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锻炼的七大基本原则
科学锻炼的原则是什么

科学锻炼的原则是什么科学锻炼的原则是什么科学锻炼的原则是什么,很多人抱怨健身一段时间后效果不佳。
这个结果真的很让人沮丧。
健身是一门系统科学,跑完步也不会瘦几斤。
如果你想健身有效,你必须使用正确的方法,现在分享科学锻炼的原则是什么?科学锻炼的原则是什么11、腹部、肋骨、胸部、肩部。
健身需要长期的坚持才能看到效果,让一些错误的动作直到造成身体伤害才被察觉。
在做动作时,腹部、肋骨、胸部、肩部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动作不变形,保证动作的准确性,达到健身的效果。
2、发力时呼气,恢复时吸气。
在训练中,需要短时间的用力,但需要长时间的恢复。
用力时呼气,恢复时吸气,所以吸气的时间更长。
冷空气通过鼻腔加热,对肺部的刺激会减少,身体会感觉更舒服。
3、稳定性和控制比重量更重要。
对于初学者来说,器械的使用可以快速找到肌肉感觉,掌握动作要领,但由于受力轨迹固定,无法均衡的训练身体。
如果对器械熟练,应该选择自由重量训练,锻炼肌肉之间的协同作用。
4、训练前后记得做伸展运动。
运动前的拉伸相信每个人都会做,但运动后的.拉伸却常常被忽视。
运动后拉伸可以降低体温,缓解呼吸,放松紧张的肌肉。
为了保持长期运动,运动后的拉伸步骤必不可少。
5、不要每天都练同一个部分。
有些人的训练计划里,只练胸肌、腹肌或者三角肌。
这是不对的。
身体是一个整体,不能只练自己喜欢的部位。
涉及的肌肉更耗能,健身效果更好。
6、先力量训练,再有氧减脂。
有氧训练不仅消耗脂肪,还消耗葡萄糖,葡萄糖是力量训练的能量来源。
如果先把葡萄糖消耗在有氧训练上,再做力量训练时能量就无法保证,动作也无法发挥到最佳状态。
7、三分练,七分吃,非常睡。
健身三要素:训练、营养、休息,缺一不可。
肌肉在休息时生长。
通过有效的训练充分刺激肌肉,然后补充足够的营养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等待肌肉纤维生长。
科学锻炼的原则是什么2自觉积极性原则身体锻炼以促进机体的发展,体质的增强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在锻炼中,人体必须克服自身的惰性,强迫自己去吃苦,良好锻炼效果的取得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而非长期努力不可。
7个科学运动原则,正在减肥的你要牢记!

7个科学运动原则,正在减肥的你要牢记!超级有用!睡前一个简单动作,消除一整天疲劳随着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舒缓压力和提高体质,开始时不时进行运动锻炼。
但往往不科学的锻炼运动往往会带来伤病等其他问题,这样就会得不偿失。
尽管不是所有的运动损伤都会危及生命安全或者导致残疾,但是积极预防和治疗运动损伤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下面我们就跟着运动医学专家学习科学运动的原则,预防运动受伤吧!1.科学健身、科学锻炼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对于普通的业余运动爱好者来说,运动更多是为了缓解压力,促进健康,降低体脂肪等。
因此,我们不必像专业运动员一样进行高强度和太高竞技性的运动,而应该循序渐进,适当安排一周的运动时间。
同时,应不要长时间训练单一运动或动作,避免长时间压力累积所带来的损伤。
2.准备活动要充分运动热身是任何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热身的重要性在于可以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减少损伤的风险系数。
一个有效的热身包含很多重要的元素,这些组成的元素共同作用才使得运动的损伤风险降到最低。
热身是身体活动之前进行的运动,有很多的益处,热身可以帮助身体增加身体的核心温度,肌肉温度,肌肉温度的增加可以使肌肉更松弛,更灵活。
有效的热身可以增加心率次数和呼吸的深度与频率。
增加血液流量和血液氧气和血中营养给肌肉,这些帮助肌肉的肌腱与关节接受更多的艰苦训练。
3.注意运动间歇的放松在看一些健身方案或者指导的时候,你一定会注意到各个动作之间都会说休息xx秒(一般是几十秒或者几分钟不等),别忽略这小段的间歇休息时间。
在健身运动中,这小小的休息能更快地消除肌肉疲劳,防止由于局部负担过重而出现的运动损伤。
另外,放松应根据健身项目特定来进行。
如侧重于上肢练习的项目,在间隙期可做一点下肢的练习。
这样可以改善血液供给,使肢体中已疲劳的神经细胞加深抑制,得到休息,对于消除疲劳及有效防止运动损伤有着积极的意义。
