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电路及设计的基础知识
微波电路及设计的基础知识

微波电路及设计的基础知识1. 微波电路的基本常识2. 微波网络及网络参数3. Smith圆图4. 简单的匹配电路设计5. 微波电路的电脑辅助设计技术及常用的CAD软件6. 常用的微波部件及其主要技术指标7. 微波信道分系统的设计、计算和指标分配8. 测试及测试仪器9. 应用电路举例微波电路及其设计1.概述所谓微波电路,通常是指工作频段的波长在10m~1cm(即30MHz~30GHz)之间的电路。
此外,还有毫米波〔30~300GHz〕及亚毫米波〔150GHz~3000GHz〕等。
实际上,对于工作频率较高的电路,人们也经常称为“高频电路”或“射频〔RF〕电路”等等。
由于微波电路的工作频率较高,因此在材料、结构、电路的形式、元器件以及设计方法等方面,与一般的低频电路和数字电路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和许多独特的地方。
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领域,微波电路技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材料、工艺、元器件、以及设计技术等方面,都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并且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另外,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芯片的工作速度已经超过了1GHz。
在这些高速电路的芯片、封装以及应用电路的设计中,一些微波电路的设计技术也已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以往传统的低频电路和数字电路,与微波电路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相互间的借鉴和综合的技术应用也会越来越多。
2.微波电路的基本常识2.1 电路分类2.1.1 按照传输线分类微波电路可以按照传输线的性质分类,如:图1 微带线图2 带状线图3 同轴线图4 波导图5 共面波导2.1.2 按照工艺分类微波混合集成电路:采用别离组件及分布参数电路混合集成。
微波集成电路〔MIC〕:采用管芯及陶瓷基片。
微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采用半导体工艺的微波集成电路。
图6微波混合集成电路例如图7 微波集成电路〔MIC〕例如图8微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例如2.1.3 微波电路还可以按照有源电路和无源电路分类。
RF原理及电路解析

RF原理及电路解析RF(Radio Frequency)通常被翻译为射频或者无线电频率,是指在300 kHz到300 GHz之间的电磁波频率范围。
RF原理:在RF技术中,电流通过导线或者电子器件(例如晶体管、二极管等)来产生高频的振荡信号,并通过天线辐射出去。
接收端则通过天线接收到这些波,然后解调恢复原始信号。
RF频率的特点是在电磁波频谱中处于高频段,具有较大的传播能力和穿透力。
相比之下,低频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电缆损耗和其他干扰的影响较大。
RF电路解析:RF电路设计需要考虑到信号的特点和要求,因此与普通电路设计存在一些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在RF电路中,选择合适的元器件是非常重要的。
元器件的参数如导通电阻、电容、电感等应满足高频特性要求。
例如高频电容需要具有低阻抗和低失真特性,而高频电感则需要具有较低的等效串联电阻和互感。
2.高频电路布局:在RF电路中,电路板的布局对信号的传输和抗干扰能力有很大影响。
为了避免干扰,需要保持良好的地线和电源线分布,以减小信号回路间的互联电感和互联电容。
此外还需要避免天线和其他高频元器件之间的相互干扰。
3.高频仿真与调试:在设计RF电路时,需要进行高频仿真以验证电路的参数和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常用的电磁仿真软件如ADS、HFSS等可以帮助设计者进行电路的仿真与优化。
同时,通过观察功率谱、频谱分析、S参数等指标,可以进行电路的调试和优化。
4.阻抗匹配:RF电路中,为了提高功率传输效率,需要进行阻抗匹配。
通过使用阻抗变换器、匹配线和滤波器等元器件,将信号源、负载和传输线的阻抗调整为匹配的阻抗,从而实现最大功率传输。
总结起来,RF原理涉及到电磁波的传播和信号处理,而RF电路设计则需要关注元器件选型和参数、高频布局、仿真与调试以及阻抗匹配等因素。
