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机械制造技术概论习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工程学习题及答案-超级完整

第一章绪论思考下列问题:1.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2.机械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
3.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第二章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一、填空题1. 在加工中,刀具和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称为切削运动,按其功用可分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其中主运动消耗功率最大。
2. 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
*3. 刀具静止角度参考系的假定条件是假定安装条件和假定运动条件。
4. 常用的切削刃剖切平面有正交平面、法平面、背平面和假定工作平面,它们可分别与基面和切削平面组成相应的参考系。
5. 在正交平面内度量的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前角,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后角。
6. 正交平面与法平面重合的条件是刃倾角为0 。
7. 基准平面确定后,前刀面由前角和刃倾角两个角确定;后刀面由后角和主偏角两个角确定;前、后刀面确定了一条切削刃,所以一条切削刃由前角、后角、刃倾角、主偏角四个角度确定。
8. 用以确定刀具几何角度的两类参考坐标系为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和刀具工作角度参考系。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在切削加工中,进给运动只能有一个。
(×)2. 背平面是指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平行于假定进给运动方向,并垂直于基面的平面。
(×)3. 其它参数不变,主偏角减少,切削层厚度增加。
(×)4. 其它参数不变,背吃刀量增加,切削层宽度增加。
(√)5. 主切削刃与进给运动方向间的夹角为主偏角K。
(×)r*6. 车削外圆时,若刀尖高于工件中心,则实际前角增大。
(√)7. 对于切断刀的切削工作而言,若考虑进给运动的影响,其工作前角减少,工作后角增大。
(×)*8. 当主偏角为90时,正交平面与假定工作平面重合。
(√)9. 切削铸铁类等脆性材料时,应选择K类(YG类)硬质合金。
(√)10. 粗加工时,应选择含钴量较低的硬质合金。
(×)三、名词解释1. 基面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垂直于主运动方向的平面。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第一章绪论1-1 什么是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和工艺规程?答:生产过程——从原材料(或半成品)进厂,一直到把成品制造出来的各有关劳动过程的总称为该工厂的过程。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
工艺规程——记录在给定条件下最合理的工艺过程的相关内容、并用来指导生产的文件。
1-2 什么是工序、工位、工步和走刀?试举例说明。
答:工序——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工件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每占据一个确切位置中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步——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仅指机床主轴转速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走刀——在一个工步中,如果要切掉的金属层很厚,可分几次切,每切削一次,就称为一次走刀。
比如车削一阶梯轴,在车床上完成的车外圆、端面等为一个工序,其中,n, f, a p 不变的为一工步,切削小直径外圆表面因余量较大要分为几次走刀。
1-3 什么是安装?什么是装夹?它们有什么区别?答: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装夹——特指工件在机床夹具上的定位和夹紧的过程。
