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民族服饰

彝族民族服饰
彝族民族服饰

中国民族服饰:彝族服饰

彝族服饰

四川凉山和贵州西部一带,男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多褶宽脚长裤;也有的地区穿小脚长裤:以长达数丈的青蓝布帕包头,在右前方扎成细长锥形子帖(汉称“英雄结”),向前伸出帕外。左耳戴黄、红大耳珠,珠下缀红线。

女穿镶边或绣花大襟右衽上衣和多褶长裙,裙缘镶多层色布。姑娘头覆绣花瓦式方帽,压以发辫,遮住前额,尤如帽沿。戴耳环。领口有银排花。外出时男女都穿擦尔瓦。冬天以领部有裥褶的羊毛披毡套在擦尔瓦内。

在云南众多的少数民族中,彝族人口最多、分支最为复杂、居住分布最广,因而彝族服饰之多姿多彩多种类,也是绝无仅有的。据调查,仅云南彝族的服饰就可区别出上百种不同样式。但是,毕竟是一个有着共同渊源关系的民族,各地彝族的服饰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民族文化特征。总的来说,彝族服饰集多种装饰工艺于一身,美观大方,纹样丰富多变,色泽沉着和谐,色调简洁明朗。在色彩应用上,彝族服饰一般以黑或近黑的青蓝等色为主,衬以红、黄等色。这与彝族长期历史文化所积淀的尚黑、喜红黄的审美意识有直接关系。彝族认为,黑色象征刚强坚韧,红色象征他们崇拜的火,黄色象征善良和友谊。彝族服饰尤为注重红、黄、黑三色的搭配和图案的选择,单纯之中显露出丰富的感觉。特别是彝族妇女的服装最为考究。

彝族历史上曾有过“六祖分支”的事件。据彝文文献记载:大约春秋末期,一场洪水过后,彝族人曾分成六个部落,由始祖阿普笃慕的六个儿子带领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开去。有学者根据六祖分支的线索和现实的情况,进行概括,将各地彝族服饰粗略地划分为楚雄型、凉山型、乌蒙山型、滇西型、红河型、滇池及滇东南型等六大类型,以便从千差万别的现象中了解其概貌。

彝族服饰之多种多采,正如其支系自称的繁多一样,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也是绝无仅有。据有关方面调查统计,仅云南彝族的不同服饰,可区别至近百种。但除小凉山和少数地区外,男子的服饰多与附近汉族相似,唯妇女的服饰保留的特点为多。滇中、滇南的未婚女子多戴鲜艳的缀有红缨和料珠的鸡冠式花帽,已婚妇女包头帕,衣服的领边、袖口、衣襟边缘多有精美鲜艳的刺绣花边。石屏、峨山已婚妇女的围腰刺绣得特别精致美观,面围腰刺绣的水平则可使妇女们获得相等的社会声誉,故一幅围腰凝结着妇女们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山区彝族,过去无论男女多披一件羊皮褂子,而小凉山和滇东北彝族多身披一件“擦耳瓦”——羊毛披毡。小凉山彝族男子多穿黑色窄袖且多镶有花边的右开襟上衣,下著多褶宽脚长裤,头顶留约三寸许头发一绺,汉语称为“天菩萨”,彝语称为“子尔”,裹以长达丈余的青或蓝、黑布包头,右前方扎成拇指般粗的长椎形的“子帖”——汉语称“英雄髻”。男子以无须为美,胡须在有闲时即一一拔光。左耳戴缀有红丝线串起的黄或红色耳珠。妇女穿百褶裙,惟黑彝妇女裙长及地,其他等级妇女裙仅及膝,多包黑色包头,戴双耳环,领口别着银排花。

彝族女子的腰饰,是用榆树皮制成的黑色大腰环。相传在古代,彝族女子英勇善战,打仗时以铁皮腰环护身,后来彝族妇女以此作为一种吉祥物和护身符而流传至今。青、中年妇女多头顶绣花的瓦式方帕,用发辫缠压,方帕前端遮往前额。妇女上穿镶花边或绣花边的大襟右衽衣,加以百褶裙边镶有多层色布,颇为美观大方。除小凉山彝族妇女穿裙外,云南其他地区的彝族妇女都穿长裤,许多支系的女子长裤脚上还绣或镶有精致的花边。彝族男子普

遍穿深色窄袖镶花边的对襟上衣,布料为自织毛布或土布。下身穿裤脚宽一尺五寸左右的青蓝色或白色棉布裤,头戴黑色丝纱、棉纱或黑布包头,右前方扎成长椎形英雄结,披羊毛毡披风。妇女穿右开襟镶边绣花短上衣,领口用银器珠宝装饰,下身着白色棉布百褶裙。头饰因不同地区、不同年龄而不尽相同,有的地方以长三尺宽一尺的青蓝布为帽,一头用发辫加毛线缠绕戴头上,另一头往后拖至腰间;有的地方则以一块尺许见方的黑棉布或灯芯绒做头帕,戴时将一个角正对前额;中老年或生过孩子的妇女,以一块五尺黑布折为八角圆帽戴之。妇女也披羊毛毡披风。

峨边黑竹沟考察报告

峨边黑竹沟项目考察报告 一、峨边县概况 (一)城市概况 峨边彝族自治县地处四川西南小凉山区,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彝族自治县,是乐山两个民族县之一。全县幅员2382平方公里,其中彝区1680平方公里、占70%;辖6镇、13乡、129个村、773个组,其中纯彝族乡8个、彝族村49个、彝族组280个。 (二)人口及经济概况 2014年,峨边县全县总人口1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4万人、占81%,彝族5.6万人、占36.6%。 201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亿元、增长7.5%,增速居乐山市全市第6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03亿元。 (三)交通状况 峨边县城距离成都220公里。成(都)昆(明)铁路经过县城,省道S306线穿过县境,村通公路率达80%。即将开工建设的乐汉高速公路将从峨边经过,建设中的成昆铁路复线在此设有峨边南站。

