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十五)】马头琴的来历莫干剑
马头琴的故事

马头琴的故事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特色的传统乐器.又名“胡兀儿”、“胡琴”、“马尾胡琴”、“莫林胡兀儿”等.为擦弦类弦鸣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为饰而得名.它由共鸣箱、琴杆、琴头、弦轴、马子、琴弦和拉弓等部分组成.共鸣箱多为梯形,也有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的.箱框板用硬质木板制作,两面蒙以马皮或牛皮、羊皮,也有正面蒙皮、背面蒙以薄板的.琴杆用色木、梨木或红木等制作,上部左右各有一个弦轴,顶端为琴头.拉弓多用藤条或木杆与马尾作成,两条琴弦分别用40根(里弦)和60根(外弦)左右马尾合成,两端用丝弦结住,系于琴上.马头琴的演奏方法与其它拉弦乐器不同,它的弓不是夹在琴的里外弦之间,而是在两弦外面擦弦拉奏的.多用作独奏或自拉自唱.其发音柔和、浑厚而低沉,音色悠扬、醇美,富有草原风味,因而有人形容说:“对于草原的描述,一首马头琴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近几十年来,蒙古族民间乐器制作技师、演奏家们对传统马头琴进行了改革,扩大了共鸣箱,改用蟒皮蒙面,增加了拉弓的弹性,用尼龙弦代替了马尾弦,使音量显著增大并将定弦提高了4度,既保持了马头琴原有的柔和、浑厚的音色,又增加了清晰、明亮的特点.蒙古人爱马,对马头琴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关于马头琴的来源,草原上至今还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在察哈尔草原上,有一个蒙古族青年叫苏和.苏和从小和奶奶相依为命,靠放羊过活.一天,苏和在牧归的路上捡到了一匹小白马,便将其抱回家中.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小白马一天天长大.它浑身雪白,美丽健壮,深得苏和祖孙俩的喜爱.它也整日与主人形影不离.一年春天,王爷举行赛马大会.并许诺谁取得冠军便把女儿嫁给谁.在朋友们的劝说鼓励下,苏和也骑着自己心爱的小白马去参加了比赛,而且获得了冠军.可王爷不但不兑现诺言,反而打伤了苏和,抢走了他的小白马.一天晚上,睡梦中的苏和被外面的声音惊醒,他走出蒙古包一看,原来是为摆脱王爷、回到主人身边而身中数箭的的小白马跑了回来.因伤势过重,小白马第二天便死去了,苏和悲痛万分,几天几夜茶饭不进.一天夜里,苏和梦见了小白马,他抚摸着它,它也靠近主人,轻轻地说:“主人,你若想让我永远不离你,还能为你解除寂寞的话,那你就用我身上的筋骨做一只琴吧!”苏和醒来以后,就按照小白马的话,用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做成了一只琴,在琴柱顶部按小白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每当他思念小白马时,便拉起琴来.从此,马头琴便传遍了草原.马头琴 马头琴演奏。
马头琴的来历

马头琴的来历2篇马头琴的来历(一)马头琴是中国蒙古族音乐文化中的一种传统乐器,也是蒙古族民间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
马头琴是一种弓弦乐器,其形状独特,琴身呈马头状,因此得名。
马头琴在蒙古族民间被广泛使用,既是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表达蒙古族人民情感的重要媒介。
马头琴最早出现在公元15世纪的元代,而在蒙古族民间的历史中,马头琴有着更为悠久的传统。
蒙古族民间传说中,马头琴是神灵赐予人类的礼物,被视为联系人类和神灵之间的纽带。
因此,马头琴在蒙古族民俗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被用于祭祀仪式、婚嫁、狩猎等多种场合。
马头琴的制作工艺独特精湛。
首先,制作马头琴的琴身需要选用上好的木材,如松木、柏木等,然后经过数月的晾晒和雕刻,琴身逐渐形成,并最终以马头的形状呈现。
其次,制作马头琴的琴弦需要使用牛筋或马筋,并经过特殊的处理,以使琴弦具有良好的音质和寿命。
最后,制作马头琴的琴杆需要使用专业的木材制作,并经过多轮打磨和涂漆,使得琴杆光滑细腻,便于演奏。
在演奏方面,马头琴有着独特的技巧和风格。
演奏者使用琴弓拉动琴弦,同时用手指在琴弦上按弦,产生不同的音调。
演奏时,马头琴能够模仿动物的叫声、风声、雷声等自然音响,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自然的力量和美妙。