安装包括一次装夹和装夹之后所完成的切削加工的工艺过程;装夹仅指定位和夹紧。
1-4 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各有哪些工艺特征?答:单件生产零件互换性较差、毛坯制造精度低、加工余量大;采用通用机床、通用夹具和刀具,找正装夹,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生产效率低。
大量生产零件互换性好、毛坯精度高、加工余量小;采用高效专用机床、专用夹具和刀具,夹具定位装夹,操作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生产效率高。
成批生产的毛坯精度、互换性、所以夹具和刀具等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机床采用通用机床或者数控机床,生产效率介于两者之间。
机械制造工程学课后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教学文件机械制造工程学课后习题解答教师:郑德星第一章绪论1-1、制造:可以理解为制造企业的生产活动,输入的是生产要素,输出的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
1-2、制造技术:是完成制造活动所需的一切手段的总和。
包括运用一定的知识和技术,操作可以利用的物质和工具,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等。
第二章金属热加工成型工艺简介2-1.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答: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1、合金的流动性,与合金本身材质有关。
合金的流动性越好,充型能力越强。
2、浇注条件:浇注温度和充型压力。
浇注温度对充型能力有决定性影响,越高越好;压力约大,能力越强。
3、铸型填充条件:铸型材料,铸型温度,铸型中气体2-2.砂型铸造浇注位置的选择原则?答:铸件的浇注位置是指浇注时铸件在铸型中所处的位置,这个位置选择正确与否、对铸件质量影响很大。
选择浇江位置时应考虑下列原则:1、铸件的重要加工面或主要工作面应朝下。
2、铸件的大平面应朝下。
3、为防止铸件上大面积薄壁部分产生浇不足或冷隔缺陷,应尽量将大面积的菠壁部分放在铸型的下部或正直、倾斜,这对于流动性差的合金尤为重要。
4、容易形成缩孔的铸件,浇注附应该把厚的部分放在分型面附近的上部或侧面,这样便于在铸件厚处直接安置冒口,使之自下而上地顺序凝固、进行补缩以防止缩孔。
如上述起重机卷扬筒铸件(图2—8),厚端放在上那是合理的;反之,若厚端在下部,则难以补缩。
应能减少型芯的数量,便于型芯的固定和排气。
2-3.砂型铸造分型面的选择原则?答:1、应使铸型有最少的分型面,并尽量做到只有一个分型面。
2、分型面的选择应尽量使型芯和活块数量少以使制模、造型和合箱等工序简化。
3、应尽量使铸件全部或大部放在同一砂箱内,这样易于保证铸件精度。
若铸件的加工面多,也应尽量使其加工基准面与大部分加工面在同一砂箱内。
4、为便于造型、下芯、合箱及检验铸件壁厚,应尽量使型腔及主要型芯位于下箱。
但下箱型腔也不宜过深,并力求避免使用吊芯和大的吊砂。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张世昌 第1章 机械制造技术概论

控制
资金流
产品与服务
图1-x 制造系统的五种流
2019/8/27
15
1.1.3 制造技术
制造技术
在产品生产中,使原材料转化为产品过程所施行的 各种手段的总和,称为制造技术。
手段包括
运用一定的知识、技能 操纵可以利用的物质、工具 采取有效的方法
……
与大、小制造概念相对应,对于制造技术的理解也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理解制造技术涉及生产活动的 各个方面和生产的全过程,制造技术被认为是一个从产 品概念到最终产品的集成活动,是一个功能体系和信息 处理系统。
1.1.1 生产与制造
表1-1 第一、二、三产业的划分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航天航空 纺织、服装 汽车、装备、重型机械 冶金、钢铁、金属制品 食品、饮料 化工、石油精炼 计算机、半导体、电器 建筑、建材 日用消费品 玻璃、陶瓷、造纸 制药 橡胶、塑料制品 能源、电力 出版
银行、金融服务、保险 通讯、资讯 教育、医疗、保健 娱乐、旅馆、餐饮、旅游 政府 法律机构 房地产 修理与维护 商业(零售、批发) 交通、运输
13
1.1.2 制造系统
程序特性 程序 —— 一系列按时间和逻辑安排的步骤 制造系统可视为生产离散型产品的工作程序(图1-6)
生产 技术 信息
产品 设计
产品 设计 信息
工艺
过程 计划
工艺 过程 信息
需求 订货 信息
综合
生产 计划
生产 计划 信息
生产
进度 计划
进度 计划 信息
作业 计划
作业 计划 信息
输出 生产财富