(四)固定资产投资概况 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2亿元、增长22.3%,增速居全市第4位。 (五)土地市场 2013年至2015年成交土地以工业用地、水工建筑用地、住宿餐饮用地为主,土地成交价格在8-20万元/亩之间。 年份 出让情况(工业用地、水工建筑用地等) 宗 出让土地面积(亩)成交总价(万元)成交单价(万元/亩)数 2013 15 134.64 1200.80 8.92 2014 11 10.89 177.40 16.29 2015 22 168.93 3268.40 19.35 合计48 314.46 4646.60 数据来源:中国土地市场网(注:为保证数据准确性,还需进一步实地调研)(六)旅游市场状况 峨边旅游市场仍处于较为初级原始的状态,旅游服务设施较为落后,游客接待量呈逐年增长的态势。 四川省与峨边县游客接待数量(万人次) 年度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 四川省18740.56 17525.95 22007.13 27246.23 35138.63 峨边县46.52 39.55 54.07 60.64 73.66 数据源于四川省旅游政务网及峨边相关部门统计数据 二、黑竹沟景区旅游开发现状

楚雄广通彝族民俗文化特色研究

楚雄广通彝族民俗文化特色研究 发表时间:2016-08-12T17:24:53.753Z 来源:《文化研究》2015年11月作者:吴思慧[导读] 楚雄广通镇地处滇中腹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自古就成为民族文化汇聚、生长的宝地。 大理大学文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摘要】楚雄广通镇地处滇中腹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自古就成为民族文化汇聚、生长的宝地。本文以楚雄禄丰广通镇彝族民俗文化特色为研究对象,从广通彝族的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入手,综合分析其民俗文化特色,力图对该地彝族民族心理和生活文化进行分析解读,挖掘其特色文化内涵。 【关键词】广通彝族文化特色 “广通镇地处滇中腹地,东距省城昆明159公里,西距州府楚雄34公里,距县城禄丰56公里,”[1]素来有“滇中旱码头”之称。广通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自古就成为经济文化汇聚、生长的宝地。彝族是当地最古老的民族,在该地少数民族中所占比例较大,遂形成了集中的彝族集聚区,并在时间的洗蚀中仍保留着原生态的民风民俗。而今,彝族人的文化活动也已成为当地人民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对当地的民族团结,文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系统地解读广通彝族文化,以期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展现其独具特色的民族生活面貌和文化精神。 1.物质民俗特色 广通彝族在位置独特的广通镇发展繁衍,主要居住于山区或半山区,过着山间田园里的惬意生活,彝族文化也自然地在群山绿水间传承发展。他们戴着独特火红的“花公鸡帽”,讲着纯正的彝族话,吃着原汁原味的羊汤锅,在物质民俗方面有着独树一帜的文化特色。 1.1广通彝族的穿衣食住特色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文化,衣食住行就是生活文化最直接的体现。 1.1.1广通彝族的服饰 广通彝族的服饰代表着其文化信仰和对生活的美好寄寓。广通彝族有两种类型,其服饰各不相同。广通黒夷服饰从上到下均着黑色布料,衣服的衣襟前长后短,开衫袖口,绣花腰带装饰朴质自然。不论婚配与否,男女均用黑纱布包头。比较特色的广通白夷,未婚妇女上穿右衽大襟短绿绸或红绸上衣,下穿大红裤子。衣服无领但均有精美的绣花。“花公鸡帽”以成百上千颗银泡呈同心圆形镶绣而成,代表了广通地区彝族对大红公鸡的崇拜。已婚的妇女不戴“花公鸡帽”,改用黑纱帕包头。青年男子穿蓝色或黑色开襟绣花褂,穿大裤筒,衣裳裤均用白线逢制。男女均穿绣花鞋,鞋垫男女均绣花。广通彝族爱在衣服上绣花。广通彝族特别爱绣马樱花和茶花,表达对先民的崇拜和爱情的追求,并且喜爱加上云纹装饰。 1.1.2广通彝族的饮食习惯 广通彝族十分重视饮食,爱吃爱喝,彰显了本地彝族热情勤劳、豪迈大气的性格。 “彝人贵酒”,广通彝族爱酒更是爱到了骨子里,无论男女,都爱喝酒。走进彝族村寨,到处都有酿酒的作坊,彝族的小灶酒更是闻名遐迩。广通彝族随身带酒,几位彝族同胞碰到一起,便拿出酒来,围成圆席地而坐喝“轮轮酒”。“轮轮酒”不分你我,促进了本民族关系的融洽和团结。酒是彝族同胞礼节、信义的象征,亦是感情联络的工具。 烤茶是广通彝族的重要生活饮品。广通彝族有饮茶的规矩:家中团聚无客人时,可烤茶按辈分依次轮饮,意味家庭和睦。家中有客时,谁制的茶谁饮,互不同饮一罐烤茶。广通彝族认为饮别人饮过的茶不过瘾。有客时,这也表示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和诚意。由此可见,广通彝族十分注重家庭和美,待客之礼。 广通彝族爱食全羊汤锅,有需要时与药材同煮,有温补的功效。广通彝族的羊汤锅要求汤白肉嫩、味净肉鲜。羊肉原汁原味,光吃羊肉,不吃米饭和辅菜,加上醇香清冽的小灶酒,展现了广通彝族对饮食的原味理解和阔达朴实的性格。 1.1.3广通彝族的建筑 广通彝族的建筑和于天地自然,富有便利生活、希冀未来的生活愿望。广通彝族的民居比较有特色的“三合院”、“四合五天井”、“一颗印”等建筑模式。最有特色的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楼上的瓜形吊脚简单古朴,房檐两端均刻有两端简单起翘的拱形水花图案;室内圆形或方形石础、石门槛上雕刻八方瑞兽、祥瑞花木等彝族传统图案等,都体现着彝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建造艺术。广通彝族建筑中虽然吸收了汉族建筑的元素,但因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本身的民族性,建筑仍有独特的风格。生活在山区或半山区的广通彝家院落宽敞向阳,房子不会盖得很高,最多就是二层,厨房、牲畜圈和厕所都是单独另盖,这使得房屋干净宽敞。广通彝族用栗木围造的栅栏式畜厩,不废木料,简单安全且使用方便。 广通彝族爱在房顶上放置镇宅的宝物。广通本地有“龙泉”的传说,认为龙神掌管风雨,是村寨的保护神。所以彝族常常“祭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此,镇宅的宝物常常是龙。这寄寓着广通彝族对风调雨顺,家宅顺遂的诚心祈愿。 2.语言民俗特色 2.1广通彝族的歌乐特色 广通彝族的歌谣是广通彝族劳作情感的抒发,是广通彝族生活情趣的体现。 如广通彝族歌谣的代表《栽秧调》,其大体内容是: “大田栽秧,秧把稀,提着秧把捉秧鸡,捉得秧鸡来下酒,约好表妹唱歌玩。” 有别于其他歌谣,比较有代表性的经验型歌谣是《十二生肖调》,其内容大体是: “正月花香,香出门,朵朵配向属虎人,老虎见人退三步,人见老虎绕石岩。 二月花香,香出门,朵朵配向属兔人,兔儿不吃窝边草,绕鹰不打立夏鸡。 三月花香,香出门,朵朵配向属龙人,龙不翻身不下雨,雨不撒花花不红。 ……”

