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特殊遗传现象易错题练习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强化练习:人类遗传病及伴性遗传(含答案)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强化练习:人类遗传病及伴性遗传(含答案)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强化练习:人类遗传病及伴性遗传(含答案)1.(全国卷Ⅰ5)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

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

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答案】C2.(江苏卷25)下图为某红绿色盲家族系谱图,相关基因用X B、X b表示。

人的MN血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有3种:L M L M(M型)、L N L N(N型)、L M L N(MN型)。

已知I1、I3为M型,I2、I4为N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Ⅱ3的基因型可能为L M L N X B X BB.Ⅱ4的血型可能为M型或MN型C.Ⅱ2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2D.Ⅲ1携带的X b可能来自于I3【答案】AC3.(浙江4月选考8)下列关于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青春期的患病率很低B.由多个基因的异常所致C.可通过遗传咨询进行治疗D.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该病的唯一措施【答案】A4.(浙江4月选考17)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半乳糖血症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

若这个儿子与一个半乳糖血症携带者的女性结婚,他们所生子女中,理论上患半乳糖血症女儿的可能性是A.1/12B.1/8C.1/6D.1/3【答案】A5.(江苏卷)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B.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C.杂合子筛查对预防各类遗传病具有重要意义D.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答案】D6.如图为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某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代中女孩的患病率低于男孩的B.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图中个体共有3种基因型C.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代中可能出现正常纯合子D.若该病致病基因为位于性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显性基因,则Ⅲ代中不可能出现患病男孩【答案】D7.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高考生物遗传真题困难题100道【附参考答案及详细解析过程】

高考生物遗传真题困难题100道【附参考答案及详细解析过程】
A.NA聚合酶反向移动,该DNA片段的两条链均可作为模板链
C.图2中最早与mRNA结合的核糖体是a,核糖体沿箭头①方向移动
D.图1碱基的配对方式为A—U、G—C、T—A,图2为A—U、G—C
3.艾弗里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实验探究“转化因子”,A、B、C、D为四个培养有R型细菌的试管,艾弗里将从S型活细菌中提纯得到的DNA、蛋白质、多糖分别加入试管中,还有一组是用DNA酶分解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之后将产物加入试管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经过培养后进行检查,发现没有S型细菌形成的试管是
4.下列为某一段多肽链和控制它合成的DNA双链的一段。“—甲硫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
密码子表:甲硫氨酸AUG脯氨酸CCA、CCC、CCU苏氨酸ACU、ACC、ACA甘氨酸GGU、GGA、GGG缬氨酸GUU、GUC、GUA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该DNA分子中的①链是转录模板
B.根据上表资料推定不影响玉米植株高矮有关基因有B、D
C.A1对A2为完全显性,B1对B2为不完全显性
D.C1对C2为完全显性,E1对E2为不完全显性
13.已知某种植物籽粒的红色和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这一对相对性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某研究小组将若干个籽粒红色与白色的纯合亲本杂交,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高考生物遗传困难题狂刷一百道
1.下列选项中的变化都会在浆细胞中发生的是
A.氨基酸→白细胞介素-2;ATP→ADP+Pi
B.氨基酸→RNA聚合酶;[H]+O2→H2O
C.葡萄糖→丙酮酸→酒精;ADP+Pi→ATP
D.葡萄糖→丙酮酸→CO2;染色质→染色体
2.图1表示细胞内合成RNA的酶促过程;图2表示a、b、c三个核糖体相继结合到一个mRNA分子上,并沿着mRNA移动合成肽链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易错点08遗传的基本规律-2022年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原卷版)

易错点08遗传的基本规律-2022年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原卷版)

易错点08 遗传的基本规律易错题【01】对有关异常分离比的遗传题不会分析易错题【02】对涉及到到染色体变异的遗传题不会分析易错题【03】对伴性遗传、从性遗传等表现型与性别有关的情况不会分析01对有关异常分离比的遗传题不会分析(2020江苏)有一观赏鱼品系体色为桔红带黑斑,野生型为橄榄绿带黄斑,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某养殖者在繁殖桔红带黑斑品系时发现,后代中2/3为桔红带黑斑,1/3为野生型性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桔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为杂合子B.突变形成的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C.自然繁育条件下,桔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D.通过多次回交,可获得性状不再分离的桔红带黑斑品系【错因】对题干中描述的性状分离现象中偏离3:1的分离比的情况未能充分理解,造成错选。

