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火把节民俗文化现象分析及展望

合集下载

西昌彝族火把节

西昌彝族火把节

西昌彝族火把节西昌彝族火把节西昌位于中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彝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当地彝族人民会举办一场盛大的传统节日——西昌彝族火把节。

这个传统节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西昌彝族火把节起源于彝族的传统习俗,是为了祈求丰收和驱走邪灵。

整个节日会持续三天,在第一天的傍晚开始,彝族人会身着传统服饰,手持火把,从各个村庄集结到西昌火把广场。

他们沿途高举火把,队伍庞大且壮观。

在火把广场上,人们会点燃火把,火光点亮整个广场,照亮了每个人的脸庞,形成了一幅壮丽的景象。

火把节期间,还会有其他形式多样的活动。

例如,彝族歌舞表演、传统体育竞技、民俗游戏等。

这些活动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向外界展示彝族风俗与生活方式的好机会。

当地民众会邀请彝族专业演员进行歌舞表演,演出精彩纷呈,引得观众阵阵喝彩。

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包括射箭、摔跤、拔河等,这些项目是彝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也体现了他们勇敢坚毅的品质。

在火把节期间,彝族人还会进行一些宗教仪式。

他们会前往祖先墓地祭祀,以表达对祖先的尊重和思念之情。

此外,还会举行一些祈福活动,祈求丰收和平安。

这些宗教仪式与民俗活动相结合,使整个火把节更加庄严而神秘。

西昌彝族火把节不仅是一场传统节日,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的载体。

通过参与火把节,彝族人民能够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增强自己对彝族传统的认同感。

同时,对外国人来说,观看和体验火把节不仅可以了解到彝族文化的独特之处,还能感受到中国多元文化的魅力。

在如今信息时代的浪潮下,传统的文化节日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但是,西昌彝族火把节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保护。

这种传统节日不仅是当地彝族人民的自豪,也成为了吸引游客前来西昌的重要旅游资源。

总之,西昌彝族火把节是一场盛大的传统节日,它以火把、歌舞、体育竞技等活动为主,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火把节的传统与习俗

火把节的传统与习俗

火把节的传统与习俗火把节是一个古老而庄重的传统节日,它在世界各地的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火把节的传统和习俗,并了解它们背后的意义。

一、节日起源与背景火把节起源于古代,其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

根据史书记载,火把节最初是为了纪念某位英雄或神祇,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典来表达对他们的崇敬。

二、火把节的庆祝方式1.点燃火把:火把节最为显著的传统之一就是点燃火把。

人们会提前准备木材和油料,制作成不同款式的火把。

在夜晚,他们会点燃这些火把,载歌载舞地跳舞庆祝节日的到来。

2.游行表演:火把节期间,各地都会组织盛大的游行活动。

人们身着传统服装,手持火把,载歌载舞地走过城市的街道和广场。

在游行中,人们会展示各种舞蹈、音乐和戏剧表演,为观众带来精彩的视听盛宴。

3.焰火表演:焰火表演是火把节庆典的一大亮点。

在晚上,人们会点燃各式各样的焰火,让夜空绽放出美丽多彩的光芒。

焰火表演代表着胜利和喜庆,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惊喜和欢乐。

4.传统食物:火把节除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方式,还有一系列传统食物。

比如,人们会煮特制的传统汤品,其中的食材象征着幸运和繁荣。

火把节还有一种特别的甜点,在节日期间人们会互赠,以表达彼此的祝福和关爱。

三、火把节习俗的象征意义1.驱邪辟邪:火把在火把节中的使用有辟邪驱邪的象征意义。

人们相信火把的光辉可以驱散黑暗和邪恶,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灾祸和不幸的侵扰。

2.庆祝光明:火把节庆祝活动中的火把和焰火代表着光明和希望。

在这个寒冷的季节,火把的光芒照亮了人们的心灵,给他们带来了温暖和力量。

3.团聚与祈福:火把节是人们团聚的时刻,他们会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庆祝节日。

人们手持火把团团圆圆地围在一起,共同祈福,希望来年能够平安顺遂,幸福美满。

4.文化传承:火把节作为一项重要的传统活动,代表了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世代相传,火把节的习俗和传统得以延续,使人们更加了解并珍视自己的文化根源。

