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硫化碳安全数据表

二硫化碳安全数据表
二硫化碳安全数据表

二硫化碳安全数据表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一氧化碳安全数据表(MSDS)

南海新利家具制品有限公司
安全数据表
一氧化碳安全数据表(MSDS)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CAS 号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别 名 分子式 分子量 熔 密 点 度 21005 630-08-0 一氧化碳 carbon monoxide CO 28.01 -199.1℃ 沸点:-191.4℃ 外观与性状 蒸气压 溶解性 无色无臭气体 309kPa/-180℃ 闪点: <-50℃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 多种有机溶剂 稳定 主要用于化学合成,如合成 甲醇、光气等,用作精炼金 属的还原剂
相对密度 ( 水 =1)0.79 ;相对 稳定性 密度(空气=1)0.97 4(易燃气体) 主要用途
危险标记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 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口唇樱红、 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意识模糊,可有昏迷。重度患者昏迷不醒、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加, 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等。深度中毒可致死。慢性影响:长期反复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可致 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害。 急性毒性:LC502069mg/m3,4 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 0.047~0.053mg/L,4~8 小时/天,30 天,出现生长缓慢,血 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增高,肝脏的琥珀酸脱氢酶及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受到破坏。猴吸入 0.11mg/L, 经 3~6 个月引起心肌损伤。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50ppm(24 小时,孕 1~22 天),引起心血管(循环) 系统异常。小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25ppm(24 小时,孕 7~18 天),致胚胎毒性。 污染来源:一氧化碳污染主要来源于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钢、炼铁、矿井放炮,化学工业的 合成氨、合成甲醇,碳素厂石墨电极制造。汽车尾气、煤气发生炉以及所有碳物质(包括家庭 用煤炉)的不完全燃烧均可产生 CO 气体。 危险特性: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第 1 页 共 3 页 批准/日期:

二硫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硫化碳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二硫化碳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CS 2 化学品英文名称:Carbon disulfide 二、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化学名称:二硫化碳 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 NO. 100% 75-15-0 CS 2 三、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通过呼吸道进入及皮肤接触两种途径。 健康危害:短时吸入本品浓度在10000mg/m3以上者,可发生严重急性中毒;接触浓度为3000~5000mg/m3时可引起急性中毒;成人最小致死量为10ml,二硫化碳蒸气吸入主要影响神经、心血管和生殖系统。 环境危害:因其蒸气密度为空气的3倍,污染时贴地面扩散;二硫化碳是一种甲B类可燃液体,易挥发。 燃爆危险:二硫化碳是危害性最大的物质之一,从消防角度来看,它具有全部危害性,它是一种易燃、易爆、高毒、高挥发性液体(常温下),可产生静电荷而起爆,不能与电荷或火花、高温接触。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皮肤接触到本品,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冲洗干净。 眼睛接触:眼睛如接触到本品后应立即提起眼睑,先用水清洗眼部,避免揉搓,进行彻底冲洗。 吸入:吸入本品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及时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口呼吸及心脏压迫。 食入:误食入本品后,充分漱口、饮水、洗胃、就医。 五、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温,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产生静电,静电放电可引起燃烧爆炸,二硫化碳含量在(V%):4~8%时,爆炸威力最大,二硫化碳爆炸时的最大压力为730kpa(7.3atm)。 有害燃烧产物:SO 2、CO 2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用大量水封其泄漏产品,其次用雾状水与泡沫灭火,用砂土掩埋。 灭火注意事项:不能用水冲击燃烧液面;站上风方向;用水扑救二硫化碳应特别小心;由于用水扑救硫化物火灾时,容易生成有高毒的硫化氢气体,因为它比二硫化碳更危险;用二氧化碳和干粉只能灭小部分火灾,用水和干粉并用,则效果会更好。 六、泄漏应急处理 切断电源。污染区人员疏散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穿戴好劳保用品,进行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所处理,如大量泄漏用水覆盖二硫化碳表面层,利用挖沟、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可废弃。 七、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二硫化碳是一种甲B类可燃液体,易挥发。精品二硫化碳在常温下对大部分金属无腐蚀作用;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全封闭式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粗品二硫化碳含有杂质,它对铜合金有腐蚀;250℃时二硫化碳对钢铁及其它金属有腐蚀,因此在高温下贮存或加工二硫化碳时,必须采用不锈钢材质的设备。常温下,可采用碳钢制圆桶及罐槽贮存二硫化碳。容器内可用水封盖表面,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远离火种热源。定期检查是否有泄漏现象;空置二硫化碳容器时,必须经过放空、清洗、用蒸气吹蒸48小时,后再用蒸气置换,直至容器内低于爆炸极限的十分之一后,才能置放于空间或焊接检修;灌装时应注意流速小于3m/s,且要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露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