【问诊】已知该鱼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设为A、a,繁殖桔红带黑斑品系时,后代出现的表现型比例为桔红带黑斑∶橄榄绿带黄斑=2∶1,说明桔红带黑斑为显性性状,且后代存在显性纯合致死情况。

【详解】由桔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均为杂合子,A正确;由分析可知,桔红带黑斑为显性性状,则突变形成的桔红带黑斑基因为显性基因,杂合桔红带黑斑鱼(Aa)相互交配,子代表现型比例为2∶1,可推得基因型为AA的个体死亡,即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B正确;由于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自然繁育条件下,该显性基因的频率会逐渐下降,则桔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C正确;桔红带黑斑基因显性纯合致死,则无论回交多少次,所得桔红带黑斑品系均为杂合子,D错误。

【答案】D【叮嘱】基因分离定律中所说的3:1的性状分离比的出现,需要有比较“苛刻”的条件:1.所涉及性状符合完全显性的特点,即杂合子和纯合显性个体表现型完全相同;2.亲本产生的所有配子存活力一致、受精概率相等。

3.有足够多的后代数量,且所有后代的存活概率相等。

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全国通用易错题17 关于变异与育种的遗传题(原卷版)

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全国通用易错题17 关于变异与育种的遗传题(原卷版)
1235
519
419
4.19
突变体1
512
75
370
1.59
突变体2
115
20
379
0.36
A. 两种突变体的出现增加了物种多样性
B. 突变体 2 比突变体 1 吸收红光的能力更强
C. 两种突变体的光合色素含量差异,是由不同基因的突变所致
D. 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大幅下降可导致突变体的叶片呈黄色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基因重组
优点
操作简便,可以把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①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②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且得到纯合二倍体。
多倍体茎秆粗壮,叶片、果实、种子较大,营养物质含量多
①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②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缺点
①获得新品种的周期长
D. 基因工程育种的优势是能诱导产生新基因
8.(2021广东·T11)白菜型油菜(2n=20)的种子可以榨取食用油(菜籽油),为了培育高产新品种,科学家诱导该油菜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形成完整植株Bc。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c成熟叶肉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将Bc作为育种材料,能缩短育种年限
C.秋水仙素处理Bc幼苗可以培育出纯合植株
10.(2021广东卷·T20)果蝇众多的突变品系为研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摩尔根等人选育出M-5品系并创立了基于该品系的突变检测技术,可通过观察F1和F2代的性状及比例,检测出未知基因突变的类型(如显/隐性、是否致死等),确定该突变基因与可见性状的关系及其所在的染色体。回答下列问题:
2.(2021广东适应性考试·T16)果蝇的P元件是一段DNA序列,根据是否含有P元件,果蝇可分为M型品系(野生型)和P型品系(含P元件)。P元件仅在生殖细胞中可发生易位,造成染色体的多种畸变等异常,而导致F1性腺不发育,但F1具有正常的体细胞组织。P元件在细胞质中的翻译产物是一种蛋白因子,抑制P元件的易位。下列杂交中可导致F1不育的是()

高中生物高考易错点05 遗传的细胞基础-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易错题(学生版)

高中生物高考易错点05 遗传的细胞基础-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易错题(学生版)

易错点05 遗传的细胞基础易错题【01】对分裂过程中DNA、基因、染色体的变化关系理解不到位易错题【02】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不到位易错题【03】对减数分裂中基因的位置不清01对分裂过程中DNA、基因、染色体的变化关系理解不到位(2020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7月选考)·21)若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的基因型为DdEe,其1个精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其中1个细胞如图所示,图中细胞有2条染色体DNA含有32P。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B.该精原细胞至多形成4种基因型的4个精细胞C.图中细胞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D.该精原细胞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至少经历了两次胞质分裂1.现有A、B两个精原细胞且均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A细胞中仅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的两条链被15N标记,B细胞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中仅有一条染色体上的DNA 分子两条链均被15 N 标记。