马边河

河流简介编辑马边河 马边河(英文名:Mabian River),流经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沐川县,和犍为县,于犍为县玉津镇河口街道附近汇入岷江。从河流源头至河口总落差1890米,平均比降0.98%,水能蕴藏量丰富,达到55万千瓦。 2流域概况编辑马边河流域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相当丰富,已探明矿产达十多种,磷、岩盐、煤、石膏、石灰石等储量巨大,分布集中,在四川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磷矿资源总储量达到24.7亿吨,是四川省最大,全国八大超亿吨的磷矿之一,品质优良;此外还有品位3%-10%的铜矿近亿吨和高品位的铁矿石460万吨等。河流流域内现有森林面积12万公顷,经济林木种类很多,盛产竹、茶、乌梅、药材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产品。流域范围现有马边,沐川,犍为三县人口近10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5%以上,彝族人口约5.5万人。该流域内人多地少,山区交通不便,工业基础薄弱,经济相对落后,其中马边、沐川为原四川省省定的贫困县。 3开发利用编辑水电资源 坛罐窑水电站 1989年,国家水电水利设计规划总院下达任务,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于1990年11月编制成了《马边河干流水电规划报告》,并提出了其上头主源挖黑河的开发意见。1991年审定了马边河七级开发方案,推荐黄丹水电站为一期开发工程,马边河干流分七级开发,主源挖黑河分二级开发水利电力资源。至今,已建成舟坝水电站,黄丹水电站,火谷水电站,坛罐窑水电站,小林电站等。 旅游资源 马边古河吊桥 马边河源自深山,流经草地,冲出河谷,清澈的河水,象一条翠绿的玉带,缠绕在群山之间,蜿蜒不息,旅游资源丰富,形成了许多著名的景点,如沉犀秋月,桫椤湖等。 从犍为县清溪镇沿马边河上行约3公里,马边河在这里转了一个大湾,形成了一个沱,传说曾有犀牛出没,名曰---犀牛沱。河两岸土地肥沃,竹林掩映着农舍,一派美丽的田园景象。这就是就犍为八景之一的“沉犀秋月"。 桫椤湖 马边河曾是马边连接外界的交通要道,其时急速而下的江水,在那狭窄的河床中汹涌咆哮,人称蜀道难,这里是行船“险”。坛罐窑电站崛起,蛟虫被锁住,细长的河流倾刻变为宽阔平静的湖面,江面平静开阔,群山簇拥,绿竹相衬,湖光山色,田园农舍,船只穿梭,好一幅迷人的山水画。乘船漫游其间,令人心旷神怡。一路风光美不胜收,沟壑纵横,令你暇想连翩。绝壁陡岸,翠竹长廊,桫椤翩翩,怪石嶙峋,百鸟齐鸣,山泉淙淙,令人流连忘返,这就是著名的桫椤湖。