危险化学品清单及MSDS资料

MSDS物质安全数据表 一、油漆MSDS 编号:MSDS-02 学品名称:油漆 危险性类别:第3类易燃液体。 特性及注意事项:各种颜色及粘度的液体。有不适宜气味。闪点及水溶性依成分而定。含有“P”的物质10%或10%以上及及含标有“PP”的物质1%以上为海洋污染物。 闪点:23-61℃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雾状水、干粉、抗溶泡沫、二氧化碳,禁用水柱。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备注:油漆类中某些货物可能含有20%或20%以下、含氨量不超过12.6%的硝化纤维素。本规定不适用于这些货物。应按硝化纤维素的规定运输。散装和罐柜运输应符合有关规定。 应急措施:适用于易燃液体,闪点23-61℃c.c.,溶于易燃溶剂中的易燃物质。当处理溢漏或扑救火灾时要穿防护服。 注意事项:避免所有火源(如:明火、无防护灯、电动手工工具。) 泄漏处置: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使用吸收材料收集起溢漏物,并用安全的方式处理。当发生火灾时,用水雾、泡沫或干粉灭火。不得用水射流。用大量水保持相领的容器冷却。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衣着,用大量水冲洗至少10分钟;化学性灼伤时,用肥皂水清洗患处;若水泡已破,用凡士林纱布覆盖作面;疼痛时,口服扑热息痛或肌注吗啡。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至少10分钟;敷1%的氯霉素眼膏;剧痛时服扑热息痛或肌注吗啡。就医。 吸入:立即将伤员撤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暖、吸氧;必要时采用人工呼吸或心脏按压术。就医。 误食:保暖,饮水;口服活性炭加水混合物,尽力避免伤员呕吐;必要进行人工呼吸,症状

严重时迅速就医。 二、天那水MSDS 编号:MSDS-05 化学品名: 天那水 第一部分成份/组成信息 化学品名称:天那水(混合物)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 健康危害:吸入或吞食有害,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蒸气可能造成头痛、恶心、麻木、头晕等症状。 环境危害:该混合物对环境有严重的危害,对空气、水环境及水源可造成污染,对鱼类和动物应注意。 燃爆危险:天那水中溶剂为易燃易爆化学品,其蒸气和液体易燃,液体会累积电荷,蒸气比空气重会传播至远处,遇火源会造成着火和爆炸。 第三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水清洗,脱去被沾染之衣物,要风干并洗涤干净后再穿,受沾染之皮鞋要在空气中完全风干后方可再穿。 眼睛接触:如果与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0分钟,并请医生诊治。 吸入:立即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若呼吸困难,进行人工呼吸,注意保暖,立即送医。 食入:应由医生决定是否应催吐。

