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类常用药物的肝毒性
常用中药及复方制剂的肝毒性

常用中药及复方制剂的肝毒性随着中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中药的安全性和副作用。
其中,肝毒性是常用中药及复方制剂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常用中药及复方制剂的肝毒性,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
在中医药的应用中,中药及复方制剂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许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然而,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肝毒性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许多常用的中药和复方制剂都被报道具有肝毒性,如雷公藤、黄药子、何首乌等。
这些药物引起的肝毒性症状多样,包括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等。
例如,雷公藤是一种常用的祛风湿药,但长期使用或过量会引起肝损伤甚至肝衰竭。
黄药子是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但长期使用或过量也会引起肝损伤。
何首乌是一种补益肝肾的中药,但不当使用也会引起肝损伤。
分析这些药物产生肝毒性的原因,主要包括药物代谢和个体差异等因素。
一些中药成分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物质,如氧自由基、过氧化物等,这些物质会损害肝脏组织。
个体差异也会影响中药的肝毒性。
一些人对某些中药成分过敏,甚至会引起严重肝损伤。
中药的剂量、剂型、使用时间等因素也可能影响肝毒性的发生。
常用中药及复方制剂的肝毒性是一个值得的问题。
虽然一些肝毒性事件可能难以完全避免,但通过合理用药和加强监管,可以降低肝毒性发生的风险。
医生在开具中药处方时,应严格遵循适应症和剂量范围,避免不必要的用药和过度用药。
患者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中药,避免使用假冒伪劣药品。
加强中药肝毒性的研究和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控制肝毒性事件。
常用中药及复方制剂的肝毒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通过合理用药和加强监管,可以降低肝毒性事件的发生率。
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药肝毒性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为安全合理地应用中药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推动中药的标准化和国际化发展,提高中药的安全性和信誉度。
近年来,中药肝毒性成分代谢与毒理研究备受。
常用中药肝损害

浅谈常用中药的肝损害【摘要】本文就常见致肝损伤的中药及其成分与致肝损害机制及临床特点及加强预防措施等作简要述。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合理用药,才是防止中药引起肝损伤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药;肝损害近年来中药及其制成品所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有增多之势,而中药所引起的肝损害占药物性肝损害的比例20.04%一74.14%不等[1],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重视中药的肝损害。
1 中药引起肝损害的原因1.1 中药因素①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非常复杂,表现出药效和药害的双重性。
即既可治疗肝病,同时也能引起肝损害,如大黄、柴胡;②对一些中药的毒性认识不足,传统认为“无毒”的中药品种,现代临床却发现其具有肝毒性,如黄药子、天花粉、番泻叶、何首乌等。
③中药中同名异物或异名同物的情况不少,可因误认误用而致中毒。
如防己有广防己、粉防己,广防己临床己报道有肝、肾毒性。
④中药因产地、种植、采收季节、加工炮制、运输贮存等条件不同,也可影响其药效和不良反应,⑤中药引起的肝毒性损害也与剂型、剂量、用药时间过长、配伍和使用方法等有关,如服用大剂量未经炮制的生首乌会导致肝脏的损害。
⑥不按照中医药辨证论治的基本特征使用中药,违反禁忌原则。
1.2 患者因素①患者缺乏对某些中药制剂具有肝毒性的认识,因而服用中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肝损害。
②患者因年龄或健康状况和个体差异,在常规剂量也可发生毒性反应;③某些人存在遗传性肝脏代谢缺陷的疾病,容易导致药物性的肝损伤。
中药中能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分为三类,有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1.2.1 常见植物药物及其肝损害的临床症状见下表[2]—[8] 1.2.2 单味动物药如蜈蚣、蟾蜍、斑蝥、青娘虫、穿山甲等[9] 1.2.3 单味矿物药如朱砂、雄黄、铅粉、硝石、砒石、代赭石、胆矾、硫黄等[9]。
2 中药引起肝损害按照其所含的主要成分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类2.1 毒性成分为生物碱类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是一类植物性毒素。
科学认识感冒药中“对乙酰氨基酚”的肝毒性

