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血脂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血脂检测临床意义

血脂检测临床意义
第4页/共9页
• 六、 载脂蛋白B 血脂正常人群中血清Apo B多在0.8-1.1g/L范围内。 正常情况下,每一个LDL、IDL、VLDL和Lp(a)颗粒 中均含有一分子Apo B100,因LDL颗粒占绝大多数, 大约有条有90%的Apo B100分布在LDL中,故血清 Apo B主要代表LDL水平,它与血清LDL-C水平呈明显 正相关,Apo B水平高低的临床意义也与LDL-C相似。 在少数情况下,可出现高 ApoB100血症而LDL-C浓度正 常的情况,提示血浆存在较多小而致密的LDL。也就是 说, 对于LDL-C正常者测定Apo B100, 也有一定的临床 意义。 虽然, 有关这两类载脂蛋白测定方法已国际标准化, 但其 可靠性和准确性都不十分令人满意。同时, 测定结果的 临床价值尚需更大规模的研究证实。所以, 现阶段并不 推荐在临床上常规测定Apo AI和 Apo B100。
第7页/共9页
谢 谢共9页
第5页/共9页
七、 脂蛋白(a) 正常人群中Lp(a)水平呈明显偏态分布,虽然个别人可高 达1000mg/L以上,但80%的正常人在200mg/L以 下,文献中的平均数多在120-180mg/L,中位数则 低于此值。通常以300mg/L为重要分界,高于此水平 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Lp(a)水平主要决定于遗传因素,家族性高Lp(a)与冠心 病发病倾向相关。男、女之间与不同年龄间无明显差异。 环境、饮食与药物对Lp(a)水平影响也不明显。在严重肝 病时Lp(a)可下降,而急性时相反应如急性心肌梗死、外 科手术、急性炎症等可使Lp(a)水平明显上升。大量的流 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高Lp(a)水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之一。
第6页/共9页
• 八、 临床血脂测定注意事项 (一)测定方法要准确、可靠。严格质控标准是要求胆固醇测定的变异系数控制在3%以内, 甘油三酯测定的变异系数控制在5%以内。 (二)病人应空腹。要求病人在空腹状态下进行血脂检测,以避免进食对血脂浓度造成的 影响。一般认为,总胆固醇、LDL-C和HDL-C受饮食影响较小,随访时可以在非空腹状态 下进行检测。而进食对甘油三酯的影响较大,所以要求在禁食12~14小时后进行检测(可 饮用水和不含热量饮料包括茶和咖啡)。 (三)最好采用血清进行血脂测定。一般认为,血浆脂质水平大约较血清脂质低4%。 (四)采血时病人宜保持标准体位。进行血脂测定时,病人应保持舒适坐姿5 10min,这 是一种标准化的姿势。因为姿势改变可以影响血浆容量,从而使胆固醇水平发生变化。如 果患者在采血前平躺过10 15min则其血脂水平会偏低。在直立位时采血的甘油三酯和总 胆固醇浓度较平躺位采血所获结果高9% 10%。 (五)采血技术也要规范。采血时不要让血液阻滞的时间过长,插入针头前使用止血带尽 可能轻,采血前应放开止血带。 (六)为了确定每位受检者的基础血脂水平,先应按前述要求进行血脂测定,然后在1 3个 月内在同一检验科(或实验室)重复进行血脂测定。如果两次测定的血脂值非常接近,取 其平均值即为病人的基础血脂水平。若两次所测定的血脂值相差较大,尚需进行第三次血 脂测定,三次测定的血脂平均值为病人的基础血脂水平。 (七)血脂值不仅受测试方法不稳定的影响,而且还受生物学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人体血 胆固醇水平每日正常波动范围约为3%或略高些,并受季节的影响,如春季血胆固醇轻度上 升,而秋季时则轻度下降。空腹状态下,个体血甘油三酯水平每日波动较大,平均为17%, 少数可大于30%,并且这种波动与饮食无关。 (八)已知某些疾病会对血脂浓度产生暂时性的影响,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中风急性期和 感染或炎症性疾病,此外,大型的外科手术和妊娠也对血脂水平有些影响。 一般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在胸痛发生24小时内测定的血脂浓度可代表患者的基础值情况。 LDL-C浓度通常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12 24小时开始下降,1周内降低幅度最大,尔后逐 渐回升,约需12周才回到基线水平。所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或因急性胸痛怀疑为急 性心肌梗死而入院的患者,均应在最初24小时内进行空腹血脂测定。

