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儿童少年期情绪与行为障碍61页文档

儿童少年期情绪与行为障碍61页文档
儿童少年期情绪与行为障碍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61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特殊儿童心理学第六章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特殊儿童心理学第六章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二、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
在学业领域,与其他障碍类别学生相比,情绪与行为 障碍学生往往成绩较差,学业失败的比率更高。
在社会交往方面,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比正常的同 龄人更少对他人有同情心,更少参与课程活动,更 少与朋友联系,因此很难建立起高质量的友谊。由 于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缺乏发展和保持友谊的社会 交往技巧,通常在学校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常常成 为别人嘲笑和欺负的对象。
向型的攻击、反抗、冲动、多动等行为,内向型的 退缩、恐惧、焦虑、忧郁等行为,或其他精神疾病 等问题,以致造成个人在生活、学业、人际关系和 工作等方面的显著困难,而需提供特殊教育与相关 服务者。
二、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
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具有异质性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外倾型 和内倾型两个维度。
一、情绪与行为障碍的概念
3、我国的定义 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对情绪与行为障碍明确的定义
。在2006年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将这 一类人群部分地归入了精神残疾,并将精神残疾定 义为:精神残疾,是指各类精神障碍持续一年以上 未痊愈,由于病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影响 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一、情绪与行为障碍的概念
的发展和维持,因而常被排除在同伴活动之外; (4)逃避要求或任务,经常说谎、强词夺理、争辩、不服从命令,不听从教
师的教导,对纠错没有反应; (5)无视组织纪律、损坏公物、有偷盗之类的不良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6)学习态度很不认真、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差。
二、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
(二)内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 内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明显表现是社会性退缩、沮丧、自卑和
出有情绪பைடு நூலகம்碍。
一、情绪与行为障碍的概念
2、美国心理健康与特殊教育联合会的定义 情绪与行为障碍中的障碍特征表现为: (1)在学校日常生活中的情绪或行为反应,与适合其年龄的、文化的以及

情绪行为障碍

情绪行为障碍

3.在正常的状况下,也会出现过
度的心情困扰和令他人难以接 受的行为方式; 4.临时伴有不愉快的心境如焦虑 和抑郁、懊丧、压制感; 5.有无看法的抵触行为和不合群 的孤僻感。
二、心情与行为阻碍儿童的症状
1.激动性、攻击性的反响 2.孤独与畏缩反响 3.学习阻碍 4.多动症〔留意缺陷与多动阻碍
〕 5.反社会行为表现
三、心情与行为阻碍儿童的心思特征
〔一〕认知的不协调 1.认知进程与内容的不协调,包括思想缺 失和认知偏向 2.认知成分与认知方式不协调 3.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不协调
〔二〕负性情感体验剧烈 曲折感的不时增强
〔三〕自我中心倾向清楚
思想缺失,是指在认知活动 中对效果的剖析了解,思想所 占比率较少,记忆不能为思想 提供充沛的信息,感知信息在 认知决策中所占比率较大,招 致明智缺失现象。
治疗 童 儿 设 止 , 足渐 治 不童 父无环渐 疗 至感 母措境回,于到有。肉到教在痛清体学 会 拒苦 楚教校 处 绝时 的育, 置 上就 焦:与 儿 学地 虑教学 童 的提 ,育校 焦 儿供 应家联 虑 童协 对长络的面助父,,方前。母让在法手假停儿
〔三〕社交恐惧症
临床表现:对生疏社交场所的过火 紧张和害臊。羞于与不熟习的同伴或成 人接触,会出现焦虑反响,但他们与亲 人和熟习的同伴关系良好。患儿会逃避 特定的生疏的公共社交场所。幼儿社交 恐惧症的极端表现是选择性缄默,即儿 童只与家人和冤家说话。
临床表现
1.强迫思想:对烦恼和有意义的阅历重 复疑心、思索、意向和想象
2.强迫行为:经进顺序式的刻板、重复 、有目的和意向性的行为对强迫思想 作出应对。
强迫思想和行为都是在理性的,有 时具有极端损伤性,85%以上的强迫 症是由于惧怕不清洁而出现的强迫洗 手或洗澡。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第一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概述1.1 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定义1.2 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分类1.3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点1.4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行为表现第二章: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原因2.1 生物因素2.2 家庭因素2.3 教育因素2.4 社会因素第三章:情绪与行为障碍的评估3.1 评估工具的选择3.2 评估过程的实施3.3 评估结果的分析与解读第四章: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干预策略4.1 行为疗法4.2 认知疗法4.3 家庭治疗4.4 社会技能训练第五章:情绪与行为障碍的教育支持5.1 特殊教育资源的整合5.2 个性化教育计划的制定5.3 教育环境的设计与调整5.4 教师与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第六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社交技能训练6.1 社交技能的重要性6.2 社交技能训练的策略6.3 角色扮演与社交故事6.4 社交技能的评估与反馈第七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家庭干预7.1 家庭干预的重要性7.2 家庭干预策略的选择7.3 家庭沟通与支持7.4 家庭作业与家庭训练计划第八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咨询与治疗8.1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重要性8.2 心理治疗师的职业角色8.3 心理治疗的技术与方法8.4 治疗进展的评估与调整第九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9.1 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9.2 个性化教学策略的应用9.3 辅助技术和支持性教育9.4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第十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未来规划10.1 职业准备与就业支持10.2 生活技能的培养与训练10.3 社区资源的利用与支持10.4 长期跟踪与支持性服务的规划第十一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药物治疗11.1 心理药物治疗的适用情况11.2 常用心理药物的类型与作用11.3 心理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11.4 药物治疗的监测与评估第十二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辅助技术12.1 辅助技术的种类与功能12.2 辅助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12.3 辅助技术的选择与评估12.4 辅助技术的培训与支持第十三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安全与保护13.1 儿童安全的重要性13.2 校园暴力和网络安全的预防13.3 特殊教育机构的保护措施13.4 紧急情况下的应对策略第十四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社会支持14.1 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14.2 社区资源的整合与利用14.3 志愿服务与互助组织的参与14.4 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第十五章: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研究趋势15.1 研究方法的进展15.2 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的应用15.3 跨学科合作的趋势15.4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涵盖了《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心理发展》教案的全部内容,包括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原因、评估、干预策略、教育支持、社交技能训练、家庭干预、心理咨询与治疗、特殊教育、未来规划、心理药物治疗、辅助技术、安全与保护、社会支持以及研究趋势等。