将上述细胞均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中经过一次完整的减数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细胞中含15 N标记的DNA分子有8个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B细胞中含15N标记的DNA分子有4个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形成的细胞中含15N标记的染色体有2条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形成的细胞中含15 N标记的染色体为2条2.取某动物(XY型,2n=8)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有丝分裂周期后形成两个相同的精原细胞,将所得子细胞全部转移至普通培养基中完成减数分裂(不考虑染色体片段交换、实验误差和质DNA)。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共有8条B.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有2条含3H的X染色体C.一个精细胞中可能有1条含3H的Y染色体D.该过程形成的DNA含3H的精细胞可能有6个02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不到位(2019浙江4月选考·24)二倍体动物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依次形成四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其染色体组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形成乙过程中,DNA复制前需合成rRNA和蛋白质B.乙形成丙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粒不分裂C.丙细胞中,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或Y染色体D.丙形成丁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组数减半1.二倍体动物某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甲、乙、丙、丁四种细胞,细胞中的核DNA 和染色体相对含量如下图所示。

高中生物遗传学中几处易错点例析

高中生物遗传学中几处易错点例析

高中生物遗传学中几处易错点例析高中生物遗传学中,常出现一些易混、易错的知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收集一部分有关遗传部分内容的易错习题和易错知识编成习题,解析如下:1.单倍体与单倍体基因组例题大麻和玉米均为为二倍体植物,体细胞中均含有10对同原染色体,那么要研究大麻和玉米的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的遗传信息,需要测定的大麻和玉米的单倍体基因组的染色体的条数分别是:A 10 条、10条B 11条、11条C 11条、10条D 20条、20条误解一很多学生认为,从单倍体概念上说,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大麻和玉米均为为二倍体植物,体细胞中均含有10对同原染色体,它们的配子中正好10条染色体,所以玉米和大麻的单倍体基因组染色体条数均为10条,把单倍体和单倍体基因组看成是一个概念,而误选A。

误解二有的同学认为,单倍体基因组,要测序的包括常染色体和两条性染色体,认为玉米和大麻有都有9对常染色体需测其中的9条,再加X Y 两条性染色体,一共11条,而误选B 。

正解误解一的学生忽视了单倍体与单倍体基因组的差别,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而单倍体基因组(在高中选修第三册P48)指的是如果要测该生物全部的遗传信息,所要测的染色体条数,而不是单倍体中染色体的条数。

误解二,却忽视了只有雌雄异体的生物才会有性染色体,大麻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测全部的遗传信息,需要测定的单倍体基因组的染色体数包括常染色体9条,和X Y两条性染色体共11条。

而玉米是雌雄同株的植物没有性染色体,所以要测定的玉米的单倍体基因组的染色体的条数应该是10常染色体即可,故正确答案是C。

2.标记的DNA分子复制的有关计算例题用15N标记某DNA分子,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四次,其结果不可能是:A 含15N的DNA分子占1/8B 含14N的DNA分子7/8C 结果产生了16个DNA分子D产生的DNA分子均含14N误解一些学生认为,15N标记的DNA分子,两条链作为模板不管复制几次,复制后传到子代的两个DNA分子,所以四次复制形成16个DNA分子,含15N的DNA分子是两个占1/8,就误认为含14N的DNA分子是14个占7/8,而误选D 。

高中生物高考易错点09 遗传与人类健康-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易错题(教师版含解析)

高中生物高考易错点09 遗传与人类健康-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易错题(教师版含解析)

易错点09 遗传与人类健康易错题【01】对系谱图中涉及基因频率计算的问题不会解析基因频率计算是进化一章中的难点,结合在遗传系谱图中通常描述为某种疾病患者在人群中的出现频率,此时应注意应用哈代温伯格定律,计算疾病的基因频率,再应用在系谱图中进行计算。

易错题【02】对混有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的系谱图不会判断分析当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疾病同时出现在一个系谱图中时,考生往往会感觉很棘手,难度仿佛翻倍了,但实际上,两者是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没有干扰,应注意分别解析,还有分析后代某种性别的个体出现某病的概率时,应注意在伴性遗传的计算中是已经考虑过性别比例的,不要发生重复计算。

易错题【03】对非单基因遗传病的问题理解不到位遗传病并非只有单基因遗传病一种,还有多基因病、染色体病等多种情况,故不是所有遗传病都有致病基因的,还有,检测和预防的手段也有不同。

01对系谱图中涉及基因频率计算的问题不会解析(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遗传病,纯合子患者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约1/100000。

图是某FH家系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H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FH患者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FH患者C.杂合子患者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约为1/500D.Ⅲ6的患病基因由父母双方共同提供【错因】单基因遗传病的规律没有掌握,分析系谱图不清楚造成出错。

