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与奥运会
可口可乐决胜奥运案例

• 可口可乐的胜利不只在选择代言人上。由于打了 个时间差,他们5月初邀刘翔代言时广告合约价格 只有35万元一年。成为冠军后的刘翔被广告商高 价抢夺,身价急升至上千万。 • 遗憾的是,就广告本身而言,刘翔和滕海滨 两个挺有名的运动员在市井中翻翻滚滚抢一听可 乐的表演,确实算不上上佳之作,要是可口可乐 能把“要爽由自己”设计得更深刻些,效果或许 会更好。
● 价值点: 用最小的成本获得了最大化的商业价值――这 是此案例成为最佳的关键。
•
可口可乐的成功绝非偶然。它一向把“欢乐、 活力”作为两大宣传重点,其最佳创意表现当然 是与音乐、运动相联系。从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 运会,可口可乐就开始提供赞助。此次可口可乐 的奥运战略是一年之前就形成的,可口可乐开始 “选秀”时,大多数公司连奥运计划都没有开始 做。可口可乐对奥运“选秀”异常重视,其市场 部旗下有专门负责体育赞助的机构,在奥运之前 就深入中国运动员参战的各个项目进行选秀,并 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筛选和仔细评估。
•
可口可乐的成功可以给日益重视体育营 销的国内企业以这样的启示:只要你实力 非凡、眼光独到,并有精心的策划和准备, 奥运会随时会给你提供“双赢”的机会。
• 结束 • 谢谢大家
国际投资案例分析Biblioteka 可口可乐决胜奥运经典案例分析之——可口可乐决胜 奥运
• ● 经典动作: • 1、随着年轻一族日益成为消费主体, 百事可乐的“新一代选择”广告策略成功 抢夺了大批年轻消费者,并用强大的明星 阵容和宣传气势压倒了可口可乐。 • 在刘翔巴黎世锦赛夺得铜牌之前,可 口可乐与他取得了联系。经过认真筛选和 评估后,可口可乐看中了他的潜质,“只 花一个星期就签订了合同”。
•
2、2004雅典奥运会期间,每天在赛事直 播中反复出现的一个由刘翔和滕海滨出演 的“要爽由自己”的广告,随着奥运圣火 的越烧越旺,随着刘翔夺得小组第一名, 并开始与欧美人竞争金牌,极大地刺激了 社会的消费欲望,推动了可口可乐的品牌 影响力和终端销售。此时,百事的娱乐明 星广告却被人们淡忘。刘翔夺得奥运冠军 后,以刘翔名字命名的“刘翔特别版”可 乐在各地几近脱销,可口可乐反败为胜
可口可乐赞助奥运

解剖可口可乐攻势读奥运赞助谋略可口可乐今年又刷新纪录,第5次蝉联世界品牌百强榜首。
一个以软饮料单一品种为主打产品的百年老店,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强劲的生命力而永葆青春呢,这是全球都在探求的一个谜。
无论谜底有多少,成功的奥运赞助无疑是最重要的谜底之一。
一提起可口可乐的奥运赞助,人们不禁会想起这一惊人成果:1996年在实施亚特兰大奥运会赞助计划的8个月中,可口可乐全球销售量增长了9%。
股票价格攀升了32%。
当年第三季度的赢利同比增加了21%,达9.67亿美元。
而他的主要竞争对手XX可乐的同期利润却下降了77%。
以至法国《费加罗报》在报道此事时,情不自禁地用了《可口可乐笑,可口可乐哭》这样的语言。
可口可乐的奥运赞助也得到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高度评价。
他不久前在可口可乐TOP赞助续约仪式上由衷地赞道:“可口可乐是奥运会持续时间最长的赞助商,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贡献为世界树立了一个精诚合作的典范。
如果没有像可口可乐这样全面的企业赞助,奥运会就不会像今天这样成功,世界各地许多的运动员就会失去参加奥运会的机会。
”纵观可口可乐奥运赞助的胜利,首先是谋略的胜利。
探讨一下可口可乐的奥运赞助谋略,对有志于奥运赞助而暂时又不得其门而入的中国企业家来讲.恐怕不无裨益。
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可口可乐奥运赞助的巨大成就首先要归功于正确的定位。