常见的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

常见的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
3.社会性退缩:表现为过分恋物,躲避人群或陌生人,在同伴集体活动中常常在一旁观看或者反应淡漠,不喜欢用语言交流,而用手势或由养育者代言,对新的环境很难适应,行为孤僻,情绪焦躁,自卑胆小等。
4.偏食厌食:儿童对食物挑剔,只吃几种自己喜欢或者习惯的食物;或对食物不感兴趣,吃得很少,经常回避或拒绝进食,如果强迫给儿童进食,则会引起儿童的呕吐;长期营养不良,体质差,面黄肌瘦。
情绪行为上表现,在极度紧张的情绪下哭闹、行为笨拙拘谨、说话声音低或者口吃、回避目光接触、有退缩性行为,这些缺乏动力、情绪低落、没有兴趣、容易疲乏。一般特征为自我认识不完善、缺乏自尊、社会能力较差、不能处理日常应激事件、很难与人建立亲密关系、悲观,严重时会产生自杀的想法及行为。
二、儿童经神症
1.儿童焦虑症,这类儿童以忧虑情绪为主。会表现出一定的生理特征,如:睡眠不好,表现为睡不着、睡不好或睡不醒;食欲不振,不吃东西或者贪食;心慌、心跳或者高血压。并伴随着过分的情绪紧张、多动、冲动的情绪特征。
2.儿童强迫症 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强迫行为、情绪表现。
3.儿童恐惧症
生理上的表现,如头晕、心悸、颤栗、昏厥等。
常见的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
授课内容
常见的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
学习要求
常见的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
学习重难点
重点
难点
常见的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设计
意图
讲授新课
第九讲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
第三课时 常见的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
一、儿童品行障碍
具体表现:攻击性行为、社会退缩性行为和反社会性行为
四、儿童抽动障碍
表现是某种形式的抽动。包括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感觉性抽动