血脂四项的临床意义

血脂四项的临床意义

血脂四项的临床意义
血脂四项是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四个指标,是评估人体脂质代谢状
态的重要指标。

血脂异常是导致高血脂症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脂症与心
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下面将详细介绍血脂四项的临床意义。

1.总胆固醇(TC):总胆固醇是指血液中所有脂类的总和,高于正常范
围说明脂类摄入过多或者排泄能力不足。

高总胆固醇水平是心血管疾病的
危险因素之一,因为它会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动
脉狭窄和血流阻塞。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体内的主要
胆固醇运输者,它能够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清除过剩的胆固醇,将其转
运至肝脏进行代谢和排泄。

因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越高,心血管
疾病的风险越低。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主要的胆固
醇运输者,它在体内过多时容易沉积于动脉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从而导致血管狭窄和血流阻塞。

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心
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血脂四项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

通过检测血脂四项,可以评估人体脂质代谢状态,及时发现高血脂异常,
作出早期干预和治疗,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血脂四
项的检测在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血脂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血脂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 LDL升高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 素之一,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患冠心病的危 险性,也是血脂异常防治的首要指标。
• 合适范围:<3.37mmol/L;边缘升高: 3.37~4.12mmol/L;升高:>4.14mmol/L
• 增高:见于高脂蛋白血症 冠心病、肾病综 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 肝病和糖尿病等,
(3) 高血压、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 病、肥胖与高脂蛋白血症常有家庭性集聚 现象。
TG减低见重低下,极易引发脂肪肝等 症。
血浆脂蛋白LP
• LP是一种既有蛋白质又有胆固醇还有PL的复 合体,目前用于测量LP的方法有超速离心分 离纯化法、电泳分离法、血浆静置试验。
• 血清中90%~95%是TG,TG中结合的脂肪酸 分别为油酸44%,软脂酸26%,亚油酸16% 和棕榈油酸7%。
• 合适范围:<1.7mmol/L ; 边缘升高:1.7~ • 2.25mmol/L; 升高:>=2.26mmol/L
临床意义:
• 甘油三酯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冠 心病死亡或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 塞)成正相关。
• 增高:常见于高胆固醇饮食、糖尿病 肾病综合症、甲状腺功能减退、肝外 阻塞性黄疸、脂肪肝和家族性高胆固 醇血症等。
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重症贫 血、肝硬化、严重营养不良(如吸收 不良综合症)等
甘油三酯TG
• TG构成脂肪组织,参与TC、CE合成及血栓 形成。它存在三种形式甘油一脂MG、甘油 二脂DG、甘油三脂TG。
•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食用高脂肪膳食 后,血浆脂类含量将大幅度上升,但 这是暂时的,通常在3~6小时后可逐渐 趋于正常。因此,检测血脂时,常在 饭后12~14小时采血,这样才能较为可 靠地反映血脂水平的真实情况。

常用血脂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109

常用血脂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109

常用血脂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摘要】血脂检测是反应患者体内脂类代谢的基本检测方式,通过血脂检测能够了解患者体内脂代谢的基本情况,从而为疾病确诊提供依据。

在临床中,血脂检测主要是用来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

而临床中常见的脂质异常就是通过血脂检测得来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异常。

在血脂检测中,多项检测指标对于评定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基于此,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希望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诊断意义【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007-02【Abstract】Blood lipid detection is the basic method of detecting lipid metabolism in reactive patients. The basic condition of lipid metabolism in patients can be understood by blood lipids test, which can provide basis for diagnosis of diseases. In clinical practice, blood lipids are mainly used to detect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The common lipid abnormality in clinic is the total cholesterol, triglyceride, lipoprotein abnormality detected by blood lipid. In the detection of blood lipids, a number of indicators have important diagnostic value in assessing the occurrence of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is issue and hopes to provide some help for the research in related fields.【Key words】Blood lipid; Atherosclerosi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iagnostic significance血脂是指人体血液中各种脂肪类物质,这些物质包括存在于血浆中的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po)以及甘油三酯(TG)。