二氧化碳msds

二氧化碳msds 二氧化碳理化性质及危害特性表 物质名称:二氧化碳;碳酸酐危规号:22019 不燃气体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主要用途:用于制糖工业、制碱工业、制铅白等,也用于冷饮、灭火及有机合成。熔点(?):-56.6(527kPa) 沸点(?):-78.5(升华) 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3 饱和蒸气压(kPa):1013.25(-39?) 相对密度(水=1):1.56(-79?) 溶解性:溶于水、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火灾爆炸危险数据 爆炸上限%(V/V):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式:本品不燃。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健康危害数据 侵入途径:吸入。急性毒性:LD:—;LC:— 5050健康危害: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 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急性中毒: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的冻伤。慢性影响:经常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者,可有头晕、

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等神经功能紊乱等。但在生产中是否存在慢性中毒国内外均未见病例报道。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眼睛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食入:—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稳定性及反应活性数据 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禁忌物:—避免接触条件:—燃烧(分解)产物:— 泄漏紧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运注意事项:不燃烧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易燃或可燃物分开存放。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防护措施 职业接触限值PC-TWA(mg/m?):9000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眼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化学物质安全数据表 MSDS表

化学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清单) 序号化学品名称主要物质成份理化性质危害性处理措施 1苯C6H6无色有芳香气味的液体,易燃烧,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蒸汽有毒2密闭储存 2甲苯C7H8无色透明有特殊芳香味的液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等溶剂1,2,7密闭储存 3二甲苯C8H10无色易燃透明液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等溶剂2,7密闭储存 4乙醚C4H10O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有吸湿性,味甜1、2、7密封存于阴凉、干燥处5四氯化碳CCl4无色液体,有特殊甜味,微溶于水不易燃7,10密闭储存 6甲醇CH3OH无色透明易燃液体,有毒2,7密闭储存 7乙醇C2H5OH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易溶于水2密闭储存 8丁醇C4H9OH无色有酒味的液体,微溶于水2密闭储存 9硝酸HNO3带微黄色液体,有强烈刺激腐蚀性5密闭保存,避光10丙酮C3H6O无色透明略带香味的液体,易着火,与水、乙醇互溶1,2,7密闭储存 11苯酚C6H6O白色晶体,有臭味,有毒,有腐蚀性,易溶于酒精7密闭储存 12甲醛CH2O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有毒,溶于水,溶于乙醇等溶剂3、7密闭储存 13甲醛CH2O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易聚合,有还原性1、3、5、7密闭储存 14氢氧化钠NaOH白色半透明晶状固体,有强吸湿性,溶于水5密闭储存用自来水 冲洗 15三氯甲烷CHCl3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在空 气中易被氧化成剧毒光气 7,10密闭储存 注:危害性: (1)爆炸性(2)易燃性(3)可燃性(4)自燃性(5)腐蚀刺激性(6)急性毒性(7)特定毒性(8)破坏臭氧层物质(9)氧化性(10)有机氯溶剂

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标准版

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二氧化碳化学品英文名称:Carbon dioxide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邮编: 传真: 电子邮件地址: 企业应急咨询电话: 产品推荐用途及限制用途:金属焊接及冶炼、植物助长、电子工业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不燃气体。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GHS 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五部分),该产品属于高压气体,类别压缩气体。 标签要素和象形图: 警示词:警告 危险信息:内装高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 禁配物:水、碱性物质。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远离火种、热源。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高浓度吸入,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

事故响应:如果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安全储存:保持容器密闭。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废弃处置:废气直接排入大气。 物理化学危险:内装高压气体,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健康危害: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 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急性中毒,轻度中毒出现头晕、头痛、疲乏、恶心等,脱离接触后较快恢复。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慢性影响经常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者,可有头晕、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等神经功能紊乱等。但在生产中是否存在慢性中毒国内外均未见病例报道。 环境危害:该物质大量排放时对环境有影响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二氧化碳 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 No 二氧化碳≥ 99.0% 124-38-9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不会通过该途径受到伤害。 眼睛接触:不会通过该途径受到伤害。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系统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无意义。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无资料。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无资料。

二硫化碳危险特性及安全注意事项(最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二硫化碳危险特性及安全注意事 项(最新版)