4.防止局部负担过重做力量训练时,负荷过于集中,会造成机体局部负担过重而引起运动损伤。
科学锻炼的原则和方法

科学锻炼的原则和方法科学锻炼是指根据科学的训练理论和运动生理学原理,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的一种体育活动。
科学锻炼有利于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
下面将介绍科学锻炼的原则和方法。
1.个性化原则人的身体素质、身体状况和生活方式等都存在差异,在制定科学锻炼计划时应考虑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设计。
2.适度原则科学锻炼应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目的适度选择锻炼强度和训练量,不可过度或不足。
3.循序渐进原则科学锻炼应按照一定步骤、逐渐增加负荷,逐步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
4.多样化原则科学锻炼应采取多种锻炼方法和手段,避免单一性训练造成的效果不佳和身体过度适应。
5.周期性原则科学锻炼应根据不同锻炼周期,设置不同目标并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
6.专业化原则科学锻炼应遵循运动生理学原理和训练规律,从而制定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训练方案。
1.有氧锻炼有氧锻炼是针对心肺系统的训练,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耐力水平。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慢跑、快走、游泳、有氧舞蹈等。
2.负重训练负重训练是指通过增加负荷的方式进行锻炼,可以锻炼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
常见的负重训练包括器械训练和自由重量训练。
3.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是通过一系列柔韧性练习来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弹性,预防、减轻运动损伤。
常见的柔韧性训练包括拉伸、瑜伽和普拉提等。
4.平衡训练平衡训练是一种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和协调性的训练方法。
通过平衡练习,可以预防跌倒和运动损伤。
常见的平衡训练包括单腿站立、平板支撑和电视机架平衡等。
5.间歇训练间歇训练是一种在高强度运动中插入短暂休息时间来恢复体力和能量,然后再次进入高强度训练状态的训练方法。
这种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从而提高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三、科学锻炼注意事项1.先验身体情况。
在进行科学锻炼之前,必须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比如是否有慢性疾病或运动创伤等。
如有必要,可以咨询医生或体育教练的意见。
2.选择科学锻炼的强度和方式。
科学健身的原则和方法

科学健身的原则和方法科学健身的原则和方法科学健身的原则和方法,科学健身运动需要掌握规律,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健身运动中依据健身的人体科学基础、运动学理论以及运动对人体的作用和特点等进行综合指导。
下面分享科学健身的原则和方法。
科学健身的原则和方法1一、自觉积极性原则自觉积极性原则指体育锻炼这有明确的健身目标,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价值,自觉积极地从事体育锻炼活动。
体育锻炼不同于体力劳动和日常生活的一般躯体活动,更区别于动物所具有走、跑、跳、攀登等自然的本能行为。
人们所从事的体育锻炼总是有一定的目的和意识的身体活动过程,因此要发挥自觉积极的主观能动性。
健身者应明确目的、强化动机、培养兴趣,形成健身习惯。
体育锻炼的目标动机、信心、兴趣是相辅相成的,应密切结合,才能做到自觉积极地从事体育锻炼。
二、全面性原则全面积极性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应全面能发展身体的各部位、各器官的机能,提高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人体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身体某一方面的发达或衰退,都会影响和关联其他器官。