血脂四项的临床意义

血脂四项的临床意义

血脂四项的临床意义血脂四项主要包括了:总胆固醇(英文缩写:TC)、甘油三酯(英文缩写: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文缩写: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文缩写:LDL-C);TC参考值:2.84~5.20mmol/L,TG参考值:0.56~1.70mmol/L,HDL-C参考值:1.00~1.55mmol/L,LDL-C参考值:2.1~3.1mmol/L;血脂四项最好空腹检查,避免影响检查结果。

虽然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以非空腹检查,但是血脂四项一般都是成套一起采血检查,所以建议清晨空腹采血检查;还有就是,检查前24小时内不要饮酒,避免影响甘油三酯水平;还有就是,看血脂报告单时还应考虑患者是否有受到服用某些药物的影响,如降血脂药、避孕药、噻嗪类利尿剂、受体阻滞剂、免疫抑制剂、某些降压药、降糖药、胰岛素及其他激素类制剂等影响。

总胆固醇TCTC是血液中各脂蛋白所含有胆固醇的总和,分为酯化型胆固醇(又称胆固醇酯,CE)和游离型胆固醇(FC),其中CE约占60%~70%,FC约占30%~40%,健康个体或个体之间两种类型的比例保持稳定。

FC在卵磷脂胆固醇酯酰转移酶(LCAT)的作用下形成CE。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中胆固醇含量最高,其次是高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乳糜微粒最低。

胆固醇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胆汁酸及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重要原料,也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其血清浓度可作为脂代谢的指标。

TC增高:多见于脂肪肝、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严重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当长期进食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缺少运动、脑力劳动、精神紧张,及遗传因素等都可是TC增高;TC降低:多见于肝硬化、急性肝坏死、溶血性贫血、甲亢、恶性贫血等疾病。

甘油三酯TGTG构成脂肪组织,参与TC、CE合成及血栓形成。

由于其甘油骨架上分别结合了3分子脂肪酸、2分子脂肪酸或1分子脂肪酸,所以分别成为甘油三酯、甘油二酯和甘油一酯。

血脂六项临床意义

血脂六项临床意义

血脂六项临床意义血脂六项是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直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LDL-C)以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的检测指标。

这些指标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总胆固醇(TC)是血液中胆固醇总量的测量指标。

过高的总胆固醇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因此及时监测和控制总胆固醇水平对预防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

- 三酰甘油(TG)是血液中三酰甘油总量的测量指标。

高三酰甘油水平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胰腺炎等问题,因此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症的管理至关重要。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一种有益的血脂,被称为“好胆固醇”。

较高的HDL-C水平与较低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

监测HDL-C水平有助于评估心血管健康状况。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一种不利的血脂,被称为“坏胆固醇”。

高水平的LDL-C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

监测和控制LDL-C水平对预防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 直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LDL-C)是LDL-C的一种亚类。

DLDL-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更强,其监测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是血液中非HDL-C总量的测量指标。

较高的non-HDL-C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

监测和控制non-HDL-C水平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血脂六项指标对于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预防和管理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及时监测和控制这些指标的水平可帮助维护人体健康。

常用生化检查 —血脂检测

常用生化检查 —血脂检测
LDL可致动脉粥样硬化,HDL抗动脉粥样 硬化
载脂蛋白与脂蛋白意义基本相同。载脂 蛋白A1主要分布于乳靡微粒和HDL中,载 脂蛋白B100分布于LDL中,载脂蛋白A1和 载脂蛋白B100间接反映HDL和LDL含量。
配合TG、TC测定,用于诊断和预测动脉 粥样硬化。
第18章 常用免疫学检查
免疫学迅猛发展, 方兴未艾,几乎渗 透各领域。临床用 于诊断、鉴别诊断、 疗效观察和预后判 断等方面。
最常用检查有抗核抗体和类风湿因子测定。
1、抗核抗体
以真核细胞的核成分为靶抗原。 无器官和种族特异性。 以往做狼疮细胞形成试验,检出率低, 现用免疫荧光或酶标法检测,灵敏性和 特异性都高。 抗核抗体阳性见于SLE、重症肌无力、 桥本氏甲状腺炎、类风湿病等。
狼疮细胞
2、类风湿因子RF
以变性IgG为靶抗原 。
四、感染免疫检查
1、抗链球菌溶血素“O” ASO为A群链球菌分泌的溶血素所产生的 抗体 ASO升高见于链球菌感染如上呼吸道感 染、皮肤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等,特别见 于风湿病和肾小球炎
2、沙门氏菌免疫测定
伤寒杆菌含有菌体抗原和鞭毛抗原,副伤 寒杆菌含菌体抗原。机体感染后血清中 产生相应抗体,与灭活的菌液产生肉眼 可见的凝集反应即肥达氏反应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即“二对半”
HBsAg(+)示急慢性乙肝或携带者, 具有传染性(但仅为病毒衣壳引起则无 传染性)。
HBsAb(+)示继往感染,现已恢复。 HBsAb属保护性抗体 有中和作用。
HBeAg(+)示病毒在复制,有强传染 性。且可胎传。
HBeAb(+)示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 降低。一般认为HBeAb无保护性。

