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常识》基本知识点总复习检测试题及答案
哲学测试题及答案

哲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B. 世界的存在方式是什么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世界的发展规律是什么答案:C2. 唯物主义认为:A. 存在决定意识B. 意识决定存在C. 物质和意识是相互决定的D. 物质和意识是完全独立的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辩证法的基本原则?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 事物是永恒不变的C.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D. 事物是对立统一的答案:B二、填空题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________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5.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两个方面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对立;统一三、简答题6.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物质性、系统性、动态性和发展性。
自然界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界的发展是不断变化和进化的过程。
7.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答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规律性,人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认识和改造社会。
四、论述题8. 论述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们通过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并通过实践不断检验和发展理论。
实践推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是认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实践中,人们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认识的深化和理论的创新。
9. 论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
答案: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对事物的认识方法和态度。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是发展变化的,强调对立统一的观点,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事物是孤立的、静止不变的,忽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倾向于用片面、绝对的观点看待问题。
哲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哲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答案:A2. 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认为()。
A.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 意识是世界的本原C. 神是世界的本原D. 理念是世界的本原答案:A3.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 事物的矛盾性B.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C. 事物的多样性D. 事物的统一性答案:B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的唯一目的C. 认识的唯一标准D. 认识的唯一动力答案:A5.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 个人和集体的关系问题D.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答案:A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阶级斗争B. 科学技术C. 社会基本矛盾D. 文化教育答案:C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A. 创造者B. 旁观者C. 领导者D. 跟随者答案:A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B.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C. 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而存在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决定作用答案:B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在于()。
A. 个人利益的实现B. 个人能力的发挥C.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D. 个人对社会的索取和要求答案:C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前提是()。
A. 个人能力的发挥B. 社会制度的完善C. 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D. 人的劳动的解放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依赖于物质C. 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D.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答案:A|B|D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是()。
哲学综合考试题库及答案

哲学综合考试题库及答案### 哲学综合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A. 存在与本质的关系- 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C.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D. 知识与行动的统一答案: B2. 柏拉图的“理念论”主张什么?- A. 世界由物质构成- B. 理念是真实存在的- C. 知识来源于经验- D. 世界是不断变化的答案: B3. 康德认为,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是什么?- A. 感觉经验- B. 理性- C. 先验知识- D. 逻辑推理答案: C4. 尼采的“超人”哲学主要强调什么?- A. 道德的绝对性- B. 个体的超越性- C. 社会的和谐性- D. 知识的客观性答案: B5. 黑格尔的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意味着什么?- A. 事物发展的终结- B. 事物发展中的循环- C. 事物发展的螺旋上升- D. 事物发展的直线性答案: C#### 二、简答题1.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包括: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形式因是指事物的形态或结构;质料因是指构成事物的物质;动力因是指导致事物变化或运动的原因;目的因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目的或终极原因。
2. 解释“存在即合理”这一哲学观点。
“存在即合理”是黑格尔的哲学观点,主张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合理性,即它们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必然的,是世界精神或理性的体现。
这一观点强调了事物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反对单纯的偶然性和无序性。
3. 阐述庄子的“逍遥游”思想。
庄子的“逍遥游”思想主张人们应该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精神的自由和内心的宁静。
通过顺应自然,达到与天地万物合一的境界,实现心灵的自由和解脱。
#### 三、论述题1. 论述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其哲学体系的基石。
他认为,怀疑一切可能被怀疑的事物,唯一不能怀疑的是怀疑本身的存在。
因此,思考的主体——“我”必然存在。
这一观点强调了主体性和意识的重要性,为现代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哲学基础(考题及答案)

哲学基础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20世纪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在社会生活每个角落都留下深深的印记。
科学技术成十成百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平均寿命。
这说明C、高新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起重要作用2、一材料介绍说:“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用放大2000倍的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描遂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粒。
”这一事实说明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3、宋朝陈模说:“德成而教尊,教尊而官正,官正而国治,其所系甚大。
”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有B、整体和局部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4、实施“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是一项史无前例的新事业。
只有实行这些方针,港澳繁荣稳定的局面才能得到保持,并不断发展。
这一论断体现的哲理是:C、正确的意识能够推动事物向前发展5、澳大利亚有几千万头牛,每天排出的几亿堆牛粪不仅要覆盖成百万亩草场,而且还滋生苍蝇,更是害上加害。
蜣螂则是清除牛粪的能手,为此,澳大利亚从我国引进了大批蜣螂。
上述材料主要说明:A、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6、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是说:A、理论对实践有能动作用7、“人们总是不断地从当时当地的社会存在出发,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理想,总是在一个奋斗目标实现之后,又提出更高的奋斗目标,人类社会就这样在不断追求和实现理想的奋斗中前进的。
”这句话说明:A、人们对理想的追求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源泉B、任何理想对社会发展都有促进作用C、人们理想的实现和社会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相统一D、理想既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又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哲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哲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 存在与本质的关系问题C.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问题D.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问题答案:A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 精神的B. 物质的C. 观念的D. 形式的答案:B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认识的基础B. 认识的来源C. 认识的目的D. 认识的动力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A.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 意识是世界的本原C. 物质和意识相互依存D. 物质决定意识答案:A, D2.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因果律答案:A, B, C三、简答题1.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
它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来实现的。
2.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答: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四、论述题1. 论述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践,人们能够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进而通过思考和总结,形成理性认识。
同时,实践也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促使他们去探索新的认识。
五、案例分析题1. 分析以下案例,说明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在其中的作用。
案例: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产品创新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公司需要不断创新以保持竞争力;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的多样性要求公司必须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答:在这个案例中,产品创新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体现了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
公司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来解决市场需求的多样性,而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又推动公司进行产品创新。
哲学的考试题目及答案