一、对乙酰氨基酚相关事件带外,还多与其他药物制成复方制和肌肉痛等。
自我用药不宜长期或来的疑惑剂,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如泰大量使用,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2011年起,美国食品药品管诺、新康泰克、百服宁、白加黑天,用于退热不得超过3天,理局(FDA)发布信息,由于对乙等,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老朋FDA推荐的剂量是每天合计不要超酰氨基酚超剂量使用可能导致严重友”。
而FDA发布的关于对乙酰氨过4 g。
的肝损伤,甚至肝衰竭、肝移植和基酚的相关信息,以及生活中偶有要知道对乙酰氨基酚为何会引死亡,因此建议停止处方和销售含因服用感冒药而引起肝损伤的新起肝毒性,就需要了解它是如何在对乙酰氨基酚超过325 mg的处方闻,使得不少公众担心,我们日常我们体内代谢的。
进入人体的对乙药(不包括非处方药),同时服用的感冒药真的会引起肝损伤酰氨基酚90%~95%通过肝脏代FDA要求所有含对乙酰氨基酚的处吗?感冒药中单剂量含对乙酰氨基谢,其中4%~5%的药物经肝脏细方药说明书中增加黑框警告,提示酚超过325 mg还能否继续使用?胞色素P450氧化酶系统代谢为N-严重肝损伤风险。
2014年美国食使用过程中到底应该注意什么?这乙酰苯亚胺醌(NAPQI),它能品药品管理局(FDA)再次发布信个公众使用最广泛的药物似乎成了迅速与体内谷胱甘肽结合成水溶性无息,当对乙酰氨基酚单位剂量超过“最熟悉的陌生人”!毒化合物由尿排出。
如果大量服用对325 mg时,没有数据显示其额外二、 最熟悉的药物你知多少乙酰氨基酚,则代谢产生的NAPQI不效益大于增加的肝损伤风险,对乙酰氨基酚是使用最广泛的能被有限的谷胱甘肽结合,转而与肝FDA将撤销市场上对乙酰氨基酚单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解热作用细胞内蛋白的巯基结合,产物可致位含量超过325 mg的复方药物的与镇痛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几乎肝细胞损害、坏死,严重者可致肝许可。
不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对血小板肾衰竭、肝性脑病、脑水肿、低血对乙酰氨基酚作为一种被使用和凝血时间无明显影响。
药物对肝脏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估

药物对肝脏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估药物的使用是人们维护健康和治疗疾病常用的方法之一。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药物对肝脏功能的影响,并评估其安全性。
本文将就药物对肝脏的影响进行探讨,并介绍相关安全性评估方法。
一、药物对肝脏功能的影响药物与肝脏的相互作用是研究药物安全性的重要方面。
不同的药物可能会对肝脏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代谢酶的影响:肝脏是身体中重要的药物代谢器官,许多药物在肝脏中会经历代谢转化。
某些药物可抑制或诱导肝脏中特定的药物代谢酶,从而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过程。
这可能导致药物的积累或过快代谢,引起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或药物毒性副作用的发生。
2. 肝毒性:一些药物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即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
肝毒性可以表现为肝酶水平升高、肝功能异常、肝细胞损伤等。
一些非甾体抗炎药、抗结核药物等即具有一定的肝毒性。
3. 药物与肝病的相互作用:药物的使用可能会与患有肝病的个体产生相互作用,影响疾病的进展,或增加肝病的风险。
例如,肝炎患者在药物使用上需要更加慎重,以免对肝脏产生进一步伤害。
以上只是药物对肝脏功能的一些常见影响,具体影响因药物种类、剂量、疗程长短、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而异。
二、药物安全性评估方法为了评估药物对肝脏功能的影响以及其安全性,研究者们采取了多种评估方法,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以下是常用的安全性评估方法:1. 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评估药物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研究者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观察药物对肝脏功能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副作用。
这些试验通常会对肝酶水平、肝功能指标等进行监测,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2. 动物模型研究:在临床试验之前,通常会在动物模型中进行药物安全性评估。
动物模型能够模拟人体内药物的代谢过程,通过观察动物肝脏功能的变化,初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3. 医学数据库分析:医学数据库中存储了大量的药物使用和患者用药后的结果,研究者可以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评估特定药物对肝脏的影响及其安全性。
常见对肝功能有影响的药物_20150906_150001

他汀类药物降血脂会伤肝吗?

东方美容 院 一; f 欠白尝试 , l 换一生白美而 I )
本院使用名贵 中草药祛斑 、 , 除痘 能够有效调 节内分 泌失调 引起 的各种肌肤症状 ( 黄 褐斑 、 雀斑 、 妊娠斑 、 老年斑、 晒斑 、 反弹斑、 痤疮 、 痤疮印、 色素痣 、 扁平疣 、 汗管瘤等 ) 。
钙 通 遵 H滞 剂 等 ; 钉 努 力 性 心 绞 伴
痛 嚣 畸汀逡 B 受 体 m 止 制 l 缸管 紧 张 索转 化 黼 抑 制 削 、f锊 紧 张 索 l 厦
魏谩 体 搭 抗 制 和 列 球 利 管 ; 钉 “ 伴
发 份 绽 嫡 蹦 i 趔 遁 选
天后再用点刺激活细胞即能除去面
电, :9 l 2 3 9 7 l 8 9 1 6 8 话 0 9 一 3 2 7 9 9 9 8 3
合 并 症 人 群如 何 选 降 压
盼 行 高 脂 I 铺 昧 嫡 寤 缸癍
约?
脓 艘 i 症 越 心 绢 、 t 错 薅的 高 m
2 年品质如金 , 5 完美的效果源于专业的选择
收 , 部 血 管 扩 张 充 血 , 后 即 走 腹 饭
会 因 运 动 量 增 加 而 影 响 消 化 道 对
营养 物 质 的 吸 收 。
辛 伐 他 汀 ( 降 之 ) 常 用 量 为 1 m g/d, 大 剂 量 为 4 r g/d; 舒 0 最 0 a
阿 伐 他 汀 ( 普 妥 ) 常 用 量 为 1 mg/d, 大 剂 量 为 8 m g/d; 立 0 最 0
+
他汀 类药物 降廊脂 会伤H 吗 ? f
目前 临 床 上 最 常 使 用 的 降 脂 药 是 他 汀 类 , 辛 伐 他 汀 、 伐 他 汀 、 伐 如 普 氟
最伤肝的药物你一定要远离