血脂七项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血脂七项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血脂七项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血脂七项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本文导语常用的血脂化验有七项: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载脂蛋白AⅠ、载脂蛋白B。

1、胆固醇(TC,CHO)参考值:合适水平:≤L(200mg/dL)临界范围:~L(201~219mg/dL)升高:≥L(220mg/dL)临床意义:升高:CHO升高的危害: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中风)等。

CHO升高的疾病:各种高脂蛋白血症、梗阻性黄疸、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

导致CHO升高的生理因素: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紧张、血液浓缩。

妊娠末三个月时可能明显升高,产后可恢复。

降低:CHO降低可见于各种脂蛋白缺陷状态、肝硬化、恶性肿瘤、营养吸收不良、巨细胞性贫血等。

女性月经期也可降低。

2、甘油三酯(TG)参考值:合适水平:<L(150mg/dL)临界范围:~L(150~200mg/dL)升高:~L(200~500mg/dL)极高:≥L(500mg/dL)临床意义:升高:TG升高的危害:甘油三酯也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当其升高时也应给予饮食控制或药物治疗。

TG升高的常见疾病:各种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痛风、梗阻性黄疸、甲状腺功能低下、胰腺炎等。

降低:见于低脂蛋白血症、营养吸收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还可见于过度饥饿,运动等。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参考值:合适水平:≥L(40mg/dL)减低:≤L(35mg/dL)临床意义:HDL-C被认为是“好胆固醇”,因为它能将蓄积在组织中的游离胆固醇运送到肝,降低组织中胆固醇的沉积,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所以HDL-C水平低的个体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其水平高者患冠心病的可能性小。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参考值:合适水平:≤L(120mgd/L)边缘升高:~L(121~139mg/dL)升高:≥L(140mg/dL)临床意义:升高的危害:LDL升高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患冠心病的危险性,也是血脂异常防治的首要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血脂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9-03-07T15:20:15.483Z 来源:《心理医生》2019年第4期作者:王云平
[导读] 血脂检测是反应患者体内脂类代谢的基本检测方式,通过血脂检测能够了解患者体内脂代谢的基本情况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医院天津 300451)
【摘要】血脂检测是反应患者体内脂类代谢的基本检测方式,通过血脂检测能够了解患者体内脂代谢的基本情况,从而为疾病确诊提供依据。

在临床中,血脂检测主要是用来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

而临床中常见的脂质异常就是通过血脂检测得来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异常。

在血脂检测中,多项检测指标对于评定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基于此,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希望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诊断意义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007-02
【Abstract】Blood lipid detection is the basic method of detecting lipid metabolism in reactive patients. The basic condition of lipid metabolism in patients can be understood by blood lipids test, which can provide basis for diagnosis of diseases. In clinical practice, blood lipids are mainly used to detect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The common lipid abnormality in clinic is the total cholesterol, triglyceride, lipoprotein abnormality detected by blood lipid. In the detection of blood lipids, a number of indicators have important diagnostic value in assessing the occurrence of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is issue and hopes to provide some help for the research in related fields.
【Key words】Blood lipid; Atherosclerosi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iagnostic significance
血脂是指人体血液中各种脂肪类物质,这些物质包括存在于血浆中的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po)以及甘油三酯(TG)。

这些脂肪类物质在血液中以血浆脂的形式存在,构成人体活动不可缺少为重要物质。

在血脂检验中,通常检测的指标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高密度脂蛋白等,当这些检测指标出现异常时,我们通常称之为脂质异常。

脂质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及时了解血脂指标的变化有利于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发展情况,对于疾病预防和治疗都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1]。

1.血脂检测指标
现如今,血脂检测作为监测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检测项目,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在血脂检测中,反应脂质水平的检测项目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