首先,强强联合,相得益彰。
奥运会是形象最好、层次和水平最高、影响最大、参赛国家和受众人数最多、最具全球轰动效应的世界体育盛会。
其影响所及几乎涵盖世界各国每一个角落,上自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男女老少,三教九流,无所不包。
把握住了奥运会,就把握住全人类的眼球。
作为历史悠久、实力雄厚、享誉全球的特大型跨国公司,可口可乐和奥运会长期结盟,这无疑是一个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重大抉择。
奥运会久旱逢霖,借可口可乐的鼎力支持而活力倍增;可口可乐则攀龙附凤,借奥运会的东风而君临天下,威震全球。
其次.两者目标对象之间的吻合度非常大。
可口可乐奥运营销的成功经验及借鉴

可口可乐奥运营销的成功经验及借鉴作者:杨立春来源:《对外经贸实务》 2013年第2期■杨立春武汉纺织大学在2011年全球最大的品牌管理顾问公司Interbrand(英特品牌)发布的品牌价值100强榜单上,可口可乐、IBM和微软蝉联三甲,其中可口可乐已连续数年位居全球品牌价值之首,目前的品牌价值已高达718.6亿美元。
而这让人羡慕的品牌价值与可口可乐对自己品牌长达上百年的精心呵护、有意识地增值是分不开的。
在众多的品牌增值方式中,奥运体育营销是可口可乐运用得最为成功的方式之一。
一、可口可乐的奥运营销历程可口可乐公司自1928年赞助阿姆斯特丹奥运会至今,已有84年的历史,可口可乐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从一开始就有着相似的发展经历。
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雅典举行,也就在同一年,“可口可乐”首次走出了美国本土。
到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可口可乐公司开始了长期不间断的奥运赞助。
八十多年来,可口可乐不仅成为历届奥运会的指定饮料,还与奥运会共同创造和弘扬了人类奋斗进取的历史和精神。
奥林匹克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揭示了世界各国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目标,这个格言也可以运用在可口可乐公司和奥林匹克运动长远的合作关系上。
从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上的1000箱可口可乐开始,可口可乐公司一直赞助奥运会,从未缺席,是世界上连续赞助奥运会时间最长的公司,每一届奥运会在可口可乐的发展历史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战结束后不久,当时的英国由于战争而满目疮痍,可口可乐的生产力也遭到破坏,借助1948年伦敦奥运会的契机,公司重建了基础设施,从欧洲用船运来了货车和一箱箱的产品;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那时候可口可乐在当地还没有装瓶厂,是奥运会让其建立起了基础设施,提高了生产能力;再后来,1992年在阿尔贝维尔举行的冬奥会,为可口可乐提供了不可思议而又强大的营销途径,在整个萨瓦地区建立起了客户关系;直至现在,奥运会一直都是可口可乐在世界各地建立基础设施、增加生产设备和开发生产力的绝好机会,奥运营销亦使其成为一项真正具有国际吸引力的品牌。
奥运会的赞助模式有哪些

奥运会的赞助模式有哪些奥运会作为全球瞩目的体育盛会,不仅是运动员们展现风采的舞台,也是各大品牌和企业展示实力、提升形象的重要契机。
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赞助模式则成为了奥运会筹集资金的关键途径。
那么,奥运会的赞助模式究竟有哪些呢?一、官方合作伙伴官方合作伙伴是奥运会赞助模式中级别最高、投入最大的一种。
这些合作伙伴通常与国际奥委会直接签订长期的赞助协议,涵盖多个奥运会周期。