云南省最新人口数量及各县名称、各县人数

云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5月9日下午,云南省统计局人口普查办公室向社会公布了我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据发布数据显示,我省普查登记总人口为4596.6万人,人口总量居全国第12位、西部第3位,占全国人口总量的3.43%。 我省十年里增加308.7万人 人口压力较大但逐进良性循环发展 据统计,我省全省普查登记总人口为4596.6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出的4287.9万人相比,十年间我省共增加了308.7万人,增幅为7.2%;平均每年增加30.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7%。 数据表明,我省人口自然增长幅度降低。我省人口增长变化过程从人口高增长增长逐步得到控制有计划稳步增长开始步入人口低增长,逐步进入人口发展的良性循环。从日常人口统计数据看,我省出生人口数量在减少,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前十年比第五次武安国人口普查前十年少生了160万人左右。但与全国人口增长率5.84%和年平均增长0.57%相比,云南省总人口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压力较大。 彝族为我省人口第一大少数民族 我省是中国拥有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在本次全省普查实际登记人口中,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533.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33.37%;汉族人口为3062.9万人,占我省总人口的66.63%。 少数民族人口中,彝族人口为502.8万人,为我省人口第一大少数民族。哈尼族、白族、傣族、壮族人口数分别以163.0万、156.1万、122.2万、121.5万位居第二至五位。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我省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18.4万人,增长了8.37%;汉族人口增加了242.3万人,增长8.59%。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幅度略低于汉族人口增长,主要是受人口迁移流动等原因的影响:流入我省人口中汉族人口比重较大,而我省流出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偏多。 男性人口数略高于女性人口数 在全省普查时机登记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385.0万人,占总人口的51.89%;女性人口为2211.6万人,占总人口的48.11%。按女性数为100的话,我省总人口性别比为107.84,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0.11下降了

自治县、自治乡

自治县、自治乡 自治县 自治县 行政区划名。在中国属于一级地方民族自治政权,行政地位与普通的县相同,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自治县与一般县相比具有更多权限。2003年末中国大陆共有117个民族自治县。 自治县名单 华北地区河北省 承德市 围场蒙古族满族自治县 丰宁满族自治县 宽城满族自治县 廊坊市 大厂回族自治县

? ? 秦皇岛市 青龙满族自治县 ? ? 沧州市 孟村回族自治县 ? ? 东北地区辽宁省 朝阳市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阜新市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 本溪市

本溪满族自治县 桓仁满族自治县 丹东市 宽甸满族自治县 ? 抚顺市 清原满族自治县 新宾满族自治县 鞍山市 岫岩满族自治县 ?吉林省 白山市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四平市 伊通满族自治县 松原市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黑龙江省

大庆市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华东地区浙江省 丽水市 景宁畲族自治县 华中地区湖北省 宜昌市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湖南省怀化市 新晃侗族自治县 芷江侗族自治县 靖州侗族苗族自治县 麻阳苗族自治县 通道侗族自治县 邵阳市 城步苗族自治县 ? ? ? ?

永州市 江华瑶族自治县 ? ? ? ? 华南地区广东省清远市 连南瑶族自治县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韶关市 乳源瑶族自治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 百色市 隆林各族自治县 ? ? ? ?

河池市 巴马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柳州市 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 ? ? 桂林市 恭城瑶族自治县? ? ? ? 贺州市

世界遗产之—云南石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2593158.html, 世界遗产之—云南石林 作者: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7年第17期 云南石林是地质学上的“石林”这个术语的发源地,它地处滇东高原腹地,位于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是一个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休闲度假、科学考察为一体的著名大型综合旅游区。石林以喀斯特景观为主,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具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在世界地学界享有盛誉。 云南石林被誉为“世界喀斯特的精华”、“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馆”,石牙、峰丛、溶丘、溶洞、溶蚀湖、地下瀑布、地下河等喀斯特景观在这里都可以看到,这种令人惊叹的地质奇观是如何形成的呢? 大自然三亿年的杰作 石林是地球演化的杰作,经历了近三亿年沧桑巨变,最初的石灰岩形成于大海之中。在2.7亿年前的早二叠纪时代,石林地区为海洋环境,海底沉积形成了数百米厚的石灰岩,后经地壳抬升,石林地区处于湿热古海岸边缘,溶蚀形成了最早期的石林。紧随其后的火山熔岩喷溢,使石林被厚厚的玄武岩覆盖。漫长的中生代至新生代早期,石林地区一直处于剥蚀夷平状态。 约六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使石林地区掀斜抬升,转为内陆山间湖泊环境(路南古湖)。之后,石林地区继续抬升,向现代高原河谷环境演进。在持续的抬升过程和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被两组以上垂直裂隙切割,又经水、生物等沿裂隙溶蚀,随着溶沟的加深加宽,石柱被分隔出来而成为形态万千的石林奇观,石林地貌也处在继承、更替和叠置的演变中,老的石林逐渐消失,新的石林不断形成。 这期间石林还被炽热的火山熔岩烘烤过,也被广阔的湖水淹没过,石林的形成是一部真正的地质传奇。它涵盖了地球上众多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分布世界各地的石林仿佛汇集于此,其石牙、峰丛、溶丘、溶洞、溶蚀湖、瀑布、地下河错落有致,是典型的高原喀斯特生态系统和最丰富的立体全景图。 今天,云南石林已经被开辟为世界地质公园,受到严格的保护。 石林于1982年被命名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被命名为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8年被命名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7年6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1年成为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中国唯一多省联合申遗项目

四川省各个州市区县名称

四川省各个州市区县名 称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市(州) 县、市、区 成都市(19) 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双流县、郫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 自贡市(6) 自流井区、贡井区、大安区、沿滩区、荣县、富顺县 攀枝花市(5) 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 泸州市(7) 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 德阳市(6) 旌阳区、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中江县、罗江县 绵阳市(9) 涪城区、游仙区、江油市、安县、梓潼县、平武县、北川羌族自治县、三台县、盐亭县 广元市(7) 利州区、元坝区、朝天区、剑阁县、旺苍县、青川县、苍溪县 遂宁市(5) 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射洪县、大英县 内江市(5) 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威远县、隆昌县 乐山市(11)