同时,马头琴还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演奏者可以通过琴声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人们产生共鸣。
马头琴作为中国蒙古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独具特色,还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蒙古族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瑰宝之一。
通过学习和传承马头琴,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蒙古族的音乐艺术,并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
马头琴的来历(二)马头琴是蒙古族音乐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它以其独特的形状和卓越的演奏技巧而闻名。
然而,马头琴并非只存在于蒙古族的音乐文化中,它还在中国各地的少数民族中广泛流传,并成为了这些族群自豪的标志之一。
马头琴最早出现在中国蒙古族地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变,逐渐成为了蒙古族民间音乐的代表性乐器。
【民间故事】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

【民间故事】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
在很久以前,蒙古族的先祖生活在草原上。
日复一日,他们繁忙地工作,牧马、放羊、打猎,用精湛的技艺,织造着布匹和皮革,制作着各种生活必需品。
为了表达他们内心深
处的情感,他们开始发明各种乐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维。
他们发明了各种乐器,在草
原上演奏这些乐器,用音乐来表达他们内心深处的思想,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充满音乐之
美。
直到有一天,蒙古族的一位牧民在山间的一处洞穴内发现了一个神秘的物品,这个物
品是一把奇特的乐器。
这个乐器长得很像一匹马的头,上面挂着两根弦。
蒙古族的人们非
常喜欢这个乐器,他们称这个乐器为“马头琴”。
据传,这个乐器是一位上天赐予的神明
创造的。
于是,蒙古族的人们开始学习和演奏马头琴。
马头琴的弈法和乐曲内容又有着浓郁的
民族色彩,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草原之夜》、《马头琴之舞》等,都将蒙古
族祖先的风俗、日常生活、狩猎及战争等元素融入了其中,使得马头琴音乐成为了蒙古族
的一种重要文化遗产。
在蒙古族牧民的心中,马头琴是一种神圣的乐器,是神明给予人类的礼物。
当他们演
奏这把乐器时,会产生一种非常美妙的声音,它能让人们感受到爱、和平和幸福的美好情感,能够让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今天,马头琴已经成为了蒙古族的代表性乐器,深受世界各地音乐爱好者们的喜爱。
在中国蒙古族自治区和蒙古国等地,每年都会举行多次马头琴演出和比赛,来表彰那些了
不起的马头琴演奏家们。
而在国际上,马头琴也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地民间音乐家们极力学
习和模仿的乐器之一。
【民间故事】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

【民间故事】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在远古的时候,蒙古族的祖先居住在广阔的大草原上。
他们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饲养着牛羊,骑着马,享受着自由。
蒙古族人也很崇拜草原上的一切动物,在他们的心中,马是最神圣的动物。
因为马是他们的依靠,无论是作战还是日常生活,都少不了马的帮助。
有一天,蒙古族的族长接到一封信,说有一群难得一见的神秘动物出现在北方的荒原上,他们的神奇音乐能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琴弦。
蒙古族的族长当即就派出了最熟悉草原的猎人去寻找这些神秘动物,并把他们带回来。
经过数月的寻找,猎人终于找到了这些神秘动物,他们就是马头琴。
马头琴由马的头骨制成,琴弓则使用马毛制作而成,它的外形像马,琴弓像马的尾巴。
当演奏的时候,马头琴能够发出悠扬动听的音乐,让人心旷神怡。
猎人把马头琴带回了蒙古族的部落。
当族人们第一次听到马头琴的声音时,都被那美妙的音乐所震撼。
他们不仅用马头琴来表达对马的崇拜和感恩之情,还用它来记录各种生活情景和部落的历史。
在那以后,马头琴成了蒙古族民间音乐的代表。