他们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广泛的权益和曝光机会,包括在奥运会的官方宣传、场馆设施、赛事直播等方面的显著展示。
例如,可口可乐、麦当劳、VISA 等国际知名品牌都是奥运会的长期官方合作伙伴。
作为官方合作伙伴,他们需要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同时也要在产品质量、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符合国际奥委会的严格要求。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为奥运会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也帮助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官方赞助商官方赞助商的级别仅次于官方合作伙伴。
他们与奥运会的组织机构签订赞助协议,在特定的领域或地区享有一定的赞助权益。
比如,在某个国家或地区的赛事中,某家本土企业可能成为官方赞助商,获得在该地区的广告宣传、产品推广等机会。
官方赞助商通常专注于特定的产品或服务类别,如运动装备、通讯服务、保险等。
他们通过与奥运会的合作,能够针对目标受众进行精准营销,提升品牌在相关领域的市场份额。
三、官方供应商官方供应商提供奥运会所需的各类产品和服务,包括食品饮料、服装、器材设备等。
与官方合作伙伴和赞助商相比,官方供应商的赞助金额相对较低,但仍然能够获得在奥运会相关场合展示品牌的机会。
例如,为奥运会提供运动员食品的供应商,可以在产品包装上标注“奥运会官方供应商”的标识,从而增加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信任和认可。
四、特许经营特许经营是奥运会赞助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奥运会的组织机构会授权相关企业生产和销售带有奥运会标志、吉祥物等知识产权的商品。
这些特许商品包括纪念币、邮票、服装、玩具等。
亚特兰大奥运会营销经典:可口可乐作战“主场”

亚特兰大奥运会营销经典:可口可乐作战主场可口可乐从1928年赞助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以来,便与奥运结下不解之缘。
当1996年奥运会来到其总部亚特兰大时,可口可乐更是利用主场作战优势,上演了一出利用奥运会快速扩张的经典好戏。
1996年4月27日,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从洛杉矶开始在美国境内传递。
6月11日,来自中国的15岁藏族女孩让英作为火炬手参加了在水牛城的奥运火炬传递活动。
她是可口可乐公司从奥运会前一年开始,从中国选拔的9名本届奥运会火炬接力选手之一。
作为亚特兰大奥运火炬接力活动的唯一赞助商,可口可乐从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挑选了2500名火炬接力选手。
这只是可口可乐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内的奥运营销冲刺活动中的一项。
为了充分利用这次难得的机遇,可口可乐制定了全面出击的营销策略,在整个亚特兰大城的公园、街道、体育馆等公共场所都换上了可口可乐的广告和标识,亚特兰大在奥运期间变成了一座可口可乐城。
除了从大处着手外,可口可乐还利用逆向思维,在小东西上做起了大营销,比如将奥运抽奖活动中的赠品打造成奥运金牌的形状,让消费者在中奖的同时间接分享奥运会的荣耀。
可口可乐还善于拿自己的瓶子做文章。
他们推出了一套由19罐可乐组成的奥运城市组罐,每个罐子上印有从1 896年的第一届雅典奥运会到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的19个主办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和风景。