效益 + -
生产对象 (原材料) 生产资料 (直接、间接) 能源 资金 劳动力 信息(知识、技能、情报…)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题库及答案

一、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10% )第 1 章1 .机床的可靠性是指机床在整个使用寿命周期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2 .机床的可靠性是指机床在使用时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3 .机床形式与支承形式分为卧式、立式,机床形式是指主运动执行件的状态,支承件形式指高度方向尺寸相对长度方向尺寸的大小。
(√)4 .机床形式与支承形式分为卧式、立式,是指主运动执行件的状态。
(×)第2 章5 .从动轴转速与主动轴转速的比值称为传动比。
(√)6 .主动轴转速与从动轴转速的比值称为传动比。
(×)7 .拟定转速图时,在传动顺序上,各变速组应按“前多后少”的原则排列。
(√)8 .拟定转速图时,在传动顺序上,各变速组应按“前少后多”的原则排列。
(×)9 .设计变速传动系统运动时,传动副“前多后少”,传动线要“前密后疏”;降速要“前慢后快”。
(√)10 .设计变速传动系统运动时,传动副“前多后少”,传动线要“前密后疏”;升速要“前快后慢”。
(√)11 .设计变速传动系统运动时,传动副“前多后少”,传动线要“前密后疏”;降速要“前快后慢”。
(×)12 .设计变速传动系统运动时,传动副“前多后少”,传动线要“前密后疏”;升速要“前慢后快”。
(×)13 .主轴能传递全部功率的最低转速,称为主轴的计算转速。
(√)14 .主轴能传递全部功率的最高转速,称为主轴的计算转速。
(×)第 3 章15 .主轴组件的抗振性是指机器工作时主轴组件抵抗振动、保持主轴平稳运转的能力。
(√)16 .主轴组件的耐磨性是指长期地保持其原始制造精度的能力,即精度的保持性。
(√)17 .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只能承受径向载荷。
(√)18 .双列圆柱滚子轴承不但可以承受径向载荷, 而且可以承受轴向载荷。
(×)19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只能承受径向载荷。
(×)20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双列圆柱滚子轴承不但可以承受径向载荷, 而且可以承受轴向载荷。
机械制造技术习题库及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习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磨削硬材料要用砂轮A、硬B、软C、软硬均可D、不确定正确答案:B2、在铣床上铣削斜面的方法有()A、全对B、铣刀倾斜法C、用角度铣刀法D、工件倾斜法正确答案:A3、以下不属于三爪卡盘的特点是( )A、找正方便B、自动定心好C、夹紧力大D、装夹效率高正确答案:C4、机床型号中必然包括机床( )A、主要性能参数代号B、类别代号C、组别和系别代号D、特性代号正确答案:B5、用已加工过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称为(A、加工精度B、精基准C、测量基准D、设计基准正确答案:B6、在切削加工过程中,主运动可以是( )A、工件的转动B、刀具的转动C、全是D、刀具的平动正确答案:C7、精车时,为了提高表面质量,应选用的进给量,的切削速度。
A、中、高速B、中、低速C、低、高速D、低、低速正确答案:C8、( )的功用是在车床停车过程中,使主轴迅速停止转动。
A、开合螺母B、电动机C、离合器D、制动装置正确答案:D9、车刀的后角可配合前角调整好刀刃的( )和强度。
A、宽度B、锐利程度C、长度D、高度正确答案:B10、同一种零件的制作成周期性重复,这种生产属于。
A、单件生产B、大量生产C、成批生产D、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11、齿轮坯适于用( )造型方法。
A、挖砂造型B、整模造型C、活块造型D、分模造型正确答案:B12、进给运动通常是指( )A、不断地把切削层投入切削的运动B、切削运动中速度最高的运动C、使工件或刀具进入正确加工位置的运动D、切削运动中消耗功率最多的运动正确答案:A13、车刀装歪,对( )有影响。
A、刃倾角B、刀尖角C、前后角D、主副偏角正确答案:D14、()图是反映铸件实际尺寸、形状和技术要求的图形,是铸造生产验收和铸件检测的主要依据。
A、铸造工艺图B、零件图C、铸造简图D、铸件图正确答案:D15、在碳素钢中加入适量的合金元素形成了( )A、合金工具钢B、碳素工具钢C、高速钢D、硬质合金正确答案:A16、( )时应选用较小后角。
第1章 机械制造技术概论习题及答案

第1章练习作业题1. 单项选择1-1 按照系统的观点,可将生产定义为使生产〔③〕转变为生产财富并创造效益的输入输出系统。