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和发展,马头琴已经成为了蒙古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蒙古族人民情感的载体和表达方式。
无论是在大草原上牧民们的吟唱,还是在繁华都市中演奏的音乐会,马头琴都能够带给人们深深的震撼和感动。
传说中,马头琴是由上天赐予蒙古族的礼物,它的音乐能够让人们沉浸在草原的美景中,感受到草原所带来的深远和浩渺。
它的琴弦就像是草原上的风在呼唤,在草原牧歌中促使着人们的心灵扬起。
蒙古族的马头琴不仅在草原上流传,也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欢迎。
许多外国人都对这种神秘的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来到蒙古学习马头琴的演奏技巧。
【民间故事】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

【民间故事】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蒙古族马头琴是一种独特的弦乐器,它是由马的头骨,毛皮和马尾巴制成的。
据说,这种乐器的来历可以追溯到蒙古族的神话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蒙古大草原上有一个叫布特的蒙古族音乐家。
他非常喜爱音乐,常常演奏自己制作的琴弦和弹奏简单的木制琴弦乐器。
一天,布特在草原上散步时,发现一只马的尸体,它的头骨和毛皮已经腐烂。
布特感到非常遗憾,因为他知道头骨制作成的马头琴在蒙古族文化中被视为神圣的。
布特决定将这个马的头骨和毛皮带回家,他准备用它来制作一把马头琴。
为了能够完整地制作出这把琴,布特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他细心地清洗头骨,并且去找了一匹马的毛皮来加工。
最终,他制作出了一把美丽的马头琴。
布特非常激动,他拿起马头琴开始弹奏。
当他弹奏琴弦的时候,他听到了美妙的声音,仿佛是马在为他歌唱。
布特觉得非常感动,他明白这是马的精神在他的琴弦上回响,这是对马的一种敬意和尊重。
从那时起,马头琴就成为了蒙古族音乐家必备的乐器。
每当他们弹奏马头琴的时候,他们都能感受到马的力量和神圣。
马头琴的音色充满了草原的风情和蒙古族人的情感,它成为了他们表达情感和表达自我的方式。
除了在音乐方面,马头琴在蒙古族文化中还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一些传统的庆典和仪式中,人们会用马头琴来奏乐,表达对神圣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马头琴也经常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象征着友谊和祝福。
如今,蒙古族马头琴不仅在蒙古族地区流传,它的美妙音色已经走向全世界。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和演奏马头琴,用它来传递自己的情感和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虽然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有很多版本的故事,但这个温暖而感人的民间故事无疑为这个乐器增添了更多的神秘和诗意。
马头琴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蒙古族人民对马的崇敬和感恩之情的表达。
无论是在蒙古大草原上还是在世界各地的演出舞台上,马头琴都在传递着蒙古族人民的音乐文化和精神。
【神话故事】马头琴的故事_中国神话

【神话故事】马头琴的故事_中国神话马头琴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乐器,也被称为“蒙古琴”或“马头琴”。
它的琴身呈马头形状,有一个马头雕刻在琴身的上方。
马头琴起源于蒙古,后来传入中国,成为了内蒙古和新疆等地的主要民族音乐器。
在很久以前的北方草原上,有一群勇敢而善良的蒙古牧民。
他们和平地居住在广袤的草原上,过着幸福的生活。
他们的日常工作是放羊和饲养马匹,他们的生活也和这些动物息息相关。
有一天,草原上突然出现了一种邪恶的怪兽,它生性凶猛,喜欢袭击人们放养的羊和马。
它的身体强壮,背上带着一对巨大的翅膀,嘴里还拥有锋利的利齿。
它出没的地方人们都不敢去,怪兽的威胁让大家无助而恐惧。
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和家人,勇敢的蒙古牧民决定前往寻找强大的武器,以对抗这个邪恶的怪兽。
他们四处寻觅,寄望于能够找到一个能制服这个怪兽的武器。
在一天的黄昏时分,一位老人出现在了牧民的面前。
老人穿着一袭白袍,背着一个背篓。