奥运会期间,可口可乐在当地发行了1万瓶限量版纪念金瓶,每个瓶子附带一张出世纸,标明其限量版的身份。
在亚特兰大,这1万个瓶子的受欢迎程度仅次于奥运会吉祥物。
可口可乐公司全球奥运项目总监彼得·富兰克林认为:如何使营销活动、品牌和消费者实现契合,这是企业赞助奥运会成败的关键。
作为大众消费品,可口可乐无法像三星或柯达那样利用企业的技术优势在奥运中发挥作用,但是通过自身积极的参与奥运,全力协助奥运,比如协助奥运门票销售、赞助奥运火炬接力等,可口可乐很巧妙地将自己的品牌内涵和奥运精神联系到了一起。
可口可乐一个百年品牌演绎的营销神话

可口可乐,一个百年品牌演绎的营销神话风行全球一百多年的可口可乐在欢乐的气泡声中继续演绎着自己的营销神话。
这种冒着气泡、跟糖水差不多的产品几乎摘取了商业界的每一顶桂冠。
作为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软饮料销售市场的领袖和先锋,可口可乐公司拥有世界最畅销汽水五大品牌中的4个(可口可乐、健怡可口可乐、芬达及雪碧)。
全世界共有20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人正在享用这个公司提供的各种饮料,可口可乐公司产品的日饮用量超过10亿杯。
可口可乐将美国文化兼容并蓄于各国不同的市场环境之中,使可口可乐成为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最具有全球价值观的经典品牌。
一瓶简单的糖和水合成的饮料,其名称超越了商界市场,而且拥有这样的力量:进入人的记忆,沁入人的心灵,激荡起人们的情感。
可口可乐的成功,是营销战略的成功。
在一个传统的行业中,可口可乐将战略营销的精髓演绎到极致。
从可口可乐的百年发展史中,我们可以挖掘出许多营销的秘密。
一个神秘配方,一段传奇故事,奠定了可口可乐百年伟业的基石1886年,在美国亚特兰大市,药剂师约翰・潘伯顿 ( John S. Pemberton) 在自家后院东弄西搞,将碳酸水、糖及其它原料混合在一个三脚壶里,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软饮料传奇般出现了。
当然,在取得其名称前它还不是可口可乐。
它的名字来源于弗兰克・梅森・罗宾逊,他从该种新糖浆的两种原料成分,即古柯(coca)和可乐(kola)果的名称上得到启发,想出了这一名字。
他喜欢这两个名字中的头韵。
为了字母书写的一致,他把kola的字母K改写成C,中间用连字符相连,然后亲笔用斯宾塞草书体写出了这一标志,现在它成了世界上最富盛名的商标。
一个多世纪以来,尽管可口可乐公司对可口可乐配方的改进不下十次,其中不乏许多重要的改进。
但是,公司对这些改变始终秘而不宣,谨慎地戒备保卫着配方的神话地位及其神秘色彩。
原始的配方只有单本留存于世,它被锁存在佐治亚信托公司的地下保险库中,除了公司董事会正式投票同意,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接近该配方,这在举国上下是人人皆知的事实。
2004年度最佳营销案例:可口可乐决胜奥运

2004年度最佳营销案例:可口可乐决胜奥运最佳营销案例:可口可乐决胜奥运可推荐度:★★★★★关注率:★★★★★关键词:签约刘翔、反败为胜、低成本●经典动作:1. 随着年轻一族日益成为消费主体,百事可乐的“新一代选择”广告策略成功抢夺了大批年轻消费者,并用强大的明星阵容和宣传气势压倒了可口可乐。
在刘翔巴黎世锦赛夺得铜牌之前,可口可乐与他取得了联系。
经过认真筛选和评估后,可口可乐看中了他的潜质,“只花一个星期就签订了合同”。
2. 2004雅典奥运会期间,每天在赛事直播中反复出现的一个由刘翔和滕海滨出演的“要爽由自己”的广告,随着奥运圣火的越烧越旺,随着刘翔夺得小组第一名,并开始与欧美人竞争金牌,极大地刺激了社会的消费欲望,推动了可口可乐的品牌影响力和终端销售。
此时,百事的娱乐明星广告却被人们淡忘。
刘翔夺得奥运冠军后,以刘翔名字命名的“刘翔特别版”可乐在各地几近脱销,可口可乐反败为胜!●价值点:用最小的成本获得了最大化的商业价值——这是此案例成为最佳的关键。