二硫化碳危险特性及安全注意事项(最新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一)危险特性 1、易燃性:易挥发出足以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和物的蒸汽,其着火所需能量极小,遇火、过热、流速过快以及和氧化剂接触等都有发生燃烧的危险。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而且具有回燃的特点。 注:液体的闪点、沸点和自燃点越低,蒸汽压越大,发生着火燃烧的危险性也越大。 2、爆炸性:当挥发出的蒸汽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浓度(1.3~50%)时,可燃混合物就会转化成爆炸型混和物,一旦点燃就会发生爆炸。二硫化碳含量在(V%):4~8%时,爆炸威力最大,二硫化碳爆炸时的最大压力为730kpa(7.3atm)。 注:易燃液体的挥发性越强,爆炸下限越低,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3、流动扩散性:二硫化碳如果混入水中被排入下水系统,会在坑

最新版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2017)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修订日期:2017年06月15日 SDS编号:LGHH-011 产品名称:二氧化碳气体版本:LG-MSDS-2017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二氧化碳 化学品英文名称:Carbon dioxide 企业名称: XXXXXX化工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XXXXXXX 邮编: 057XXX 传真:0310-4577XXXX 联系电话:00310-8XXXXXX 电子邮件地址:XXXXXXX3@https://www.360docs.net/doc/6011854722.html, 企业应急咨询电话:0310-XXXXXX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制糖工业、制碱工业、制铅白等,也用于冷饮、灭火及有机合成。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性质稳定,不燃烧,也不助燃。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对环境有影响。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说明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五部分),该产品属于压力下气体,类别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警告

危险信息:内装高压气体,如加热可爆炸;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可能引起 昏昏欲睡或眩晕。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远回避热源;禁止在靠近热源或明火处使用或贮存;贮存于密封 的容器中;置于阴凉处;在运输中钢瓶上要加装安全帽和防震橡 皮圈;穿防护服和戴手套。 事故响应:万一泄露,撤离危险区,咨询专家; 万一发生吸入性事故,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并保持安静;如呼 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如果呼吸困难,供给氧气;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 眼睛接触:若有冻伤,就医。 安全储存:避免阳光直射,置于阴凉处,禁止在靠近热源或明火处使用或贮 存;贮存于密封的容器中。 废弃处置:本品或其容器依当地法规处置。 物理化学危害:压缩气体,不支持燃烧,钢瓶容器受热易超压,有爆炸危险。 健康危害: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 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 急性中毒: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 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 甚至死亡。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 —-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冻伤。 慢性影响:当CO2浓度为3—5%(体积)时,呼吸将加快,有气闷和头痛 感;经常接触较高浓度二氧化碳者,可有头晕、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 等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但在生产中是否存在慢性中毒国内外均未见病历报 道。 环境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混合物 危险组分浓度或浓度范围CAS No.

石油气安全数据表(MSDS)

液化石油气安全数据表(MSDS) 2. 对环境的影响: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来自www.3722.c n中国最大资料库下载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 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可致皮肤冻伤。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 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气体检测管法 4. 实验室监测方法: 石油库逸出气的气相色谱分析[刊]/陈贻文;李庆宏,侯定军…〃分析测试通报.-1987,6(5).-45 ?48 5. 环境标准: 美国车间卫生标准1800mg/m3 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6.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寒服。有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化学品安全数据表

MSDS部分物质简单表格 化学品安全数据表 化学品名称:酒精编号:MSDS-001 分子式:C2H6O;CH3CH2OH 分子量:46.07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 溶点:(℃)-114.1 沸点:(℃)78.3 燃烧性:易燃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瓜。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燃烧时发出紫色火焰。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无效。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健康影响:慢性影响:可引起头痛、头晕、易激动、乏力、震颤、恶心等,皮肤反复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急救: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泪睑,用流动清水基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暖并休息。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饮足量温水。 防护措施:工作时穿工作服。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泄漏处置: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玩不要让水进入包装容器内。如果大量泄漏,用塑料布覆盖,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消除。 化学品名称:天拿水编号:MSDS-002 分子式:C7H14O2,CH3COOC5H11 分子量:130,19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香蕉气味、易挥发的液体 燃烧性:易燃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MSDS(物质安全数据表)