他把自己的背篓打开,里面装满了各种形状和大小的乐器。
他告诉牧民,其中有一把特别的乐器,能够制服怪兽。
这把乐器他称之为“马头琴”。
牧民们对于这把新奇的乐器非常感兴趣,他们请求老人教他们如何使用它。
老人笑着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他抚摩着琴身,竟然发出了美妙而悦耳的音乐。
这声音犹如天籁,充满了力量和怨念。
老人告诉牧民们,只有在夜晚的一刻,怪兽才会出现。
他们需要用马头琴奏响一段具有能量和背景的曲子,来征服怪兽。
并且,在奏琴的过程中,牧民们还必须唱出他们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怪兽的愤怒。
他们按照老人所教,每晚一同奏琴唱歌。
瞬间,琴音伴随着群众的欢呼声传遍了整个大地。
怪兽听到了这美妙的琴音,它腾起双翼,朝着声音的来源飞去。
当它飞到面前时,它被美妙的琴音所深深吸引。
琴声激起了怪兽内心的恐惧和痛苦,它开始后退并发出可怕的叫声。
最终,它被至善至美的音乐所震慑,崩溃了。
从此以后,马头琴成为了蒙古牧民的特殊标志和宝贵的财富。
人们将它奉为圣物,每年在特定的日子举行盛大的祭典,以纪念它对人们的保护和贡献。
【神话故事】马头琴的故事_中国神话

【神话故事】马头琴的故事_中国神话马头琴,是蒙古族传统的乐器,它的起源有一个神话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草原上的部落,这个部落领袖是一个非常善良而又有智慧的人,他善于用歌声和琴音来感染部落人民,让大家忘记疲劳和困难,心情愉悦,团结一致,共同生活。
他的琴艺使得整个部落都感到无比自豪。
有一天,这个部落来了一支凶恶的部队,他们杀人放火,掳掠了整个部落,部落领袖被他们杀害,琴也被抢走。
部落人民流离失所,悲伤不已。
在这个部落中有一个叫阿尔塔的年轻人,他深爱着音乐,听闻部落领袖的遭遇后,决心要去救回部落的琴。
阿尔塔准备好武器和食物,独自踏上了前往敌人部落的征途。
他一路上遇到了各种困难和险阻,但他始终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
终于,阿尔塔来到了敌人的部落,他隐藏在草丛中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敌人的布阵和巡逻规律。
他决定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进行偷袭。
当夜幕降临,他悄悄地溜进了敌人的营地,他轻手轻脚地绕过巡逻的敌人,来到了储藏兵器的地方,他拿起了一把利刃,小心翼翼地向藏有琴的地方走去。
阿尔塔在敌人的住所里找到了被俘虏有好几天的琴,他小心翼翼地取走了琴,但就在这时,一个敌人发现了他,他拔出利刃和敌人展开了搏斗。
经过一番激战,阿尔塔终于打败了敌人,他拿着琴,快速逃离了敌人的部落。
阿尔塔成功地带着琴回到了自己的部落,人们欣喜若狂地迎接他的归来,他所做的一切成了部落中的英雄。
阿尔塔将琴交给了部落中最擅长制作乐器的匠人,他让匠人在琴身上雕刻了许多美丽的花纹,并用最优质的木料来制作琴的琴弦,匠人制作成了一把精美无比的琴。
部落中的人民再次聚集在一起,他们用琴声纳麦,悠扬的音乐在整个草原上回荡。
阿尔塔在琴声中找到了部落领袖的一些痕迹,他决定将琴弹奏得更加动人,希望借着琴音能够感知到部落领袖的存在。
不久后,一个神秘的老人来到了部落,他自称是蒙古族的神灵,他告诉阿尔塔自己所掌握的未来预知能力,他说部落领袖已不在人世,而且琴在战斗中曾受到过严重的损坏,无法响彻整个大地。
【民间故事】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

【民间故事】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以其独特的音乐文化而闻名于世。
蒙古族马头琴作为其重要的音乐乐器之一,深受人们喜爱。
那么,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是怎样的呢?据传说,蒙古族马头琴最早起源于蒙古草原的游牧民族的生活中。
相传在古代,草原上有一位名叫乌兰巴托的贤者,他观察自然界的万物,听觉特别灵敏。
有一天,他发现身边的马儿们在奔跑的时候,发出了一种悦耳的乐音。
于是,他便着手研究这种声音,并将其加以模仿,创造了一种名叫马头琴的乐器。
起初,乌兰巴托是用树枝、马骨和马齿做成琴身,用马尾巴线来弦琴。
他用独特的弹奏方式,创造出了独特的音乐。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乌兰巴托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创作,他将这种乐器命名为“马头琴”,并将其传授给附近的牧民们。
乌兰巴托的马头琴音乐传承下来后,逐渐流传到了蒙古族的其他地区。
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和演变后,蒙古族马头琴逐渐成为传统音乐的重中之重。