对于RF设备的性能和应用来说,合理的RF电路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RF电路设计原理

RF电路设计原理RF电路设计原理是指在射频(RF)信号处理系统中,通过设计和优化电路以实现各种功能和性能要求的一系列原则和方法。
RF电路设计原理涉及信号的放大、滤波、混频、调制、解调、发射和接收等各个方面,是实现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首先,RF电路设计原理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匹配网络的设计。
匹配网络的作用是将信号源、负载和中间电路之间的阻抗进行匹配,从而实现最大功率传输和最小的反射功率。
匹配网络一般使用网络分析仪、Smith图和无源组件(如电容器和电感器)等工具进行设计和优化。
常见的匹配网络包括共射极匹配、共集电极匹配和共基极匹配等。
其次,RF电路设计原理中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滤波器设计。
滤波器的作用是选择带通内的信号,并阻断不需要的频率分量。
常见的滤波器包括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等。
滤波器的设计一般使用传输线理论、频率选择技术和滤波器设计工具等方法进行。
第三,RF电路设计原理中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射频放大器的设计。
射频放大器的作用是将微弱的射频信号放大到足够的功率以满足通信系统的要求。
射频放大器的设计一般包括选择合适的放大器结构(如共射极、共集电极和共基极)、优化放大器的工作点和选择合适的放大器管(如双极型或场效应管)等。
此外,RF电路设计原理中还涉及混频器、调制解调器、天线和功率放大器等电路的设计原理。
混频器的作用是将不同频率的信号合并在一起,调制解调器的作用是实现信号的调制和解调,天线的作用是将电信号转化为电磁波或将电磁波转化为电信号,功率放大器的作用是将低功率信号放大到足够的功率以满足通信系统的要求。
总之,RF电路设计原理是实现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它涉及匹配网络、滤波器、射频放大器、混频器、调制解调器、天线和功率放大器等电路的设计和优化。
通过合理应用这些设计原理,可以实现高效的射频信号处理和传输,从而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RF_射频电路基础

1901年,Guglielmo Marconi 利用電磁波實現了橫跨大西 洋的無線通訊。
STUCC K.H. Cheng
1.1 射頻概念—IEEE 頻譜
頻段 ELF VF VLF LF MF HF VHF UHF SHF EHF 頻率 波長 P L S C X Ku K Ka 毫米波 微米波 頻段 頻率 0.23~1GHz 1~2GHz 2~4GHz 4~8GHz 8~12.5GHz 12.5~18GHz 波長 30~130cm 15~30cm 7.5~15cm 3.75~7.5cm 2.4~3.25cm 1.67~2.4cm 30~300Hz 1000~10000km 300~3000Hz 3~30KHz 300k~3MHz 3~30MHz 30~300MHz 300M~3GHz 3~30GHz 30~300GHz 300~3000GHz 100~1000km 10~100km 1~10km 0.1~1Km 10~100m 1~10m 10~100cm 1~10cm 0.1~1cm
STUCC K.H. Cheng
/wiki/ARFCN
STUCC K.H. Cheng
1.2 射頻通信電路應用簡介
GSM900 頻段範圍 上行頻帶/MHz(手機發射) 下行頻帶/MHz(基地台發 射) 雙工間隔/MHz 佔用頻譜/MHz 通道數 ARFCN 同時用戶數 通道間隔 調變方式 數據傳輸速率 Bit rate持續期 P band 935~960 890~915 45 2X25 124 1~124 992 G1abnd 880~890 925~935 55 2X10 49 975~1023 392 200KHz GMSK(BXT)=0.3 270.88kbps 2.69uS GSM1800 Lband 1710~1785 1805~1880 95 2X75 374 512~885 2992
射频(RF)基础知识

●什么是RF?答:RF 即Radio frequency 射频,主要包括无线收发信机。
2. 当今世界的手机频率各是多少(CDMA,GSM、市话通、小灵通、模拟手机等)?答:EGSM RX: 925-960MHz, TX:880-915MHz;CDMA cellular(IS-95)RX: 869-894MHz, TX:824-849MHz。