bk MATERLAL SAFETY DATA SHEET B&K Testing center Issue date:2008-8-01 Rev:2008-001 LI-ION(LiCoO2) RECHARGEABLE BATTERY 1.PRODUCT.IDENTIFEICATION Product: Rechargeable Trade name: LI-ION(LiCoO2) Model: 473442AR(T-100)/ 550mAh Electrochemical system: Electrodes: Negative Electrode: C Positive Electrode: LiCoO2 Electrolyte: LiPF6 Nominal Voltage: 3.7 V olt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1854722.html,POSITION. No More Than Lithium Is Contained 3.HAXARD DATA 3.1 Physical: The Li-ion batteries described in thi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are sealed which are not hazardous when used according to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manufacturer.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of use, electrode materials and liquid electrolyte they contain are non-reactive provided the battery integrity is maintained and seals remain intact, Risk of exposure only in case of abuse, e.g. mechanical, thermal, electrical, which leads to the activation of safety valves and/or the rupture of the battery containers. Electrolyte leakage, electrode materials reaction with moisture/water of battery vent/explosion/fire may follow depending upon circumstances. 3.2Chemical: 1. Name of Special Risks: R14/15 Reacts with water and yields flammable gases R21 Harmful in contact with skin

二硫化碳危险特性及安全注意事项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9314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二硫化碳危险特性及安全注意事项详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二硫化碳危险特性及安全注意事项 详细版 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危险特性 1、易燃性:易挥发出足以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和物的蒸汽,其着火所需能量极小,遇火、过热、流速过快以及和氧化剂接触等都有发生燃烧的危险。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而且具有回燃的特点。 注:液体的闪点、沸点和自燃点越低,蒸汽压越大,发生着火燃烧的危险性也越大。 2、爆炸性:当挥发出的蒸汽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浓度(1.3~50%)时,可燃混合物

就会转化成爆炸型混和物,一旦点燃就会发生爆炸。二硫化碳含量在(V%):4~8%时,爆炸威力最大,二硫化碳爆炸时的最大压力为730kpa (7.3atm)。 注:易燃液体的挥发性越强,爆炸下限越低,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3、流动扩散性:二硫化碳如果混入水中被排入下水系统,会在坑洼等地方积聚,从而增加了燃烧爆炸的危险性。 4、易产生或聚集静电:二硫化碳是电的不良导体,电阻率大,导电性差。在装卸运输过程中,因其所具有的流动性,可与不同性质的物体如容器壁和管道壁相互摩擦或接触时易积聚静电,静电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放电,产生静电放电火花而引起可燃性蒸汽混合物的燃烧爆炸。

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名称:二氧化碳 化学品登记注册号: 应急电话: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二氧化碳 【化学品英文名】:carbon dioxide 【产品代码】:SDS-03 【企业名称】: 【生产企业地址】: 【邮编】: 【企业电话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传真号码】: 【电子邮件地址】: 【推荐用途】:用于制糖工业、制碱工业、制铅白等,也用于冷饮,灭火及有机合成,二氧化碳金属焊接。 【限制用途】:吸入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GHS危险性类别】:第2.2组非易燃、非毒性气体。 【应急综述】: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标签要素】: 警告:窒息、低温灼伤 【预防措施】:不可在密闭空间中使用。要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或专用排空,戴防护手套,防护眼罩。禁止随意排放,避免出现含氧量低于19.5%的环境。