火把节与中国传统民俗活动研究

火把节与中国传统民俗活动研究

火把节与中国传统民俗活动研究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其中,火把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对火把节与中国传统民俗活动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起源、特点以及对今天社会的意义。

一、火把节的起源火把节,又称“火炬节”,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彝族传统节日。

据研究,火把节最早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彝族部落。

彝族人民通过在节日中点燃火把,跳舞,祈福等活动来庆祝丰收、祈福和祭祀祖先。

二、火把节的特点1. 独特的场景火把节通常在晚上举行,人们手持火把点燃,随着节奏跳舞。

在夜晚中,火把的火光照亮了画面,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热烈的氛围。

2. 热情洋溢的活动火把节以其独特的火把舞蹈而著名,火把在人们手中摇曳舞动,形成美丽的图案,跳舞者则以饱满的激情和灵活的身姿展现出彝族民俗文化的魅力。

3. 强烈的宗教信仰火把节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彝族人民相信通过火把的燃烧能够祛除不祥和灾难,祈福风调雨顺和丰收祥和。

三、火把节对今天社会的意义1. 传统文化的传承火把节作为中国传统的民俗活动,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通过举办传统节日,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旅游经济的带动火把节不仅在西南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还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举办火把节活动既能够唤起游客的兴趣,增加旅游收入,也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3. 增强社会凝聚力火把节作为传统民俗活动,能够促使人们走出家门,参与社区活动,增强社会凝聚力和身份认同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四、火把节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火把节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逐渐扩大了影响范围,还融入了现代元素。

如在节日庆典中加入了舞台表演、音乐演奏等形式,增加了观赏性。

同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火把节也在网络上得以传播和推广,使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其中。

作为一项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传统民俗活动,火把节不仅在中国内地广泛开展,还吸引了国际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彝族火把节民俗文化现象分析及展望

彝族火把节民俗文化现象分析及展望

彝族火把节民俗文化现象分析及展望艳芳彝族火把节民俗文化现象分析及展望 (1)彝族火把节民俗现象分析 .................................................................................................- 1 - 彝族火把节民俗基本分析 ........................................................................................- 1 - 彝族火把节为何为民俗以及所属类.............................................................- 1 -彝族火把节存在的地域和藏于的人群.........................................................- 1 -彝族火把节的基本形式....................................................................................- 2 -彝族火把节传承情况 ........................................................................................- 2 -涵文化情况...........................................................................................................- 3 - 彝族火把节民俗变异情况分析 ...............................................................................- 4 - 群众参与度变化 .................................................................................................- 4 -形式变化...............................................................................................................- 4 -社会交往涵变化 .................................................................................................- 4 - 影响彝族火把节民俗传承变异的因素分析.........................................................- 5 - 受环境与人口的影响 ........................................................................................- 5 -受文化的创新与移入 ........................................................................................- 5 -文化的丧失...........................................................................................................- 6 -因人类价值观的改变 ........................................................................................- 6 - 我认为30年后的彝族火把节民俗的传承情况...........................................................- 6 - 将会继续保留、消亡及会保留但有所变异的习俗...........................................- 6 - 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 7 - 火把节的社会教化功能的扩大......................................................................- 7 -由宗教性向经济功能的演变...........................................................................- 7 -娱乐功能的扩大 .................................................................................................- 8 -彝族火把节民俗现象分析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特有的传统佳节,自汉唐起已沿袭一千多年。

火把节彝族年总结

火把节彝族年总结

火把节彝族年总结引言火把节是彝族人民传统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

在这一天,人们会点起火把,燃烧着火把,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和仪式。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也是彝族人民对丰收的感恩和庆祝的一种方式。

火把节的历史和传统火把节起源于彝族人民的祭祀活动。

传说祭祀开始于唐朝,后来逐渐演变为火把节。

火把节的庆祝活动包括舞狮、舞龙、放烟花等。

这些活动都寓意着带走坏运气,迎来好运气。

今年的火把节庆典今年的火把节庆典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举行。

本次活动共有五个部分:开幕式、龙狮舞表演、火把游行、烟花表演和闭幕式。

开幕式开幕式在早上九点开始。

彝族族长致辞了,并点燃了圣火。

随后,现场的人们一起唱起了彝族的传统歌曲。

开幕式后,正式进入了庆典的第一个环节。

龙狮舞表演龙狮舞是火把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龙狮舞表演中,彝族人民身穿节日盛装,挥舞着彩色丝带,以象征着吉祥和繁荣的方式跳舞。