3. 从事手机Rf工作没多久的新手,应怎样提高?答:首先应该对RF系统(如功能性)有个系统的认识,然后可以选择一些芯片组,研究一个它们之间的连通性(connectivities among them)。
● 4. RF仿真软件在手机设计调试中的作用是什么?答:其目的是在实施设计之前,让设计者对将要设计的产品有一些认识。
5. 在设计手机的PCB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基本原则是使EMC最小化。
6. 手机的硬件构成有RF/ABB/DBB/MCU/PMU,这里的ABB、DBB和PMU等各代表何意?答:ABB是Analog BaseBand,DBB是Ditital Baseband,MCU往往包括在DBB芯片中。
PMU是Power Management Unit,现在有的手机PMU和ABB在一个芯片上面。
将来这些芯片(RF,ABB,DBB,MCU,PMU)都会集成到一个芯片上以节省成本和体积。
7. DSP和MCU各自主要完成什么样的功能?二者有何区别?答:其实MCU和DSP都是处理器,理论上没有太大的不同。
但是在实际系统中,基于效率的考虑,一般是DSP处理各种算法,如信道编解码,加密等,而MCU处理信令和与大部分硬件外设(如LCD等)通信。
8. 刚开始从事RF前段设计的新手要注意些什么?答:首先,可以选择一个RF专题,比如PLL,并学习一些基本理论,然后开始设计一些简单电路,只有在调试中才能获得一些经验,有助加深理解。
9. 推荐RF仿真软件及其特点?答:Agilent ADS仿真软件作RF仿真。
RF(射频)电路理论与设计精品PPT课件

13、无耗传输线上通过任意点的传输功率等于该点的入 射波功率与反射波功率之差。
14、TEM传输线(即传输TEM波的传输线)无色散。色 散是指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频率有关。TEM传输线上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频率无关。
2
2
其中
是由终端算起的坐标 I (z' ) V2 I2Z0 e jz' V2 I2Z0 e jz'
2Z0
2Z0
z' l z, z'
在已知传输线始端电压 和始端电流 的前提下:
V (z) V1 I1Z0 e jz V1 I1Z0 e jz
2
2
5、反射系数
I (z) V1 I1Z0 e jz V1 I1Z0 e jz
ZC
ABCD
YA
1 YB
YC
YB
YAYB YC
1
1
YC YA
YC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析。
4、互易网T络仅适用于含有线性双向阻抗的无源网络,满
足该条件的无源网络可含有电阻、电容、电感或变压器 等线性无源器件。由铁氧体各项异性媒质构成的元件及 有源电路不是互易网络。对称网络是互易网络的一个特 例。对称网络中电子元件的大小及尺寸位置对称分布。 对称网络首先是互易网络。
RF设计基础

如果信號頻率為2.412G Hz,信號在PCB板中的 波長為λFR4 =ν/f=58mm
• 由此可知基頻信號要升頻為RF的原因: 基頻信號是低頻信號,如果頻率為 3kHz,波長達100km,天線長度取1/10 波長,達10km以上,如果頻率為 2.412GHz,波長為12cm,天線長度則可 取1.2cm。為了有效地輻射,發射信號的 頻率必須是高頻,以降低天線的尺寸。
RF設計基礎
一、RF 基本原理
在信號的分析上,不外乎時域、頻域及功率 三種: • 時域 將信號表示成時間的函數f(t) 量測儀器:示波器 作用:量測信號源的活動在時域中分析。
•
頻域(變換域):通過正交變換,將信號表示 成其他變數(如頻率)的函數。一般常用的是傅 利葉變換 (F.T)。 傅利葉變換公式:
根據資料計算BFG425W在頻率為3GHz 時的輸出反射係數 (S21)。計算輸出回傳損耗和輸出阻抗,補償回饋部分。
六、傳輸線 同軸線或同軸電纜(coaxial cable),微帶線 (microstrip),平行雙線(twin-lead, two wire), 共面波導(co-planar wave guide, CPW)
BGA2711 在频率为2GHz 时产生10dB 的输入反射损耗或VSWR=1.92。该 反射可能由阻值为96.25Ω或25.97Ω的阻抗引起。在四分之一波长(λ/4)的 距离处用50 欧的电缆来测量该电阻值将会导致致命的错误,那是因为 in1=96.25Ω看起来象25.97Ω而第二级的Zin2=25.97Ω看起来象96.25Ω
• 路徑衰減是自然因素,是RF波的波前自然 擴增所造成之現象,亦是最大的RF衰減因 素。到目前為止,尚無法製造出類似雷射 光的RF波,亦即此RF波內各個分子都是完 全一致的,故行進方向完全相同,這種RF 波能行進無限遠而不會衰減。
射频电路基础知识RFCircuitBasicKnowledge

(其中A为对数功率,B为线性功率) 1. 线性功率为1W时, 对数功率为30dBm 2. 线性功率为1uW时,对数功率为-30dBm
▪ dBm为绝对功率,dB用来计算相对功率,主要 用来计算功率的改变量,如增益和损耗的单位.