可口可乐的成功绝非偶然。
它一向把“欢乐、活力”作为两大宣传重点,其最佳创意表现当然是与音乐、运动相联系。
从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可口可乐就开始提供赞助。
此次可口可乐的奥运战略是一年之前就形成的,可口可乐开始“选秀”时,大多数公司连奥运计划都没有开始做。
可口可乐对奥运“选秀”异常重视,其市场部旗下有专门负责体育赞助的机构,在奥运之前就深入中国运动员参战的各个项目进行选秀,并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筛选和仔细评估。
可口可乐的胜利不只在选择代言人上。
由于打了个时间差,他们5月初邀刘翔代言时广告合约价格只有35万元一年。
成为冠军后的刘翔被广告商高价抢夺,身价急升至上千万。
遗憾的是,就广告本身而言,刘翔和滕海滨两个挺有名的运动员在市井中翻翻滚滚抢一听可乐的表演,确实算不上上佳之作,要是可口可乐能把“要爽由自己”设计得更深刻些,效果或许会更好。
可口可乐的成功可以给日益重视体育营销的国内企业以这样的启示:只要你实力非凡、眼光独到,并有精心的策划和准备,奥运会随时会给你提供“双赢”的机会。
可口可乐与奥运共振、可口可乐营销策划方案分析

可口可乐与奥运共振、可口可乐营销策划方案分析可口可乐借奥运营销改变了与对手相持的局面,超然胜出。
之所以能够通过奥运营销决胜市场,正是因为其运用体育营销的长期战略和长线手法,这和大部分国内企业急功尽利心态、缺乏长期规划以及实际运作中策略能力的缺失完全不同。
营销事件回放:"申奥成功纪念罐"、"奥运新会徽纪念罐"和"奥运火炬传递纪念罐",可口可乐的奥运营销总是很早就开始打下伏笔。
2004 年雅典奥运圣火6 月8 日抵达北京。
作为雅典奥运火炬传递的主赞助商的可口可乐公司提前数月已经启动了"雅典2004 奥运火炬传递--中国火炬手/护跑手选拔"活动,在中国的20 多个城市里选拔火炬接力选手和护跑选手。
很多普通的消费者得以通过可口可乐和奥运零距离贴近。
6月9日,奥运圣火在北京城传递,准备充分、声势浩大的可口可乐成功地在北京城掀起了一场红色旋风。
可口可乐在6月5日推出的240万罐奥运火炬接力纪念罐在很多地方销售一空。
8月4日下午,可口可乐(中国)在北京组织了一场以"为奥运喝彩,为中国加油"为主题的大型发布会。
即将出征奥运会的刘翔、滕海滨、马琳三位体育明星,成为雅典奥运会期间可口可乐新的形象代言人。
以他们为主角拍摄的可口可乐新的广告片在奥运会期间反复播放,同时,分别以这三位体育明星形象设计的"要爽由自己"可口可乐奥运包装,也开始在全国市场限量销售。
奥运会过后可口可乐还通过央视展开了"后奥运营销",在8月31日"奥运特别节目"和9月4日"庆祝奥运健儿凯旋归来"两个特别节目中迅速决策,签订贴片广告,抓住了难得的品牌传播机会。
借着奥运的热度,可口可乐2004年还精心设计了"要爽由自己--2004可口可乐奥运中国行"大型巡回路演活动,并在全国范围内举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可口可乐借力奥运联动5亿消费者
作为奥运会顶级赞助商,可口可乐递交完美 答卷:其奥运市场推广活动让5亿多无法亲临赛 场的人同样感受到奥运的激情和喜悦。 在全国各城市奥运市场推广活动中,有5亿 消费者通过火炬传递、纪念章交换、畅爽地带 奥运文化广场等活动,感受奥运带来的激情。
为纪念国际奥委会和奥林匹克运动诞生,可 口可乐中国公司与中国奥委会在中国已经连 续10多年举办奥林匹克日长跑。
可口可乐与奥林匹克活动的 合作伙伴关系
——可口可乐从1928年起就一直赞助奥运会, 其间从未间断过。 可口可乐通过奥运会的广泛传播,成为品牌 的长青树。
• 可口可乐与奥运大事记 • 可口可乐借力奥运联动5亿消费者 • 可口可乐:奥运营销品牌为重
可口可乐与奥运大事记