反应脂蛋白水平的包括高密度、低密度脂蛋白,反应载脂蛋白水平的检测项目包括ApoA1、ApoB等。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及时检测血脂水平,对于异常项目及时治疗和调整,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

2.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标准
总胆固醇(TC)不超过5.2mmol/L,表明正常。

如果一旦超过6.2mmol/L,则提示发生高胆固醇血症。

甘油三酯(TG)不超过
1.7mmol/L为正常值,如果超过
2.3mmol/L,则提示发生高TG血症。

高密度脂蛋白(HDL-C)一般不低于
3.4mmol/L,如果一旦低于
1.0mmol/L提示病变。

同理,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正常水平一般不超过
2.6mmol/L。

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中,LDL-C的诊断意义及其重要。

对于没有心血管疾病表象的患者,如果其LDL-C处于正常水平,则表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低[2]。

3.脂质异常分类
血脂检测中,各项脂质异常的表现都会提示各类疾病的发生,如下所示:
TC>6.2mmol/L——高胆固醇血症
TG>2.3m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
TC<6.2mmol/L且TG>2.3mmol/L——混合型高脂血症
患者患有原发病时,其体内存在的脂质异常称之为继发性高脂血症。

由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导致患者体内脂质异常称之为原发性高脂血症。

除此之外,还有遗传因素所导致的脂质异常,我们称之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4.血脂指标的临床意义
4.1 总胆固醇
总胆固醇是指存在于血浆中的各种脂蛋白富含胆固醇的含量,这些脂蛋白主要有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组成。

总胆固醇的变换容易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包括生活习惯、患者年龄、原发疾病等等。

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保证总胆固醇正常可以有效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对于已经发生病变的患者,此项检测还有利于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

是临床中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

4.1.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作为脂蛋白的一种,是通过逆向运转作用,转移肝内外细胞组织的胆固醇,这些胆固醇都会在肝脏中代谢转化,再回流至血液当中,最终一些衰老的细胞会随着人体代谢摆出体外。

梁依[3]等人的研究中显示,血浆内HDL-C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呈负相关,当HDL-C水平维持在高水平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就会降低。

4.1.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的主要作用是将患者内源性脂质移送至外周组织中。

LDL-C水平能够体现出患者的血脂情况。

这一指标的变化主要受机体年龄、生活习惯、心理因素等影响。

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LDL-C的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呈正相关。

当LDL-C水平维持较高时,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更快,钙化风险就会增加。

所以,此项指标也是判断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检测指标。

4.2 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细胞新陈代谢所需要的能量,此项指标的影响因素较多,且极为复杂,即使如此,它仍然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评估项目。

当患者出现高甘油三酯血症时,应及时干预,改善生活习惯,给予药物治疗,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4.3 脂蛋白
脂蛋白水平的影响主要来源于遗传因素,其不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当脂蛋白水平升高时,患者常提示出现心血管疾病。

相关研究显示[4]当Lp(a)水平超过300mg/L时,患者会发生心血管事件,当此项指标小于232mg/L时,心血管疾病预后良好。

4.4 载脂蛋白
载脂蛋白主要是反应高密度脂蛋白颗粒的合成与分解代谢情况,当患者机体发生病变时,高密度脂蛋白的组成成分会发生更改,所以
载脂蛋白也可能与高密度脂蛋白发生的改变不一致。

载脂蛋白可以作为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生物学标志物,并且此项指标的变化也预示着治疗效果的好坏。

5.结束语
脂质异常的原因有很多,但大部分都是由于患者不合理的生活习惯所导致的,其中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占到很高比重,另外,缺乏运动、肥胖、烟酒刺激、情绪激动、药物影响等因素对血脂的影响也不容忽略。

脂质异常会构成动脉粥样硬化,也是导致冠心病、脑梗死、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危险因素。

应在日常合理的监测血脂情况,对于血脂异常加以干预,提前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韩宁,向湘元,韩春俐.血脂检验在心脑血管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对ApoA-1水平的影响[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01):113.
[2]梁酩珩,李世葵.凝血四项和血脂检测对评估女性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01):43-44.
[3]梁依,胡蕊.常用血脂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J].临床荟萃,2018,33(06):461-464.
[4]孟冬娅.血脂及脂蛋白常用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J].辽宁医学杂志,2004(04):171-1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