第12页
2.3 RF功率定义和计算
dBi 和dBd dBi和dBd是表示天线功率增益的量,两者都是一个
第26页
3.3 RF衰减器(c)
步进衰减器和电可调衰减器
步进衰减器:如上图电路,将多个不同衰减器串连起来,通过开关有切换可 以得到不同的衰减值,这样的衰减器即为步进衰减器. 电可调衰减器:将上图的电路集成到芯片内部,再利用逻辑电路对和开关 进行控制,即可得到电可调衰减器,其衰减值可在线编程设定.
第27页
Digital Modulation
第17页
2.5 信号调制方法(c)
▪ 模拟调制:被调制信号为模拟信号. 分为: 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 位调制(PM)
▪ 数字调制:被调制信号为数字信号. 分为:振幅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相 移键控(QSK),开关键控调制(OOK)以及 ASK与PSK的组合调制如 (DPSK,QPSK,8PSK等)
ρ =|U|MAX/|U|MIN=(1+ |Γz|)/(1-| Γz|)
▪ 当反射系数为0时,驻波比为1,当反射系数接近1(实际 情况下不可能为1)时,驻波比取值接近无穷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波电路及设计的基础知识1. 微波电路的基本常识2. 微波网络及网络参数3. Smith圆图4. 简单的匹配电路设计5. 微波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及常用的CAD软件6. 常用的微波部件及其主要技术指标7. 微波信道分系统的设计、计算和指标分配8. 测试及测试仪器微波电路及其设计1.概述所谓微波电路,通常是指工作频段的波长在10m~1cm(即30MHz~30GHz)之间的电路。
此外,还有毫米波(30~300GHz)及亚毫米波(150GHz~3000GHz)等。
实际上,对于工作频率较高的电路,人们也经常称为“高频电路”或“射频(RF)电路”等等。
由于微波电路的工作频率较高,因此在材料、结构、电路的形式、元器件以及设计方法等方面,与一般的低频电路和数字电路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和许多独特的地方。
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领域,微波电路技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材料、工艺、元器件、以及设计技术等方面,都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并且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另外,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芯片的工作速度已经超过了1GHz。
在这些高速电路的芯片、封装以及应用电路的设计中,一些微波电路的设计技术也已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以往传统的低频电路和数字电路,与微波电路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相互间的借鉴和综合的技术应用也会越来越多。
2.微波电路的基本常识2.1 电路分类2.1.1 按照传输线分类微波电路可以按照传输线的性质分类,如:图1 微带线图2 带状线图3 同轴线图4 波导图5 共面波导2.1.2 按照工艺分类微波混合集成电路:采用分离元件及分布参数电路混合集成。
微波集成电路(MIC):采用管芯及陶瓷基片。
微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采用半导体工艺的微波集成电路。
图6微波混合集成电路示例图7 微波集成电路(MIC)示例图8微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示例2.1.3 微波电路还可以按照有源电路和无源电路分类。
其中,有源电路包括放大器、振荡器等;无源电路包括分路器、耦合器、移相器、开关、混频器和滤波器等。
2.2 常用的微波传输线电路元件和不连续性元件图9 传输线段图10 耦合线图11 开路线图12 短路线图13 直角拐弯线图14 阶梯线图15 渐变线图16 缝隙图17 T型结图18 十字结其他还有一些如扇形线、Lange耦合器、交指电容和螺旋电感等等。