市中区、五通桥区、沙湾区、金口河区、峨眉山市、犍为县、井研县、夹江县、沐川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 南充市(9) 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阆中市、南部县、西充县、营山县、仪陇县、蓬安县 眉山市(6) 东坡区、仁寿县、彭山县、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 宜宾市(10) 翠屏区、宜宾县、南溪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筠连县、珙县、兴文县、屏山县 广安市(5) 广安区、华蓥市、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 达州市(7) 通川区、万源市、达县、宣汉县、开江县、大竹县、渠县 雅安市(8) 雨城区、名山县、荥经县、汉源县、石棉县、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 巴中市(4) 巴州区、平昌县、通江县、南江县 资阳市(4) 雁江区、简阳市、安岳县、乐至县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宁蒗县

中文名称:宁蒗彝族自治县 行政区类别:自治县 政府驻地:大兴镇 电话区号:0888 邮政区码:674300 面积:6025平方公里 人口:24万人(2004年) 气候条件:低纬度高原气候区 行政代码:530724 拼音:nínglàngyízúzìzh ìxiàn 2历史沿革

编辑 宁蒗一名,系民国6年(1917年)设分县时,各取永宁和蒗蕖两地一字合并而成(永宁、蒗蕖两州为元朝时设立)。宁蒗历史悠久,据发掘遗址考证,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宁蒗生产力水平低,社会发育程度参差不齐,经济社会发展起步较晚。解放前夕,金沙江边的傈僳族保留着刀耕火种、游牧游耕的原始共耕制,凉山彝族保留着完整的奴隶制,坝区和半山区的摩梭人、普米族、汉族等,则处于封建领主制。宁蒗各

民族的宗教礼仪、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等,至今尚不同程度地带有原始社会的特点和遗风。 宁蒗于1950年1月和平解放;1956年9月20日,成立彝族自治县;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治理的272个贫困县之一;1999年,被省政府列为全省八大少数民族贫困山 区之一;2001年,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现全县有15个乡1个镇,86个村委会,5个社区,1122个村民小组,32个居民小组。有12种民族,其中11种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9.99%,彝族占

总人口的60.75%;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233327人,按新的脱贫标准计算尚有19.14万贫困人口,其中6.28万人处于绝对贫困境地,占总人口的27%,是个典型的山、少、边、穷县。 3地理气候 编辑 宁蒗地处滇西北横断 山脉中段,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境内山峰林立,沟壑交错,属典型山原地貌。绵绵山自北向南纵贯全境。绵绵山以西属金沙江高山峡谷地貌,群

峨山彝族自治县玉林泉水资源保护区管理办法

峨山彝族自治县玉林泉水资源保护区管理办法 【法规类别】森林资源 【发布部门】峨山彝族自治县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1999.09.21 【实施日期】1999.09.2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峨山彝族自治县玉林泉水资源保护区管理办法 (1999年9月21日峨山彝族自治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 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玉林泉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玉林泉酒用水和玉林村的生产、生活用水,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以下简称《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水污染防治法》)和《峨山彝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保护内容是水源林和水资源。水源林指乔木、灌木等植被;水资源指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保护区的保护范围是玉林村的玉林大箐。东南面由玉林大箐箐口玉林泉酒业有限公司抽水房至马头山南面坡脚,东面为马头山山梁分水岭线,北面为峨山县与红塔区县区交界线,西面为原大六竜公路线至玉林村后山至玉林泉酒业有限公司抽水房。 第四条保护区内的土地、山林权属不变。 第五条本办法与《峨山彝族自治县县城近山面山保护区管理办法》中划定的山林面积交叉的,按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保护区管理 第六条保护区设立管理委员会,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管理委员会属县人民政府的职能机构。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 (二)制定、完善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保护区的管理; (三)对侵占、毁坏保护区资源或生产、生活设施的依法进行处理; (四)履行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规定的其它职责。 第七条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玉林泉酒业有限公司,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其职责由管理委员会制定。 第八条保护区设专职管护人员,管护人员的职数和职责由办公室确定。 第九条保护区管理委员会所需经费由县财政协调统筹列支。 第十条保护区内的玛洒碌、竜古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自治条例(2006修订)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自治条例(2006修订) 【法规类别】民族自治区域 【批准部门】8;823;82301; 【批准日期】2006.03.31 【发布部门】石林彝族自治县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06.04.26 【实施日期】2006.04.2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1986年10月14日云南省路南彝族自治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6年10月29日云南省第六次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批准2006年2月11日石林彝族自治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修订2006年3月31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2006年4月26日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注:路南彝族自治县于1998年10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石林彝族自治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结合

石林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自治县)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自治县是彝族实行区域自治的地方,属昆明市管辖,自治县内还居住着汉族、苗族、壮族等民族。 第三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县的自治机关行使县级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驻鹿阜镇。 第四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维护国家的统一,保证宪法和法律在自治县的遵守和执行。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把国家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完成上级国家机关交给的各项任务。 第五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根据自治县实际,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快自治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自治县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第六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把自治县建设成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民族自治地方。 第七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实际,分类指导,发挥自然资源、民族文化、区位优势,实施对外开放、科教兴县和城镇化发展战略,促进自治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加快以粮烟果蔬为主的种植业、以羊产业为主的畜牧业和加工型工业、旅游业以及阿诗玛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第一、二、三产业全面协调发展,逐步建成城市经济带和阿诗玛文化经济带。

