺乏(如铁、锌、维生素 A 等),导致生长迟缓、消瘦、免疫力低下等健康问题。
而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儿童营养状况则出现了新的挑战。
例如,肥胖症在儿童中的发生率逐年上升。
过多的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食品的摄入,加之缺乏足够的身体活动,使得越来越多的儿童体重超标,增加了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二、影响儿童营养状况的因素(一)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的经济水平直接影响着儿童的饮食质量。
贫困家庭可能无法为孩子提供充足的营养食物,导致营养不良。
而富裕家庭则可能因为过度满足孩子的口味需求,提供过多的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引发肥胖。
(二)饮食习惯儿童的饮食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和环境的影响。
如果家长没有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过度进食零食等,都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
(三)生活方式现代儿童普遍存在户外活动时间不足、沉迷电子设备等问题。
缺乏运动不仅会影响能量的消耗,还可能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进而影响营养的吸收和利用。
(四)教育水平家长的教育水平和营养知识储备对儿童的营养状况也有重要影响。
缺乏营养知识的家长可能无法为孩子提供合理的饮食安排。
(五)社会环境食品广告的诱导、学校周边的不健康食品售卖等社会环境因素,也容易影响儿童的食物选择和消费习惯。
三、营养不良对儿童的危害(一)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的儿童身高、体重往往低于正常水平,影响骨骼、肌肉和器官的发育,导致身体和智力发育迟缓。
(二)免疫力下降缺乏必要的营养素会使儿童的免疫系统脆弱,容易感染疾病,且患病后恢复较慢。
儿童营养不良病例分析及预防对策建议

儿童营养不良病例分析及预防对策建议第一章:前言近年来,儿童营养不良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在追求各种生活品质的同时,家长们在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营养均衡方面也需付出更多的注意力。
本文将结合儿童营养不良的病例实例,探讨其原因及预防对策,以期提高家长们对于儿童营养问题的关注和认识。
第二章:儿童营养不良的病例分析2.1 病例一小张,男,4岁,体重20kg,家住城市。
小张因为反复感冒、腹泻、贫血等多种症状,被家长带到医院就诊。
经过体检和相关检查后,医生发现小张身体营养不良。
2.2 病例二小王,女,6岁,体重23kg,家住农村。
小王因为长期面容憔悴、容易疲劳、体重增加较慢等症状,被家长带到医院就诊。
经过体检和相关检查后,医生发现小王身体存在一定的营养不良问题。
第三章:儿童营养不良的原因分析3.1 饮食不均衡饮食不均衡,或者食物种类单一,会导致儿童缺乏营养物质的供应。
例如,从小就不吃蔬菜水果,导致维生素C、维生素A等营养物质的不足。
3.2 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的经济条件和教育程度,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健康饮食和营养摄入。
有时候,因为家中条件限制,食物种类单一,导致儿童的营养摄入不均衡。
3.3 食欲不振有些儿童由于不同的原因造成食欲不振,或者不爱吃饭,导致儿童长时间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摄入。
第四章:儿童营养不良的预防对策建议4.1 搭建优质营养组合的饮食模式合理的饮食模式,总体上可以做到各种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从而预防因为饮食不均衡引起儿童营养不良问题。
在儿童的饮食中应加强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以及恰当的补充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物质。
4.2 注意家庭环境家长应该关注家庭环境,创造适宜的饮食环境和条件。
另外,发扬孩子爱好、培养主动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让孩子们不断地体验,逐渐学会自己选择饮食,使孩子食欲增长,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
4.3 科学治疗如果儿童确实患有营养不良的问题,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寻求合理的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幼儿营养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
方法:调查186例营养不良患儿的家庭环境因素并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发病倾向于农村、经济状况较差、家长文化程度较低、缺乏营养与喂养知识的家庭。
小家庭、打工族家庭的小儿营养状况值得注意。
结论: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是预防小儿营养不良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营养不良;婴幼儿; 家庭因素;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011-0072-02
婴幼儿营养不良是因能量和蛋白质不足引起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其病因较多。
我们调查了一组营养不良婴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探讨其发生的家庭环境因素。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4~ 2008年本院儿科住院的186例营养不良小儿。
性别:男89例,女97例。
年龄:6个月以下54例,7个月~3岁122例,3岁以上10例。