观众们纷纷为表演者的矫健舞姿喝彩。

火把游行在火把游行中,成千上万的人们手持火把,沿着预定的游行路线前进。

火把的火焰在黑夜中燃烧,给人们带来无尽的光明和温暖。

游行队伍中还有彝族传统乐器的演奏和歌曲的演唱。

烟花表演烟花表演是整个庆典的高潮之一。

庆典的组织者特意安排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烟花表演。

炫目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点亮了整个城市。

人们在烟花的灿烂之中为今年的丰收喝彩。

闭幕式闭幕式是今年火把节庆典的最后一个环节。

彝族传统乐团在闭幕式上演奏了最后的琴声,为整个庆典划上了句号。

闭幕式结束后,人们一个接一个离开,带着对明年火把节的期待。

火把节的意义和价值火把节不仅仅是一个彝族的节日,也体现了彝族人民的精神文化。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感恩丰收的一种方式,彰显了他们对生活和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同时,火把节也是彝族人民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彝族文化。

结语火把节是彝族人民传统的节日,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年举行的火把节庆典给彝族人民带来了欢乐和庆祝。

凉山彝族火把节

凉山彝族火把节

凉山彝族火把节凉山彝族火把节是中国凉山彝族的一项盛大传统文化活动,也被誉为中国西南最具特色的节日之一。

每年的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当地的彝族人民会穿上民族服装,点燃火把,在大街上跳舞、放烟花、燃放鞭炮,庆祝丰收和团圆。

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推广,也是凉山彝族人强烈自豪感和族群认同感的体现。

火把节起源于彝族的传说。

相传在古代凉山彝族人的子孙在黄河流域迷路,在饥渴和疲惫中,有一位大仙带来火把,让他们点燃后返回了家乡。

为了纪念这位大仙,彝族人每年都会举办火把节,用火把的灯光照亮大地,祈求丰收和吉祥平安。

火把节持续时间为三天,第一天是“准备日”,彝族人民会清理家里的庭院和道路,蓄水放鱼来祈求风调雨顺,为迎接节日做好准备;第二天是“焰火节”,彝族人民会点燃许多火把和烟花,跳起传统的舞蹈,燃放鞭炮,表达他们对祖先的敬仰和对生活的感恩之情;第三天是“祭祖节”,彝族人民会到祖先的墓地祭拜和献花,祈求祖先的庇佑。

火把节的特色在于其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

火把以其燃烧的光芒和热情的舞蹈,传递着彝族人热爱生活的精神和对和谐生活的热爱。

而燃放烟花和鞭炮则象征着痛悔和离别,也象征着对过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

同时,舞蹈中的特色服饰、歌曲和乐器等,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展现了凉山彝族和其他民族的独特文化魅力。

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凉山彝族火把节已经面临着被商业化、传统失传等风险,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推广。

各地政府和文化组织应该鼓励彝族人民保护和发扬自己的传统文化,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同时,也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凉山彝族的火把节,让这个独特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和发扬,成为中华国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最后,我希望这个美丽的传统文化能够传承下去,用火把和烟花,点燃自己内心的热情,传递自己的文化信息,带给世界更多的美好与希望。

彝族火把节介绍400字

彝族火把节介绍400字

彝族火把节介绍400字
火把节也称星回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举行。

火把节的由来有许多传说,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

每年火把节彝族各村寨都要举行祭祀活动,驱除邪恶,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表达了彝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在火把节期间,彝族人会点燃巨大的火把,手持火把绕山而舞,形成火龙在夜色中翻腾的壮观景象。

同时,人们还会进行摔跤、斗牛、赛马等传统竞技活动,展示彝族人民的勇敢和力量。

此外,节日期间还有丰富的歌舞表演和美食盛宴,让人们沉浸在欢乐和祥和的氛围中。

火把节不仅是对彝族文化的传承和展示,也是彝族人民团结一心、祈求美好生活的象征。

通过火把节的庆祝活动,彝族人民向世界展示了他们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民族精神。

如今,彝族火把节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闻名的旅游盛事,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这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节日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西昌火把节调研报告

西昌火把节调研报告

西昌火把节调研报告西昌火把节调研报告研究对象:西昌火把节是中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一项传统节日,每年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