哲学的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答案:A2.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 矛盾论B. 质量互变C. 否定之否定D. 对立统一答案:A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A. 唯心的B. 唯物的C. 机械的D. 神创的答案:B4.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客观实在性B. 运动性C. 可分性D. 多样性答案:A5. 意识是:A. 人脑的机能B. 客观存在的反映C.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A. 实践性B. 科学性C. 革命性D. 唯物性答案:ABC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 矛盾B. 外部条件C. 内部矛盾D. 外部矛盾答案:C3. 以下哪些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范畴:A. 必然性和偶然性B. 可能性和现实性C. 内容和形式D. 原因和结果答案:ABCD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C. 主体对客体的创造D. 主体对客体的复制答案:A5. 以下哪些属于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 个人和集体的关系问题D.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答案:AB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定义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它坚持了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深刻性。
2. 简述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高二政治会考模拟《哲学常识》全册考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一、单选题(每题3分75分)1.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这表明( )A.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B.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C.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科学研究起指导作用D.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
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
”之所以要重视哲学的研究,是因为(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C.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真正的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和人们对实践的追问与对世界的思考3.哲学的两大阵营是指(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4.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
”这种观点属于( )A.不可知论B.可知论C.唯物主义D.唯心主义5.下列说法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是( )A.分子、原子是世界的本原B.水是万物之源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D.人的生活就是追求物质的满足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7.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 )A.万事万物的特性B.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C.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D.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总和8. 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存。
”这句话说明( )A.只有地上、水中的东西是运动的,其他东西不一定是运动的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D.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人们的眼里、心中运动9. 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
哲学答题题库及答案详解