【问诊】分析系谱图可知:Ⅱ7和Ⅱ8均患病,其后代中出现了正常女儿,说明该病为显性遗传病,Ⅱ8患病,但其女儿正常,可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B、显性遗传病的患者,其双亲中至少有一个为患者,B正确;C、已知纯合子患者出现概率为1/1000000,可知显性基因频率为1/1000,则隐性基因频率为999/1000,推知杂合子的概率为2×1/1000×999/1000≈1/500,C正确;D、Ⅲ6可能为显性纯合子或杂合子,故其患病基因可能由父母双方共同提供,也可能由一方提供,D错误。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07 遗传规律常见错误(解析版)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07 遗传规律常见错误(解析版)

易错点07遗传规律常见错误目录01易错陷阱(3大陷阱)02举一反三【易错点提醒一】性状与性别有关≠伴性遗传【易错点提醒二】未出现9∶3∶3∶1≠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易错点提醒三】见到性别≠要乘1/203易错题通关易错陷阱1:个体表型与性别有关联就一定是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伴性遗传【分析】从性遗传、限性遗传和母性效应等遗传方式也会出现性状与性别有关联的现象。

易错陷阱2:双杂合子(AaBb)自交后代未出现“9331”及变式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一定不满足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可能存在个体或配子致死情况,结果也不会出现“9331”及其变式。

易错陷阱3:问到某性别的孩子的性状计算均考虑男女性别【分析】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还可能是减数分裂时发生互换。

【易错点提醒一】性状与性别有关≠伴性遗传【例1】椎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的软体动物,一般通过异体受精繁殖,若单独饲养,也可以进行自体受精。

经研究发现,决定椎实螺螺壳螺旋方向的是“母性效应”,即子代某一性状的表型由母体核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支配。

如图实验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母性效应的遗传方式不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B.该实验证明了表型由基因与环境共同决定C.两次实验的12F F ,F 2代基因型和表型都相同D.在母性效应中,线粒体DNA 有着决定性作用【答案】C【解析】“母性效应”,即子代某一性状的表型由母体核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支配。

但母性效应在遗传的过程中,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遗传方式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A 错误;该实验子代某一性状的表型由母体核基因型决定,该实验并未证明表型与环境的关系,B 错误;实验一和实验二的F 1基因型都是Dd,F 2的基因型都是1DD:2Dd:1dd,F 2的表现型由F 1雌性的基因型决定,F 1雌性的基因型是Dd,故子代表现型都是右旋,C 正确;母性效应是由细胞核基因控制的,D 错误;【变式1-1】某男性年轻时就已秃顶,而其父亲、母亲均不秃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高考生物特殊遗传现象易错题练习一、选择题1.某动物种群中,AA、Aa 和 aa 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 25%、50%、25%。

若该种群中的 aa 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 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A.3∶3∶1B.4∶4∶1C.1∶2∶0D.1∶2∶1【答案】 B【解析】若该种群中的 aa 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就是 AA、Aa 这两种基因型的雌雄个体间的交配,AA 占 1/3、Aa 占 2/3,(用棋盘法):A aA AA Aaa Aa aa理论上,下一代AA∶Aa∶aa 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4∶4∶1。

2. 一豌豆杂合子(Aa)植株自交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 50%的死亡造成的B.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2∶1,可能是隐性个体有 50%的死亡造成的C.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 50%的死亡造成的D.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可能是花粉有 50%的死亡造成的【答案】 B【解析】理论上 Aa 自交后代应为AA∶Aa∶aa=1∶2∶1,若自交后代AA∶Aa∶aa=2∶3∶1,则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 50%的死亡造成的,A 正确;若自交后代AA∶Aa∶ aa=2∶2∶1,则可能是显性杂合子和隐性个体都有 50%的死亡造成的,B 错误;若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 50%的死亡,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C 正确;若花粉有 50%的死亡,并不影响花粉的基因型比例,所以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仍然是1∶2∶1,D 正确。

3.果蝇缺失 1 条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 2 条则致死。

Ⅱ号染色体上的翻翅对正常翅为显性。

缺失 1 条Ⅱ号染色体的翻翅果蝇与缺失 1 条Ⅱ号染色体的正常翅果蝇杂交,关于 F1 的判断错误的是( )A.染色体数正常的果蝇占 1/3B.翻翅果蝇占 2/3C.染色体数正常的翻翅果蝇占 2/9D.染色体数正常的翻翅果蝇占 1/3【答案】 C【解析】假设翻翅基因用 A 表示,正常翅基因用 a 表示,缺失 1 条Ⅱ号染色体的翻翅果蝇基因型为 AO,缺失 1 条Ⅱ号染色体的正常翅果蝇的基因型为 aO,则子代基因型为 AO、aO、Aa、OO(致死)。