2.3 常用的微波元器件这里主要介绍一些常用的贴装无源器件和微波半导体器件。
图19 片状叠层电容及单层电容图20 片状叠层电感及线绕电感图21 片状电阻图22 贴装可调电容图23 贴装电位器图24 微波二极管(封装及芯片)图25 微波三极管和场效应晶体管(封装及芯片)图26 微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封装及芯片)2.4 常用的微波介质基片我们经常使用的微波介质材料如表1所示。
表1 几种经常使用的微波介质材料RT/duroid® Series RO4000® Series TMM® Series 图27 Rogers公司生产的几种微波介质基片注:我司主要使用4350B,FR4电路板。
一般在1.5GHZ且功率小的时候用FR4,高于1.5GHZ或者大功率的时候考虑4350B。
3. 微波网络及网络参数3.1 具有特定内容(含义)的特殊微波网络3.1.1 平行耦合线定向耦合器图28平行耦合线定向耦合器3.1.2 兰格(Lange)定向耦合器图29 Lange定向耦合器3.1.3 威尔金森(Wilkinson)功分器/合路器图30功分器/合路器3.1.4 阶梯阻抗变换器图31阶梯阻抗变换器3.1.5 微带线低通滤波器图32微带线低通滤波器3.1.6 平行耦合线带通滤波器9101112131415-80-60-40-20freq, GHzd B (S (2,1))d B (S (1,1))图33平行耦合线带通滤波器3.1.7 其它,如交指滤波器、谢夫曼移相器及分支线定向耦合器等,也都具有固定(特定)的网络形式。
3.2 一般网络微波网络是由各种微波元件根据需要组合而成,所以网络的形式具有任意性。
上面介绍的那些特殊网络只是其中一些典型的形式而已。
一般来说,简单的网络通常是窄带的电路,如λg/4线。
这一点,在设计宽带匹配电路时,需要引起注意。
3.3 网络参数我们经常使用S 参数(即散射参数)来描述微波网络。
以下面的二端口网络为例。
图34 二端口微波网络在图34所示的二端口微波网络中,a1和b1分别为端口1的归一化入射电压波和反射电压波;a2和b2分别为端口2的归一化入射电压波和反射电压波。
二端口微波网络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22212122121111a s a s b a s a s b (1)[]=S ⎥⎦⎤⎢⎣⎡22211211s s s s (2) 式(1)称做散射方程,[]S 叫散射矩阵或散射参数。
由式(1)可以得出二端口网络的S 参数为:S11=211=a a b ,即当端口2匹配时(Z L =Z 0),端口1的反射系数; S22=122=a a b ,即当端口1匹配时(Z S =Z 0),端口2的反射系数;S12=121=a a b , 即当端口1匹配时,端口2到端口1的传输系数;S21=212=a a b ,即当端口2匹配时,端口1到端口2的传输系数。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微波网络的S 参数具有确定的物理意义。
实际上,我们以往所经常使用的如Z 参数、Y 参数和H 参数等均可以通过计算与S 参数互相换算。
但在微波频率上,只有S参数是可以测量出来的,这样也就解决了微波网络参数的测量问题。
另外,对于端口数为N的多端口网络,我们同样可以得到类似于式(1)的表达式,这时[]S为N×N维的矩阵。
4.史密斯(Smith)圆图Smith圆图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图形化的匹配电路设计和分析工具,且方便有效,在微波电路设计过程中会经常用到。
另外,Smith圆图有阻抗圆图和导纳圆图两种形式,可以视具体情况选用。
图35 Smith阻抗圆图Z=30+j25Ω图36 Smith圆图的应用示例图37 图解用的Smith圆图标准图纸由图35我们可以看到,在Smith阻抗圆图中存在等电阻圆、等电抗线、纯电阻线、电感平面(jωL)、电容平面(1/ jωC)、开路点、短路点和50Ω点等等。
当然,相对应的在导纳圆图中也存在等电导圆和等导纳线等。
5微波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及常用的CAD软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微波电路CAD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一方面是各CAD软件厂商推出了很多通用和专用的微波电路CAD软件产品,包括电原理图输入和微波电路的图形输入、电路的仿真和优化、容差分析、版图生成及输出、与测试仪器接口等功能,并有许许多多的电路模型库、元件库、半导体器件的线性模型库和非线性模型库等可供选择,应该可以说是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应有尽有。