①对象②资料③要素④信息1-2 度量生产过程效率的标准是〔④〕。
①产量②产值③利润④生产率1-3 制造从广义上可理解为〔②〕生产。
①连续型②离散型③间断型④密集型1-4 精良生产是对〔④〕公司生产方式的一种描述。
①波音②通用③三菱④丰田1-5 在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中,国民经济总产值的约〔③〕来自制造业。
① 20% ② 40% ③ 60% ④ 80%1-6 在机械产品中,相似件约占零件总数的〔③〕。
① 30% ② 50% ③ 70% ④ 90%1-7 零件分类编码系统是用〔③〕对零件有关特征进行描述和识别的一套特定的规则和依据。
①文字②数字③字符④字母1-8 成组技术按〔④〕组织生产。
①产品②部件③零件④零件组1-9 CIM是〔②〕和生产技术的综合应用,旨在提高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率和响应能力。
①高新技术②信息技术③电脑技术④现代管理技术1-10 并行工程是对产品及〔④〕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模式。
①零件②设备③工艺装备④相关过程1-11 实行并行工程的企业多采用〔③〕的组织形式。
①直线式②职能式③矩阵式④自由式1-12 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影响竞争力的诸要素中〔①〕将变得越来越突出。
①时间②质量③成本④服务2. 多项选择2-1 生产要素包括〔①②③④〕和生产信息。
①生产对象②生产资料③能源④劳动力2-2 21世纪机械制造业发展趋向是〔①②③〕智能化和清洁化。
①自动化②柔性化③集成化④批量化2-3 专业化协作与扩散生产的形式有〔①②③〕等。
①组织各种专业化基础零部件生产厂②组织专业化毛坯生产厂③实行工艺性协作④实行主机装配协作2-4 机械零件之间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②③④〕等几方面。
①零件名称相似性②零件结构特征相似性③零件材料特征相似性④零件制造工艺相似性2-5 采用生产流程分析法划分零件组的优点是〔②④〕。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第一章:机械制造的概述与基本概念1.机械制造是指通过加工、装配等工艺手段将原材料转化为制品的一种生产方式。
它是现代制造业的基础和支撑。
2.机械制造技术包括机械加工技术、焊接技术、热处理技术、装配技术等。
这些技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机械制造的核心内容。
3.机械制造的目标是满足人类对各种产品的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二章:机械工艺基础1.机械加工是一种以去掉材料的无效部分为主要特点的制造过程。
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有车削、铣削、钻削、磨削等。
2.车削是一种将工件固定在旋转主轴上,在刀具的切削下,使工件产生相对旋转而得到所需形状的加工方法。
3.铣削是一种以刀具旋转为主轴,将工件固定在工作台上,通过切削运动控制刀具沿工件表面切削的加工方法。
4.钻削是一种以主轴旋转为主要运动,刀具不作切向运动的加工方法。
它主要用于加工孔的制造。
5.磨削是一种利用磨料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在切削力作用下去除工件表面材料的加工方法。
磨削可以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第三章:数控工艺基础1.数控加工是一种利用数控设备控制加工过程的加工方法。
它可以实现复杂形状的加工,提高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
2.数控加工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对加工设备进行程序控制。
加工过程中,刀具按照预定的路径进行运动,实现对工件的加工。
3.数控机床是数控加工的核心设备。
常见的数控机床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刨床等。
4.数控加工的优点包括高加工精度、高生产效率、灵活性强等。
但是数控加工也存在着设备投资高、学习成本高等问题。
第四章:焊接工艺基础1.焊接是一种将金属材料加热至熔化或塑性状态,并在熔融金属的填充和涂敷下形成永久连接的加工方法。
2.常见的焊接方法有电弧焊、气焊、激光焊、电阻焊等。
3.电弧焊是利用电弧热和熔融金属进行焊接的方法。
它包括手工电弧焊、埋弧焊、氩弧焊等。
4.气焊是利用氧气和燃气的燃烧产生的火焰进行焊接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机械制造技术概论习题及答案