彝族火把节民俗文化现象分析及展望

彝族火把节民俗文化现象分析及展望 杨艳芳 彝族火把节民俗文化现象分析及展望 (1) 彝族火把节民俗现象分析........................................................................................ - 1 - 彝族火把节民俗基本分析................................................................................ - 1 - 彝族火把节为何为民俗以及所属类........................................................ - 1 - 彝族火把节存在的地域和藏于的人群.................................................... - 1 - 彝族火把节的基本形式............................................................................ - 2 - 彝族火把节传承情况................................................................................ - 2 - 内涵文化情况............................................................................................ - 3 - 彝族火把节民俗变异情况分析........................................................................ - 4 - 群众参与度变化........................................................................................ - 4 - 形式变化.................................................................................................... - 4 - 社会交往内涵变化.................................................................................... - 4 - 影响彝族火把节民俗传承变异的因素分析.................................................... - 5 - 受环境与人口的影响................................................................................ - 5 - 受文化的创新与移入................................................................................ - 6 - 文化的丧失................................................................................................ - 6 - 因人类价值观的改变................................................................................ - 6 - 我认为30年后的彝族火把节民俗的传承情况 ..................................................... - 7 - 将会继续保留、消亡及会保留但有所变异的习俗........................................ - 7 - 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 7 - 火把节的社会教化功能的扩大................................................................ - 7 - 由宗教性向经济功能的演变.................................................................... - 7 - 娱乐功能的扩大........................................................................................ - 8 -

四川省地市州各区县

川西 1、乐山:市中区、五通桥区、沙湾区、金口河区、峨眉山市、犍为县、井研县、夹江县、沐川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 2、眉山:东坡区、仁寿、彭山、洪雅、丹棱、青神 3、雅安:雨城区, 名山县,芦山县,天全县,宝兴县,汉原县,石棉县,荥经县 4、攀枝花: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 5、凉山:西昌、德昌、会理、会东、宁南、普格、布拖、昭觉、金阳、雷波、美姑、甘洛、越西、喜德、冕宁、盐源及木里藏族自治县 6、甘孜:康定县泸定县丹巴县九龙县道孚县炉霍县色达县甘孜县新龙县白玉县德格县石渠县雅江县理塘县巴塘县稻城县乡城县得荣县 川北 7、德阳:旌阳区、什邡市、广汉市、绵竹市、罗江县、中江县 8、绵阳:涪城区、游仙区、江油市、安县、北川县、平武县、三台县、梓潼县、盐亭县 9、广元:苍溪、旺苍、剑阁、青川、元坝、朝天、利州 10、阿坝:马尔康县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县九寨沟县金川县小金县黑水县壤塘县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 川南 11、资阳:雁江区、简阳市、安岳县、乐至县 12、内江: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隆昌县、威远县 13、自贡:自流井区、沿滩区、大安区、贡井区、富顺县、荣县 14、宜宾:翠屏区、兴文县、宜宾县、江安县、高县、长宁县、南溪县、珙县、筠连县、屏山县 15、泸州:龙马潭区、江阳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 川东 16、遂宁:船山区、安居区、射洪、蓬溪、大英 17:南充:阆中市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南部县西充县营山县蓬安县仪陇县 18、广安:广安区、华蓥、岳池、武胜、邻水 19、达州:达县、宣汉县、大竹县、渠县、开江县、万源市、通川区 20、巴中:巴州、通江、南江、平昌

云南省县级市汇总

云南省县级市汇总: 云南省行政区划:(省会:昆明市) 地级市市辖区、县级市、县 昆明市(辖5个市辖区、5个县、3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 五华区| 盘龙区| 官渡区| 五华区| 盘龙区| 官渡区| 五华区| 盘龙区| 官渡区| 宜良县| 嵩明县| 石林彝族自治县|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 曲靖市(辖1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麒麟区| 宣威市| 马龙县| 陆良县| 师宗县| 罗平县| 富源县| 会泽县| 沾益县 玉溪市(辖1个市辖区、5个县、3个自治县) 红塔区| 江川县| 澄江县| 通海县| 华宁县| 易门县| 峨山彝族自治县|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保山市(辖1个市辖区、4个县) 隆阳区| 施甸县| 腾冲县| 龙陵县| 昌宁县 昭通市(辖1个市辖区、10个县) 昭阳区| 鲁甸县| 巧家县| 盐津县| 大关县| 永善县| 绥江县| 镇雄县| 彝良县| 威信县| 水富县 丽江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2个自治县) 古城区| 永胜县| 华坪县|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宁蒗彝族自治县 普洱市(辖1个市辖区、9个自治县) 思茅区| 宁洱哈尼彝族自治县|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景东彝族自治县|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镇沅彝哈尼拉祜县| 江城哈尼彝族自治县|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西盟佤族自治县 临沧市(辖1个市辖区、4个县、3个自治县) 临翔区| 凤庆县| 云县| 永德县| 镇康县|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 沧源佤族自治县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辖8个县) 文山县| 砚山县| 西畴县| 麻栗坡县| 马关县| 丘北县| 广南县| 富宁县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2个县级市、8个县、3个自治县) 蒙自县| 个旧市| 开远市| 绿春县| 建水县| 石屏县| 弥勒县| 泸西县| 元阳县| 红河县| 金平苗瑶傣族自治县| 河口瑶族自治县| 屏边苗族自治县 楚雄彝族自治州(辖1个县级市、9个县) 楚雄市| 双柏县| 牟定县| 南华县| 姚安县| 大姚县| 永仁县| 元谋县| 武定县| 禄丰县 大理白族自治州(辖1个县级市、8个县、3个自治县) 大理市| 祥云县| 宾川县| 弥渡县| 永平县| 云龙县| 洱源县| 剑川县| 鹤庆县| 漾濞彝族自治县| 南涧彝族自治县|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辖2个县级市、3个县) 潞西市| 瑞丽市| 梁河县| 盈江县| 陇川县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辖2个县、2个自治县) 泸水县| 福贡县|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迪庆藏族自治州(辖2个县、1个自治县) 香格里拉县| 德钦县|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辖1个县级市、2个县) 景洪市| 勐海县| 勐腊县 云南省总人口:4596万人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3个邻国是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云南省南部横穿而过。 昆明市:(643.2万人) 昆明是国家一级口岸城市,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中部,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优势。 (辖5个市辖区、5个县、3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 五华区:(85.5万人)