要贯彻全面性原则,首先应从改善机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等方面综合考虑。
其次,要合理选择和搭配健身内容。
要达到全面发展,一方面要尽可能选择那些对身体有全面影响的锻炼内容,如跑步游泳等;另一方面。
也要以某一项目为主,辅以其他锻炼内容。
最后,要注意身心合一。
在身体锻炼的`同时,更要注意获得精神上和心理上的修炼。
三、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必须根据人体发展规律和个人的实际情况,在锻炼的内容、方法、运动负荷等方面逐步提高,使机体功能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要做到循序渐进,首先在锻炼内容上,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选择,体质不同,锻炼起点也不同。
然后,运动量逐步增大。
机体对运动量的承受能力偶遇个缓慢的适应过程,锻炼时运动量要有小到大,待机体适应候1再逐步加大。
病后或中断锻炼后再进行锻炼,尤其要注意循序渐进,以免发生意外。
科学锻炼的七大基本原则

科学锻炼的七大基本原则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科学锻炼的七大基本原则1.自觉愉悦、积极锻炼首先应该树立“科学锻炼有益健康”的信念,自觉克服各种怕动、懒惰和对体育锻炼的麻痹或恐惧心理,而代之以自觉、愉悦和积极的心态,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
作为大学生应有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充分认识到适量运动对身心健康的必要性。
如果一个人以某些理由放弃体育锻炼,短期内可能并不会有什么明显的恶果,但是长期的代价必定是体质下降、疾病缠身、未老先衰。
也有的同学即便参加体育活动,也是不情不愿的心理状态,这不仅达不到应有的锻炼效果,反而容易造成消极的心理和生理影响。
2.适量适度、循序渐进锻炼时,要根据环境和个人的身体条件,如季节、气候、场地和运动器材,以及自身的健康和运动水平等,科学安排锻炼项目,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和身体负荷等。
各种锻炼项目都要逐步适应,不要一暴十寒,急于求成。
很多人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结果产生运动疲劳和损伤,以致很长的时间缓不过气来。
锻炼时的运动量应由小到大,不能一开始就竭尽全力,动作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密度也不要过于集中,使身体逐渐适应后,再逐步增加运动量。
3.因人而宜、区别对待日常锻炼,可根据性别、体格、基础条件等选择适当项目。
如男女分组,按照自己体质选组,对运动量、锻炼密度、计划进程等不强求一致。
就是体育教学中非必修项目在可允许选择的情况下,尽量与个人兴趣和能力相适应,不要不分对象地“一刀切”。
确定一个经过努力能实现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是锻炼能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
4.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体育锻炼需要经常、反复、持久地进行,方逐步取得进展、提高。
就是已经取得的效果仍需巩固,中断训练也会消退。
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应不断强化,锻炼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显着的效果,只有坚持,才能逐步巩固、积累和提高。
5.注意安全、全面发展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存在许多有害健康的因素,必须注意预防,以保证安全。
科学锻炼的方法

具体做法
1.全面锻炼 2.运动有恒 3.循序渐进
拓展延伸
1.运动前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 2.运动后为什么要做整理活动?
侯马市张村学校 张兆华
健康歌
这首歌体现了健身的快乐,那同学们 知道怎样锻炼才是健康的吗?
讨论交流
我们大家都知道,参加体育 锻炼会增进健康,但是,我们是 否想过参加体育锻炼也可能会损 害健康?