【事故响应】立刻将窒息人员转移到无暴露污染区域;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内的人员至上风处;对污染区域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在可能的情况下,请迅速切断泄漏源;应急处理人员必须佩戴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皮肤接触后应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不得搓擦冻伤处,立即就医。吸入:将人员移至空气清新处,若呼吸困难,则输氧。若停止呼吸,采用人工呼吸,就医。灭火剂:本品不燃。 【安全贮存】:在通风良好处储存;应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气瓶受热有爆炸危险;应与易燃物或可燃物分开储存;气瓶储运应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废弃处置】:不可擅自将残留的或未用的产品向室内、人群处排放。可将二氧化碳缓慢的向室外高处排放至大气中。 【物理化学危险】二氧化碳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性质稳定,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助燃;但在阳光下曝晒,二氧化碳钢瓶受灼热烘烤或野蛮装卸会使钢瓶内二氧化碳升压,当压力大于钢瓶所承受的强度时就会产生爆炸,移动或低温容器二氧化碳罐,因超装或压力表,安全阀失灵,久存器内液体蒸发而超压也会导致内筒物理性爆炸。 【健康危害】: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的冻伤。经常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者,可有头晕、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等神经功能紊乱等,但在生产中是否存在慢性中毒,国内外未见病例报道。 【环境影响信息】:造成大气污染、温室效应。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纯品 【危险成分】:二氧化碳

二硫化碳(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硫化碳(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硫化碳 中文名:二硫化碳英文名:carbon disulfide 标分子式:CS 分子量:76.14 CAS 号:75,15,0 2识危规号:31050 性状: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理溶解性:不溶于 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化熔点(?):,110.8 沸点(?): 46.5 相对密度(水,1):1.26 性临界温度(?):279 临界压力(MPa):7.90 相对密度(空气,1):2.64 质燃烧热(KJ/mol):1030.8 最小点火能(mJ):0.009 饱和蒸汽压(KPa):53.32(28?) 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闪点(?):,30 聚合危害:不聚合 燃爆炸下限(,):1.0 稳定性:稳定 烧爆炸上限(,):60.0 最大爆炸压力(MPa):0.760 爆引燃温度(?):90 禁忌物:强氧化剂、胺类、碱金属。 炸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范围广阔的爆炸性混合物。接触 热、火星、火焰或氧危化剂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与铝、锌、钾、氟、氯、迭氮化物等反应险剧烈。有燃烧爆炸危险。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性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 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 容器若已变色或从 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 氧化碳、砂土。 33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 10〔皮〕前苏联 MAC(mg/m) 1 33

《物质安全数据表》安全用语英汉对照版

《物质安全数据表》安全用语英汉对照版 S-phrases are defined in Annex IV of European Union Directive 67/548/EEC: Safety advice concerning dangerous substances and preparations. The list was consolidated and republished in Directive 2001/59/EC, where translations into other EU languages may be found. 安全建议标准词(英语:Safety phrases,简写:S-phrases)是于《欧联指导标准67/548/EEC 附录Ⅳ: 有关危险物品与其储备的安全建议》里定义。该列表被集中并再出版于指导标准2001/59/EC,读者于该处也可以找到其他欧联语系翻译。 These safety phrases are used internationally and not just in Europe, and there is an ongoing effort towards complete international harmonization. (Note: missing S-number combinations indicate phrases that were deleted or replaced by another phrase.) 该处安全建议标准词为国际通用,并不只是局限于欧洲,并且该标准词目前正致力于完成国际间的同调。注意:缺少S-号码的组合表示标准词被删除或者被其他标准词取代。 (S1): Keep locked up S1:上锁储存 (S2): Keep out of the reach of children S2:防止儿童触及 S3: Keep in a cool place S3:置于阴凉处 S4: Keep away from living quarters S4:远离住家空间 S5: Keep contents under ... (appropriate liquid to be specified by the manufacturer) S5:保存在液体中(液体种类由生产厂家指定) S6: Keep under ... (inert gas to be specified by the manufacturer) S6:保存在惰性气体中(气体种类由生产厂家指定) S7: Keep container tightly closed S7:保管容器必须严格密闭 S8: Keep container dry S8:保管容器必须保持干燥 S9: Keep container in a well-ventilated place S9:容器必须储放于通风良好的地方 S12: Do not keep the container sealed S12:不要密封保存 S13: Keep away from food, drink and animal feedingstuffs S13:远离食品、饮料、饲料等 S14: Keep away from ... (incompatible materials to be indicated by the manufacturer) S14:远离制造者指定的敏感物质 S15: Keep away from heat S15:远离热源 S16: Keep away from sources of ignition - No smoking S16:远离燃点- 禁烟 S17: Keep away from combustible material S17:远离可燃物 S18: Handle and open container with care