它不仅在乐器制作工艺上进行了改进与完善,还发展出多种独特的演奏技巧。
蒙古族马头琴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且独特。
琴身是由一块整块的桦木精心雕刻而成,然后用牛角制作琴脖和琴头,并用马肠做琴弦,琴杆部分则使用马尾毛,弦与琴身连接处需用白马皮作为衬垫,以保持琴弦的持久弹性。
蒙古族马头琴的演奏技巧独具特色,演奏者使用特殊的指法和拨弦方式,以及舌尖舔弦的技巧,使得发音更加丰富和独特。
演奏时,演奏者用手指按压琴弦,然后利用琴弓划弦,发出激情四溢的音乐。
他们能够通过马头琴传达出草原上的壮丽景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对于蒙古族人来说,马头琴是一种象征着他们民族文化的乐器。
在蒙古族的传统节日和庆典上,人们总是会邀请马头琴师进行演奏,以表达对生活和自然界的热爱与感激之情。
蒙古族马头琴作为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其起源于蒙古草原的牧民生活,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变,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特的音乐乐器。
它不仅在制作工艺上精益求精,还在演奏技巧上进行了创新,让人们能够通过听觉感受到草原上的恢宏景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头琴的来历
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个放牛娃,名字叫苏和。
一天,太阳下山了,天慢慢地黑下来了,苏和才赶着羊回家。
走着,走着,忽然看见前面路边有个毛茸茸的东西,走近一看,啊,原来是一匹刚生下来的小白马,多可怜啊,苏和就把它抱回家去养着。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白马一天天长大了,浑身雪白,又美丽又健壮,人人见了人人爱。
苏和更是爱得不得了,每天骑着小白马去放羊,他们真象一对好朋友,一时一刻也分不开。
一年,草原上的王爷举行赛马会,四面八方的人都去参加。
苏和对他心爱得小白马说:“小白马,小白马,人家都去参加赛马会,咱们也去,好吗?”小白马不会说话,一边点着头,一边咴咴地叫,好象在说:“咱们也去,咱们也去!”苏和别说有多高兴了,他带上干粮,骑着小白马也去参加了。
赛马会开始了,好多身强力壮的小伙子,骑着棕色的、黑色的、黄色的马在草原上奔跑,可谁也没有苏和的小白马跑得快。
小白马象一道闪电,一会儿就到了目的地。
王爷一看,得第一名的是个穷小子,心里很不高兴,他让人把苏和叫来,对他说:“你是个穷小子,不配骑这样好的马。
喏,我给你三个金元宝,把这匹小白马卖给我。
你回去吧!”苏和怎么舍得他心爱的小白马啊,他对王爷说:“我是来赛马的,不是来卖马的!”说着牵了小白马就走。
王爷一听发了火:“你这个放羊的穷小子,敢顶撞我王爷!来人啊!拉下去狠狠地打!”苏和挨了一顿打,被王爷赶了回去。
王爷抢了苏和的小白马,就想在别人面前显一显。
第二天,王爷摆了酒席,请了许多许多客人,王爷对大家说:“我刚得了匹小白马,奔跑起来,就象一道闪电,谁也比不过它。
你们好好瞧着。
”
他说完话,就骑上了小白马,可是小白马一动也不动,王爷生气了,就拿鞭子打它,这一打可不得了,小白马猛得一跳,把王爷摔了个四脚朝天,小白马撒开腿就跑,去找它的小主人苏和了。
“捉住它,捉住它!”王爷从地上爬起来,没命地喊着。
可是谁也追不上它,王爷接着喊:“别让它跑了。
用箭射死它!”
几十支箭,嗖嗖嗖嗖,向小白马射去。
小白马让箭射中了,血不断地流出来。
可是小白马很勇敢,它忍着痛,一个劲地向前跑,一直跑到小主人苏和家。
苏和给打得浑身上下都是伤,躺着一动也不动,心里正想着他的小白马,忽然听见一阵咴咴咴的叫声,啊,是小白马,是小白马,是小白马回来了。
他忍住痛,一个翻身爬起来,打开门一看,真的是小白马回来了,可是小白马呀,雪白的毛都让血染红了,它亲了亲小主人苏和的脸,倒在地上就死了。
小白马死了,苏和几夜都睡不着觉,心里不停地说着:“小白马回来吧!小白马回来吧!”一天晚上,苏和刚一睡着,看见小白马回来了。
苏和搂着小白马的脖子,亲了又亲,说:“小白马,我真想你啊!”小白马轻轻地说:“我的小主人,我也真想你啊!你拿我身上的东西做一把琴吧!这样,我们就永远在一起了。
”
相关整本阅读/ebook/76e9de6e312b3169a451a474.html
苏和睁开眼睛一看,小白马不见了,原来刚才是在做梦呢。
他含着眼泪拿小白马的骨头做了一把琴,拿它的筋做弦,拿它的尾巴骨做弓,琴杆顶上雕刻了个马头。
这就是马头琴的来历。
从此,苏和天天拉琴,拉了许多好听的曲子,远远听起来,就象小白马在唱歌。
其它的牧民听到这优美的曲子,都学着苏和的琴的样子,用木头做了许多马头琴,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