而另一方面,微波电路CAD软件也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微波电路的设计,并成为微波工程师必须掌握的设计工具。
5.1 常用的微波电路CAD软件微波电路的CAD软件大致可以分成下面几类:①线性/非线性微波电路仿真软件;②2.5D平面电路电磁场仿真软件;③3D电磁场仿真软件;④系统仿真软件;⑤专用电路的设计软件。
⑥排版软件表2 主要的微波电路CAD软件简介5.2 微波电路计算计辅助设计-简介微波电路计算计辅助设计(CAD)技术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的一个分支,用于射频及微波电路的计算机仿真和优化设计。
6.2.1 微波电路CAD的特点及主要内容与其它电子EDA技术相比,微波电路CAD软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必须有精确的传输线模型和各种器件模型;②有时必须采用电磁场仿真等数值仿真工具;③一般都具有S参数分析的功能。
在微波电路CAD技术中,各种传输线及其不均匀区模型、元件之间的寄生耦合模型以及微波有源器件的非线性模型等,在技术上的难度都非常大。
微波电路CAD包括线性微波电路的S参数计算、直流分析、线性/非线性噪声分析、非线性电路的瞬态分析、非线性电路的谐波分析(功率压缩、交调和谐波特性等)、优化设计、容差分析、2.5D及3D电磁场仿真、布线和版图设计等,甚至还可以包括微波器件的建模和参数提取以及计算机辅助测试。
5.2.2 常用的分析方法线性电路:采用等效电路模型和S参数矩阵级联计算。
非线性电路:Spice、谐波平衡法、包络仿真法等。
电磁场仿真:常采用矩量法和有限元法等数值计算方法。
5.2.3 优化给定电路的网络拓扑结构、各个元件的初始值,以及电路的设计指标的目标参数,CAD软件将自动改变各元件值,直到满足要求。
CAD软件通常都具有的,也是最常用的优化方法是随机优化和梯度法。
当然,一些软件还提供了其它的优化方法供选择。
5.2.4 设计步骤微波电路CAD设计的步骤可大致总结如下:①根据技术性能指标的要求,选择半导体器件。
②对于不需要半导体器件的微波无源电路,根据技术性能指标的要求,选择网络拓扑结构。
③根据所选器件的具体参数,设计匹配电路的拓扑结构。
④确定(或计算)电路中各个元件的初始值。
⑤根据技术性能指标的要求,设置优化目标(或参数)。
⑥根据经验或试验性地选择若干优化变量(或元件)。
⑦选择优化方法,并进行优化。
⑧进行容差分析。
⑨进行版图的设计并输出版图。
⑩进行性能指标的复核,进行版图的检查,并提出结构设计的要求。
5.2.5 几点经验和建议①必须保证器件选择、匹配电路或网络拓扑设计的正确性。
②电路中各元件初始值的选择应尽量准确。
这将有利于优化计算的快速收敛,并保证优化设计能够达到全局最优点,而不是局部的极小(或极大)点。
③对于存在多个优化目标参数的一般情况,应根据实际的需要,分出主次或考虑折衷,并进行加权。
④关于优化变量(或元件)的选择,一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先选择其中几个进行试探。
特别是当元件(或变量)较多时,一般不主张都选择为优化变量。
⑤对于优化方法的选择,通常是先随机法,后梯度法,这样将有助于使设计达到全局最优。
⑥在电路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元件标称值的因素。
另外对于分布参数电路,电路参数的取值必须要符合相应的工艺要求。
5.3 设计举例5.3.1 例1: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频率范围:2.11-2.17GHz;管子型号:ATF54143,为微波双极晶体管CAD软件:ADS图38低噪声放大器电路图38 2.1GHz低噪声放大器仿真结果6.3.2 例2:2.3Ghz交指耦合器的设计CAD软件:ADS Momentum图39交指耦合器电路图图40 交指耦合器仿真结果6. 一些常用的微波部件及其主要技术指标在各种各样的微波电路中,放大器是相对最具有代表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