科学锻炼的基本原则
①了解自己,实事求是; ②树立目标,积极进取; ③全面锻炼,注重实效; ④运动有恒,坚持经常; ⑤运动有度,循序渐进; ⑥遵循规律,自我保健。
科学锻炼的七大基本原则

科学锻炼的七大基本原则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科学锻炼的七大基本原则1.自觉愉悦、积极锻炼首先应该树立“科学锻炼有益健康”的信念,自觉克服各种怕动、懒惰和对体育锻炼的麻痹或恐惧心理,而代之以自觉、愉悦和积极的心态,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
作为大学生应有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充分认识到适量运动对身心健康的必要性。
如果一个人以某些理由放弃体育锻炼,短期内可能并不会有什么明显的恶果,但是长期的代价必定是体质下降、疾病缠身、未老先衰。
也有的同学即便参加体育活动,也是不情不愿的心理状态,这不仅达不到应有的锻炼效果,反而容易造成消极的心理和生理影响。
2.适量适度、循序渐进锻炼时,要根据环境和个人的身体条件,如季节、气候、场地和运动器材,以及自身的健康和运动水平等,科学安排锻炼项目,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和身体负荷等。
各种锻炼项目都要逐步适应,不要一暴十寒,急于求成。
很多人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结果产生运动疲劳和损伤,以致很长的时间缓不过气来。
锻炼时的运动量应由小到大,不能一开始就竭尽全力,动作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密度也不要过于集中,使身体逐渐适应后,再逐步增加运动量。
3.因人而宜、区别对待日常锻炼,可根据性别、体格、基础条件等选择适当项目。
如男女分组,按照自己体质选组,对运动量、锻炼密度、计划进程等不强求一致。
就是体育教学中非必修项目在可允许选择的情况下,尽量与个人兴趣和能力相适应,不要不分对象地“一刀切”。
确定一个经过努力能实现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是锻炼能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
4.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体育锻炼需要经常、反复、持久地进行,方逐步取得进展、提高。
就是已经取得的效果仍需巩固,中断训练也会消退。
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应不断强化,锻炼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显着的效果,只有坚持,才能逐步巩固、积累和提高。
5.注意安全、全面发展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存在许多有害健康的因素,必须注意预防,以保证安全。
科学锻炼的基本原则

科学锻炼的基本原则
科学锻炼的基本原则:
一、正确规划。
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年龄及身体素质,合理规划锻炼方式、时间、强度、频率等,以保证锻炼效果。
二、适量进行。
在锻炼时,要注意身体能力与负荷量要达到完美的平衡,不能过量或者过少,避免受伤。
三、持之以恒。
要坚持每天锻炼,坚持在同一时间段锻炼,使锻炼习惯形成,使锻炼性能得到长久的提高。
四、多样化。
应改变锻炼方式,使锻炼不变,更多的运用不同的训练项目,以及各种方法,使锻炼更有趣味性。
五、适时休息。
锻炼后,要放松身心,及时休息,不要立即睡觉,可以做一些放松的运动,例如散步、慢跑等,活动肌肉和身体,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锻炼的七大基本原则
1.自觉愉悦、积极锻炼
首先应该树立“科学锻炼有益健康”的信念,自觉克服各种怕动、懒惰和对体育锻炼的麻痹或恐惧心理,而代之以自觉、愉悦和积极的心态,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
作为大学生应有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充分认识到适量运动对身心健康的必要性。
如果一个人以某些理由放弃体育锻炼,短期内可能并不会有什么明显的恶果,但是长期的代价必定是体质下降、疾病缠身、未老先衰。
也有的同学即便参加体育活动,也是不情不愿的心理状态,这不仅达不到应有的锻炼效果,反而容易造成消极的心理和生理影响。
2.适量适度、循序渐进
锻炼时,要根据环境和个人的身体条件,如季节、气候、场地和运动器材,以及自身的健康和运动水平等,科学安排锻炼项目,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和身体负荷等。
各种锻炼项目都要逐步适应,不要一暴十寒,急于求成。
很多人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结果产生运动疲劳和损伤,以致很长的时间缓不过气来。
锻炼时的运动量应由小到大,不能一开始就竭尽全力,动作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密度也不要过于集中,使身体逐渐适应后,再逐步增加运动量。