二硫化碳安全技术说明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二硫化碳 化学品英文名:carbon disulfide 生产企业名称:山东省郓城县欣达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郓城县李集乡苏格园区 邮编:274711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技术说明书编码: 01 生效日期:2010年1月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二硫化碳 1.5 75-15-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二硫化碳是损害神经和血管的毒物。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范围广阔的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与铝、锌、钾、氟、氯、迭氮化物等反应剧烈,有燃烧爆炸危险。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

危险物品安全数据表

使用场所:编号: 品名乙炔、电石气(C 2H 2 )月用量kg 性质 相对密度分子量相对气体密度沸点(℃) 危险有害性极易燃烧,爆炸。与空 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 混合物。遇明火,热源 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 剂能发生激烈反应。与 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 烈的化学反应。能与 铜、银、汞等生成爆炸 性化合物。遇高热容器 内压力增高有开裂爆 炸危险,流速快易产生 静电。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 碳、二氧化碳 闪点(℃): 燃点(℃):305 熔点(℃):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爆炸限度: 上限(%)81 下限(%) 对人身健康的危害: 无色微毒气体,具有麻醉 或阻止细胞氧化作用,使 脑缺氧引起昏迷。暴露于 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 现象。高浓度吸入可引起 单纯窒息。 防护措施 应急措施进入眼睛时触及皮肤时洒在地面时灭火方法 关闭气源,用水、 泡沫、二氧化碳灭 火,灭火时站上风 处并戴防毒面具。 储存阴凉通风,远离火源、热源,避免日晒、雨淋水湿,与氧气、压缩空气及其他化学危险品隔离存放。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使用防爆行电气与照明设备。

使用场所:编号: 品名氧气(O 2 )月用量kg 性质相对密度分子量相对气体密度沸点(℃) 32.0-183 危险有害性助燃性气体。与乙炔、 氢、甲烷等可燃气体形 成爆炸性混合物,与还 原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接触油脂、锯末、油布、 油纸及其他有机粉末 时即发热引起燃烧爆 炸。氧比空气重,在空 气中易扩散。流速过快 容易产生静电积累,放 电可引发燃烧爆炸。 有害燃烧物:一氧化 碳、二氧化碳。 闪点: 燃点: 熔点:℃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 A ): 爆炸限度: 上限(%) 下限(%) 对人身健康的危害: 长时间吸入纯氧造成中毒。 常压下,氧浓度超过40%时, 就有发生氧中毒的可能性, 吸入氧浓度80%以上,开始 多出现口唇或面部肌肉抽 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 加速,虚脱,继而出现全身 强直性癫痫样抽搐,昏迷, 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处于 氧分压为60-100%Kpa的条 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 可失明。 防护措施 应急措施 进入眼睛时 接触液氧后,立即 用大量水冲洗15 分钟以上。 触及皮肤时 接触液氧后,侵入 温水中,就医。 洒在地面时灭火方法 关闭气源,用水冷 却容器,以防受热 爆炸。可选水,泡 沫二氧化碳,干粉 砂土等适合周围 火源的灭火剂 储存阴凉通风,远离火源、热源,避免曝晒、雨淋水湿,禁止与各种易燃品、油脂、金属粉末、氢、乙炔及各种易燃气体混存混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