情绪行为障碍0631

情绪行为障碍0631

完整ppt
35
七、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
心理治疗
1.老师:“你知道吗?你做事这样冲动是不行的……” 认知疗法
2.(小孩在摔书包)妈妈:“让他去……” 宣泄治疗
3.(学生上课随便下位讲话)咨询师:“你这样做只
是想让老师注意到你,对吗?老师最喜欢认真听 讲的孩子了……”
心理动力疗法
完整ppt
36
• 2、三环类抗抑郁药
– 非首,当中枢无效或合并抑郁症、品行障碍、抽障碍用。 – 代表物有:米帕明、米帕明、阿米替林。初始量 25mg/日(bid),每3-6天增加
1mg/kg体重,最大剂量100mg/日(疗程1月以上)。
• 3、α2-去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 可定( clonidine),适用于合并抽动症状、攻击行为、对立违抗行为及失眠的多动 症患者。
75%的强迫症患儿至少合并一种精神障 碍,其中25%伴饮食障碍,30%伴心境障碍, 20%伴焦虑障碍,12%伴恐怖症,20%伴惊恐 发作
完整
22
治疗
1.精神教育:帮助家庭认识疾病, 为患儿提供支持,帮助重返正 常生活轨道
2.行为治疗:逐渐暴露法,减少 保持强迫行为的内在担心和害

完整ppt
23
完整ppt
30
二、品行障碍
概念: 是指儿童少年反复出的持久的 重反与其年相的社会范,侵犯他 人或公共利益的行,包括反社会行、攻 性行和立抗性行。品行障碍包括: 反社会性品行障碍和立抗性障碍。
完整ppt
31
临床表现
– 1、反社会行为(违反道德规范和社会准则) :逃学、出走、外宿、盗窃、抢劫、强奸、 虐待、伤人、纵火。
完整ppt
33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课件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课件


提供家庭支持和社区资源
提供家庭支持
为家庭提供必要的支持 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 地理解和应对孩子的情 绪与行为问题。
社区资源
利用社区资源,如心理 咨询中心、康复中心等 ,为情绪与行为障碍儿 童提供更全面的康复服 务。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社区活动和社会实 践,帮助儿童增强社会 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 量。
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有助于减少 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镇静剂
对于兴奋、易激惹、攻击行为等行为问题,使用镇静剂来降低兴奋 程度,减少不良行为。
心理治疗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
01
帮助儿童识别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以改善情绪
和行为问题。
家庭治疗
02
通过改善家庭关系和沟通方式,增强家庭的支持和应对能力,
06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安置形式及 挑战
教育安置形式
01
02
03
04
特殊教育学校
为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提供专 业的教育和康复训练。
融合教育
将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融入普 通学校或班级,提供支持和辅
导。
寄宿制学校
为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提供全 面的教育和康复服务,包括日
常生活照顾和心理辅导。
短期住宿
为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提供针 对性的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
以促进儿童的康复和发展。
心理教育
03
为儿童提供有关情绪和行为障碍的知识和教育,帮助他们更好
地理解自己的问题,并学会应对策略。
行为疗法干预
行为矫正法
通过奖励和惩罚等手段,纠正儿童的不良行为和问题行为,以建 立积极的行为习惯。
暴露疗法

16.第十六章 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

16.第十六章 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

第十六章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一、目的及要求1.掌握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多动症)、品行障碍和抽动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

2.掌握多动症、品行障碍的诊断要点。

3.掌握中枢兴奋剂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使用方法。

4.掌握品行障碍和抽动障碍的治疗原则。

5.掌握常见三种儿童情绪障碍(分离性焦虑、恐惧症及社交恐惧症)的临床表现。

6.掌握儿童情绪障碍的治疗原则。

7.了解多动症、品行障碍和抽动障碍的鉴别诊断。

8.了解多动症、品行障碍和抽动障碍的预后。

9.了解儿童情绪障碍的概要。

10.了解儿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

11.要求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对儿童期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能正确识别并能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二、各节掌握和了解的具体内容第一节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1.掌握多动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注意缺陷、活动过多和冲动。

2.掌握多动症的诊断要点:主要诊断依据,协助诊断依据。

3.掌握中枢兴奋剂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使用方法:用药方法、避免副作用的方法、疗程。

4.了解CCMD-3儿童多动症诊断标准:症状标准、严重标准、病程标准和排除标准。

5.了解多动症的主要鉴别诊断:精神发育迟滞、品行障碍、孤独症。

6.了解多动症的综合性治疗方法:针对父母的教育和训练、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7.了解多动症的预后:预后特征、不良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8.了解多动症的流行病学:患病率、起病年龄、性别比。