研究目的:1. 了解西昌火把节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分析火把节对当地经济、文化和旅游业的影响。

3. 探讨火把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4. 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和建议。

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收集: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期刊和互联网资料,了解西昌火把节的历史和传统。

2. 实地调研:在西昌火把节期间前往现场观察、采访当地居民和参与者。

3. 访谈: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旅游从业人员和居民进行深入访谈,了解火把节对当地的影响和问题。

研究结果:1. 西昌火把节起源于农耕文化,始于明朝,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节日的起源与传统仪式深深扎根于凉山地区的彝族文化。

2. 火把节对当地经济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观赏,为当地的旅游业增加了不少收入。

同时,火把节活动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和手工艺品等。

3. 火把节对当地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火把节,年轻一代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彝族传统文化,增强文化的自信心与认同感。

同时,火把节活动也为彝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播提供了平台。

4. 火把节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人流量过大导致活动期间的交通拥堵现象比较严重,缺乏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

同时,火把节期间也存在文化商业化的问题,一些商家利用火把节开展商业活动,破坏了节日的原始性。

另外,火把节的安全问题也需要重视,如防火措施和急救设备的不完善。

改善措施和建议:1. 加强交通管理,提前规划交通路线和限流措施,避免出现交通拥堵的情况。

2. 加强火把节的宣传与策划,引导商家参与节日活动的同时遵守相关规范,保障节日的原始性。

3. 提高火把节的安全意识,加强防火措施和急救设备配置,并进行相关的培训。

4. 拓展火把节的文化内涵,开展更多的文化交流和体验活动,增强节日的吸引力和含金量。

结论:西昌火把节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和旅游业兴旺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彝族火把节民俗文化现象分析及展望杨艳芳彝族火把节民俗文化现象分析及展望 (1)彝族火把节民俗现象分析........................................................................................ - 1 - 彝族火把节民俗基本分析................................................................................ - 1 - 彝族火把节为何为民俗以及所属类........................................................ - 1 -彝族火把节存在的地域和藏于的人群.................................................... - 2 -彝族火把节的基本形式............................................................................ - 2 -彝族火把节传承情况................................................................................ - 2 -内涵文化情况............................................................................................ - 3 - 彝族火把节民俗变异情况分析........................................................................ - 4 - 群众参与度变化........................................................................................ - 4 -形式变化.................................................................................................... - 4 -社会交往内涵变化.................................................................................... - 5 - 影响彝族火把节民俗传承变异的因素分析.................................................... - 5 - 受环境与人口的影响................................................................................ - 6 -受文化的创新与移入................................................................................ - 6 -文化的丧失................................................................................................ - 6 -因人类价值观的改变................................................................................ - 7 - 我认为30年后的彝族火把节民俗的传承情况 ..................................................... - 7 - 将会继续保留、消亡及会保留但有所变异的习俗........................................ - 7 - 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 8 - 火把节的社会教化功能的扩大................................................................ - 8 -由宗教性向经济功能的演变.................................................................... - 8 -娱乐功能的扩大........................................................................................ - 9 -彝族火把节民俗现象分析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特有的传统佳节,自汉唐起已沿袭一千多年。

火把节一般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历时三天。

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

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

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

因此又称过大年。

彝族火把节民俗基本分析火把节是彝族自己的传统节日,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多姿多彩,节日中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包涵着各民族的文化现象及其深层的文化精神,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文化色彩,是云南少数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最集中、最充分的体现。

在全球化文化盛行的今天,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逐渐消亡,具有丰富文化内容的少数民族节日,是各族人民艺术文化的显著表征和重要载体,是一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彝族火把节为何为民俗以及所属类各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来源于绚丽多彩节日背后浓郁的人文精神,及其深层凝聚和高度浓缩的文化价值。

在火把节期间,各家各户不仅要祭祀地神、谷神,还要祭祀祖灵,举行摔跤、赛马、斗牛羊、打跳、选美等各种民间游艺活动。

彝族传统火把节,是川、滇、黔、桂四省区彝族共同的节日,在彝族血缘认同难以为续的现实语境下,火把节是进行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符号,也是彝族传统文化活性传承的重要机制。