其中 AO 和 Aa 为翻翅果蝇,aO 为正常翅果蝇,其比例为1∶1∶1,故染色体数正常的果蝇占 1/3,翻翅果蝇占 2/3,染色体数正常的翻翅果蝇占 1/3,A、B、D 正确,C 错误。

4.萝卜的花色(红色、紫色和白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选用紫花植株分别与红花、白花、紫花植株杂交,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红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后代均为红花植株B.白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均为白花植株C.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只有紫花植株D.决定萝卜花色的等位基因遗传时不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答案】 D【解析】由“萝卜的花色(红色、紫色和白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可知,萝卜花色的遗传是不完全显性遗传。

假设萝卜花色由 A、a 控制,由图③可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结合图①②可推知红花、白花植株都是纯合子,故 A、B、C 均正确;根据图③中白花植株紫花植株红花植株=1∶2∶1 可知,决定萝卜花色的等位基因遗传时遵循基因分离定律,D 错误。

5.某种鸟尾部羽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 A1、A2 和 A3 控制,且基因 A1、A2 和A3 之间共显性,如图表示相关基因与羽毛颜色的对应关系(X、Y、W、Z 是具有相应性状的动物个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 与 Z 杂交,后代可产生 4 种表现型,且概率均为 1/4B.同种基因型的个体之间交配无性状分离的一定是纯合子C.若某个体的细胞中含有基因 A1,则该个体的羽毛颜色一定表现为褐色D.就该种鸟尾部羽毛颜色而言,隐性纯合子表现为白色【答案】 A【解析】结合题意并分析题图可知,W 对应的基因型为 A1A3,Z 对应的基因型为 A1A2,则二者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褐色(A1A1)∶棕色(A1A2)∶黑色(A1A3)∶白色(A2A3)=1∶1∶ 1∶1,A 正确;基因型为 A2A3(白色)的个体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但基因型为 A2A3 的个体为杂合子,B 错误;基因型为 A1A1 的个体的羽毛颜色表现为褐色,但基因型为 A1A2 或 A1A3 的个体的羽毛颜色则表现为棕色或黑色,C 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控制该种鸟尾部羽毛颜色的基因只有 A1、A2、A3,且基因 A1、A2 和 A3 之间共显性,无相应的隐性基因,D 错误。

6.兔的毛色黑色(W)与白色(w)是一对相对性状,与性别无关。

如图所示两项交配中,亲代兔E、F、P、Q 均为纯合子,子代兔在不同环境下成长,其毛色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兔 G 和 H 的基因型相同B.兔 G 与兔 R 交配得到子代,若子代在30 ℃环境下成长,其毛色最可能是全为黑色C.兔 G 与兔 R 交配得到子代,若子代在-15 ℃环境下成长,最可能的表现型及其比例黑色∶ 白色=1∶1D.由图可知,表现型是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 B【解析】兔 E、F 均为纯合子,所以兔 G 与兔 H 的基因型均为 Ww,但两者的表现型不同,A 正确;兔 G(Ww)与兔 R(ww)交配所得子代的基因型为 Ww 和 ww,若子代在30 ℃环境中成长,则 Ww 和 ww 表现型均为白色,B 错误;兔 G(Ww)与兔 R(ww)交配所得子代的基因型为 Ww 和 ww,若子代在-15 ℃环境中成长,则 Ww 表现型为黑色,ww 表现型为白色,比例是1∶1,C 正确;由图可知,表现型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D 正确。

7.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

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 150 g 和 270 g。

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 中重量为 190 g 的果实所占比例为()A.3/64B.5/64C.12/64D.15/64【答案】 D【解析】由于每个显性基因增重 20 g,所以重量为 190 g 的果实的基因型中含有 2 个显性基因。

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AaBbCc)杂交,含两个显性基因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cc、 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所占比例依次为 1/64、1/64、1/64、4/64、4/64、4/64,因此共占比例为 15/64。