2020年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农业银行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0年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农业银行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下列诗句中,体现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这一哲学理论的是()。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案】C 【解析】A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哲理;B项“海日生残夜,江 春入旧年”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C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指通过从不 同角度“看”,以不同的视角,欣赏到了不同的景致,让人回味无穷,正是对“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这一哲学理论的体现;D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阐明事物具有两重性。故选C。 2、根据《专利法》规定,下列情形可以授予专利权的是()。 A、甲发明了提高伪钞仿真度的新方法 B、乙发明了提高计算速度的新方法 C、丙发明了治疗糖尿病的新方法 D、丁发明了某植物新品种的生产方法 【答案】D 【解析】A项不属于合法的发明创造;B、C项属于《专利法》规定的不能授权的范围;D项发明了某植物新品种的生产方法,而非植物的品种,因此属于专利。故选D。 3、以下不属于公文的发文办理的环节是()。 A、审核 B、用印 C、拟办 D、签发 【答案】C 【解析】拟办是公文收文办理的环节。

4、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 A、市场集中度高 B、产品基本同质或差别很大 C、进入和退出壁垒较高 D、寡头厂商之间的相互依存性 【答案】ABCD 【解析】寡头垄断市场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市场组织,是一种同时包含垄断因素和竞争因素,但更接近于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有:(1)市场集中度高;(2)产品基本同质或差别较大;(3)进入和退出壁垒较高;(4)寡头厂商之间的相互依存性。 5、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冰川有关的有()。 A、欧洲平原上低缓的波状丘陵 B、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峡湾 C、阿尔卑斯山地两侧的湖泊 D、阿尔卑斯山脉峰峦挺拔,峰顶终年积雪 【答案】ABC 【解析】山脉顶峰积雪是因为海拔越高温度越低而形成的,与冰川无关。其他都与冰川有关。故选ABC。 6、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将剩余价值看作是()。 A、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B、不变资本的产物 C、所费资本的产物 D、可变资本的产物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的相关知识,在资本主义生产中,不仅耗费的资本(生产成本)发挥作用,而且预付资本中没有被消耗的不变资本也参加到商品的生产过程中来。这样,剩余价值就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时,便取得了利润的转化形式。根据题意,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剩余价值可以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故选A。 7、药物对于健康人并没有直接的价值,对于病人则具有直接的价值,这说明()。 A、价值具有主体性 B、价值具有客观性 C、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D、价值具有多维性 【答案】A

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中考语文模拟卷(二十七)

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中考语文模拟卷(二十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基础题 (共8题;共55分) 1. (10分) 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 倔强________ 婆娑________ 虬枝________ 宛然________ 秀颀________ 坦荡如砥________ 恹恹欲睡________ 旁逸斜出________ 不折不挠________ 楠木________ 2. (2分) (2016·杭州模拟) 请选出下面短文中根据拼音填写出的汉字,书写正确的一项( ) 青春是一个令人心(chí) 神往的美丽字眼,可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它的精髓?青春如一轮初升的旭日,催人奋进,青春如一杯香(chún) 的美酒,让人陶醉;青春如一缕和(xù) 的春风,令人惬意。不必(chī) 笑曾经年少轻狂,只要哭过、笑过、奋斗过,一切都会成为贮藏在内心深处最美丽的记忆。 A . 弛 醇 旭 嗤 B . 弛 纯 煦 痴 C . 驰 醇 煦 嗤 D . 驰 纯 煦 痴 3. (2分) 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哪个更长?( ) A . 咫 B . 尺 C . 一样长 4. (2分)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与岳阳楼齐名的另外两个分别是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和湖北武汉的黄鹤楼。 B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C . 中篇小说《边城》标志着沈从文小说创作的成熟。 D . 法兰西民族是文豪辈出的民族,雨果、巴尔扎克、都德、莫泊桑、托尔斯泰、海明威等等,他们的作品无一不在人类文学的宝库中熠熠生辉。 5. (10分) (2017九上·梁溪期中) 根据课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 (1) 窈窕淑女,________。(《关雎》) (2) 晓战随金鼓,____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 (3) 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________》) (4) ________,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5) 蒌蒿满地芦芽短,________。(________《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6) 陈涉太息曰:“嗟乎,________!”(司马迁《陈涉世家》)