再 次 ,患 者 需 联 合 用 药 时 , 种类不宜过 多 ,避免 因药物 之间的
1. 3 性激 素 :甲睾酮 、丙酸睾 此量 易导致 患者 出现黄 疸 、急性 中 酮 、雌 二醇 、炔雌醇 、己烯雌酚 、 甲羟孕酮 、炔诺酮等 。 1. 4 抗肿 瘤药 :环 磷酰胺 、尼 莫司汀 、甲氨蝶呤等 。
前 已发布的2 期 《 4 药品 不 良反 应信息通报 》
,
有 1 余 期 是 关 于 药物 性 肝 损 伤 的 通 报 。 所 0
患慢 性 病 需长 期 服 药 和 肝 功 能 不 全 的 患者 需 惕 药物造 成 的肝 损伤
用药不 慎可 引起 药 物性肝 损伤
期大量服 用硫唑嘌 呤 ,黄疸发生率
4 解热镇痛药 :阿司匹林 、对 .
可高 达 1 % ~4 %: 如服 用 别嘌 乙酰 氨基酚 、吲哚 美辛 、酮洛芬 、 0 0 再
药 物 口服 后 首 先经 肝 肠 循 环 醇3~4 周后 ,可出现过敏性肝坏死 吡罗昔康 、塞来昔布等 。
系 统 进 入 肝 脏 ,注 射或 其 他 给 药 和肝 肉芽肿 ;又 如6 患者 每 日静 例
咳片等 。
反应 、注意事项 、禁忌 ) 等项 目中
最后 ,长期服 伤肝药物者应注
是 否有肝功能异 常慎用的提示 ,必 意观察是 否出现不 良反应 ,定期检
预 防 药 物 性 肝损 伤 掌 握 四 要 时建议更换 药品。例如此类患 者 查肝 功能 ,出现异 常立 即停药 ,及
大 措旖
2 抗菌药 :磺胺类 、异烟肼 、 .
酮 、尼莫地平 、阿 替洛 尔 、特拉唑
嗪 、缬 沙坦 、洛伐他汀 、辛伐他汀
化疗引起的肝毒性及肾毒性

肝脏毒性肝脏是药物体内代谢的主要场所,在进行抗肿瘤治疗中,化疗药物、止痛药物造影剂以及控制感染而使用的抗生素等,均可能对肝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一、药物与肝脏药物尤其是口服药物,经消化道吸收后,通过酶的作用,由脂溶性药物转变为极性强的水溶性化合物,然后再从胆汁或尿排出体外。
有的药物则不被转换成极性化合物,在肝脏中直接裂解或灭活二临床表现抗肿瘤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在出现临床症状前多数有潜伏期,时间视药物的种类、剂量、个体差异及健康状况、肝脏代谢能力、有无过敏体质等因素而定。
有的与给药途径有关,一般来讲静脉给药较口服给药的潜伏期短。
临床表现差异很大,绝大多数病人没有自觉不适,但轻重不等的化验室酶学异常相当多见。
如果出现临床症状,可因肝损伤的类型和程度不同而异。
以肝细胞损伤为主时,表现类似病毒性肝炎,有食欲不振、乏力、恶心、轻度黄疸,肝脏轻度肿大伴有触痛和叩击痛。
严重者可出现重症肝炎样表现,发生出血倾向、腹水、肝性脑病。
对症处理后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
以淤胆为主的称为药物性黄疸。
单纯瘀胆病人起病较为隐匿,常无前驱症状或仅有转氨酶升高,停药后很快消失,通常无发热、皮疹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瘀胆伴有炎症型病人则呈瘀胆型肝炎表现,常有发热、畏寒、恶心、腹痛和皮疹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茶色尿、黄疸、瘙痒、粪色浅和肝肿大伴有压痛等。
长期应用对肝脏损伤较大的化疗药物,可引起慢性肝病,表现为慢性肝炎、肝脂肪变、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症状。
三、诊断标准1应用化疗药物后出现肝损伤症状。
2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异常,胆红素升高其中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3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或用药前肝功能正常,用药后出现异常且排除其他原因者。
4再次化疗时重复出现肝损伤。
5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6肝活检有瘀胆或肝细胞损害的病理改变。
引起肝损伤的化疗药物一、甲氨蝶呤(MTX)MTX是人类最早发现的具有肝毒性的抗癌药物之一,也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深入而且最受重视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