8.某二倍体植物的叶子有紫色和绿色两种,且受核基因的控制。

为探究该种植物叶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根据实验结果对下列的相关叙述进行判断,错误的是()A.该植物的叶色遗传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B.亲本的紫色叶与绿色叶均为纯合子C.F2 中紫色叶个体与 F1 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4/15D.F2 紫色叶个体中,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的大约有 120 株【答案】 D【解析】由 F1 自交所得 F2 的性状分离比(15∶1)可知,该植物的叶色应至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A 正确;两亲本为纯合子,F1 为双杂合个体,F2 中紫色叶个体与 F1 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4/15,B、C 正确;F2 紫色叶个体中,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有452×12/15≈361(株),D 错误。

9.家鼠的毛色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黄色对灰色为显性,含 AA 的胚胎致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无需测交实验,只看毛色即可知道个体的基因型B.黄色鼠自由交配的后代中黄色鼠∶灰色鼠=2∶1C.黄色鼠与灰色鼠杂交能获得最大比例的黄色鼠D.黄鼠与黄鼠交配得到 F1,F1 自由交配一次得到 F2,F2 中黄鼠的比例是 1/2【答案】 C【解析】黄色对灰色为显性,含AA 的胚胎致死,故家鼠中只有Aa(黄色)和aa(灰色)的个体,故无需测交实验,只看毛色即可知道个体的基因型,A 正确;黄色鼠基因型均为 Aa,故自由交配的后代中黄色鼠∶灰色鼠=2∶1,B 正确;黄色鼠(Aa)与灰色鼠(aa)杂交后代中黄色鼠占1/2,而黄色鼠(Aa)与黄色鼠(Aa)杂交后代中黄色鼠占2/3,C 错误;黄鼠(Aa)与黄鼠(Aa)交配得到 F1,F1 中Aa∶aa=2∶1,若 F1 自由交配得到 F2,F2 中黄鼠的比例是 1/2,D 正确。

10.玉米叶片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呈深绿色,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呈浅绿色,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呈黄色,黄色个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幼苗阶段死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F1 自交,则 F2 幼苗中深绿色个体占 3/8B.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其后代成体均为浅绿色C.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A 基因频率逐渐增大,a 基因频率逐渐减小D.若含 a 基因的花粉不育,浅绿色植株自交,子代中深绿∶浅绿=1∶2【答案】 C【解析】浅绿色植株 Aa 自交后代有 AA、Aa 和 aa,但 aa 黄色植株会在幼苗阶段死亡,则AA∶Aa=1∶2,再自交,后代 AA 占 1/3+2/3×1/4=3/6,Aa 占2/3×2/4=2/6,aa 占2/3×1/4=1/6,所以 F2 幼苗中深绿色个体占 3/6,A 错误;浅绿色植株 Aa 与深绿色植株AA 杂交,后代浅绿色∶深绿色=1∶1,B 错误;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aa 个体不断被淘汰,则 A 基因频率逐渐增大,a 基因频率逐渐减小,C 正确;若含 a 基因的花粉不育,则浅绿色植株 Aa 自交,雌配子及其比例为A∶a=1∶1,雄配子只有 A,因此子代中深绿∶浅绿=1∶1,D 错误。

11.蚕的黄色茧(Y)对白色茧(y)为显性,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的非抑制基因(i)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已知甲乙两结白茧的蚕杂交,F1 都是白色;F1 雌雄交配中,F2 中白色茧与黄色茧的分离比为13∶3。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都是纯合子B.F2 代中白色茧有 7 种基因型C.F2 代中黄色个体自由交配子代分离比为5∶1D.遗传中性状与基因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答案】 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推知白色茧的基因型为 Y_I_、yy_ _,黄色茧的基因型为 Y_ii。

F2 中白色茧与黄色茧的分离比为13∶3,这是9∶3∶3∶1 的变形,则 F1 白色茧的基因型为 YyIi,因此结白茧亲本的白色基因型为 YYII、yyii,双亲都是纯合子,A 正确;F2 中一共有3×3=9 种基因型,其中黄色茧的基因型为 YYii、Yyii,因此白色茧的基因型有 9-2=7 种,B 正确;F2 中结黄色茧个体的基因型为 1/3YYii、2/3Yyii,则其产生 Yi 配子比例为 1/3+1/2×2/3=2/3, yi 配子比例为 1/3,自由交配子代结白色茧个体比例为1/3×1/3=1/9,结黄色茧个体比例为 1-1/9=8/9,后代分离比为8∶1,C 错误;蚕茧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说明遗传中性状与基因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D 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