峨山县甸中镇2019年西就村委会箐头组生猪养殖场续建项目

峨山县甸中镇2019年西就村委会箐头组生猪养 殖场续建项目 实 施 方 案 甸中镇人民政府 2019年5月

第一章概述 一、自然条件 甸中镇是峨山彝族自治县集山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为一体的偏远贫困镇。甸中镇位于峨山县东北部,距县城58公里,地处两市(玉溪市、昆明市)、三县区(易门县、晋宁县、红塔区)交界处,海拔最高2583米,最低1550米,高差1033米,山高、箐深、坡陡是其地形地貌主要特点。全镇国土面积189.4平方公里,山区183.7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97%,农民人均耕地1.53亩,人地矛盾突出。 西就村委会隶属峨山县甸中镇,辖七个村民小组,属于山区,距离镇17.00公里,村委会所在地海拔840米,年平均气温17.00℃,年降水量860毫米,总耕地面积1885亩,2015年总户数257户,总人口832人,其中农业人口816人,人均耕地面积2.26亩。201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94.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890.78万元,畜牧业收入339.14 万元,林业收入126.91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38.92万元,工资性收入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14元。 二、人文情况 甸中镇西就村委会全村有农户254户,共832人,其

中建档立卡户85户333人,是以彝族为主聚居地,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 三、贫困现状 据2018年贫困人口识别基期调查统计,甸中镇西就村委会农民人均纯收入11014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随着时代的发展,甸中历届政府为西就村委会的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是由于受历史、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影响,镇财力有限,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仍然是发展的瓶颈。甸中镇广大群众深感西就村委会的基础设施如交通道路硬化、农田灌溉的建设等已经不能很好的为群众服务,阻碍着村组总体发展。 扶贫开发主要困难及制约因素:一是产业发展投入严重不足,信贷资金门槛过高,大产业、小投入矛盾十分突出。二是科技手段滞后,产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弱,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水平不适应生产快速发展的需求。三是产业化水平低,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和品牌支撑,栽种出来的农产品缺乏深加工,真正形成产业难。四是基础设施薄弱,水利化程度低,村容村貌整治任务艰巨。五是

石林的形成

1.石林 石林位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在丘陵起伏的数百平方公里范围内,大大小小的石林成簇成片分布于山坡、岭脊、沟谷和洼地中。辟为游览区的大(小)石林和乃古石林只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片。实际上,石林的面积远比人们想象的大的多。 石林的魅力在于它的美似乎永远让人看不透,永远让人难以用言语表达清楚。因此,要想领略石林,只能是身临其境,用心灵去感悟。因为“大美者不能言啊!” 自古以来,石林吸引人们的,首先是石林奇特的自然景观。到石林之前,无论人们对它如何想像,一旦真正置身其中,还是免不了要被它特有的自然美所震撼,进而是对大自然鬼斧神工和神奇力量由衷的赞 置身石林,宛如进入石峰石柱的海洋。举目四望,比比皆是美妙造型,稍换角 度,景象又迥然不同,变化多端,让人目不暇接。沿石缝间的曲折小径,忽而可达峰顶望远,忽而又至深谷探幽,让人美不胜收,赏心悦目。但见嶙峋的奇峰怪石与奇花异草相映成趣,既有雄奇阳刚之美,又有阴柔妩媚之幽。石林如此多娇,难怪神话世界《西游记》的电视剧要在这里拍摄。 不仅高大的石柱形态多样,石柱表面上的各种溶蚀纹理也很奇妙,大大小小的沟纹如精美雕刻装点石柱表面,有的齐整密集、细腻平滑,如刀削斧劈;有的粗糙散乱,凸凹不平,粗看杂乱无章,细看却排列有致,似象形文字,又似天然浮雕。 石林的石峰石柱还会随天气改变颜色,阵雨之时,灰白色的石林须臾之间竟成了浓黑色,凝重端庄,宛如一幅泼墨山水画。雨过天睛,数十分钟内,无数石峰又魔幻般由黑色变成斑驳的杂色,最后又变成灰白色,还其本来面目,让人叹为观止。 石林的美不仅限于奇峰异石,而且还体现在石林与其他地貌和不同背景多种组合所呈现的整体美。成片的石林或突兀于广阔原野、或残留山脊,或藏于林间,或立于湖泊,在红土大地上,映衬着蓝天白云,如诗如画。云南石林可谓是大自然不朽的杰作。 石林的魅力在于它的美似乎永远让人看不透,永远让人难以用言语表达清楚。同一座石峰,同一处场景,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甚至一天里的不同时间去看,都会是不同的景象,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因此,要想领略石林,只能是身临其境,用心灵去感悟。 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石林不知迷住了多少人。摄影家杨春洲自上世纪三十年代起就拍摄石林,一拍就是五十多年,可还是觉得没有拍够。多少诗人、作家用文字去赞美石林,多少画家用绘画去表现石林,但都不能尽现石林的神韵。作家贾平凹游览石林后感慨道:“对于石林,一个字也不写,也无法写出来。”因为“大美者不能言啊!”。的确,像石林这样的“大美者”,最好的办法是去亲身体验,“说”是说不清的! 形成于水,考验于火;两次被覆盖,两次再出露;几“世”同堂,演绎地球故事。 从地质科学的角度看,石林的形成不仅跨越了近三亿年的漫长历史,而且过程复杂,极具传奇色彩。可以说,石林的形成是一部真正的地质传奇。 形成石林的岩石主要是石灰岩(碳酸盐岩),属于沉积岩,即岩石是在水体中沉积形成的。石灰岩最大的特点是容易被水溶解,尤其是当水中富含二氧化碳时,因此石灰岩又被称为可溶性岩石。 有了石灰岩,并非就能形成石林,否则石林就成了随处可见的寻常景观了。实际情况是石林的面积只占喀斯特面积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在中国南方这片最大的喀斯特区域,石林的面积连万分之一都不到。可见石林景观的独特和珍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