1.2 入院原因:因腹泻、支气管肺炎、佝偻病、贫血等疾病而就诊入院者186例。
无1例因营养不良而就诊入院。
1.3 诊断标准:根据小儿喂养史,临床表现诊断。
依据体重低下、发育迟缓及消瘦的程度分度[ 1]。
轻度营养不良66例,中度营养不良101例,重度营养不良19例。
1.4 通过询问患儿父母获得资料。
2 家庭因素
2.1 家庭小儿数目:二个及以下者114例,占61.3%;三个及以上者72例,占38.7%。
2.2 家庭人口:≤5人124例,占66.7%;>5人62例,占3
3.3%。
2.3 喂养方式:母乳喂养99例,人工喂养36例,混合喂养51例。
2.4 居住环境:农村患儿182例,97.8%;城镇患儿4例2.2%。
户人均居住面积22平米或以上(不包括租赁住房者 )。
2.5 父母文化程度:以父亲统计:高中及中专17例,初中56例,小学93例,文盲20例,后两者占共113例,占60.8%;以母亲统计:高中13例,初中45例,小学101例,文盲27例,后两者共128例,占68.8%;父母双方均为文盲者10例。
2.6 职业:以家长(父亲)统计:农民(包括外出务工者)134例,占72.0%,工人24例,个体户26例,干部2例。
2.7 家庭经济收入:人均年收入2000元以下54例,占
29.0%;2000~3000元82例,占44.1%,3000~4000元36例,4000元以上14例。
3 讨论
3.1 居住环境:不少资料显示,婴幼儿居住环境阴暗、潮湿,光照不足,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与健康[ 2]。
本组绝大多数患儿家庭居住向阳平房,且院落面积大,户外活动方便,故认为居住环境对本组的发病影响不大。
但本组30例来自打工族家庭,在城市租赁房屋,居
住狭小、阴暗,是导致其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
3.2 家庭小儿数目: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家庭中儿童数量越多,对儿童的健康影响愈大。
而本组家庭儿童数目并不多, 2个及以下者占61.3%,提示小家庭也同样会忽视小儿的营养状态,尤其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对小儿过于溺爱,挑食、偏食, 不适当的进食所谓营养补品及零食过多,反而影响小儿食欲,导致不能正常进食,久之产生营养不良。
3.3 家庭经济状况:本组发病倾向务农职业、低经济收入家庭。
经济状况与小儿发育生长关系密切,高收入家庭小儿饮食及营养物质丰富,营养结构较为合理,生长发育好。
低收入家庭食品供应较差,在儿童辅食方面花费少,而辅食多少直接影响儿童营养与健康。
再者,低收入家庭也不能及时治疗小儿疾病,故易引起营养不良。
3.4 喂养方式:本组调查显示,不论何种喂养方式,均有可能发生营养不良,其主要原因是哺喂不当。
虽然本组母乳喂养率高,但多数不能给患儿及时断奶添加辅食,或辅食添加不合理,以致引起小儿
营养不良。
资料表明,断奶超过1.5岁,未及时添加辅食,营养不良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因为晚乳质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辅食品种单一,质量不高,如仅添加谷类辅食,如稀饭、面条,以及人工喂养儿乳制品配置过稀等,都是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
哺喂不当的原因既与经济因素有关,也与父母的喂养观念和方法有关。
3.5 父母文化程度:患儿父母文化程度与职业对小儿营养不良的
发生有重要影响。
本组显示,父母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者发病率低,小学及文盲发病率高。
在导致营养不良的诸多因素中,父母文化程度是最重要的因素[ 3]。
父母文化程度越高,越容易获得营养与喂养知识,乐于接受这些知识,并把它们付诸实施。
相反,父母文化程度越低,营养与喂养知识越少。
对本组调查发现,许多家长缺乏喂养知识,在喂养方面存在许多误区:如家长不知食物中的基本成分;不知母乳是最好的食品,误认为奶制品优于母乳;不知何时添加辅食,有的小儿已满周岁还未添加辅食;不知如何添加辅食,导致辅食添
加不合理;有不少家长认为营养不良是“生赖”,不是疾病,大了自然会好,故本组无一例因营养不良就医,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导致了
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生。
3.6 打工族家庭:值得一提的是,本组30例来自农民进城务工家庭。
这有三种情况,一是夫妻均外出务工,把小儿托付给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他们受传统育儿观念的影响很深,更缺乏科学喂养知识;二是丈夫外出,妻子在家。
由于忙于家务和农活,尤其是农忙时,小儿得不到悉心照顾,喂养粗放。
三是夫妻带上小儿外出务工。
由于居住环境较差,忙于生意和工作,无暇顾及小儿。
加之上述原因,这样的家庭小儿更易发生营养不良。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给与足够的重视,勿使他们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笔者认为,减少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发生,除应及时治疗能够导致
小儿营养不良的各种疾病外,根本措施在于改善小儿所赖以生活的家庭环境,诸如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对婴幼儿父母进行科学育儿
知识宣教等等。
事实证明,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发病率会大大降低[ 4]。
参考文献
[1] 王慕逖.儿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6
[2] 董金陵,蔡素芳,于伟,等.深圳南山地区不同户籍儿童中毒
营养不良患病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04 [3] 邢杰,徐萍,王桂香,等.吉林省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及危险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1998,13.178[4] 刘黎明,王懿,陈霞,等.农村婴幼儿喂养的家庭行为因素与教育策略[j].中国行为
医学科学.2002.11(5)557
作者单位:476100 河南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