哲学答题题库及答案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D. 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答案:A2.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A. 客观存在的B. 主观意识的产物C. 神的创造D. 人类社会的产物答案:A3. 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A. 事物是静止不变的B. 事物是孤立的C. 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D. 事物是一成不变的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形而上学答案:A, B, C2. 以下哪些观点属于唯心主义:A. 世界是神创造的B. 意识决定物质C. 物质决定意识D.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答案:A, B三、判断题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答案:正确2.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由人的意识创造的。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答案: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量变质变规律指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
否定之否定规律则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五、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目的,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不仅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也是人的认识和思想得以实现的途径。
实践具有客观性、历史性和社会性,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来不断检验和发展理论。
六、案例分析题1. 请分析以下案例,并用哲学原理解释其现象。
案例: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改革,最终实现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答案:此案例可以用辩证法的量变质变规律来解释。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改革是量的积累,这些量的积累最终导致了企业质的飞跃,即实现了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常识》基本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及答案1.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_____________。
(根本看法)2.所谓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_____________和根本方法。
(根本原则)3.哲学是关于__________的学说,同时又是关于__________的学说。
(世界观,方法论)4.哲学是________化、_________化的世界观。
(理论,系统)5.世界观________方法论,方法论________世界观。
(决定,体现)6.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______本质和最一般规律。
(共同)7.具体科学研究的都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的___ ____本质和规律。
(特殊)8.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具体科学的概括和________。
(总结)9.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重要、最具革命性的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唯物主义)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____________,在于它正确阐明了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规律,给人们提供了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和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
(科学性)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在于它是以__________________为目的。
(改造客观世界)12.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依据生活经验明确肯定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把金木水火土等看作世界的_________。
(本原)13.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家认为_________是世界的本原。
(原子)1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本原(本质)是_________(物质)。
15.整个世界是一个不依赖于人的______而客观存在的______世界。
(意识,物质)1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_________。
(客观实在)17.___________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它是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具有的共同特性。
(客观实在性)18.物质是可以被人们所_________的。
世界上只有已被认识的事物和有待于被认识的事物,并不存在___________的事物。
(认识,不可认识)19.就其本质来说,意识是__________对___________的__________。
(人脑,客观世界,能动反映)20.就其起源来说,意识是_____________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物质世界)21.就其生理基础来说,意识是________的机能和属性。
________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和生理基础。
(人脑,人脑)22.就其形式和内容来说,意识是_______内容和_______形式的统一。
意识是_______存在的_______映象。
(客观,主观,客观,主观)23.意识不是来源于人脑,是来源于_____________。
(客观世界)24.意识具有能动地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_ _______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________作用。
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促进,阻碍)25.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是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_______。
(前提)26.要把意识的能动作用变成现实,还必须通过人的_________。
(实践)27.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意识)28.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29.凡认为_______第一性,_______第二性,世界统一于_______,意识是物质的_______和反映,就是唯物主义。
(物质,意识,物质,产物)30.凡认为精神、_______第一性,_______第二性,即物质_______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_______,就是唯心主义。
(意识,物质,依赖,产物)31.唯物主义是一条从_______到_______即从____________出发的认识路线。
(物质,意识,客观实际)32.____________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等)看作世界的本原和主宰,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客观唯心主义)33.____________把人的主观精神(包括人的感觉)当成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的存在都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
(主观唯心主义)34.正确把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首先,坚持物质第_____性,意识第_____性,物质__ _____意识;同时,充分肯定意识对物质具有_______作用。
(一,二,决定,能动)35.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的根本要求。
(唯物主义)36._______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_______意识,因此,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一切从_______出发。
(物质,决定,实际)37.所谓从实际出发,就是想问题、办事情都要遵循______________的根本要求,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从分析_____________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唯物主义,客观存在的事实,客观事实)38.一切从实际出发,简单地说,就是要从____________出发,按照____________办事。
(客观存在的事实,实际情况)39.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要有_______的精神,无论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都要尊重_____________,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思想______客观实际。
(求实,客观事实,符合)40.主观主义是从单纯的____________出发,从抽象的原则出发。
这是____________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
(主观愿望,唯心主义)41.在实际工作中,主观主义有两种表现。
一是____________、本本主义;一是____________,即一切从自己狭隘的局部经验出发。
(教条主义,经验主义)42.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________和________。
(变化,过程)43.运动是物质固有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根本属性,存在方式)44.物质是运动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主体,物质承担着)45.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处于相对________和暂时_______的状态,是运动的一种特殊_________。
(稳定,平衡,状态)46.任何事物都是绝对________和相对_______的辩证统一。
(运动,静止)47.否认绝对________,把相对意义的静止绝对化,认为事物是绝对不变的,是形而上学的______的观点。
(运动,静止)48.规律是事物发展中_______的、_______的、_____的、______的联系。
(固有,本质,必然,稳定)49.物质运动是有_______的。
科学认识的任务就是揭示物质运动的_______。
(规律,规律)50.规律是_______的,必须尊重规律。
规律的__________是规律最重要的特点。
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既不能被_______,也不能被_______。
(客观,客观性,创造,消灭)51.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有它自身的内在_______和一定的客观_______。
(根据,条件)52.规律可认识和利用,必须发挥_______________。
(主观能动性)53.人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________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并借助于对规律的认识,________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________实践活动,从而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认识,预见,指导)54.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________,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其变害为利。
(条件)55.利用规律需要相应的________,而创造条件本身也是受________的制约的,也必须遵循规律。
(条件,条件)56.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_____________(想),才能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形成计划、方案等指导人们的行动。
(理性思维)57.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_________活动(做),自觉地创造条件,才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方式,使其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实践)58.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坚强的_______和毅力,保持充满_______的精神状态,才能坚持不懈去夺取胜利。
(意志,活力)59.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_______和基础。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_____________。
(前提,必要条件)60.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叫做_____________。
这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的_____________的高度概括,是党的思想路线的________。
(实事求是,精髓,思想路线,核心)61._________的观点和_________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
(联系,发展)62.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和它________的其他事物存在着联系。
________的事物是没有的。
整个世界是一个___________的统一整体。
(周围,孤立,相互联系)63.所谓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______、相互_______、相互______。
(影响,制约,作用)64.事物联系的___________,既表现为宇宙间的任何事物同其周围事物发生着横向的联系,又表现为事物自身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着纵向的联系。
(普遍性)65.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用_________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66.事物的联系是_________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真实的联系。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________的联系,改变事物的_________,_______事物的联系,_________新的联系。
(客观,固有,状态,调整,建立)67.事物的联系是无限________的,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________的。
因此,要重视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要一切以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为转移。
(多样,条件,时间,地点,条件)68.任何现象都会________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________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
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________联系。
其中,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做__ _____;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叫做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