第1章练习作业题
1. 单项选择
1-1 按照系统的观点,可将生产定义为使生产(③)转变为生产财富并创造效益的输入输出系统。
①对象②资料③要素④信息
1-2 度量生产过程效率的标准是(④)。
①产量②产值③利润④生产率
1-3 制造从广义上可理解为(②)生产。
①连续型②离散型③间断型④密集型
1-4 精良生产是对(④)公司生产方式的一种描述。
①波音②通用③三菱④丰田
1-5 在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中,国民经济总产值的约(③)来自制造业。
① 20% ② 40% ③ 60% ④ 80%
1-6 在机械产品中,相似件约占零件总数的(③)。
① 30% ② 50% ③ 70% ④ 90%
1-7 零件分类编码系统是用(③)对零件有关特征进行描述和识别的一套特定的规则和依据。
①文字②数字③字符④字母
1-8 成组技术按(④)组织生产。
①产品②部件③零件④零件组
1-9 CIM是(②)和生产技术的综合应用,旨在提高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率和响应能力。
①高新技术②信息技术③计算机
技术④现代管理技术
1-10 并行工程是对产品及(④)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模式。
①零件②设备③工艺装备④相
关过程
1-11 实行并行工程的企业多采用(③)的组织形式。
①直线式②职能式③矩阵式④自由式
1-12 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影响竞争力的诸要素中(①)将变得越来越突出。
①时间②质量③成本④服务
2. 多项选择
2-1 生产要素包括(①②③④)和生产信息。
①生产对象②生产资料③能源④
劳动力
2-2 21世纪机械制造业发展趋向是(①②③)智能化和清洁化。
①自动化②柔性化③集成化④
批量化
2-3 专业化协作与扩散生产的形式有(①②③)等。
①组织各种专业化基础零部件生产厂②组织专业化毛坯生产厂
③实行工艺性协作④实行主机装配协作
2-4 机械零件之间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②③④)等几方面。
①零件名称相似性②零件结构特征
相似性③零件材料特征相似性④
零件制造工艺相似性
2-5 采用生产流程分析法划分零件组的优点是(②④)。
①无须编制零件工艺规程②可保证
同一零件组内的零件的工艺相似性③
可由零件编码直接划分零件组④可在
划分零件组的同时形成机床组
2-6 成组生产单元按其规模、自动化程度和
机床布置形式,可分为
(①②③)和成组柔性制造系
统等几种类型。
①成组单机②成组单元③成组流水线④成组刚性自动线
2-7 产品、部件、零件标准化的内容包括(①②④)。
①名称标准化②结构标准化③材料标准化④零部件标准化
2-8 CIMS功能模型中质量信息系统包括(①②④)等。
① CAI ② CAT ③ CAE ④ CAQC
2-9 实施并行工程可以(①③④)等。
①缩短产品开发周期②减少制造工作量③降低产品制造成本④减少工程变更次数
2-10 并行工程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必须同时考虑下游的(①②)过程。
①制造②支持③销售④使用
2-11 敏捷制造的通讯基础结构包括(①②③④)等。
①建立大范围的信息传输网络②建立
统一的产品信息模型③建立企业信息模型和管理信息模型④制定信息传输标准
2-12 敏捷制造的特征有(①②③)。
①快捷的需求响应②动态的组织形式③集成的制造资源④稳定的人员编制
3. 判断题
√3-1 制造系统是一个将生产要素转变成离散型产品的输入输出系统。
×3-2 “大批量生产”(Mass Production)生产方式形成于19世纪。
√3-3 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日渐成为制造业的主流生产方式。
×3-4 “批量法则”当今已不适用。
√3-5 全能工厂模式不符合“批量法则”。
√3-6 在产品设计中应用成组技术可以大大减小新设计的工作量。
√3-7 设计标准化是工艺标准化的前提。
√3-8 采用成组技术后,工装系数可以大大提高。
×3-9 CIMS是一种制造哲理。
√3-10 网络与数据库是CIMS功能模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11 实现CIMS的技术方案中,开放系指选用标准化设备。
√3-12 实施并行工程必须具备由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组成的通讯基础设施。
√3-13 CIM着重信息集成与信息共享,CE 则强调产品设计及其相关过程设计的集成。
×3-14 敏捷制造只能在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实施。
×3-15 虚拟企业是指已采用虚拟制造技术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