彝族传统火把节,具有祈求农作丰产,进行礼德教育,实施民间文艺传承以及整合彝区的文化意义。

彝族火把节是一种精神生活民俗,彝族火把节代表着彝族人民对火的崇拜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彝族的火把节来源于一个有关英雄战胜魔王(或天神)的传说,这位英雄与魔王双脚摔跤、角力,还教人点燃火把烧杀恶灵所化的蝗虫,保护了拍村寨和庄稼。

为纪念这一事件,每年火把节,就要象征性地复演传说中的故事,渐渐成为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

彝族火把节存在的地域和藏于的人群彝族分布在云贵川,大多数地方每年都会庆祝火把节。

其中四川凉山州西昌的火把节最为隆重,凉山州其他县和乡镇也会举办大大小小的庆祝活动,"火把之乡"普格县和布托县两地火把节也是值得参加的。

云南楚雄、昆明石林等每年也会举办火把节。

不论男女老少,到了火把节都会穿上节日盛装,点起火把,载歌载舞。

彝族火把节的基本形式火把节是流传在地区隆重的传统民俗节日活动,是彝族人民的年节,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举行,节日时间长短不一。

节日期间,节日活动中都要燃篝火歌舞,举火把游田地,具体内容和形式各地、各支系不尽相同。

在民间,大多数地方节日过三天。

彝家村寨欢庆祝福、一派喜气,邻近的村寨约定地点举行节日庆祝仪式。

节日当天,彝家人以事先准备好的用松树做成的火把,分别向家堂、家人、灶房、畜厩、家门、田间地头祭祀,各处撒一把火把,祝福家人平安、家畜兴旺,祈求驱害除虫、五谷丰登。

之后,走亲访友,村邻串门、相互祝福,家家户户杀鸡宰羊、合家欢宴。

夜晚,火把通明,人们欢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欢度节日。

第二、三天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如集体游乐、斗牛、摔跤、打磨担秋、唱歌跳舞等庆祝节日,有的持续数日。

节日期间,除庄重的祭祀活动和热烈的歌舞、文体活动外,彝家人还烹饪美味佳肴,邀约亲朋好友聚饮,唱酒歌、欢庆自己美好的节日。

席间,有卜卦的习俗。

席毕,大家围坐在火塘边,老人给小孩唱古歌(讲述彝族的历史)。

彝族青年男女则会成双成对出现在篝火旁、松树林中、姑娘房里谈情说爱。

少数地方节日过三天以上,有的地方还进行地方特色的歌舞表演。

双柏县罗武支系的彝族,火把节从从农历六月二十三开始至二十七日结束。

双柏县法小麦地冲一带的彝族,火把节还要跳源于彝族原始的虎崇拜的“老虎笙”,场面壮观热闹。

禄丰高峰地区的彝族,火把节从六月二十日开始二十七日。

永仁凉山的彝族,火把节别具风格,从六月二十四日下午人们吹响牛角号开始,开展对唱、歌舞、跳脚、摔跤、赛马、射弩、打秋千等活动,一直到六月二十九日才结束。

武定一带的彝族纳苏支系过火把节还有斗牛、摔跤、打磨担秋等活动。

元谋小凉山一带彝族的火把节要唱《掌火歌》、《赞火歌》、《冲门歌》等。

彝族火把节传承情况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人的思想大解放,中国的节日传统不仅得到了复兴而且也在被不断创新、发展和合理利用。

彝族火把节作为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复合性的文化表现形式,居于彝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框架的核心地位,彝族服饰、彝族银饰手工技艺、口弦音乐、民族体育竞技与游艺、民间歌舞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粹都附丽于、展现于完整性的节庆活动之中。

早在2006年,彝族火把节就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第一批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后又入选“中国十大民俗节日”,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旅游业的广泛关注。

2014年3月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这是我国首个国家层面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作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核心项目之一,彝族火把节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广泛传播的社会影响,亟待总结和提炼丰厚的文化底蕴,进而不断丰富新内容、发展新形式、开辟新渠道。

内涵文化情况彝族史诗《梅葛》说:“地上没有火,天上龙王想办法,三串小火镰,一打两头着,从此人类有了火。

”火与彝族生产、生活的关系极大,特别是彝族大部分都居住在高山地区,刀耕火种,防寒和御兽都离不开火。

如防止野兽糟蹋庄稼,常常是晚上在庄稼旁燃起大火吓唬野兽,所以在彝族文化中强烈地表现出浓郁的火文化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