3.因人而宜、区别对待
日常锻炼,可根据性别、体格、基础条件等选择适当项目。
如男女分组,按照自己体质选组,对运动量、锻炼密度、计划进程等不强求一致。
就是体育教学中非必修项目在可允许选择的情况下,尽量与个人兴趣和能力相适应,不要不分对象地“一刀切”。
确定一个经过努力能实现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是锻炼能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
4.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体育锻炼需要经常、反复、持久地进行,方逐步取得进展、提高。
就是已经取得的效果仍需巩固,中断训练也会消退。
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应不断强化,锻炼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显著的效果,只有坚持,才能逐步巩固、积累和提高。
5.注意安全、全面发展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存在许多有害健康的因素,必须注意预防,以保证安全。
首先是环境因素,如气候变化和气象情况,夏季预防中暑、冬季预防冻伤。
大风、大雾天气不宜跑步。
不宜在交通繁忙、空气污染和高低不平的场地锻炼。
其次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患急性病时必须暂停锻炼。
患慢性病时,要接受医生的指导。
锻炼开始时要进行充分地准备活动;锻炼过程中要遵循技术规范,避免冲撞和外伤;结束时要放松和拉伸运动的主要肌群,以利恢复。
体育锻炼是在科学知识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规律地进行,并在锻炼中不断调整。
这不同于生活中的体力劳动,不能用体力劳动代替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要使人体在形态、机能各器官功能以及心理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包括如耐力、速度、力量、灵敏度、柔韧性等许多项目协调地进行。
鉴于体育锻炼每一个项目,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项目、方法单一,就难以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
比如举重、铁饼等运动员由于竞技体育的需要,突出个别方面的训练后,其体型已经并非正常健康的形态了。
因此大学生体育锻炼中要力求均匀全面进行。
6.避免过度疲劳
过度疲劳是体育锻炼中引起的一慢性病理状态,亦有称为过度训练综合症。
1983年在美国召开的第五届国际运动生化会议上,对疲劳的定义取得了统一的认识,即“疲劳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在特定的水平上进行,或整个机体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日常所见的过度疲劳除由于大运动量训练以及激烈比赛后发生外,常为体育锻炼者急于求成或不考虑自身条件,盲目进行所致。
它导致机体功能紊乱和代谢异常,并易发生运动损伤。
大学生在锻炼中学会观察、判断过度疲劳的状况,及时处理,可避免对个人的健康的损害。
体育锻炼疲劳可反映在心理和躯体两个方面,前者如肌肉的胀、僵硬,肌力下降,关节活动不灵,心率加快,呼吸加快等;后者如情绪不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判断失误多等等。
然而躯体与心理的疲劳是交叉在一起,互为影响,共同影响人的健康,评定疲劳的方法很多,下表为疲劳程度的自我估计,大家可作为参考。
表4-2 疲劳程度的自我估计
当发现锻炼后有多种疲劳的现象时,应减少锻炼的负荷,甚至暂时中止锻炼,以消除疲劳,防止进一步发展,保护锻炼者健康。
(1)休息:这是消除疲劳的最重要方法。
一种为静止性休息,在这期间什么锻炼活动均不参加;而另一种为积极的休息,选另一些适合的运动量小的项目锻炼,如有学者研究,用右臂拉重物疲劳后,左臂进行不太紧张的活动,比右臂单纯静止休息的恢复快。
(2)睡眠充足:睡眠期物质代谢率减缓,呼吸及脉搏频率减慢,肌肉松驰,生长激素分泌增加,可促进疲劳恢复。
大学生每天睡眠约8小时。
若睡眠时间不足,不利于疲劳的恢复。
但睡眠并非越多越好,长时间的睡眠使机体处于抑制状态,反会出现精神倦怠,灵敏度
等下降。
(3)整理活动:这可使体育锻炼后从非常紧张的状态渐渐过渡到安静状态。
避免由于剧烈的变化而引起机体调节功能紊乱。
活动强度越大,整理活动时间也亦应相应延长。
恰当的整理活动可加速疲劳的恢复。
(4)物理方法:如日光浴、森林浴、吸氧、空气负离子吸入、局部蜡疗、水浴、药浴、推拿、按摩、电疗等等。
(5)心理调适:通过言语、音乐、心理暗示以及请心理医师指导。
(6)补充营养及药物的应用:增加营养是体育锻炼后物质消耗补充的基础。
我国市售运动营养品品种丰富。
但作为大学生锻炼来说,主要应从食物中得到补充,只要合理安排膳食,并不需要从市售营养品中补充,更不要受市售营养晶广告宣传的误导,依赖其消除疲劳。
药品的使用,包括中药,都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