第二节品行障碍1.掌握品行障碍的描述性定义。

2.掌握品行障碍的临床表现:反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和对立违抗性行为。

3.掌握反社会性品行障碍的诊断要点:症状、严重程度、病程、排除其他原因所致。

4.掌握对立违抗性障碍的诊断要点:患病年龄、症状特点。

5.了解品行障碍的的病因:生物学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6.了解品行障碍的预后:不良预后的表现、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

7.了解品行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家庭治疗、行为治疗和认知治疗。

第三节抽动障碍1.掌握抽动障碍的基本症状及其特点: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抽动症状的共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资料
一、美国《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对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定义。

情绪障碍儿童可能具备以下一种或者多种特征,并持续较长的时间,程度较为严重,已对学生的学业和生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既不是由智力、感官残疾,也不是由其他健康条件引起的学习低能。

2.不能与同龄人、伙伴、家长、教师建立或维持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3.在正常的环境条件下,也会出现过度的情绪困扰和令人难以接受的行为方式。

4.长期伴有不愉快的心境和抑郁、沮丧、压抑感。

5.在个人和学校的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有出现生理症状或恐惧倾向。

上述描述特别强调了如下三种情况:一是长时间情绪与行为异常;二是达到一定的严重性;三是学校适应困难,学业不良。

二、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特征有哪些?
两个维度,三个方面。

维度是外倾型和内倾型。

方面是学业方面、人际交往方面和智力方面。

1.外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
通常表现为固执,好斗,爱挑衅,也包括反社会行为,也被描述为对抗挑衅型行为障碍。

2. 内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
内倾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明显表现是社会性退缩、沮丧、自卑和焦虑,甚至陷入深度的抑郁。

3. 学业成绩
美国特殊教育领域相关的研究认为,大多数鉴定为有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儿童,从小学开始在学业成绩水平上就表现出低于同龄儿童1年或1年以上,其中,有些儿童在阅读和数学方面都有明显的学习困难,大部分至少遇到一种确定的学习障碍。

4. 社会技能和人际关系
多项研究都显示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比正常的同龄人更少对他人有同情心,更少参与课程活动,更少与朋友联系,因此也很难建立起高质量的友谊。

5. 智力
大多数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智力在通常情况下比正常儿童要低。

三、什么是工读教育?(名词解释)
工读教育是一种以犯罪儿童青少年为施教对象的特殊教育。

四、试述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

六、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的评估
㈠客观公正的评估
㈡观察
㈢筛选
㈣预诊
㈤转介
㈥客观公正的评估的程序和标准
㈦客观公正的评估小组认为该生有情绪行为障碍,需要接受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
㈧适当教育
七、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评估内容
情绪与行为儿童评估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基本情况,包括个人、家庭和学校学习以及在社区和参加社会团体的基本情况;二是发展水平和特点,包括生理水平、心理水平、学习水平,其中心理水平又包括认识水平、智力水平、情感发展水平;三是各种能力的评估,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四是障碍程度的评估。

八、多动症障碍的概念
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中将多动症障碍归类为“注意缺陷障碍”(ADD),认为多动症障碍的基本特征是缺乏持续的注意力和多动性-冲动性,其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与其年龄发展水平不适应。

九、多动症障碍儿童的类型和特征
十、多动症障碍儿童的鉴定与评估程序(参考情绪与行为儿童评估程序)
十一、广泛性焦虑和恐惧障碍形成的模型
十二、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其特点表现为长时间的,无理由的情绪低落。

十三、抑郁症的类型
十四、儿童社交恐惧症的概念
儿童社交恐惧症又名儿童社交焦虑症(SAD),属于焦虑症的一种,是儿童期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

指儿童对新环境和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会或表现场合或在陌生人面前表现出显著和持续的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影响。

十五、儿童社交恐惧症的诊断
依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对儿童社交恐惧症的诊断标准如下:
(一)症状标准
1 与陌生人(包括同龄人)交往时,存在持久的焦虑,有社交回避行为。