• • 1928年 阿姆斯特丹第九届奥运会,可口可乐公司首次赞助奥运会。可口可乐随美 国代表团首次到达奥运会。 1932年 洛杉矶奥运会,可口可乐公司赞助建立第一个奥运会记录指示板和饮料, 并将300多万印有奥运记录的纪念品分发给儿童。 979年 可口可乐公司赞助建立美国奥林匹克功绩展览馆。 2003年 2003年8月3日,北京奥组委为举世瞩目的2008北京奥运会举行了隆重而盛 大的揭标仪式。同一天,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宣布,100万罐印有奥运新会徽的 可口可乐限量精美纪念罐在中国上市,成为北京奥运会顶级赞助商中第一家 被授权使用奥运新会徽的公司。
■奥运“喝掉”2500万瓶
16天的奥运会赛事期间,鲁大卫透露至少供应掉2500万瓶饮料,这个 数字已经超过雅典奥运会。“开幕式那天晚上很热,每个观众几乎喝到 2.5瓶饮料,最后的统计还没有出来,我们现在在奥运期间肯定是整体销 售规模最高的一天。”
■理念相同持久支持奥运
可口可乐从1928年开始支持奥运,是奥林匹克运动最长期最坚定的 支持者。自1896年至今举办的26次夏季奥运会中,可口可乐支持了其中 21届。此外可口可乐是残奥会和特奥会的赞助商。 “可口可乐对奥运的支持,源于二者共通的理念,即乐观、永不放弃 的理念。我们坚信奥林匹克拥有成就美好的力量。从商业角度看,奥运 会是帮助我们在中国发展长期业务的绝好契机,与奥运的合作能够让公 司的品牌与成千上万被奥运激情感染的人们联动起来。”鲁大卫说。
赞助奥运得到超额回报
• 目前的品牌价值已高达694亿美元 • 可口可乐的高层官员们谁也不愿否认:如 果可口可乐没有与奥运这个全球最吸引眼 球的体育赛事谈一场持久的“恋爱”,也 不可能有其今天的品牌影响力。
80年来,可口可乐不仅成为历届奥运会的 指定饮料,还与奥运会共同谱写了一段人类 奋斗进取的佳话。可口可乐与奥运会的结缘, 是传奇,也是真正的历史,它的精彩还在不
断延续。
可口可乐:奥运营销品牌为重
• 投入
1----从2008年8月1日到8月24日奥运会结束,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 世贸天阶奥运文化广场的“可口可乐奥运畅爽地带”每天都要接待三 四千人次观众来此参观。这些观众不仅可以在里面随意喝到免费冰镇 的可口可乐,还有机会亲眼目睹奥运冠军及娱乐明星。 “场地费、人员费、免费赠饮、请明星来表演等,可口可乐公司 每天都得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2------可口可乐公司还购买了一批鸟巢剩余钢材,通过加工制作成各种奥 运纪念章出售。 3----------此外,出品可口可乐奥运主题系列纪念罐也是可口可乐公司奥 运营销活动的既定项目。资料显示,可口可乐共出品过2001年申奥成 功纪念罐、2003年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纪念罐、2004年雅典奥运 会火炬北京传递纪念馆、2005年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纪念罐、 2007年奥运火炬接力纪念罐。 4…………..可口可乐公司一直是把品牌价值的提升作为衡量投入与回报 的重要标准之一。可口可乐的目标就是品牌,为此,可口可乐公司针 对北京奥运会,制定了一个策略性的架构来推动自身的业务。这个架 构被称为“5P”,即:people(人员)、partner(伙伴)、planet(地 球)、profit(利润)、product(产品)。所有的业务推广都是围绕着这 个架构来开展的。
■北京奥运留给下届环保理念
该公司员工团队的T恤、办公用品都是塑料瓶回收再利用生产出的.
• 回报
1、“从销售方面看,可口可乐的年销售额为300亿美金,投 入1亿美金在奥运赞助权力上,即使加上其他相关营销活 动的费用,总费用也小于他们销售额的1%。远远小于他 们年度营销预算的比例(10%),所以回报非常丰厚。” 2、可口可乐的秘密在于将消费者体验和运动员经营进行了 很好的结合,并且非常关注一些其他赞助商忽视的地 方。 “可口可乐的奥运营销策略就是把奥运精神、品牌内涵和 与消费者这三点练成一线,挖掘其中的市场机会。” 3、通过一系列奥运营销活动,可口可乐不仅提高了产品销 量,还带来了数百亿美元的无形资产,同时也成为了颇受 尊敬的奥运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