2 与陌生人交往时,患儿对其行为有自我意识,表现出尴尬或过分关注。

3 对新环境或害怕的社交场合感到痛苦、不适、哭闹、惊呆、不语或退出。

病儿一般都设法避免这种场合,否则便以极度的焦虑或烦恼忍耐着。

4 患儿与家人或熟悉的人在一起时,社交关系良好。

(二)严重标准:显著的干扰个人的正常生活、职业(学业)和社交(包括同龄人)功能,导致交往活动受限。

(三)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6个月。

(四)排除标准:害怕或逃避不是由于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癫痫性等精神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或某种物质(滥用物质、治疗药品)等所致。

十六、什么是神经性厌食症?
戈尔(Gull)在1868年首次采用神经性厌食症这一概念。

它是一种显著的行为、精神和心理的紊乱。

患者表现出对食物强迫性的偏食、厌食、体重下降、明显显瘦为特征的疾病,引起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功能的紊乱,它是一种慢性的,可能导致死亡的疾病。

十七、什么是神经性贪食症?
神经性贪食症以反复发作性暴食和强烈的控制体重的愿望为特征。

为防止暴食对体重的影响,患者采用各种措施,如呕吐、导泻、增加活动量等,致使体重低于正常范围。

十八、肥胖症的矫治
(一)对于儿童肥胖症的矫治,首先要排除儿童器质性疾病。

(二)对于单纯性肥胖,我们应从肥胖儿能量的摄入量和消耗着手。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入手:
1 控制食物摄入量要调整膳食结构,限制饮食量,也就是:总能量要减少,蛋白质要保证或略高于正常供给量(蛋白质以占总量20%-30%为限,过高可引起肝、肾损伤),以维持生长发育的需要。

2增加活动量多参加户外体育锻炼,进行适宜的耐力运动,以增加人体内有氧代谢。

3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改变过食、少动的习惯,应少看电视,少吃零食,更不能边看电视边吃东西。

4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家长要帮助儿童下定自觉控制体重的决心,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三维健康观)。

十九、什么是儿童遗尿症?
儿童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有时也有尿湿自己裤子的现象。

可分为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两大类。

二十、什么是儿童遗便症?
遗便症是指4-5岁以后得儿童仍经常出现原因不明的,不自主排除正常粪便的异常状态,又称“功能性大便失禁”。

二十一、简述儿童神经性尿频的原因。

1 幼儿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抑制功能较弱,而且这一功能最脆弱、最易受损,这是小儿易患神经性尿频的内在原因。

2 儿童常常由于家庭成员的死亡,变换环境(如新入托儿所、幼儿园、上学和住院),突然离开父母、害怕打针和考试等,所导致的急性紧张或焦虑的引发。

在受惊吓和精神紧张焦虑时,易使儿童神经功能失调而发生神经性尿频。

二十二、儿童睡眠异常表现
二十三、简述攻击性行为儿童的训练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二十四、形成网络成瘾的原因有哪些?
(一)网络满足了人的归属和爱的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人因为种种原因,在人与人交往时会产生一定的障碍,使人体验到不同程度的孤独感,认为自己难以被别人理解。

再加之,网络的广泛、间接、隐匿、安全等等特性,使得这类人群流恋于网络的虚拟世界。

(二)网络满足了性的身心需求
网络上充斥着不少的与性有关的信息,而好奇这类信息的青少年就时常沉迷于此。

(三)网络满足了人的尊重需要
人都有尊重和被尊重的需要,一方面是自我尊重,另一方面是得到他人的肯定,网络游戏和电脑技术的高手受到“业内人士”的尊敬和敬仰,拥有很高的自尊。

同时,网络可以随意设定自己的地位和身份,给人们一种虚幻的身份和自尊感。

(四)网络满足了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网络成瘾是象征自我实现,是自我需要的替代。

网络语游戏使人获得成就感,足以抵消现实生活的不如意和挫败感帮助人获得自我实现的价值。

二十五、简述网络成瘾的分类
二十六、创伤后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定义。

根据特锐(Terr,1991)的定义,创伤是在遭受一种打击或一连串(在外)打击的情况下,导致个体表现出暂时性无助或失去一般应对方式和自卫能力的精神状态。

这个描述性的定义至少包括了三层意思:①创伤是由外界打击所形成的破坏性压力而引起的精神状态;②个体可能会表现出暂时性的无助;③这种暂时性的无助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辅导,很可能会导致应对方式和自我防范能力的系统性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